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析大學應確立以文化為主體的教育理想
論文關鍵詞:高等教育;教育思想;高教管理
論文摘要:在知識經濟時代,以文化為主體的教育追求文化多元性和高品味。注重文化的選擇、批判和創新,是大學高層次的教育理想,它有助于克服急功近利的教育觀和人才觀,使教育和文化相互借鑒、溝通,形成新的教育理論和發展恩路,從而提高教育的文化品格,保證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教育理想是指教育信仰,也即是一種教育價值取向。在大學教育發展的歷史上,出現過多種教育理想.如人文主義的教育理想、科學研究的教育理想、實用主義的教育理想、專家型的教育理想。它們在不同時期和國度里都曾經居主導地位。知識經濟時代,使我們重新認識大學。在工業經濟時代的市場.對大學的理解是傳授知識、培養專業人才的地方,相應的教育理想有實用主義的教育理想、專家型的教育理想。而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的最高層次的教育理想則是文化為主體的教育。大學追求文化多元性、文化的高品味,注重文化選擇、批判、創新的教育。同時,以文化作為輻射源向其它方面輻射,以提高社會的經濟上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的平衡,社會文明程度的迅速提高。
1.對以文化為主體的教育理想的闡釋
教育本身是一種文化,現在提出學校以文化為主體作為教育理想似乎是廢話。其實不然,學校的教育活動都是一種文化活動,但文化高品味卻從來沒有作為一種教育理想去追求過。從前學校追求的人文教育,科學教育,專業教育等都是比較狹窄的文化,而不是一般文化的含義。
以文化為主體的教育理想,其涵義在于對文化的理解上,是在最廣泛的文化概念基礎上考慮教育問題,包括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也包括外顯形式的客觀文化和內隱形式的主觀文化,從社會文化整體的層面上研究教育規律、形成價值取向和目標。以文化為主體的教育必然是把學校教育定位在文化上,這種文化為體、經濟為用的教育理想就被稱為以文化為主體的教育理想。
2.以文化為主體的教育理想的作用
教育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人身發展的需要,因此人們認為,社會和人都是教育的主體。教育工作的最終目的是推動人類社會的不斷延續和發展,但它是通過培養社會所要求的人來實現的。因此,人們認為大學教育是以人為本,也可認為以社會需要為本,同時這兩種主體觀是統一的。事實上,也會經常有矛盾,沖突的時候,當處理不好二者的統一關系,就會造成教育上的偏離,降低教育效果。那么如何才能處理教育上的各種主體觀的矛盾統一關系呢?那就是應該以文化為主體,就能保證以人為本的教育主體觀的實現,也能使教育很好地滿足社會需要。因此,當代教育發展,應該提出以文化為主體的教育理想將是更有意義的事。
以人為主體,以人為本的教育,這一提法往往忽略了社會需要,因而會造成教育對社會的不適應性,減少社會對教育的支持,不利于教育發展。而把教育看作是以滿足社會需要為主體,往往會忽視對人的全面培養、素質的提高,因而降低教育的育人功能。而以文化為主體的教育,將更加充分地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因為文化是和人密切相關的,文化即人化和化人,人的本質是文化,以文化為主體的教育包括以人為本的教育。同樣,以文化為主體的教育也包括了以社會為主體的教育,因為文化是人和社會的中介,人走向社會依靠文化,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群體、人與社會的溝通都要靠文化。文化實際是社會深層次要素,是社會的基石。以文化為本的教育必然也能滿足社會需要。
由于文化內涵十分深刻,涵蓋內容非常廣泛.教育中的許多思想、觀念被包容在里邊,比如高校有四大職能:育人、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化,每一種職能都可看作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職能。這樣,高校的四種特定的文化職能就可以概括為文化職能。
對文化的研究,使我們對教育更有深刻的認識。把研究教育的注意力、思考方式轉移到對文化的理解上來,因此又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教育和文化的關系,研究教育作為一種特定的文化現象,即教育文化。這樣就可以形成新的研究視角和方法,有利于教育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解決。
3.以文化為主體的教育理想的意義
第一,使得學校教育具有長遠的價值取向。文化不像經濟那樣更直接,而是體現著一種精神,具有長遠的、持久的價值取向,正是這種精神力量和久遠的價值取向能夠鼓舞人們去努力奮斗,有更高的追求,更大的理想,更多的是從戰略上去思考,從而能夠克服急功近利的狹隘的教育觀和人才觀。我國教育專家認為,真正會對教育產生長期危害的則是教育目標的過份功利化傾向。實際上,我國教育在質量上是很下功夫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精雕細刻、認真負責,很少有馬虎懈怠現象,但為什么培養出來的人才的創造力不強,這是因為把人才培養局限在知識教學方面,是教育目標功利化造成的誤區所致。所謂教育目標功利化就是把教育目標僅僅看作是培養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工具,而不是把它看成是造就有文化的知識創新的人,進而提高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學校教育功利化傾向與教育價值取向不長遠有直接關系。因此,通過以文化為主體的現象.克服教育教學中的短期行為,樹立長遠的教育價值取向,必須在人才培養、為社會服務和科學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的效益和效果。
第二,具有寬闊的文化胸襟。教育是一種文化現象,處于文化之中,但教育往往缺乏文化的自覺性和多元性、選擇和批判性。樹立起以文化為主體的教育理想,就會更多的以文化視角去思考問題。
事實上,回顧教育的歷史和現狀,雖然教育和文化關系最密切,教育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身處文化之中而不自覺,教育本身對文化認識的就不夠,因為教育存在幾千年,而文化概念的提出僅有一百多年歷史,且定義150多個,至今還在不斷更新?梢娊逃龑ξ幕J識不夠,因而不能主動地適應文化規律,而缺乏自覺性。而以文化為主體的教育理想有助于這種文化自覺性,也正是有了文化自覺性才能提出這種理想,并能把這種理想作為一種最高的形式.處于學校教育的主導地位。
文化作為一種最為復雜、最為廣泛、最為深刻的一個概念堂而皇之地進人教育殿堂,使得教育活動不再被局限于各個專業領域之中,不再是被分割為許多分支,而是一種整體統領著各個學科各個領域,文化視野將會變得無比寬闊。教育中有博大的文化胸襟,對人才培養、教育自身發展都將有難以估量的價值和意義。
[1][2]下一頁
【論析大學應確立以文化為主體的教育理想】相關文章:
論析教育:文化批判何以可能03-18
論析翻譯與文化信息傳播03-21
論析關于消費異化的文化批判12-26
論析長安文化的定義及其特征03-19
論析文化勢能與跨文化廣告傳播03-21
論析廣告符號與消費主義文化批判03-18
基礎教育發展質量論析03-01
論析20世紀西方的文化批判03-18
論析中國傳統證據文化的哲學基礎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