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會計本科畢業論文優秀范文
會計本科畢業論文范文
(一)物流
物流成本學說權威、日本早稻田大學西澤修教授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物流成本理論的核心――“物流冰山說”。他指出:企業外包物流成本是浮在水面上的,即為可知;內部物流成本則是水面下的冰山,相互交錯,不宜歸集。當作為“第一利潤源”的生產和“第二利潤源”的銷售達到一定極限時,人們開始關注“第三利潤源”――物流[1].物流是提高客戶服務水平、構筑企業供應鏈、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其實質和作用體現在:保證商品的質量和數量,使其在到達客戶前使用價值不變;節省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能源;克服時間、空間和人的間隔[2].我國《物流術語(國家標準)》中規定,物流是物品在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存儲、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的有機結合[3].
企業物流是企業生產經營的組成部分!段锪餍g語(國家標準)》中將企業物流定義為企業內部的物品實體流動。單個生產企業的物流活動是一個采購――制造――產成品(――中間商)――客戶的全過程。
隨著競爭戰略的變化和物流管理運作方式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市場競爭優勢,將不屬于核心競爭力范疇的物流業務外包,使得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3pl)服務市場逐步形成。企業物流運作模式包括自營物流和外包物流。
(二)物流管理
根據系統論的觀點,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一部分,二者是不同層次的企業經營管理理念。供應鏈管理是企業生產和銷售的組織方式,而物流管理是為企業的生產和銷售提供支持服務的。企業可以沒有供應鏈管理,但只要采取供應鏈管理方式來組織生產和銷售,就需要物流管理的支持!段锪餍g語(國家標準)》中定義,物流管理是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達到用戶所滿意的服務水平,對物流活動進行的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3].
物流管理在本質上是對企業內外部一系列運輸和倉儲狀態轉換過程的管理,所有其它的物流管理活動都是為了提高運輸和倉儲的轉換效率而展開的。這些活動經過抽象和提煉,共同構成物流管理理念的外延,即圍繞高效率、低成本的運輸和倉儲綜合管理活動。因此,物流管理涉及到物流成本水平和服務質量水平兩個方面[2].正是由于物流管理運作具有雙重性特點,即由企業內部協同運作要求所決定的跨邊界性和由客戶服務要求所決定的開放性,使得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的物流活動產生的物流總成本既分布在企業內部的不同職能部門,又分布在企業外部的不同合作伙伴那里。從企業產品的價值實現過程來看,物流成本既與企業的生產和銷售管理有關――實現產品價值的場所,又與客戶的物流服務要求直接相關――作為與客戶互動的界面要求客戶滿意。
二、物流管理會計
(一)現狀
縱觀我國物流成本的現狀,主要癥結在于對物流成本的構成認識不清,以及對物流成本的計算和控制分散,缺乏相對權威的行業數據。在現有的會計制度下,成本按照人工和產品來分攤,不設單獨的物流成本會計科目,相關成本都列在費用欄中,所以在企業的財務報表中并無物流成本的直接記錄,較難對企業發生的各項物流費用作出明確、全面的計算和分析。在財務預、決算表中,物流費用核算的是企業對外部運輸業者所支付的運輸費或向倉庫支付的商品保管費等傳統的物流管理費用,對于企業內部與物流相關的人力資源成本、設備折舊費用、固定資產稅費等包含在其它經營管理費用中,沒有進行單獨核算。
(二)物流管理會計
國內外會計界已經發現,現有會計核算體系與物流成本管理的現實之間存在著技術沖突:一方面是物流成本管理巨大潛力的誘人前景:另一方面是物流成本在現行會計制度框架內很難確認和分離,不利于企業發現物流問題和尋找合理的物流方案,進而難以進行積極、有效的物流管理?陀^上需要有一種新的會計方法能夠為企業決策機構提供詳盡的物流信息、明確物流責任、考核物流業績、控制物流成本,這就是物流管理會計。
物流管理會計是一個以物流成本為中心,通過對物流成本的分析,對物流活動進行預測、決策、規劃和控制的會計信息系統。它是管理會計在物流經濟管理中的應用和發展,其目的在于通過對物流成本習性的研究、費用水平的推測及控制,以及不同物流方案的比較,為有關部門制定決策服務,以實現物流活動的最優化和企業效益的最大化。物流管理會計是為企業物流管理服務的,它強調“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反饋三部曲的統一,體現了一套預測、計劃、決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3].
