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稅務的風險管理體系構建
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對現代企業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結合當前企業的實際發展概況,可知其稅務工作開展中可能會受到各種存在因素影響,客觀地加大了企業稅務風險,需要制定出切實有效的措施實現稅務風險管理體系構建,保持企業良好的稅務風險管理水平。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近些年來,國內諸多知名公司陷入了“稅務門事件”,給企業的正常經營、財務和聲譽帶來了較大的損失。這些事件的發生,使得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企業如不管控好稅務風險,勢必影響到戰略規劃和經營決策,關系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為企業構建一個科學、合理、操作可行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已成為現今企業的當務之急。本文擬對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構建所依據的理論、識別與評估方法體系以及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的幾個相關問題進行闡述,以供同行們參考借鑒。
一、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構建依據的理論問題
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企業要構建一個科學、合理、操作可行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首先就得掌握稅務風險管理的相關理論。這些相關理論分別是:
1.全面風險管理理論
全面風險管理是一種站在整個企業的角度進行的整體化風險管理。其核心思想為,企業風險來源于多方面,因而最終能夠對企業產生影響為一系列風險共同作用所產生的結果。因此,從整體角度對企業所面臨風險進行全面管理方可對其進行最為有效的風險管理。當前應用最為普遍的全面風險管理理論與方法包括以下兩大類:其一為TRM,即全面風險管理理論,該理論以風險決策因素為基礎,將風險管理策略的概率、偏好及價格此三因素概念引入,并提出實現此三要素的最佳平衡是風險管理的最終目標。但該理論當前缺乏實踐;其二為ERM,即以組織結構體系為基礎的全面風險標準化度量的風險管理。該方法基于企業整體系統這一角度對結構內部各個層次業務單位及業務環節進行通盤管理,從而實現對企業風險的全面有效管理。它與TRM理論相比,可操作性更強,得到了業界多數人的認可和采納。該方法包括了內部環境、目標識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付、控制策略、信息與溝通、監察等八個方面的具體內容。
2.危機管理理論
美國學者史蒂芬•芬克(StevenFink)早在1986年就提出危機管理就是規避風險的藝術的觀點。羅伯特•希斯(RobertHeath,2004)在其專著《危機管理》(第二版)一書中,認為危機管理包括對危機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管理,這也是目前學術界普遍認同的觀點。具本來說,危機的事前管理又包括風險規避、危機管理員預案、信號偵測及危機預警等步驟、內容,事中管理又包括危機情境、溝通與協作及危機決策與行動等步驟、內容,事后管理又包括評價學習與變革發展等步驟、內容。同時羅伯特•希斯還提出了危機管理的“4R”模型,即將危機管理過程分為縮減(Reduction)、預備(Readiness)、反應(Response)、恢復(Recovery)四個環節,該模型以預備、反應及恢復三個環節為核心。具體來說,縮減環節主要是進行風險評估,預備環節主要包括危機預警系統、危機管理計劃和培訓與演習等內容,反應環節又包括確認危機、隔離危機、處理危機及消除危機等步驟、內容,恢復環節又包括危機影響分析、危機恢復計劃、危機恢復行動等步驟、內容。風險與危機既有區別又有聯系,而且風險可能轉換為危機。風險不等于危機,但風險的存在是危機發生的前提,只有對風險進行有效的識別、評估和控制管理,才能防范危機的發生。如果對各種危機熟視無睹,或對已識別到的各項風險未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那么風險就轉換成危機。
二、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識別與評估體系構建問題
1.企業稅務風險識別方法體系
所謂企業稅務風險識別指的是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工作人員在對相關知識與方法加以利用的基礎上對企業可能發生的稅務風險加以辨認的過程。風險識別是企業進行稅務風險評估與應對的基礎。只有對企業可能存在風險加以識別方能夠針對性地進行相應的風險管理。因此,在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中,我們必須掌握以下稅務風險識別的方法:
(1)基本方法:稅務風險清單法該方法是運用類似于備忘錄的方式,將可能面臨的各類風險一一列舉出來,并聯系企業自身運營情況對這些風險進行綜合分析考察。企業的決策者和風險管理者依據所列舉的風險清單,對風險及其可能產生的后果作出合理的評估,并探究防止風險的發生和蔓延的對策。但應注意的是,通常情況下企業稅務風險清單是基于傳統風險管理方式而設計,因而其僅對純粹風險進行了考慮,而未對投機風險等加以考慮。因此。為避免忽略相關風險事項,企業還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或聘請稅務顧問編制出更為全面、具體的稅務風險一覽表,對照該表企業就能夠比較簡單地識別稅務風險。
