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學習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效學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效學習心得體會1
這段時間我通過學習《有效教學》,深有感觸。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達到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愿學。情境的創設關鍵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形成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里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激發起來,萌芽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
我覺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切實作到有效兩個字應該至少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認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師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除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的把握,教師還應該考慮到教材的重組與延伸
2、仔細推敲教學方法。隨著網絡的的普及,教師可以利用的資源是越來越多了,教師交流教學方法的渠道也是越來越廣,我們可以發現相同的教學內容往往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3、有針對性的設計課堂練習。學生吸收知識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聽說讀寫各式練習情況往往往直接影響著學生課后練習的正確率。
4、制造寬松融洽的課堂氛圍,良好的心態更加有利于學生投入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具體還應從一下幾個方面開始抓:
1、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學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比如遭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與家長、同學、教師發生矛盾,尤其是當和教師發生矛盾時,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專注與學習。
2、對學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的學生是因為教師、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因此也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樣也就不能去聽教師所教的課程了。
3、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有的學生是因為我們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沒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觀念和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同時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4、教師要幽默
有的課堂過于死板,氣氛過于沉悶,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他更不會去學了。學生很喜歡幽默的教師
5、教師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方法
評價很重要,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于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夸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6、教師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題,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盡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為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
所以為了做一個好教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教師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學環境中,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專心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范,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范必須要明確,要說到做到,然后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我們既要承認激勵賞識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認它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這才是科學的發展觀。當然懲戒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批評時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語氣,講究“度”。我們教師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被學生認可、接受,那么就不會再有教不好的學生了。,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盡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為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
所以為了做一個好教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教師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學環境中,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專心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范,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范必須要明確,要說到做到,然后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我們既要承認激勵賞識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認它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這才是科學的發展觀。當然懲戒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批評時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語氣,講究“度”。我們教師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被學生認可、接受,那么就不會再有教不好的學生了。
有效學習心得體會2
20xx年7月的暑假,我參加了繼續教育學習了有效教學模式的培訓,感受頗多。學習了洋思中學和杜郎口教學模式,使我們眼界大開耳目一新,更新了教學觀念,學到了先進的教學方法。以下是我學習的心得感受。
我要學洋思中學的以下經驗:
一、 洋思的教學模式: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所謂“先學”,就是在課堂上,學生按照教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及學前指導,看書、練習。所謂“后教”,就是針對學生自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及練習中的錯誤,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即“兵”教“兵”,教師只作評定、補充、更正。所謂“當堂訓練”,就是讓學生當堂獨立完成作業(時間不少于15分鐘),進行嚴格訓練,形成能力。這樣,使課堂教學的過程變成學生自學、探索、實踐的過程。
二、 洋思的教學模式特點:
1、 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讓學生自學。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離不開老師的引導,學生是主體。老師只是起主導作用。開始上課時,教師三言兩語(或用投影幕顯示)準確地揭示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提出明確的自學要求,即自學什么內容,用多長時間,屆時如何檢測。還要交給學生自學的方法,如看書,是圍繞獨立思考題看書,找答案,還是邊看書,邊討論,邊解決疑難問題等等。所設計的課件都是簡單明了的,一節課就幾張幻燈片。
在學生自學時,教師一方面督促學生按照老師的指導自學,表揚速度快、效果好的學生;另一方面通過行間巡視、個別詢問,特別是通過板演、練習等檢測形式進行調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并認真分析帶傾向帶性的問題,進行梳理、歸類,為“后教”作好準備。
2、教師的教重在解難找規律,教的內容是學生自學后還不能掌握的問題,即自學中暴露出來的主要傾向性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通過自學已掌握的,一律不教。教師對學生是放心的。而不是先學后講滿堂灌。教的要求,不就題講題,只找出答案,而要尋找出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還要引導學生預防運用時可能出現的毛病。教的方式是讓已掌握的學生先講,學生講對了,教師肯定,不必重復;講得不完整、達不到深度的,教師要補充;講錯了的,教師則要更正。這樣,教師講的時間就少了,一般不超過5分鐘,精講多練,“每堂課只講四分鐘”,但能通過補充、更正的方式達到解決疑難問題的目的。
3、當堂完成作業,進行嚴格訓練。教師要保證訓練的時間不少于15分鐘,讓學生能夠把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還要保證訓練的內容重在能力的培養,不搞死記硬背;更要保證訓練的形式像考試那樣完全獨立地、快節奏地按時完成,教師不做輔導,學生不得抄襲。三、 洋思中學注重提高課堂效率的益處:
我認為洋思中學每節課不少于15分鐘的獨立地、快節奏的當堂訓練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當堂完成作業有很多好處:第一,可以確保掌握、運用的教學目標當堂達到,讓學生通過緊張的課堂口頭或書面練習,鞏固基礎知識,增強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提高素質。第二,可以激發學生認真聽講,快速思維,開發智力,磨練意志,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三,可以及時獲取準確信息。學生當堂獨立作業,什么問題都可以暴露出來,教師可以根據獲取的準確信息,及時改進教學。如果作業留在課外,就會有抄襲現象,教師就發現不了問題,更不能及時解決問題。第四,當堂完成作業,逼著教師壓縮講授時間、沖破“滿堂灌”的怪圈。第五,提高了教學質量。每節課所教,均通過練習、檢測、驗收,節節清,不欠債。這樣長年累月堅持下去,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教學質量就會不斷提高。
杜郎口教學模式
1、課堂因互動而精彩,學生因自主而發展。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的認真講,學生的仔細聽為主,學生的一切服務于老師的教學;老師是領隊,學生是隊員,老師領路帶學生,最終學生不認路,體會不到其中的樂趣。而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教學模式毫無疑問,是讓教師轉換角色,退到幕后;讓學生充分投入到課堂中來,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培養。
2、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適應學生的發展,一切促進學生的發展。時時處處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
3、為學生的生命質量負責,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通過愉悅的課堂探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實現終身學習,注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思維力、生成力、表達力。
三、我學杜郎口課堂教學模式