三、物流成本核算
(一)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是指產品在實物運動過程中,如包裝、裝卸、儲存、流通加工等各個環節所支出的人、財、物的總和。現代物流研究的核心圍繞著物流成本展開,所有物流合理化手段的最終目的都是:以最少的物流成本實現預期的物流服務水平,或者以一定的物流成本實現最高的物流服務水平。對于企業而言,要實施現代化的物流管理,關鍵在于全面、正確地把握企業內外發生的所有物流成本。有效控制物流成本必須以企業整體為對象。
物流成本的分類方式大致有三種:1.按物流活動可劃分為:情報流通成本、物流環節成本、物流管理成本;2.按物流范圍可劃分為:供應物流成本、生產物流成本、銷售物流成本、回收物流成本、廢棄物物流成本;3.按費用支出形式可劃分為:直接物流成本和委托物流成本。直接物流成本包括人工費、燃料動力費、管理費、折舊費、利息支出及其它。委托物流成本包括運輸費、倉儲費、保管費及其它[2].
(二)物流成本的形成過程
企業自產生即發生物流成本,在不同階段涉及不同的物流活動:1.投資階段:合理選擇廠址、合理設計物流系統布局以及優化物流設備的購置;2.產品設計階段:產品形態多樣化、體積小型化、產品批量的合理化和產品包裝的標準化;3.供應階段:優選供應商、運用現代化的采購管理方式、控制采購批量和再訂貨點、供應物流作業的效率化、采購途中消耗的最省化以及工效物流的交叉化;4.生產階段:生產工藝流程的合理布局和合理安排生產進程;5.銷售階段:訂單管理、銷售物流大量化、商流和物流的分離、增強銷售物流的計劃性、實行差別化管理以及物流的共同化。
(三)物流成本核算
物流成本核算是物流管理會計的基礎,可分為傳統會計方式下物流成本核算和作業成本法下物流成本核算。
1.傳統會計方式下物流成本核算,通過憑證、賬戶、報表的完整體系,對企業物流耗費予以連續、系統、全面的記錄。
(1)獨立物流成本核算:1)設置“物流成本”輔助賬戶,按物流范圍設置二級科目,按成本支付形式設置三級科目;2)對現行成本核算體系已經反映但分散于各科目的物流成本,登記相關的物流成本輔助賬戶及其明細賬,進行賬外的物流成本核算;3)對現行成本核算體系沒有包括但應計人物流成本的費用,根據有關的統計資料核算,并單獨設置臺賬反映;4)期末根據物流成本輔助賬戶匯總編制物流成本報表。
(2)綜合物流成本核算:與獨立物流成本核算不同,綜合物流成本核算是不增設輔助賬戶,以現有會計科目為基礎,按物流范圍設置物流成本二級科目,不再設置三級科目。如,管理費用――供應物流成本、管理費用――銷售物流成本、財務費用――供應物流成本、制造費用――生產物流成本等。期末再根據物流成本的支出形式對二級科目匯總編制物流成本核算表。
2.物流成本核算的作業成本法。
20世紀80年代后期,庫伯和開普蘭提出了以作業為基礎的成本計算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簡稱abc)。abc是現代管理會計的發展趨勢,與傳統成本法的不同之處在于制造費用的分配標準,使得成本核算更加精確化。
當前,在西方物流發達國家,abc被認為是確定和控制物流費用最有前途的方法;谧鳂I的物流成本核算法適應物流服務的構成特點,彌補了現行會計制度的缺陷。這種方法的有效使用有兩個前提:首先必須弄清楚物流成本和物流服務的互動關系;其次必須有一套能夠控制物流活動構成的預算體系和物流服務績效管理指標體系相配套。
依據“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原理,基于作業的物流成本核算法可分為如下四步:(1)界定企業物流系統涉及的各項活動,典型分析單位有客戶訂單、渠道、產品和增值服務活動等。(2)確認企業物流系統涉及的資源,包括人、財、物各方面的消耗。(3)確認資源動因,將資源分配到作業中。(4)確認成本動因,將作業成本分配到產品或服務中。
abc在整個企業物流管理過程中充當著去除無效成本以及流程再造的角色。這種方法從理論上為研究物流總成本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其實際應用離物流管理實踐的要求還存在著一定的距離。
四、物流預算控制和績效管理
(一)物流預算
企業不論規模大小,所擁有的物流資源總是有一定限度的。要使有限的物流資源實現盡可能大的物流效果,在進行物流活動時就必須做好物流計劃工作。物流活動過程的正式計劃,用數量形式反映出來就叫做物流預算。為了合理地組織、管理物流,就必須對影響企業物流的內外因素進行全面地分析和預測,在此基礎上編制合適的物流預算,把企業的人、財、物及各項工作科學地組織起來,使物流活動與其它經濟活動協調配合,共同實現企業總目標。目前,我國企業預算體系中沒有完整的物流預算子系統。但物流預算仍然存在,只是沒有以一個體系獨立存在,而是分散在銷售預算、生產預算、原材料預算、人工預算、財務預算中。因此,為了加強物流管理,有必要將上述分散的物流預算部分抽出、匯總,建立起一套獨立的、完整的物流預算體系。
