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專業論文
畢業論文按一門課程計,是普通中等專業學校、高等?茖W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及研究生學歷專業教育學業的最后一個環節,為對本專業學生集中進行科學研究訓練而要求學生在畢業前總結性獨立作業、撰寫的論文。從文體而言,它也是對某一專業領域的現實問題或理論問題進行 科學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義的論文。一般安排在修業的最后一學年(學期)進行。
電子信息專業論文1
摘要:實踐教學作為高職學院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實現高職教育的最終目標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對高職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找出了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與對策,明確了高職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方向。
關鍵詞: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踐教學;現狀描述;教學改革
0引言
在高職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教學中,實踐教學承擔著培養合格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任務,并且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側重于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基礎上,也要突出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實踐教學環節,一方面能夠將學生的理論知識變成他們在實際應用中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諸如對理論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等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诖,結合我院當前進行的深層次的教學改革,在怎樣改革本院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從而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增強以及素質的培養方面有更好的發展,筆者對此作出了一些探索和實踐。
1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實踐教學是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專業技術教育的重要環節,并具有教學內容廣泛、實踐性強、教學內容多樣性等特點。然而,近年來由于受到師資力量、教學資料、試驗設備、場地等限制,在課程實驗、專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都存在一些程度不同的問題,制約著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發展。
1.1教材老化,實驗內容陳舊目前高職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訓課使用的教材沒有統一的版本,普遍存在著教學內容相對老化的問題。實驗課按理論課設置,多年內容改變不大,實驗項目中,多為驗證性實驗,而無設計性實驗,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驗教學與實際應用結合不緊密,很難達到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1.2實訓課課堂教學方法呆板實踐性是實訓技能課的突出特征,實訓技能課就是要求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形成技能、培養創新意識和勞動情感。然而就目前,高職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訓課課程教學普遍存在著口頭說教或者機械重復模仿操作的現象,這樣的教學方法嚴重的遏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長期教下去,學生對實訓課學習會感到枯燥無味。
1.3學校現有條件制約著實訓教學的發展隨著高職學院電子信息類專業的迅速壯大,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也有了成倍的增長,原有的實驗設備和實習場地已經無法滿足現在實踐教學的要求了,加之實習實訓設備陳舊、實訓消耗材料的經費增加等問題,嚴重的制約了實訓技能課教學的發展,甚至形成了惡性循環。
2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和實踐
培養出與區域經濟的發展需求相一致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主要任務是培養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其職業技能的提高。由于科技的進步,電子技術的日趨發展和教學的日漸改革,電子信息類專業在應用實踐中的作用和目標也都產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在理論課上原先起著輔助功能的實踐教學已成為現在補課或缺的關鍵環節。
2.1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是以培養專業人才為目的,教師在設置教學計劃時,將課程的設置與每一個教學實踐環節相配合,進而和理論教學互輔互助的一種理論體系。主要包括:實驗教學、實訓教學、頂崗實習等。它是基于專業技術能力、職業崗位能力和職業素質結構要求而設置的不同類型的實踐教學形式,它們相輔相成,各自完成不同的任務。
2.1.1實驗教學實驗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完成專業教學計劃和實驗教學大綱規定的實驗內容,根據教學進度安排實驗。實驗地點在校內實驗室。對于《電子技術基礎》、《電工基礎》等實踐性很強且實驗內容較多的專業基礎課,應單獨開設實驗課,以此提高實驗教學的地位,保證實驗教學時數,增強實驗的系統性,使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成為相互聯系、相互融合的兩個獨立教學環節。
2.1.2實訓教學實訓教學是職業技術院校教育的核心內容,指學生的操作技能、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的訓練。包括認識實習、基礎訓練、模塊訓練、綜合訓練、職業技能訓練等。
2.1.3頂崗實習頂崗實習是“2+1”模式教育中的主要構成部分。所謂的“2+1”是指高職院校的的學生通過兩年的校內學習之后,在第三年就組織他們到專業對口的企業去帶薪實習。它不僅能夠確保學生更快地適應企業所提供的崗位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來講,也讓學生獲得了就業機會。
