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古詩方法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學習古詩的方法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習古詩方法,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習古詩方法 1
抓關鍵詞語背誦所謂關鍵詞語,一是指需要背誦的文句、語段的領頭字詞;二是緊緊抓住容易聯想背誦內容支撐點的關鍵性動詞。如背誦《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歷數擔當大任的人遭艱難情狀的句子,可抓住苦、勞、餓、空乏、拂亂等意義、用法獨特和在文中作用顯著的詞語。
按寫作順序背誦文章的寫作順序主要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按照寫作順序來梳理文章的思路,尋找利于背誦的策略也是常見的背誦途徑。例如,《核舟記》的寫作是空間順序,背誦時就可以按照這個順序來處理:整舟船中船頭船尾船背。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個暗示空間順序的語句,學生可以先將這些語句記熟。然后在拆分每一段的結構,梳理每一個段落的背誦思路。
整分聯背誦法是指整體背誦法、分段背誦法與聯合背誦法,這幾種方法各有不同的特點、用途,并有一定的.聯系。一般而言,整分聯背誦法要求學生先對課文進行整體閱讀,然后對每個語段進行分別背誦,將每個段落背熟記牢,然后再將所有的段落聯合起來進行記憶。對于較長篇幅的古詩文背誦篇目,如《曹劌論戰》、《出師表》等篇目,這種方法是切實、有效而便捷的。
嘗試回憶背誦法朗讀有助于背誦,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單純重復,記憶效果還是欠佳的,最好的辦法是在朗讀到一定程度后,合上書試背,嘗試對記憶內容進行回憶,這樣能增強背誦的效果。這種嘗試回憶的方法還可在更廣泛的時間、場合中運用。
限時背誦法這是強制記憶法之一。要求在規定的某個時間段內完成對某些內容的快速記憶。如果能夠配合適當的檢查就會強化背誦的效果,例如限時背誦之后的即時檢測。在學校里,教師采用這種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希望這篇如何快速背誦古詩文,可以幫助更好的迎接即將到來的考試!
學習古詩方法 2
一、分層理解法。
要記一首詩,先要弄懂它的含義。比如,根據敘事、寫景、抒情的幾個層次,歸納一下,了解全詩的大意,再反復讀,印象就深了。
二、抓領頭字句法。
背誦中常有這種情況,一些背得熟的詩,往往在中間卡住。這時,如果有人提示一下某段的領頭字,就能很快接下來。這說明"領頭字、句",有誘發思維、幫助記憶的作用。
三、再現形象法。
好詩一般都有鮮明生動的形象。經常在頭腦中再現詩的意境和畫面,背誦時就會流暢自如。
四、定時快讀法。
給自己限定時間,限定數量,如五分鐘背出八行詩。讀時逐漸加快速度,先稍快,再加快。要做到快而不亂,快而不錯。這就迫使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記憶信息迅速輸入大腦,獲得強烈的印象,達到快速記憶的目的'。
五、運用手語,加上優美的旋律,用古詩吟唱的方法學古詩。
首先在識記古詩生字的基礎上朗讀,在正確朗讀古詩的基礎,借鑒快速記憶中的“節奏記憶”的方法,在有節奏的情況下來朗讀甚至背誦,這可以增強對整首詩語感的把握,還可以在短時間之內把整首詩儲存在大腦中。但古詩還更應體現它的可欣賞性,所以簡單的“背誦”是不行的。那種帶有一定韻律的“吟誦”更能體現古詩的意境。
學習古詩方法 3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學生學好古詩,首先是要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有了學習古詩的動力。針對這個問題,教師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保持對古詩學習的熱情,這樣學生才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古詩。下面筆者將從三個方面來闡述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古詩的興趣。
1、設計導入方式,喚起意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焙玫膶дZ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求知欲望。魏書生老師也曾說過:“好的導語像磁鐵,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彼裕瑢W生認為枯燥的古詩學習,導語更應該精心設計,精彩,新穎的導語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課文產生好感。
根據教學實際,筆者列舉如下幾種導入方法:
1.1故事導入
故事總能吸引著學生,當然,故事導入必須與課文內容相關。如在教學《古朗月行》時,筆者用生動的語言給學生講述了李白的故事,以及他的《靜夜思》并出示原文并點名李白“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娜松硐。這些知識與詩歌密切相關,又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
根據教學內容,假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辯,既激活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又活躍課堂氣氛。如在教學《村居》時,筆者給學生設置了一個疑問:“我們見慣了霓虹燈,見慣了摩天大樓,見慣了寬敞的馬路。但有誰見過茅草屋?有誰見過孩子們在草地上抓蛐蛐、玩泥巴、放風箏?”設置這個問題,激起學生思想上的波瀾,促使學生去深思,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1.2多媒體導入
多媒體可以對語文課的學習起到了渲染氣氛、傳遞情感的作用。如教學《望廬山瀑布》時,因為學生基本上對廬山瀑布沒有概念,所以,筆者特意從網上下載了廬山瀑布的視頻給學生觀看,讓學生感受了它雄偉的氣勢。借助多媒體,合理導入古詩,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很多,而課堂的導入只是為了讓學生學習起來更有興趣,如果運用不當,導的過長,入課過緩,就會喧賓奪主,所以,老師要結合課文及學生的情況,選擇恰當的方法導入。
2 優化教學方法,激發興趣
古詩在現代的孩子們讀起來會覺得枯燥乏味,所以老師所要做的,就是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2.1誦讀教學法
