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理論》的讀書心得體會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現代教育理論》的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現代教育理論》的讀書心得體會1
前一段時間,我讀了《小學教育教學理論》一書,,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其中有關教學媒體的一節,印象非常深刻。
教學媒體能使給學生生動形象,給他們以更大的思維空間。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也變得生動起來,運用教學媒體,可以從各個渠道,,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媒體不僅給教學過程增添了色彩,更為學習效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我從中懂得了教學媒體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更好的駕馭。
現代的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發展每一位學生。課堂教學也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生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板書和投影也是教學媒體中很重要的一環,通過板書和投影,把教學內容很清楚的呈現給學生,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與體會。老師講授的知識,剛開始會忘記,而好的板書可以讓教學內容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對于有些稍難一點的知識,不容易的理解的知識,我們教師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作為出發點,用較通俗的語言對教育新理念進行了較全面的闡述,為我們教師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啟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學習用書。有關教與學的理念部分是更為具體、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對指導我們教師開展日常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通過閱讀本書,可以站在社會發展的高度,以時代的特點為背景,以現有教育教學理念為起點,以國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為借鑒,
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讓這些教學理念由從抽象到具體,在實際工作中實施這些新的理念:
一、終身學習
讀了《小學教育教學理論》,使我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二、不斷實踐
沒有獲得實踐的教育理念不過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變成現實,就要把教育理念應用到具體的教學中去,由實踐來檢驗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實踐中提煉出適合教學的教育理念。
正如顧明遠先生所說的那樣:"一個成功的教師,首先是一個善于不斷自我更新觀念的學習者,只有在及時地汲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礎上,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實踐,做一個教育改革的身體力行者。
慢慢品味的,特別是對一些學習上有些困難的學生,特別需要板書來幫助他們理解、記憶,,在課后慢慢消化。這就對老師的板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要事先設計好板書,不但簡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無須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
《現代教育理論》的讀書心得體會2
學習了《現代教育理論導讀》一書后感觸頗多,我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對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科學,為什么說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類老的話題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和領悟。教育就是增長人的智慧,開發人的潛能的活動。現代教育就是研究在動態的環境下教育主體的一種創新活動。每個學校的教育環境都是動態的,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別也是很大的,作為教育者的教師和受教育者的學生是在教與學的互動中發揮出他們的智慧和才能。所以和諧的師生關系,每位學生的主體意識的增強和創新性的學習方法共同構成了現代教育的新理論。
1、 "以人為本"這種思想反映到教育領域表現為師生平等,生生平等,因此,教師必須用平等的原則尊重善待學生,不偏愛某些學生,嫌棄另一些學生,充分肯定每個學生的發展潛力,使每個人的發展可能性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現實。這種平等的師生關系,無疑是素質教育中整個師生關系系統內最為堅實,最必不可少的基礎。
2、書中提到的幾位代表現代教育思想的流派和學說的教育家,雖然在理論基礎和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在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上卻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他們無不是把發展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促進教育教學過程的民主化和個性化放在中心地位。這種強調喚醒與弘揚人的主體意識的趨勢反映到素質教育中來,便表現為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學校的主人。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我們教師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應在師生平等的基礎上推行民主的工作方式,以期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民主和諧的人際關系。實踐證明,在相互尊重,和諧民主的教育氛圍中,學生才有可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勇于各抒己見,積極表現其個性,展示其才華。