(二)物流控制
在物流管理活動中,企業必須控制物流計劃的執行情況,把實際數據同原定的目標、計劃、預算、標準、定額進行對比,找出偏差,從中發現問題或潛力,采取措施加以糾正或修訂計劃,以促進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物流成本控制是物流控制的重點。在物流管理活動中,應采取各種有效的方法,“使物流支出按預定的目標發生,從而使人、物、財得到合理利用,達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3].目前應用較多的是標準成本分析。物流標準成本是指以科學的方法預計正常工作效率下所應有的物流成本。通過標準成本分析,企業可以定期將實際物流成本與標準物流成本進行比較,以顯示成本差異,并按照例外管理原則,就重大差異項目分析差異原因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以達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三)物流績效管理
實施物流責任會計是物流績效管理的有效方法。
建立物流責任會計,就是要通過各個責任層次去監督、控制內部物流活動,并將物流活動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各個部門和環節為實現企業總目標擔負起各自應負的責任,完成各自的任務,同時通過各物流責任中心的信息反饋,使企業物流部門和決策機關隨時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業盈利。
物流責任會計首先要明確物流責任的劃分,然后以各個物流責任中心為對象,搜集和報告它們的計劃數據和執行過程中的實際數據,并加以控制、分析和評價,以促使物流的計劃和控制相互作用。物流責任中心必須有十分明確的、由其控制的物流活動范圍,它是指由一個主管人員負責,承擔著規定責任并具有相應權利的內部物流單位。通?煞譃槿箢悾何锪鞒杀局行摹⑽锪骼麧欀行、物流投資中心。
物流責任會計的基本內容包括:1.事前編制責任預算,將總預算按各責任中心分別落實、重新編制,使各責任中心的負責人了解其在預算過程中所應完成的任務和應控制的事項。2.在責任預算的執行過程中,對各層次日常業務進行控制,及時予以糾正,保證預算的實現。3.責任預算執行完畢后,考核各責任中心的業績,編制預算報告。
(二)
世界經濟競爭已從物質資源競爭向人力資源競爭發展,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將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制約因素。尤其是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要在資源稀缺的條件下實現高速發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信息,這就離不開人力資源會計。會計計量是會計的靈魂,是會計系統的核心職能,人力資源會計系統的運行,同樣離不開一套恰當的會計計量理論。因此建立人力資源會計的計量理論和計量方法,恰當地反映和計量人力資源價值,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人力資源會計計量的含義
人力資源會計的計量是對人力資源投資進行計量,對人的勞動技能已經創造或可能創造的價值加以計量。其內容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人力資源會計的計量是指對人力資源的量、質的現狀及增減變動情況進行計價和度量的活動,既包括用貨幣作為尺度對人力資源成本和價值的確認、測定,也包括用非貨幣方法對人力資源及其組織的現狀、趨勢,從心理、行為、思想、作風各個方面進行必要的分析、推測、鑒定與評價等定性量度。狹義人力資源會計的計量內容是指用貨幣對人力資源成本和價值的確認與測定。本文采用人力資源會計計量廣義的含義。
人力資源會計的計量方法
人力資源會計的計量,不僅要用到精確的貨幣計量,而且要用到模糊的非貨幣計量,兩者結合使用,以達到對人力資源價值全面計量的目的。
1、人力資源會計的貨幣計量方法
人力資源會計的貨幣計量方法是指人力資源價值計量過程中以貨幣作為評估的單位,并在評估中以此方法為主的計量方法。中外許多學者根據自己對人力資源價值問題的理解,分別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幾種人力資源價值的計量模式,現分述如下:
(1)工資報酬折現模型