如何使課堂誦讀富有趣味呢?首先就要要改變單一的誦讀方式,使誦讀的形式多樣化。教師應根據詩的內容、特點,靈活運用不同的誦讀形式開展誦讀,換著花樣讓學生能保持對于課文的新鮮感和趣味感。例如,在課堂上,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男女生競賽讀,分組讀,也可以按學號、按座次順序朗讀等等,并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相對較難理解的古詩,老師可先抑揚頓挫、聲情并茂地范讀,或者可以放名家錄音,挑起學生的朗讀欲望。從而激發學生對古詩文的朗讀興趣,教師還可以適當地配上音樂和畫面,營造輕松愉快的誦讀環境,讓學生頭腦輕松,思維暢通,這樣,學生誦讀的效率當然就高了。
2.2情景教學法
何為情景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就是遵循反映論的原理,在教學中通過引入具體、生動的生活場景,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快速理解和準確運用語言的一種教學方法。近年來,情景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多,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所見》的時候,教師可以請學生來扮演“牧童”,用充滿童趣的'語言和動作來演繹“牧童”在林間放牛的樣子,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這樣一來,古詩已不再是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文字,而是一個個生動、鮮活的生活場景,常常是在充滿戲劇色彩的場景下,一個個難懂的字詞,就被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的血液中。
另外許多古詩往往濃縮了一幅幅優美的畫面。但是由于古詩的高度濃縮特性,嚴重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根據小學生的特點,把文字描繪的場景用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用圖畫來引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從而進一步展開想象的翅膀,從整體上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產生較好的效果。
2.3探究教學法
探究教學法中筆者主要闡述的是我們在語文課堂中常用的合作探究方法。在古詩課堂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諸多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進行探究,能夠最大限度地自主解決問題。
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自主解決古詩學習中的一些問題,改變以往古詩教學時“填鴨式”的講解詩意局面,由教師與學生合作理解古詩,對于學生一些好的富有創意的見解要有效運用起來。
這一環節要求教師真正用民主平等尊重學生的心態對待學生,變師生為朋友,變教學為導學,變沉悶的課堂為活潑的學堂。
2.4多媒體教學法
古詩詞中的意境有的暢曉明白,易于理解;有的則跳躍隱含,艱澀難懂。在對這些古詩詞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把詩詞中的詩意意境用恰當的美術作品給學生展示出來,教學就輕松多了。在學習梅花詩時,筆者將《墨梅》、《卜算子 詠梅》兩首作為一個單元講解,筆者在資料庫中剪輯了一段介紹梅花的影片(并配有文字介紹),圖文并茂的影片吸引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這時筆者要求學生在看影片介紹時要了解其中的內容,并分別用幾句話概括。由于學生興趣濃厚,這樣的問題他們迎刃而解,結果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課的學習。
總之,恰當、適量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從而激起他們對古詩文化的探究熱情,為我們的古詩課堂注入鮮活的動力。
3、精編課后練習,延伸興趣
課堂練習應是課堂教學的重點,而課后的練習則能延伸學生的學習興趣。練習題的優化則是提高課堂效率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關鍵。所以,要提高練習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3.1在備課時要注重作業設計這環節,精心篩選,認真編排
如在教完一首古詩后,好多學生不能當堂鞏固,那么筆者就叫他們課后繼續,然在背誦時可以采用歌唱法,填充法等,不像雞啄米一樣一個字一個字的背,整體理解,輕松背出。
3.2練習題設計要多樣化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以 “樂學”為最優化境界。要“樂學”,首先就要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來激發各層面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整體優化的效果。如:布置《尋隱者不遇》一詩的作業時,讓學生根據對詩句的理解來作畫,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總之,古詩在小學生語文課堂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要學好古詩,關鍵在于教師通過課前富有意趣的導入,課上豐富的教學方法,課后新穎的練習等幾個方面來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興趣中獲得知識。
學習古詩方法 4
初中語文課本中,每冊教材都有一個古詩單元,加上每周一詩,一學期要學二十多首古詩。掌握學習古詩的技巧,對于主動感受中國古代文學瑰寶、積淀古典文化、提高鑒賞古詩能力很有意義。那么如何掌握學習古詩的技巧呢?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朗讀古詩、了解詩人、體悟意境、把握鑒賞要領。
一、朗讀古詩
