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模板匯總8篇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但是總結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篇1
本學期我們根據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導思想和教學目標制定了教學工作計劃。全學期依照教學內容和結合班的實際進行授課,重點做了下面幾點工作。
一、基本情況概述
認真做好制訂的“思品、社會學科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指導意見”的學習、研究工作,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在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指導意見”的基礎上,組織思想品德、社會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研討講座。積極開展全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驗工作。積極參與課程的新教材輔導,并在實驗中整理經驗,發現問題。
二、取得的成績與經驗
1、 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向愛迪生學習。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后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結合教學內容在班上搞了一次“優秀作業評比”活動,對被選到優秀作業的同學給予獎勵,對沒有選上的同學教育他們今后要努力,爭取下次被選上。
2、 培養學生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家鄉,知道家鄉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保護家鄉的“三化”建設和公共財物,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市民, 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通過講故事,辨一辨,說一說的活動形式引導和教育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一種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見到別人有困難要樂于助人。
4、 培養學生講道理,不任性,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養成一個好習慣。遇事要講道理,不任性,還要懂得尊敬老人、愛護幼小。生活要節儉,不浪費,做一個講道理、懂禮貌、勤儉節約的好孩子。
5、 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2)重視了常規媒體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活躍了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擴大了教學資源。
(3)教師注意創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教學資源,把課上“實”;組織學生活動,把把課上“樂”。大多數教師都不同程度的可以做到以上幾點。
。4)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幫助別人,拾到東西上交學校,好人好事不斷出現。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老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運用能力)。學校應注意教師全面素質的提高問題,應加強學科組集體備課,在教學設備、資料上加大投入,引導教師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這樣會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篇2
小學五、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這兩本書,涵蓋的知識面太廣了,學校、家庭、班級、個人、國家、歷史、地理、自然、人文、生物科技、生態環保等相關知識都有涉及,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通過大半學期的教學和參加聽課、評課等一系列活動,有很多感悟和體會,使自己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收獲頗多,現作如下反思。
傳統的課程教學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人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教學活動應是一種相互交往,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的動態信息。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正好符合新課標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
教育理念的轉變,也體現在課前的任務、課堂的活動、課后的延續和知識的連續這樣一個完整過程中。課堂中的活動應是在教師指導或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為,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如在《幅員遼闊的祖國》這一課,我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了我國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的卡片,并讓他們自己拼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圖,這項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他們記住了各省區的名字,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培養了他們的愛國思想,這正是《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教材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和提煉有教育意義的素材,在學生最熟悉、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呈現問題,強調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從班集體中的小事入手,緊抓集體中常見的不良現象,如在《我們的班集體》一課中,我們召開了"我的心里話"發布會,事先要求學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話,以便于活動的順利進行,目的在于提升學生在集體中與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所以,"我們選擇一種什么樣的教育,就為孩子選擇了一種什么樣的生活"。
《品德與社會》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于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教學反思《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它更是讓學生走進歷史,在認識祖國輝煌歷史的基礎上,了解祖國遭受屈辱和人民頑強抗爭的史實,進一步增進愛國主義情感。
但有的時候我還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學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學思路還不夠開闊,沒有多渠道收集資料、信息,課堂上貼近學生的生活不夠。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自覺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老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扎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要提高老師素質,必須扎扎實實地做到:
1、堅持學習。不但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豐富其他學科知識。
2、勇于反思。老師不但要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要用于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于實踐,善于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品社學科教學的規律和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
3、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做到,如:不遲到,不早退等。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逐步完善"讀、議、講、演、評"的有效教學方法,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
三、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生活相結合
理論聯系實際,校園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是小學品社課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梢杂薪M織地去校外調查、采訪、參觀、詢問,然后作匯報交流。
總而言之,通過課后反思把教學實踐中的"得"與"失"加以總結,變成自己的教學經驗,這是十分珍貴的財富。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爭取努力上好每一節《品德與社會》課,讓孩子們在娛樂中學到知識,在輕松中感到學習的快樂。使我們每位教師都能從"教書匠"變成"教育家"。