該模型直接根據經濟學概念來計量人力資源價值,認為某一職工的人力資源價值等于該職工在剩余受雇期內未來工資報酬的現值。該模型忽略了職工在其工作期間將會轉變角色的可能性,也未考慮企業收益之間的差別是由于人力資源的差別而造成的;其次,這種計量方法僅以職工工資作為計量人力資源價值的基礎,但實際上人力資源創造的價值可能高于或低于其工資。因此,運用這種方法會高估或低估人力資源價值,影響其準確性。這種方法主要用于對個別人力資源價值的計量。
(2)調整后的未來工資報酬折現模型
該模型提出以效率因素作為未來工資報酬的調整值,以調整后的未來工資報酬折現值來計算人力資源價值。效率系數可以用給定期間內某組織盈利水平與本行業平均盈利水平相比計算出的投資報酬率反映。其優點是:在職工工資與企業價值之間存在確定關系的假設前提下,能夠準確、動態地反映人力資源產出的價值信息。其局限性是它用一個職工在未來5年內所獲得的工資收入代表他對組織的經濟價值,在理論上低估了人力資源的經濟價值。該方法適用于注重人力資源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作用的企業,如高科技企業和外資企業等。
(3)隨機報酬價值模型
該模型理論認為個人對于某一特定組織的價值是由其未來所能提供的價值決定的。而其所創造的價值與其未來所處的職位和擔任的角色有密切關系。但一個人在一個組織內擔當的角色是不確定的,具有很強的隨機性,個人對組織提供的服務即在這種隨機的過程中完成。這種方法較前兩種方法在技術上比較正確地反映了人力資源的價值,其結果更容易被接受。但卻忽略了其他資產對組織收益的影響,將組織的全部收益歸結為人力資源所創造的價值,因此有可能高估人力資源的價值。
(4)非購入商譽法
該模型是一種將企業的超額利潤,按照資本化程序確認為人力資源價值的方法。它的計算是基于每年的實際收益數額,而且不必對未來收益進行估算,因此它不僅具有更大的客觀性,也與現行會計慣例較為接近。但當某一企業的實際利潤等于或小于同行業正常利潤時,該企業人力資源就沒有價值,顯然這是不合理的,這大大低估了人力資源的價值。此法適用于同行業中具有一定的商譽,且商譽較容易計量出來的企業,如在國內外擁有馳名商標的企業等。
(5)經濟價值法
該方法將組織未來各期的收益折現,然后按照人力資源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例,將組織未來收益中人力資源投資獲得的收益部分作為人力資源的價值。該模型注重比較人力資源和非人力資源對企業貢獻的大小,使企業有限資金用于最佳決策。其缺點是未來凈收益是一個估計值,具有主觀性和不確定性;另外,該方法未反映人力資源的交換價值,即工資部分,因此低估人力資源的價值。此法適用于實行預測制度比較好,并且注重未來收益的企業,如高科技企業和研究機構。
2、人力資源會計的非貨幣計量方法
會計僅有貨幣計量是不夠的,對人力資源會計而言更是如此。人力資源價值的許多特性是貨幣指標無法表現的,因而人力資源會計必須合理地運用非貨幣計量方法。常用的非貨幣計量方法主要有一些表格、指標和文字說明等。
(1)職工技能一覽表法
職工技能一覽表法就是用表格的方法將人力資源技能信息記錄儲入信息庫,經過整理、歸類、匯總后對企業的人力資源進行的評價、管理。表格中將各個組織成員所具備的能力或技術詳細地排列出來,其中包括年齡、健康狀況、受教育程度、知識水平、工作經驗、技術等級、技術職稱等。職工技能一覽表可分為職工技能一般資料記錄和職工技能專門資料表。還可以建立特殊人才一覽表,設置一些所需要了解的項目,為企業進行人力資源控制和規劃等管理決策提供必要的會計信息。
(2)人力資源價值技術指標統計法
它是指利用統計方法計算一些有利于人力資源價值計算和分析的人力資源價值技術指標的方法。指標可根據需要設定,常用的指標有職工離職概率、職工年齡結構變動、人員結構比率等。
(3)模糊綜合評判法
模糊綜合評判法是一種綜合定量考核方法。具體步驟如下:先對被考核者進行要素分析評定,即對每個被考核者的某些方面逐一分析和考核,在此基礎上,對各評價因素和要素按其重要程度不同,取不同的權重因子,用權重和的方法計量出各因素和要素的分值,并轉換為百分制分值,再進一步匯總得出評價總分,從而綜合、全面地評定人的表現及能力。
上述各種人力資源價值的計量方法各有優缺點,且隨著人力資源會計的進一步發展,必將出現更科學、更合理的價值計量方法。企業在對人力資源進行計量和管理的時候,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相對合理的計量方法,對人力資源價值進行正確計量,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有用信息。
【會計本科畢業論文優秀】相關文章:
會計本科畢業論文致謝11-15
優秀本科學生畢業論文提綱03-29
優秀本科畢業論文致謝信11-14
會計本科畢業論文指引及建議11-20
本科畢業論文11-27
會計本科畢業論文致謝詞范文05-13
本科會計專業畢業論文范文02-20
本科財務管理畢業論文05-02
本科會計專業畢業論文參考文獻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