學習古詩先要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墒孪仍O置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讀,這個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在喜境中讀婉約詩歌,在悲境中讀豪放詩歌或山水田園詩歌。讀的目的就是要讀出詩歌的韻律節奏,讀出詩歌的意境,讀出詩人的情感。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詞,只有通過讀,才能把握其語氣節奏的輕重緩急,了解詞人的心緒。尤其是“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與“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兩句,非讀無以把握運氣之長短,非讀無以知曉情感之悲喜。同時,通過讀,還可以牢牢抓住詩歌中的關鍵詞語——詩眼或詞眼,以及特定的意象。如“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關鍵詞),“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意象)!白x”能讓同學們初步感知到詩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輪廓,雖是模糊、朦朧,卻給詩歌的深層鑒賞奠定了基礎,導明了方向。
二、了解詩人
了解詩人的人生經歷,詩歌風格,寫作背景。詩人的經歷不同,所創作詩的內容也不同。我國詩歌可分為借景抒情詩、詠史懷古詩、羈旅行役詩、山水田園詩、托物言志詩、邊塞征戰詩、贈友送別詩、閨怨詩等多種類型。各個詩人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如李白的清新飄逸,蘇軾、辛棄疾的豪放,柳永、姜夔、李清照的婉約,李煜、劉禹錫的雋永,謝朓、謝靈運的自然,杜甫的沉郁頓挫,屈原的雄渾悲壯,王安石的雄健高峻,陶淵明的淡遠閑靜,王維的恬淡優美等等。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能更好地感受詩歌內容。如讀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先了解當時李白因受政治牽連被流放夜郎,就在詩人行至夔州白帝城時,忽然傳來皇帝大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當時詩人的心情真是欣喜若狂的背景,再理解“千里江陵一日還”就不難了。
三、體悟意境
先要理解兩個概念: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帶有作者主觀感情的物象。比如“舉頭望明月”,月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物象,而是帶有思鄉之情的意象。意境就是由意象形成的藝術境界。意象是一個個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觀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體的;意境是一種境界和情調,它通過形象表達或誘發,是要體悟的、抽象的。
還要理解意象構成意境的一般類型:其一,由一個意象構成一個意境。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痹娭兄挥幸粋意象——墨梅。但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樹帶著墨色的有個性的梅。細細品味,我們能感受到詩中有一種狂放不羈、特立獨行、安然自適的藝術境界,這種境界是通過這樹梅形成的,這就是本詩的獨特意境。一般詠物詩大都如此。其二,意象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個意象構成一幅生活圖景,形成一個整體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由一系列單個的意象——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等——組合起來,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畫面,雖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顯情深意濃。詩中沒有直抒對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戀,而是通過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佇江邊若有所失的詩人形象,表達得情深意摯,表面上這首詩句句是寫景,實際上卻句句都在抒情,引發讀者無盡的審美想象,形成了詩歌雋永的意境。意象離不開意境,“梅”離開全詩意境,就失去了其在詩中的獨特涵義,“孤帆”脫離原詩意境,也與眷眷離情無關。
四、把握鑒賞要領
借景抒情詩,要體會詩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領會詩人寫景所表現的情感,把握其寫作技巧和語言特色:詠史懷古詩,要聯系背景,領悟情感(感慨興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諷今);羈旅行役詩,是流浪他鄉的詩人通過眼見耳聞而觸發的對遙遠故鄉的眺望,對家鄉的憧憬;山水田園詩,是詩人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托物言志詩,是詩人假托某種具體事物,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其中,達到言志的目的;邊塞征戰詩,是反映邊疆將士不畏辛勞、保衛邊陲的戰斗精神,或描寫將士和親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諷刺并勸諫拓土開邊、窮兵黷武的統治者;贈友送別詩,通過景物渲染離別時凄涼氛圍,抒發難舍或勉勵之情;閨怨詩,寫閨房女子對丈夫久客不歸的埋怨或對遠在邊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等等。
學習古詩方法 5
一、持之以恒,堅持背誦。
小學階段需要掌握的古詩詞一共有八十首,要把著八十首放到每一天的語文學習中,每天花一點時間學習。古詩詞的背誦并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完全掌握的,要堅持學習,持之以恒。古詩詞的意境是需要反復揣摩,每一次學習都會不一樣的感悟,所以別把古詩詞的學習當作一種負擔,好好去感受古典詩詞的美好。
二、深入理解,化為己用。
背誦只是簡單的記憶,古詩的背景、內容、意境是孩子在學習古詩詞中應該著重關注的,同時古詩詞中還蘊含著不少古漢語知識,這也對今后文言文學習有幫助。真正的理解古詩詞,掌握相關知識,才能在答題時游刃有余。掌握古詩詞也為寫作積累了不少素材,在作文中合理利用詩句,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
三、分類整理,多做練習。
如果對古詩詞的背誦和理解都達到了很好的程度,可以著手對古詩詞進行分類,如按照季節、按照情感基調等,這是在橫向理解的基礎上,縱向上又有了新的理解。以上工作做得差不多了就要集中力量做一做習題了,習題其實是出不完、做不盡的,做題是為了檢驗自己的掌握程度,加深理解,多見題型。
學習古詩方法 6
