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端午演講稿
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演講稿會更加事半功倍。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接觸并使用演講稿的人越來越多,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演講稿1
友愛的教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日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回味端午,傳承民俗。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喧鬧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眼光轉向了〞圣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傷,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農耕社會對饑餓的恐怖,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亮的飲食習俗。現在,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傳統節日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我們守著傳統文化的〞聚寶盆〞卻不擅長庇護和挖掘。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接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個性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著名于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完結后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人著眼于創新,卻往往簡單忽略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定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有句話說的好:惟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瀕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日,該如何庇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明顯已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旺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華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現在都瀕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同學們,我們肩負著教師和家長的殷切冀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于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變化端午節已被他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時,你能否為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伴侶陷入逆境的時候,你能否不假思索地伸出救援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允諾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允諾?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鎮靜面對,尋覓緣由,總結教訓?我們在好這些平庸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假如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庸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庸的大事。
端午演講稿2
今天是20xx6月20日,中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傳統節日端午節”。
再過幾天,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端午節始于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是什么樣的節日?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和愛國的節日。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屈原沉入汨羅江后。人們自發地將裝米的竹筒放入河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從而表達對屈原的敬意和懷念,F在已經演變成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經過幾千年的傳承,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密不可分。端午節已成為中國人傳達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一個注重衛生的節日。端午節前后是春夏交替,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害逐漸增多,是傳染病發病率高的季節。江南地區也將進入悶熱、多雨、潮濕的梅雨季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人們在端午節前后插入艾蒿葉和菖蒲,驅趕蚊子、蒼蠅、昆蟲和螞蟻,凈化空氣。后來,他們加入了石榴花、大蒜和龍船花,被稱為“天空的五端”。
端午節那天,成年人應該喝雄黃酒和菖蒲酒來驅除蛇蟲。兒童應佩戴含有朱砂、雄黃和香草的香囊,以預防疾病。這樣,端午節就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這一天人們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比賽是一項充滿活力和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它不僅要有體力和耐力,還要團結協作,機智靈活,熟悉水性。這些都是長期鍛煉的結果,不是一天的工作。端午節龍舟比賽可以促進和促進群眾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和群眾團結。如今,龍舟比賽逐漸演變成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的作用。
第四,端午節是一個美食節,因為我們想吃粽子。在古代,粽子被正式定義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泡糯米,洗粽葉,做粽子,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形狀有四角形、錐形、菱形、竹筒密封烤“餃子”等。
從餡料來看,北方有很多包棗子的北京粽子;南方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餡料,其中浙江嘉興粽子最有名。可以說粽子葉香,粽子好吃。
目前,端午節已被列入國家法定節假日,“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也在向聯合國申報,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內在力量的加強和洗禮。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支柱。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繼承。讓我們用愛和愛來看待中國的每一個傳統節日,讓中華文明在中國完全繁榮。
此外,端午節結束后,整個學期即將結束。希望同學們認真上好每一節復習課,有計劃有目的地復習,爭取期末考試取得好成績。
端午演講稿3
親愛的教師、同學們:
大家好!
提起端午節,大家都不生疏,對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也應當略知一二吧!但是,一個地方一個風俗,有許多端午習俗大家都不知道,今日就由我來給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吧!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原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行少的活動漸漸演化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
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于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岸宋绻潯睘閲曳ǘü澕偃罩,并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揩記》和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立刻劃船撈救,始終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合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予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漸漸進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糯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萬水千山粽是情,糖餡肉餡啥都行。糯米沾著紅棗香,粽葉包著朋友情!辈还茉趺凑f,聽完我的介紹后,是不是又知道了許多端午節的學問呢?
感謝大家!
端午演講稿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木xx!馬上我們迎來的就是端午節,聽到這個節日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但我還是要為大家介紹介紹!
