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步課文學習法
`學步驟是:初讀——細讀——精讀——質疑——作業。我稱之為“五步教學法。”第一步“初讀”就是“自助初讀。”即在上新課之前要作好預習,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通讀全文,借助工具書在書上圈點勾畫,認字解詞,掃清詞語障礙。其次能概述出每個自然段的段意。最后能基本上會串講全文。如果是記敘文,要能說出事情的來龍去脈;如果是議論文,要能說出全文的基本論點和論據。通過自學,初讀時對教材中的字、詞、句、段、篇有了初步感知。但對教材的理解難免是膚淺的,對事物的認識難免是模糊的或者是朦朧的,這就需要教師的點撥、指導,即需要下一步的細讀。第二步“細讀”是指“指導細讀”。即在初讀基礎上,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指導下圍繞教材的難點、重點、特點和教學目的,有內在聯系的問題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達到這一步還不夠,還必須在這基礎上進一步思考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表達。如果是記敘文的話,則要在腦子里再造想象它所記敘的事物,描繪的形象和通過這些事物和形象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從中概括出所要說明的道理,這道理就是文章的基本觀點或中心思想,也就是作者寫作的目的和意圖。但這僅僅是理解了課文,進一步還必須從理解角度轉入到運用角度中去思維。即從探索到的中心思想出發去研究作者怎樣圍繞中心去選擇材料、組織材料;怎樣剪裁布局、分段謀篇;怎樣根據表達的中心描述事物的特征,準確地遣詞造句、修飾文字等,使讀與寫有機地結合起來。第三步“精讀”是指“重點精讀”。即對課文中的重點句、段要深入研究直至背誦。這樣以點帶面、長期積累,既學好了基礎知識,又提高了基本技能。所以說學習語文,背誦必不可少。因為豐富的語言,材料的儲備,是提高思維能力和智力活動水平的基礎,也是言語理解和表達能力發展的必要條件,通過熟讀背誦課文里的精詞煉句、謀篇布局的表達方法以及修辭手法等,就逐步在腦子里形成各種寫作的“范型”,一旦構思行文,就會意到筆隨,奔馳放達,得心應手,揮灑自如,甚至“出口成章,下筆成文。”所以一些課文中最能體現本課中心的片段、修辭手法比較集中的片段,描寫和議論比較精彩的片段、多重否定句的最終意思、修飾成分較多的長句的句意等等都要背誦。第四步“質疑”是指“議論問答。”一篇課文學完后,難免不無疑點。
對學生中提出的問題如果是屬于個性的則個別而議;屬于共性的則在班上進行討論,以求得統一、解決。如魯迅的《一件小事》中的主人公究竟是誰?通過討論一致認為是“人力車夫”。理由是:是這件小事,使“我”對車夫的看法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至于文中開頭寫的“……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中的“人”應該是指“所有的人”,既包括統治者也包括勞動人民。理由是,文章開頭寫道“這件事并沒有象‘所謂的國家大事那樣增長我的壞脾氣’即是‘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而是教我慚愧、催我自新、增長我的勇氣和希望。”從這種態度的前后變化里也可以看出“一件小事”發生之前,“我”所看不起人的“人”中包括車夫這類人,否則便用不著慚愧,也不會再增什么希望。有時教師還可啟發學生質疑,使學生從句子的形成、結構、思想內容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這一步使學生思維又得到了升華。第五步“作業”。
這是鞏固學習效果的重要一環,也是教學效果的信息反饋。作業可穿插在每學習步驟之中。方法可以多種多樣,有口頭的也有書面的。內容可以是對問題的思考、解答、朗讀、背通直至讀后寫筆記心得或范文的仿寫。每堂課一分鐘演講內容基本上就是交流學習心得。直到這一步才能算是完成了學習任務。完整的學習過程應是既使感知轉為概念,用概念構成思想并以言語的形式加以表達,并進一步學會把思想用于實際,使抽象的知識上升為具體的知識。學習一篇課文,正如張志公先生提出的應是“首先把語言文字弄清楚,從而進入文章的思想內容,再從思想內容中走出來,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組織運用的”即“帶領學生從文章里走個來回。”
【五步課文學習法】相關文章:
循環學習法08-24
關于學習法語心得05-10
逆轉學習法08-08
高考的英語學習法07-19
有效的學習法語的方法06-18
書簽學習法內容07-12
圖像引導學習法08-08
學習法制教育心得06-15
硬啃猛攻學習法08-08
四步學習法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