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嚴重地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們認為,在誦讀活動中,有必要遵循“誦讀為本,不求甚解”的原則。
古代詩詞歌賦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近幾年,大家對古詩的學習越來越重視,在我們的課本中,每一冊中都收錄有一定數量的古詩,而且,在《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也首次附上了古詩文推薦篇目。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學生不但要能背誦古詩文,還要逐字逐句地背誦釋義,這樣一來,嚴重地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學古詩文要學到何種程度呢?這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小學生年齡較小,生活閱歷較淺,再加上古詩文具有高度概括、精練含蓄、思想深邃、感情委婉等特點,因此,兒童學古詩文不可能一下子達到對古詩文的深刻理解。那種逐字逐句分析、要求學生學一句理解一句的做法,一方面忽視了小學課程設置的現狀;另一方面,忽視了小學生的年齡、認知特點,加重了小學生的課業負擔,也是不科學的。所以,我們認為,在誦讀活動中,有必要遵循“誦讀為本,不求甚解”的原則。
學習、鑒賞詩文,我國古代早有一種流行廣泛且公認有效的方法,即“吟誦”,與今天所稱的“朗讀”、“誦”、“熟讀”、“誦”很相似,就是用抑揚頓挫的聲調,有節奏地讀出作品的獨特神韻。它對于理解和繼承優秀文化,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至今仍有積極的作用!昂脮粎挵倩刈x,熟讀深思子自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些古語分別從深度和廣度上強調了量的積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讀,才能自悟其義;只有廣讀,博采眾家之長,才能下筆如有神。清代學者陸世儀認為:“凡人有記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識未開,則多記性,少悟性……故人凡有所當讀之書,皆當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讀!爆F代心理研究也表明,小學生正處于機械識記占優勢的黃金時期,過多的講解勢必會降低誦讀古詩文的興趣、效益和質量。現在老輩學人還能記得幾十年前吟誦過許多遍的文學精品,對作人作文都大有裨益,便是證明。
記得巴金在《讀我的散文》中也這樣說過:“從小讀過不少散文,當時背得很熟的幾部書中間,有一部《古文觀止》,讀多了讀熟了,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調子。”誦讀的過程,實際上是心、口、眼、耳綜合運用學習、思考的過程,思考比較多了,想象能力也會隨之增強。中華古詩文藝術力量充沛,描寫細致,語言精練,抒情寫物生動活潑,吟誦熟透以后,高尚情操,美妙表現,不知不覺就能轉化為自己的認識和能量,隨時由自己運用,不必臨渴掘井、搜索枯腸。鄭板橋就有這樣的體驗:“倘能背誦如流,則下筆思潮洶涌,不患枯澀矣!庇浀弥Z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在一次書面發言中曾回顧了自己從小學一年級起背誦古詩的經歷,他說:“即使當時有些詩句不全懂,但并不影響背誦。70多年來,在人生旅途中經歷了多種陰晴圓缺、悲歡離合之后,越發體會到許多名句的意義,每過十年,在理解上就會有一個新的境界! 多背點經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為學生做一種終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準備。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古詩文誦讀活動時,無需面面俱到地進行分析、講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義就行;但也并不反對個別學有余力的學生對某些古詩文作一些較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這就是所謂的“誦讀為本,不求甚解”原則。因此,我認為,小學生古詩文誦讀還是“不求甚解”好,當然這種“不求甚解”不是要求學生一點都不需要去理解,而是要在其誦讀的過程中實現“自悟”。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一點,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證。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每當學生遇到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我們不是都提醒他們再仔細地讀一下課文嗎?對于古詩文的理解,我認為就更不需要教師講解了,一切放手給學生,讓他們自讀自悟,至于理解到什么程度,那就要因人而定,不需要搞一刀切,更不需要將教師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學生此時的理解或許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但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他們對于詩文的理解會進一步加深,并且會融入自己的人生體會,其理解的深度與在學校時所學的相比,自不可同日而語,這些是教師在課堂上沒法做到的。所以,當前重要的不是他們理解了多少,學習古詩詞的方法而是他們記住了多少;不是他們從誦讀中獲取了多少人生的哲理,而是他們積攢了多少留著在將來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慢慢享用的精神食糧。
理解有助于記憶,但這種理解應該是一種“朦朧理解”(任永剛、盛文節,《倡導背誦古詩文豐富兒童的語言》),它不是來自于教師的講解,而是來自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悟。在這里,我們要將“引導”與“講解”區別開來,講解不是引導,我認為最好的引導是指導學生入情入境的.誦讀。中國古典詩詞有著獨特的節律美和音韻美,這種美只有通過誦讀才能體現出來,入情入境的誦讀不但能使聽眾感受到美,對朗誦者本人更是極大的美的熏陶。這種熏陶不但是潛移默化的,而且也有著激發興趣的顯性功能。不僅如此,它還可以幫助朗誦者更加準確地把握詩的意境,避免在理解詩意上走彎路。前面所說的“自悟”也就是在入情入境的誦讀中得以實現的。引導學生誦讀,強調的是教師的示范作用,而不是教師的解惑作用。教師不需要講解,只需要通過飽含感情的朗誦就可以達到引導學生把握詩的意境的目的。
學習古詩方法 7
“意”是詩的“靈魂”,詞句聲韻是軀殼;無軀殼,靈魂何以藏身?故,須先建軀殼。
如何建?