今后我要取杜郎口中學語文教學之長,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在以后的語文教學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課堂特色。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盡量做到:
1、 讓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預習不充分的課不上。在學生預習的同時,我應給他們明確的目標,讓學生自行建夠起初步的知識結構。
2、開放課堂,自主學習。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動起來——身動、心動、神動。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才能,展開小組學習、獨學、對學、群學;讓學生養成獨自思考、合作探究、對抗質疑的學習能力。讓課堂和諧、民主,學生敢問、敢說、敢動,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爭先恐后,緊張活潑的學習氛圍。
3、 教學要面向全體。以往教學只注重面向好生、中等生,忽略差生。在今后教學中,利用學生合作學習機會,讓學生承擔一部分教學任務,使之成為小老師,形成“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好生帶動中等生,中等生帶動差生,生生動起來的濃厚學習氛圍。
總之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心靈放飛的地方。
有效學習心得體會3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因此,這次通過學習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我感受頗深。
怎樣設計一堂好課?教師設計一堂好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設計教師怎樣“教”,而是設計學生怎樣“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針對化學這門功課,它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要求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同時,化學這門功課又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準備了許多探究性問題,以及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以及化學科學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同時備課過程中準備了豐富的圖片,做成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在上課時,采用探究式教學,每一個知識點都設計出許多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從而獲取新知識,同時組織學生四人為一討論小組,課上進行積極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獲取新知識后,列舉生產生活中的實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重在告訴學生學以致用。
總之,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盡心地教是認真地學的前提,認真主動地學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課堂是教育教學改革最終歸屬與落腳的地方,新課程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天地,但要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境界,卻還有無數個“結”等待著我們去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方法和途徑很多,但任何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師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并持之以恒地貫穿于課堂內外。通過課堂實踐的磨礪,真正走出課堂教學的種種誤區,創造出“真實、開放、有效”的和諧課堂。通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落實使每個學生在每節課上有所得、有所獲,為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注入后勁。
有效學習心得體會4
《有效技能》這本書,我受益匪淺,這本教材從教育信息化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提出新要求的視角,探討技能決定教學實踐的新思路,技能決定教師的專業素質的提高,技能決定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技能決定教學評價與反思的有效性,技能決定教師終身學習的價值等相關問題,再一次用理論證明實踐中的傾向,認識到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重要推動作用,也收獲到了關于如何有效使用教育技術的新方法。
說到重要性,首先教育技術能有效突出教學的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舉例其中的多媒體教學以圖形和動畫為主要手段,學生通過觀察,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不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學信息,而且能獲得清晰明快的感受,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課堂效率;第二,有效使用教育技術,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F代心理學告訴我們:"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采用了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而教育技術應用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動聽的音樂,優美的畫面,不僅讓學生了解欣賞各種鮮活神奇的景象,而且讓學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興趣;第三,有效使用教育技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多媒體網絡技術往往圖,文,聲,像,動畫等手段于一體,能夠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飛翔。為數學的學習創設了情境,學生在充分發揮想象的同時,激活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第四,有效使用教育技術,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是認識事物的基礎,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觀察訓練,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培養學生的觀察素質,使其觀察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能幫助開展教學活動進行思維訓練,達到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教育技術具有"全面性,創造性,超前性"的獨特功能,充分利用其資源,在平時的教學中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更能夠提高教學的效益,使學生的學習過程事半功倍。但不可避免由于教育技術被運用越來越廣泛,在使用過程中也難免有時會出現形式主義,教師主導作用弱化,輕視基本教學手段等弊端。
通過本書的閱讀,我體會到了在使用教學技術時也要考慮到如何克服弊端,高效使用技術。
第一,堅持科學性。教育技術說到底要以研究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益為根本宗旨,而不是研究怎樣運用更多的電教媒體將知識灌輸給學生。那么,在媒體的選擇和操作上要加強科學性,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不同的教學重點,難點,選擇最合適的技術媒體,并不是使用的越多越好。
第二,技術使用也要注重擇優使用。教師必須從教學過程的整體出發,真正發揮媒體技術圖文并茂,形象直觀,有聲有色的優勢。
第三,加強整合。教育技術的使用,應該優化組合,"聯合作戰",這樣才能發揮各種技術自身的優勢,增強整體效果。在教學法中,教師要全面考慮,尤其要考慮學生的因素,正確處理好創新與傳統技術之間的關系。
第四,強調輔助性。運用教育技術,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技術的輔助作用,三者之間的關系要妥善處理,準確定位。
第五,注意適時性。適時性原則是指要把握好運用多媒體的最佳時機,也就是教育技術要在最合適的時候進入教學環節。適時地運用教育技術,達到手段與效果的有機統一。使學生不僅可以學得輕松,而且獲得的知識豐富而扎實。
第六,追求實效性。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需要和可能選擇教育技術。
通過《有效技能》的學習,希望自己今后在數學教學中,在運用教育技術的不斷實踐中,獲得更多的實踐經驗,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益。
有效學習心得體會5
17號下午聽了十中張春笑老師的《挖掘教材內涵有效處理教材》后,受益匪淺,現將一些個人學習心得與大家分享: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綜觀古今中外許多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他們的成功大都起因于從小對科學相關的事物或事件的濃厚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人們積極、主動地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的一種強大的內在動力,它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樂于學習的情緒體驗。它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是一種強大的內趨力。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就會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對象,對學習充滿熱情,注意力集中,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程度。
張老師通過三個大點分析了本次講座的內容:
第一大點:擺正教師、學生、教材三者的關系
這里張老師引用了葉圣陶的“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些例子教學生掌握這個工具,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币痪湓挘归_了論述。
以三個老師的同一堂課《空氣》為例,通過不同的導課方式的對比分析,讓我們看到了不同導課方式的效果產生的差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同樣的教材,不同教師之間的教學效果卻有天壤之別。細究起來,個中緣由除了班級人數、教師環境、地域差別等一些外在的客觀原因之外,教師的教材素養在其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擺正教師、學生、教材三者的關系是:
1、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
2、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
3、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
最后以“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學生帶著教材走向世界”結束第一大點的分析。
第二大點挖掘教材的內涵:
1、了解新課標的內涵;
2、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3、充分認識教材編寫的意圖。
以化學這個學科為例,通過:
1、聚焦課程目標:提升科學素養水平;
2、優化課程結構:基礎性與選擇行結合;
3、重構內容體系:反思、繼承與創新;
4、轉變學習方式:探究、思考、創新;
5、開展多元評價:關注學生個性發展;
6、激勵教學創新:實踐反思與創造性七個大點來闡述了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改革的導向。
第三大點:對教材的有效處理
通過五個小點:
1、把握教學重點,對教材的詳略處理;
2、針對知識結構,對教材的順序處理;
3、根據學生認知,對教材的教法處理;
4、依據考試說明,對教材的補充處理;
5、聯系學校實況,對教材的選擇處理分析舉例說明了近幾年教材的變化和教學方式的演變,逐漸分析了近幾年我國的公民科學素養,并通過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顯示,20xx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為3.27%。相當于日本、加拿大和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分析了我國的公民科學素養與當時發達國家的公民科學素養的差距。還闡述了公民科學素養可以從三個方面衡量: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
