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中學語文聽課調研活動總結范文
20xx年秋季,**區教育局教研室語文教研員在常**主任、孫**副主任的帶領下,在七所初級中學開展了聽課調研活動,共聆聽十三節課(《走一步,再走一步》、《蘇州園林》、《故鄉》、《中國石拱橋》、《看云識天氣》、《湖心亭看雪》、《成長的煩惱》、《故宮博物院》、《在山的那邊》等),全面了解了葉集教育語文課改的面貌,現總結如下: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新課改精神得以全面貫徹實行。在十五節課中,絕大多數授課老師(主要是青年教師)均能以新課改精神為指針,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方面,注重合理選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基本做到了“一課一得,得得相連”,在課程教學組織方面,更新了教學方法,能夠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在課程評價方面,能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評價。特別是能夠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變教師的“一言堂”為學生的“群言堂”,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學生的主動精神。這些,充分說明了新課改開展至今,課改精神已深入人心,廣大教師能夠有意識地運用新的理念來指導和組織自己的教學。
2、教學方法靈動多樣。在大部分課堂中,授課教師除了運用傳統教學(板演法、誦讀法、發現法等),還能夠根據時代的發展和自己學校、學生的實際,相機運用多媒體法、合作討論法、完形壓強法、比較閱讀法等,特別是能夠廣泛地將現代教學技術引進語文教學之中,使語文教學呈現出融視、聽、讀、賞為一體的動感之美,另外,自主式學習、合作式學習、探究式學習,也在課堂教學中時而出現,大大豐富了語文教學的廣度、厚度,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使語文能真正走進學生心靈之中。
3、教學基本功厚實。聽課中發現,絕大多數教師基本功扎實,教學目標定位得當,教學重難點突破有法,教學程序設計合理,教學思路有條不紊,教學內容解讀科學,教態自然,能適時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探究問題意識,能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予以及時糾錯。特別是有些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中頗有創意,即便運用傳統的誦讀法,也將個別讀、集體讀、分角色讀、領讀、伴讀、小組讀等等有效地組織于一體,使課堂充滿了濃烈的“語文味”。有些教師還擅長發揮自己的長處,普通語準確,情感充沛……所有這些,都預示著葉集教育明天會更好。
二、發現的問題
1、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確定不當。有些教師出于想“上好”的動機,以為“上的多”就是“上的.好”,在教學內容選擇較多,不懂得合理刪減一些不必要的教學內容,結果一節課上的內容過多,貌似節奏快,實則如大水漫灌,什么都講了,什么都沒有講清楚、講透徹。更有甚得,上課鈴響了,課文內容還沒有上完,于是匆忙結束,造成虎頭蛇尾。
2、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欠合理。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只是教學的“輔助”工具,目的是有效地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并適時展示文本的相關內容,啟發學生思考。然而,有些教師只是為“多媒體”而“多媒體”,甚至于成為課件的“播放員”。同時,某些課文特別有必要運用多媒體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掘學生認知的深度和廣度時,有些教師卻未能夠運用融聲、電、光、色于一體的現代教育技術,使語文少了一些“味”。
3、傳統教學習慣過于強勁。傳統教學固然有其優點,但有的方面應該予以揚棄,然而有些教師在授課時,仍然固守“凱洛夫五段論”不放,從作者知識、寫作背景、段落大意一直講到寫作特色,按部就班,缺少變化。這些不是不可以講,而且應該注意在什么位置講,講完之后給學生帶來什么的幫助……可見部分教師的創新意識不足,缺乏靈動的教學藝術。
三、三點建議
1、確立“上什么”的意識。在備課時,要精心備課,多向思考,在“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確實”方面很下工夫,以“傷敵十指,不如斷敵一指”的策略,把課上得精粹、高效些。
2、確立“怎么上”的意識。上好一堂課,除了將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方法融為一體之外,還可以根據自己對文本的解讀,使用新的教學方法,或者例嚼甘蔗,或者中間突破,或者花開兩朵,或者完形填空……既注意工具性,又注重人文性,從而把語文課上得有滋有味。
3、確定“怎樣上好”的意識。上完一節課之后,宜進行教學反思,思考這節課有何得失,將用什么方法彌補缺失,用什么方法把課文上得更好。如此多次反思,各種文本就融會貫通,教學也就得心應手了。
【初級中學語文聽課調研活動總結范文】相關文章:
聽課教研活動總結12-06
聽課教研活動總結12-06
中學語文教研的活動總結12-10
寒假志愿服務活動調研報告范文12-25
寒假社會調研活動報告范文12-23
語文聽課學習總結12-14
中學語文研修日志范文12-25
開展農民健康行活動調研報告范文07-27
中學語文個人年度總結12-29
聽課評課學習總結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