1、熟讀,讀熟,背熟《聲律啟蒙》,可熟悉聲韻平仄,出口成對,為以后寫對聯,律詩的對仗打下基礎;
頑童手邊這本《聲律啟蒙》還附上了《笠翁對韻》,兩書同一性質。
2、熟讀,讀熟,背熟《千家詩》,可鞏固聲韻平仄,出口成詩。本為宋代詩人劉克莊專門為兒童學詩而編選的,以后歷代有人增刪,成為明清兩代學詩啟蒙必修教材。當代亦有《千家詩新解》,注釋較詳,也可用。
這兩本書,網上即可以查到其詳細的介紹,也可以免費閱讀。
3、熟讀,讀熟,背熟《唐宋詩詞欣賞啟蒙》,帥建中編著,四川教育出版社。該書所選,超過《唐詩三百首》與《宋詞三百首》,編者以七年之功,六易其稿,選、編、注、賞均頗具匠心,書后附有《近體詩格律》與《讀詞與填詞常識!。
此外,以前古籍出版社出的《唐詩一百首》,《唐宋詞一百首》,《宋詩一百首》也很不錯。
另外,面向中、小學生的古詩詞選本也行。
熟讀,讀熟,背熟的'功夫下得越多,效果越好!講解越少越好!
在這個階段,詞句不大理解無關緊要,詩詞格律也不要去管它,要熟到“化”,遇到一個與古詩詞中類似的場景,相關的詩句就自動跳出來,好像是你自己寫的一樣!
從兒童開始,最好!當然,學習,任何時候都不晚!
到了這一步,當然還得往前走。如何走?且聽下回分解。
學習古詩方法 8
詩是一種思想高度凝練、高度集中的文學體裁,我們學習古詩,就是要將這種被集中、凝練化的語言。具體化,所謂具體化,我想就是用自己的語言將詩的意境重組,將詩人的感情再現,讓詩歌摻入讀者的思想。 了解這些,那么我們在學習、鑒賞古詩時就應有條理、有步驟地去解析古詩,領會詩中蘊含的意思。
一、緊扣詩題,了解內容
有些古詩,詩題便是內容的眼,如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詞中主要寫了夏夜詞人在黃沙道上見到的、聽到的以及想到的,在如查慎行的《舟夜書所見》,這首詩寫詩人夜晚在船上的見聞。學習這類古詩時,應先理解題目,然后緊扣題目,讓學生猜想內容,在猜想過程中了解詩人寫作的內容。
二、圍繞詩句,猜想主題
由于古詩短小、精悍,因而留給我們聯想的空間極為廣闊,也正因為詩歌以極簡略表現極豐富,所以讀詩時難免靠“猜想”,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把握住有限的詩句,去了解詩歌的主題:或反映民間疾苦,或抒發個人胸臆,或痛斥朝政的腐(fu)敗,或自憐悲慘身世……如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表面是寫殘花并不是無情的,到來年春天它便化作泥土去滋養、保護花朵,其實是在暗喻自己,雖然遭到迫害,但理想與信念是不會變的。這一點是需要學生去猜想的 . 。
三、把握重點,品味意象
中國古代詩歌形象,往往是借助客觀物象,如花、草、山、河等表現主觀感情,所以,我們在學習古詩時,還應透過這些事物的表象,看到內蘊的情感。如王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為何“煙”會“直”?為何“長河”會“圓”?其實這詩句寫出了邊塞烽煙的堅毅、勁拔之美,同時“圓”字給人以親切而略帶蒼茫的'感受,這也是當時被排擠出京城的王維的內心感受。
四、了解作者、歷史背景
許多古詩的創作與作者的身份及歷史背景有相當關聯。如文天祥寫作《過零丁洋》時,正值宋兵被金兵圍攻,宋軍面臨著兵敗的危險,看到這一切,作為接觸愛國將領的文天祥,發出“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感嘆?墒,由于朝廷的無能,他眼見報國無望,最后以一句流傳千古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來表達自己的赤子之心。
五、反復誦讀,悟出詩情
俗話說“熟讀百遍,其意自見”。讀對于小學古詩教學來說應該是個關鍵。一首詩,首先要將它讀通,這是基礎。然后在理解詩句大致內容的基礎上讀出感情,這是重點,也時古詩課堂學習的最后一個環節。
學習古詩方法 9
小學生階段課本中古詩不論是哪個年級段,都有一板塊是古詩,可見對古詩多么重視。學生們都要學習古詩,對于小學生又是最難的,小學生知識結構簡單,理解能力有限,古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詩句優美,韻律和諧,節奏性強,那么如何誦讀古詩詞,對于陶冶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文化素養,顯得至關重要。怎樣學好古詩我總結了幾點:
首先,要了解所學古詩的歷史背景,了解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這樣有助于了解本詩的思想感情。其次,要緊扣詩題,了解內容,學習古詩時,要學會理解題目,然后緊緊扣住題目,這樣才能想到作者寫的內容。最后,要自己反復朗讀,自己體會詩詞中的詩意,這樣在體會到詩詞詩意的基礎上,朗讀出詩句中的感情并理解作者為什么寫這首詞,或體會作者寫這首詩時的`感受。
一、熟讀成誦法
在古詩文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教會學生朗讀課文。誦讀要讀出語感、讀出情感、讀出美感。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積累要選擇學生易讀易記,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古人對“讀”也有經典概括和詮釋——“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等等?梢,誦讀是提高古詩文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及多讀,朗朗出生的誦讀,低唱慢吟的誦讀,也可“不求甚解”的誦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多了,自然成誦。如學習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二、想象入境法
充分發揮小學生的認知優勢,把生澀的古詩轉化為形象的畫面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很多小學生背詩很快,也朗朗上口,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相信通過畫畫,一定會加深他對詩的理解,提高學習古詩的興趣,畫畫一方面也培養了他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有利于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作為教者如何把古詩轉化為畫面,對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記憶的激發,興趣的培養,都至關重要。即將誦讀過程作為佳作欣賞的過程,邊讀邊想象畫面,把自己融入詩詞的意境之中。如學習《憫農》(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邊讀邊思考,想象農人艱辛勞作的情景。在此基礎上,熟讀成誦,自然水到渠成。
三、聯系擴充法
即將所學的某一古詩詞,與其題材內容,表現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詩詞聯系起來誦讀,以形成一個知識組塊。如學習賀知章的《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可讓學生讀其他有關的“詠柳”的名詩,如杜牧的,《柳絕句》:“數樹新開翠影齊,倚風情態被春迷。依依故國樊川恨,半掩村橋半掩溪!绷_隱的《柳》:“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文章的寫作背景。在教學古詩詞時,教師就要適時準確地給學生補充作者所寫作品時的年代及當時的歷史狀況,還有詩句所包含的歷史典故。當然這些背景資料亦可放手讓學生去查資料來解決。不管怎樣,只有在準確把握了作品的背景資料時,才能正確地去理解作品的意境、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