新教材的教改在和諧的環境中實施,給素質教育帶來了可喜的變化。教師的教學觀念變了,教師更加關心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發展需要,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更強調學習過程的體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學生動起來了,學習興趣更濃了,更加持久了,學習的方式更加多樣化了,能力更強了,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素質教育的明天更美好了。
通過張老師的分享,讓我了解并重溫了化學物質之間的種種變化與聯系,雖然我是個信息技術教師,但是化學與信息技術之間的教學方法和思路還是大同小異的。就像陳素梅院長說的,觸類旁通。教師就應當有一桶水,才能給予學生一杯水。教師本身的科學素養及信息素養要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合理的應用并將其與學生進行分享學習。
有效學習心得體會6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 , 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探索更適合學生的教學規律,本學期我嘗試了"自主學習,有效指導"的新教學模式,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的需求和條件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并通過自我調控的學習活動完成具體目標的學習模式。因此,這次通過學習有效學習指導的實施,我感受頗深。
一、課前備課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那么備課"備"什么?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如何教學生"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針對英語這門學科,它是一門以語言運用為基礎的科學,要求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同時,英語這門學科又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準備了許多情景設置問題,以及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以及英語學科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備課過程中準備了豐富的圖片,做成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直觀理解文中的生字詞的知識。
二、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新課程教學理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在上課時,采用探究式教學,每一個知識點都設計出許多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從而獲取新知識,同時組織學生四人一為一討論小組,課上進行積極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獲取新知識后,列舉生活中的實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也重在告訴學生學以致用。
三、作業設計
首先,教師布置作業要有講究。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教師對學生的作業要求可以分層次,這樣有利于學困生對自己的學習樹立信心,也能滿足優等生的學習欲望。我們要控制作業的總量,提升作業的質量,拓展作業的形式,統一作業的批改,一方面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另一方面讓學生養成課堂作業當堂完成的好習慣。
其次,教師批改作業首先要做到及時、認真、細致。及時認真細致地批改學生的作業可以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對學生進行分類輔導,同時更能及早地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及時反思,及時改進,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再次,教師批改作業后除了給學生打等級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寫上不同的激勵性的評語,以此給學生指出不足,或提出新的要求,鼓勵學生大膽學習。同時 教師工整地批改也能給學生起學習示范作業,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另外,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要重視對口頭、思考、調查、觀察等作業的設計,以及對這些作業的檢查與評價,并及時地反饋。設計綜合性的作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性能力。
總之,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盡心地教是認真地學的前提,認真主動地學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課堂是教育教學改革最終歸屬與落腳的地方,新課程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天地,但要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境界,卻還有無數個"結"等待著我們去化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方法和途徑很多,但任何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師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并持之以恒地貫穿于課堂內外。通過課堂實踐的磨礪,真正走出課堂教學的種種誤區,創造出"真實、開放、有效"的和諧課堂。通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落實使每個學生在每節課。
有效學習心得體會7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創建有效的學習氛圍
1.不要輕易對學生說“不”。 “不”意味著一種否定,如果運用不當,可能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提問時,對學生的回答我最常用的評語就是“很好”、“有創意”等,這種做法包含著一種期待的色彩,能使學生不斷自我肯定,不斷進步。
2.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老師的肯定往往會喚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強精神,激勵他們積極進取、奮發向上。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有效的主動學習
1.“學起于思,思起于疑”
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思維以疑問為起點,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一些精致的小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在討論中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2.以幽默的語言等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
數學課是一門枯燥無味的課程,學生厭學、教師厭教。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新鮮感,讓學生從笑聲中明白故事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
3.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多媒體逐漸進入課堂,過去單純的說教式教學就走到了盡頭。多媒體技術把色彩、動畫、音效等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圖文并茂”,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創造合作學習,達成有效互動
合作學習是培養思維創造性的一種重要形式。在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為完成同一個目標分工合作,相互啟發。相互取長補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具體在操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分工明確。讓每一個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都有事可做。發材料、做實驗、記錄數據、發言、總結、匯報等都由不同的學生來承擔,使每人在小組學習中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使每個成員都意識到自己是小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讓人人都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
2.建立機制。必須有意識的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讓每個成員感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整組的學習結果,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訴說,尊重別人的意見,從而使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局面。
3.適時引導。合作過程中學生活動相對分散,干擾因素相對增多,教師要成為學習小組的一員,參與學習活動,并通過提示、點撥、引導等方法,保證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總之,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我們教師要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時的教學,取出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務實的探究。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再學習。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課程改革也一定能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前進。 “有效學習”校本研修反思(二) 我們常常期待這樣的教學:見解深刻、獨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誘、充滿智慧、精益求精,讓學生充滿夢想和希望。這就不得不提到“教學有效性”這5個字。那么在新課改下,怎么樣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呢?我有三個方面的思考
一、把握導入的有效性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則有這樣一句名言:“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倍抡n標教育的理念中“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正是強調了這一點。我們每位老師備課時總會精心設計課堂的“導課”環節,雖然它不是教學的重點,但它的內容是為整個教學做好知識的鋪墊和心理準備。但,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導入模式,始終都不得擯棄這樣兩點原則:1、激發學生興趣與求知欲望的同時緊扣知識點;2、導入應力求精簡,點到為止,把課堂氣氛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二、發揮學生主體的有效性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努力尋求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需求緊密結合的知識點,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深入地學習知識。更多的考慮讓學生如何“學”而不是教師如何“教”。
三、落實提問的有效性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的是問號”。 提問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有效教學組織形式,已得到廣大教師的普遍認同,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探究欲望和思維能力。經驗表明:指向明確,又逐層遞進、層層深入的提問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那么教師要做到以上三點,就得從各個方面提高自己的專業修養,一個優秀的教師如果具備以下幾方面的品質那么一堂有效的課就可以達到優質的程度.獨到。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源于教師的獨創性思維。教師對教材要有真知灼見,能夠于平凡中見新奇,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未見。