在頂崗實習期間,對于職業技術院校的學生來說有著深層次的內涵,它一方面鞏固了學生在校期間學到的專業知識,使之綜合素質提高,另一方面,學生在企業生產實踐中各個方面的能力也得以提升。它的本質特征也在于學生在頂崗實習中作為一個職業人就應該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企業交付的工作。由于在此期間,學生的工作明確并且也要負有一定的責任,同時,學生也應為企業創造出實際的經濟效益。所以,學生在頂崗實習階段得到一定的薪金也是合乎情理的。當前,頂崗實習在我國的高職教育中絕大部分進行的場地是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職業技術院校的學生在參加頂崗實習階段企業就分配給他們正式的崗位,這對于剛出校門的學生來說,具有恒強的挑戰性,因為他們要擔當起自己所在職位的相應責任。但是從另一角度來考慮,學生在諸如敬業精神、協作能力、專業技能等方面的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同時,頂崗實習也就成為職業技術院校學生從學生轉變為職業人的關鍵環節之一。 2.2改革課程內容和體系,理論實踐并重緊跟電子技術發展,改革課程內容和體系。從教學法的觀點來看,課程體系恰當與否直接決定教學質量的高低。我們認為,一個好的課程體系,不僅要符合學習者的認識規律,而且應當注意經典理論與先進科技的適當結合。
在以往的實際教學中,理論、實踐教學墨守陳規、缺乏創新。理論教學時,教師講解成型電路圖;實踐環節中學生裝接收音機、電視機、功放等成熟電路,從來沒有自主設計電路、選擇器件的經驗,雖然環節一個都沒有減少,但是培養出的學生無法勝任實際工程工作。同時,高職學生在器件選擇、儀器使用、電路設計、故障分析和排除等方面能力不足,雖然理論知識學習不少,學生焊接、裝配、等操作性技能也不差,但是將理論轉化為實際的能力很是欠缺,也就是說技能培養只停留在簡單裝接等方面,沒有真正從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入手,斷然分開理論與實踐的聯系。
所以對專業教學內容確立一下調整思路:理論實踐并重,強化兩者融合。按照這一思路,我們精心改革,如將《模擬電子技術》、《模擬電子實驗》、《數字電子技術》《數字電子實驗》(其中理論96學時,實驗48學時)改為學訓交替的《電子電路安裝與調試》課程,總課時104學時(其中理論實踐各52學時),并將原來48學時驗證性實驗改為52學時非驗證性實驗;將78學時《EDA輔助設計》改為64學時學訓交替的《EDA工程應用》(其中理論32學時,實訓32學時)。通過改革,讓學生自主設計和開展實驗,從而提高了其挑戰性,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欲望,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是非常有力的。
這正好符合張堯學司長“兩個系統”講話精神,“一個系統是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系統,再一個系統是要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知識的培養系統,這是兩個人才培養體系,這兩個體系要靈活地、交叉地進行應用!
2.3建立高素質的實驗型教師隊伍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僅要有硬件的供給,還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也就是加強“軟件“的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能夠使院校的教學質量得以提高。所以,一個高水平的實驗室的建設,就需要有一個高素質的實驗型教師隊伍,這支教師隊伍不僅具有科研以及技術開發的實力,還能夠加強自身的發展以及完善。
現任該專業課程教學的教師大都是大學或研究生畢業后直接分配到高職院校的,他們理論水平較高,但實踐動手能力較差,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需要學校積極創造條件,逐步提高這些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使他們盡快成為“雙師型”教師。
在傳統觀念里,理論教師大都不教實驗課程,院校要把這樣的觀念拋棄。取之代替的是培養一些操作能力較強的理論教師同實驗教師一同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并共同的研發一些新的實驗項目。此外,實驗教師要繼續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盡可能的掌握一些領域的新技術,提升自身的業務素質以及綜合實驗能力,從而更好的提高電子技術實驗的教學水平。
2.4實施“雙證書”制“雙證書”制是指,職業院校的學生在院校學習的時候,在畢業后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也得到了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的職業資格證書。它是把學歷和職業很好的銜接了在一起。這些職業資格證書是勞動市場所認可的,而且對于職業學生就業來說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遵照國家的職業分類標準和有關的職業證書的考試要求相連接,在實踐教學中加入職業資格證書課程,進而將教學的內容和國家的職業分類標準,以及學生教育和就業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有了證書的考試,職業學生的實訓練習的興趣會大大提高,學生也會有更寬泛的適應能力,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
經過近幾年的專業實踐教學的建設和探索,我院已經在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實踐教學中初步形成了技術應用與綜合實踐為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但是,電子信息類專業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新理論、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涌現,因而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也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這就是要求每一位技術人員要及時更新觀念,積極投入到教學改革之中,為建立一套與高職學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而不斷的研究、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謝克明等.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xx,(24).
[2]羅會源等.高職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現狀及改革探索[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xx,(22).
[3]倪振文等.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xx,(03).
