- 相關推薦
管理會計信息對外部利益關系人可用性探析
[摘要] 隨著投資環境的日趨復雜,行業外部利益關系人出于決策等需要對信息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財務會計由于自身局限性限定了其提供的信息日益難以滿足用戶的需用。作為主要側重服務于企業內部管理決策的現代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有著難以割舍的“同源分流”聯系,加之現代信息技術日趨成熟、理論研究的深入,管理會計信息能否在某種程度上彌補財務會計信息的缺憾,為外部利益關系人提供相關性信息,實現二者的“回歸”,本文擬就此做些有益探析。[關鍵詞] 管理會計財務會計可用性
財務會計(Financial Accounting)主要立足企業,面向市場,遵循符合公司外部各有關經濟利益關系人利益的“公認會計原則”(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GAAP),定期提供財務報告,側重為外部與企業存在經濟利益關系的各界人士即利益相關者評價、決策及投資等服務。管理會計(Management or Managerial Accounting)主要保持原有“生產職能附帶”陣地,汲取相關學科理論與方法,側重為企業內部正確進行管理決策和有效經營提供相關信息。如果說財務會計是社會化的會計,那么,管理會計就是企業化或個體化的會計,它只是為特定的信息使用者提供相關信息,正所謂“相關信息適時地提供給相關的人”(Right information is provided to right people at the right time)。21世紀將是一個以國際化、金融化和知識化為其基本特征的現代市場經濟,各行業面對的投資和經營挑戰已與往昔不可同日而語。同樣,外部利益關系人面對的決策和投資環境也更難以把握,信息的多寡、及時、質量成為決策制勝的關鍵。為了要提高外部利益關系人投資的效度和信度,不僅需要全面掌握會計所提供的財務信息,而且在成本與技術等允許的情況下,關注管理會計信息將成為一種必然。換言之,管理會計服務于企業外部利益關系人,既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形勢所迫,又是理論研究深入、信息技術發展及實踐應用等眾多因素的使然,本文擬從潛在優勢、技術可能、可用性表現及受限性等方面做深入探討。
一、管理會計信息的比較優勢
1.財務會計立足過去的交易與事項,結果:其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面向過去的歷史信息,而使用者的決策總是面向未來;過去的交易和事項是一些確定性的活動,而企業不少的經濟活動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管理會計具有預測前景、參與決策、規劃未來的作用,能夠提供更多富有價值的前瞻性信息。
2.財務會計受“公認會計原則”的規范和制約,過于重視企業的經營業績即盈利信息的計算與報告,而對反映企業支付能力、創新能力等軟實力重視不夠。更甚者,;诜埏椞胶汀皵底仲博”,報告內容瞞天過海,乏善可陳。而管理會計不受“公認會計原則”的制約,它主要考慮經營管理和提供信息的“成本效益”及技術層次等問題,倒顯得可靠。
3.財務會計注重可證實性和貨幣性,采用統一貨幣計量,結果:用金額表示的許多匯總數據和信息是反映若干交易與事項的金額匯總、抵消形成,這些數字掩蓋了部分的矛盾與問題;歷史成本計價與幣值穩定原則,在物價發生持續性的、劇烈的變動時,不能夠如實地反映現實;當前,有不少難以用貨幣計量、但卻對使用者的決策有參考價值的信息,如人力資源、企業的外部環境、地理位置及在企業界中的威望等只好被排除在財務報表甚至是財務報告之外。而管理會計則少強調可證實性,并強調貨幣性信息與非貨幣性信息、數量信息與質量信息并重,及數量計算與決策人的綜合判斷相結合。
4.財務會計以會計主體為核心,一個企業如果存在著許多的分部,其報酬與風險可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而管理會計則強調多位的主體觀念,可根據需要可將一個部門或一條生產線作為主體甚至可將一項專利或發明創造作為主體,這絕對是市場期盼的絕佳題材。
二、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涉外”服務成為可能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計算機網絡技術、遠程通訊技術、超大規模存貯技術及數據庫應用技術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日趨成熟和廣泛應用,為會計信息系統提供即時信息、個性化信息及低成本信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術支持。經濟信息的實時性決定了它的有效性和控制力度,會計信息的滯后性不能使管理者從會計信息系統中得到所需的信息,降低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信息化時代最大的特征是信息傳遞的迅速、及時和準確,實時聯機報告系統可以在鼠標點擊下瞬間實現這種需求。
全球經濟環境下大規模的會計信息使用者投資策略呈現多樣化和個性化的趨勢,管理者、投資者以及相關利益集團希望可以隨時通過在線訪問獲取企業個性化需求在內的各種信息,以便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減少風險。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可根據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為驅動力,采用決策模型、網絡數據庫技術和面向對象的計算機技術,由決策事件模型驅動,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動機不同劃分為若干事件,為每一種事件設計一個“過程程序”模型,當決策者需要某種信息時,只需根據不同的事件,驅動相應的“過程”處理程序,就能為使用者提供滿足其特定需求的專用信息,改變了以往使用者被動接受統一格式報告的局面。
再有,計算機強大的數據記憶、處理和傳送功能,消除了手工加工信息的高成本、低效率和低質量的障礙,突破提供信息“成本效益”原則的限制,會計人員只需將各原始數據搜集并錄入計算機中,往后各種計算、報表、分析指標體系的生成即可由計算機自動分類、匯總相關的數據而得到,而且成本核算相對較為低廉。因此,在錄入原始數據的環節中所花費的成本就構成了會計信息系統的主要沉沒成本,數據庫中的數據被使用的頻率越高,產生的報告和報表越多,單位報告與報表的邊際成本就會越低。
【管理會計信息對外部利益關系人可用性探析】相關文章:
探析中小企業人才流失的內外部原因03-18
項目預算管理探析12-04
醫院績效管理探析12-05
企業成本管理探析12-09
信賴利益與期待利益的區分03-07
探析我國的質量管理03-22
日本管理哲學模式探析03-07
關于軟件項目管理探析03-09
探析會計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研究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