總而言之,當學生帶著一種高漲、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與思考,對所學的知識感到驚奇與向往,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經過努力掌握一種知識與技能的體驗時,教學已經叩響了成功的大門了。有效教學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是教育改革的一種目的,是我們教師奮斗的一個目標。只有注重教學目標的全面性,巧用各種教學方法與策略,優化和組合各種課堂教學模式,在師生之間建立一種有效的雙向或多向的師生教學互動,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有效性學習心得體會共3
教研室“課堂教學有效性”學習心得體會
教研室課堂教學有效性學習心得體會
前幾天,我們學校有幸請來了教研室張主任,他為我們帶來了專題講座有效課堂教學。學習了張主任主講的課程培訓---有效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讓我有不小的觸動和收獲,使自己原本愚鈍的頭腦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特別是在有效性、生成性、三維目標、教學情景、教學關系等諸多方面的講解讓自己受益匪淺,F在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老師,我的體會如下:
首先,通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學習和培訓,我明白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堂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才是有效課堂教學的核心,知識與技能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基礎,只有過程與方法才是作為我們老師需要改革整頓、反思總結的部分。每節課我們教師都應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收獲,它表現為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能到能的變化上。學習結果不僅表現在雙基上,而且表現在智能上,特別是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維方式的發展。
其次,在學習中,我知道了: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教學的有效性依賴于教師有效的教,并克服無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進學生學的教,它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直接的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間接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會了學習,掌握了學習方法,提升了學習能力,達到了不需要教。有效性指通過課堂教學學生所獲得的發展。一方面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蘊涵的靜態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內容,另一方面要注重開發課堂教學中生成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內容。
再次,做為教師而言,我要克服無效和低效的教學。要著力做到:牢固樹立三維目標的的意識,為每一節課制定切合實際的課程目標,使每一節課都有明確清晰的教學方向,這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前提;要依據音樂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精選教學內容,突出學科特色,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使每一節課都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和科學感悟,要真正確立學生主體地位,認真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要把生成的預設和諧統一起來,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預設又要注重動態的生成。有效教學只是我們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優質教學才是我們教師應該追求的目標。優質教學應該具備以下基本特征:深刻、獨到、廣博、啟發、機智、絕招。希望我今后的課堂教學:見解深刻、獨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誘、充滿智慧、精益求精,讓學生充滿夢想和希望。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在現實的課堂中,許多老師為了體現教學向生活的回歸,往往致力于創設各種生活情境,卻沒有意識到課堂教學本身就是教師和學生的生活。所以說,課堂教學必須基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學生應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有效的課堂教學中必須彰顯教師的主體性。
新課程在強調學生主體性的同時并不排除教師的主體性。因為課堂教學同樣也是教師的生活,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充滿智慧、激情、潛能和創造力。只有具有主體性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主體意識的學生。教師的主體性主要體現在如何為學生發展創造條件上,體現在和學生的教學交往中怎樣發揮引導的作用,更體現在對自我的認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說,一節課展示的不僅是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教學藝術,而且展示的還是一位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和獨特的教學風格。有效的課堂教學應促進師生智慧的生成。讓智慧回歸教育,讓智慧喚醒課堂。實際上,評價一節課質量的高低,關鍵應看教師怎樣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怎樣在師生的教學交往、情感交流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動機。只有智慧的教師才能創造出智慧的課堂、培養出有智慧的學生,也才能使課堂煥發生機和活力。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關注師生生命成長。葉瀾教授早就說過,課堂教學應被看成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對于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下及今后的多方面發展和成長;對于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受、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和生命價值的體現。馮建軍教授也說,要將生命融于教育,將教育融于生活,讓教育成為生命的詩意存在,凸顯生命的靈動、自由和獨特,并以此漸臻生命的完滿與幸福。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愿學。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有效學習心得體會8
此次活動,區角活動是幼兒園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愉悅性與教育目標的統一,我有幸參加了×老師講關于《區域材料的投放及教師的有效介入》的精彩講座,使我對于區域活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講座從幼兒園區域游戲環境創設和材料投放,區域游戲過程中教師的有效指導方法三個方面入手闡釋了幼兒園區域游戲,區域游戲是孩子們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是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有效途徑,幼兒的各種能力都是在游戲的過程中獲得的,同時,講師告訴了我們沒有游戲,孩子們就沒有童年的道理。
對于游戲材料的投放,在我們的一日活動中,我們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成不變式”或“隨意式”的格局,有時投放的區域材料是為了應付檢查只是擺擺而已,并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通過聽了凌春媛講師的講座學習后,我知道了材料投放要適宜、要適應已有經驗、要適應孩子的能力技能、要適應孩子的發展性、材料要隨時調控、整體性、材料要綜合利用等原則,為我們今后區域活動的開展提供科學的依據。
對于區域游戲活動中,教師適時介入很重要,凌春媛講師用生動的詳實案例和精準的剖析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模版,為我們提出了老師的有效指導策略,強調老師是孩子探究過程的觀察者,老師是孩子操作進程的支持者,老師是孩子個性發展的引導者的觀點,適時的介入,用自己的語言鼓勵幼兒愉快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交往、提高能力。
×講師的講座以獨特的案例分析、參與體驗、互動交流的講學風格,使我親身感受到了幼兒園區域游戲材料投放和老師的適時介入的重要性。
我在今后的區域游戲活動中,會利用豐富的區域游戲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好勝心,從而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時時刻刻以幼兒為主體,把自主權還給幼兒,不過多地干涉幼兒,讓每位孩子在活動中都能積極參與、大膽表現。讓孩子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好的開展好區域游戲活動,讓區域游戲活動成為孩子快樂的天堂!
有效學習心得體會9
在當前“雙減”政策下,教師必須適應新要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后作業品質,學生的負擔才會真正的減輕。有效作業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本次“雙減”政策下有效作業的設計給我們老師對生物課后作業的實踐運用提供了可參考的范本,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平臺。作業是承載學習內容,體會學習方式,實踐過程性的學習任務,要注重作業與教學的配合,繼續教育培訓中專家提出要把握預習、課堂、周末、單元等不同學習時間的作業功能與特點,設計適宜的作業來促進學生的思考,理解和探究,同時教師要自主提升設計作業能力,針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進行分層布置,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適合自己的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議教師要多布置分層作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并鼓勵學生選做多做加深理解。
在培訓中聆聽專家的講座《“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汲取專家智慧,收獲滿滿。我們知道在當前“雙減”政策下作業設計的研究一直在路上,學習中,專家不僅有深度的理論解讀,更有生動的精彩實例,讓我們撥云見日、豁然開朗!半p減”政策的有效實施:第一關鍵在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應在在知識銜接處、經驗接軌處、生成差異處發力,以“快引入、尋突破、后拓展”的教學形式打造高效課堂。第二關鍵在于有效設計作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通過學習,在專家的引領下,打開教研的新理念,有巨人的肩膀,我們方可看得遠。本次培訓不僅提高了我對“雙減”工作的認識,更是為落實“雙減“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不能僅僅為了減負而減負,“雙減“只是手段和路徑,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才是目的。
“減”不是目的,“減負不減質”才是關鍵所在。
加強課堂研究,“增效才能減負”。有效率、有質量的四十分鐘才是減負的必由之路。必須在課堂上下功夫,深入研究課堂教與學的方式方法,否則就會依舊陷入“堤內損壞堤外補”的怪圈。完善教學結構,提高課堂的效率。除此之外,“雙減”對作業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作業設計,少布置機械的、整齊劃一的作業,盡可能布置分層作業、菜單式自選作業、自主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研究作業設計,擴展作業內容,擴寬作業路徑,改變評價理念,逐步樹立“進步即質量“的評價觀。
“雙減”呼喚教師的快速成長。作為一名老教師,更應肩負責任,繼續秉持初心,扎扎實實立低礪奮進!
