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知識治理與科學治理的淵源探討
摘 要:從知識治理的角度研究科學治理,在科學治理中發現了知識對象,科學治理中也有知識的創造過程。知識對象和知識過程是知識治理中的重要內容。盡管在科學治理中關于知識的條件是與知識治理相違反的,但是,從知識對象和知識過程的角度而言,科學治理可以作為知識治理的思想先驅。通過透徹分析,可以深刻理解知識治理的內涵。?關鍵詞:知識治理;科學治理;知識?
1 知識治理的先驅?
科學治理對于知識對象和知識過程的熟悉,是科學治理作為知識治理先驅的有力證實。?
1.1 科學治理中的知識對象?
在科學治理中,知識對象并不是一個明確提出的概念,但是已經開始用知識的眼光來看待對企業有用的對象。?
企業中的知識基礎很廣泛。企業中每項勞動操縱,都有一定的操縱方法,按照正確的勞動方法,就輕易順利地完成工作。對于熟悉的勞動,操縱者常會在實踐中積累有一些經驗技巧。企業中總是有一些根據特定的工作環境制定的制度,也有一些不是很明確也不是很正式的慣例,還有一些明顯的規則或者潛伏的規則。這些操縱方法、經驗技巧、制度、慣例、規則,都屬于企業的知識。知識分布很分散。正是這樣的分散,使得知識輕易被司空見慣地習以為常。企業天天像前一天那樣運轉,員工天天像前一天那樣勞動,在這樣的靜態環境下,知識在無意中被人利用,而人卻不知道利用的就是知識。而一旦靜止狀態被打破,在動態中,題目就出現了,如新員工進進企業。當一個新員工開始工作時,他就會發現,操縱機器需要操縱指南,需要前輩師傅的經驗,他還需要了解制度安排,需要知曉明暗規則。也就是說,他會發現,工作離不開這些知識。?
科學治理發現了知識對象,有三層含義:一是科學治理將原先不連貫的知識組合在一套同一的組織目標或思想之中,這里制定工作標準的條件就是熟悉到這些工作規則,也就是熟悉到知識;二是科學治理將知識標準化,使之在需要利用時,就能方便地獲得,知識的價值是在應用中被體現的,知識的標準化加快了知識的價值體現,標準的制定,實際是已經知道知識的價值,而對知識價值都已經了解,顯然,是已經發現了知識;三是科學治理通過制定標準,將知識進行存儲,為無形的知識提供表現的載體,知識通過載體的表現形式更輕易被發現。?
在知識治理的研究中,對知識的識別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面。知識被視為企業擁有、購買、生產、或銷售等活動的對象。知識與企業中的生產設備等有形資產一樣,都是企業中關注的對象。企業知識治理是為了發展、應用和改進知識。在知識治理中,首先要研究的就是對無形知識的識別,然后在熟悉了知識對象的基礎上才能研究知識的利用等題目。知識治理中對于知識識別的研究,追溯源頭,就是科學治理中發現知識對象的研究。固然在科學治理中,并沒有指出知識的概念,但實質上,科學治理是在發現了知識的基礎上,對企業知識進行了有效的控制,使知識發揮了作用。?
盡管科學治理發現了知識對象,但是科學治理對于知識的熟悉還是有相當大的局限性。在科學治理中,只承認治理者擁有知識,治理者制定一切標準,工人僅需照章辦事。這是歷史的局限所致。?
1.2 科學治理中的知識過程?
科學治理中,也關注到知識的創造過程。知識的創造過程是知識治理中重要的研究內容?茖W治理先見地研究了知識的創造過程,因此,科學治理無愧于看作是知識治理的先驅。和對知識對象的研究一樣,在科學治理中也沒有對知識的創造過程作出概念上的具體表述,但是,這并不妨礙科學治理對知識治理的貢獻。?
發現知識不是目的,利用知識才是終極目的。當知識被發現后,下一步就需要在公道的組織結構中被利用。知識是在應用中體現價值的,也是在應用中又創造出新的知識。知識的應用是根據企業組織結構安排而進行的。因此,企業組織結構對知識的創造過程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科學治理中,已經熟悉到公道的組織結構將對知識的創造過程起到激勵推動作用。換言之,科學治理已經在尋找更有效的知識創造過程。?
通過建立公道的組織結構,科學治理試圖找到更有效的知識創造過程。這些研究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計件工資制,職能工長制,例外原則。?
計件工資制通過差別計件發放報酬,使達不到工作定額標準的工人只能獲得基準工資的80%,而達到標準的工人可以獲得125%的工資。這樣的刺激辦法消除了工人磨洋工的現象。工人按照自身的努力程度獲得報酬,這極大的激發了工人工作的積極性。工人的創造力在報酬的激勵作用下得到提升。?
職能工長制是一種監視方式。具備良好品質的工長負責相應職能的治理監視工作,在工人和治理者之間建立了***關系,有利于達到利益一致。專業知識是職能工長向工人下達命令的基礎,而不是依靠職位的權力。在職能工長的安排下,工人之間更易于產生合作精神。工人的合作將使工作中的創造力得到加強。?
例外原則是指工廠中的總經理應避免處理車間中的細小題目,這些題目留給專門職員往處理,總經理應該關注例外題目,這些包括在過往正常情況下未出現過的,或非標準的各種例外情況,既有特別好的例外情況,也有特別壞的例外情況。例外原則能檢查出責任承擔者是否履行了其承擔的責任。例外原則對于責任的追究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因此,責任者將減少在工作中的懶散,而將致力于完成工作,進步工作中的創造力。?
