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工廠作業管理制度

        時間:2023-05-31 20:43:32 制度 我要投稿

        工廠作業管理制度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制度對人們來說越來越重要,制度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為了維護正常的工作、勞動、學習、生活的秩序,保證國家各項政策的順利執行和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訂的具有法規性或指導性與約束力的應用文。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擬定制度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工廠作業管理制度,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工廠作業管理制度

        工廠作業管理制度1

          廠特種作業管理制度

          第一條本制度適用本廠特種作業的管理。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下列特種作業人員的勞動安全管理:

          1、電工作業(含運行和維修);

          2、鍋爐和壓力容器操作作業;

          3、起重機械作業;

          4、金屬焊接(含氣割)作業;

          5、企業內機動車駕駛作業;

          6、制冷作業;

          7、液化氣充裝作業。

          第三條廠人事勞資處主管本企業特種作業的.勞動安全培訓、取證、復審工作的組織和聯系,質量安全環保處負責監督協助工作。

          第四條進行特種作業人員應具備與本種作業相應的身體條件和相應的文化程度,并且經市勞動保護監察機關或其委托單位培訓考核合格,取得“撫順市特種作業操作證”(以下簡稱“操作證”),方可獨立作業。

          第五條特種作業“操作證”由市勞動保護監察機關統一印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涂改、轉讓。

          第六條本企業的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考核,根據工種分別委托市勞動保護教育中心、市鍋爐檢測所、市電業局等部門進行,考核不合格者可進行補考,補考費用自理,補考仍不合格者需重新培訓,費用自理。

          第七條取得“操作證”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國家規定的期限進行復審,復審不合格或未復審的,由勞動保護監察機關或其委托單位吊銷其“操作證”,不得繼續獨立從事特種作業。

          第八條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在“操作證”規定的本種作業范圍內,并隨身攜帶“操作證”,接受勞動保護監察人員的監督檢查。

          第九條對違章作業和造成事故者,安全部門根據情節有權扣證12個月,并記入“操作證”內;對情節嚴重者,由發證部門吊銷“操作證”,并追究責任。

          第十條特種作業人員要保持相對穩定,不準隨便調離,如需要調離,必須經企業主管廠長同意。

        工廠作業管理制度2

          1目的和范圍

          加強對廠區內各種作業的安全監管,確保各種作業對正常生產不構成威脅。

          本制度適用于本公司各種作業的安全監管。

          2編制依據

          依據《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規范(試行)》制定本制度。

          3職責

          3.1企業主要負責人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加強對企業內各種作業的安全管理,組織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參加國家有關部門組織的資格培訓,做到企業所有特種作業人員都持證上崗。

          3.2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負責各種作業票證的設計、印制,負責作業場所安全警示標志的設立管理。

          3.3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事務局、生產部負責建立票證臺帳,對各種作業進行風險評價,并進行安全檢查。

          4工作程序

          4.1用火的工作程序

          4.1.1用火區的劃分

          4.1.1.1一級用火區如下:

          ①涂料生產車間;

          ②危險化學品倉庫

          4.1.1.2二級用火區

          二級用火區包括配電房、辦公樓等公用工程及輔助場所。

          4.1.2《用作業火許可證》的管理

          4.1.2.1一級用火區內的.動火,由所在部門負責人派人到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事務局辦理動火許可證,由所在作業區派專人負責監火,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負責審批,所在崗位主管簽字后方可動火。

          4.1.2.2二級用火區內的動火,由所在場所負責辦理動火許可證,由所在場所派專人負責監火,管理部負責審批,所在崗位主管簽字后方可動火。

          4.2《高處作業許可證》的管理

          4.2.1凡在墜落高度在基準面2米(含2米)以上,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作業,均由作業人員所屬部門到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事務局辦理《高處作業許可證》。

          4.2.2高處作業的安全措施,委派監護人均由作業所屬單位按要求辦理,并由作業人員個人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高處作業,作業完畢后把《高處作業許可證》返回安全委員會。

          4.3《破土作業許可證》的管理

          4.3.1凡挖土0.0米以下的動土作業,由動土施工員到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事務局辦理《破土作業許可證》,施工員編制安全措施,由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根據情況組織會簽后,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負責人審核批準后簽字,簽字后方可進行施工。

          4.3.2施工完畢后《破土作業許可證》返回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事務局。

          4.4 《臨時用電作業許可證》的管理

          凡進行電氣設備檢修的部門,必須到工務辦理《臨時用電作業許可證》,電氣車間根據《臨時用電作業許可證》進行電氣設施拆裝和維修作業。

          4.5《生產設施檢維修作業許可證》的管理

          凡進行生產設施檢維修的部門,必須到工務辦理《生產設施檢維修作業許可證》,檢修單位根據《生產設施檢維修作業許可證》進行生產設施拆裝和維修作業。

          5記錄

          5.1《用作業火許可證》。

          5.2《高處作業許可證》。

          5.3《破土作業許可證》。

          5.4《臨時用電作業許可證》。

          5.5《生產設施檢維修作業許可證》。

        工廠作業管理制度3

          1、目的

          為及時掌握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并結合作業現場實際,提供有效的檢測數據,進行科學的評價,對超出國家職業危害限值標準的作業場所制定各種防范對策和技術改造措施,盡可能的降低因職業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過高對員工造成的危害,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單位安委會開展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管理。

          3、工作職責

          3.1事業部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制定作業場所危害因素的檢測方案,規范檢測方法,并對檢測結果做出分析報告;

          3.2本單位安委會具體負責本單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計劃的組織實施工作,嚴格按照事業部安委會要求開展檢測工作。

          3.3在本單位實施檢測工作時,各部門經理以及兼職安全員需給予大力支持與配合。

          4、工作內容

          4.1某工廠安委會定期對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場所進行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檢測評價結果存入單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檔案,并向事業部安全管理委員會匯報,同時向員工公布。

          4.2檢測原則

          4.2.1內部檢測與專業服務機構評價檢測相結合;

          4.2.2定期檢測與日常檢測相結合。

          4.3檢測范圍

          4.3.1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檢測包括危害因素種類,檢測時間、地點、濃度(強度)、國家允許標準及評價結論等內容。

          4.3.2定期檢測范圍應包括能源動力作業場所(制冷車間)、生產作業場所(前處理超高溫殺菌工段、配料工段,灌裝工段)、化驗室等。

          4.3.3對有毒有害的危險化學品和存在有毒有害物質的作業場所(制冷崗位)進行日常檢測,設置檢測系統或自動報警裝置,并由專人負責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日常檢測和登記管理,確保檢測系統處于正常運行狀態。

          4.4檢測類別及方法

          4.4.1評價檢測

          可以分為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預評價、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評價和職業病危害因素現狀評價等。

          4.4.2定期檢測

          4.4.2.1粉塵檢測,包括配料間、小料房,檢測頻率為1次/年;

          4.4.2.2噪聲檢測,包括氨制冷車間、前處理崗位、灌裝崗位,檢測頻率為1次/年;

          4.4.2.3高溫檢測,主要指前處理作業崗位人員密集處,檢測時段應集中在夏季出現高溫時的工作時間段內;

          4.4.2.4有毒物質濃度檢測,主要指氨制冷車間,檢測頻率為1次/季度。

          4.4.3日常檢測,針對氨制冷車間等有毒有害作業場所,應設置檢測系統自動報警裝置并確保檢測系統處于正常運行狀態,前處理車間、設置專用溫濕度計,并保證溫度指示準確、清晰。

          4.4.4檢測組織實施

          評價檢測由依法設立的并取得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定期檢測由事業部安全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及某工廠專職安全管理員組織實施,各部門兼職安全員積極配合。

