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新課改工作總結

        時間:2023-01-26 14:32:41 工作總結 我要投稿

        新課改工作總結合集15篇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偨Y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課改工作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課改工作總結合集15篇

        新課改工作總結1

          為了繼續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根據本學期初的教研組工作計劃,教研組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從規范入手,有目的,有打算,有步驟地進行課程改革試驗,增強課堂教學改革研討。現對本學期語文教研組工作總結如下:

          一、大力推進新的課程改革。不論是課改年級還是非課改年級,都必需以新課程標準的觀念來領導改革.研討。我們教研組采用集體與個別相結合,實踐與反思相結合,學習與測試相結合的方法,認真領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宗旨,把前握課程標準傳達的新的理念,新視角,新要求。牢固建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語文實質觀,著眼器重“三維目的”為標記的語文綜合素質硯,關注、雙基的同時,親密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方法.情緒.態度和價值觀堅持語文實踐觀。增強語文與學生生活,與其它學科的接洽;倡導自主、合作、控究的學習方式,優化教學內容的整合,全面打造高效課堂。

          二、本學期圍繞“革新教法,學法,提高課堂效率,注重教學質量”,通過“課堂教學競賽”公開課和試驗課等一系列活動,施展骨干作用,匯集集體智慧,提高實踐程度,提高研討質量。

          三、增強了教學質量的管理,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育。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有著決議性的.作用。因此必需把良好的學習習慣培育納入教學的重要議程,滲透到具體的教學行動中。特殊是低年級學生,學習剛剛起步,可塑性強。教學中嚴格要求,訓練到位,經常抓,抓經常,采用隨機抽查和集中考核相結合的方法,重視口語交際面試,口語的規范考核,知識積聚的調測,體現了考核的全面性。

          四、加強課題研究和討論。全體老師根據教研組確定的主課題,選定“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何轉化弱科生”“如何構建活力課堂、綠色課堂”等子課題作為自己的研討課題。做到人人都有明確的目的,人人都有研討的對象。

          五、增強對青年教師的培訓力度,早出造詣,出好造詣。本學期在學校的領導下,教研組組織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名師課堂教學片斷觀摩等活動,通過以老帶新,相互學習,共同探討,加快青年教師的成長過程。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業績,但每一位老師都能踏實,認真地工作,今后我們還將在教科研,教學實踐上做文章,爭奪早出成績,出好成績。

        新課改工作總結2

          未來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如系統、專業的知識;聰慧、靈敏的大腦;勤奮、專注的品質;合作、競爭的意識等諸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就目前的課堂而言,普遍缺乏的恰恰是善意的、發自本性的合作與幫助,而彰顯的很多時候卻是內心世界的狹隘、自私、嫉妒的神情、動作與言語。試想,不愿與他人合作、不善與他人合作、不懂與他人合作的人涉足社會后如何與他人交往、又如何在社會上立足?這不得不說是令人擔憂的一個問題……

          《新課程標準》在無數雙期待的目光中呼之而出,其“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這一重要理念深入人心,課堂上大家都在嘗試或積極準備嘗試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構建“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其中不乏許多成功的經驗與案例,但更多的只是“披著羊皮的狼”:她的形式簡單易學,幾個人分成一組,七嘴八舌,謂之“小組合作學習”,一些公開課用之者更甚,以顯示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的“奧秘”。究竟是學生問題,還是教師假以“小組合作學習”來搞“包裝”?……就目前而言,許多課堂中“小組合作”搞得轟轟烈烈、五彩斑斕,但美麗的外表只是一種形式,實在無法掩飾其空虛的內心,不得不令人匪夷所思。

          一、原因分析:

          1、雖“小組合作學習”的口號大家都在津津樂道地談論,許多教研活動更是將其作為研究重點來對待,但很難達到理想化的教育效果。我們教師本身是在比缺乏合作的傳統教育體制下成長起來的,在做學生時,合作學習的能力和技巧就沒有得到充分培養,勢必造成合作教學能力和技巧的貧乏。無法依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內容的性質靈活地組織學生的合作學習活動,也不能為學生的合作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只能簡單地要求學習以小組形式進行學習。

          2、現在大多數學生是家庭中的“王子”、“公主”,家庭環境過多地促成了其狹隘、自私、不善與人合作、不愿與人分享成功的心理,從而在課堂上表現得“以自我為中心”,與同伴之間的交流更多的是“找茬”、“挑刺”、互相埋怨,而教師過多地注重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健康心理品質的培養。合作學習所必備的“互相包容”、“不嘲笑別人”以及強烈的集體榮譽感等沒有真正樹立,實際意義上的“合作學習”也就無從談起。

          3、組織形式依樣畫葫蘆,別人的“拿來就用”。不分析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心理狀態,隨意地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不研究“同質”或“異質”,不給學生明確的任務,不經常變換成員的角色,不動態化地變更小組人數及人員的組成,沒在一套與之匹配的評價體系與課堂教學模式,這樣的小組合作體現出較大的隨意性,缺乏理論的指導和實踐的研究,缺乏創新,是毫無生命力可言的,它的最終結局只能是--走向死亡。

          二、改革措施:

          1、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

          “小組合作學習”并不拿來就可以用的,它看似簡單,其背后隱含的教育思想極其豐富。教師首先要進行學習和研究,掌握其精髓。還要通過各種活動、方法讓學生明白:我只是社會中千千萬萬個人中間的小小一員,不可能孤立地在社會上生存,必須依賴與他人的交往和合作;與他人交往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比我好的,我能從他身上學到許多東西,比我差的,我幫助他,內心是多么喜悅;每一個人都是我的學習伙伴,都是我的合作者。學生只要建立了這種意識,便會在課堂中自發地進行合作、交流,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合作”。

          2、構建“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任何一種形式、方法都是由內容決定的,“小組合作學習”是對傳統學習方式的革新,教師需根據班級規模與教室空間大小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同質”或“異質”的學習小組,原本秧田式的座位編排形式也隨之變成“馬蹄型”、“半圓型”等,以增加生生之間的目光交流,便于言語交流,這為更好地進行合作創造了條件。但是,僅僅做到這些對于“合作學習”而言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僅僅是座位編排形式的改變,它更依賴于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方式的轉變。如果仍沿用以前習以為常、得心應手的一套教學程序,而不為學生更好地合作創造條件,那形式再變也是徒勞?梢哉f,構建科學的、與之匹配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成功。首先,教師應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組,并闡明“小組”的特殊意義,讓學生明晰自己在小組內的職責--為整個小組的.成功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是一個神圣的使命、偉大的任務。反之,如果小組內有一人落伍、掉隊,將會影響整個小組的成績。第二,教師要給每個小組下達“任務”、分配工作。這要建立在學生自主的基礎之上,強調組員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合作,也可適當引進組際間的競爭。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就是沉下去,深入到每一個學習小組,參與其中的學習、合作、交流,做個平等的參與者,耐心的引導者,熱情的幫助者。并適時對各種情況進行調控。第三,大組匯報、交流學習成果時,教師要積極引導每位組員站在小組的立場上,個人的發言將代表小組,個人的成敗將與小組息息相關,以增強集體榮譽感,促使其在今后的小組合作中全力以赴。特別是一些有爭議的結論,教師要作出妥善的處理,切不可憑個人感覺決定一切,要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作進一步的與討論與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模式不能走向僵化,如果把模式純粹地模式化,那是與學生的心理特征不符的。因此,教師對小組的管理要做到動態化,進行教學時也不能一味地使用相同的教學方式,要不斷創新,這樣才能保證其有旺盛的生命力。

          3、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組合作學習”是在《新課程標準》理念指導下的較能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較之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有一個很大的區別--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及課外活動中去。與之同時,帶來的問題是:人是千差萬別的,每個人接受知識、獲取知識的方式與快慢都有可能與別人存在明顯的差異,這是客觀存在的現象,更是完全自然的現象,這也就決定了在學習成效上存在明顯的差別。有的學生發展較快,有的學生發展較慢,教師如果用一把尺子來量每一個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勢必是不合理、不科學的。為此,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水平與課堂中在小組中的表現作深入的了解,為他們定一個“水平線”,并堅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超越這條線,只要有點滴的進步,哪怕是隱性的,也要給予大張旗鼓的表揚與激勵,讓他們充分體驗合作的樂趣,充分享受成功帶來的快感。這樣的評價,比量化的評價更有效果,比一刀切的評價更有針對性與實際意義;這樣的評價,可以激起部分學生再接再厲,可以燃起部分學生奮發的欲望;這樣的評價,不一定要形成文字,只要教師心中有一把可長可短的尺子。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不應該成為一種外部強加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內部需要的自然過程。合作二字,對于未來的社會、二十一世紀的人才而言,是必需的;“小組合作學習”,對于未來的課堂可能更是必需的。因此,我們必須對其作一些思考,哪怕只是瀚海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也是有價值的。

          走近新課改,我們發現,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要轉變觀念的任務還很重,課堂教學的改革力度還要加大,教學研究還要更加深入。但是,我們肩上的擔子顯得沉甸甸的,我們將不斷改革創新,不斷探索實踐,為新課改闖出一條新路,為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作出我們育才人應有

        新課改工作總結3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基[20xx]17號)、《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教基[20xx]6號)和《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工作方案(試行)》(云教基[20xx]24號)的推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在我校正式推開了。新課改實施三年來,我們學校,在上級教育部門的親切關懷和全力指導下,積極行動起來,開展了實施新課程改革的活動。應該說,新課改給我們學校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教師素質有了極大提高,學校的教學研究氣氛空前濃厚,課堂教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活躍,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豐富多彩,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進一步提高,總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帶給了我們新理念、新方法、新嘗試、新探索。經過幾年的辛勤工作,大家對此次新課改有了更深的體會和認識,F把我們實施新課改的具體工作做一總結匯報。