反思帶來的快樂我感受頗深,如今嘗到了甜頭。"親其師,信其道"。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老師,往往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對學生的教育事半功倍。愿快樂永伴老師和學生。!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篇3
《品德與社會》這一門課程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設置的一門新課程。它的設置反映了加強和改革德育課程的時代要求,也順應了課程綜合化的時代潮流。新課標要求:《品德與社會》的內容標準由6個主題構成,即:我在成長、我與家庭、我與學校、我的家鄉(社區)、我是中國人、走近世界。本冊教材劃分為五個單元:《我學習,我快樂》、《家庭因我更美麗》、《共享友愛陽光》、《謝謝你,家鄉的勞動者》、《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體現了“同心圓擴大”的教材設計框架。為了更好的上好本冊教材,我積極學習研究教材特點,鉆研新課標的要求,盡量做到一課一得,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讓學生學有所獲,F就本學期《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如下:
一、明確課程性質,在教學中貫徹新課標精神,使孩子們的文明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得到較好培養
本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范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例如我在講授《我學習,我快樂》這一單元時,我積極開展“把各種有趣的一分鐘記錄下來,說說自己的感想”的活動。要求學生設計自己的學習時間表并總結自己好的學習方法,建立自己的學習檔案。班上60個學生都建立了自己的小檔案,這對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的養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二、讓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從身邊的人或事影響孩子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系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范,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例如在講授《謝謝你,家鄉的勞動者》這一單元時,我要求他們做一回小記者,采訪身邊或者親人中的打工者,寫下自己的采訪記錄。尋找身邊的做出了一定成績的人物,了解他們的事跡,自己制作一張“狀元榜”。孩子們都做得很認真,不僅了解了身邊的勞動者,還樹立了勤勞致富的`觀念,形成了熱愛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范、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范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以及思考問題的取向,如換位觀(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雙贏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觀(我離不開你,你也離不開我)、分享觀(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難同當難減少)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并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篇4
本學期我們根據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導思想和教學目標制定了教學工作計劃。全學期依照教學內容和結合班的實際進行授課,重點做了下面幾點工作。
一、基本情況概述
認真做好制訂的“思品、社會學科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指導意見”的學習、研究工作,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在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指導意見”的基礎上,組織思想品德、社會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研討講座。積極開展全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驗工作。積極參與課程的新教材輔導,并在實驗中整理經驗,發現問題。
二、取得的成績與經驗
1、 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向愛迪生學習。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后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結合教學內容在班上搞了一次“優秀作業評比”活動,對被選到優秀作業的同學給予獎勵,對沒有選上的同學教育他們今后要努力,爭取下次被選上。
2、 培養學生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家鄉,知道家鄉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保護家鄉的“三化”建設和公共財物,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市民, 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通過講故事,辨一辨,說一說的活動形式引導和教育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一種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見到別人有困難要樂于助人。
3、培養學生講道理,不任性,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養成一個好習慣。遇事要講道理,不任性,還要懂得尊敬老人、愛護幼小。生活要節儉,不浪費,做一個講道理、懂禮貌、勤儉節約的好孩子。
4、 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2)重視了常規媒體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活躍了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擴大了教學資源。
(3)教師注意創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教學資源,把課上 “實”;組織學生活動,把把課上“樂”。大多數教師都不同程度的可以做到以上幾點。
(4)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幫助別人,拾到東西上交學校,好人好事不斷出現。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老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運用能力)。學校應注意教師全面素質的提高問題,應加強學科組集體備課,在教學設備、資料上加大投入,引導教師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這樣會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篇5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二班共有學生64人,男生有34人,女生有30人,同學們團結互助,好學勤奮,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求知欲,熱愛班級體。但是還存在著所有獨生子女共同的特點—自私,無論做什么事,都為自己著想,還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加以正確引導。幫助其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使其受益終生。,學生們聰明活潑,積極進取,通過三年學習生活的鍛煉,他們已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加強,各個班的成績相差不大。整體上看由于大都是獨生子女,表現出嬌慣,好吃懶做、任性、主動性差,自私的特點。這些行為習慣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面。另外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道理,不能有效的落實到行動上,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加強實踐。
二、成績和經驗
。ㄒ唬┙涷
1、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在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班級管理和思想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教育效果明顯。
2、教學的實際效果比較好,學生的養成教育進一步加強,主要是學習習慣、紀律習慣、衛生習慣、文明禮貌、學習習慣和兩操習慣,環境衛生的教育,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學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果。
1、上課、備課是關鍵。
只有認真鉆研教材、教法,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明確正確的行為方式。有充分的理論指導,才能避免以往滿堂灌的錯誤。
2、抓好訓練,學以致用。
注意理論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用理論指導自己的行動,并在生活中適時遵守,學生的各項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進步。