          4.4.5檢測方法

          檢測與評價工作應當依據《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gbz159-20xx)、《工作場所空氣中化學物質的測定方法》(gbz-t 210.4-20xx)、《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1部分:總粉塵濃度》(gbz/t 192.1-20xx)、《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塵濃度》(gbz/t 192.2-20xx)、《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7部分:高溫》(gbz/t 189.7-20xx)、《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8部分:噪聲》(gbz/t 189.8-20xx)、《工作場所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設置規范》(gbz/t 223-20xx)等相關標準進行,亦可形成企業內部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規范。常用的檢測方法有現場直讀式快速檢測儀器,化學分析法,儀器分析法。

          5、工作記錄

          5.1《液態奶事業部生產作業場所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檔案》

          5.1.1《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臺帳》

          5.1.1.1《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定期檢測報告》;

          5.1.1.2《高溫作業場所溫度測定記錄》;

          5.1.1.3《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濃度檢測結果記錄》;

          5.1.1.4《作業場所生產性噪聲檢測結果記錄》;

          5.1.1.5《作業場所空氣中有害化學物質檢測結果記錄》。

          6、相關法律、法規清單

          6.1《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gbz159-20xx);

          6.2《工作場所空氣中化學物質的測定方法》(gbz-t 210.4-20xx);

          6.3《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1部分:總粉塵濃度》(gbz/t 192.1-20xx);

          6.4《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塵濃度》(gbz/t 192.2-20xx);

          6.5《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7部分:高溫》(gbz/t 189.7-20xx);

          6.6《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8部分:噪聲》(gbz/t 189.8-20xx);

          6.7《工作場所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設置規范》(gbz/t 223-20xx)。

        工廠作業管理制度4

          一、總則

          1.1本制度適用于施工作業的安全管理。

          規定了作業過程中安全管理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1.2生產部是施工作業的安全監督管理部門。

          安全管理人員負責施工作業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施工作業的風險控制和環境保護管理2.1對于大、中、小修和維修以及新、改、擴建項目的每一項施工作業,生產辦組織人員進行風險和環境因素的辨識,填寫《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清單》和《環境影響評價表》。

          認真進行風險和環境因素評價,制定消減措施,完成風險和環境評價報告。

          2.2風險和環境評價報告經主要負責人審核后,上報公司安全環保部審核。

          經公司主管領導審批后實施。

          2.3施工單位對每一項施工作業必須組織人員進行風險和環境因素的辨識和評價,完成風險和環境評價報告,經公司安全質量環保部審核合格后,方可施工。

          三、裝置檢維修安全管理內容3.1裝置檢維修前,必須作好裝置停工檢維修的準備工作,成立檢維修臨時組織機構,對檢維修工作實行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組織機構中必須包含安全組,對檢修全過程的安全工作進行部署、檢查、總結,車間各檢維修現場都必須派專人負責現場作業的安全管理和監督。

          3.2停工檢維修項目應作到“五定”,即定檢修方案、定維修人員、定安全措施、定檢修質量、定檢修制度。

          3.3負責檢維修的人員應對所用的機具材料、設備零件及各種安全用具和防護用具進行認真的檢查與配備,根據檢維修任務布置檢維修現場,保證各通道暢通,對于檢查不合格的各種設備、安全用具和防護用具等要進行修復或更換。

          3.4裝置停工檢維修必須制定停工、檢維修、開工方案及相應的安全措施,并經過生產、技術和安全人員討論后,生產主管領導批準后執行。

          3.5裝置停工前,要按照工藝要求繪制出盲板圖和盲板拆裝表,盲板加裝完畢后,由生產辦確認后,方可進行檢修。

          3.6參加檢維修的'人員(包括外委項目的檢修人員)在進入現場之前,檢維修組織機構要召開動員會,對參加檢維修的所有人員進行風險和環境保護以及預防措施、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的教育,并落實停工檢維修的安全措施。

          3.7外委項目在簽訂檢維修合同時,必須簽訂安全合同,明確施工單位對所承包檢修項目的安全工作負全責,要求施工單位加強自身安全管理,嚴格執行國家和上級部門的安全規定和本公司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并接受生產部的統一監督檢查。

          3.8對于檢修的外委施工項目,指定專人負責向施工單位作好檢修項目的技術交底,并掌握其施工進度、質量、安全情況,及時作好協調工作。

          3.9裝置停工由生產部按停工方案停工,確保安全停車。

          3.10裝置停工后,按照停工方案和工藝要求切斷進出裝置的物料,并按規定退出裝置區,易燃易爆、有毒、強腐蝕性的物料的回收要嚴格執行國家工業衛生排放標準,不允許任意排放。

          無火炬設施的帶壓易燃易爆氣體的排空,要緩慢進行,逐漸減壓,放空管線末端必須采取防火措施。

          3.1

          1對盛裝有毒、可燃、腐蝕性物料的設備、容器及管道的檢修,在停工后,應進行徹底的蒸汽吹掃、氮氣置換,使其內部不含有殘渣、余氣,取樣分析符合安全技術要求后,加上符合其工藝壓力等級要求的盲板,使之與相連的設備、管道、系統隔絕,盲板的拆裝應按停工方案的盲板圖進行,并作好明顯標志,指定專人負責管理。

          3.1 2在停工吹掃過程中,應停止裝置周圍(150米以內)一切預制用火及其他用火作業。

          3.1 3.嚴禁用壓縮空氣直接吹掃帶油品的管線和容器,以防爆炸著火,而應該先用蒸汽(或氮氣)將油品和油氣吹掃干凈后,再用氮氣或壓縮空氣將存水吹掃干凈。

          3.1

          4在停工檢修時,罐、槽、塔、容器、管線等設備中存留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時,其出入口或與系統連接處所加的盲板,應掛上“有物料,注意防火或防毒”的警告牌,并指定專人看管。

          3.1

          5對于進入設備內部檢維修的項目,在打開設備人孔前,其內部溫度、壓力應降到常溫、常壓,并從上而下依次打開,在打開底部人孔時,應先打開最底部的放料閥、排空閥,待確認內部沒有堵塞或殘留物料時,方可進行,在打開人孔蓋之前,切忌把螺絲全部松開,嚴防燙傷人員。

          3.1

          6對于含油污水系統的檢查,包括下水井、地漏要確實封死、蓋嚴,裝置區內的地坑、平臺及設備、管道外表面的油污、物料要吹掃干凈,避免動火時發生爆炸著火。

          3.1

          7裝置停工的注意事項:3.1

          7.1裝置停工時,必須有一名領導在場與當班班長統一指揮停工,停工過程不宜過快,并注意加強與有關單位的聯系;3.1

          7.2設備、管線吹掃必須制定流程和吹掃登記表,明確吹掃程序、吹掃時間和負責人,依次進行吹掃置換,防止遺漏或吹掃后又串進物料;3.1

          7.3禁止向地面、下水井和空中排放油品(或物料),防止發生爆炸、著火、中毒等事故,裝置排放物料應在裝置全部停車后,方可進行;3.1

          7.4凡是檢修項目,公司安全負責人必須同檢修施工單位負責人進行現場交接,交接內容包括:檢修部位的名稱及檢修作業的內容;

          檢修部位處理情況,包括處理時間、分析結果和分析時間,裝拆盲板的部位和采取的措施,檢修作業的環境及注意事項等,未經公司安全負責人交待和未經生產崗位班組長同意,檢修人員不得進行檢修工作。

          3.1

          8所有檢修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穿戴好個人防護用品,并嚴格執行檢修規程和本工種的安全技術規程。