電子信息專業論文2
【摘要】針對未來10年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及民辦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建設思路,本文認為高等教育將會打破校園壟斷,全面向網絡化、國際化、企業化方向發展,而教育效果將成為衡量高校水平最主要的標準。提出民辦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應適應未來高等教育發展趨勢,適應物聯網產業高速發展潮流,走全方位開放、全過程開放的國際化、網絡化、特色化發展的新工科專業建設道路。
【關鍵詞】高等教育發展趨勢;電子信息工程;新工科專業;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一、當前及未來10年的高等教育發展趨勢
。ㄒ唬┙逃Ч麨橹鲗С蔀楹饬扛叩冉逃降臉藴
[1-3]目前,經合組織(OECD)國家就正在研究和制定新的以教學為中心的高等教育評價標準,以適應實際發展的需要。我國也成立了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以教育效果為主導,對國內各高校的工程教育專業進行評估。高校的質量將以其教學效果是否滿足市場需求為衡量標準,高校只有明確自己的社會分工,重新對自己進行定位,將傳播知識作為自己的專業優勢,才能得到更好的持續發展。
。ǘ└叩冉逃蛯W位證書將逐步不再由高校所壟斷
大學正面臨著眾多“短、平、快”為特征的技術培訓班和崗位針對性強的企業辦大學的競爭威脅。目前,某些企業由于不滿高校的教育,趨向于自己開辦大學,如麥當勞、GE等。國內也有企業正在做這方面的嘗試,如三一重工,創辦了三一重工職業技術學院,單獨培養自己所需的人才。
。ㄈ┐髮W將更全面地企業化
營利型的大學早已經在國外興起,且效率遠高于傳統的非盈利大學。營利型大學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積極地利用網絡等現代IT技術,適應市場對知識的需求,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有效地降低了教育的成本和提高教學效果,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民辦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綜合改革必須充分利用好企業型大學的優勢,積極改革,大膽嘗試,才有可能未來教育市場中發展壯大。
二、當前及未來10年的電子信息類專業發展趨勢
。ㄒ唬╇娮有畔⑿袠I發展趨勢
當前,物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被譽為“下一次工業革命”、“又一個萬億元級規模產業”、“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技術當之無愧是電子信息行業的引領者。民辦高校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應與時代潮流俱進,培養出符合當前物聯網浪潮的“沖浪兒”,而不應游離于其外。
。ǘ╇娮有畔⒐こ虒I教育發展趨勢
當前,人才市場正在走向國際化。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愛爾蘭、新西蘭等國家的民間工程專業團體針對國際上本科工程學歷資格互認,發起和簽署《華盛頓協議》。該協議制定了統一的畢業生素質要求標準,而認可各成員的認證標準“實質等效”[4]。中國也成立了名為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CEEAA)認證組織,并制定了名為“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實質等效認證標準。當前,國內各高校,都把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自己培養的人才走向國際化的橋梁。同樣,也是民辦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所培養人才走向國際化的有效途徑。
三、民辦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建設思路
(一)全方位開放
全方位開放意味著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地點可以從民辦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育平臺獲取本專業所需的學習資源。從學習者的角度考慮,以發展他們的志向。做到學習資源的開放,讓學習者可以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地點開展靈活便捷的學習。
。ǘ┤^程開放
對學習者的整個學習過程或終身學習負責,從注冊入學到畢業就業整個過程精心為每一位學習者提供支持服務,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的學習支持。包括以下服務:1.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的多種媒體教材;2.科學安排各教學環節;3.根據學生不同情況,采用渠道、多形式地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并利用各種載體建立教與學之間有效信息交流渠道;4.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圖書資料、實驗實習和時效性強的教學及教學管理信息等。
(三)國際化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育的國際化,不單是“積極推進國際交流,鼓勵與國外的高等學校建立伙伴關系,發展基于課程、學術研究、教師培訓和招生等方面的合作”,“世界各國大學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同時又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和個性特點”等方面,最重要是的要讓民辦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的人才為國際認可,可以走入國際人才市場;诖,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參加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勢在必行。
。ㄋ模┨厣
民辦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在綜合改革試點過程中,首先應體現在本專業自身一貫“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素質為主”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走新工科專業發展道路,而不要迷失在各紛亂雜陳的各種改革形式之中。
四、民辦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建設的主要措施
。ㄒ唬┙㈦娮有畔⒐こ虒I網絡教學平臺
針對未來發展趨勢,建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網絡教學平臺,所有課程資源上網,建立網絡教室。
。ǘ┐罅Ω母锝虒W形式,建立新的課程評價機制
[5]大力改革教學形式,建立新的基于OBL的學生學習成效評價機制。學習資源全部開放,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選擇內容學習,可以在約定的時間內和老師互動。同時,利用新的學習成效評價機制,隨時可以進行考核,通過考核給予學分,學分修滿達到畢業要求準予畢業。
。ㄈ﹨⑴c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把民辦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發展成為新工科專業,必須與國際接軌,參與到現代國際化教育教學分工合作中來。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讓國際上認可本專業培養的學生獲得從事初級工程工作的學術資格,從而被國際人才市場認可,是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國際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陸勇.淺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與地方本科高校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xx(06):157-161.