科學治理在計件工資制,職能工長制,例外原則等方面的作為,實質是在探索更有利于知識創造的治理模式?茖W治理已經熟悉到,知識創造必須依靠于公道的組織結構,職員在有效的治理模式下,才更易于發揮能動性,創造應有價值。?
2 科學治理中的知識缺陷?
從科學治理的理論邏輯上,可以找到更完善的答案。根據科學治理的知識條件,可以顯見,泰勒提出的不可能是知識治理。?
科學治理有兩個關于知識的條件。?
條件一:治理者把握工人的全部知識。?
條件二:工人不需要知識。?
科學治理制定工作制度的條件假設是:治理者把握工人的全部知識?茖W治理,首先是有一個分工的工作安排,即工人進行勞動,治理者進行決策。泰勒推行職能制,計劃與執行相分離,變原來的經驗工作法為科學工作法,計劃部分與執行部分各行其是。生產過程是一個系統,生產任務的有效完成,需要計劃、組織、控制三個職能的協調。工人進行勞動,執行治理者制定的計劃,控制著生產的具體操縱過程,治理者組織整個生產過程運轉。工人的操縱技能知識和治理者對于組織的知識需要有效的完整結合。治理者之所以是治理者,擁有決策權,是由于治理者更聰明,把握有科學治理原則的專業知識,而不是像那些工人一樣,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因此,科學治理具體地制定了規則,工人應做的勞動規定動作,甚至搬運貨物彎腰的角度等等。這些表明,治理者是把握了工人所應有的全部知識,治理者根據這些全部知識做出決策?茖W治理在描述用鐵鍬挖煤礦和搬運鐵塊的過程中,一再地夸大工人要按照所規定的動作勞動。治理者已經充分了解挖掘和搬運的過程,工人不需要再進行思考,而只需要按照規定往做就行。?
科學治理的第二個條件是:工人不需要知識。在科學治理中,在挑選工人時候,是以頭等工人為參照的。泰勒在實驗中以鋼鐵公司搬運生鐵的施米特為研究對象,根據他的勞動產量制定了勞動定額,在普通勞動力的均勻工資是天天1.15美元的情況下,施米特均勻天天可以掙到1.70美元。四肢發達的施米特是泰勒理想中的頭等工人,在當時的環境中,像施米特這樣的頭等工人是很少的?茖W治理中需要的是頭等工人,而頭等工人正是像施米特這樣使勁出力氣干活的人。在搬運生鐵實驗中,泰勒要求施米特完全按照所規定的時間和強度搬運生鐵,施米特所做的就是往返地搬運和定時的休息。顯然,頭等工人是不需要知識的,頭等工人所需要的就是力氣。? 泰勒在闡述他的工資制度時候,指出每一個部分的目標是:應讓每一個工人做他的能力和體力所能勝任的盡可能高級的工作;應讓每一個工人盡量達到同級別的頭等工人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泰勒以為那些在身體條件完全可以勝任工作但是卻沒有達到最高產量的工人,是二等工人。在科學治理中,對于非頭等工人是沒有任何用處的,科學治理考慮的基礎就是頭等工人。?
工人不需要知識,僅需要力氣,這樣的條件,顯然是和知識治理格格不進的。知識治理夸大的最重要的資源就是知識,就是員工的知識,就是可以共享的知識。?
知識治理以為,治理者不可能把握工人的全部知識,工人也需要知識。而治理者在客觀上又必須能夠把握工人的全部知識,因此在知識治理中就有知識的共享,企業中的所有人,無論治理者或是工人,都能夠在同一的知識平臺上共同分享對企業有益的知識,知識是企業中最大的財富。?
治理者把握工人的全部知識和工人不需要知識,這兩個條件是對知識治理中提倡的知識共享的否認,以為知識是僅為少數人所擁有的特權,這也是知識不***的態度。在知識治理中,所有人都擁有知識,也都能創造知識。在合作共享的良好氣氛中,知識治理提倡的是知識***態度。?
以知識的觀點來剖析科學治理,可以看到在“治理者把握工人的全部知識”和“工人不需要知識”這兩個條件假設下的科學治理,在理論上的脆弱性和事實上的偽真性。顯然,泰勒提出的只能是科學治理而不是知識治理。?
固然以知識治理的角度來看科學治理有些缺陷,但是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科學治理無疑是有突破性和推動性的學說,對產業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3 結論?
知識治理的研究概括起來,也是對知識對象和知識過程的研究。從靜態的知識對象認知,到動態的知識過程創造,知識治理也是在這兩個方面進行探索。從研究的內容實質上看,知識治理繼續了科學治理。固然科學治理并沒有明確提出一些關于知識的概念,而且在知識的條件上有缺陷,但是,這并不妨礙科學治理作為知識治理先驅的意義。?
科學治理可以被看作是知識治理的先驅,但是,對于知識的解釋,知識從組織中抽象出來的過程,知識優化等題目,科學治理并沒有給出說明,熟悉也不足。這些題目是留給知識治理的挑戰,也成了知識治理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題目。?
參考文獻?
。1]?Birgit Verworn.Industry as the knowledge base: the way Asians integrate knowledge from academic, industrial, and public secto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6,Vol 34, No3-4,379~389.?
[2]?(美)彼得·杜拉克.組織的治理[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知識治理與科學治理的淵源探討】相關文章:
全面預算治理工具與企業治理水平探討03-22
企業加強資金治理探討03-22
對財務治理與治理會計關系的探討03-21
關于在企業實行預算治理的探討03-24
公司治理模式與股利政策探討12-10
供給鏈治理研究現狀與探討03-22
對院校科研經費治理的探討03-22
加強企業資金治理的途徑探討03-21
知識治理組織創新的基點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