          3.1

          9檢修中的用火管理,嚴格執行輕化工廠《工業動火安全管理制度》。

          3.20在檢維修期間要加強保衛工作,保衛科要24小時派專人值班巡邏,關鍵設備和要害部位的檢修,要控制無關人員進入。

          3.2

          1在檢維修期間要保證廠區內的消防通道暢通無阻,消防水壓充足,各種消防器材完好備用。

          3.2 2裝置檢修后,檢修單位與本廠要有明確的交接程序,檢修現場必須作到工完、料凈、場地清。

          3.2 3.開車前,生產辦要組織有關人員對裝置的各項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并使之處于良好的狀態。

          3.2

          4檢修后的壓力容器、設備及管線等,必須按規定進行試壓、試漏,傳動設備要進行單機試運,安全裝置要進行調試復位,未經過試驗的設備、管道、儀表和連鎖等不準投入使用。

          3.2

          5接收易燃物料的密閉設備和管道,在接收物料前必須按工藝要求進行氣體置換合格,按方案拆除盲板,由生產辦組織人員進行驗收。

          四、監督檢查和考核

          4.1各級安全人員要深入現場,加強安全監督檢查,發現危及安全的作業,有權制止并幫助擬定安全措施。

          4.2要派專人在現場進行監督。

          作業不停,監督人員不能撤離。

          4.3施工現場監督人員一般要監督檢查如下內容是否符合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

          4.3.1施工人員勞動保護用具的穿戴情況;

          4.3.2消防設施和防護用品的配備情況;

          4.3.3各種施工方案和作業票的實施情況;

          4.3.4施工現場的交叉作業和外部環境的變化情況。

          4.4現場監督人員有權制止施工過程中的“三違”行為,及時向上級匯報。

          緊急情況下,可以先停止作業,再進行匯報。

          4.5對車間執行本規定情況,生產部以定檢和抽檢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檢查,并根據檢查情況按有關規定進行獎懲。

          4.6違反本規定或造成事故的責任者,視情節給予批評、扣獎或行政處罰。

          性質惡劣并造成重大事故的責任者,按照事故管理規定進行處理。

          五、附則

          5.1本制度如與國家法律、法規以及公司相關規定不一致時,按上級規定執行。

          5.2本制度由生產部負責解釋。

          5.3本制度可以和生產設施檢維修安全管理制度交互參照。

          5.4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施行。

        工廠作業管理制度5

          1.目的

          為了使某些無法在源頭上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在生產作業過程中,通過加強對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控制與管理,促進作業場所環境質量不斷改善,以保護員工的職業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某工廠各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控制與管理過程。

          3.工作職責

          3.1某工廠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督指導各本部門對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和組織實施工作;

          3.2某工廠安委會按照管理要求,指導各部門具體實施對各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控制與管理,其中重點實施部門為生產部、技術部、設備部、酸奶部。

          4.工作內容

          4.1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組織管理措施:

          4.1.1某工廠安委會應按事業部要求建立健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基礎檔案,內容包括本單位基本情況、生產工藝流程圖、車間有毒、有害因素分布圖、職業病危害因素動態監測表,掌握危害因素的基本情況。

          4.1.2按照專業的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定期組織對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員工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并完善員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4.1.3建立健全職業病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主要指氨制冷系統的技術保障,對氨氣泄漏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和通訊聯絡信息系統。

          4.1.4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及場所,要求在設備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志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中應載明設備性能,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維修注意事項、職業病防護以及應急救援措施等內容。

          4.2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管理措施

          4.2.1控制作業場所粉塵濃度的管理措施

          4.2.1.1粉塵作業的工作場所、工序、產生原因,詳見《某工廠職業危害因素識別與職業病辨別表》。

          4.2.1.2定期檢測

          定期檢測作業點的含塵濃度,檢查防塵設施及除塵設備的運行情況,為制定和改進防塵措施,正確選用除塵設備提供科學依據。

          4.2.1.3個體防護

          作業現場防塵措施難以使粉塵濃度降至國家規定職業接觸限值以下時,可采用個人防塵用具作為輔助防護措施,如配戴防塵口罩。

          4.2.2控制作業場所有毒物質的管理措施

          4.2.2.1本單位有毒物質作業的工作場所主要為制冷間和化驗室,其工藝工序、產生原因,詳見《某工廠職業危害因素識別與職業病辨別表》。

          4.2.2.2對可能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工藝設備和管道,要加強維護,定期檢修,保持設備完好,杜絕跑、冒、滴、漏。

          4.2.2.3在具有酸、堿等腐蝕性物質或化學灼傷危險的作業場所應設置洗眼器裝置,例如cip間,灌裝間,化驗室等。

          4.2.2.4有害作業現場必須配備必要的職業健康防護設施,保證有充足的水源,并對其進行經常性維護、檢修,定期檢測防護效果,確保正常使用。

          4.2.2.5為接觸有毒物質因素的員工配備適宜有效的個體勞動防護用品,防護急救器具專用柜,設置應急撤離通道,同時做好定期檢查和記錄,按照不同的危害因素發放不同的防護用品,車間內各作業場所張貼緊急疏散逃生路線圖。

          4.2.2.6在制冷崗位、有毒化驗藥品庫、cip間等危害作業崗位的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志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闡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及應急救治措施。

          4.2.3控制高溫的管理措施

          4.2.3.1本單位高溫作業工作場所主要為前處理崗位,其工藝工序、產生原因,詳見《某工廠職業危害因素識別與職業病辨別表》。

          4.2.3.2建立防暑降溫和健康保健管理制度,相關部門(生產部、酸奶部)制定防暑降溫和保健管理制度。

          4.2.3.3暑天高溫期間控制加班加點,合理調整作息時間;

          4.2.3.4供應清涼飲料或提供充足的開水,保證現場作業人員身體水鹽代謝;

          4.2.3.5高溫作業禁忌癥患者應及時調離高溫作業崗位,妥善安置。

          4.2.4控制噪聲的管理措施

          4.2.4.1本單位噪聲作業工作場所主要為制冷崗位、前處理崗位和灌裝崗位,其工藝工序、產生原因,詳見《某工廠職業危害因素識別與職業病辨別表》。

          4.2.4.1噪聲檢測,通過環境噪聲檢測,準確提供危害警示數據;

          4.2.4.2個體防護,處于噪聲危害的作業場所必須配戴防噪聲耳塞;

          4.2.4.3減少接觸時間,合理安排工作與休息時間。

          4.3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技術措施

          4.3.1控制作業場所粉塵濃度的技術措施

          4.3.1.1技術改造,對于能實施技術改造的工藝或設備,應當通過技術改造消除粉塵危害;

          4.3.1.2濕式作業,利用某些粉塵有較好的親水性這一特性,可以降低粉塵濃度,濕式作業是一種簡單實用、經濟有效的防塵措施;

          4.3.1.3密閉塵源,盡可能的使生產過程管道化、機械化、自動化,避免塵源外泄;

          4.3.1.4通風除塵,產生粉塵密集的作業場所,常采用在塵源處或其附近設置吸塵罩、利用風機作為動力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及輸送粉塵的氣體吸入罩內,經管道輸送至除塵器進行凈化,達到排放標準后排入大氣。

          4.3.2控制工作場所有毒物質的技術措施

          4.3.2.1通風排毒,對于可能產生有毒物質的'作業場所必須設置通風和排風設施,將有毒物質及時安全地排放到大氣環境中;

          4.3.2.2有毒氣體燃燒凈化法,用燃燒的方法銷毀有毒有害氣體、蒸汽或煙塵,使之變成無毒無害物質的方法,適用于可燃物質或高溫下分解的物質,最終產物是無毒無害的物質;