3、在傳統教育中,對學生情感的刻意教育與培養一直是處于一種被遺忘與冷落的荒蕪境地。這十分不利于培養健康成長的一代新人。因此,今日素質教育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強調與推行情感教育。古人云:親其師則信其道。對教師天生有一種信賴與依戀心理的學生,會像花草樹木趨向陽光那樣趨向教師。當他們得到老師真摯的愛與關懷,得到理解與重視的時候,心里就會感到快慰與滿足,同時產生樂于學習,愿意聽從教誨的傾向,就會把對老師的愛移情至老師所教學科目。與此同時,學生健康美好的情感也在潛移默化當中得到強化與升華。當然,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應起主導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須在'情'字上狠下功夫。我認為,教師應該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首先應愛護,了解學生,建立情感溝通的橋梁;其次應信任學生,對其充滿"愛的期待";最后應嚴格要求學生,做到嚴中見情,嚴中見愛。
4、二十一世紀是"創造教育的世紀",這一點已為國際教育界所公認。在某種意義上說,培養出擁有創造性素質的一代新人正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終極目的。這是因為創造性素質是現代和未來人才所應具備的素質中具有統御作用和最大時代適應性的一種素質。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已成為世界各國現代教學的重頭戲,我國的素質教育也不應例外。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最能發揮創造力的條件就是民主。在民主的師生關系下,學生真正處于主體地位,敢于發揮創造力,當自己的新穎創見被人接受,贊賞時,會感到無比自豪。我們做為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創造性學習進行扶植和幫助,而且要積極鼓勵學生勇于挑戰前人,超越前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綜上所述,我認識到: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是成功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保障。在工作中應力爭盡早建立這種師生關系,為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條件。
《現代教育理論》的讀書心得體會3
我國著名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及學生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懷揣振興中華民族之志,以培養民族幼苗為己任,提出了"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一切為學生"的主張。他一貫重視學生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認為"對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們應當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們體德智三育都能從小好好學起。"在經過長期的探討實踐后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訓育原則,他把"活教育"訓育原則作為實施"活教育"德育目標"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的基本原則,在孩子品德教育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我有幸拜讀之后深受啟發,現就此談談一點體會。
一、"活動"乃重中之重。
陳鶴琴先生認為在教學活動中應強調學生的"做","做"即活動。在學校里的一切活動,"凡是學生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同樣重視學生積極思想品質的培養,主張"凡學生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一切教學,不僅僅在做上打基礎,也應當在思想上做工夫。"根據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觀點認為思想就是動作,是一種內化的動作。"好動"是學生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沒有一個學生不好動,也沒有一個學生不喜歡自己做的,因為學生的感覺與動作是連通的,他只要想到了或是接受了什么外來的刺激,就立刻要去做,因此,作為教師,要去了解和研究學生好動的特點,不但不因學生的正;顒樱ヘ熈P他,而且要給學生充分的機會,使他多與事物、與人接觸,以促使學生身體、道德、智力的增進。"做",也是學生獲得練習,培養興趣,鍛煉能力的好機會。陳鶴琴先生曾說:"學生若自己動手,自己吃飯,可以得到肌肉運動的快感,嘴里也有著相當的滋味,即使湯勺拿不穩,飯菜裝得不牢掉在桌上身上,但這是一種練習的好機會。"的確,不讓學生"做",學生就得不到練習的機會,任何事情也就學不會了。學生做事,能夠鍛煉他們的能力。另外,豐富學生直接感性經驗成為學校教學的重要任務,而學生的操作活動即"做"正是獲得直接經驗的最佳途徑。我們教師不應用自己的頭腦代替學生去思想,剝奪他們思考的機會,是不利于發展學生智力的。
二、大量利用活教材,教學方法多樣化。
陳鶴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實現"活教育"的重要手段,,就是直接向大自然、大社會學習。小孩子的知識是由經驗得來的,所接觸的環境愈廣,所得的知識愈多。學生生活在大自然、大社會中,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是活的環境,對學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外界環境的刺激是學生心理發展的源泉,環境對學前學生的發展比其它年齡階段更為重要,因為學生最初是從環境中受到自發教育的。所以,教師要常帶學生走出學生園,到工廠、街道、田間、野外去學習。大自然、大社會為學生活動和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就要注意環境,利用環境。環境中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可以變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民歌、民謠、兒歌、故事等許多都富有教育意義,有待于教師們做有心人,發揮想象力,隨時發覺這種活教具、活教材。從尊重學生的愿望、興趣、要求等身心特點出發提出了替代教學法和暗示法。游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游戲,那么學校的教學應該游戲化,并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交往的機會。
三、突出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教師應當給學生相當的機會,自己動手學習,不要把現成的結果灌輸給學生。陳鶴琴先生指出:"學生的世界是學生自己去探討去發現的,他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的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只有使學生自己具體的和自發的參與各種活動,才能獲得真實的知識,才能形成他們自己的假設,給予證實或否定。教師應當重視引導學生自我發現的學習,在學校的教學中要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活動,做活動的主人,充分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陳老提倡"教師教教師"、"學生教學生"。我認為這樣的相互學習,教者和被教者都會受益。同時可以看出這種教學相長的方式具有民主性的特點。任何教師,任何學生隨時都可能成為教者,又隨時都可以成為被教者、學者。民主性是陳老"活教育"理論的一大特色,正是當代教育理論的一個趨勢。