四、理解重點詞語,明確句子大意
課堂上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注釋自己領會句子含義,把握重點句子內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古詩方法 10
高考古詩詞鑒賞10大規律
一、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1.詩眼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
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3.意境
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象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系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于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二、掌握古詩詞基本知識
詩歌分為古體詩(又稱“古風”)、今體詩(又稱“格律詩”)。
古體詩: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前的除“楚辭”以外的所有詩作,也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后的除“今體詩”以外的所有詩作!案、行、吟”分別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
今體詩:分為律詩、絕句。律詩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聯(一、二句)、頷聯(三、四句)、頸聯(五、六句)、尾聯(七、八句),頷聯、頸聯必須對仗。絕句每首四句,有五絕(五字)、七絕(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詞:是今體詩之后產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發展于晚唐與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種新詩體。詞又稱長短句(句子字數不等、長短不一)、詩余(由詩歌發展而來)。根據詞的長短,詞又分單調(也叫小令,一般認為58字以內)、中調(一般分上下闕,58-96字)、長調(96字以上,三闕以上)。詞有詞牌,詞牌嚴格律定了每首詞的格律和音韻。
曲:即散曲,分為“小令”、“套數”。是宋金時期逐漸形成的一種新詩體。曲與詞的不同,是曲可在詞規定的字數中增加襯字,從而增加語言的生動性,更自由靈活地表達思想與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詩作題材
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為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詩等等。
寫景詩:學生在高中階段大體接觸過,毋須多說。
詠懷詩:敘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的敘寫來抒寫胸臆,抒寫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詠史詩:詩人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詠嘆,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誦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淵明、劉禹錫、杜牧等都是詠史詩的作者。
詠物詩:主要特點是托物言志。這類古詩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義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楊花有飄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內蘊。
山水田園詩:寫田園生活和山水風景,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山,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
邊塞詩:描寫邊塞生活與民族矛盾,還有一系列與邊塞有關的東西形成于盛唐,成就為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
四、分清各種風格流派
“風格”是指詩人在選擇題材、塑造形象以及語言運用等方面形成的創作特色。如陶淵明的詩恬淡平和,王維的詩詩中有畫,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郁頓挫。
流派主要指詩歌的流派和詞的流派。
1.詩歌流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的典型人物。源頭:《詩經》;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陸游等。
浪漫主義:善于抒發對理想的熱烈追求,用熱情奔放的語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張手法、神話故事來塑造形象。源頭:《楚辭》;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賀、龔自珍等。
2.詞的流派:
豪放派、婉約派豪放派:氣勢磅礴,格調高昂,意境雄渾,感情激蕩。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
婉約派:筆調柔和,感情細膩,委婉纏綿,韻味深遠。代表人物:劉永、姜夔、秦觀、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種表達技巧
選材方面的虛實結合(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實客觀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觀之景;虛景是詩人通過感覺、聯想或想象而虛擬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虛實結合往往是古詩詞意境的基本方法。
選材方面的反襯:古詩詞表達技巧中的反襯是相對“正襯”而言的一種表達技巧。在作品中為了使對某事物的描寫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對立的事物從旁陪補的方法。它與“對比”不同,對比的兩個事物間的關系是并列的,結果是突出對比雙方;反襯卻可以明顯地分出襯托的事物和被襯托的事物,突出被襯托的一方。
內容方面的動靜結合:有時可理解為“以動襯靜”,“動靜相對”。
結構方面的伏筆與照應:詩作者在讀者不經意處的暗示交代,使詩歌結構嚴謹,首尾呼應,文題呼應。
結構方面的對比:對比是指在作品中把兩個相互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兩方面并舉出來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義,對于主題的表達也易產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借古抒懷、意在言外,等等。
