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國培計劃主題征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國培計劃征文
引導語:“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是教育部、財政部于2010年開始實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下面是兩篇國培計劃征文,歡迎大家閱讀。
【國培計劃征文一】
這次我很榮幸的參加了“國培計劃”(2010)小學美術骨干教師的遠程培訓。在此之前,我還是一名剛剛走出大學校門,參加教育工作不久的美術教師。通過一個月的學習,聆聽專家們的由淺入深、生動詳盡的講座,不僅使我對學校美術教育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讓我的思想、觀念、心靈都受到了一次觸動、提升和洗禮。此次培訓雖然是遠程網絡培訓,但安排的合理有序,學習內容豐富,方式靈活多樣,講授精彩紛呈,并設有課堂教學實例展示。為參訓教師打開了一扇學科理念、理論、實踐活動的窗口,增強了培訓的實效性。網絡視頻教學培訓這種方式也給我們了足夠的學習鞏固和分析的時間。分教師素質、美術學理論、美術技能和美術實踐幾大板塊,著力解決農村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實際問題。受益匪淺。下面,就培訓學習中的一些感悟談談我的認識,與大家共勉。
一、提升了教師素質
培訓中非常有幸的聆聽了教育研究所齊龍騰教授給我們作的提高教師素質方面的講座。講座中闡述了教師怎樣提高專業素質和教育素質,同時要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責任和使命,只有提升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如師德、業務水平、年齡及學科結構等),才能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并且,從非專業這方面講解了非美術專業教師要如何上好美術課。這樣全面的講解給一些兼職教師帶來很大的幫助。
二、更新了教學方式
新教材擴展了美術學習內容,注重與學生現實生活以及未來發展的密切聯系。教學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倡導多樣化的自主參與、樂于探究,促
進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主動探索新的表現形式以及探索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社會、美術與人類的關系,引導他們學會遷移的方法。在這次培訓中,教授、專家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方法,具有啟發性,符合學生認識特點和教學規律,能指導我們恰當的融入教學過程中。
如尹少淳教授的講座,從美術的課程資源講到學校美術教育的價值與意義。闡述了美術具有直接的觀察能力,要培養學生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出來,感覺作為源泉,形式至上,體現美術作為一門造型藝術的獨特特點。美術是感情的載體,美術作品不僅具有真情實感,而且對世界各物的反映,講究個性化,美術教育就是培養了學生的真情實感,反映生活存在。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對審美主體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情感表現,激勵學生的情感升華,使人與作品在情感上得到共鳴。
應愛娜、候令兩位教授從欣賞評述、綜合探索、設計應用等幾方面具體的講解了如何上好一節美術課,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到與其他學科的橫向發展聯系,都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與指導,在以后具體的上課實踐中,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和寶貴的經驗。
三、充實了美術知識
美術史課是美術專業的主干課和必修課之一。馮恩旭教授的美術的分類、線描、國畫、色彩、泥塑等題講座,以大量的圖片,精心制作的教學課件,圖文并茂,讓我們透徹的了解美術專業知識,并通過對歷史上不朽的美術名作的欣賞來提高學員的自身藝術修養、審美能力,為進一步學習美術理論知識和技能技巧以及為將來的藝術創造、藝術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尹少淳教授在美術課改的基礎背景下,從美術課程人文性質,以及學生學習美術方式轉變等幾方面來講解了美術知識在美術課堂是如何運用的,教授的細心講解不僅使我們自身充實了美術知識,也讓我們學會了怎樣才能更好的.讓學生也能充實美術知識。
四、拓展了地方資源
在培訓中,聽了有關專家關于挖掘美術地方資源的經驗介紹后,使我們深受啟發。教師從農村地域文化實際出發,有效地利用地區資源,發揚本地特色,將自己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便能設計出更豐富,更具個性,更能激發學生興趣的農村特色的美術課程。
通過這次培訓,不但豐富了我們的美術教材教法知識,更新了教育教學新理念,鍛煉了我們的專業技能,也讓我和廣大美術教師認識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找到了今后教學和專業發展的目標。我要盡我所學,在我的課堂上開啟學生美好的心靈,讓學生得到藝術的審美享受。國培雖然很短暫,但學習和留給我們的思考卻是長久的,我將把我學到的知識和感受,融入到今后的工作中,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在反思中收獲,在反思中成功,積極發揮在新課程實施中的引領作用,使學生在新課程實施中受益。
【國培計劃征文二】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網上學習倏忽夢想成真。當你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碰到疑難問題,鼠標一點,各種答案煞時涌現出來。真可謂:一網打盡。一個人把“活到老,學到老”作為人生信條,就能自覺地融入到這一滾滾洪流中去。“國培”于是應運而生。她翩然而至,出落得如此親切、清新、高雅。不是嗎?視頻里,專家、名師們語音親切柔和;文字資料娓娓道來,不疾不徐。學習環境清新大氣,操作簡單迅捷,“我的班級”“個人研修工作室”布置得溫馨、高雅。如此學習環境,能不一見傾心,再見情癡嗎?
短短一個月的學習時間即將過去,其滋味“如人飲水,甘苦自知”。5大專題的深入學習,研修日志、我的教學故事的撰寫,作業的提交,發帖與回帖的真誠交流,讓酷熱的暑期31天化作滴滴甘泉、片片綠蔭。
時間漸行漸遠,獨守一室的學習情景歷歷在目,專家、名師們的思想觀念、教育方法仍言猶在耳,同行們的鼓勵、鞭策依舊在心底回蕩,時時激勵自己不斷前行,不斷地創造教育的新境界!
