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地理論文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和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充分體現出學習地理的實用價值。為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學生的觀察、思考、討論、探究、合作交流中掌握和靈活運用地理知識。
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地理是指地理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打破課堂教學與課外生活的壁壘,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力求使教學的整個過程活起來,使學生的思維真正“活”起來,“動”起來,以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求知,如何思考并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地理是對傳統地理教學模式的革新,是真正實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體現,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是實現“活動”的前提
在傳統地理教學中,低效、無效或根本不講成效的教學現象比比皆是:有唱獨角戲似的“表演教學”;有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有照本宣科式的“機械教學”;有讓學生整天沉浸于聯系中的“題海式教學”等等?v觀這些低效、無效的教學,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教育觀念的陳舊。其實質是“ 教師中心論”,它顛倒了固有的教學關系的本末,違背了教育教學的初衷。為了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教育思想的轉變是關鍵、是先導,F代教師必須摒棄陳舊的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為中心”的現代教育理念,才有可能使學生在教學中真正“活動”起來。
以學生為主體意味著地理教師要相信每個學生,相信學生的能力,敢于放手讓學生們去做,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把學生當作是“活動”的真正主體,教師的作用只能是啟發和引導,而不是包辦代替。以學生為主體,還意味著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充分挖掘每個個體的潛能,讓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中,有足夠的思維和表現空間,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
二、將地理教學活動與學習要求結合起來
高考的改革的趨勢已從“以知識主意”轉向“以能力主意”,因而教學活動的設計要關注“知識+方法=能力”,著眼于能力,立足于活動。教師講解、啟發,學生交流討論、繪圖、計算、實驗、查詢等一系列活動的。
設計既反映了教師對知識的鉆研程度和創造加工,同時也體現出教師尊重教學民主,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的教育觀。例如,學習“人口再生產類型及轉變”內容時,教師可提供若干地區或國家連續多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使學生通過閱讀圖表這一活動來判斷該地區的人口再生產類型及轉變,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地理復習活動中,要設計能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多為學生提供參與的平臺,讓學生在復習活動中逐步明確考試要求,了解高考的改革的思路,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同時要讓學生整理基礎知識,建構知識網絡,使相關知識依附在能力體系上,不斷“悟”出知識間的聯系或規律。如可以選擇圍湖造田到退耕還湖;毀林開荒到退耕還林、還牧、還草;三江平原的墾荒到停止墾荒( 開墾濕地到保護濕地)等具體案例來說明“人地關系的反思”,來提高學生使用和分析各種資料,進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認定、判斷及反思的能力。
三、將學生動腦活動與動手活動結合起來
俗話說,聽過的不如看過的,看過的不如親手做過的。地理教學亦是如此。教師過多地講解、演示不如讓學生親自做一做,體驗一下,理解得透徹,記憶得牢固。即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做中思考”、“在做中領悟”。例如,高中學生對經緯線一直搞不清,就可指導學生用乒乓球或其他球體制作簡單的地球儀模型,并給出主要的經緯線。通過親自實踐,學生對經緯線、經度、緯度的認識就清晰了。
學習地理離不開學習運用地圖,教師要注意學生看圖能力、記圖能力、再現地圖能力的培養,看圖、記圖、再現地圖這三個環節離不開動手、動腦活動的有機結合。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明確觀察的具體任務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觀察,如方向上從西到東,從北到南,從整體——局部——整體觀察;內容上從自然到人文,側重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河流、礦產——城市等方面觀察,力爭做到全面周密,不遺漏,不重復。最后,對觀察的結果進行梳理,形成一個整體的認識并發現一些特征之處,在此基礎上手繪草圖,把一些特征性的地理要素標示于草圖上,以鞏固觀察和識記的結果,逐漸在頭腦中形成一幅清晰的地圖表象。
四、將地理教學課內活動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
現代學生每天會接受大量的信息,電腦、報刊、網絡等都是學生學習地理的場所。教師應打破課堂教學與學生課外生活的壁壘,采取有效措施把國內外、校內外、課內外各種有用的地理資源調動起來,加強與社會各界的聯系,尋求多方合作,充分借助學校及周邊地區的地理教學資源,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策略,即組織學生走進大自然,參與社會實踐,邀請有關人員就人口、資源、環境等現實性地理問題舉辦講座或座談,利用社會的大課堂去增加學生的社會見識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和地理視野,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如,在學習“ 可持續發展”這節內容時正值世界環境日前后,可指導學生舉例說明公眾參與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和表現,結合已有的生活積累及相關資料的搜集、整理,出一期主題為“綠色行動”的板報或墻報,旨在強化環境意識,介紹環境行為,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觀。
五、將地理教學活動與學生身邊的生活實際、鄉土實際結合起來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地理環境中,每時每刻都在同地理環境中的若干要素打交道,因此,教學中從實際出發,用學生所在地有關地理環境開展地理活動,不但是地理教學理論聯系實際的好途徑,而且可培養學生熱愛鄉土,關注鄉土,呵護家園的情感,為所在家鄉的發展做出貢獻。在教學活動中,地理教師應努力引導并激發學生關注身邊的生產實際、生活實際、鄉土實際,嘗試從與周圍密切相關的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探究思路或解決問題的設想,把所學的地理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服務家鄉,服務社會。這同時也是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學會生存、學會生活”的思想理念的具體體現。如學習水資源一節內容時,可組織學生觀察,調查并思考:自你記事以來家鄉附近河流的水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同時分析河流水質變化的原因,水質變化對周圍環境及生產、生活有何影響?還可組織學生參觀污水處理廠,對整治河流提出自己的設想和建議。
六、將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結合起來
在學生活動過程中,教師也應該積極地參與活動,因為教師是教學工作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一方面,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隨時顧及學生的理解接受情況,采用多種方式去調動和維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千方百計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對于地理中的抽象問題,教師的活動應重在對學生探求知識的過程給予必要的指導,不可把現成的東西簡單地交給學生。教師應重在關注學生活動的進程以及存在的問題。如學習 “黃赤夾角”內容時,可按以下步驟實施。
、傺菔镜厍虿煌5刈赞D,地球的自轉平面為赤道平面,并引導學生作出赤道平面。
②教師用地球儀(皮球)圍繞電燈泡(太陽)公轉,讓學生重點觀察地球公轉路線所在平面及公轉方向,接著指導學生作出繞日公轉的軌道平面(黃道平面),形狀為近似正圓的橢圓。
、 在演示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地軸的傾斜方向,北極的延長線方向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并在圖上畫出地軸。
、苎菔静⒁龑W生觀察: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為黃赤夾角,度數為23°26′,地軸與黃道平面的夾角為66°34′,地軸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為90°。
在以上活動中,教師邊示范,邊指導學生動手作圖、觀察,師生活動密切配合,有利于知識的鞏固。
此外,討論式教學也是師生共同活動經常采用的方式,教師可先布置好討論的主題,給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分組討論、辯論。例如,地外文明是否存在,地球溫室效應的利弊,沙塵暴的利弊。討論時應指導學生開放思路,不受學科約束和限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抒己見,以理服眾。教師的活動一方面是對討論、辯論的規則進行指導,對學生大膽發言給予鼓勵和肯定;另一方面參與討論、辯論,不作定論性的發言,使學生的思維真正活起來,在活動中尋求碰撞的火花。
【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地理論文】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地理教學論文05-18
詩詞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論文09-03
研究性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6-12
地理圖像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7-16
關于高中地理課程中活動設計的論文08-20
重視地理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論文10-11
地理教學中地圖技能的培養論文10-02
地圖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作用論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