端午節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也是六月日,端午節也被稱為端陽節,午日節,五月天等。
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吧!歸納起來,大概有幾點吧:
一、紀念屈原,屈原是楚國詩人,他在這天汩羅江殉國。
二、迎接伍子胥,當時人們把伍子胥視為河神。
三、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她只有歲,每日每夜沿江痛哭。過了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她父親的尸體。
四、迎濤神,伍子胥含冤死后,化為濤神,后來人們把伍子胥的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江。
在端午節我們會吃粽子,都是用艾葉包的,家人在一起吃,其樂融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粽子的品種很多,有蛋黃粽,有肉粽,還有蜜棗粽等。我們還會在端午節這一天劃龍舟,劃龍舟是為了祭祀屈原,曹娥。劃龍舟不是一在劃,而是十幾個人一起劃,有在前面擊鼓。龍舟的'樣子更是美輪美奐,非常精致,都是用木雕成,雕刻家們都是精雕細琢。我們還會看到街上的婦女都帶著艾虎,人們認為艾虎可以驅邪,小們還會戴著香囊,可以驅避毒蟲。今天就講到這里了,端午節大家也知道了不少吧,我就不介紹嘍!
端午演講稿5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創建了光輝的人是我們。生氣的是我們傳統的端午節卻被韓國人給申報為了文化遺產,這不的不說是一種恥辱。如情人節,圣誕節等西方節日盛行的今日,我覺得作為學生尤其是高校生更應當宏揚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抵制一些西方的腐朽文化侵蝕。首先我們來看下什么叫文化呢?在中國古代"文治教化"即禮樂和典章制度等。什么叫傳統文化呢?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保留在每個民族中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分為物質文化:歷史典籍等。與精神文化:社會心理,風俗習慣等。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很多人劃船追逐挽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誕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彩,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實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成功和預祝五谷豐登。云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聞有所不同。直到今日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實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臺灣起先實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情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實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實行競渡。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蹦媳背瘯r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態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袱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后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芳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態,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傳統文化經驗了歲月的考驗和提煉,留下來許多精華,閃爍著民族才智與民族精神的絢麗光線。這也是它吸引我的主要緣由,我情愿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盡一份力。我情愿多多地與摯友們共享中華文化的精華,情愿奮力探究已經被漸忘的遠古文明,情愿接近每一個樸實的古老民族。我的視野縱貫千古,橫及八荒,遨游馳騁,此樂何及?
端午演講稿6
端午節頭一天,見一同學拿一束艾葉,說明天過端午節,剛在路邊買的。我開玩笑說告訴我,我上山為你采去。
但只是說說而已,既沒有買艾葉,也沒有做粽子,實際上根本就不會做,并不內疚。因為我對兒子說,明天過端午節,他在電腦前打著游戲,漫不經心地說過唄,有什么不一樣的。不僅僅是兒子,就是我自己,似乎早已不把端午節當回事了。
記得小時候,端午節是鄉村很隆重的節日。我們不知端午節和屈原有關的那些傳說,只知端午節是個快樂的可以吃雞蛋的節日。
往往離端午節還有好幾天,就想象著穿新衣、戴鮮花、吃雞蛋的情景,高興地睡不著覺。頭天就在為端午節做準備了,去山上采艾葉、折桃枝,插在門框上,是辟邪的,預示著一年的好光景。去鄰人家要篙木、月季花,放在盆子里,用水泡著。端午節早晨,母親早早醒了,做粽子,煮雞蛋。天還沒亮,母親就把我們從睡夢中叫醒,于是眼還未睜開,就吃了母親遞過來的雞蛋。母親說,趁著太陽出來前吃雞蛋,一年都不生病,不胃疼。盡管知道太陽不會霎時就跳出來,但還是急急地吃雞蛋,很有點莊重神秘的感覺,生怕吃晚了,肚子疼。
顧不得再睡了,就起床,用篙木、月季花浸泡的水洗臉,清香、潔凈,說是這樣百毒不侵,蚊子不敢近身。還要在頭上別著月季花、篙木,滿頭的五彩繽紛,趴在水缸邊上,在水里留影,俊得不得了。然后是吃米粽子,甜絲絲的。然后是分雞蛋了。平日很少吃到雞蛋,早早地盼端午節,也是為了吃雞蛋。母親一般分給我們每個姊妹6個雞蛋,2個鴨蛋,2個鵝蛋。我尤其喜歡鴨蛋鵝蛋,鴨蛋是咸的,蛋黃流油,香極了。鵝蛋大,蛋清玲瓏剔透,吃起來軟軟的,都不舍得吞下,F在吃雞蛋、鴨蛋、鵝蛋怎么也沒有小時候的感覺了。