“國培”的指導首先在思想觀念上給我以強烈的觸動,猶如“久旱逢甘雨”,點點潤心田。在《培養小學生空間觀念的教學策略》這一專題中:空間觀念是創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沒有空間觀念,幾乎談不上任何發明創造。因為許許多多的發明創造都是以實物的形態呈現的,作為設計者要先從自己的想象出發畫出設計圖,然后根據設計 圖做出實物模型,再根據模型修改設計,直至最終 完善成型.這是一個充滿豐富想象和創造的探求過程,也是人的思維不斷在 2 維和 3 維空間之間轉換, 利用直觀進行思考的過程,空間觀念在這個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明確空間觀念的意義,認識空間觀念的特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對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這就是《標準》把 “ 空間觀念 ” 作為義務教育階段重要學習內容的意義所在。反復品味這一段話,感到自己以前對空間觀念的認識是那么淺顯,那么平庸。這一段話從本質上闡述了培養空間觀念的重要性,它促使我深刻反思,提高了這一認識。像這樣高屋建瓴的指導還有以下5則:
讓學生會數學地思考,不是僅僅要讓學生急著算出數來。學生要學會從大處著眼,對問題先有整體判斷,知道大概是哪個數量級的,不急著精確。僅求精確會使數學窄化。
在培養小學生數感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看到數,更要讓學生看到數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去理解數及數的關系,然后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內運用數,提升學生的數感。
讓學生在畫圖形的過程中認識圖形特征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式。畫圖形是一種抽象能力,根據圖形的樣子和特征從無到有畫出圖形。在畫的過程中體會道理,領悟特征。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智慧不能像知識那樣直接傳授,它需要在獲取知識、積累經驗的過程中由教師以自身的智慧不斷喚醒、點化、豐富、開啟。有效地創設和利用課程資源, 引
導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真正經歷“數學化”的過程,獲得必需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這些理論讀來有味,嚼之生香。它不僅更新了自己的思想觀念,還廓清了心頭的迷霧,解決了實踐中的矛盾與困惑!為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學點亮了一盞盞明燈。為此我由衷地贊嘆“國培”精選的5大培訓專題,它有扎實的框架,又不失繁富的內容。飲水思源,心生感激之情。所以每天學之、辨之、思之,問之,以求通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國培”不僅在理論上給我思想的點撥、啟示,還在教學方法上以切實、鮮明的指導。
吳正憲老師的《小數加、減法》一課,通過精心設計,一張張購物小票,給枯燥的計算教學賦予了生活的氣息,以具體的情境為載體,計算教學變得鮮活起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李寧老師在《質數與合數》一課中,他談到, “„„以往的教學是通過找因數來認識質數與合數的特征的,今天,我們還把形與數緊密地結合起來,前者更加抽象,后者更加直觀,兩者相結合,便于學生能從形的角度理解質數與合數。”這一教法非常新穎,給今后“為數找形,形數結合”提供了思路,也為我們以后的數學教學,特別是比較枯燥的教學內容作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他在本課的反思這樣寫道:這種選擇(筆者注:指學生的爭議)意味著等待,這種選擇意味著我們對于這節課的價值選擇:是直奔知識,還是讓學生清楚研究方案到底與什么因素有關即為什么要找這些數的因數。 我們還是勇敢地選擇了后者,因為這樣的一個過程,孩子獲得的不僅是知識,同時還獲得了尊重和探究的體驗。什么是真正有價值的課堂?李老師在理論上、實踐上給了我清晰的答案,他的反思具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在《培養小學生數感的教學策略》這一專題中,舉教學分數這一例,通過直觀呈現分數墻,學生會感受到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的大小差異。
我認為這一教法非常新穎、有趣、實用。分數單位“1”,分子、分母等知識點在分數墻上盡顯無遺。
在《培養小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策略》這一專題學習中,有這樣一小段話: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他們的學習帶有濃厚的情緒色彩,對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親切、有興趣,我們在教學中應盡可能從學生的生活中提取數學學習的素材,使他們感受到課堂上學習的數學知識來自于生活,感知數學學習的價值,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讀后思索良久,慨然有感,數學既然從生活中來,數學就應回到生活中去,回到我們天真活潑可愛的孩子心靈中去,沒有情感的教學是無效的教學,沒有情感的數學知識是不能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的!
講解數學知識既要飽含深情,又要考慮知識的背景與時機。
我們知道“估算是發展學生數感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保證計算正確的重要環節”但從教學反饋來看,學生一旦面臨計算題,很少會想到估算。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尷尬局面呢?“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努力為學生提供背景和機會,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技能,把估算作為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教給學生,一是數學上的功能,即培養數感,為精確計算作準備。二是估算在生活中大量應用,當無法精確計算或沒有必要精確計算時,有時可以用估算解決問題。估算不在于末位估得有多準,而在于數量級的把握,讓學生遇事先有大感覺。”讀到這句話,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學生學習估算,是為學而學,因為我們在教學中很少為學生提供背景和機會,這正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在人們把“國培”稱為 “空中課堂”學習中,同行們通過發帖、回帖、留言,其樂也融融,其情也愜愜!其收獲絕不亞于同坐于一個教室!為什么如此說,因為大家在同一目標的引領下,獨立學習,獨自思考,然后暢所欲言,再說這種交流又具有多向性、深刻性,其收獲的就不僅僅是思想、知識、方法,更有情誼!“無情何必生斯世,有情如何不丈夫”,那種情誼將溫暖人一生一世!
【國培計劃征文】相關文章:
我的國培計劃主題征文10-17
國培計劃小學語文國培學習總結09-30
國培研修計劃06-03
國培學習計劃11-27
國培研修國培研修總結10-01
國培計劃培訓感言09-18
國培計劃培訓的總結05-09
國培計劃培訓總結06-16
國培計劃的培訓總結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