有效學習心得體會10
近日接受了余世維老師《有效溝通》的視頻教材培訓,在看完教材后,覺得自己對于溝通方面的認識,對于工作中的溝通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知。
在于老師的《有效溝通》課程中,讓我充分認識到了自己在工作中溝通技巧的不足,讓我及時的為自己敲響了警鐘,學會在工作的一些溝通技巧,讓自己的工作更加出色,讓工作效率得以進一步的提高和加強,讓工作效率做到又好又快的發展與進步。那么接下來就是我在于老師的《有效溝通》課程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先引用余世維博士的一句話來說明“有效溝通”的重要性,“如果一生真要出人頭地,一定要學會有效溝通”按光碟中說的,溝通的目的有四個方面:控制成員的行為、激勵員工改善績效、改善情感、流通信息。但我覺得只有一個最主要的目的:那就是為了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解決問題。讓公司獲取更大的利潤。
作為生產一線的管理者,有效的溝通是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我見過不少人在工作中發生爭吵的,有時候還吵得不可開交。但是我認為這些都是可以去避免的,有時候可能的因為大家所處的角色不一樣,工作職責不一樣。但是只要換位思考,當你清楚對方的要求之后,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一下,在回到自己的崗位立場去思考一下該如何溝通答復他。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端正自己的態度,其實這些問題都是可以得到合理的解決方法!我們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而爭吵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
每天上班面對手下幾十位員工,每個員工都有自己的思想,工作中也難免會遇到一些異常,而我們管理者就是為員工處理這些異常的,要注意他的狀態與難處,了解他的需求與不便,重視員工給你提出的每一個意見,盡量去滿足員工合理的需求,為員工處理這些難處。這樣員工才會依賴你,才會認為你是一個值得追隨的好領導。每一個管理者都要明白“任何一個企業,只有員工才是真正創造價值的”
對于上級學會主動報告,也就是余世維老師所提到的回報制度,要在干完工作或者工作達到一定進度的時候主動向領導回報工作進展情況,這樣你可以讓領導在了解你工作情況的同時,為你指正你在工作進展中的錯誤,或者及時修正實際工作進展與上司預期愿望的差異。主動地回報工作是對你自己工作情況的一項總結,也是表現你工作積極性的、工作認真程度、對領導的重視程度等等各個方面的一個綜合的體現。
要想真正的做好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案,就要不斷地深造自己的知識結構,讓自己不斷的充電,是自己的知識水平始終保持在領導水平的左右,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做到向領導所想,及領導之所及。
當然這僅僅依靠你的平時知識積累還是不夠的,要想做到及時了解領導傳達的言辭意會,還要經常與領導進行溝通,那么在溝通中難免會把自己的一些缺點、問題暴漏,不要怕,哪怕是領導為此批評你,那也是為了你能夠進步,如果某天領導對你沉默了,也許就是領導覺得你是朽木不可雕的那一天,距離失業就不遠了,因此在領導教育批評的時候,務必要虛心接受批評,把領導的批評句句記到腦子里去,工作中遇到了這些錯誤,就堅決不讓自己在這些錯誤上絆倒第二次,就像余世維老師所講:第一次是你不懂,第二次是不熟悉,第三次是你不長腦子或者故意的犯錯。最后一種人萬萬要不得。
因此這也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在用人的時候,就要去分析好每一個人的特點,具體了解每一個屬下的特點,把每個人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不要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讓自己可以更好的操控整個大局。每個人盡量發揮出自己的特長,這樣大家不僅是在自已喜歡的崗位上快樂的工作,也是一種提高工作效率的好途徑。
最后一點也是尤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禮貌的運用,禮貌體現在生活中的每個場合、每個角落,因此禮貌中的許多細節一定要做到了解熟知會運用,因為有時候你代表的不僅僅是你個人,是你部門的形象,甚至是一個公司的形象,所以禮貌是很重要的,是打開兩顆心的鑰匙。
最后希望能夠接受更多類似的培訓課程,讓自己可以不斷地積累經驗,讓自己更好的去工作。我每學習一遍都會有新發現、新收獲,在此感謝公司給我學習的機會,我將盡自己的所學,運用在生活、工作中來,為我們公司做出貢獻!
有效學習心得體會11
在第五講《教學關系之為什么要提倡和強調對話》里有這么一段話:“簡單地說,對話是師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場,通過言談、傾聽而進行的雙向溝通、共同學習的過程,這是對‘對話’的一個基本定位!
對照余文森教授對于“對話”的界定,許多時候我們語文課堂上的對話并不是一種真正的對話,而是一種“偽對話”,甚至可以稱之為“訓話”或者“誘導談話”或者“審問”,因此也很難稱之為“對話”而期待它帶來語文教學的良好效果。
之所以說很多課堂上的對話不是真正的教學意義上的對話,而是一種“訓話”,首先是因為一些課堂對話的開展并不是基于平等的對話,而正如余文森教授強調的:“對話作為一種教育精神,它強調師生人格的平等”;“對話作為一種認識方式,它強調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互相溝通、互相影響、互相補充”;“對學生而言,對話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彰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對話意味著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教學中的對話與其說是一種教學方法,不如說是一種教學原則。而在實際教學中,對話的開展卻常常違背對話的最基本的原則——平等,不平等的表現之一是對話雙方關于對話的話題所掌握的信息嚴重不對等。學生也許用某種方式預習過課文,但其閱歷和所掌握的資料的欠缺使他們能夠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而與之相反,我們教師可以運用簡單的方式輕易地獲得比學生多幾倍的資料。因此,當我們和學生共同開始一次課堂對話時,彼此之間的信息資源的不平等顯而易見。我們在明顯占優心理優勢和資源優勢的前提下,很難與學生開展真正平等的對話,教師在這種對話過程中顯得很強勢,擁有強勢話語權。因此又造成了對話過程中的第二次不平等:我們會在一些看來平等的對話的形式的掩蓋之下,見縫插針地進行“訓話”,以顯示自己的博學、權威、所掌握的資料的之豐富之充實;我們會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圈套,然后抖開一個又一個的包袱,在學生的贊嘆聲、新奇而飽含敬佩的目光中體會到所謂的“滿足”和“成就”。這樣的過程,我們能稱之為“對話”嗎?存在真正的對話嗎?設想一下,如果每一次課堂對話開展之前,我們能和學生做到真正的信息對等——或者和學生分享同樣豐富的資料信息,或者和學生一樣只擁有少量的信息,那時候的課堂對話將會是什么樣子?會不會顯示更多的平等與誠意?會不會更有生命力更真實?老師和學生以同樣的閱讀方式、閱讀過程一起走入文本的世界里,以更接近學生常態閱讀的方式與學生開展更為平等的對話,擁有這樣的對話的語文課是不是更有效的語文課呢?