(2)輔助方法:財務報表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流程圖法
、儇攧請蟊矸治龇ù朔椒ㄖ饕云髽I財務報表如利潤表、資產負債表以及現金流量表等為依據,對企業收入、負債、利潤及資產等多方面情況實行風險分析,基于財務角度來對企業將面臨的潛在納稅風險進行識別。因企業財務報表中包括了投機風險相關信息,因而可將此方法應用于企業投機稅務風險的識別。通過資產負債表則可獲取損失暴露相關信息;而通過對利潤表的分析則可對企業盈虧風險來源以及應繳納稅別加以識別;通過對企業現金流量表進行分析可對企業現金流量風險加以識別。與此同時,通過對企業財務報表相關數據的分析,來對企業稅收負擔率指標及利潤指標等計算出來,而后對計算結果進行橫向比較,對本企業相應財務指標同本行業及企業的相應指標加以對比分析。若某項指標差異過大,則表明該企業存在著稅務風險。此外,還可進行縱向比較,通過將本企業當前變動指標同之前年度平均水平加以對比,對其發展與變化趨勢進行分析,通過對分析項目是否正常的確定來對該企業稅務風險的存在與否加以識別。
、谝蚬治龇ㄔ摲椒ㄊ侨毡緰|京大學石川馨教授于1953年在日本川締公司分析影響產品質量因素時提出來的,且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進而被推廣。企業在稅務風險管理實踐中,引發稅務風險的因素很多,而這些因素往往又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若想要從根本上應對稅務風險,就必須準確無誤地找出產生問題的根源。而因果分析法,就是通過描繪因果圖,從導致稅務風險的原因出發,推導出可能發生結果的.一種識別稅務風險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夠使得稅務風險管理者清楚、有效地整出稅務風險和各個因素之間的關系,并對其進行分析。
、哿鞒虉D法此方法是通過生產過程或管理流程來對企業稅務風險加以識別的一種方法。首先,該方法對企業生產運營過程根據各個階段順序將其繪制成相應的流程圖,而后對其進行動態分析合動態分析。其中,靜態分析指的是對流程圖中各個環節按照順序加以調查,在找出潛在的稅務風險后對其可能產生的后果進行分析;動態分析則指的是對流程圖各環節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并找出主要納稅環節。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工作人員使用動態分析基本上可對企業生產運營各環節可能存在的稅務風險成功識別,并且此方法對企業營業中段以及連帶營業中段相關稅務風險識別尤為有效。然而流程圖方僅強調事故結果,對損失原因則并不關注。
2.企業稅務風險評估方法體系
所謂稅務風險評估指的是基于稅務風險識別運用數理統計與概率論的方法對損失發生概率及大小進行測算,并根據該企業應對風險的態度以及風險承受能力來對稅務風險的重要性及其影響程度加以評價的過程。它主要包括評估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與評估風險產生的影響后果兩個方面的內容。稅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越大,稅務風險就越高。評估的方法既有定性評估法,也有定量評估法。
(1)定性評估方法這種評估方法適用于稅務風險本身無法進行量比,或不能獲得進行定量分析的足量可靠數據,或對數據進行分析與呈效益相關原則不符合的情況。定性評估的方法比較多,但本文只介紹SWOT分析法。SWOT[Strenth(內部優勢)、Weakness(內部劣勢)、Opportunity(外部機會)、Threat(外部威脅)]分析法是將企業的內部環境的優劣和外部環境的機會、威脅加以對照,對企業目前的內部和外部環境進行初步評估,明確本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從而制定最優戰略,實現企業的目標。此方法相關理念在近些年才逐漸被用于對企業稅務風險進行評估,其主要應用于對企業所處內部稅務環境與外部稅務環境加以分析,將不可量化風險對整個企業的影響程度加以判斷。若企業內外部稅務環境均處于良好狀態時,該企業所面臨的稅務風險相對較小;而當企業內外部稅務環境處于不理想狀態時,企業所面臨的稅務風險則相對較大;當企業內、外部稅務環境兩者中一個較好、一個較差時,則就需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分析。
(2)定量評估方法
、亠L險預警值測算法該方法是根據企業的財務指標設定風險預警值,測算稅務風險大小的一種方法。指標預警值可依據評估對象規模大小、所處環境、資金流向、所面臨風險以及企業產品類型等具體因素按照不同區域、不同行業及不同規模加以測算,采用數學方法將加權平均值、算數平均值以及合理變動范圍計算出來。在對其預警值進行測算時,應對地區、類型、規劃、稅種以及生產經營季節等諸多因素,將同一行業、同一規模以及同一納稅人各種相關指標若干年度平均水平納入考慮范圍,以確保預警值更為準確、真實及具有可比性。