          4.3.2.3吸收凈化法,是采用適當的液體作為吸收劑,根據廢氣中各組分在液體中溶解度的不同,液體吸收劑有選擇地使氣相中的有害組分溶解在液體中,從而使氣體得到凈化的方法;

          4.3.2.4吸附凈化法,是指利用吸附作用,使有害廢氣與表面積大的多孔性固體物質相接觸,將廢氣中的有害組分吸附在固體表面上,使其與氣體混合物分離,達到凈化目的的技術;

          4.3.2.5冷凝凈化法,是指物質在不同的溫度下,具有不同的飽和蒸汽壓,利用該性質,采用降低有害氣體的溫度或提高有害氣體壓力的方法,使一些易于凝結的有害氣體或蒸汽態的污染物冷凝成液體并從有害氣體中分離出來的方法。

          4.3.3控制高溫的技術措施

          4.3.3.1合理設計工藝流程;

          4.3.3.2利用水或導熱系數小的材料進行隔熱;

          4.3.3.3通風降溫。

          4.3.4控制噪聲的技術措施

          4.3.4.1吸聲,是采用多孔吸聲材料,板狀共振吸聲結構、穿孔板共振吸聲結構和微穿孔板吸聲共振結構等技術方法,降低室內的混響聲,從而實現降噪目的。

          4.3.4.2隔聲,是指應用隔聲構件將噪聲源和接受者分開,隔離噪聲在介質中的傳播,從而減輕噪聲污染程度。隔聲措施包括隔聲屏障、隔聲罩、隔聲間等,一般能降低噪聲級20db-50db。

          4.3.4.3消聲,是指采用消聲器,允許氣流通過,又能阻止或減弱聲波傳播的裝置。對于通風管道、排氣管道等噪聲源,在進行降噪處理時,需要采用消聲技術。消聲器的種類很多,依據消聲機理主要分為三類:阻性消聲器、抗性消聲器、阻抗復合消聲器。

          4.3.4.4隔振與阻尼:物體的振動也會產生噪聲。對于振動產生的固體聲,一般采用隔振措施。常見的隔振器主要有金屬隔振器、橡膠隔振器、空氣橡膠彈簧隔振器、各種隔振墊等。阻尼降噪措施主要用于板結構的物體振動,如輸氣管道、機器的防護壁、車體和飛機的外殼等。

          5.工作記錄

          5.1《液態奶事業部生產作業場所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檔案》

          5.1.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制度臺帳

          5.1.1.1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范、標準、文件;

          5.1.1.2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制度、方案、程序、作業指導書和其他內部文件;

          5.1.1.3職業健康安全操作技術規程(規范);

          5.1.1.4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5.1.2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實施臺帳

          5.1.2.1年度職業病防治計劃與實施方案;

          5.1.2.2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維護和檢修記錄表;

          5.1.2.3單位自身職業健康安全檢查和處理記錄表;

          5.1.2.4職業衛生監督意見和落實情況資料表。

          5.1.2.5《某工廠職業危害因素識別與職業病辨別表》

          6.相關法律、法規清單

          6.1 《作業場所職業健康安全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20xx]第23號);

          6.2《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xx);

          6.3《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衛生部令[20xx]第23號);

          6.4《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gbz2.1-20xx) ;

          6.5《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xx)。

        工廠作業管理制度6

          1、目的

          為加強對職業危害防護設施與員工職業危害防護用品的監督管理,使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和員工職業危害個人防護用品在使用時符合國家標準和有關規定,做到正確使用和佩戴,以保障員工的職業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各單位作業場所職業健康安全設施及個人防護用品的購置、使用與管理。

          3、工作職責

          3.1某工廠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對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和防護用品的科學管理,監督指導各部門在職業危害防護設施與員工職業危害防護用品方面的合理使用;

          3.2各部門具體實施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護設施與員工職業危害防護用品的采購、安裝、發放、使用與維護管理,某工廠安委會負責監督管理。

          4、工作內容

          4.1名詞:

          本制度所稱的職業危害防護設施(以下稱“防護設施”),是指以控制或消除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職業危害因素為目的,采用通風凈化系統或采用吸除、阻隔等設施以阻止職業危害對員工健康影響的裝置和設備。

          本制度所稱的職業防護用品(以下稱“防護用品”),是指為保障員工在職業勞動中免受職業危害因素對其健康的影響,對機體暴露在有職業危害因素作業環境的部位,采用相應的防護用品進行保護。

          4.2本單位安委會對存在職業危害因素的.作業環境采取有效的防護設施,以保障員工作業環境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低于國家職業健康安全限值標準。

          4.3本單位安委會監督各部門(主要生產部、設備部、技術部、酸奶部)購置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各部門將申購單給予供應部采購專員,由供應部負責采購,購置個人防護用品時依據《勞動防護用品選用規則》(gb11651-1989)、《勞動防護用品分類與代碼》(ldt75-1995)等相關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執行。根據防護用品對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防護功能和作用,選用相對應的防護用品,其選購的產品應當具備且符合下列內容:

          4.3.1產品名稱、型號;

          4.3.2生產企業名稱及地址;

          4.3.3合格證和使用說明書,使用說明書應當同時載明防護性能、適應對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4.3.4為配料工、小料員等粉塵作業員工采購專業防塵口罩、為前處理操作工、灌裝操作工、制冷工等噪聲作業場所員工采購專業防護耳塞,為制冷工采購專業防毒面罩、為酸堿操作工采購專業耐酸堿手套及零星防護品,等等。

          4.4各部門(主要生產部、設備部、技術部、酸奶部)不得使用沒有生產企業、沒有產品名稱、沒有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檢測報告的防護設施產品。

          4.5由安委會自行或委托有關單位對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場所設計和安裝非定型的防護設施項目的,防護設施在投入使用前應當經具備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檢測、評價和鑒定。未經檢測或者檢測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防護設施,不得使用。

          4.6本單位安委辦應建立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及防護用品管理臺賬。監督指導各部門做好防塵、毒、高溫、噪聲以及防窒息等危害防護設施的管理、使用、維護和檢查,確保其處于完好狀態,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

          4.6.1防護設施的技術文件(設計方案、技術圖紙、各種技術參數等);

          4.6.2防護設施檢測、評價和鑒定資料;

          4.6.3防護設施的安全操作技術規程和管理規定;

          4.6.4使用、檢查和日常維修保養記錄;

          4.6.5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評價報告。

          4.7各部門(主要生產部、設備部、技術部、酸奶部)應根據作業人員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具體情況,為員工提供有效的個體職業防護用品。

          4.8本單位安委會應對防護設施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維修、保養,保證防護設施的正常運轉,定期對防護設施的效果進行綜合性檢測,評定防護設施對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的效果。制冷間、配料間、小料房等排風設施,負責人為相應部門兼職安全員,一旦出現問題,由設備部進行負責維修。

          4.9本單位安委會應組織并指導各部門,對員工進行防護設施安全操作技術規程、防護設施性能、使用要求等相關知識的培訓,教育員工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施。

          4.10作業人員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防護設施。如因檢修需要拆除的,應采取臨時防護措施,檢修后及時恢復原狀。經工藝改造已消除了職業危害因素而需拆除防護設施的,應經所在地同級監管部門確認,并在職業防治檔案中做好記錄。

          4.11各部門(主要生產部、設備部、技術部、酸奶部)在使用防護用品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4.11.1選用的防護用品應能控制職業病危害因素對員工健康的損害;

          4.11.2向員工配發足夠數量的防護用品;

