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科學與工程專題講座心得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種子科學與工程專題講座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這學期我院為了加強我們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的理論修養和強化專業知識理解,開展了種子科學與工程專題講座。在專題講座學習中,我們聆聽了各個專業老師的報告,他們以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專業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每一次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沖擊,每一次都能有新的認識和體會。
在一次次的感悟體會中,頗感自己的責任重大、知識貧乏。通過這次專業知識講座,收獲頗豐、感想頗深: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許多疑問得到了解決或者啟發。對我們的專業與課程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在這里,我要衷心地感謝學院和各位老師給我們創造了這樣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下面將我的學習心得小結如下:
這次培訓學習,我聆聽了王芳老師關于中國和世界種子研究進展和種子市場發展狀況的專題講座,讓我對中國和世界種業的發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種子是農業的基礎。種子的科技水平在一定意義上代表了農業的科技水平,種子商品化的程度代表了農業生產水平。國務院于1978年4月批轉了農業部《關于加強種子工作的報告》,批準在全國建立各級國有種子公司,全國建立國有種子公司2549個,基本上建立了一個較為完善的良種繁育推廣體系,農業生產實現了品種布局區域化、種子生產專業化、加工機械化、質量標準化的種子工作體系。
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種子產業邁向現代化的發展軌道。1995年國家實施“種子工程”,全國許多農業院校相應開展了種子科學與技術的?平逃,中國農業大學也成立了種子科學與技術系,開展種子方向本科教育。建設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社會急需人才,為中國種子產業發展培養高素質的,能夠在種子公司、種子管理等部門從事新品種培育改良、雜交種種子生產、種子營銷甚至種子公司的經營與國內外貿易工作,掌握國際國內種子產業發展所需的知識與技能的種子專門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商品種子的使用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得世界各國都把品種改良與新品種推廣利用作為一個重要的農業產業予以重視。世界發達國家的種子產業發展如火如荼,尤其是20世紀30年代國際種子檢驗協會的成立,促進了國際種子貿易和交流,推動了世界種子產業發展和農業進步。隨后,國際種子貿易聯盟(FIS),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UPOV),北美官方種子認證協會(AOSCA)等一系列國際組織的建立,使得全世界種子產業發展突飛猛進。在美國僅ASTA的成員就有900多家種子公司,在Seed—world登錄的國際知名種子公司超過300家。美國種子年貿易額60億美元,每年大約生產60000個品種的種子,美國與世界上120多個國家有種子貿易往來,貿易額占世界種子總貿易額300億美元的20%。
中國是一個約有13億人口的農業大國,種子的市場規模在200—300億元人民幣左右,但我國的種子商品率僅為發達國家的10%—20%,種子產業作為一個朝陽產業具有無限的發展前景。現有全國國有種子公司近2700家,部分工業、金融資本也看好種子產業,民營私企不斷涌現。此外,中國入世為外國種子公司進入中國種子市場提供了有利環境,目前已有60多家國際跨國種子公司集團進入中國種子市場。種子產業的急劇發展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大量的勞動就業機會,為相關人才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目前,每年來我校招聘尋求種子專門人才的單位絡繹不絕。種子產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培養一大批懂專業、會管理的種子科技專門人才。
通過這次學習我們了解到中國種業的發展起點低,與國外還有很大差距,這就更要求我們要不斷學習,為了中國種業的發展而不斷努力。
在這次學習中,高文偉老師關于種子檢驗的專題講座也使我們深受啟發。種子檢驗是保證種子質量(種子品質)的重要關鍵,特別是在種子作為商品流通后,種子檢驗工作尤為重要,所有種子的生產、加工、銷售全過程的質量,都須通過檢驗確定。因此,正確全而地了解種子檢驗十分重要。
種子檢驗是應用科學的方法對農業生產上的種子品質進行細致的檢驗、分析、鑒定,以判斷其品質優劣的一門學科或技術。種子品質是山種子不同特性綜合而成的概念,包括品種品質和播種品質兩方而內容。
種子檢驗的內容包括種子真實性、品種純度、凈度、發芽力(生活力)、活力、千粒重、種子水分和健康狀況等。其中,純度、凈度、發芽率和水分四項指標為種子質量分級的主要標準,是種子收購、種子貿易和經營分級定價的依據
種子檢驗的方法可分為田間檢驗、室內檢驗、小區鑒定等。
田間檢驗。是對種子田的隔離條件、親本質量、除雜情況等進行檢查,判定種子田是否合格的活動。其作用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提高種子遺傳質量,通過種子標簽檢查、隔離條件確認、去雜去雄等,可以使種子生產符合規定的種子田標準的要求;二是可以推測種子遺傳質量,特別是常規種。
室內檢驗。包括物理質量的檢測和遺傳質量的檢測物理質量檢測主要是測定種子發芽率、凈度、水分、健康、重量、生活力等指標;遺傳質量包括品種真實性和種子純度。
小區鑒定。小區種植鑒定主要用于兩方面:一是作為種子繁殖過程的前控與后控,監控品種的真實性和純度是否符合規定的要求。這種測試主要是測定種子批的一致性,判斷在繁殖期間品種特征特性是否發生變化,同時也表明了限制繁殖代數的有效性。二是作為種子檢驗的目前唯一認可的檢測種子品種純度的方法。小區鑒定可以長期觀察,充分展示品種的特征特性,品種描述的特異性都是根據表現型來鑒別,但小區種植鑒定費工費時。
種子檢驗的主要步驟可分為取樣、檢驗和簽證。
取樣:按一定規則和手續從大量的種子(或材料)中扦取小部分有代表性的樣品,作檢驗品質之用。
檢驗:采用科學方法和必要的儀器對種子各項品質進行分析鑒定,力求獲得正確的檢驗結果。