②綜合風險指數模型評估法此方法是以稅務風險對各類指數或因素變動敏感度的假設為基礎。作為損失額生成過程,多因素模型試圖將對所有稅務產生系統影響的重要經濟力量提取出來,并將其量化,而后將之代入相應數學模型從而實現數據化,根據此進行評估。企業稅務風險評估應以多因素、多項目綜合評估為出發點。因此,可建立下述模型來進行綜合風險評估:V(t)=∑Vit=P1it×S1it+P2it×S2it+……+Pnit×Snit+Eit在上述模型中i=0,1,…,n。我們假設各風險因素其發生概率P與敏感系數S為可知的。其中,V(t)表示的是t時間內綜合風險指數;而Pnit則表示的是t時間內第i個項目的第n個風險因素的發生概率;上述模型中Snit表示的是t時間內第i個項目的第n個風險因素其發生變化對預期收益率的敏感系數;E則表示的是隨機誤差項;i則表示的是風險項目數;式中t表示的是時間,最好以月或半月來算。該指數模型由于加入了時間因素t,因而其為動態風險評估模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人員可根據預期回報率、其自身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外部環境變化等相關因素來對當前及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的風險狀況進行綜合判斷,進而制定出統觀全局的稅務風險管理策略。
三、構建問題分析
所謂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績效評價指的是將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方案實施后實際結果作為依據,在此基礎上對該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手段與方法的適用性、科學性、實際收益等諸多方面加以分析與評價的過程。該評價結果則可作為企業制定新稅務風險管理規劃制定的一項參考。因而,企業要構建科學適用的稅務風險管理績效評價體系稅務風險管理評價人員必須把握以下兩個大的問題:
1.評價步驟
首先應制定相應的績效評價計劃。企業相關機構應以本企業具體特點為基礎來確定評價范圍、對象、目標及評價方法,進而制定出相應的計劃,這也是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績效評價極為關鍵的一步。其次是搜集、整理與稅務風險管理有關的資料。在這一階段需要搜集的資料主要包括稅務風險管理措施實施后相關資料、當前國家相關稅收法律及法規資料、國家相關部門所制定的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措施評價方法及其它稅務風險管理相關資料等。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再次是編制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績效評價報告。相關工作人員應根據國家相關評價格式對本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效果相應的分析結果在匯總的基礎上編制出相應的評價報告,并將評價報告提交至相關委托單位與被評價單位。因評價報告是最終成果,故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2.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績效評價的方法體系
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績效評價的方法體系主要由定量評價的方法與定性評價的方法兩大部分組成。這兩類方法可以有機地結合使用。
(1)定量評價法企業在固定時段內可通過百分比、金額、罰款或損失次數等對該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績效進行定量評價,評價的指標主要有稅務風險發生率、損失程度以及管理成本與收益等。在評價時我們不能孤立地使用這些指標數據,需要采用“指標對比法”,將稅務風險管理措施實施后的實際數據或實際情況與實施以前的實際情況或實際數據加以對比,找出其中差異。比如,某企業將2013年其實施稅務風險管理措施后稅務風險事故發生所造成的實際損失與2012年進行相應的比較,就可得出其稅務風險管理效果,并可為以后的稅務風險管理提供一些參考。
(2)定性評價法企業進行稅務風險管理在基于定量評價法的基礎上,還可采取“專題調查法”、“專家評議法”等方法,對企業稅務風險的管理績效進行定性評價。如調查稅務風險管理效果的評價報告,企業可以通過召開有關人員參加的會議,廣泛吸取他們對評價報告的不同意見,必將有利于克服稅務風險管理決策中的片面性;對一定時期內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方案、管理決策的執行情況、管理制度的創新以及稅務損失控制等項目進行定性分析與綜合評判時,企業可以通過聽取有經驗、有能力的稅務專家的意見來分析、評估稅務風險管理績效,得出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水平的等級(優、良、中、低、差)。
四、結束語
筆者在本文中探究的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構建依據的理論問題,是企業進行稅務風險管理的前提與基礎,給稅務風險管理者指明了方向;探究的稅務風險識別與評估方法體系,這是企業進行稅務風險管理的護身之寶;對稅務風險管理績效評價方法體系進行探究是對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效果的檢驗與評價標準。我們必須把握好本文所述的這三個關鍵問題,這樣才能為企業構建一個科、合理、操作可行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
【企業稅務的風險管理體系構建】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