          一、高中新課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長、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及全體任課教師分別參加了由市教育局、學校組織的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進入新課改,暑期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分期分批參加了普通高中課改專題培訓,組織教師積極參加省市區各級課改培訓和學習,學校組織教師開展各種形勢的校本培訓。通過培訓學習,教師提高了對新課改,新課程理念的認識,對新教材進行了認真學習研究。如何使教師盡快適應新教材,我們的做法是:

          (1)要求每一個教師加強對新課改理念的學習及新課程新教材的學習。

         。2)各學科以備課組為單位先進行認真的集體備課。

         。3)在集體備課的`前提下再由組長或骨干教師進行教學示范,其他教師在示范課的引領下進行逐漸適應新教材。

          2、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新課改領導小組以及評價小組,選課指導小組,分別召開了專題研討會,確定了學校新課改實施方案。學校在準備和實踐的過程中先后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務主任為副組長的新課改領導小組,成立了以管教學副校長為組長,教務主任,年級主任,年級書記為副組長,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為組員的實施新課程的業務指導小組。成立了以教務主任為組長,教研組稿備課組長為組員的學生研究性學習指導小組。與此同時,學校配合新課改制定了四個方案,分別是評價方案、教師培訓方案、選課指導方案、新課程編排方案。

          3、進行了廣泛深入地宣傳。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職工會上宣講新課改的目的、意義、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組作為專題研討新課程學科實施方法;

          4、學校對課改年級組織了每學期一次新課改教學調研活動,進行了學生問卷調查、聽課、查教案、作業等。這些調研活動在幫助學校了解學生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學習情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5、學校制訂了《學分認定管理辦法》、《學生綜合評價手冊》和學生成長檔案袋,其內容包括: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活動和社區活動,模塊成績等內容。

          6、校本課程的開設在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基于此,學校成立了光華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正式啟動了我校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經過前一階段的努力,我們目前已實施了語、數、物、化、政、史、地等九個學科教學延伸內容的校本課程,每周一課時。

          7、舉行了新課改現場研討課、觀摩活動,通過公開示范課,進行了新課改研討交流。此次新課改與以往任何一次的課程改革有著本質的區別。所以,為了讓全體教師全面而深入地掌握新課改的精神實質,正確地開展新課程的工作,我校設立了特色部,實行“一人一本”(“本”指的筆記本電腦)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最大限度的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課堂變學堂,把學生真正地培養成具有“四有”“四會”的創新型、復合型的現代化人才。本學期已有小學、初中、高中的近10個教學班實行特色化教學。學校也進行教學的轉型和升級的各項準備。學校組織了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等形式各異的教學探討活動,相互討論交流經驗,或同校內商討,或某一科的課任教師聚集在一起切磋。我們要求每一位教師,每一學期上好一堂能體現新課改精神的公開課,寫好一篇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對于有特色的經驗和心得體會,我們還在全校的教師會議上進行推廣。

          8、加強集體備課,發揮群體優勢。新課改對于所有教師都是新的嘗試和探索,所以我們非常重視加強備課組的集體備課工作,每周兩次集體備課,對每次集體備課的內容、確定授課內容的課時、標高、重難點的處理方法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特別是新教材的處理問題、每一位老師都要認真研究,積極協作,揚長避短。通過集體備課,共同研討,及時解決遇到的問題,加強交流,注重協作,取長補短、相互借鑒、集思廣益,共享課程資源。

          二、高中新課改的困惑

          經過三年時間的探索,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有一些困惑,具體而言,高中新課改到底怎樣改?我們面臨著四大困惑:

          1、教育經費短缺

          學校財力緊張,因為學校所收取的學雜費充其量只能保證學校正常運轉?墒,新課改工作的展開確實又需要相當數量的經費支持,比如教師培訓、外出學習、必要的教育教學軟硬件添置等,無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費。

          2、選課制難以實施

          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后,教學模式應怎么確定?選課制是本次課改的最大亮點,因學校條件尚未成熟,目前這一工作也難以開展。

          3、發展性評價手段很難建立

          新課程實行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管理形式,這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特色。但學生要參加高考這樣的選拔考試,歸根到底還是分數。盡管高考也在不斷調整以適應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但高考對高中課程改革帶來的負面影響仍然是比較明顯的。就現狀來看,高考的側重點仍然是知識,而素質教育、課程改革所強調的“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在高考體現得還很不夠,甚至可以說高考的這一缺陷嚴重制約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F在高中學校都在圍繞高考這支指揮棒行事,因而發展性評價制度不很現實,除非高考有融入發展性評價的因素,否則很難建立起發展性評價制度,就算有建立,也是流于形式,關于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我們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探討,到底該怎樣更好的對教師、學生進行評價,對教師、學生的評價應該有怎樣的標準,我們還是感到很困惑。

          實施新課程是大勢所趨,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要適應新課程的要求,需要我們做大量的工作,必須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接受新課程的理念,與時俱進,不斷反思,我們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走進新課程的寬廣新天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新課改工作總結4

          新課程改革是新的環境下對師生提出的一個共同課題。通過培訓收獲頗豐,現總結如下:

          一、對高中化學新課程初步認識

          1、現行教材的特點

          現行教材與以前教材相比不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是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具有完整人格的學生學生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化學課程分成了必修和選修兩個層次,因而體現出它的層次性。另外在課程結構改革方面還體現出了多樣性,其表現為高中化學課程設置了八個模塊,它們分別是必修1、必修2,這是兩個必修模塊,然后六個選修模塊分別是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物質結構與性質和實驗化學。怎樣看待這一課程結構,

          2、正確樹立高中化學課程理念

          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的學習方式,重視化學學習方法的啟迪,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在現代社會的生存和競爭能力;

          二、對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幾點體會

          1、必須認識課程模塊的教學功能化學1→承上啟下

          概括初中化學的知識規律激發學習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為學習后續模塊奠定基礎化學與技術→技術素養理解化學與技術的關系運用化學概念和原理拓展化學實用性知識強化學生的技術意識

          2、重新認識教師的角色地位

         。1)樹立新的課程意識,樹立新的教育理念。

         。2)轉變教學觀念,實施新的教學方式。

         。3)運用全新評價理念,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

         。4)轉變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

          (5)不斷充電,更新知識,提高駕馭新課程的能力。人人爭做學生滿意的化學老師。

          3、學生學習方式將多樣化

          問題討論:在問題情境中激發學生思考、解疑信息加工:從多種媒體和場所獲取知識并整合方案設計:針對不同任務設計有效的學習策略合作學習:在小組活動中共同配合,互相交流學習方式的多樣化:由排排坐改為團團坐

          實驗探究:體驗探究過程,揭示化學變化的規律調查咨詢:理解化學與生活、環境和科技的關系反思評價:反思、調整學習過程,評價學習成果

          4、構建師生的和諧教學關系,提高課堂效應及質量

          教學的過程,本身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找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傳統的教學中,只注重知識的傳授過程,片面強調教師的傳授功能,在教師與學生關系中,教師是知識是非的唯一裁判。教與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動的,學生總是被動的。課堂上,總是教師為中心,學生為附庸,教師傳授,學生接受,師生關系停留在一種不平等的情感之中,完全忽略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沒有考慮學生個人對知識理解的情感態度。嚴重制約著師生之間構建和諧平等、互相探討式的新型師生關系,通過對新課改理論的學習,結合自身的特點和班級學生個體共性與差異的分析研究,不難發現,其實學生在學習知識過程中,非常希望在各方面都能得到教師的認可與尊重,學生在知識掌握方面也各有自己的特點和長處,如果僅是給出唯一標準,首先,不利于學生特點的發展;其次,不利于師生關系的調整。因此,如能以一種平靜對等的探討方式,是非常有利的。我想師生和諧的教與學的關系的構建恰恰需要我們教師多一些思考,尤其對學生多一些考慮。教師應該始終站在成人的高度,盡量體現出對學生的關懷。

          5、改革教學手段,應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改的實踐中還特別注重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教學內容,采用創設情境,講故事、小品、表演等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新鮮感和求知欲,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使所教之知識更加直接形象,擴大了知識的容量、深度,給學生直觀形象的感知情景,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會極感興趣,大大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6、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通過新課程的學習,我覺得作為教師必須自覺進行教學反思,發揚繼承優秀的教學傳統,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努力實踐。探索,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結合新課程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學專業知識。對STS的認識水平擴大知識面。提高信息獲取。加工和傳播水平。

          三、對新課程的幾點困惑

          課程改革會不會半途走樣?考試評價能否作相應改革?教師需要怎樣的專業支持?如何擺脫傳統的教學思維?四: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

         。1)從蠟燭型教師轉向到充電型教師:舊教材的知識的舊、窄,決定了精通某些知識并能傳授給他人就可以做教師,教師的知識越教越深,越教越少,就象蠟燭的光是一點點地滅下來,最后就全滅了。新教材的新、寬要求教師要與學生共同發展,當教師和學生一起探究的時候,我們就發現許多知識是無法言傳的,所以教師自己要不斷地提高,要不斷地充電,即照亮學生,還要更新自己,完成從蠟燭型教師向充電型教師的轉化。

         。2)從權威型教師轉向研究型教師:舊教材的學術性、嚴密性、系統性以及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硬性規定,決定了教師的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嚴格控制每一個教學環節,按照預先準備的教案,嚴格的按照教材一環扣一環的進行教學,無形的樹立了教師的權威性,新教材以人為本的思想要求教師要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而不是從教材出發,教材只是參考,符合學生具體情況的我們可以參考,不符合的我們可以完善或者改變教材,甚至自己設計。這就要求我們靜下心來,首先認真研究每一個學生,怎樣激活他們的學習動機,其次要認真研習教材。所以教師要不斷的進行研究,完成從權威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的轉化;五:對今后教學改進和提高的途徑和方法

          1、抓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

          (1)如果認真分析初高中的教材,發現不少知識是脫節的,如在初中并沒有酸堿鹽的概念,在高一必修(一)第二章第一節突然出現要求辨別哪些是酸堿鹽的題型,學生無從作答;