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的教學原則》中精彩獨到的思想是指引我們在教育之路上前進的燈塔,讓我對學校教育有了新的思路并從中汲取了許多知識。我會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堅持《活教育的教學原則》,逐漸完善,提升自我。
《現代教育理論》的讀書心得體會4
陶行知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有著許多精辟的教育思想,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服務于我們的教育事業。在陶行知看來,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他說:"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所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主要包含三個基本點: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對于先生的教育理念,我有幾點啟示:
一、教育要來源于生活,更要回歸于生活。要與生活緊密結合。
陶先生所倡導的教育理論和方法與新課程理念不謀而合,陶先生提出"教學合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他認為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教學一方面要老師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對于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用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如果教師只會用"舊瓶裝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鮮的事物。教師應不斷研究,才能時常找到新理,只有學而不厭,然后才能誨人不倦。陶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社會即教育",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大自然里,使它們任意飛翔。把學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這樣的學校才是學校,這樣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張遠離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脫離實踐的知識是虛的,不實用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學習離不開生活,學習就在生活之中,學生活中的問題,已成為我們每一個教師所努力做到的。我們也更應該明白我們所要教育出來的學生不是只會背書只會知識的學生,而應該是會學習,會思考,會生活的學生。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教育的本質。
二、教育方式多樣化,要有新穎性和創新性,多角度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生的求知欲
陶行知先生作為一名大教育家,他的教學方法論十分明白。首先,教育教學方法是靈活的,根據"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根據"做"的內容特點及教的規律、學的規律來決定。
陶行知極其重視實踐,他由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號而改"知行"之名為"行知"。在教育方法論上,他特別重視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解決了長期糾纏于中國教育史的"勞心"和"勞力"的問題。他說:"在勞力上勞心,是一切發明之母。事事在勞力勞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并由此得出學習方法的論斷:運用知識,"用心以制力,就是一件重要想如何可以把這件事做好,如何運用書本,如何運用別人的經驗,如何改造用得著的一切工具,使這件事和別事相互影響。"柳斌同志說:"只有讓學生主動發展,人才會有多樣性,如果都是機械被動地發展,那將來都是一個模子。"提倡的是個性。陶行知把腐朽思想稱為"裹頭巾",提出"創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讓我們接過繼續創造。"號召人們"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在具體教學中,"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素質教育講的也是個性、創造,一切陳腐的、機械的、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動是錯誤的、有害的,必須堅決抵制
所謂"教學"即教學生學;所謂"學生"首先要學會生存。因此,歸根結底教育的最終目的'就在于"教會學生學會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徑,陶行知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學,而在于教學生學。老師如果只"教"或只"教學",就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動不起學生學的積極性,更不能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陶行知認為,教師不應把現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過不斷反復推敲以求得最佳結果。與此同時,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對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對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言也能夠發出去,以期達到解決別的問題。他想通過這一方法的尋求來最終培養學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學生就不僅能使自己獲得豐富的知識,而且還可以解決新的問題。 陶行知說:"喚起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又說"治學以興趣為主,興趣愈多,則從事彌力,從事彌力則成效愈著。"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各科教學都必須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前提,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現代教育理論》的讀書心得體會5
囫圇吞棗般讀了半本了(想先瀏覽一遍全書,再作細讀),覺得看云真不愧為一位有意思的老師。原想從此書中了解同行是如何讀教育理論,如何寫讀書后感的,可看了半本,越看越對封面上那句話感到有意思了——"個性化解讀教育經典"!