蘇霍姆林斯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教師的一堂歷史課上得精彩之至,令所有聽課者嘆為觀止,于是下課后,大家圍住這個老師,詢問他,這節課上得這么好,你花了多少時間備課?那位歷史老師說:我是用我的一生來備這一節課,至于這節課的教案,大概用了一刻鐘。而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花在寫教案、找資料、做課件的時間也許不可勝數,但真正在“備”這一課的時間卻少的可憐。真正優秀的教師,也許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在他的生活中、在他的經歷中、在他的閱讀中、在他的反思中,都滲透著一種“備課意識”。正像有人說的:教學對話的意義之一是追求教學的人性化,對話不僅僅是指師生雙方狹隘的語言交談,而且是指師生雙方各自向對方的精神敞開和彼此接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精神平等與溝通。而這種“用一生”備的課,其實是在為一節課準備一個能向學生開放的豐富的精神世界。相比之下,作為當代語文教師的我們更多地在一種功利的備課觀念下備課,我們缺乏向學生敞開自己的精神世界、與學生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平等溝通的底氣和勇氣,因此很多的課堂并不存在真正平等的對話,而只是以對話形式存在的“訓話”和“偽對話”,這直接導致了語文教學的低效或者無效。
課堂教學中的“對話”,余文森教授強調了它的“雙向溝通、共同學習”的“過程”性,這決定了課堂教學中的對話是一個開放性的、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雙方在各自作出個性化和創造性的理解后,通過對話,進行溝通和交流,最終達成和解和默契。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言:“對話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實現。對話以人和環境為內容,在對話中,可以發現所思之物的邏輯及存在的意義。”對話教學的過程豐富、復雜,充滿了生機和創造色彩。這個過程對學生而言,意味著個性的彰顯和創造性的釋放;對教師而言,意味著專業素養的成長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對話的這些特征和要求都決定了對話具有“開放性”的特征。而在語文的教學實際中,由于對文本的尊重的需求、教學的計劃性和封閉性的要求、知識學習的邏輯和效率的要求,又使得語文課堂有一些必要的預設。對話的開放性和生成性與課堂預設的計劃性和封閉之間有著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矛盾,因此,很多課堂上的對話成為了一種“審問”,只不過是有了精致華美的包裝而已。某些課堂上,教師孜孜不倦地與各位學生進行各種形式和各種角度的對話,而且態度誠懇、引導耐心,看似在進行一場卓有成效的開放的熱烈的對話,但是隨著某位學生的回答,老師如釋重負地予以肯定、進行總結,接著用多媒體展示“對話的成果”,讓人分明意識到這是一場煞費苦心、迂回曲折的“審問”。某些課堂上,學生對于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興致正高,教師卻出于對課堂的整體性、完整性的考慮以一句籠統的評論倉皇作結匆忙結束這一個環節的對話;而某些課堂上一些在課堂預設之外的“天真的聲音”更成為了被忽略的聲音、被扼殺的聲音。這樣的沒有生命力的對話,怎么能期望有生命力的課堂?怎么能期待由這種對話帶來真正有效的教學?
而面對教學預設的封閉性與對話開放性之間的矛盾,余文森教授也指出了解決之道“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參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觀察學生、傾聽學生、發現學生并與學生的積極互動上”;“在教學前進行反思,把以前的生成納入現有的預設范圍,拓寬預設的可能性;在課堂中進行反思,及時調整、改變和充實預設,使預設不斷完善;在課后進行反思,對課堂教學進行回顧、批判,總結和提煉有效的預設和生成,明確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和措施”。綜合以上兩點,處理教學預設和對話的開放性的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充分了解學生,在備課、上課的過程中突出強調生本意識,一切都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最終目標;其次要充分重視反思,拓寬預設的思路,要意識到很多時候在課堂教學中感到局限,不是因為預設太多,恰恰是因為預設不夠,沒有充分地考慮到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對話過程中可能出現情境。只有在教學中注意這兩點,才能為對話留出充分的空間,才能讓對話在真實的情境中充分地開展,最終達成師生之間的和諧和默契,最大程度地挖掘對話的意義,實現有效的教學。
以上是這次讀書的一點心得體會,可能有很多地方寫的還不是很周全,但是這次讀書活動確實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為我今后進行有效的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理論支持。
有效學習心得體會12
__年11月21日上午陵水縣中心校校長、教導主任及語、數、英科組長匯集在中山小學的多功能室,分別聆聽了“上海對口支援海南基礎教育專家”對我縣幫扶支教活動的報告,而我也非常榮幸地成為聆聽者中的一員。張玲老師的專題講座《抓實教學常規、促進有效教學》,讓我收獲甚多,心潮澎湃,突然有了一股沖動的欲望促使自己不斷提升,這種驅動力讓我又有了新的教研規劃。感謝本次的'培訓學習,讓我現有的理論知識又邁上一個新的臺階。現將結合張玲老師的講座和自己平時的工作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備課
備課是課堂教學的基礎,是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和保證。教師備課的重點應該是每節課的知識點和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規定了在這節課上學生應該學習和掌握的內容。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做到文本的細讀,即課前細讀、小組細讀,讓學生初步了解文本的內容,然后通過設計練習來鞏固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深刻。
二、作業
如果老師們能夠做到心中有“課前重基礎、課堂重理解、課后重應用”這15個字,那么對于教授的知識學生們都會掌握得很好。同樣張玲老師也結合她們學校的實際實例跟我們在座的老師講述了所謂的“作業三步走”。
1、單元作業設計。
2、單元整體作業設計。
3、單元學習評價設計。她指出在不同的評價階段有不同的評價等級。中高年級比較注重中級性評價,低年級比較注重過渡性評價。同時她通過設計幾個活動來談談他們的一些做法,如一年級的火眼金睛(認讀)、二年級的春色滿園(找詞語)、三年級的碩果累累(讀詞語、連線)、四年級的博覽群書(閱讀)、五六年級的能說會道(應用)。而我們平時只是要求學生抄抄讀讀背背而已,都是表面的工作,學生沒有做到真真正正地掌握,導致出現了課上理解,課下不會運用的局面。
三、課堂教學
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是上好課的一個重要環節,每一節課的設計都要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水平和學習背景,不時地把自己換位成學生,從孩子的視角去看教材,思考問題,猜測他們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會提出哪些問題來優化自己設計的教學目標,使自己的專業素質有了更進一步的提升。課堂教學只要關注以下三點:
1、優化教學目標(邏列各科老師的教學目標、聽課過程中關注教學目標的設計、評課中關注教學目標是否體現進行點評。)
2、課堂練習的適切性研究。
3、關注點的制度。
四、具體操作
語文、數學、英語采用“雙周練”的批改及講評,做到記錄學號、掌握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具體是:
1、了解學生的“相異構想”。
2、建立教師錯題庫。
3、突出重點,提高效益。
4、掌握學習,木桶原理。