         。2)因為應試的需要,而且初中化學周期短,初中的教學與高中的教學在方式上存在本質的差別,初中的老師對很重要的知識要求學生背誦要點,并沒有使學生從根本上真正去理解知識。例如聞氣體叫“招氣入鼻”,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中,把酒精燈概括為“遲到早退”把氫氣概括為“早出晚歸”等等;進入高中學生照樣將這些“形象化”語言答在試題中,結果只能是零分。初中的有些陋習實際上對高中的教學起了阻礙作用,從而使學生在高一時期就出現過早的分化。要搞好抓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應該做到:(1)高一全體教師要利用假期時間集體學習初三和高一必修的教材,找出所有脫節的知識點,編寫成教學案,在假期或新高一的前兩周進行知銜接的教學,同時對學生進行化學學習習慣養成的強化訓練。

         。2)對初中的一些“形象化”的比喻和不規范的化學用語和實驗用語全部找出來,進行強行糾正。

          2、教學案和教學過程要設計具體化,精心考慮過程與方法的可行性:在教學案的'編寫中要設計預習導學、典型例題、問題探究和隨堂鞏固等學習步驟。教學案的編寫要有計劃的組織實施,實行“三級備課制度”即提前兩周有兩位四類教師先備課,形成初稿,分發給組內教師進行討論,進行二次備課,嚴格把關,堅決把深、難、偏的題目和邊緣知識點刪除,使80%的學生通過預習能正確完成預習導學、典型例題、問題探究的部分,切實使學生體會到通過預習二達到學習成功的樂趣。在教學案的使用上,要求學生先做后批改,根據批改的情況進行備課,形成上課的思路。教學案中所選的題目要以基礎題、書本題、易錯題和做過的錯誤率較高的題目為主,適當選擇部分開放題、應用題、拓寬題和高考題,這些題型不準以原題出現,要進行改造,設置臺階。以便在教學互動過程中“有的放矢”,讓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駕駛要在分析學生、研究教材的基礎上,重組教學內容,科學地設計教學互動的目標與主題,從而引領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的展開。

          3、加強解答題的規范性:學生解答題的不規范嚴重影響了學習質量。如怎樣鑒別NaCl和NaNO3兩瓶溶液,這是一道十分簡單的題目,學生卻答成“加AgNO3”結果肯定是零分。就其原因:表面上是答題不規范,偷工減料,實際上是并沒有搞清化學原理,長期以往,學生將會養成不看書、不預習,憑經驗或憑猜測答題,嚴重影響了學習的質量。對待類似的現象要強行糾正,動真碰硬。

          4、把說話的權利還給學生:在化學課上經常出現學生說話詞不答意,五個字以上的話的表述非常困難的情況。例如“硫酸的摩爾質量為98克每摩爾”,不少學生要說出象這樣類似的話非常困難,化學用語、實驗用語、概念、定理的復述更是難上加難。所以教師對一些常見的用語用詞一定要讓學生說,把說話的權利還給學生,決不包辦代替,也不能出現學生說半句后說不上來老師接著說的現象。

        新課改工作總結5

          這一年,我擔任八年級343、339班數學創建高效課堂新課改教學工作。一年來,本人以學校提出的努力實現高效課堂及分層教學分層作業的要求為指導;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師德水平為重點,以提高教育教學成績為中心,以深化課改實驗工作為動力,認真履行崗位職責,針對八年級學生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現象的特點,認真作好提優輔差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標任務,現將一學期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努力學習新的教學理論,積極探索自己的教學模式。

          在這一年中,我有計劃地對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新模式、理論的學習,了解高效課堂標準和實施模式和特點。積極主動的參與教改,并及時總結教學經驗。

          我先后在校領導的帶領下,去河南泌陽永威、許市中學進行參觀學習,學習課改經驗,學習課堂模式等先進教學理念。同時,也被學校派遣參加湖南省的中學數學教育年會,直接學習不同名師的教學經驗,并參與交流。

          在這一系列的學習當中,我深刻認識到:新課改的要求就是高效課堂的建立,學生只有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才能有效的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也會得到有效的鍛煉。在這一年中,我努力將自己所得到的經驗用于我的課堂教學中,在學校教科室張主任等領導的幫助下,初步豎立起“五環教學法”的教學模式,并廣泛用于我的課堂實踐,也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這一年的數學教學中,創建高效課堂也給我所教的兩個班帶來了明顯的進步,在這一年的大大小小學校、年級組織的考試中,本人所任教兩個班的數學成績全部名列前茅,特別是自己的343班數學成績總是穩居年級第一。

          二、遵循高效課堂的要求,扎實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1)課前備好課。

          ①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劭紤]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2)組織好課堂教學。

          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復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作業。

         。3)課后做好輔導工作。

          本人所教的兩個文科班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后進生的轉化上,對后進生努力

          做到從友善開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4)強化常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本學期,本人能夠強化教學常規各環節:在課前深入鉆研、細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結構、重點與難點;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力求在備課的過程中即備教材又備學生,準確把握教學重點、難點,不放過每一個知識點,備寫每一篇教案;在課堂上,能夠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后,認真及時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后進學生的思想工作及課后輔導工作;在自習課上,積極落實分層施教的原則,狠抓后進生的轉化和優生的培養;同時,進行階段性檢測,及時了解學情,以便對癥下藥,調整教學策略。認真參加教研活動,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三、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

          在教學交流方面,積極參與聽課,評課活動。在課堂教學中,貫徹新課改的理念,積極推廣先進教學方法,在推廣“五環教學法”的同時,始終進行自主、合作、探究不同教學模式的嘗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得到充分的發揮,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本學期我總是

          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博采眾家之長,同時也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四、正視自我,明確今后努力方向。

          在實施新課改的過程中,我所帶班級的數學成績也并沒有達到理想的程度,兩極分化等不良現象仍然存在,對此我認真進行了反思,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教法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但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不夠,致使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2、對知識點的檢查落實不到位;

          3、對差生的說服教育缺乏力度,雖然也抓了差生,但效果不明顯。

          五、班主任工作。

          1、親近學生,樹立威望

          "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是班主任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

          在親近學生的過程中,我努力展現自身廣博的文化與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學生對我"既親近又崇拜",既認定是值得信賴的老師,又把老師當作好朋友,樹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所以我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組建和培養干部隊伍

          一個班的.集體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決定的。小干部對班集體有著"以點帶面"和"以面帶面"的作用,我稱他們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選拔和培養干部隊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漸從繁重走向簡單與輕松。

          當選的干部應具有較強的號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隊伍的組建不能僅僅作為一種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須精心培養:其一,要大力表揚干部優點,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幫助小干部樹立威信;其二,在鼓勵干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的同時,要更嚴格要求干部個人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其三,培養干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干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集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亦即"以面帶面"。

          3、以強化常規訓練帶動教育教學工作

          良好的常規是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保障,一個學生調皮搗蛋、不合常規的舉動往往會使一堂好課留下遺憾,使整個集體活動宣告失敗,甚至使全班努力爭取的榮譽付諸東流,直接影響到班集體的利益。因此,要扎實有效地加強一個學生的常規訓練。

          4、建立互助組

          以互助小組、"1+1"小組(一一對應的優生幫助差生形式)、小組幫助組員等等多種互助方式促使差生取得更大進步,共同實現個人、小組與集體奮斗的目標。

          5、獎勵和批評:獎勵與批評的方式各種各樣,目的都是鼓勵先進、指出缺點、激勵所有學生爭取更大的成績。獎勵比批評的教育效果更明顯。

          6、善于評價學生。

          對學生的評價必須講究策略。班主任要把握"激勵勝于頌揚,表揚勝于批評"的原則,讓學生"在鼓勵中發揚成績,在微笑中認識不足",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受到愛的熏陶,情的感染,懂得理的澄清,保證學生健康地成長。

          總之,在這一年的教學工作中,我即感到辛苦,又感到充實,這一年對于我來說,是起步的一年,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高舉創建高效課堂的旗幟,以學生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為已任,努力將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新課改工作總結6

          “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國古代教育家對反思問題最簡潔的表達。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既為新一輪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也為教師今后的教學方法方式提供了參考的依據。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和現代教學教育理論,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并上升到理性思考,盡快跟上時代的步伐。

          一、教學觀念

          課改,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打破陳舊的教學模式。教師,作為新課程推行的主體,長期以來已經習慣于“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教師的“傳道”作用,在思想上把學生消極地看做知識容器,以“填鴨式”的方法傳授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其結果往往事倍功半。新課改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師生互動以及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獲取知識,提升思維能力,在猜測、嘗試、探索中體會成功的喜悅,達到真正的寓教于樂!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嘗試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的觀察,“適時”地點撥思維受阻的學生,“適度”地為不同心理特點及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思考問題,“適法”地針對不同類型知識選擇恰當的引導方法與技巧。

          二、關注初高中銜接問題

          和初中數學教材相比,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識的廣度、深度較之都有較大的變化。這種巨大的差異,往往容易使剛剛從初中升到高中的學生無所適從。由于學生并沒有為這種反差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依然按照初中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來學習高中數學,因而容易與高中數學教學脫節,進而導致學習情緒驟降,出現成績分化。

          此時,教師應該特別關注這種現象,充分了解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了哪些內容,哪些內容在高中階段還要繼續學習等等,注意初高中數學學習方式的銜接與轉變。就方法而言,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學習經驗,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老師還應該重視培養學生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學習適應性能力。

          三、教學中的反思

          教學中的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對自己進行評價與定位。課堂教學既是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又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提高的過程。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教學是師生之間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

          波利亞曾說:“教師講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萬倍的是學生想了些什么!睂W生的思路應該在學生自己的頭腦中產生,教師的作用在于“系統地給學生發現事物的機會”。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反思“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調整教學計劃,采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需要在哪方面進行補充”,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

          教師必須圍繞教學目的進行教學設計,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精心設計,啟發學生積極有效的思維,從而保持課堂張力。學生只有經過思考,教學內容才能真正進入他們的頭腦,否則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時,也應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課堂教學秩序有利于教師“教”和學生的“學”,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并加強學生合理表達自己觀點的訓練。