3、抓好落實,常抓不懈。
緊密聯系學校開展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自覺糾正行為錯誤,提高水平。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緊密聯系,這樣學生的水平才能有所提高,而且作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課堂上的說教是不行的。
4、對于思想品質良好的同學,再進行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對于習慣較差,思想觀念差的同學,從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導,教育,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思想品質。
5、利用電教媒體,比如錄象、課件等,形象生動的使學生受到教育。
(二)成績
1、學生知道了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學生為社會主義祖國逐漸強大而自豪,熱愛祖國,立志建設祖國。
2、學生知道了一些小學生愛科學、學科學、創新發明、搞科技小制作的事例,并向他們學習,積極動腦動手,參加一些科技活動,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3、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了有毅力是意志堅強持久的表現,是學習進步,事業有成不可缺少的品質,每個人都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自覺磨練和培養自己的毅力。
4、能夠正確對待成功,在取得成績或受到表揚時不驕傲,不斷進步。
5、樹立了對待失敗的正確態度,面對失敗,不灰心、不氣餒,積極進取,爭取最后勝利。
6、能分清是非界限,以良好的言行維護自己的名譽,學習了分清是非的方法,正確的事堅持做,明知不對的事情,再小也不做。
7、學生知道了心胸開闊,性格開朗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長,也是一個人修養的表現,
8、學生懂得了名勝古跡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征,人人都應愛護,見到同學損壞名勝古跡的現象都能自覺批評、勸阻。
三、存在的問題
1、有些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不起來。
說道理,同學都能明白,但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關系到自己的利益的時候,往往言行不一。
2、學生和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淡化,過于敷衍了事。
3、有些學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個難題
學生的影響來自于多方面,家庭、社會、學校。學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視。有些家庭教育受家長思想品質、價值觀、世界觀的影響,往往與學校的教育背道而行,因此,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仍然有一定的難度。
4、上課形式單調、說教意味濃厚,枯燥乏味,實際效果存在欠缺。
5、學生不能把學到的道理和實際行動有效的結合起來。這一點是做的最欠缺的一部分,需要結合實際進行教育,切實使學到的知識落實到行動上。作到理論聯系實際。
6、不能有效的運用電教手段
7、應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課上教育與課下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強自身的修養
教育學生,首先要身正為范。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觀和價值觀也、社會公德也在不斷變化。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更好的教育學生。
2、緊密結合班級管理和學生的實際,進一步加強養成教育,這是思想品德教學的關鍵所在。
3、作學生的良師益友
教師不同與其他的行業,我們教育的是一群有著獨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光說教是遠遠不夠的,更多的需要教師與學生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交流。采用多渠道的溝通,勢在必行。
4、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運用好電教手段,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必要時使學生有效的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接觸社會,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5、作好與家長的溝通
家庭與學校聯合起來,形成強大的教育勢力,共同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人。不斷了解學生在家中的表現,同時結合學校的活動如:家長會等有效的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在一起。
6、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及時糾正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出現。作到防患于未然。
7、加強備課的力度,上好每一節課。講求上課的形式,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能真正的上好每堂課,學到扎實的知識。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篇6
孫曉燕本人承擔了四年級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在這一學期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并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教學中論題鉆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后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篇7
隨著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啟動,新的教學理念使得《品德與社會》課教學開始逐步走上了“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強調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對學生道德行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及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強調德育在各學科教育環節的滲透,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也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學科,多年來它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等,起著重要的作用。
要想搞好品德教學,首先教師要提高認識,思想上重視《品德與社會》。品德與社會是國家重視小學德育的重要體現。因此,對品德與社會的重視與否,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新的教學理念更需要廣大的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去實踐,去貫徹。新的教學理念需要教師調動學生的情緒,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讓學生想學、愿學、樂學。新的教學理念需要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在課堂上學生暢所欲言,自主互動,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感、所悟、所疑、所惑。
提高認識,就要從思想上重視,加強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讓品德與社會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影響他們的心靈。
我經過近十年的教學得出“悟理、激情、導行”是《品德與社會》課教學過程()特殊規律的具體運用和體現。
1、悟理。悟理即領悟真理,要求學生提高道德認識,并內化為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明確觀點,初步能分清是非、善惡、美丑。從教學實踐正反兩方面看來,需要注意四點:第一,要有教育性。教育性即思想性,這是本門學科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要求。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增強教育效果。第二,要有科學性。趣味性必須以科學性為基礎,否則為趣味而趣味,投學生不健康的所好是一種低級庸俗的表現。第三,要有針對性。就是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不論是設疑、解疑,還是引用材料都應從學生思想實際,知識經驗的實際出發,做到有的放矢。若脫離學生的實際,不僅無助于學生思想認識的提高,也難以開拓學生思維,師生雙邊活動難以進行。教學上“啟而不發”,教師唱獨角戲,往往是由此而產生的。第四,要有趣味性。要有趣味性。教學中的趣味性,既是少年兒童心理特征的要求,也是“愉快教學”的手段和目標的需要。因此,教師的設疑和語言表達以及引用教材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學中的趣味性,既是少年兒童心理特征的要求,也是“愉快教學”的手段和目標的需要。因此,教師的設疑和語言表達以及引用教材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為達此教育目標,教學過程()中必須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設置若個干問題逐層推進。即把矛盾作為一根紅線貫穿于教學過程()始終,形成激疑——求疑——解疑的過程。悟理是教學過程()的重要步驟,抓好了有利于為導行奠定扎實的基礎。