[2]李志義.解析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成果導向理念[J].中國高等教育,20xx(17):7-10.
[3]王春春.高等教育質量標準與評價[J].大學,20xx(05):14-25.
[4]方崢.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國際化之路———成為《華盛頓協議》預備成員之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xx(06):72-76.
[5]廖亦凡.基于TOC理念的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理論與教學研究,20xx(07):34-35.
電子信息專業論文3
在電子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文化背景作用下,內部專業化人才的培養渠道經過多層模式結構的調整,在整個產品安裝、調試以及檢測維護方面,涉及系統集成化管理和服務方向開始明確,同時根據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地位和企業三網融合應用需求作用分析,有關下一代網絡化信息應用技術的開發市場和戰略性局勢將全面擴展,這是特定時代人才市場的核心功效。在此條件下,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方向逐漸深化。
1 網絡及電子信息應用技術的背景闡述
在國家政策引導作用下,有關電信網工程效能推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空間的融合改造活動開始興盛起來,同時將為服務、運營活動提供一定的業務指導,整條電子信息產業鏈顯性特征強烈,F下的企業網結構不單單是完全的文化信息數據格式,同時還容納豐富的多媒體資料,最為常見的是VOIP和IPTV。
在此種融合特征的網絡空間中,下一代網絡地位的突出效用十分重要,電子信息的主導優勢比較堅固,尤其在云計算等創新功能的推廣模式下,電子控制規模逐漸壯大。有關專業信息技術院校在產業洶涌發展的浪潮中,承擔著社會、經濟區域發展所需的人才培養和優化工作,并且能夠達到掌握最新網絡信息控制技術的能力和素質,這是從事高度電子信息專業建設工作的實際標準,需要得到國家不同領域的全面支持。
2 電子信息專業化建設內容的分析
2.1 專業化人才培養機制的樹立
按照國家戰略性產業發展步伐加快的政策要求,涉及下一代網絡以及電子信息產業模式的規劃工作逐漸朝向系統化形態轉化。各類高校長期沿用專業指導部門指標,利用全面的市場調研活動和信息實時檢索,以及企業專家的現場論證會議,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理論進行梳理,保證整個技術的科學定位效果。基于下一代網絡電子信息專業方向的人才培養機制體現為:追蹤全新網絡技術的延展方向,配合企業應用標準完成適應性整改,進而達到較強的網絡終端樣式和系統調試水準,促進全面的業務開通景象,同時維護相關領域的職務設置能力;在從事整個計劃任務過程中,營銷等行業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不斷涌現,為實現系統化的人才培養目標和電子信息龍頭領軍實力鞏固創造基礎條件,實現核心導向功能的拓展功效。
2.2 核心課程體系的創建
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逐漸清晰的前提下,利用電子信息行業基礎工作方式和對應的職務劃分標準進行全面分析,并且配合工程維護地位達成崗位任務指標共識,合理地歸納和定位工作難易程度,將具備中心地位的任務提取,適度挖掘其內在的知識難點和技術操控方向,最后總結專業核心控制能力素質要求。
此類課程體系是依靠電子技術平臺系統、整體業務應用框架等組合形成,有關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則是根據專業導論內容、電路信號搭配技巧和實踐模擬課程促成優化的;平臺設計能力的訓練任務包括:C語言程序應用、通信原理掌握、電信工程圖的制作等。整體業務信息開發是綜合職業適應能力的真實體現,包括數據業務的信息化拓展和語音VOIP應用、專業綜合素質實訓和畢業設計等。課程體系建設工作要積極貫徹專業核心控制能力培養途徑,爭取開創優先化的競爭格局,校企合作部門要根據信息化應用平臺的即時性地位完成課程和實訓教材的搭配,加上實訓基地的強化效用,整個核心課程體系的搭建效能便得到進一步深化了。在教學資源的提供上,基本以落實平臺基礎控制能力為主,加上適度的統一業務應用績效作為遞進式補充成績,進而大大推進崗位任務與學習領域的交融作用,實現企業、專業文化的同期教學和傳播框架模式。
2.3 實訓基地的興建工作和師資團隊的優化指標
配合專業導向地位和人才適應機制進行分析,校企主體利用下一代承載網、綜合業務網的搭建完成實訓平臺的搭建指標。同時,將建設理論框架和實踐教學充分結合,落實一體化的教學場所,在既定訓練條件的基礎上,爭取落實交換實驗室、寬帶接入空間和IPTV實訓結構等項目的擴建基礎。爭取創建富有企業場景特征的訓練平臺,營造客觀形式的職場氣氛,使空間內涵模式功能凸顯。
在服務形態作用下的電子信息產業結構樣式比較復雜,校企雙方在完成系統深度融合的前提下,需要建立專業的教學主體團隊。具體要求是:提供一名具備電子信息工程管理素質和運營管理經驗的專業教師,同時配備6名輔助人員,保證知識傳輸活動中的合理結構、穩定節奏。教師的多樣化素質水準十分重要,這是發揚靈活性教學和應用技能拓展的首要任務。
3 結語
透過下一代網絡以及信息技術應用功能的解析中發現,相關產學結合和工學交替模式逐漸興盛,并為整個行業群體的素質拓展和實訓基礎創造補充條件,令專業的社會服務地位充分凸顯,進而達到相關工程技術的專業規范效果。除此之外,工學結合運行機制明顯占據優勢地位,學生素質拓展教學手段和銜接技巧開始向系統化模式過渡,加上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系統的全面建設,使得社會服務和對外交流績效得到有力彰顯。
參考文獻
[1]譚耀輝.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13(06):44-46.
[2]黃志鵬.高職院校特色專業建設探討—以河源職業技術學院應用電子專業為例[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22(07):29-30.
[3]柯俊霄.優化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課程設置方案淺析[J].電子制作,20xx,16(04):96-98
電子信息專業畢業論文
“電子信息”是近幾年頻頻出現的一個詞,它是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高密度存儲技術的迅速發展并在各個領域里得到廣泛應用的背景下成為信息學的詞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子信息專業畢業論文,歡迎閱讀。
電子信息專業畢業論文 篇1
摘要:
通過閱讀大量的電子信息技術課外讀物,并結合課程中關于電子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點,使我理解電子信息技術必需有相關的協議給予保護,才能產生創新的動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對專利權的保護,近年來,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發展迅速,亟需強化對電子信息技術專利權的保護,本文我將探討電子信息技術協議與專利權的關系。
關鍵詞:
電子信息技術;技術協議;專利權;推廣應用
一、電子信息技術協議與專利權關系
通過高中的學習,我明白專利權的授予一般要符合三個基本條件:即具有發明性新的,在工業上能應用。一般符合這三個條件的將被授予專利的獨占許可使用的權利、許可他人使用的權利以及轉讓專利的權利。那么是否符合這些條件的專利是否度可以被授予專利且具有這些權利?如果這些專利權和其他權利發生沖突,或者是和其他領域的理念發生沖突,該如何處理?下面我們將重點解決這個問題,實際上《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對此有一個概括性的規定,這些規定體現在法律的條文里面,且我國也是沿用這種規定,大同小異,并沒有明顯的改動。對于在實踐中的專利的判定一般有五個實質要件:專利的客體、新穎性、實用性、非顯而易見性好可實施性。對于那些不可以授予專利的情形又分為的兩種情形:一是直接規定不能授予專利的情形,二是基于在契約性專利使用中對反競爭性行為的控制,這包括對貿易產生不利影響、對技術的轉讓與傳播產生妨礙;谝陨蠈@ǖ姆治,電子信息技術協議雖然符合被授予專利的三個基本條件,但是在應用的過程中會產生這樣一個問題:即如果對電子信息技術協議授予專利,將會造成壟斷,但是這種壟斷的形成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被授予專利之后才開始形成的。
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畢業論文(設計)題目:通信系統中的認知無線電技術淺談
一、立題依據(國內外研究進展或選題背景、研究意義等)
認知無線電又被稱為智能無線電,它以靈活、智能、可重配置為顯著特征,通過感知外界環境,并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從環境中學習,有目的地實時改變某些操作參數,其內部狀態適應接收到的無線信號的統計變化,從而實現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高可靠通信以及對異構網絡環境有限的無線頻譜資源進行高效地利用。
認知無線電的核心思想就是通過頻譜感知(Spectrum Sensing)和系統的智能學習能力,實現動態頻譜分配(DSA:dynamic spectrum allocation)和頻譜共享(Spectrum Sharing)。
研究意義:認知無線電技術的提出,為解決頻譜資源不足、實現頻譜動態管理及提高頻譜利用率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為頻譜資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它將成為下一波有沖擊性的技術革新浪潮。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及預期目標
主要內容:
1、認識什么是認知無線電及產生原理機制,概念確定過程。
2、了解認知無線電的特點,介紹CR與軟件無線電的聯系。
3、分析認知無線電研究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4、介紹認知無線電技術在國內外的發展現狀及以后的研究發展意義和展望。
預期目標:通過對認知無線電技術的基本了解及未來發展的展望,目的為將CR技術應用在某些頻段來提高該頻段的'頻譜利用率,隨著科技發展和認知技術的成熟,相信未來不久,認知無線電將更有效地服務于人們的生活。
關于電子信息專業本科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模式論文
論文摘要:文章從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模式、教學內容改革與創新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模式三個方面,對電子信息專業進行教學改革并創新模式嘗試,從而促進了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升人才培養的創新精神與實踐創造能力。
論文關鍵詞: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教學改革;課程建設
質量工程建設是教育部為實現加快我國高等教育建設和發展,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水平所采取的重要舉措;而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質量工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精品課程建設的標準是“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這就要求在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學過程管理模式等諸多方面嘗試課程教學改革和實踐模式的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傳授書本知識的課堂為中心的單一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缺乏靈性與活力。由于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的嚴謹性和邏輯性,課堂教學顯得猶為沉悶。因此,電子信息類本科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和教學模式的創新,已成為各個高校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湖南文理學院作為地方本科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辦學歷史較短,在開辦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時主要參照國內重點大學來制訂自己的方案。由于學校實驗室條件、師資力量、生源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在學生培養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許多困難和疑惑。經過10余年的教學實踐,該專業的辦學思想與理念有了比較成熟的想法和特色。湖南文理學院為加強課程建設,全面打造特色專業,把2011年定為“課程建設年”。2011年,湖南文理學院物電學院在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理念等方面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進行了全面打造和升級,取得了豐富的成果。
