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社保給付受領權的性質和法律根據

        時間:2024-07-10 20:14:06 法律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社保給付受領權的性質和法律根據

        關鍵詞: 社會保障 給付受領權 法律根據 

        社保給付受領權的性質和法律根據

        內容提要: 給付受領權是現代社會保障行政制度中的基礎性的中心概念,權利性是給付受領權的根本屬性。特定公民的給付受領權是由具體立法而非憲法條款、亦非行政決定規定和賦予的,具體立法是給付受領權的法律根據。  
         
               社會保障行政制度是現代行政法和行政法學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對公民生活、生存權及社會的文明、和諧、穩定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界定給付受領權的含義,明確其法律性質和法律根據,探討法律救濟途徑方式,對于構建我國社會保障行政的理論體系,健全完善我國社會保障行政的法律制度,無疑是必要的。
            給付受領權在社會保障行政制度中的地位

            所謂給付受領權①,是指符合社會保障法定條件的特定公民依法享有的向國家法定行政給付義務機關接受和領取行政給付的權利。給付受領權是一種法定權利,和這種法定權利相對應,國家法定給付義務機關依法負有向符合條件的特定公民作出行政給付的義務,由此形成受領權人和給付義務機關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現代社會保障行政制度的全部內容就是在這種權利義務關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權利性——給付受領權的根本法律屬性

            在現代社會保障行政制度中,權利性被視為是給付受領權的根本法律屬性,只有確立這一基礎性觀念,社會保障行政制度才可能真正建立并步入法制化的軌道。對于給付受領權的權利性,至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予以理解和說明。

            受領權利與給付義務的法定性。受領權利的法定性是指,特定公民享有的受領權利來源于法律,由法律規定和賦予。受領權人的資格條件、事實條件,享受給付的標準、數量、內容、類型和形式及公民行使受領權的程序方式,均由法律規定,受法律的強制力保障,任何人非經法定程序,不得侵犯和剝奪這種權利,不得隨意變更法律規定的上述內容。和受領權利法定相對應的必然是給付義務法定。義務法定是指,社會保障行政的義務機關,給付的標準和數量,給付的程序方式,均由法律規定,具有強制性和約束力。

            受領權利救濟的法定性。有權利必有救濟,凡法定的權利必然要通過法律的途徑方式予以救濟。受領權利救濟的法定性主要有三點。一是法律在賦予特定公民受領權時,即同時賦予受領權人救濟請求權,以請求權來保障受領權的實現。二是由法律規定受理救濟請求的機關及受理的程序方式,使救濟請求權的實現具有可操作性。三是由法律規定不履行給付義務或違法行使給付職權者的法律責任和制裁方式。

            法定權利義務同政治道德義務、努力義務的區別。政治道德義務、努力義務同現代的法定權利義務存在著原則區別。其區別至少有三:其一,利益是否來源于公民自身的權利。只有來源于自身權利的利益才是有法律保障、不可減損和剝奪的。其二,義務是否有法的強制性和約束力。法定的給付義務具有有法的強制性和約束力,其給付的標準、內容、數量均由法律規定,不得隨意增減變更。其三,是否有法律上的救濟保障。在權利義務法定的情況下,不履行給付義務者要承擔法律責任和制裁,公民對此也可以通過行政請求權尋求法律的救濟途徑和方式。

            具體立法——給付受領權的法律根據

            給付受領權究竟來源于什么位階和形式的法律,學者們有不同的觀點。大體說來,有憲法條款說、具體立法說和行政決定說三種。②本文持具體立法根據說,理由如下:

            憲法條款說的困難。在現代國家的憲法條款中,大都以不同的文字表述方式作出了關于國家應當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以保障公民的生存權或基本生活需求的規定。這一規定當然是社會保障行政制度建立的憲法依據,因而也可以說是給付受領權產生的原則依據。但是,從這種原則依據中還不能直接產生出給付受領權的權利概念。其理由一是權利義務的主體不明。憲法所指的權利主體是一般公民,而社會保障行政中給付受領權的主體只能是特定公民個人而非一般公民;作出給付的義務主體只能是特定的專門行政機關,不可能是一般意義上的國家。權利義務主體不明,給付受領權就無法由憲法條款中產生。二是給付受領權的權利內容不明,憲法條款所說的生存權或基本生活需求是一個內容寬泛的概括性概念,而給付受領權的權利內容必須比較具體(如養老、醫療、救災、撫孤、助殘等),如不具體,受領權在實踐中將無法行使和實現?傊,憲法條款是一般公民獲得社會保障權利(或生存權利)的依據,但對特定公民的給付受領權并未作出規定,因而不是給付受領權的直接法律根據,僅可以說為給付受領權的產生提供了原則根據。

            具體立法說的合理性。憲法中的所有基本概念和基本制度都需要通過立法予以具體化,因此,憲法規定的社會保障制度也需要經過有關社會保障行政制度的立法予以具體化,特定公民在社會保障中的行政給付受領權就是在這種立法中規定和賦予的。這種具體立法主要應規定給付受領權權利主體的法定條件(資格條件和事實條件等)及相對應的義務主體;給付受領權的內容(行政給付的類型與內容,如養老、助殘、醫療、救災等)及特定受領人根據其特定資格條件和事實條件對何種類型的給付享有受領權;受領權行使的程序方式(如受領權人的受領申請、給付義務機關的調查核實、受領期限及給付形式、受領方式等),受領權利救濟的程序方式等等。只有經過以上的具體規定,給付受領權才會成為具體的、可操作的、有保障的權利。由此可見,特定公民的受領權是由有關社會保障行政制度的具體立法規定和賦予的,具體立法是受領權的法律根據。

            行政決定說的困境。日本有些學者強調給付受領權和行政決定的關系,認為公民受領權并非僅有憲法條款和具體立法就足夠,還必須經過給付義務機關對受領申請及申請人是否符合受領的法定條件進行調查并作出給付的行政決定后才能正式啟動。③這種觀點的不確切和不合理之處至少有:其一,它混淆了受領權法律根據同受領權行使、實現的程序方式的關系。其二,如果肯定受領權產生于行政決定作出之后,那么,假若給付義務機關怠于履行其職責,長期拖延或始終不作出行政決定,豈非意味著符合法定條件的特定公民就永遠不可能獲得受領權,根本不能享受給付的權利?這無論在法理上、邏輯上及實際效果上都是說不通的。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認為具體立法是受領權的法律根據。
         
         注釋:
              ①也被稱為受益權或者受給權。
         
              ②[日]原田尚彥:《行政責任と國民の権利》,弘文堂,1979年,第26~28頁;園部逸夫、田中舘照橘、石本忠義編:《社會保障行政法》,有斐閣,1980年,第8頁。
         
              ③[日]磯部哲:《社會保障の受給権と行政決定》,載芝池義一、小早川光郎、宇賀克也編:《行政法の爭點》,有斐閣,2005年,第234頁。

        【社保給付受領權的性質和法律根據】相關文章:

        試析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法律性質03-19

        淺論預借和倒簽提單的法律性質及法律責任03-04

        論配偶權的性質及救濟03-19

        論民事執行權的性質03-07

        外商投資股份公司的法律性質和特點分析03-23

        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探討03-07

        淺析探看權的法律題目03-21

        預先追償權的法律研究01-10

        商標權與商號權的沖突及其法律協調03-2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