我們分到這些寶貝后,都會各自找個隱秘的地方藏起來,留著慢慢食用,哪能像豬八戒一樣吞了人參果還不知滋味。我們也時常嚇唬對方,說知道雞蛋的.藏身之處,嚇得各自都用小眼睛趁對方不注意時掃描一下自己寶貝的方位,生怕被發現了,寶貝不翼而飛。這招用的最好的是我哥,他畢竟大我們幾歲,詐我們的技術高明。他常常突然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作勢向某個地方奔去,嚇得我們趕快撲向我們的雞蛋。他一次次地詐我們,我們一次次地上當,一次次地絞盡腦汁地換地方。其實他并不打算搶我們的寶貝,他就是覺得好玩,老是嚇唬我們,我媽說他了,他還是不聽。天天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后來我也學會了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他穩如泰山,笑瞇瞇地不當回事,使得我沒了興致。我說你也假裝怕一次,他說這都是我用的招,我才不上當了,還有就是我的雞蛋、鴨蛋、鵝蛋都吃了。你們快吃,不然就粘了,壞了,不好吃了。真讓他說中了。
每每第二天上學時,同學間一定會談論吃雞蛋的事,相互問分了幾個雞蛋鴨蛋鵝蛋,一般都是10個,成了約定俗成的數字了。有的家庭標新立異,讓孩子用手抓兩次,能抓幾個是幾個,同學說自己的手太小了,有如來的手那樣大就好了。那時候我們不知別的故事,但對孫悟空大鬧天宮的事卻熟爛于心。我說你的手若有如來的大,全村的雞蛋也不夠你抓的。大家笑。
那個時候我們只知自己吃雞蛋,很少問母親吃過沒有。那個時候真讓人懷念,雖然物質生活貧乏,但這些節日給了我們多少的歡樂呀。
今年的端午節,我吃了一個雞蛋,先生和兒子拒吃,說天天吃,不稀罕。買來的粽子,他們說不好吃,不如吃米飯。晚上,我們包了水餃,這是我們全家一直喜歡吃的飯,也算是延續了過端午節吃水餃的傳統了。
端午演講稿7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饑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著“聚寶盆”卻不善于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并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
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于世。
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后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人著眼于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么?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謝謝大家!
端午演講稿8
各位同學好:
我是來自高x班的xx。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憶端午濃情飄香,承中華傳統文化]。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龍舟節等。其最初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時期的祭龍。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之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后又有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跳汨羅江自盡,人們也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的'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也是南北方文化雜糅的產物。
陸游詩[乙卯重五詩]有云: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其中寫到了端午之兩大習俗——食粽以及掛艾葉菖蒲。
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呈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還用作交往的禮品。到了明清,粽子又有了其他的寓意,比如在秀才參加科舉考試前,家中都會為其打算“筆粽”,模樣細而長形似毛筆,又諧音“必中”也討了個口彩。
艾,又名艾蒿,其莖葉散發出的神奇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同時也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菖蒲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掛艾葉菖蒲是將艾葉于端午時懸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戴之,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榻,有驅魔法鬼之神效。期望全家能夠身體健康,平平安安的度過這一年。
而如今,紀念端午文化的方式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有所改變,但是不變的是中華民族兒女對于傳統文化的崇敬。粽子的取材變得多樣,也隨著地域的不同而向著不同的方向發展,呈現出不同的花樣,但是不變的是對于屈原的紀念。在醫學技術發達的當下,也許不再需要艾葉菖蒲來為家中凈化空氣,吸煙滯塵,但此舉依舊承載著人們對家里人平安無病的期許。賽龍舟在現如今顯然不可能是為了驅散魚群,保護屈原的身體,龍舟的樣式也有所改變,但不變的是中華兒女心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
現代人們的生活節奏快,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傳統節日的價值和意義。對于我們而言,要由外而內的汲取端午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融入每個人的生活中。詩歌是文化最好的載體,誦一曲[離騷]重拾一段不該忘卻的文化記憶,塑造屬于中華民族的共同信仰。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責任在每一中華兒女。
謝謝大家。
端午演講稿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等等。