綜合學科的要舉行“同聽一節課”校級教研活動,讓每位老師都能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更好地開展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保證自己不斷往前邁步。
有效學習心得體會13
我認為教學應該在有效教學方面多下功夫,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我認為開展有效教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意識的教師。
反觀我們的教育現實,盲目跟隨、低頭拉車、疲于應付的老師太多了。我以為,任何一名教師,都應該努力做有思想的教師,雖不能成為名師,但教育教學需要我們有思想,而不是人云亦云。因為教師所面對的不是機器,不是容器,他們都是活生生的、有著鮮活的個性和獨立意志的人,假如老師沒有思想,只是把自己的工作當作機械的、重復的體力勞動,把學生當作盛裝知識的容器、考試的機器,把自己當作知識的搬運工,我們又如何培養出有思想的學生?我們能允許我們的學生是富有創造力、想象力的、有思想的人嗎?不能。只有有思想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思想的學生,只有有責任感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責任感的公民,這是毋庸置疑的。
在教學實踐中必須樹立有效教學理念,把這些理念運用到具體的實踐中,發展這種理念,使實踐更加有效。那么如何成為一個有意識的教師呢?我認為“學習最重要的是思考”。這里的思考不僅是要求學生會思考,教師也要會思考,思考所有我們應該思考的。當然思考的方式有很多種,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對比、質疑、構建等。通過一些深刻的思考,使理論成為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理論。
二、使自己成為反思型的教師。
我認為,能否正確的反思,關鍵還是看教師個體思維認識程度。也就是說,反思的過程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的過程,他是一個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而且隨著新一輪反思的展開,我們要提煉出新的理念,這樣才是有效的、成功的反思,這是開展有效教學的必要條件。
1、教師自我實踐反思的內涵。
所謂教師自我實踐反思,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之依據,通過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從而不斷提高其教學效能的過程。其主要特征,一是實踐性,是指教師教學效能的提高是在其具體的實踐操作中,具有強烈的“行動研究”的色彩;二是針對性,是指對教師自我“現行的”行為和觀念的解剖分析;三是時效性,是指對“當下”存在的非理性行為、觀念的及時覺察、糾偏、矯正和完善,意即可以縮短其成長的周期;四是反省性,是指對于教師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立足于自我以外所作的多視角、多層次的思考,是教師自覺意識和能力的體現。應當強調,這是教師教學效能提高的內在精神和情感基礎的前提條件,是這種模式的本質所在;五是過程性,一方面指具體的反思是一個過程,要經過意識期、思索期和修正期,另一方面,它指教師的整個職業成長要經過長期不懈的自我修煉,才可能成為一個專家型教師。
2、現實的觀照和價值的賦予。
這里從教師的理念和行為兩個層面所表現出的特征加以分析。教育教學理念層面:所謂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于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表明一種價值觀,表達一種精神和執著地追求著一種目標。它是一種主體性、個人化的認識和信念。教師的教育理念對教師教育教學策略和行為及其效果產生著直接的導向性影響。研究表明,教師的理念一旦形成,便處于一種“自以為是”的“固執”狀態,除非受到有意的挑戰或在實踐中碰壁,否則難以改變。
通過學習“有效教學”使我認識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是我們每位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追求的基本目標。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想做到“有效教學”,首先教師要做一個真實的人,讓孩子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孩子們和你的心理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許多。其次要做一個善于反省的人,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包括我們的學生,包括我們教師自己,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還比較少。我們作為一名教師需要不斷地終身地學習。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總是說自己加強要自己業務與政治的學習。而實際上往往成為一種泛泛而談的“學習”。我們教師離不開終身的學習,一旦自己停止了學習,那么工作如同機械的運作,便毫無意義,沒有活力。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
3識,應用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對于教師來說,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為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
從現在開始,我要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強化有效教學的意識,在反思、自查、整改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學水平。時刻提醒自己在每節課后自己主動反思:課上哪一個環節啟發了學生?哪一部分是教學中的亮點?什么樣的問題學生喜歡回答?哪一部分教學效率高?下節課如何改進,主動把有效教學理念、有效教學策略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以上是這次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可能有很多地方寫的還不是很周全,但是這次學習確實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為我今后進行有效的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理論支持。
有效學習心得體會14
本月7日,全鄉老師統一聚集在上饒縣黃沙嶺鄉中心小學的會議室,學習孟照彬教授提出的有效教育理論。經過學習交流培訓后,我有了一種耳目一新、開闊視野、大受啟發之感,使我對有效教育有了一定的認識,明白了學習方式訓練的重要性,同時也深感自己肩上的壓力。
一、對EEPO有效教育模式的領會:
1.MS-EEPO指的是以孟照彬教授為主創立的三大教育體系(孟氏體系)的總稱。三大教育體系是指MS-思想體系,MS-理論體系,MS-操作體系。EEPO是有效教育的英文表達,其核心理念是:有效教育是通過組織和參與來實現的。它的價值在于優化教育教學,它有一套可操作的備課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考試方式、管理方式、以及認證體系,從學習方式的訓練去提高學生乃至民族的綜合素質。
2.EEPO有效教育集中了中西方最優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它為我們理想的素質教育和現實的應試教育找到平衡點,它能有效的把西方擅長的“個性、創造性”與東方最擅長的知識性有機結合。EEPO有效教育為課改提供了操作上的支持,教師在熟練運用操作技術后能快速提高課堂教學效益。EEPO有效教育比較完善和成熟的是操作范疇中的課型方式,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
3.EEPO有效教育新課堂與傳統課堂備課的思路不同,教師的關注點不同,課堂上的教學文化也不同。主動權的交互問題是新教育文化與傳統教育文化的分水嶺。
4.實施EEPO有效教育,要把握好六個原則:組織參與原則,三維一體原則,目標達成原則,吐故納新原則,少就是多原則,實踐運用原則。
二、面對“EEPO有效教育”我們該怎么做?