呵呵。"個性化解讀"似乎成了20xx年讀書界的一個有趣現象了。于丹教授讀《論語》,個性化地讀出了"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心靈之道"、"天地人之道",幾篇演講稿組合成一本書,賣二十元人民幣,還高居博庫圖書排行榜前幾名;如今,看云也來個性化讀《民主主義與教育》、《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讀后感寫得文采飛揚,行云如水。不可否認,看云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小學語文老師,讀完《童年的秘密》,就一口氣寫了二萬多字的讀后感——《回歸之路》,實在讓人欽佩!
讀到一半,也突然笑出聲來,腦子里不知怎地浮現出了女人入廚房時的身影。聽于丹的演講、看看云的書,突然覺得這兩個女人都是在為我們"煲湯"——用孔子思想、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杜威教育思想作主料,然后加入兩位女子對人生、對教育的感悟,為我們捧上了一鍋"精神美味湯"!
于丹教授作為一名學者、一名傳媒學教授,她的言語顯然比看云更具學術味,表情也更顯理性化。而一直閑適地看文學書籍的看云,寫起讀后感來,也是信手拈來,不求正統,散得開卻也收得回。這不,每隔幾段都會出現幾行用楷體字記錄的教育理論原文,然后,便是作者"天馬行空"地談感想,這些感想會說到自己的兒子,當然更多地說到自己的學生、自己的教育教學片段。于是,我的腦子里又浮現出了我那中師時的小學語文教學論老師,也是一個女的,也是從小學語文教學講壇上走出來的,她也會講理論,但一會兒,她就會引發開去,講她的兒子,講她的教學生涯。女性的思維是不是都有這樣的特點?呵呵,這不是質疑,而是同為女性對自身性別所產生的思維特點的好奇,很有意思。
不過,在一向來以男性占統治地位的學術界,突然有幾個小女子斗膽出來發表自己對艱澀枯燥的學術論著的見解,實在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女性的"煲湯藝術"絕對強于男性:沒有文化的村婦無事時會家長里短地跟你聊上一天,看到一個人能從眼前這個人拉扯到他(她)的四親六眷;有點文化的女性知識分子能把男性學者創造的理論研究作為"鹽",再加入"花椒"、"蔥"、"姜"、"味精",給你做出一鍋"百味湯"。但誰敢肯定,女性的話語就遜色于男性的理性思考?這不,《教育漫話》、《給教師的建議》、《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里也有"家長里短式"的語言,作者講教育問題猶如在和親朋好友話家常,道理簡單明了,意義卻十分深刻,因其深入淺出,不也給學術界增添了一抹鮮活亮麗的綠色?