          四、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反思

          初高中數學存在巨大差異,高中無論是知識的深度、難度和廣度,還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飛躍。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是學生能否學好數學的極其重要的因素。當前高中生數學學習方法還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存在問題較多。如學習懶散,不肯動腦;不訂計劃,慣性運轉;忽視預習,坐等上課,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諸如此類。

          因此,教師需多花時間了解學生具體情況、學習狀態,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憑借著良好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五、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反思

          “小組合作學習”目前已經成為新課標理念下的一項重要教學組織形式,但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實施存在著誤區。

          1.小組合作活動流于形式,缺乏實質的合作。教師為追求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盲目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

          2.合作人員搭配不合理,責任擴散和"搭車"現象時有發生,不利于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勢互補、相互促進。

          3.學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間缺乏溝通和深層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結果是優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襯。

          4.教師課前對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認真設計,也有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只是按照預定的設計,把學生往教學框架里趕。

          5.合作時間給予不足。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呈現問題后,未留給學生片刻思考時間就宣布“開始”,不到幾分鐘就叫“停止”。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達不到目的,而且很容易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

          6.表面上的“假熱鬧”,實際上“活而無序”。課堂秩序混亂,學生發言七嘴八舌,教師對小組學習缺乏必要的計劃與調控.當學生和小組面臨問題時,教師無法對一些問題進行辨別分析,為學生提供有效幫助。

          7.評價體系沒有跟上,三重三輕突出,小組合作名存實亡。小組代表或個別優等生的發言,多數代表本組意見,而是代表個人意見。合作學習結果變為:重個體評價輕小組評價;重學習成果評價輕合作意識、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評價;重課堂隨機評價輕定期評價等。

          我們應明確,合作學習這只是有效學習方式中的一種,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合理的選擇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要避免“將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學習之盤”。教師需關注學情,提前建立評價體系,挖掘合作點,順學而導,使學生掌握技能會合作,同時應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激活內因真正促發展。

          六、習題、試卷評講

          習題、試卷評講不能僅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錯誤及講解方法階段,而應當著眼于數學能力的培養。要結合示例挖掘、歸納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與典型錯誤,找“通法”與典型思路,加深學生對思想方法的認識,使其領悟思想方法實質,不斷提高解題能力和糾錯、防錯能力。數學教學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沒有反思,專業能力不可能有實質性的提高。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要求,不斷地更新觀念、不斷探索,提高自身的學識和身心修養,掌握新的專業要求和技能,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新課改工作總結7

          一、工作中的主要問題和困惑

        我校的實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實驗的進程中,我們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和困惑,主要有:

          1、我們認為課改專家在課程的編寫上在課程的容量、易難度上本意是想讓學生加大閱讀量,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但是與課時的安排,不同地區學生的學習程度有較大的差異,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時感覺授課時間不夠。如:每次培訓專家的授課時間均超出課時的安排時間,如果我們平時的教學也象專家這樣講實、講透是不可能的。再如:有的內容是安排背誦有興趣的一段,但考試又存在不確定性,老師沒辦法只好要求通篇背誦,無形中加重了師生負擔。

          2、課程改革中教輔資料是否應該一律否定,比如蘇教版數學教材,配有較好的配套教輔資料,不但可以減輕師生負擔,而且可以更好的拓展學生視野,但是停止使用教輔之后,教師必須把相應的練習及作業抄寫在黑板上,反倒增加教師和學生的負擔。

          3、課程的編排還有待改進。如:數學的編排顯得很零散,數學的方程學習編排有些值得探討的問題。語文教材容量過大,要求“三會”的字雖然不多,但是考試的'時候要求會認的字也在考試范圍內要求學生會寫,教師無法準確的把握,而且要求會認的字量太大,每課都有幾個或十幾個要認的字,二年級上冊語文容量太大,集中識字8個,課文34篇,6篇閱讀,8個語文園地,教師教學時間不足,基本每天都在趕課,覺得學生學得不扎實。

          4、課程改革中課堂教學的形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評價改革的力度不是很大,只是在考核學生的過程中發生了形式上的變化,但家長仍然注重分數,對教師的教學評價也同樣十分注重分數。

          5、由于課改工作的系統性和復雜性,“如何更加有效的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和發展”成為制約課改前進的瓶頸因素。教師經常遇到很多的困難、疑惑和難以解決的問題,缺乏專家引領。雖然學校一直在搞校本培訓,但是這畢竟是在同一所學校,由于承擔校本培訓的師資主要還是本校的老師,哪怕他們是教學業務水平較高的教師,終因理論功底、學識學歷都欠寬厚,而難以承擔高層次的師資培訓,因此校本培訓必須和更高層次的外出培訓,尤其是脫產培訓相結合,才能培養出更高層次的優秀老師、名老師。否則最后校本培訓就會成為“蘿卜燉蘿卜”不會有更高層次的提高。

          6、存在課堂教學形式化傾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流于形式。在大班額的情況下,小組合作學習無法實現,制約了師生交流互動。而且大班的情況不利于教師進行過程性評價,容易造成流于形式。

          二、課改過程中幾點不成熟的思考

          思考一:言行隨意≠知識引領

          教師在教育中起著主導的作用已經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識。古話常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教師是學生知識的引領者。且在孩子面前教師是一面鏡子,孩子從教師身上得到知識的啟蒙的同時,也折射出自我的行為的優劣。教師言行舉止就是學生模仿的樣板,不管是課堂中還是生活里,教師都是學生學習與模仿的模子。因此,言行的隨意只有壞處,并無多大的可取之處。許多專家都提到了課堂的和諧和自由,但如何把握自由度的發揮,卻并非易事。如果將言行隨意等同于知識的引領,那有可能出現雜亂無章的場面或勢得其反的學習效果。

          思考二:資料搜集≠知識內化

          事物或現象總有它利與弊的兩性,隨著課改步伐的加快,也相繼出現了許多與課改相“匹配”的形式化的教學,搜集資料是常見的一種。搜集資料對于匯集知識點,歸納與學習有關的理論來說,是很快捷的方式,F代的信息化社會,網絡使用的方便更令許多教師對“搜集資料”這種方式倍加青睞。但是,如只是單純“搜集”,學生回家電腦“嗒嗒……”一打、打印機“刷刷……”一印、課堂上“吧吧……”一讀,就在教師的一片贊揚聲中結束了?上攵獙W生過后一定將“資料”毀之一炬,那不是太可悲了嗎?“資料”變成了獲取贊揚的工具。

          公開課大多數老師可能都會這樣做:搜集資料--小組交流--代表發言。學生有沒有將資料上的知識內化為自身的經驗,有沒有與新知識相結合,教師卻一概不理,如此“搜集資料”成了一種美麗的擺設。更有甚者“搜集資料”只是曇花一現,課堂上只用了一兩分鐘讓學生討論,有的學生連看都還沒有看完就結束了,把對知識的理解、對理論的深化轉化為敷衍課堂環節的一種手段。

          重視讓學生互相幫助,卻忽視了師生交流。

          當學生學習有困難的時候,我們發現很多學生經常坐在位置上苦思冥想,或者拿著本子追著人家問答案,卻想不到來請教老師,為了發揮學生的互幫互助作用,我們經常說:“請同桌幫他!薄罢垖W習伙伴幫幫他。”卻很少提到:“歡迎大家來問老師!边@很可能在學生心中形成了這樣的意識:不會做肯定是我沒學懂,可以問同學,不要問老師。其實,新教材的內容對很多學生來說是有不同程度的難度,非常需要他人,特別是老師的點撥。

          思考三:小組討論≠學習合作

          課堂是動態的,偶然性與突發性是必然的,特別是在和諧的情境中調動起學生的積極興趣時,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會不斷碰撞出許多智慧的火花。班級相對社會來說它是個小集體,學生在班級中的成長,就好似在一個小社會中鍛煉。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生活與學習是融為一體的,學即是玩,玩即是學,玩中學更能促使學生將知識轉變為自己的經驗。合作學習就是要求學生在這個小家庭中能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不是單一的小組集合,只有表面的功夫,沒有實際的操作意義。

          尊重了學生的合作需求,卻輕視了合作習慣和合作能力的養成與提高。

          當學生興高采烈地合作后進行匯報時,小組中經常有人似乎靜靜地聽著,請他匯報卻不知道組員都說了些什么,他們組形成了什么意見。很多學生關心著傾訴,卻忘記了傾聽,更缺少對他人說法提出反對與補充的習慣與能力;仡^去想,當初學生剛學習合作時,我看到他們很高興地湊在一起沒完沒了,就以為尋求合作是人的天性,不用怎么培訓。今天看來,如果當時多教一些合作的基本方法,如在組里要多傾聽,多交流,多質疑,多補充,讓學生形成“小組合作,人人有責”的自覺意識,小組學習就不會是現在“我已經說完了,不關我的事了”的情況了。

        新課改工作總結8

          這十天的培訓學習中,有縣支教老師精彩的授課示范,有全鄉廣大教師積極熱情的參與和配合,有我鄉教師提供的幾十節交流棵,有廣泛的全方位的研討和評議,使這次培訓工作呈現出繽紛的色彩,我鄉廣大教育工作者能吃苦、守紀律愛知識、愛學習的精神風貌也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現.這次活動,有新舊教育思想觀念的碰撞,有新舊教學方法的碰撞,有守舊觀念和銳意改革思想的碰撞,同時還有新教法的快樂有趣和傳統教育扎實認真,一步一個腳印的大融合,在這種狀態下,也融合出了我鄉教育工作現階段的思想觀念和方法.具體如下:

          一、首先,我們要把握新課程的宗旨:

          讓學生在娛樂中不知不覺掌握教學內容,得到情感體驗與教育,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變被動接受為主體參與,學生變要你學為我要學,教師變傳授者為引導者。在這一宗旨的帶領下,注重設計,注重方法,注重課堂實效,從而實現“知識技能為基礎目標,過程方法為核心目標,情感、思維和價值觀為最終目標”的三維整合。教學中要抓過程和方法,通過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到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訓練學生思維以及想象力、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永遠要高度重視對學生自信心的樹立和培訓,培養吃苦耐勞、樂觀向上的精神,為他們人生第一節作好奠基。

