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論文
作者:朱高峰 張艷蕾 阮許平
【摘要】本文闡述了我院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課程結構特點,在專業調研的基礎上,針對目前大多數院校在該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就專業建設的管理、專業建設特色、實踐教學環節和師資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字】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 課程體系 實踐教學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是根據教育部1998年7月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將原來的無線電物理學、電子學與信息系統、信息與電子科學三個本科專業合并為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放在理學電子信息類一級學科下[1]。雖然,它歸口于理科專業,但它又是一門與生產實踐關系密切、適應面廣、歷史較短而又發展迅速的新興專業。我校于2006年開設了該專業,目前每年招生規模能穩定在150人左右,已初步形成了該專業的教學體系,為提高本專業辦學質量,本文就目前該新專業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思路進行探討。
1 我院該專業課程結構特點
跟傳統專業一樣,本專業分基礎教育課程和專業教育課程兩大部分。特點是減少了理論課的課時,增加了實驗實踐課時,注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三方面的培養和訓練,并使其協調發展。具體體現在:
(1)注重基礎教育
開設了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開設了普通物理,普物實驗;加強英語和計算機文化訓練,基本做到計算機課程四年不間斷。這樣,在數學、物理、英語、計算機等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強化專業基礎理論與實踐的訓練
在總的學時減少的前提下,對專業基礎理論課加強,如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等都保證理論課時在60學時以上,實驗課時在20學時以上。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能力,形成寬厚的專業基礎。
(3)加強實踐環節
該專業的實踐實訓時間是我院理科中最多的。除了每門專業課程都獨立開設了相應的實驗課程外,大一和大二暑期安排有社會實踐活動,同時大二和大三都安排有兩周的電子電工課程實踐和專業課程實踐;大四第一學期安排有8周的專業實習;第二學期安排有8周的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撰寫,八周的畢業實習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受到嚴格的科研訓練,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綜合設計制作能力、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等,使其了解和掌握科學研究的全過程。
2 該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專業口徑寬,特色不突出
該專業是一門理工結合的交叉學科。它涉及知識面很寬,主要包括:無線電物理學、無線電波傳播與天線、電子學與信息系統、信息與電子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學科。目前大多數高校根據自身的教學優勢,將其分為兩個方向,學生從大三開始選修相應課程,這種培養模式比較有利于學生將來選擇就業,向更高層次發展。但從課程設置來看,絕大部分院校的此專業與電子信息工程或電子科學技術,甚至與計算機應用等專業差別不大,特色不夠突出。
(2)師資力量不夠雄厚
由于是新興專業,加之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新器件、新技術等層出不窮,大多數院校有著本專業系統教育背景的教師少,剛從大學畢業的碩士研究生稍多,但他們又缺乏系統的教學實踐,所以師資隊伍結構不太合理,師資力量不強。
(3)實驗實踐力度不夠
盡管大多數院校很重視實驗實踐教學,在教學時間上也給予了保證。但課程實驗內容過于單一,絕大多數是驗證型實驗,學生面對的是試驗箱,連線、開電源、看現象、記錄即可,缺乏設計型和研究型的實驗項目和內容。特別是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環節上,和社會接觸的力度不夠,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不夠。
(4)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有待改進
本科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去思考問題,如何去解決問題。所以課堂教學中要加強網絡資源的利用,擴大學生的視野,重視分析知識和問題的方法、思路,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學會思考,學會研究,適時的結合現有的實驗條件,將理論應用于實踐。
3 專業建設建議
(1)保證執行和管理力度
成立校級該專業建設和評審委員會,該評委會的成員要具有建設此專業的學術水平和能力,還應具有公正客觀的高尚品質。應客觀地就該專業的學科基礎、專業方向、培養目標、專業人才規格、主干課程和教學計劃、辦學條件、科研方向等方面進行充分的論證和評估,對該專業建設既起診斷作用, 又有導向和調控作用。
(2)突出特色,加強專業方向建設
教育部于1998年10月提出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四個知識點:電磁場與電磁波;信號與信息;電路與系統;計算機[1]。結合我校師資條件和具體實際,改革其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將其分為兩個專業方向:應用電子技術方向和計算機與通信技術方向(專業理論課程設置示例)。并加強對相關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應用性,使實踐教學貫穿整個學程。
(3)具體落實實驗、實踐教學環節
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工程素養為目標,大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建立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確保實驗室硬件到位,保證開放時間;加強實驗室文化建設,改變實驗考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實踐的積極性;明確課程實驗教學內容,增加綜合和設計型實驗的開放;制定工業見習、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等實踐訓練方案并嚴格執行;明確教師指導,建立學生科技活動小組與學生科技創新中心;健全校外實踐基地,加強產學研合作。
專業理論課程設置:
(1)必修課: 計算機基礎、C語言程序設計、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子線路、Protel DXP(自修)、電磁場與電磁波、信號與系統等
(2)限選課:應用電子技術方向:電子工藝學(自修)、電視技術、集成電路原理、單片機原理及應用、DSP原理及應用;計算機與通信技術方向: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自修)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庫原理及應用、Java程序設計
(3)任選課(選修4門)電子測量與儀器、數字視頻技術、語音信號處理、嵌入式系統及應用、多媒體技術、數據壓縮原理、局域網技術、衛星通信原理、光纖通信原理、移動通信原理
(4)提高教學水平
在師資力量不是特強的情況下,建議理論老師和實驗老師不分開,即某專業課實驗教學由該專業課的理論老師來指導,并進行“六個一”。每周進行一次教研活動,就該專業課程建設或教學體會進行交流;每兩周進行一次公開課,課后互相提出寶貴意見;每月進行一次學生座談會,及時反饋學生對相關課程教學的見解;每學期至少和相關兄弟院校進行一次學術交流;每年暑期派老師去企業或實踐基地進行一次生產實踐;每兩年進行一次校級以上精品課程建設。
4 小結
課程體系的結構和培養方案的制定必須在長期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不斷改善和完整[2]。但如果我們提高了該專業建設質量,狠抓了教學環節,則我們的招生和就業就水到渠成,我們的高校就能持續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清海.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R].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2008.
[2] 馮向東.學科.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3):67-71.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論文】相關文章:
簡談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的論文09-15
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發展現狀的探析論文08-05
論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發展現狀的思考論文06-09
電子商務專業的網絡技術論文10-23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論文(通用15篇)07-14
電子技術論文07-15
電子技術論文08-25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論文開題報告10-17
關于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特色建設論文10-25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畢業論文發表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