          4.11.3防護用品發放要求以舊換新(初次發放除外)原則。

          4.11.4各部門(主要生產部、設備部、技術部、酸奶部)應組織對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的員工進行培訓和指導,了解防護用品的功能和使用要求等相關知識。

          5、工作記錄

          5.1《液態奶事業部生產作業場所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檔案》

          5.1.1《職業健康安全防護設施及防護用品管理臺帳》

          5.1.1.1職業健康安全防護設施管理臺帳;

          5.1.1.2安全防護用品管理臺帳。

          6、相關法律、法規清單

          6.1《勞動防護用品分類與代碼》(ldt75-1995);

          6.2《勞動防護用品選用規則》(gb11651-1989);

          6.3《勞動保護用品配備標準》(國經貿安全[20xx]189號)。

        工廠作業管理制度7

          1.目的

          為了使某些無法在源頭上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在生產作業過程中,通過加強對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控制與管理,促進作業場所環境質量不斷改善,以保護員工的職業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某工廠各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控制與管理過程。

          3.工作職責

          3.1某工廠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督指導各本部門對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和組織實施工作;

          3.2某工廠安委會按照管理要求,指導各部門具體實施對各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控制與管理,其中重點實施部門為生產部、技術部、設備部、酸奶部。

          4.工作內容

          4.1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組織管理措施:

          4.1.1某工廠安委會應按事業部要求建立健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基礎檔案,內容包括本單位基本情況、生產工藝流程圖、車間有毒、有害因素分布圖、職業病危害因素動態監測表,掌握危害因素的基本情況。

          4.1.2按照專業的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定期組織對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員工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并完善員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4.1.3建立健全職業病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主要指氨制冷系統的技術保障,對氨氣泄漏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和通訊聯絡信息系統。

          4.1.4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及場所,要求在設備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志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中應載明設備性能,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維修注意事項、職業病防護以及應急救援措施等內容。

          4.2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管理措施

          4.2.1控制作業場所粉塵濃度的管理措施

          4.2.1.1粉塵作業的工作場所、工序、產生原因,詳見《某工廠職業危害因素識別與職業病辨別表》。

          4.2.1.2定期檢測

          定期檢測作業點的含塵濃度,檢查防塵設施及除塵設備的運行情況,為制定和改進防塵措施,正確選用除塵設備提供科學依據。

          4.2.1.3個體防護

          作業現場防塵措施難以使粉塵濃度降至國家規定職業接觸限值以下時,可采用個人防塵用具作為輔助防護措施,如配戴防塵口罩。

          4.2.2控制作業場所有毒物質的管理措施

          4.2.2.1本單位有毒物質作業的工作場所主要為制冷間和化驗室,其工藝工序、產生原因,詳見《某工廠職業危害因素識別與職業病辨別表》。

          4.2.2.2對可能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工藝設備和管道,要加強維護,定期檢修,保持設備完好,杜絕跑、冒、滴、漏。

          4.2.2.3在具有酸、堿等腐蝕性物質或化學灼傷危險的作業場所應設置洗眼器裝置,例如cip間,灌裝間,化驗室等。

          4.2.2.4有害作業現場必須配備必要的職業健康防護設施,保證有充足的水源,并對其進行經常性維護、檢修,定期檢測防護效果,確保正常使用。

          4.2.2.5為接觸有毒物質因素的員工配備適宜有效的'個體勞動防護用品,防護急救器具專用柜,設置應急撤離通道,同時做好定期檢查和記錄,按照不同的危害因素發放不同的防護用品,車間內各作業場所張貼緊急疏散逃生路線圖。

          4.2.2.6在制冷崗位、有毒化驗藥品庫、cip間等危害作業崗位的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志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闡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及應急救治措施。

          4.2.3控制高溫的管理措施

          4.2.3.1本單位高溫作業工作場所主要為前處理崗位,其工藝工序、產生原因,詳見《某工廠職業危害因素識別與職業病辨別表》。

          4.2.3.2建立防暑降溫和健康保健管理制度,相關部門(生產部、酸奶部)制定防暑降溫和保健管理制度。

          4.2.3.3暑天高溫期間控制加班加點,合理調整作息時間;

          4.2.3.4供應清涼飲料或提供充足的開水,保證現場作業人員身體水鹽代謝;

          4.2.3.5高溫作業禁忌癥患者應及時調離高溫作業崗位,妥善安置。

          4.2.4控制噪聲的管理措施

          4.2.4.1本單位噪聲作業工作場所主要為制冷崗位、前處理崗位和灌裝崗位,其工藝工序、產生原因,詳見《某工廠職業危害因素識別與職業病辨別表》。

          4.2.4.1噪聲檢測,通過環境噪聲檢測,準確提供危害警示數據;

          4.2.4.2個體防護,處于噪聲危害的作業場所必須配戴防噪聲耳塞;

          4.2.4.3減少接觸時間,合理安排工作與休息時間。

          4.3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技術措施

          4.3.1控制作業場所粉塵濃度的技術措施

          4.3.1.1技術改造,對于能實施技術改造的工藝或設備,應當通過技術改造消除粉塵危害;

          4.3.1.2濕式作業,利用某些粉塵有較好的親水性這一特性,可以降低粉塵濃度,濕式作業是一種簡單實用、經濟有效的防塵措施;

        工廠作業管理制度8

          1、目的

          為加強對職業危害防護設施與員工職業危害防護用品的監督管理,使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和員工職業危害個人防護用品在使用時符合國家標準和有關規定,做到正確使用和佩戴,以保障員工的職業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各單位作業場所職業健康安全設施及個人防護用品的購置、使用與管理。

          3、工作職責

          3.1某工廠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對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和防護用品的科學管理,監督指導各部門在職業危害防護設施與員工職業危害防護用品方面的合理使用;

          3.2各部門具體實施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護設施與員工職業危害防護用品的采購、安裝、發放、使用與維護管理,某工廠安委會負責監督管理。

          4、工作內容

          4.1名詞:

          本制度所稱的職業危害防護設施(以下稱“防護設施”),是指以控制或消除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職業危害因素為目的,采用通風凈化系統或采用吸除、阻隔等設施以阻止職業危害對員工健康影響的裝置和設備。

          本制度所稱的職業防護用品(以下稱“防護用品”),是指為保障員工在職業勞動中免受職業危害因素對其健康的影響,對機體暴露在有職業危害因素作業環境的部位,采用相應的防護用品進行保護。

          4.2本單位安委會對存在職業危害因素的作業環境采取有效的防護設施,以保障員工作業環境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低于國家職業健康安全限值標準。

          4.3本單位安委會監督各部門(主要生產部、設備部、技術部、酸奶部)購置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各部門將申購單給予供應部采購專員,由供應部負責采購,購置個人防護用品時依據《勞動防護用品選用規則》(gb11651-1989)、《勞動防護用品分類與代碼》(ldt75-1995)等相關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執行。根據防護用品對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防護功能和作用,選用相對應的防護用品,其選購的產品應當具備且符合下列內容:

          4.3.1產品名稱、型號;

          4.3.2生產企業名稱及地址;

          4.3.3合格證和使用說明書,使用說明書應當同時載明防護性能、適應對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4.3.4為配料工、小料員等粉塵作業員工采購專業防塵口罩、為前處理操作工、灌裝操作工、制冷工等噪聲作業場所員工采購專業防護耳塞,為制冷工采購專業防毒面罩、為酸堿操作工采購專業耐酸堿手套及零星防護品,等等。

          4.4各部門(主要生產部、設備部、技術部、酸奶部)不得使用沒有生產企業、沒有產品名稱、沒有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檢測報告的防護設施產品。