          二、這十天的培訓,實際上就是培訓備教案的方法,在教案里面,體現了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的思想。

          設計的具有梯度的,環環相扣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備學生,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以及興趣愛好來設計問題。教案中設計的各種故事、游戲、謎語、出示圖畫、以及學生拼一拼、擺一擺、量一量、畫一畫、描一描各種實際操作,就是備方法。通過設計問題和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的具體過程,實際上就實現了教材上的知識和技能目標,在學生回答問題、討論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動手操作中,就不斷地實現著三維目標里的其它兩中目標。

          三、教師設計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師生互動,最終解決問題,就是教學主要內容和教學目標實現的具體過程。

          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是實施新課程在思想方法上的精髓,因為童心本來是快樂的,快樂就體現了兒童的童真童趣,這就是轉變觀念。我們要抓住“樂”和“趣”二字,但不能一味地為樂而樂、為趣二趣,要使你設計的問題和創設的情境以及采取的游戲、故事、謎語等在內容和形式上具有樂趣,這才是“樂中學和學中樂”的要義之所在。我們要還兒童美好的藍天,通過活潑有趣的課堂教學,爭得最大的效益,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教案設計得好不好,課前準備充分不充分,這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設計教案時,要讀大綱,明確教育目標,教學環節要大致保持齊全,如導讀、新授、鞏固練習、知識的'拓展延伸、總結、作業等。這就是我們這次培訓中學到的備教案的方法。

          四、作為教師,我們要徹底轉換角色,變原來的主演為導演,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導課,當然也要講課

          變學生原來是觀眾為主演員,是他們在具有樂趣的氣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參與、人人活動,使知識、情感在每個孩子的心中流動,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組討論學習就是實現這一目的的好方法。

          教師要充分地相信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在新課改的實施當中,教師應成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單純的照本宣科的傳授者,教師要成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藝術型的老師,我們要把教育工作當一番事業來干,不能只當一份工作來做,只有這樣,才能受到兒童和家長的歡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改變教學中“懶”的問題———思想懶、行動懶。

          五、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人人都能想問題、提問題、解決問題,是開啟智慧的金鑰匙。

          在做好一系列工作的同時要特別注意識字(學生做生字卡)以及詞語的積累,數學課要時刻注意和實際生活相聯系,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來源于生活。教學中,我們要全方位考慮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如現代設備,教師和學生的聰明才智和課堂中隨和的一些發明創造,各種直觀教具身邊的事物等等。

          六、今后,我們還要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

          不斷豐富我們的知識,刷新概念,改變方法,新舊結合,創出我們自己的教育教學特色,為我鄉教育事業服務。

          教委設想,今后如果有機會,我們可以聘請在新課程上有經驗的外地、外校老師給我們的學生講課,我們從中就可以學到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經驗,或者也可以出外聽課,學習課堂教學的經驗和方法,以提高我鄉教師的教學水平。

        新課改工作總結9

          轉眼間,開展新課改活動已將近一年的時間了,在這一年的時間里:理論上,我認真學習了新課改理念,堅持上網觀看優秀教師教學視頻,吸取他人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做到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寫好每節課的教學反思;實際中,我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學,盡量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問題。

          經過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新課改理念豐富了我的頭腦,開拓了我的思維,我的教育教學中也發生了一些轉變,現將收獲總結如下,以便為以后的教學積累更多的寶貴經驗:

          首先,我在教學理念上的轉變和師生關系的變化。通過學習課改理論使我明白,課堂上,教師不再是知識的主宰者,而是教學的組織者;課堂也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大家暢所欲言、進行討論的平臺。這就要求我們要摒棄原來教師的“說一不二”,而是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做學生的朋友,讓學生大膽說,放心說。我深深的懂得,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成功教育教學的前提,依據兒時的記憶,要使學生大膽說、放心說,就要使他們消除對老師的畏懼心理,對老師做到“敬”,而不是“畏”。

          所以,在這一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努力嘗試、探索,和小朋友們談心、交流、做游戲等,以至于在下課時小朋友不愿意讓我走,和我說著說那個沒完,這樣師生關系和諧融洽了,小朋友自然而然的上課時就大膽說,放心說了。并且我也不再僅是上課時的良師,更是下課后生活中學生的益友。經過一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我還發現我的教學語言不再是生硬的表揚,而是發自肺腑的欣賞。我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拉近了,我們成了學習和生活上的好朋友。

          第二,在教學目標的完成上,我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與理解。我認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不一定是知識的最后總結,教學的過程與方法應該更重要;而培養學生的最終目標,應反映在學生素質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上。根據我所任教班級的實際情況,優生少得可憐,中差生卻俯視皆是。不是有人曾說:如果孩子天生就是優生,那教育還有什么功能?又談什么基礎的素質教育呢?因而對占相對多數的中差生,我們更應變嫌棄為喜愛,變忽視為重視,變冷漠為關注,變薄待為厚待。應該說任何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點和缺點兩方面,對優生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對差生則易于發現其缺點,而看不到優點,這種不正常的現象有礙學生進步。我注意幫助他們找到優、缺點,以發揚優點,克服缺點。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差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享有同其它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享受到優秀學生在老師那兒得到的愛。

          我們作為一個教育者,在對待中差生時應該具有自我調控的能力。首先做到“真誠”二字,即我在學生面前不敢有絲毫虛偽與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中差生,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過學生的眼睛看事物。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們,高興地接受他們,因此促進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展;谝陨险J識,我認為在教學中要多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尊嚴,不能簡單的以成績高低來評價學生,我們要意識到能力培養才是學生長遠的發展,讓他們能夠輕松、自由、健康的'成長。

          第三,在教學方式上,我有了不小的改進。成功的教學都必須有學生參與才能取得,只有教師的教是不行的,還得要學生主動地學,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學會學習,而且要誠心誠意地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啟發、點撥、設疑、解惑的主導作用,努力創造機會,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善于創設“學”的空間,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全過程,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使學生的智力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高。

          為此,我注意到了以下兩方面。

          1.大膽放手嘗試,讓學生“學”有機會。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不是一個被動吸取知識、記憶、反復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而是一個學生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同化新知識,并積極建構他們自己的意義的主動建構過程。建構者只能是學生本人。人的思維是不能代替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通過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分一分、畫一畫、說一說等方式,讓學生的眼、手、腦、口等多種感覺器官參與活動,并留有充足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在操作、實驗、計算、推理、想像中,去探索和發現規律,學會知識。

          2.營造討論氛圍,讓學生“學”有所見。討論能集思廣益,既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又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學習別人的長處和優點,還能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創造精神。在教學中,還可根據教學重難點精心設計討論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勇于發表不同意見,在多向交流中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不斷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就“小學數學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提出實踐、自主、合作的見解。這樣以來,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創新能力。

          第四,在教學形式上,我力求形式多樣化,吸引學生注意力。一堂課四十分鐘,讓剛滿十歲的孩子每時每刻都注意聽講,是不可能的。怎樣能讓學生玩得好,學得好呢?怎樣能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呢?這可以說是我每節課都要去考慮的問題。

          課前我認真查閱相關資料,利用自制教具、實物、故事導入等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盡可能的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并留有充足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在操作、實驗、計算中去探索和發現,學會知識。在新授中,我準備了各種各樣色彩鮮艷的動物圖片,水果圖片。讓學生有一個形象的認識,也刺激他們的感官。在練習中,我盡量將練習安排成游戲的形式,雖然同樣是練習但以游戲形式出現,效果就不一樣了,學生的情緒也被調動了。在練習加減法口算中,我安排了幾種不同的游戲形式。同一種游戲做多了,學生也會失去興趣。我安排了送信游戲,鉆圈游戲,到小動物家做客的游戲。特別是去小動物家做客的游戲,每個孩子要學著小動物的樣子走到前面來,再報出正確的答案。孩子們的模仿能力都很強,學得很像,也非常感興趣。這樣的練習調動了他們的學習情緒,也使枯燥的口算練習富有趣味性。我相信只有通過自己的驗證才能記憶更加深刻。

          以上僅是我在課改中的點滴轉變感受,對于新課改的學習,是一條很漫長的道路,我會從一點一滴做起,努力完善自己。萬千河流必將匯聚洶涌大海,我堅信,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必將有所收獲與成功。

        新課改工作總結10

          一、認真學習、轉變觀念

          在市課改領導小組的組織安排下,對實驗教師進行通識培訓和課程教材培訓。在培訓期間學習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并結合當今國際、國內基礎教育的發展趨勢等,再次學習鄧小平關于教育“三個面向”。參加培訓的120多名教師深有感觸地認識到這次課改的重大意義,加強了對課改工作的使命感、緊迫感和責任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重點在于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

          二、認真實踐,探求發展

          基于思想觀念的提高與轉變,我們對課改形成了一個共識,即:實施課程改革是挑戰也是機遇。說是挑戰,是因為新課程對我們教師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理念,要實現課程目標,必須進行認真學習和認真實踐,做到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說是機遇,是因為大家都沒有經驗,實施新課程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具有使命感、責任感和光榮感的事情,我們理應肩負起這一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在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我們主要抓住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以課程基本理念為依據。

          始終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位學生受益。

          2.課程目標統領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

          在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過程中,我們緊緊抓住課程目標的五個學習領域目標來統領教學內容以及方法的選擇。課程目標的“五個學習領域”是一個有機整體,在實施課程的過程中,“五個學習領域”有機地進行滲透,才能從真正意義上體現“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我們在學期初就要求教師依據“五個學習領域”的水平目標做好學年教學計劃、學期教學計劃和單元教學計劃,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也要基本反映“五個學習領域”的內容。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以研促發展。

          實施新課程,首先教師要轉變教書匠的形象,要學會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以研促發展,這樣才能在真正意義上體現教師是課程的參與者和開發者;其次要轉變教學行為,從真正意義上實現教師角色轉變;第三,從真正意義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體做法是:

          (1)以教研促教學、以教研促課改、以教研促發展是我們在課程改革中緊緊抓住的一條主線。

          依據“五個學習領域”的水平目標來制訂教學計劃,按人教版教師用書選擇好內容;

          編寫教案時將目標轉換為可觀察性、可檢測性和可操作性;

          要進行課的設計;

          要上好課改課;

          教師要轉變教學行為;

          課堂教學要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

          課堂教學要營造一個既寬松和諧又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

          要進行課堂教學評價(過程評價、形成性評價);

          要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

          要進行課后反思

          (2)建立了課改學科中心組。我們在xx年9月建立了課改學科中心組,中心組成員來自各校責任心強、有奉獻精神的年輕教師,中心組成員的主要任務是以教研促教學,以教研促課改,以教研促發展。我們在專題研討的基礎上,有選擇地解決一些突出問題,以達到以點帶面,重點突破的作用。如上學期我們中心組成員陳志軍、黃冉、葉浩等三位教師上了三節課改公開課,較好地傳播了教師角色轉變、如何編寫教案以及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等課改理念。來觀摩的教師的共同感受是這幾節課很有創意,解決了他們在實踐中不能有效跳出原來教學模式的難題,起到了示范作用。第二學期在全市四城區開展新課程的教學比賽,通過比賽極大地促進了教師們深入學習課程標準,用課程目標來統領教學內容、選擇方法,真正體現了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極大地推動了課改深入開展。本學期教育部課改中心組到我市檢查課改工作時,觀看了一節體育課,專家們給予了高度評價。

          (3)形成制度

          學習研討制度,我們采用邊學習、邊實踐、邊發展的做法,首先是制定學習、研討制度。每月的單周五上午為課改中心組學習時間,一年來人人都能堅持學習,學習內容豐富多樣,有理論知識、專家講座、專題研討、實踐探討等,在學習時間上得以保證。

          任務制度。每學期初,中心組選擇突出問題,由中心組成員承擔任務,結合學習,組織大家進行交流探討,在一定時間內完成。

          管理制度。中心組成員的學習、任務、管理是一個動態的有機系統,管理過程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平時大家相互溝通、交流、相互促進,起到相互管理的作用,形成一種良性的管理制度(如學習情況、完成任務情況、建立教師成長袋等等)。

          三、實施新課程產生的變化

          1.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質的變化。

          (1)課程基本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得以體現,如教師行為的變化,能為學生營造一個既寬松、和諧,又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體現在啟發、引導、激勵和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3)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民主、動態、和諧、互動,教師能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發展;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感。

          2.學生主體地位得以體現。

          (1)教學過程中學生有對內容選擇的自主權,表現出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主動探究、主動與同伴交流、互相幫助等)。

          (2)教學過程中學生表現出主動關心集體、關愛同伴、個人與集體共同發展。

          (3)教學過程中,學生態度、情感得到充分展示,在小組及全班學習中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成功體驗。

          3.積極開展發展性評價。

          (1)關注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發展為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過程評價能客觀地體現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評價方式多樣化。關注學生的自評、小組評、家長評、教師評,從多角度、多層面對學生進行評價。

          (3)運用學生成長記錄袋,記錄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情感的、態度的、行為的、知識的、技能的等等。

          現在學生喜歡體育教師更喜歡上體育課,體育課給他們帶來樂趣,體育課給他們帶來信心、帶來成功感?傊n改的基本理念正逐步化為教師的自覺行動,使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健康第一”的思想得以體現,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以落實。這只是課改剛剛邁出的第一步,在此基礎上今后要繼續深入研究、交流,爭取更大的收獲。

        新課改工作總結11

          新課程改革為思想政治課的改革提出了許多新問題和新要求。以往的政治思想課主要弊端在于教學內容枯燥、教學形式單一。其帶來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課嚴重滯后于社會實際,嚴重滯后于學生實際。課程改革以來,從剛開始面對的重重困難到現在,我校高中政治課程改已進行較長一段時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們來對高中政治課程改革進程做以下總結。

          一、課改初期遇到的問題

          (一)新教材的精神實質難以準確把握。

          1、教材編寫過于匆忙,教材不完善,教輔資料不配套。

          由老教材變到新教材,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教材自身不夠完善,編寫質量參差不齊,內容跨度大,深淺安排不夠合理。新教材的編寫對“雙基”的要求、難度、深度、廣度一時難以把握,在高考方案沒有確定前,教輔資料不配套,方向不明,思路不清,方法茫然,困惑很多。

          2、一線教師對新教材的適應狀況不樂觀。

          很多老師對新教材有很大的意見。有很多老師反映面對新教材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把握好教材的知識點。有更多的老師反映,第一次接觸新教材,沒有經驗,心里沒有底,不知道怎么教。有教師說:“新課改后不知該怎么上課!20%的教師認為舊教材比新教材好用,原因是新教材的體系和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深度,廣度都不好掌握,而且與高考相背離。40%的老師認為新教材內容編排不合理,而舊教材知識條理清晰,授課容易,學生容易把握。其中有60%的教師反映新教材內容簡略,學生基礎差,學生難以把握知識。有的老師認為新教材雖然體現了創新性,更加人性化,但是卻缺乏嚴密性。

         。ǘ┙處熃逃^念沒有轉變。

          很多老師認為所謂課程改革就是教材改變而已,對于整個課改的理念還是知之甚少。由于教育理念沒有從根本上發生變化,所以在實際中,教師還是沿用舊模式進行教學,用舊的思維、舊的方式去適應新的大綱、新的教材,致使教改出現“形式化”“公式化”“穿舊鞋,走新路”的現象。

          (三)高考制度與課程改革不相適應,發生背離。

          高考顯著的社會效益迫使高中學校的一切工作“唯高考是瞻”,而現行高考形式和評價標準還明顯滯后于課改思想;許多教師習慣于將高考與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的關系絕對對立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課程標準與課程改革只能成為換湯不換藥的應付上級的表面文章。

          (四)教學培訓效果不明顯。

          調查中雖然顯示絕大部分的教師都參加了新課改的培訓,但是據老師的反映,培訓的效果對教學作用不大。有的老師認為,“專家們講起理論來頭頭是道,而對我們最想了解的操作中的問題卻不置可否,既說不上來,又不愿深入講,這樣的專家講學對我們實在意義不大!币灿欣蠋煼从,這種純理論培訓只是擺擺花架子而已,根本談不上對新課改實踐的科學模式指導。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面對新課改經驗幾乎為零的現狀,教學只能用老模式教新課程。

          二、課改問題的逐步解決

          (一)一線教師共同努力去改變以及提高。

          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做到在課標指導下的對教材的全面把握。教師從原來的不適應到努力去配合新課程改革,不斷地嘗試去認識每一個課程模塊的功能定位和教材的風格特點,努力把握新教材的難度、深度和廣度。了解該教材的編寫原則——遵循科學教育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ǘ 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素質,轉變教學觀念。

          教師是課程實施的關鍵。培訓的主要目的在于把新課程、新教法與課改前的教法優勢進行整合、互補。首先通過加強對老師的培訓,讓他們充分了解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從而促使他們轉變教學觀念——從政治教學轉為政治教育。其次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教師的素質狀況決定教學的效果。政治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政治老師要具有豐富的政治專業知識和相關的學科知識。最后,教師改革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模式,如可以采用探究—討論式教學法、啟發—討論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自主學習法、交流辯論法等,使教學形式多樣內容新穎,達到學生喜聞樂見的效果。

         。ㄈ┓e極進行“3+X”的高考改革研究工作,以推動高中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

          為使高中課程改革工作積極、穩妥、卓有成效地順利進行,我校政治教師認真領會高考改革方案,注重對考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試題設計增加應用和能力型題目,努力引導學生由考試分數競爭轉變為辦學整體水平的競爭。學校培養政治教師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努力做好高考改革的.有關準備工作。例如,現在政治的高考題目多了很多開放性的題目,不局限了書本的死記硬背,而是體現充分拓展學生的思維。

          三、課改成效

          在新課改過程中,新教材不斷完善,教材的內容越來越趨向系統化,而且新教材的所舉的例子、設的情景越來越貼近學生的生活,新教材中的探究活動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參與性,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在政治教學中,學生增強了政治意識,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生對政治的興趣。

          (一) 課程評價更加注重激勵,強調過程。

          嘗試采用檔案袋、成長記錄、激勵性評語、學分制等多種形式來來綜合評價學生的成長,更加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更加關注不同學生差異的體驗,體現了關注過程的新型課程評價體系的基本要求。

         。ǘ 教學方式人文化、開放化。

          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較大轉變,主要以現在:一是創設了人文的教學情境,把人文關懷的理念投射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使學生生活在教育情境中,成長在教育的世界里。二是創設了開放的教育平臺,把學生所學知識延伸到自然、社會、歷史和未來中,在學生的學習世界與生活世界、課程與生活之間架設了一條通路。

          (三) 學習方式轉變到強調主體體驗、合作探究。

          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認真鉆研、創造性工作,讓學生在思考中學習、在參與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并通過體驗、感悟、,發現和掌握更多的學習方式, 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在三年的課改實踐中,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更新,教學方式也有了較大的轉變,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必要的前提。教師在新課程發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師生互動,營造民主、和諧、開放、有效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心智即三維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較全面的發展。

          總之,在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政治教師必須以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以新課標、新教材為依據,以政治課堂為主陣地,不斷深化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積極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從而實現政治新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

        新課改工作總結12

          一年的課改工作,扎實地推進課改實驗工作順利開展。讓我們看到了未來,也更加堅信“課改必勝”。當這一切都成為了過去,我們做了些什么?我們得到了些什么?我們認真總結。一、建立課改組織機構

          課改成敗在教師,責在領導。校長既是學校課改的組織者,更是參與者。為了加強課改領導工作,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主任為副組長,科任教師為成員的課改領導小組,職責明確,層層落實。學校領導以身作則,并親自反思,形成了對課改工作強有力的領導。二、課改管理有制度