電子信息專業雙語教學實踐中若干問題研究論文
摘要:該文指出了雙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分析了當前高校專業課雙語教學發展現狀,結合電子信息專業《計算機信息安全》雙語課的教學實踐,針對教學過程中的相關問題提出了解決的思路,以期對雙語教學改革有所啟示。
關鍵詞:高校 電子信息專業 雙語教學實踐
隨著信息、經濟的全球化,社會對人才培養,尤其高等教育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雙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迎接新挑戰和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當前高校教學改革的熱點和重點之一。近年來,雙語教學受到了越來越多重視,各高校積極推行雙語教學,特別是在2001年教育部提出明確要求后,雙語教學工作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然而,我國雙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并不完善,教學過程和教學質量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年來,本人通過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計算機信息安全》雙語課的教學實踐,針對高校專業課程開展雙語教學過程面臨的若干問題進行了探討與實踐,提出一些解決方法,以期對雙語教學改革有所啟示。
1雙語教學的重要意義
雙語教學一般是指將母語以外的另一種語言直接應用于課程教學,同步獲取第二語言的學習與學科知識,使學生借助外語手段掌握一門專業知識,其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用母語和非母語思維,能在兩種語言間根據需要進行自由轉換,成為既懂專業又懂外語的復合型人才。因此簡單地認為雙語教學既為母語和外語結合的教學模式的觀點是片面的。在進行電子信息專業的專業選課《計算機信息安全》雙語教學時,我們的首要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與計算機信息安全相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另外,希望通過雙語教學使學生能直接領悟和感受西方發達國家的教育理念、制度、方法甚至思維方式,營造良好的外語學習和應用環境,增加接觸外語的機會,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的聽、說、讀、寫水平。這樣,一方面不僅有助于學生準確理解和掌握本專業前沿信息,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訓練學生用外語思考、表達和交流的能力,達到培養國際化專業人才的目的,同時還能讓學生在雙語層面上掌握計算機信息安全方面的專業詞匯與專業技能;除此之外,也可提高教師自身的英語水平,有助于教師及時跟蹤把握學科前沿,洞察學科研究現狀,提高科研能力[1,2]。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論文開題報告
1、課題來源
本課題來源于試驗室建設,研究對象為信號的調制與解調的matlab仿真。
2、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1、目的
我選擇了《信號的調制與解調的matlab仿真》這個課題作為畢業設計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此次課程設計進一步學習和鞏固通信原理及其相關知識,并學會利用所學的知識能,在設計過程中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內容,進一步熟悉和掌握matlab的使用方法;對信號的調制與解調原理及其實現有較深的了解;為即將進入社會參加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掌握收集資料、消化資料和綜合資料的能力等等。
2.2、意義
從事電子通信業而不能熟練操作使用matlab電子線路設計軟件,在工作和學習中將是寸步難行的。在數學、電子、金融等行業,使用matlab等計算機軟件對產品進行設計、仿真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這類軟件的問世也極大地提高了設計人員在通信、電子等行業的產品設計質量與效率。眾所周知,實際過程中信號傳輸都要經過調制與解調這一過程,由于消息傳過來的原始信號即調制信號具有頻譜較低的頻譜分量,這種信號在許多信道中不宜傳輸。因而,在通信系統的發送端通常需要有調制過程,反之在接收端則需要有解調過程。
3、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3.1、研究現狀
matlab是由math works公司于1984年推出的一種面向科學與工程的計算軟件,通過matlab和相關工具箱,工程師、科研人員、數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統一的平臺下完成相應的科學計算工作。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論文
摘要:實踐教學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的實踐教學尚存在諸多問題,為提升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能力,應進行課程體系、實踐教學內容的改革,建立開放性實驗室和一體化教室,鼓勵學生參加各種電子競賽,加大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規范畢業設計過程,著力提高教師實踐教學指導能力,建立科學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關鍵詞:電子信息工程;實踐教學;教學改革
隨著電子信息科技的飛速發展,社會對于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從培養學生就業和創業能力的角度來研究如何改革現有的實踐教學體系,對于穩步提高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的科技創新、工程實踐等方面的能力,進而提高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1]。