六、注意品味各種語言風格
古詩詞中對詞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內涵的深入解說,因此了解各種不同的語言風格很重要。古詩詞語言風格一般有莊重、嚴肅與詼諧、風趣;形象、生動與質樸;簡練與縝密;含蓄與明了;犀利與平和;細膩、委婉與豪爽、熱烈。對語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詩歌鑒賞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詞、句:詩中的詞、句處在統一意境中,只有在詩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憶舍弟》的總體意境,就能正確理解“月是故鄉明”———因思鄉念故鄉而備覺故鄉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語法現象:為了合乎作詩詞的規則,所以往往有變式句存在。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詩詞中詞類活用現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種修辭手法
古詩詞中作者常常會運用各種不同的修辭手法,使表情達意豐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寫同一事物還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寫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斷”。
通感: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如林逋的“暗香浮動月黃昏”,用視覺“暗”寫嗅覺“香”、突出梅香的特點。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門”代“權貴豪門之家”。
互文:在連貫性話語中,將本應含在一起的詞語,分別安排在上下兩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馬客在船”,實際是說:“主人下馬在船,客人下馬在船”。
設問: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夸張:如辛棄疾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古詩詞常用的修辭還有擬人、反問、反復等,都要求我們去注意。
八、注意關注詩歌題目
詩歌的題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線索。
如試題為“約客”,作者約人,對方遲遲沒有來,環境上“家家雨,處處蛙”的渲染,約了客人,怎么不來?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慮。
九、注意明察考題暗示
古詩鑒賞題后,往往會有一些注釋,填表式題目中已有內容實際上就是例題。
十、注意運用聯想、想象
詩歌鑒賞是一種再創造。再創造的主要方式是聯想、想象。
如王駕的《雨晴》,作者沒有描寫鄰家院子景色,但寫了“蜂蝶紛紛過墻去”這一實景。如果考生緊緊依傍這一詩句,透過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霧,會聯想到鄰家春色美不勝收,如此景致,連路人都會駐足觀望,更何況是喜花的蜂蝶呢!
古詩詞學習的四個技巧介紹
(一)注重語感。閱讀作品,只有通過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一個缺乏語感的人,很難進行審美意義上的鑒賞活動。優秀作品,首先是以語言的直觀表達,形成強烈的明顯的“感覺”印象。對于古詩文,要引導學生反復吟詠誦讀,感受它的音韻和文氣,進入它的語境之中。
(二)展開想象。想象,是指讀者的形象思維活動。文學作品通過個別反映一般,往往具有概括性。讀者在賞讀的過程中必須通過想象,去不斷擴大作品的生活畫面,從而獲得完整而豐富的形象美感,即從有限的描寫中推測、聯想,對原作品進行補充、擴展、聯系、對比的想象,在作者的頭腦中形成更加豐富、鮮明、豐滿的文學形象。
(三)深入體驗。體驗,是指讀者的情感反應活動。文學作品的鑒賞,必須真正深入到作品的生活場景去,從人物的喜怒哀樂中體會作者感情愛憎,感受作品所描寫的人物幸福與痛苦等。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強烈的情感反應,使文學作品收到應有的藝術效果。
(四)力求領悟。領悟,是指讀者的理智認識活動,它是進行鑒賞性閱讀的高級層次。鑒賞作品既要入乎其內,又要出乎其外。如果深入體味作品是一種情感體驗過程的.話,那么,領悟則是理智認識的要求與結果。只有達到情感與理智的高度結合境界,才能真正鑒賞出作品藝術描寫的深長意味。
高中語文古詩詞的背誦的方法詳解
高中語文古詩詞的背誦的方法
1.限定時間背誦
要求在規定的某個時間段內完成對某些內容的快速記憶。如果能夠配合適當的檢查就會強化背誦的效果,例如背誦之后的即時檢測。在學校里,教師采用這種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強制記憶。
2.形象化背誦
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意境是一首好詩的標志。因此,如果我們能在理解詩意的過程中展開豐富的想象,使一首詩所反映的畫面在頭腦中再現出來,記憶就會更加牢靠,背誦時就會流暢自如。
3.回憶背誦
朗讀有助于背誦,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單純重復,記憶效果還是欠佳的,的辦法是在朗讀到一定程度后,合上書試背,嘗試對記憶內容進行回憶,這樣能增強背誦的效果。這種嘗試回憶的方法還可在更廣泛的時間、場合中運用。
4.抓頭字背誦
背誦時常有這種情況,一些本來記得很熟的詩,突然在某個環節上卡殼。這時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領頭字(或詞),就會很快地接上。這說明每句詩的領頭字,都具有誘發思維、幫助記憶的作用。所以,要下功夫盡可能將它記牢。
高中語文古詩文鑒賞的技巧
技巧之一:把握不同的詩作題材
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為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詩等等。寫景詩:學生在高中階段大體接觸過,毋須多說。詠懷詩:敘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的敘寫來抒寫胸臆,抒寫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技巧之二:分清各種風格流派
風格是指詩人在選擇題材、塑造形象以及語言運用等方面形成的創作特色。如陶淵明的詩恬淡平和,王維的詩詩中有畫,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郁頓挫。流派主要指詩歌的流派和詞的流派。詩歌流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F實主義: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的典型人物。源頭:《詩經》;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陸游等。
技巧之三:掌握古詩詞基本知識