          1、課改管理有制度,是搞好新課改的前提。

          為了使課程改革落到實處,結合我校實際,制定和完善相關制度。

         。1)規范了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工作做到有計劃、有過程、有檢查、有總結。教師要在校本教研活動中,每學期講一堂高質量的公開課、撰寫一篇優秀教學案例、學習一本教育專著并寫一篇學習心得。

         。2)規范了集體備課制度。各備課小組要求內容典型,計劃詳實,記錄周全,材料保存豐富完整。

         。3)規范了聽課、評課制度。要求領導每學期聽課不少于25節,教師不少于20節。

          2、教研是搞好新課改的關鍵。

          充分發揮教研組的作用集體備課。教師全員參與,多向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辦公室里老師們為一個教學問題各抒己見。在集體備課基礎上,我們不斷總結。

          三、重視實踐、重視反思

          學校訂閱《中國教師報》、《人民教育》、《魏書生優秀班主任》等。鼓勵教師上網讀書學習,積極參與網上教育論壇等活動。學校組織教師去景縣黎陽和聯小學校學習3次。通過學習和鍛煉,培養出我校骨干教師劉芳和李靜王金亮王燕課改骨干教師。成長=經驗+反思。我校鼓勵教學反思,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及時總結。

          四、轉變學生、教師、課堂、

          孩子們變了,轉變學習方式,做學習的主人。在以下幾個方面有了進步: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明顯增大;交流和表達能力提高了;動手實踐能力提高了;質疑創新能力提高了。“我認為”、“我覺得”、“我的看法是”、“我的建是”成為課堂上學生使用頻率最多口頭語之一;一雙雙高舉揮動的小手成了課堂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老師在課堂上經常被學生難住。2、教師變了

          教師們嘗試著在評價中不揭短、不挑剔、用發展的、肯定的、差異性的目光看待個性鮮明的孩子們,給他們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成為孩子們可信賴的學習伙伴。這學期實施課程改革后,老師們所教學生的成績上了一個臺階,如姜艷軍老師和王燕老師的班級取得全鎮第一的好成績。六年級和五年級三年級英語分別取得全鎮第二和第三的好成績。3、課堂教學變了課堂教學“活”起來了。教師能以學定教,以教促學。變被動接受為自主、合作、探究。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熱烈討論、激烈辯論場景,成了課堂中最生動畫面。

          課改給我們帶來了機遇,更多的是挑戰,在課改實踐中老師們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與此同時也遇到了矛盾和問題。在今后的課改路上,如何將課改工作深入下去?我校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努力,開創我校課改新局面。

          五、課程改革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蛻變,新課程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天地,但也有幾個問題等待著我們去研究解決。1、課堂上我們看到學生之間的合作熱熱鬧鬧,你說我記,交流匯報不亦樂乎,但表象之下的效果不容樂觀,這已經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我們的大班額教學使教師在課堂上難以具體調控,造成合作學習效果不佳;2、如何防止新課改帶來的學生發展兩極分化的現象?新課改讓一大批教師脫穎而出,也使眾多的孩子如群星般璀璨,他們多才多藝,興趣廣泛,知識全面,在課堂學習、各項活動中獨占鰲頭,但也有一部分學生,他們習慣了聆聽,生活在“小明星”的陰影之下,感到成功離自己遙不可及,變得不自信,甚至自卑,這是我們教師最不愿意看到的結果。

          3、如何使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真正實現科學化、合理化?近幾年來,教學手段的先進多樣改變了教學方式的單一,但許多時候,我們的教師忽視了傳統的教學手段對學生的影響,如板書的示范作用,教師的演示,動手操作效果等,如何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手段合理結合,才是科學的',值得我們探討。另外,教師對課件的制作和開發感到困難,制作課件耗費的時間太多,就直接影響到正常的教學,這也是課教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4、如果說課改對教師的提高是必要和必需的,那么,教師培訓模式的改革也是必要和必需的。教學和培訓時間的矛盾,工作和身體健康的矛盾都應該認真考慮;

          5、學校將安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專項經費,用于教師培訓,學校全體教師外出學習、經驗交流、購買培訓資料和教育理論書籍等,確保課程改革的正常開展。

          6、爭取社會支持。今后我們將營造有利于改革實驗的社會環境;爭取社會各界的積極配合,建立學校、家庭有效參與與課程改革的新機制,為實驗按照課程設置及教材要求組織有關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便利條件。

          7、教師內強素質,是課改成功的內在動力,教師要持之以恒練好內功,以自已深厚的業務,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

          8、針對課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找準焦點,善于思考,以積極的態度主動去解決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或者形成課題研究方案,組成研究小組,找到能較好地貫徹新課程理念的具體辦法。

          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我校教師將在上級領導的指導下,同心協力,開拓創新,新課改會留下我們共同探索的足跡。我們相信,今天的耕耘,一定能為明天編織一幅的豐收畫卷!

        新課改工作總結13

          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初步突破了只重視知識傳承的教育理念,不僅考慮對學生傳授知識,而且注重對學生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體現了新課程致力于學生全面發展的功能。隨著新課改的推行,我對于新課改有了一定的認識,也接受了新的教學理念,并結合自己的教學體驗,形成了新的觀念。現將我在新課程改革工作中的體會做以匯報:

          一、加強自身學習、不斷轉變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是實踐的先導,教育觀念的轉變是課程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正確、先進的教育觀念,就不會有自覺而有效的實踐,一切先進的教育改革都是從先進的教育觀念中生發出來的,而先進的教育觀念來自不斷的學習,因此,我把加強自身學習,不斷轉變教育觀念作為我自己進行新課程改革的第一步,把新課程理念作為一切工作的指導。我對照新課程的要求,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討論反思。通過學習、討論和反思,提高了認識,深刻地感到: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是與21世紀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必由之路。在今后一定要貫徹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實現五個轉變:

          1、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還要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生存;

          2、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怎樣教,更要精心

          研究學生怎樣學;

          3、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教師不但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培養學生“會學”;

          4、由居高臨下的權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轉變,師生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

          5、由教材的接受和傳遞向教材的開發和創造轉變,教師不再是教材忠實的闡述者和傳授者,而是教材開發者了創造者。教與學的方式的根本轉變,是此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傳統的教與學,就是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師是知識的主宰者和闡述者,學生是知識的接收者和儲存者,沒有教師對知識的輸出,學生就接收不到知識,學生沒有自由選擇和自主學習的權利和機會,完全處于單一的、被動的接受狀態,失去了自主性和獨立性。所以,在課改實驗中,我狠抓課堂教學,努力實現師生角色的轉變,教師由課堂的主宰者,向學生學習引導者轉變;由高高在上的權威,向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轉移;由單一的知識的傳遞者向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促進者轉變。學生要從被動的接受者向主動參與者轉變,由學習的主體轉變。要創設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的學習環境,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自由、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真正達到師生交往,平等對話,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目的。經過多年的`實踐,我的師生關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居高臨下地要學生接受學習,而是放下架子,與學生進行平等的情感交流,與學生交朋友,成為完成學習任務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也不再是學習的被動者和接受者,而是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來,成為學習的主動者和合作者,把學生參與教學,探究知識貫穿于整個課堂。小組學習時,讓小組長當小老師檢查、輔導本組學生,并選出學習好的小組到前邊講臺教全班學生讀寫等等。課堂上師生配合緊密協調,關系融洽和諧,一種平等,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正在消然形成。

          二、注重方法,培養能力

          在知識翻倍增長的今天,傳授給學生多少知識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和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師從舊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使用學習,著眼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問題情境—共同探究—多項交流—實踐應用的課堂教學的結構模式,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自由寬松、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例如:為了便于學生多感官接受和傳遞信息,增加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便于學生之間相互切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我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學習互相交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注重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實社會相聯系

          在傳統的教學中,由于受考試考死知識多、靈活運用少的限制,教師重傳授知識輕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往往導致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就事論事和現實聯系較少,讓學生感到學習沒有意思,只是為了考試硬著頭皮學。.但這次課改卻發生了很大變化,學生由不愛學到愛學這些學科。主要原因我們分析主要有四點,一是新教材增添了許多圖表、圖像、文字資料,非常適合學生自主學習;二是在教學中教師能引導學生把有關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三是突出了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與人交流的能力;四是知識點不斷循環往復,注重新舊知識的結合,讓學生“溫故知新”。學生由初期的不適應逐漸轉變為接受,從不愛開口,到積極發言,踴躍參與。

          三、掌握教材,靈活使用

          以往教學,教師都是一成不變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內容是否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為教材內容的忠實的闡述者和傳遞者,而現在我領會了新課改理念后,才用了新的做法,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領會教材編寫的意圖,然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身邊找例子,靈活的處理教材,展開課堂教學。通過一段時間的實驗,老師能把學生的生活引進課堂,讓學生感到生活離不開學生,學習也離不開生活。這種方法更容易達到增強學生興趣、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

          四、密切合作,多項溝通

          課改是一個艱巨的工程很多人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所以單兵作戰是不行的。我特別注意老師間的交流與合作。教育教學中遇到問題就與同行交流磋商,還定期總結一些問題與同行進行交流,在交流中使自己的知識的到了豐富,能力也的到了提高。

          五、認真總結,不斷思考,充分做好今后實驗工作

          從開展課程改革實驗以來,我們的工作思路就是:實驗—反思—調整—改進—再實驗。對實驗的每一步,我們都要作認真總結,反思,思考,詳細分析,成功之點,作為經驗,繼續發揚;失敗之處,作為教訓,改進調整,繼續前進,并把這些總結的經驗教訓作為一個專題“課改小結”記錄在在自己的教案上。這樣,不但積累了經驗,也使我對今后的實驗工作始終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明確的思路。

          課改的道路是漫長與曲折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總結與反思。不過我們只要堅定信心,明確目標,就一定會讓新課改更加輝煌和燦爛。

          附課改實驗工作主要成績:

          1、20xx年9月,《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才是師生共同的課堂》和《新課標下教師應樹立新的作業觀》兩篇論文或包河區20xx年中小學數學論文評比二等獎。