          4.5由安委會自行或委托有關單位對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場所設計和安裝非定型的防護設施項目的,防護設施在投入使用前應當經具備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檢測、評價和鑒定。未經檢測或者檢測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防護設施,不得使用。

          4.6本單位安委辦應建立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及防護用品管理臺賬。監督指導各部門做好防塵、毒、高溫、噪聲以及防窒息等危害防護設施的管理、使用、維護和檢查,確保其處于完好狀態,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

          4.6.1防護設施的技術文件(設計方案、技術圖紙、各種技術參數等);

          4.6.2防護設施檢測、評價和鑒定資料;

          4.6.3防護設施的安全操作技術規程和管理規定;

          4.6.4使用、檢查和日常維修保養記錄;

          4.6.5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評價報告。

          4.7各部門(主要生產部、設備部、技術部、酸奶部)應根據作業人員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具體情況,為員工提供有效的個體職業防護用品。

          4.8本單位安委會應對防護設施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維修、保養,保證防護設施的正常運轉,定期對防護設施的`效果進行綜合性檢測,評定防護設施對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的效果。制冷間、配料間、小料房等排風設施,負責人為相應部門兼職安全員,一旦出現問題,由設備部進行負責維修。

          4.9本單位安委會應組織并指導各部門,對員工進行防護設施安全操作技術規程、防護設施性能、使用要求等相關知識的培訓,教育員工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施。

          4.10作業人員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防護設施。如因檢修需要拆除的,應采取臨時防護措施,檢修后及時恢復原狀。經工藝改造已消除了職業危害因素而需拆除防護設施的,應經所在地同級監管部門確認,并在職業防治檔案中做好記錄。

          4.11各部門(主要生產部、設備部、技術部、酸奶部)在使用防護用品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4.11.1選用的防護用品應能控制職業病危害因素對員工健康的損害;

          4.11.2向員工配發足夠數量的防護用品;

          4.11.3防護用品發放要求以舊換新(初次發放除外)原則。

          4.11.4各部門(主要生產部、設備部、技術部、酸奶部)應組織對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的員工進行培訓和指導,了解防護用品的功能和使用要求等相關知識。

          5、工作記錄

          5.1《液態奶事業部生產作業場所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檔案》

          5.1.1《職業健康安全防護設施及防護用品管理臺帳》

          5.1.1.1職業健康安全防護設施管理臺帳;

          5.1.1.2安全防護用品管理臺帳。

          6、相關法律、法規清單

          6.1《勞動防護用品分類與代碼》(ldt75-1995);

          6.2《勞動防護用品選用規則》(gb11651-1989);

          6.3《勞動保護用品配備標準》(國經貿安全[20xx]189號)。

        工廠作業管理制度9

          1.目的

          為規范特種作業的管理,杜絕勞動過程中容易發生的傷亡事故,保持公司生產的正常運行,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本公司所有特種作業全過程的安全環境管理和控制。

          3.職責

          3.1管理部負責程序的建立、維護和更新。

          3.2管理部負責聯系對全廠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培訓和發證工作,并建立特種作業人員檔案,負責聯系對全廠特種設備的年檢。

          3.3各部門負責人負責所轄特種作業設備和作業人員的管理。

          3.4管理部負責全廠特種作業設備和作業人員的'安全管理、監督。

          4.程序

          4.1特種作業的范圍

          a)起重機械作業;

          b)企業內機動車輛駕駛;

          c)壓力容器操作;

          d)高、低壓電工。

          4.2安全管理部負責特種作業人員的界定和檢查,特種作業人員基本條件。

          4.2.1年齡滿18歲,身體健康,無妨礙從事相應工種作業疾病和生理缺陷。

          4.2.2具備相應工種的安全技術知識,參加國家規定的安全技術理論和實際操作考核并成績合格。

          4.2.3符合相應工種作業特點需要的其他條件。

          4.3特種作業人員的監督與管理

          4.3.1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4.3.2安全主任必須建立特種作業人員檔案。

          4.3.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司應收繳其特種作業操作證。

          a)未按規定接受復審或復審不合格的;

          b)違章操作造成嚴重后果或違章操作記錄達兩次以上的;

          c)經區級醫院確認健康狀況不適宜繼續從事所規定的特種作業;

          d)離開特種作業崗位達6個月以上的特種作業人員,應重新進行實際操作考核,經確認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4.4特種設備安全管理

          4.4.1特種設備必須經市級質量監督部門檢驗合格,作業人員必須持有當地安全監督部門考核簽發的特種作業操作證。

          4.4.2安全管理部應建立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維修人員經常檢查特種設備,發現問題必須及時處理,嚴禁帶病運行。

          4.4.3特種設備應根據其檢驗周期進行定期檢測,安全管理部負責聯系質量監督部門進行檢測并存檔。

          4.5特種作業人員作業時必須安全操作,對于違章作業的,公司將對其部門、本人進行嚴格處罰。

          5.記錄

          5.1《特種作業人員檔案》

          5.2《特種設備安全技術管理檔案》

          

        工廠作業管理制度10

          1、生產區內“十四不準”

          (1)加強明火管理,防火、防爆區內,不準吸煙。

          (2)生產區內,不準帶進小孩。

          (3)禁火區內,不準無阻火器車輛行駛。

          (4)上班時間,不準睡覺、干私活、離崗和干與生產無關的事。

          (5)在班前、班上不準喝酒。

          (6)不準使用汽油等揮發性強的可燃液體擦洗設備、用具和衣物。

          (7)不按工廠規定穿戴勞動防護用品(包括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等),不準進入生產崗位。

          (8)安全裝置不齊全的設備不準使用。

          (9)不是自己分管的設備、工具不準動用。

          (10)檢修設備時安全措施不落實,不準開始檢修。

          (11)停機檢修后的.設備,未徹底檢查,不準啟動。

          (12)不戴安全帶,不準登高作業。

          (13)腳手架、跳板不牢,不準登高作業。

          (14)石棉瓦上不固定好跳板,不準登石棉瓦作業。

          2、操作工“六嚴格”

          (1)嚴格進行交接班。

          (2)嚴格進行巡回檢查。

          (3)嚴格控制工藝指標。

          (4)嚴格執行操作票。

          (5)嚴格遵守勞動紀律。

          (6)嚴格執行有關安全規定。

          3、動火“六大禁令”

          (1)沒有有效的動火證,任何情況嚴格禁止動火。

          (2)不與生產系統隔絕,嚴格禁止動火。

          (3)不進行清洗、置換合格,嚴格禁止動火。

          (4)不把周圍易燃物消除,嚴格禁止動火。

          (5)不按時作動火分析,嚴格禁止動火。

          (6)沒有消防措施,無人監護,嚴格禁止動火。

          4、進入容器、設備“八必須”

          (1)必須申請并得到批準。

          (2)必須進行安全隔絕。

          (3)必須進行置換、通風。

          (4)必須按時間要求進行安全分析。

          (5)必須配戴規定的防護用具。

          (6)必須器外有人監護。

          (7)必須有搶救后備措施。

          (8)監護人員必須堅守崗位。

          5、機動車輛“七大禁令”

          (1)嚴禁無證開車和無令開車(調度令)。

          (2)嚴禁酒后開車。

          (3)嚴禁超速開車。

          (4)嚴禁空檔溜車。

          (5)嚴禁設備帶病行車。

          (6)嚴禁人貨混載行車。

          (7)嚴禁超標(超高、超長、超量)裝載行車。

          6、起重作業“十不吊”