一、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于2003年獨立招生,歷經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于2013年被批準為校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當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本科生存在理論基礎較好而動手能力較差、參與意識較強而工程素養缺乏、生搬硬套多而創新意識較差等現象,這反映出目前的專業教學仍受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實踐教學不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目前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社會實踐、生產實習以及畢業設計等環節,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教學理念落后。目前在師生中仍存在輕視實踐教學的觀念,部分師生認為只要將書本上所列的知識學會,會解答習題,通過考試,就算學會了這門課程。對于課程實驗及其他實踐環節,也是走馬觀花,部分學生實驗操作表現很差,但由于指導教師把關不嚴,也能通過考核,這樣很難達到鍛煉實踐能力的目的。實踐教學與當今技術發展脫節。電子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新技術新應用不斷涌現,但是受多種因素的限制和影響,目前的實踐教學內容更新較慢,與當前的技術發展和實際應用仍存在較大差距,不利于學生的就業與創業。實驗硬件建設滯后。目前實驗儀器設備缺乏,實驗設施的更新換代滯后,有些課程只能選擇性開設部分實驗。有些機房的計算機配置較低,且故障率較高,對數據運算量較大的實驗則無法開展。這樣導致實驗課程效果不好,不利于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方向課程設計研究論文
摘要::專業方向的課程設計是電子信息工程教學實踐的關鍵環節之一,缺少科學的課程設計支撐,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教學質量將會受到很大影響。本文中,筆者從當前電子信息工程教學實踐出發,首先闡述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方向課程設計的含義及其地位,緊接著又分析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方向課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在前文的基礎上詳細探討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方向課程設計的教學實踐,希望能夠為今后相關內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電子信息工程;課程設計;教學實踐;分析
電子信息工程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是為現代化技術在實踐領域應用服務的,高質量的電子信息工程教學能夠為行業培養出大量的優質人才,促進行業的快速發展。專業方向的課程設計,對于電子信息工程教學的影響巨大,是電子信息工程教學的重要環節,要想培養出優質的電子信息工程行業人才,必須要重視專業課方向的課程設計?紤]到當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設計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教學實踐的順利開展,因而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改善。
1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方向課程設計及其地位
在電子信息工程教學實踐中,專業方向課程設計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指的是在進行課程設計的過程中,從專業的發展方向出發,著手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創造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1]。因此,對于電子信息工程教學實踐而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在課程設計方面,一定要從專業方向出發,對課程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從而促進學生課程內容的內化,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
電子信息專業教學的論文
【摘要】分析當前電子信息專業生產實習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校企聯合的電子信息專業生產實習新模式,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建立和完善生產實習模式,保證生產實習教學質量。
【關鍵詞】電子信息專業生產實習實習模式實訓基地
1電子信息專業生產實習面臨的主要問題
目前電子信息專業學生生產實習面臨的問題主要為實習企業難尋。
生產實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直接參與到電子信息及其相關企業的生產環節中。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國營企業被兼并或調整,無暇接收學生的實習;而合資企業、獨資企業由于害怕技術和管理方法泄漏以及實習會給企業帶來不便,也不愿意接待學生實習;再者由于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很難給企業直接創造利潤,因此,企業不愿意也沒有義務接收學生實習。而電子信息企業多屬于民營、外資或者合資企業,愿意接受學生實習的就更少;其次,組織學生到專業對口的大型企事業單位進行參觀是一般工科專業生產實習的傳統模式。但是對于電子信息專業,簡單的參觀模式效果并不理想。以往跟班作業或代崗勞動是生產實習的主要內容,但是對于電子信息專業,跟班作業或代崗勞動幾乎不可能。一是一般電子信息企業規模不大,即使能安排跟班作業,人數也十分有限;二是電子信息企業屬智力勞動密集型企業,跟班作業必須有指導教師,這些指導工作校內老師不能勝任,而企業為其自利益所慮,一般不會指派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三是軟件開發是一個特殊產業,按照軟件工程原理,研發小組中途增加新的成員不僅不能提高生產效率,可能還會增加軟件開發的復雜性,更何況是增加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學生;隨著高校擴招,高校實習學生人數急劇增長,加之目前企業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實習收費標準,使得實習所需的費用上漲,而學校對實習經費的投入遠遠滯后于企業收費增長的速度。實習經費不足嚴重影響了實習單位接納學生生產實習的積極性;另外高校連年擴招,導致學生人數不斷增加,要安排如此多的學生實習,在組織上和管理上都是十分困難的。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論文