2、激情。激情指的是激發情感。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追蜃右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碑攲W生學習興趣盎然,心情振奮,心扉敞開,內驅力啟動,學習動機必然易于確立。同時,少年兒童具有好奇心,渴求新知識的心理特點。用“愉快教育”手段撞擊童心,必然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學生注意力。因此,教學伊始,應精心設計,創設童心情境,展開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教學實踐證明,創設情境因人、因教材特點而異,形式多種多樣。小品、講故事、直觀演示、教師有聲有色的講述、組織學生閱讀教材、電教手段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形式。是學生萌發學習興趣,內驅力啟動的必備前提和基礎。
3、導行。導行就是在悟理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道德行為。這是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的根本目的和落腳點!坝淇旖逃辈粌H要求寓教于樂,寓學于樂,從樂學中求發展,而且通過學生自己勤學獲得真理,享受成功的歡樂。指導學生的道德行為,著重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課后檢查,深化導行。根據每堂課講授的道德觀點。提高相應的行為要求。經過一兩周,在一堂品德與社會課講新內容之前的幾分鐘組織匯報,做對的給予肯定,不足之處再提出要求,教師適當做好記錄,作為評定成績的一項依據。第二,運用觀點,辨析是非。品德與社會課基本上是一節課灌輸一個道理或觀念。在悟理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現實思想、行為或社會生活中“熱點”問題,組織學生議論,運用剛學過的道德觀點來進行辨析,分清是非、美丑、善惡。讓學生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為什么要這樣做,而不是要那樣做。以此來規范自己的道德行為。第三,客觀評價,鞏固成果。學業成績考試是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目標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和課后檢查督促上,而且還應體現在考核評價上。
要完成學生階段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務,我認為不能只依靠《品德與社會》課,更不能只依靠任課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所有教師的任務,所以作為教師,我們首先應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
教師要嚴于律己,言傳身教,做學生的表率,在學校的全部教育活動中,教師始終處于指導的地位,學生在校學習,除了向書本學習之外,主要是向教師學習,所以教師要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視自己。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首先做到,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事,教師本身堅決不做,以免給學生留下壞的影響。教師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來教育和感化學生。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篇8
本學期,本人承擔了六年級二班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照大綱要求制定并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轉變觀念,樹立課程觀﹑學生觀﹑教師觀。
在教學中我注意到轉變觀念,力求樹立先進的課程觀﹑學生觀﹑教師觀。因此,我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聯系本地區和學生的實際和學生生活中的現象,對教科書中提出的問題、預設的活動進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時、合理地調整教學目標,靈活有效地推進教學過程,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引導他們去關注生活,珍視學生獨特的生活經驗,強調體驗式、探究式和研討式等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嘗試著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認真鉆研教材,探索種種教學方式。
品德與社會科目涉及歷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諸多領域,對教師備課的要求也相當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本學期我力爭在教學中認真鉆研教材,多渠道地搜集資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總體效果良好。通過一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三﹑注重實效情感的評價,加強德育方面的滲透。
小學生由于受年齡、家庭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對道德評價標準難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導行階段的教學首先借助教材,從理性的角度向學生闡明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和是非標準,但僅有這些理性的標準是不夠的,還必須在學生的情感世界里樹立起情感的評價標準。
四、善于從教材出發,激發積極的情感體驗。
依據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利用教材中的激發學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課導得巧妙、新穎、有趣,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不斷高漲。學習明理是思想品德課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我主要通過學習課文、分析歸納,讓學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識,而情感是在認識客觀事物中產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學生學文明理過程中,形成道德認識前后,因勢利導地激發學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設計一些富于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并借助假設、聯想、想象、對色、角色互換,心理移位等心理體驗,把學文與明理,知識上的接受與情感上的認同有機結合起來。
五﹑利用網絡資源,引導探索更廣闊的世界。
本冊品德與社會的內容網絡上有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收集和課堂上能夠展示的都還只是極小的一部分。在課前我會布置學生搜集資料,在課堂上來交流,課后再做拓展的要求,每個學生選擇其中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自己本期研究的對象,形成一個專題,期末的時候再將同一專題的同學集合起來召開發布交流會。這樣,很好地體現了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學生興趣濃,教學效果好。
六、拓展課堂教學的內涵,充實課程內容。
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本學期,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擔一定的腳色,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并規范自身的行為。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系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以上是我對一個學期以來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總結。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理論知識,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與時俱時,提高教學與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學實效。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模板匯總8篇】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5篇)09-27
品德與社會高效教學模式創建分析論文07-31
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學生品德的實踐建構論文08-01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創新教學初探論文08-08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方法分析論文07-13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方法淺析的論文06-16
品德與社會教學中道德情感培育探析論文07-14
小學品德與社會《歡樂水果大餐》說課稿范文07-19
小學三年級上學期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1-14
談情境教學法在小學品德與社會中的應用論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