簽證:將所檢各項結果填入種子檢驗單內,檢驗合格的種子發給合格證書并二定出等級,不合格的簽發不合格證書并提出處理意見在這次專題講座中,老師結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經歷對現實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和問題向我們做了介紹,這對我們以后的實習工作有很大的幫住。另外老師所講的知識與課本又有很大的聯系,這也有助于我們對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學習。白光紅老師的關于作物育種的專題講座,內容結合我們的專業課程,全面地向我們介紹了目前育種的前沿知識。不僅豐富了我們的專業知識,也使我們對育種的研究進展有了新的認知。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作物育種研究工作也出現了一些新特點和新動向,具體講將會在育種技術手段、育種主攻目標及體制架構等方面出現或將會出現新變化。這些特點主要包括育種手段多樣化、育種技術效用精確化、品種選育專用化、市場需求精細化、績效評價科學化等。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電子計算機等學科飛速發展并與作物育種應用領域緊密結合,逐步形成一些作物育種新方法,如分子設計育種、基因組重測序等是目前備受關注的幾種方法。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分子設計育種、控制復雜性狀的多基因轉化技術、作物虛擬育種方法、全基因組重測序技術。
首先,我非常感謝學院對我們種子專業的重視,給我們更多機會去了解與專業有關的知識,我們也非常珍惜這次機會。
經過這次的學習,們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獲。對于我個人,我認為這次培訓班舉辦的非常有意義,非常有必要,因為它不僅讓我充實了更多的理論知識,更讓我開闊了視野,啟迪了思想,打動了內心。經過這幾次的聽講,我對本專業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也對專業的將來充滿信心。
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是為了適應我國農業和種子產業發展的需求而誕生的新專業。我們作為本專業的學生,要具備種子科學與工程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適應市場經濟要求,我們還要掌握農業生物科學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的基礎上,接受種子生產、貯藏加工、種子檢驗、經營管理、等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訓練,努力把自己培養成有用的人才。
建議:
近年針對種子科學技術革新快,生產發展速度快的特點,課程組及時進行教學內容更新。
為了搞好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建立種子工程專業,并對實驗室進行了人員配備,實驗儀器購置等。充分利用教學標本實習基地、種子儲藏館、植物標本和教學掛圖等,并搜集展示作物種子標本,增強了學生對課堂理論教學的感性認識。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社會化和長期化教育的轉變,各類教育的培養目標也必須進行相應調整,以適應這種變化。本科教育不僅直接向社會輸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而且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礎,直接影響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質量。因此,我們要建立培養“基礎厚、口徑寬、能力強、素質優”的復合型和研究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只有口徑寬、基礎實的本科畢業生,才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更好的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才具有寬廣的學術視野、活躍的思維和創新精神,從而為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奠定基礎。
確立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目標時要注重植物種業領域的專門知識和技能,培養“德、智、體、能”全面發展,具備植物遺傳改良,種子生產、加工、貯藏、質量檢驗、營銷及相關領域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等。
實行“三增、兩減、一優”,優化本科生培養過程。三增,即增加選修課、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增加創新學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兩減,即減少總學時和減少必修課學時;一優,即優化課程體系。教學實習緊密結合生產實際,實習要求、實習內容、實習地點等具體化,力爭使學生對某一作物(植物)從播前準備、播種、田間管理到收獲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有一個完整的認知。
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網絡教學相結合各門課程教學方法主要有課堂講授、課堂討論輔導、室內外實驗實習,在傳統課堂講授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教學條件,擴大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理論教學與生產實踐教學相結合整個教學體現出生產、研究、教學緊密相結合的教學運行機制。通過課堂講授使學生系統學習種子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通過參加生產實踐提出問題,通過解決問題引導教學,達到靈活掌握和運用知識。
培養三種基本能力即自我管理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和探索創新能力。相比較其他各方面能力而言,這三種基本能力是當代大學生較為欠缺而需要加強鍛煉的能力。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獨立生活能力、處理事務能力、自我學習和知識自我更新能力等方面。面對現代社會知識爆炸式增長的環境,教育已不再是“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和知識自我更新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又是培養探索創新能力的基礎。應當通過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辦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
【種子科學與工程專題講座心得】相關文章:
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10-23
河西學院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業前景分析01-15
高效課堂專題講座心得11-06
師德師風專題講座心得10-11
“打造高效課堂”專題講座心得11-25
專題講座心得體會02-26
法制教育專題講座心得11-02
科學觀察日記:神秘種子發育記11-28
關于小學科學種子的構造的說課稿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