摘 要:論文從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意義出發,從研究方向、課程體系和教師隊伍建設幾個方面描述了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相關內容,最后介紹如何實施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建設。
關鍵詞: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跨學科;人才培養策略
1 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意義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一門應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技術,進行電子信息控制和信息處理的學科。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發展離不開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支持。探索和研究跨專業、跨學科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策略,對于提高我國行業發展水平,縮短和國外高校的差距,以及培養新世紀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都有重要的意義。
2 人才培養模式
要從根本上解決創新人才培養不力的問題,必須從制度改革和理念革新入手,摒棄傳統單一的學科管理制度和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探索有利于跨學科應用人才培養的教育制度和教學方式。下面主要從研究方向、課程體系和教師隊伍建設三個方面描述。
2.1 研究方向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教學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通信工程和電子技術兩個方面,對于通信工程方向的課程,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理論和技術應用手段,但對于信息系統開發與維護相關的研究卻不夠深入;對于電子技術方向的課程,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軟件開發和設計能力,但對于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和系統前端開發應用的研究少有涉及?鐚W科人才培養模式首先要解決如何整合計算機和通信工程、電子技術研究課程內容,形成獨特教育理念、價值取向和教學體系,找到一條兼顧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的康莊大道。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啟發論文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們國家的高等教育質量有了明顯提升,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實踐性強的專業,但培養方案已不能滿足高校本科人才培養的要求。本文借鑒國外相關高校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出針對我國高校實際的本科生人才培養方式,以此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海外高校;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實踐;通識教育;創新能力培養
一、海外高校人才培養目標
海外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非常明確。主要包括:(1)發現問題并利用所學知識和實驗室已有設備解決問題,通過解決一些專業問題,達到展示和設計實驗項目所需的基本技能的目的[1],這個過程是與國內高校培養的主要差別。(2)提供電子工程基礎知識以及輔助的數學、科學、計算機知識,通過這些基礎知識學校,為后續專業課程學習奠定良好基礎。(3)對于海外高校而言,他們培養的學生直接面向社會,很多高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了一些專業基礎課程,通過這些課程學習,能夠為他們本科與研究生,甚至在工作崗位上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4)海外高校同時還非常注重社會服務,很多高校在開設專業課的過程中,嵌入一些專業實踐環節,這些專業化實踐課程能夠為大學生提供廣泛的接觸社會的機會,這些內容主要包括團隊合作、領導力、服務和專業化的組織等方面。
二、海外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簡介
在美國高校當中,對于工程類專業的本科培養方案而言,大學要求學生在四年內修滿120至180的學分。在這些學分中,基礎課程學分一般占總學分的1/3,而且必須修滿60學分的專業課程;修滿8-12學分的實驗和課程設計;對于獨立項目或研究計劃,要求高年級學生用1年至1.5年的時間參加指導老師的科研項目,以此作為課外實踐。近年來,美國高校的課程設置已經不是以往的工科專業課程為主,隨著科技與經濟社會的發展,很多美國人和高校發現了通識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美國高校甚至把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這也是目前相當多的美國高校的本科人才培養特色。與此同時,美國高校的電子工程專業對本科生的要求是,在四年內必須修滿180個學分,其中數學和科學課程加起來大于等于45個學分。工程課程加起來大于等于68個學分,包括專業基礎課、必修課程、專業寫作、特殊領域課程、設計類課程及選修課程等。剩下的其他課程加起來大于等于60個學分,包括人文科學、通識教育、語言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