書讀了一半,也突然覺得,女性的思維也不僅僅是感性,女性之美里還蘊含著一種寧靜之美。在讀著這些學術著作的時候,她們的腦子里除了理性的思考,往往也會聯想到嬰兒酣然入睡的寧靜,聯想到小溪潺潺的寧靜,聯想到星光點點的寧靜。而寧靜,正是當前學術界所稀缺的一種精神追求!堆θ鹌甲x教育理論》封底最后一句話:"真正的成長需要寧靜,靜悄悄的成長的快樂,無以言表。"
《現代教育理論》的讀書心得體會6
魏書生思想席卷中國教育界,但始終也沒能真正去讀一些關于他的教育理念這方面的著作。前段時間去書店看到了魏書生寫的專著,順便買了本,這幾天也一直在翻閱,從中我發現書中他寫到的并不是純理論的東西,而更多的是那些特別實實在在的,在他從事教師這個職業時的一些具體教育方法。粗略拜讀了以后,我從書上真實體會到了魏書生的人格魅力。在這教育改革的年代中,魏書生的教育理論無疑就是一盞啟明燈,為教育大潮中的師者們指明了航向!同時也為我們這些青年教師提供了一些實實在在的教育思路。
作為一名政治教師,由于其學科的特殊性,一昧的盲目付出并不能得到預想中的回報,照本宣科換來的只是下面學生暈暈欲睡的結果。如何讓學生重視這門學科?如何讓學生愿意主動去學習這門學科?可能比備課教學更為重要。
魏書生的教育思想精辟地歸納為:一句話;兩本書;三個魅力;四字精髓;五點啟示;六步教學法;七個一分鐘。全面且簡潔明了地涵概了魏書生的基本教育思想。其中的"三個魅力"讓我的內心驀然升騰起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新,魏書生的人格魅力、知識魅力、成就魅力使他在惡劣的環境中催化自己發奮圖強而更加卓越,他以自己的經歷勉勵著取經者要做到"天人合一,解放自我",正是這種解放才使魏書生有能力有勇氣去創造一般人難以創造出來的奇跡。做為一個師者,不能用狹隘的人與人之間權與利爭奪禁錮自己的聰明才智,歪曲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們要努力管理好自己的內心世界,作自己的心靈主人,胸懷坦蕩,淡泊名利,發揚光大自己內心的大智慧,真正的將生命付于教育事業,真正地做到燃燒的蠟燭,在發光發熱中不斷思考、學習與進步,自強不息,真正做到博學為師,厚德為范。
魏書生的教育思想和課堂藝術不僅僅是體現在課堂上,而是體現在課前、課后和課外;不僅僅是體現在教書上,而是體現在育人上;不僅僅是體現在教師的如何教上,而是體現在學生的如何學上;不僅僅是看學生在課堂上如何學,而是看學生在課前學的怎么樣。所以,魏書生的課堂藝術的魅力主要表現在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積極性的調動、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效果的檢測上。 因此,縱觀魏書生的教學全過程,魏書生的教學,不僅僅是師生之間簡單的教與學的互存關系,而存在著一種普普實實的教學組織環節和組織形式。
魏書生教育思想的實質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即自學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學會學習是通向21世紀的個人護照。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使學生會學,促使差生轉化一直是他努力 的方向。要使學生會學,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魏書生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時,總是把直接興趣和間接學習興趣結合起來,使之互相促進,這樣學生的 學習興趣就會越來越濃,變成滿足心理需要的一種極大樂趣。培養學習興趣,還應注意既要有廣泛的興趣,又要有中心興趣。學習興趣與老師教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樣是課堂,有的教師視為畏途,有的教師則視為樂園。魏書生上課,學生興趣盎然,忽而眉飛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覺得是一種享受。
綜觀魏書生的教學,方法靈活是他的特點。魏書生常說,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保證。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傳授知識的程序,要研究教學方法,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改進教學,教師的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教師在課堂上創造精神的飽滿和樂觀愉快的語調,在培養牢固持久的學習愿望和取得越來越好的成績方面,對興趣培養都有極大的意義。并對一堂課還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要求:一堂課應當激發出真正的激動心情。魏書生教學,就是要通過各種教法找到興趣的源泉,他認為,教師講課,寡淡無味,平鋪直敘是教學的 大忌。他總是力圖為學生創造一種輕松活潑的學習氣氛,在課堂上,趣事,樂事層出不窮,學生思維可以馳騁,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揮,久而久之,學生對他教的語文學科產生濃厚興趣,愛上了他并迷上了他。
新的事物,學生會有興趣。變換教學方法從中得到快樂,學習興趣就會成倍增長。 魏書生老師在校或外地講課,課前總喜歡用氣功冥想的辦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魏書生常說老師要教給學生一些常規性的學習方法,幫學生制定一些語文學習的規矩,制度,計劃,在一些方面使學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老規矩可遵守。在一些方面讓學生猜的透,但在具體一堂課的安排上,具體教法的運用上,在一些小的技術,技巧問題上,又應該讓學生猜不透。越猜的半透不透,學生越愿猜,越猜學習興趣越濃。與教師感情越進,對教師所講的理解的 越深。
民主平等是魏書生課堂教學藝術的核心,用通俗的語言來表述就是兩個字--商量。魏書生在全國乃至香港、中國臺灣出公開課事先從來不告訴學生學習內容,有時還要學生猜猜看學什么。這與我們許多教師出課是大不一樣的,我們往往要提前預習、認識學生、提前試講等等,待到了課堂也只是在學生的配合下把預案十分精彩的表演一次罷了。