          2、20xx年11月,在包河區“國信杯”首屆中小學基本功大賽活動中,獲三等獎。

          3、20xx年9月,《淺談創新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培養》,在合肥市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論文、案例分析及教育敘事等評比活動中獲三等獎。

          4、20xx年10月10日,在六十一中學本部進行的區教研活動中,由本人指教了一節區級公開課,受到聽課教師一致好評。

          5、20xx年6月,在包河區中小學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評比活動中,獲三等獎。

          6、20xx年11月,在教育部“十一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有效推進區域教師專業發展”課題研究中,教學論文《淺談小學數學作業批改的有效性》,榮獲區級二等獎。

        新課改工作總結14

          一、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為的轉變

          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收獲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轉換了。我由原來的主講者變成了組織者、合作者。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學生的特長得到發揮,學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師已成為學生最真誠的合作者,最謙虛的傾聽者,最具慧眼的“伯樂”。教師的角色開始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轉變;開始由傳授者向促進者悄然轉變;開始由管理者向引導者悄然轉變。這種悄然的轉變還體現在,教師由以往的單兵作戰向緊密合作過渡;由畫地為牢向資源共享過渡;由囿于教材向開發課程資源過渡。教學方法開始呈現出多樣化趨勢,教師們不再拒絕一個問題的多種解法,也不再拒絕超乎常規的奇思妙想,多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期待。

          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新課改實施以來給學生帶來的最大變化是,開始嘗試自主合作與主動探究所帶來的愉悅和成功感。學生的學習行為開始由“被動”轉向“主動”,接受式學習不再獨唱主旋律,探究式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的介入,與接受性學習交相呼應、相輔相成。

          三、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新課改使課堂氛圍變活了,知識點降低了,教學涉獵的面拓寬了,教師對學生用情了,學生們感到有趣了,師生間的關系平等了,學生越來越自信了,學習態度趨于主動了,學生之間學會合作了,與眾不同的見解越來越多了,共性與個性得到協同發展了。

          在教學中我深深感到:當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講臺還給學生,把書本還給學生時,課堂便會出現敏銳的思維,閃現智慧的火花,蹦出創造的靈感。

          四、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實現教學的多維互動

          教育家杜威說過,如果讓孩子們在教室里靜靜地坐著,拿著書,觀念永遠到不了孩子們的心靈中。讓學生樂學,在玩中學,在游戲中學,在活動中學,體驗、感悟課程。感悟不是分析,不是告訴,更多的是體驗。

          在語文課上,我盡可能多給學生創設動手操作的機會,為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供空間,并且在操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語文思考。讓學生在活動中動手、動腦、動口,運用多種感官感悟知識,大大激發了學生熱情,從多個角度培養與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形成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

          淡化甄別與選拔的功能,強調改進與激勵;淡化對結果的評價,關注對過程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呈現出多元性、主體性、開放性等特點。

          1、評價內容多樣化。

          即單元達標、階段性考察、古詩文背誦、大閱讀、課本劇表演、手抄報、電腦報等。用多元智能理論來評價學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

          2、評價方式多樣化。

         。1)口頭評價。如“你讀得一個字也沒有錯。”“你讀得真好!你是怎么讀的,能說說嗎?”“你真會動腦筋!钡。

         。2)作業評價。如:“有進步”,“你真棒”,“我真佩服你”等。

         。3)及時評價。如建立家校聯系簿,關注學生的情感與心靈。強調激勵、關注過程的評價,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看到自己成長中的進步,會有一種成功的喜悅。

          六、改革感悟

          1、評價體制的`脫軌。我們的評價改革,只是小范圍的評價改革,它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舊有的評價體制。在貫徹新課程的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和舊有的評價體制進行正面的交鋒。好像大家都能感覺得到原體制的強大,而且似乎有堅不可摧的態勢。對于正面的交鋒,每一位新課程的實施者都會有思想準備,但課程實施到今天,同是在社會各界支持下的課程改革與舊有體制的力量如此不成比例,確實讓人覺得有點兒匪夷所思,甚至嚴重地削弱了參與者的信心。評價體制的改革,才是改革的關鍵點。

          2、對教師工作方式的改革。新課程要求教師做研究型的教師,做反思型的教師,應該說,新課程對教師,尤其是對語文教師的個人素養,文化修養,專業知識等諸多方面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在課程改革中,大部分教師為了推進語文課改,認真學習課標,轉變教學理念,含辛茹苦,任勞任怨,敬業愛崗。可惜我們的評價機制在越來越重視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卻總是忽視教師這個群體,也許我們總是習慣了要求教師應該如何,卻總是記不起我們還應該對教師如何。在新課程越來越強調人文化的同時,我們對教師的要求卻正在逐漸失去應有的人文。

          七、問題與困惑

          1、學生的思維發展了,表現欲強了,但學習不扎實,跳躍性大。在學生個性得到發展的同時需要進一步夯實雙基教學。

          2、教育的起點是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教育的終點是讓孩子各盡其能,但學生中兩級分化嚴重。

          3、存在課堂教學形式化傾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流于形式。在大班額的情況下,小組合作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制約了師生交流互動。4、如何縮小由于新課程的開放性和彈性而造成的教師之間的差異?如何加強教師的專業精神、專業人格、專業才能的專業化發展?

          教育是兒童的教育,課程是兒童的課程,教育應向學生生活世界回歸,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把學生培養成幸福的人。在新一輪語文教學改革中,升華教育理念,保持與時俱進,為教師的發展而學,為學生的發展而教。教師與新課程同行,與學生共同成長。

          我們付出自己艱辛的勞動,也正收獲著豐收的喜悅。但我們深知,我們的工作,離目標還很遠。我們的課程改革工作,用“小荷才露尖尖角”來形容也許最恰當不過了。

          課改是事業,意義在奉獻;課改是科學,價值在求真;課改是藝術,生命在創造。課改是面對一個個鮮活生命的一份實實在在的奠基工程。課改與我同行,課改與我成長。

        新課改工作總結15

          我們現在所采用的是新課標人教版的英語,該版英語教學是以任務型學習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新型教學模式。在兩年的教學實踐和教法探索中,我深深體會到只有更新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學生的交流,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式教學,才能真正達到新課改提出的要求,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成功,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如何在教學中做到這幾點,我認為必須有著幾方面的認識。

          一.教學理念的更新。

          在以往的外語教學中總是以老師教為主,一節課中老師要講大半節課,然后就是以學生做練習來鞏固所學的知識。這樣的教學比較重視知識的系統傳授和筆頭練習,比較忽視聽、說、讀、寫語言能力訓練和口頭練習。這種教學的后果是使學生患有“英語聾啞癥”或“高分低能癥”;另一種教學認為語言相當于一門技能,如同騎車、游泳一樣,多練即成。故教學時比較強調大量單一,重復的練習和鞏固,這樣的后果是使學生對語言的學習產生厭惡感,最后導致失去學習的信心。而現代英語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學習,在老師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讓學生去學會學習,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

          二. 培養自立,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對于發展思維能力是極其重要的。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的 “認知發現說”認為,學習不是被動機械地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形成認知結構的過程,布魯納非常重視人的主動性,他認為,學生和科學家的智力活動從本質上說是一樣的,無論掌握一個概念還是解決一個問題,發現一個科學理論,都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因此,他大力提倡發現法學習,所謂發現法,就是讓學生獨立思考,改組材料,自行發現知識,掌握原理、原則。要盡可能使學生成為自主而自動的'思想家?梢姡處煱l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培養獨立思考習慣十分重要。在新課表英語教材中,許多單元都要求學生去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例如:Module2 Unit3 Computers這一單元的Warming up要求通過看圖片并通過書籍網絡等其他渠道來了解電腦,并學會用如下句型 I think that… In my opinion… I believe that…etc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 直觀教學,快樂教學,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和語言交際能力。

          根據心理學理論,興趣是學習的主要動力。學生的興趣總是和一些積極、肯定的情緒相聯系,它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其注意力較長時間集中在一定活動內容上,并能喚起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的欲望。有了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地、自覺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表現自我、完善自我。而缺乏興趣的教學,尤其是單純理智的學習,需要學生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把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單一的教學過程中,這對于興奮性程度高、意志力薄弱、注意力易分散、轉移的學生來講無疑困難重重。此外,由于理智性的學習缺乏一定的情景和趣味,學生始終處在羞怯、懼怕說錯的情緒狀態之中,影響學生豐富的想象,不能充分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思想,使他們產生厭倦情緒,甚至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在新課標英語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具、游戲、全身性的反應活動、都能引起學生對語言本身的興趣,并能幫助他們加深理解,加深記憶。例如:在教食物時有許多的單詞,如果靠單純的記憶的話,會顯的很枯燥,印象也不深刻,而采用了直觀教具,像照片,實物,不僅使學生記憶深刻,也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也樂意接受。又如:在教Healthy life時,有許多和現實生活有關的詞匯如”Cigrarette smoking, drinking alcohol, drug taking”等,這些都能夠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最大程度上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 全面,合理的安排課后任務。

          新課標英語課后任務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形式,既和課堂教學實際緊密聯系,但又不是課堂教學的簡單重復。該書考慮到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知識水平,選用切實可行的方法與形式,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安排課后任務。例如:通過和每個單元配套的Listening, Taking, Us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等來檢查學生對該單元內容的掌握又通過一系列的task如Reading task, listening task, speaking task等來提高學生相應的能力。

          新課標英語的教學還在探索和實踐中,要真正做到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創造寬松活潑的課堂氣氛,贏得學生的參與和配合,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需要我們老師共同的努力。

        【新課改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新課改工作總結05-01

        新課改培訓工作總結11-27

        新課改培訓工作總結11-12

        最新課改工作總結10-13

        小學新課改的工作總結11-12

        高中新課改工作總結01-16

        新課改工作總結(15篇)01-03

        新課改工作總結15篇11-26

        新課改培訓工作總結-工作總結11-13

        新課改教學工作總結06-0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