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必不可少的活動,門上插上艾草、吃粽子、佩帶香囊、賽龍舟等。今年xx月xx日是農歷五月初五,我們即將迎來中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那么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據說,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屈原關心人民疾苦,受到人民的愛戴。他投江自盡后,楚國人民紛紛趕到汨羅江邊,向他表示哀悼。人民劃著船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遺體,這就產生了賽龍舟的習俗。吃粽子的習俗是人們把包著楝樹葉和彩絲的飯團扔到河里,以表達對屈原的祭奠。所以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掛上艾草,佩帶香囊,賽龍舟,舉行詩會,紀念屈原,慶祝節日。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外國文化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曾經熱鬧的節日已逐漸被人們遺忘,我們似乎不再關心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轉向西方節日,如“圣誕節”和“愚人節”。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方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2023年,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端午節為其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了這些,我們是什么樣的心情,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一些慶;顒樱匾氖,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保留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個傳統節日,都可以加強中國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但是現在,這個我們度過了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卻成為了其他國家的民族遺產,我們是多么的尷尬和無助。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內涵豐富,保留了先民獨特的文化記憶。我們應該感激和敬畏祖先創造的歷史和文化遺產。
端午演講稿10
親愛的老師: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
粽子的種類非常多呢,如果按照地域分的話,大致有南,北之分。另外,就是包粽子的葉子的種類,也有南,北之分。
粽子的南北之分:南方因為盛產竹子,就地取材以竹葉來縛粽。一般人都喜歡采用新鮮竹葉,因為干竹葉綁出來的粽子,熟了以后沒有竹葉的清香。
而北方人呢,就習慣用葦葉來綁粽子。葦葉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
就口味而言,北方的'粽子以甜味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
因為是周日,所以媽媽在家也忙著包粽子。準備了很多材料,最主要的是粽葉、糯米,還有不同種類的“餡”,有蜜棗、豆沙、紅豆、鮮肉、花生米。
謝謝大家!
端午演講稿1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里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于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等等,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最廣為人知的當是戰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了。據說,屈原投江后,當地百姓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屈原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于是,端午節也就慢慢地被后人沿襲了下來。
端午節的時候,南北方的習俗也不太相同。北方人喜歡在這一天吃粽子和雞蛋。而南方人則會在門上掛上艾草、菖蒲等來驅除毒氣和不祥之物。有些地方,人們還會在端午節這一天喝雄黃酒以驅蟲解毒!
端午節最盛大的活動莫過于賽龍舟了。龍舟,與普通的船不太相同,一般都是用木頭雕成的,然后涂上彩繪。船尾大多數也是用整塊木頭雕制,上面刻著鱗甲。賽龍舟前,先要請龍、祭神。正式開始時候,現場鑼鼓喧天,人聲鼎沸,氣氛十分熱烈。
除了賽龍舟,不同的地區都有不同的過節方式。在這里我也就不一一列舉了。
雖然我已經說了很多,但這也只是端午節的一小部分,如果你感興趣,那就親自去中國體驗一下吧!
我的演講結束了
謝謝大家!
端午演講稿12
早上好!
今天是端午節。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端午節其實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五一節等等。在古代,端午節是每個人用來消除疾病和預防流行病的,所以我們直到現在仍然有在家鄉采摘艾葉的習慣。端午節也和屈原息息相關。這一天是屈原去世的日子,所以這一天也成了我們紀念屈原的日子。
端午節前幾天,我們家就開始大力包粽子了。粽子又尖又圓又方。我們家習慣吃紅豆綠豆原味的尖粽子。我最喜歡的是原味,蘸了點白糖,然后咬了一大口,連續的,蹦蹦跳跳的,很好吃。有空的`時候,我會和媽媽一起去我家后面的山上采集一些艾葉,而不是耳朵后面。聽說我們不會頭疼。在這個節日里,全家人都很開心,一起做飯,一起豐富這個美好的一天,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節日。
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端午節。端午節很豐富。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正在發生。比如,我去看了一次龍舟比賽。場面很濃。許多人聚集在河邊看他們比賽龍舟?粗麄儎澲鴺,長長的船在水上滑行,真的很有趣。這一天我們會喝雄黃酒,雄黃酒也是用來防病防疫的。這些東西象征著美好的愿景和對生活的熱愛和享受。
同學們,端午節來了。我想每個人都想回家吃粽子。但是,我希望在吃粽子的同時,不要忘記宣傳我們傳統節日的美德,這樣我們就可以普遍吃粽子,學習屈原的詩歌,學習什么樣的魄力,讓這個節日在我們的思考下更有價值和意義。
端午節,讓我們帶著紀念和感激好好享受這個節日,好好傳承這個文化。讓我們在未來保持這種責任感,傳播和傳承我們的文化。端午節是一個快樂的節日,同時也需要思考。這一天,送上祝福,祝你好運。祝你在未來的歲月里安心安康。祝你越來越好的學習,越來越好的成績回報祖國,回報學校,回報父母!