          (1)指揮信號不明或亂指揮不吊。

          (2)超負荷不吊。

          (3)工件緊固不牢不吊。

          (4)吊物上面站人不吊。

          (5)安全裝置失靈不吊。

          (6)光線陰暗看不清不吊。

          (7)工件埋在地下不吊。

          (8)斜拉工件不吊。

          (9)棱刃物體沒有襯墊措施不吊。

          (10)鋼(鐵)水包過滿不吊。

          7、預防事故“十問”

          (1)身體狀況是否正常。

          (2)心理狀況是否正常。

          (3)班前是否進行安全檢查。

          (4)勞動保護用品是否穿戴。

          (5)操作技術是否熟練掌握。

          (6)是否會處理工作中的異常情況。

          (7)自己周圍是否存在危險因素。

          (8)工作中是否有不良習慣。

          (9)是否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10)是否注重消除危險隱患。

          8、安全生產現場自律準則“20條”

          (1)要正確使用與清潔整理物料架、模具架、工具架。

          (2)作業臺面要整潔。

          (3)正確使用、定位擺放模具、量具、工夾具。

          (4)機器上不能有不必要的物品、工具,工具擺放要牢靠。

          (5)私人用品及衣物等要定位置放。

          (6)手推車、小推車要定位放置。

          (7)塑料箱、鐵箱、紙箱等搬運箱要定位擺放。

          (8)潤滑油、清潔劑等用品要定位放置并作標識。

          (9)消耗品(如抹布、手套、掃把等)要定位擺放。

          (10)物料、成品、半成品等要堆放整齊。

          (11)通道、走道要保持暢通。通道內不能擺放物品(如電線、手推車)。

          (12)不良品、報廢品、返修品要定位擺放并隔離。

          (13)易燃物品要定位擺放并隔離。

          (14)下班后,要清掃物品并擺放整齊。

          (15)垃圾、紙屑、煙蒂、塑料袋、破布要消除。

          (16)廢料、余料、吊料等要隨時清理。

          (17)地上、作業區的油污要清掃。

          (18)垃圾箱、桶內外要清掃干凈。

          (19)工作環境要隨時保持整潔干凈。

          (20)地上、門窗、隔壁要保持清潔。

          9、員工防火“三懂”、“三會”

          (1)三懂

          1)一懂本崗位產生火災的危險性。

          2)二懂本崗位預防火災的措施。

          3)三懂本崗位撲救火災的方法。

          (2)三會

          1)一會報警。

          2)二會使用本崗位滅火器材。

          3)三會撲救初起火。

        工廠作業管理制度11

          1、目的

          為及時掌握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并結合作業現場實際,提供有效的檢測數據,進行科學的評價,對超出國家職業危害限值標準的作業場所制定各種防范對策和技術改造措施,盡可能的降低因職業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過高對員工造成的危害,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單位安委會開展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管理。

          3、工作職責

          3.1事業部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制定作業場所危害因素的檢測方案,規范檢測方法,并對檢測結果做出分析報告;

          3.2本單位安委會具體負責本單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計劃的.組織實施工作,嚴格按照事業部安委會要求開展檢測工作。

          3.3在本單位實施檢測工作時,各部門經理以及兼職安全員需給予大力支持與配合。

          4、工作內容

          4.1某工廠安委會定期對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場所進行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檢測評價結果存入單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檔案,并向事業部安全管理委員會匯報,同時向員工公布。

          4.2檢測原則

          4.2.1內部檢測與專業服務機構評價檢測相結合;

          4.2.2定期檢測與日常檢測相結合。

          4.3檢測范圍

          4.3.1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檢測包括危害因素種類,檢測時間、地點、濃度(強度)、國家允許標準及評價結論等內容。

          4.3.2定期檢測范圍應包括能源動力作業場所(制冷車間)、生產作業場所(前處理超高溫殺菌工段、配料工段,灌裝工段)、化驗室等。

          4.3.3對有毒有害的危險化學品和存在有毒有害物質的作業場所(制冷崗位)進行日常檢測,設置檢測系統或自動報警裝置,并由專人負責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日常檢測和登記管理,確保檢測系統處于正常運行狀態。

          4.4檢測類別及方法

          4.4.1評價檢測

          可以分為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預評價、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評價和職業病危害因素現狀評價等。

          4.4.2定期檢測

          4.4.2.1粉塵檢測,包括配料間、小料房,檢測頻率為1次/年;

          4.4.2.2噪聲檢測,包括氨制冷車間、前處理崗位、灌裝崗位,檢測頻率為1次/年;

          4.4.2.3高溫檢測,主要指前處理作業崗位人員密集處,檢測時段應集中在夏季出現高溫時的工作時間段內;

          4.4.2.4有毒物質濃度檢測,主要指氨制冷車間,檢測頻率為1次/季度。

          4.4.3日常檢測,針對氨制冷車間等有毒有害作業場所,應設置檢測系統自動報警裝置并確保檢測系統處于正常運行狀態,前處理車間、設置專用溫濕度計,并保證溫度指示準確、清晰。

          4.4.4檢測組織實施

          評價檢測由依法設立的并取得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定期檢測由事業部安全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及某工廠專職安全管理員組織實施,各部門兼職安全員積極配合。

          4.4.5檢測方法

          檢測與評價工作應當依據《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gbz159-20xx)、《工作場所空氣中化學物質的測定方法》(gbz-t 210.4-20xx)、《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1部分:總粉塵濃度》(gbz/t 192.1-20xx)、《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塵濃度》(gbz/t 192.2-20xx)、《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7部分:高溫》(gbz/t 189.7-20xx)、《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8部分:噪聲》(gbz/t 189.8-20xx)、《工作場所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設置規范》(gbz/t 223-20xx)等相關標準進行,亦可形成企業內部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規范。常用的檢測方法有現場直讀式快速檢測儀器,化學分析法,儀器分析法。

          5、工作記錄

          5.1《液態奶事業部生產作業場所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檔案》

          5.1.1《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臺帳》

          5.1.1.1《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定期檢測報告》;

          5.1.1.2《高溫作業場所溫度測定記錄》;

          5.1.1.3《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濃度檢測結果記錄》;

          5.1.1.4《作業場所生產性噪聲檢測結果記錄》;

          5.1.1.5《作業場所空氣中有害化學物質檢測結果記錄》。

          6、相關法律、法規清單

          6.1《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gbz159-20xx);

          6.2《工作場所空氣中化學物質的測定方法》(gbz-t 210.4-20xx);

          6.3《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1部分:總粉塵濃度》(gbz/t 192.1-20xx);

          6.4《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塵濃度》(gbz/t 192.2-20xx);

          6.5《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7部分:高溫》(gbz/t 189.7-20xx);

          6.6《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第8部分:噪聲》(gbz/t 189.8-20xx);

          6.7《工作場所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設置規范》(gbz/t 223-20xx)。

        工廠作業管理制度12

          一、總則

          1.1本制度適用于施工作業的安全管理。規定了作業過程中安全管理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1.2生產部是施工作業的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安全管理人員負責施工作業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施工作業的風險控制和環境保護管理

          2.1對于大、中、小修和維修以及新、改、擴建項目的每一項施工作業,生產辦組織人員進行風險和環境因素的辨識,填寫《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清單》和《環境影響評價表》。認真進行風險和環境因素評價,制定消減措施,完成風險和環境評價報告。