魏書生敢于上真課,不懼怕學生不熟、教材不熟所帶來的"預案"無法進行。盡管我們不能說魏書生心中就沒有預案,但是可以肯定地說魏書生心中的預案與我們的預案相比在本質上是大不一樣的;我們的預案是讓學生當演員把課堂教學過程一步步表演下來--學生的學從屬于教師的教,為教師的教服務。而魏書生的"商量"型預案是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并且千方百計的去適應學生的學。
魏書生的"商量"教學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是高深莫測的,用"此時無聲勝有聲,于無聲處起驚雷"來形容是不過分的。其一、用商量的教學策略主導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使師生共同處在一個非常和諧的課堂氛圍中, 用魏書生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師生面對面的交流是任何其他教學手段無法取代的"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拉近了師生距離,產生強烈的師生情感氛圍,良好的師生情感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基石。其二、在商量教學策略氛圍中學生全員參與教學活動,因為"商量"的那根弦始終在拉動著每一個學生的心,使你無法拒絕它而走神,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其三商量教學策略極大的遵從了"因材施教"原則,擺脫了出課教師最擔心的因師生不熟而啟而不發,對不同個性特點和學習特長的學生也顧及到了,順應班級基礎狀態和學生個性特點而進行"因材施教"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
同時魏書生還注重學生創新力的培養。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經濟時代,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方法是教師的重要任務。魏書生經常說"一件事有一百種做法"。我們不缺乏學習的學生,但缺乏具有想象力的學生,學習離不開想象,而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茅以升說"世界上沒有生而知之的圣人。而只有學而知之的天才。"前汽車大王福特說"不創新,就滅亡。"魏書生自己對創新認識和創新能力 的體驗是非常深刻的,他從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的經驗是很豐富的。
魏書生老師的教學藝術,已經不是教育教學所能概括的了。他用自己的人生體味,用個人的性格魅力,用深厚的學術修養,在教育和影響著學生。 課堂雖小,卻有著廣闊的鉆研天地,鉆進去,人了門,師生雙方都有無窮的樂趣,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魏書生說:"我只是在人口處,悟到了點滴激發學生興趣之法,更有效的方法,還在前面等著我。"
《現代教育理論》的讀書心得體會7
《小學教育教學理論》一書中有關教學媒體的一節,印象非常深刻。
教學媒體能使給學生生動形象,給他們以更大的思維空間。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也變得生動起來,運用教學媒體,可以從各個渠道,,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媒體不僅給教學過程增添了色彩,更為學習效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我從中懂得了教學媒體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更好的駕馭。
現代的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發展每一位學生。課堂教學也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生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板書和投影也是教學媒體中很重要的一環,通過板書和投影,把教學內容很清楚的呈現給學生,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與體會。老師講授的知識,剛開始會忘記,而好的板書可以讓教學內容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對于有些稍難一點的知識,不容易的理解的知識,我們教師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作為出發點,用較通俗的語言對教育新理念進行了較全面的闡述,為我們教師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啟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學習用書。有關教與學的理念部分是更為具體、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對指導我們教師開展日常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通過閱讀本書,可以站在社會發展的高度,以時代的特點為背景,以現有教育教學理念為起點,以國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為借鑒。
【《現代教育理論》的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現代教育理論》的讀書心得體會12-08
現代教育理論學習心得體會12-08
現代教育理論在鋼琴教學的應用論文02-16
淺析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的論文09-25
現代教育技術在《中醫基礎理論》教學中應用03-08
現代教育技術理論指導下的教改思路03-08
現代教育理論的四種意識研究分析的論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