1、轉變思想,從改變課堂授課方式做起,由做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由學生的管理者轉化成學生發展的引導者。落實到課堂,就是做好學習方式的訓練,做好“聽看講想做動靜”七要素的合理轉換,做好學習組織的構建和合作訓練。
2、用EEPO有效教育理念開創教育教學的新境界:“以人為本”,關注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關注學生的個性創造性能力的發展,關注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的培養。做好角色轉變,不做管理監督者,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引導者、欣賞者。
3、把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學生。EEPO新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應該被看做是一種創新活動,是學生通過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模仿、體驗,分享等方式將知識內化,轉換成個人能力的過程。
三、EEPO有效教育對我們的要求:
1.學科知識要求。熟練掌握課標要求,熟悉本專業的歷史和現狀,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和發展趨勢。學識精深,達到智如泉涌的境界,能使我們的教學活動充滿生命和活力。
2.相關知識要廣博。我們要適應當前學科分化與綜合的需要,就必須掌握一定的相鄰學科知識。只有知識面廣了,知識量多了,才能從學科交叉、學科對比、學科滲透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啟發教育,相反,如果我們孤陋寡聞,知識淺薄,就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欲。
3.是理論功底要扎實。我們要把自己的知識和能力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僅有豐富的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掌握教育科學的理論和技巧。我們要在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
4、能力上要有廣度。我們的教學能力要實,也就是說,我們要會講,更要會導,會引導。不但讓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和“學得有樂趣”,這是我們教師能力的重要標準和集中體現。
5、情感上要有親和力。親和力是對學生要有愛心,耐心,要經常鼓勵學生,善于激勵學生,哪怕是批評,其中也包含著教師對學生的愛。親和力是讓學生覺得教師可信、可靠、可敬、可親,使師生之間建立穩固的情感關系,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教育境界。
總而言之,EEPO有效教育仿佛一把鑰匙打開一把堅鎖,EEPO有效教育恰如一陣春風,正應了那句古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我們乘著EEPO有效教育課堂改革的東風,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有效學習心得體會15
這半年在學校青年教師培訓和讀書社同伴的指引之下,我直接或間接讀了一些書,科學文學各種都有。其中我最感興趣也是讀的最多的就是有關教育類的書籍,尤其是介紹學習方法的。喜歡看這類書籍是想通過不斷學習,將優秀的經驗轉化成為能夠指導學生的具體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法。最近,我把注意力放在了《有效學習》這本書上。
近幾年,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知識大爆炸的出現,信息的獲取與歸納需要依靠高效的學習能力。如何能夠在時間碎片化的時代高效學習、系統化學習,是當代人需要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s小點范圍來說,剛上七年級的新生,面對新增的這么多科目,特別容易手忙腳亂,“有效學習”是他們進入中學要經歷的第一道“考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道“考驗”。如果在初中階段使學生掌握“有效學習”的方法,不僅是對于他們初中三年的學習,甚至對于他們整個人生階段都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瞬息萬變,如果停止學習,我們很快會被這個社會遠遠甩在后面。所以我們一定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活到老學到老”。
怎么學,如何學,過去的學習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目前的社會需求,很多知識從業者開始不斷學習“如何學習”,幫助人們更好的掌握適合時代發展需求的學習方式。美國的烏爾里希伯澤爾就是其中一位,他在童年的時候因為成績差,反復留級,老師甚至讓他接受殘障兒童特殊教育。后來經過一系列的訓練和努力,終于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最終考上了一所常春藤大學。如今他還是美國國家智庫美國進步中心高級研究員,專注于學習能力方面的研究,相關論述陸續發表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國際一線媒體,并著有《有效學習》這本書。
這本書中,烏爾里希伯澤爾介紹了一種適合所有學習的系統化思維,分別是找到動機和價值、設立目標、提升知識與技能、付諸實踐、融合貫通、反思與回顧。在這個系統化思維模式里的很多觀點與我們現有的教學實際是對應的,對我們的教育教學有著非常深刻的實踐指導意義。
比如“找到動機和價值”這一部分,就和老師們常說的“你不是為家長和老師而學,你是為自己而學”相對應,F在的學生普遍缺乏學習動機,就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找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沒有激發起真正的學習熱情。老師必須讓學生意識到“我們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是有價值的,而且必須能發現其中的意義!睘榱思ぐl學生的學習動機,認識到學習的價值,我每接手一屆學生,從第一節課開始就反復強調“政治這門學科很有用,怎們有用”。七年級的課程內容也剛好就是講青春期學生身邊的實際情況。有一些學生能夠很好的代入,快速找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激發起學習熱情,有一些則會接受的慢一些。比如我所教班上的一個成績很差的學生,在下半學期講情緒情感的相關內容與課本產生了很實際的共鳴,因為感同身受,很快認識到這門學科的價值,找到了學習的動機,進而產生了強大的學習熱情,成績一路飛漲。通過把學習和生活體驗結合起來,來建立價值感機制,伯澤爾將這個方法稱之為“學習微調”。如何結合這種方法讓大部分學生都能激發學習動機和學習熱情,我們還需要在實踐中繼續探索。
在“設立目標”這部分,書中啟示我們設立目標必須建立在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而且要隨時變化。這和我們平時所說的“階段性小目標”有相通之處。
“掌握知識與技能”的主要方法就是階段性測評和建立即時反饋機制。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有的班課代表經?贾攸c題的背誦,然后即時反饋,學生們整體對于重點題的掌握就比較扎實,這就是階段性測評和即時反饋的作用。這個要想起到效果,需要長期堅持,形成習慣。
哲學上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學習理論,一定還要與實踐相結合。在教學實踐中,一是做練習題,二是生活實際。通過這兩部分內容的結合就能使“理論付之實踐”。
初中的知識,各科之間其實是緊密聯系的,又是講著講著就講到到歷史了,講著講著有講到生物了。還有老師們也總會說“學習方法都是相通的”。所以具體知識和學習方法的“融合貫通”也會提高學習效率。
“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大家都知道,人們學的東西很快就會忘記很多。但如果能做到反復記憶的話,這個曲線就會出現不一樣的幅度?追蜃釉趲浊昵熬吞岢鰜怼皽睾醵隆薄T趯W習中,只有及時反思和回顧才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識。
這本書的每一個方法都非常適用于教學實際,我要結合書中的理論和案例繼續分析,怎樣更好地應用到教學實際中,讓學生們真正掌握“有效學習”的方法。
【有效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以有效提問促成有效學習03-12
學習《有效溝通》心得體會02-07
學習有效教學心得體會12-30
有效學習心得體會12-07
學習有效溝通心得體會06-16
學習《有效教師》心得體會08-11
學習《有效溝通》心得體會08-24
學習《有效教學》心得體會10-30
有效學習培訓心得體會11-02
有效學習培訓心得體會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