          2.2風險和環境評價報告經主要負責人審核后,上報公司安全環保部審核。經公司主管領導審批后實施。

          2.3施工單位對每一項施工作業必須組織人員進行風險和環境因素的辨識和評價,完成風險和環境評價報告,經公司安全質量環保部審核合格后,方可施工。

          三、裝置檢維修安全管理內容

          3.1裝置檢維修前,必須作好裝置停工檢維修的準備工作,成立檢維修臨時組織機構,對檢維修工作實行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組織機構中必須包含安全組,對檢修全過程的安全工作進行部署、檢查、總結,車間各檢維修現場都必須派專人負責現場作業的安全管理和監督。

          3.2停工檢維修項目應作到“五定”,即定檢修方案、定維修人員、定安全措施、定檢修質量、定檢修制度。

          3.3負責檢維修的人員應對所用的機具材料、設備零件及各種安全用具和防護用具進行認真的檢查與配備,根據檢維修任務布置檢維修現場,保證各通道暢通,對于檢查不合格的各種設備、安全用具和防護用具等要進行修復或更換。

          3.4裝置停工檢維修必須制定停工、檢維修、開工方案及相應的安全措施,并經過生產、技術和安全人員討論后,生產主管領導批準后執行。

          3.5裝置停工前,要按照工藝要求繪制出盲板圖和盲板拆裝表,盲板加裝完畢后,由生產辦確認后,方可進行檢修。

          3.6參加檢維修的人員(包括外委項目的檢修人員)在進入現場之前,檢維修組織機構要召開動員會,對參加檢維修的所有人員進行風險和環境保護以及預防措施、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的教育,并落實停工檢維修的安全措施。

          3.7外委項目在簽訂檢維修合同時,必須簽訂安全合同,明確施工單位對所承包檢修項目的安全工作負全責,要求施工單位加強自身安全管理,嚴格執行國家和上級部門的安全規定和本公司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并接受生產部的統一監督檢查。

          3.8對于檢修的外委施工項目,指定專人負責向施工單位作好檢修項目的技術交底,并掌握其施工進度、質量、安全情況,及時作好協調工作。

          3.9裝置停工由生產部按停工方案停工,確保安全停車。

          3.10裝置停工后,按照停工方案和工藝要求切斷進出裝置的物料,并按規定退出裝置區,易燃易爆、有毒、強腐蝕性的物料的回收要嚴格執行國家工業衛生排放標準,不允許任意排放。無火炬設施的帶壓易燃易爆氣體的.排空,要緩慢進行,逐漸減壓,放空管線末端必須采取防火措施。

          3.11對盛裝有毒、可燃、腐蝕性物料的設備、容器及管道的檢修,在停工后,應進行徹底的蒸汽吹掃、氮氣置換,使其內部不含有殘渣、余氣,取樣分析符合安全技術要求后,加上符合其工藝壓力等級要求的盲板,使之與相連的設備、管道、系統隔絕,盲板的拆裝應按停工方案的盲板圖進行,并作好明顯標志,指定專人負責管理。

          3.12在停工吹掃過程中,應停止裝置周圍(150米以內)一切預制用火及其他用火作業。

          3.13嚴禁用壓縮空氣直接吹掃帶油品的管線和容器,以防爆炸著火,而應該先用蒸汽(或氮氣)將油品和油氣吹掃干凈后,再用氮氣或壓縮空氣將存水吹掃干凈。

          3.14在停工檢修時,罐、槽、塔、容器、管線等設備中存留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時,其出入口或與系統連接處所加的盲板,應掛上“有物料,注意防火或防毒”的警告牌,并指定專人看管。

          3.15對于進入設備內部檢維修的項目,在打開設備人孔前,其內部溫度、壓力應降到常溫、常壓,并從上而下依次打開,在打開底部人孔時,應先打開最底部的放料閥、排空閥,待確認內部沒有堵塞或殘留物料時,方可進行,在打開人孔蓋之前,切忌把螺絲全部松開,嚴防燙傷人員。

          3.16對于含油污水系統的檢查,包括下水井、地漏要確實封死、蓋嚴,裝置區內的地坑、平臺及設備、管道外表面的油污、物料要吹掃干凈,避免動火時發生爆炸著火。

          3.17裝置停工的注意事項:

          3.17.1裝置停工時,必須有一名領導在場與當班班長統一指揮停工,停工過程不宜過快,并注意加強與有關單位的聯系;

          3.17.2設備、管線吹掃必須制定流程和吹掃登記表,明確吹掃程序、吹掃時間和負責人,依次進行吹掃置換,防止遺漏或吹掃后又串進物料;

          3.17.3禁止向地面、下水井和空中排放油品(或物料),防止發生爆炸、著火、中毒等事故,裝置排放物料應在裝置全部停車后,方可進行;

          3.17.4凡是檢修項目,公司安全負責人必須同檢修施工單位負責人進行現場交接,交接內容包括:檢修部位的名稱及檢修作業的內容;檢修部位處理情況,包括處理時間、分析結果和分析時間,裝拆盲板的部位和采取的措施,檢修作業的環境及注意事項等,未經公司安全負責人交待和未經生產崗位班組長同意,檢修人員不得進行檢修工作。

          3.18所有檢修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穿戴好個人防護用品,并嚴格執行檢修規程和本工種的安全技術規程。

          3.19檢修中的用火管理,嚴格執行輕化工廠《工業動火安全管理制度》。

          3.20在檢維修期間要加強保衛工作,保衛科要24小時派專人值班巡邏,關鍵設備和要害部位的檢修,要控制無關人員進入。

          3.21在檢維修期間要保證廠區內的消防通道暢通無阻,消防水壓充足,各種消防器材完好備用。

          3.22裝置檢修后,檢修單位與本廠要有明確的交接程序,檢修現場必須作到工完、料凈、場地清。

          3.23開車前,生產辦要組織有關人員對裝置的各項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并使之處于良好的狀態。

          3.24檢修后的壓力容器、設備及管線等,必須按規定進行試壓、試漏,傳動設備要進行單機試運,安全裝置要進行調試復位,未經過試驗的設備、管道、儀表和連鎖等不準投入使用。

          3.25接收易燃物料的密閉設備和管道,在接收物料前必須按工藝要求進行氣體置換合格,按方案拆除盲板,由生產辦組織人員進行驗收。

          四、監督檢查和考核

          4.1各級安全人員要深入現場,加強安全監督檢查,發現危及安全的作業,有權制止并幫助擬定安全措施。

          4.2要派專人在現場進行監督。作業不停,監督人員不能撤離。

          4.3施工現場監督人員一般要監督檢查如下內容是否符合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

          4.3.1施工人員勞動保護用具的穿戴情況;

          4.3.2消防設施和防護用品的配備情況;

          4.3.3各種施工方案和作業票的實施情況;

          4.3.4施工現場的交叉作業和外部環境的變化情況。

          4.4現場監督人員有權制止施工過程中的“三違”行為,及時向上級匯報。緊急情況下,可以先停止作業,再進行匯報。

          4.5對車間執行本規定情況,生產部以定檢和抽檢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檢查,并根據檢查情況按有關規定進行獎懲。

          4.6違反本規定或造成事故的責任者,視情節給予批評、扣獎或行政處罰。性質惡劣并造成重大事故的責任者,按照事故管理規定進行處理。

          五、附則

          5.1本制度如與國家法律、法規以及公司相關規定不一致時,按上級規定執行。

          5.2本制度由生產部負責解釋。

          5.3本制度可以和生產設施檢維修安全管理制度交互參照。

          5.4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施行。

        【工廠作業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工廠作業場所管理制度12-08

        吊裝作業作業管理制度12-13

        作業管理制度03-31

        作業管理制度01-06

        設備作業管理制度05-10

        小學作業管理制度04-24

        學生作業管理制度03-19

        危險作業的管理制度04-26

        學生作業管理制度01-28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