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物學科德育工作總結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把握時機,開動腦筋,切實抓好德育工作,使學生健康發展。如何結合生物學科特點,將生物教學與德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是生物教師的義不容辭的職責,現總結如下:
(一)、在教學中注入情感
如果說教師是園丁,那么學生就是一棵棵幼苗,幼苗最不可缺少的是“雨露陽光”,那么學生最需要的就是情感清泉的滋潤。由此可見,情感在教育教學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培養情感顯得尤為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
(1)熱愛學生,“以情育情”。
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有高尚情感的人,才能使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課程學習。實際上跟學生交往也是一種樂趣,他們是那樣的純真、可愛。我們跟他們做朋友,關心他們的快樂和悲傷,這樣才會把埋藏在學生心靈深處的善良、同情、愉快、樂觀等情感“激發”起來。我們知道情感是相互的,如果我們能夠平時注重對學生情感的注入,學生也會回報予你豐富的情感。平時要盡可能深入地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師生交流的時間或空間還是很大的,如在課余休息或某些活動時間等等。
課堂教學中的師生情感交流是最實在,最自然和最有效的。因為在課堂上,學生有著最多的“未知”,對新知識的獲得有著熱切的渴望,我們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課,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學生,這樣就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才會樂于學習。例如,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改變以往慣用的說教式的講述法,經常采用“談話法”進行生物教學,使學生能在寬松的教學環境中獲得知識。實踐證明,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劣取決于教師是否對學生傾注真摯的情感和深沉的愛。如果教師帶著飽滿的激情和真摯的愛走進課堂,就能使課堂教學的感染性得到強化和發展,使師生情感產生共鳴,近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必將得到優化。
(2)提高認識,“以理育情”。
情感雖是在認識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但由于人們的認識不同,對同一事物會持有不同的態度,從而產生不同的情感,單純的傳授知識,不能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培養。生物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一定要用自身的情感理性去引導、激勵學生的情感,啟發學生的思維,誘發他們的潛能,自覺地接受知識并得出自己的結論。
另外,對學生進行情感的培養時,不僅要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以激勵他們形成堅強的意志,還要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以利用積極的情感,克服消極的情感,替代庸俗的情感。同時增強自我控制能力,抵御各種情緒誘因,調節自己的情緒,避免不必要的煩惱。例如在學習遺傳規律時,在講述孟德爾的研究過程,歷時八年,經過堅忍不拔的努力終于研究出來,盡管當時沒有被認可,但是,金子永遠都是發光的。這個事例給學生一個深刻的思考,并且借助此題寫一篇自己的感想。這樣,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對自己有了一定的啟示。
在進行知識的講解過程中,生物教師可以通過介紹教學內容背后的任務軼事,將莊嚴神圣的科學知識與人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創造性活動聯系起來,使學生對這些知識產生親切感,同時也讓學生知道只有刻苦鉆研、挫折、堅持不懈、堅定執著的個性品質才能有所成就。在講“血液循環”時,介紹最初蓋倫的“流通論”認為血液是直線型流通的,并統治了中世紀達一千年之久。由于這種生命觀是宗教教義的理論基礎之一,后來的塞爾維特對此表示了懷疑,正要發現血液循環時,加爾教便燒死了他。哈維是塞爾維特的繼承人,他沒有被教會的殘暴嚇倒,而在繼續解剖、實驗的基礎上徹底駁倒了“流通論”,提出了血液循環的理論。
(二)、在教學中“以境育情”
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具體的情境可以喚起人們相應的情感,在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情感,我們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設置相應的情境,以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創設情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良好的集體活動情境
例如在介紹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時候,讓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在此模型的建立的過程中,對自己有什么啟示呢?學生踴躍發言,其中的中心意思是突出要團結合作,平時要互相幫助,這樣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并且利用大量的例證進行說明,我想,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進行情感的滲透,學生更能體會其中的深刻寓意。
(2)設良好的“德育”環境
創設道德感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道德感。比如,在學習“人類的遺傳病與優生”時,除了了解一些先天性疾病的外,還要知道那些患者自己也沒有選擇的權利,我們不能鄙視弱勢群體,我們應該對他們給予關懷和幫助。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自己獨立思考,并要學會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我們知道,創新是在未知中求索,不可能一帆風順,甚至可能是“千呼萬喚不出來”,更有許多創新成果是在逆境中誕生的,經受了無數次失敗和打擊,有的甚至使人心力交瘁。例如,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教授在文革期間頂住政治壓力,在水稻揚花的中午,冒著烈日,仔細尋找著幾萬分之一的雄性不育水稻。當極其難得的幾棵雄性不育水稻被“小將”們奪走后,他還是繼續尋找和研究,就是憑著這種頑強的意志,培育成了高產優質的雜交水稻,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國這個人口大國的糧食危機。這無疑是一堂道德教育的自然滲透課。
(3)創設“美感”情境
創設美感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在學習植物的有性生殖時,對綠色植物花的結構的學習,增強學生對美的生活的追求感。這樣學生會感到生活是美好的,更加珍惜和愛惜生命,如何努力學習,以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的精彩。
(4)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理智的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的理智情感。例如,在學習“遺傳工程”、“基因工程”、“細胞雜交技術”以及“優生優育”的研究成果時,將學生自己搜集的成果資料,還有老師平時搜集的資料共同展現出來,引起學生強烈的自豪感,用這些背景情境以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熱愛中華民族的理智情感。再如,年輕的助教班丁在發現胰島素的過程中,同樣克服了極大的困難:實驗室潮濕、悶熱,多數實驗狗由于傷口感染死亡;由于經費枯竭,他為了實驗連生活費都搭上;僅有兩位本科在校生助手,其中的一位還中途辭別,更遭的是班丁的女友也在承受不了這種壓力的情況下離他而去。班丁就是在這樣的逆境中堅持實驗,最后終于發現了胰島素而獲得了1923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梢韵胂,如果沒有頑強的意志,就會半途而廢。相比之下,在學習中遇到一些困難就顯得微不足道,從而增強了學生戰勝困難的決心。
現代教育的目標是“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其教育氛圍則是“人文關懷”。生物教學中情感的滲透正是基于以上原則而潛力以行的,因為情感之源一旦涓涓,終有一天將成就“月涌大江流”的氣勢。
【生物學科德育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生物學科總結11-09
生物學科新課程改革工作總結11-09
德育工作總結_德育總結10-28
生物學科崗位職責04-06
暑期德育工作總結德育工作總結09-30
生物學科教師工作總結范文(精選5篇)07-23
小學德育主任個人工作總結-德育工作總結12-23
德育工作總結06-18
德育導師工作總結06-22
德育工作總結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