端午演講稿1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xx班的xx。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端午文化,剛剛度過愉快的周末,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端午小長假。曾經有一首兒歌唱道:“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边@些,都是端午節上最為熱鬧的一些習俗。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年少的我們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圣誕節”“復活節”等,甚至各種不是節日的數字節。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反思,端午節到底意味著什么?
端午節,是民眾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廣為流傳的節日,端午是一個詩人的節日。據[史記]記載,屈原在流放期間,寫下了[離騷][天問][九歌]等憂國憂民的不朽詩篇。當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眼看著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悲憤之下,于五月初五,奮筆疾書[懷沙]后,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憂國憂民,一片赤膽忠心,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暢談端午,意味著什么,或者說倡導的是什么?毋庸置疑,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國家安危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的高度責任感,試問千年之后,誰的名字和作品還能為世人所傳誦?
曾經,我們被稱為“東亞病夫”,恥辱雖然已隨風而逝,但歷史應該銘記。增強國民體質是國之大計。每逢端午節,許多地方組織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這也契合強健國民體格的要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同學們一定要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各種體育運動,強身健體,同時養成競爭團結勇往無前的精神。
古人在端午節前后喜愛用艾葉來驅趕蚊蟲,凈化空氣,這個傳統亦保留至今。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所以大家要注重個人衛生,早睡早起,遠離疾病。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樣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璀璨的教室,我們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住行。這都是我們的祖輩,懷著愛國愛民的理念,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而來的。
同學們,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我們了解了端午文化,期望大家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樹我雄心,壯我中華。最后,預祝老師們同學們端午節快樂!
端午演講稿14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早上好!在開始今天的講話前,先讓我為大家讀一讀這首歌謠:“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兒歌里說到的節日就是即將來到的端午節。
今年的6月16日是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時節,千家品粽,萬戶懸囊,人們紛紛掛艾草、賽龍舟、辦詩會。
關于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XX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干,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后來,秦國軍隊攻占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后,紛紛劃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劃著船沖進洶涌的`波濤,象征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將如何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傳統節日呢?
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將愛國情包入。兩千多年前,三閭大夫屈原情系百姓,心憂天下,懷石投江殉國。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每到這天便把用五色絲線包裹的粽子投到水中,表達悼念之情。屈原的愛國精神,影響和感召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將文明包入。傳統文化史中華民族的根和源,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和延續基因。作為新時期的少年兒童,作為光榮的少先隊員,我們要傳承中華文明,并將它發揚光大。
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將責任包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我們國家發展的目標和方向,讓我們肩負責任,勇于承擔。
同學們,在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佳節里,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包住所有的感恩與祝福,送給我們偉大的祖國。
端午演講稿15
尊敬的老師們和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這個古老的節日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故事無疑是關于屈原先生的。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的都城。屈原目睹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他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無奈之下,在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他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然后抱著一塊石頭投入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去世后,楚國的百姓悲傷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悼念他。人們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投入江中。據說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后來,為了防止飯團被蛟龍吃掉,人們便想出了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辦法,這就是粽子的原型。
是什么樣的精神激勵著這位偉大的詩人跳入滔滔江水呢?正是那顆憂國憂民、熱愛故土的心。
祖國母親以她的身軀為我們撐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開辟出了一片肥沃的土地。如今的我們不需要用生命來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我們只需要將熱愛祖國的信念付諸于日常行動中:努力學習,尊敬師長,遵守公德,全面發展,為和諧社會的建設貢獻力量……
今天的我們重新點燃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這不也是對祖國的熱愛表達嗎?
棕葉飄香,又一個端午節即將到來,讓我們在品嘗美味的粽子的同時,回顧一下屈原先生堅定的意志,繼承他的愛國精神吧!
【端午演講稿】相關文章:
過端午日記:難忘的端午04-14
端午節演講稿 介紹端午節的演講稿作文03-21
端午的古詩04-06
端午的鴨蛋06-08
端午的詩句04-06
端午日04-06
端午詩句精選11-19
端午的日記01-07
端午幾號?03-15
端午演講稿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