詩歌分為古體詩(又稱古風)、今體詩(又稱格律詩)。古體詩: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前的除楚辭以外的所有詩作,也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后的除今體詩以外的所有詩作。歌、行、吟分別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今體詩:分為律詩、絕句。律詩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聯(一、二句)、頷聯(三、四句)、頸聯(五、六句)、尾聯(七、八句),頷聯、頸聯必須對仗。絕句每首四句,有五絕(五字)、七絕(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高中語文詩歌鑒賞常用的術語介紹
(1)表達方式:
、倜鑼(正面—側面,實寫—虛寫,動景—靜景,近景—遠景)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用“蟬噪”“鳥鳴”—動景,寫山林的“幽靜”;漢樂府《陌上桑》對秦羅敷的描寫“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鼻八木涫钦婷鑼懀瑢懥_敷的服飾美;后八句是側面描寫,寫周圍的人為羅敷所吸引的神態!锻麖]山瀑布》,前三句寫眼前所見,是實寫;第四句“疑是銀河落九天”,以銀河來比喻廬山瀑布,為虛寫。
②議論
、凼闱(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2)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比、借代、夸張、排比、襯托、用典、設問、反問)
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用“綠”和“紅”良種顏色分別代替(借代)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跋s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用的是反襯。
(3)抒情方式:
、僦笔阈匾堋!鞍兹找郎奖M,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鼻皟删鋵懢,后兩句直接抒發在這樣的環境里產生的情懷。
②借景抒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惫嗜说纳碛霸絹碓竭h,最后完全消失,滾滾的江水有如對友人的不斷思念。
、弁形镅灾(象征)!恫匪阕釉伱贰(陸游)“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用“梅花”象征著不隨俗,出類拔萃、性格堅強的人,是詩人自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寫照。
、芙韫胖S今(用典)“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春風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往日揚州繁華景象,是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景,是實寫,寄予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萁栊蜗笳f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琴詩》(蘇軾)“若言弦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詩人從“琴”與“指”這兩個形象入手,通過兩個假設句和兩個反問句,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賴于主、客體的緊密配合”這樣一個深刻的哲理。
(4)描寫手法
、僖r托!按蠼瓥|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古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首詞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的地位——正襯!儿o橋仙》(陸游)“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币浴办o”突出杜鵑悲切的叫聲——反襯。
、谔搶嵪嗌。“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鄙掀澳-闊”外,寫的都是眼前的實景實事,寫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離的心情,是實寫;下片寫對別后生活的設想,是虛寫,著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情。
、垡謸P!堕|怨》(王昌齡)“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毕葘懮賸D“不知愁”,后寫“毀”——先揚后抑。通過對少婦情緒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茕秩尽1臼菄嫷靡环N畫法:在需要強調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畫面,顯出物象陰陽項背,以加強藝術效果。這種加強形象的手法,就是渲染。詩歌中則是指對環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
如白居易地《問劉十九》:“綠蟻醅新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詩地前三句,詩人盡情渲染:自己釀造的米就,為呈黃綠色,面上還浮有一些懸浮物,細如蟻;那酒正放在紅泥抹的小火爐上溫著,火爐是新的,紅的色澤;這時天快黑了,看來要下雪了。經過這一番渲染,最后一句的法問“能飲一杯無?”也就水到渠成,得到了突出。
、輨屿o結合
學習古詩方法 11
古詩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類特殊的課文,教好這一部分內容,對于繼承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培養少年兒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學、藝術修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僅憑課堂上的幾十分鐘,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為此,筆者作了一大膽嘗試:將古詩遷移到活動課中教學,讓孩子們在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中輕松學古詩,領悟詩情。
一、指導孩子改古詩
隨著社會的發展,作為社會特征反映之一的文化也相應地得到了發展,要讓孩子對詩意有一個更直觀、更深刻的了解,可在學習完一首古詩后,對詩句進行改寫。
1、將古詩改為白話文,培養孩子習作能力
教學完《游子吟》,很多孩子對詩中所寫的博大的母愛還缺乏足夠的認識,為此,我設計了一習作活動:改寫《游子吟》,最好能聯系生活實際,寫出真情實感。
作業交上來后,我發現很多孩子一改過去一對一的翻譯代改寫,寫得聲情并茂,感人至深,其中有位孩子寫了一段:母親理理兒子的衣衫,關切地說:兒啊,你出門在外,要知道照顧自己,天冷了要知道給自己加衣服,當心身體。∵@分明是孩子的媽媽平時的千叮嚀,萬囑咐。
而且通過這次練筆后,我再去檢查他們對這首詩的掌握情況,不管是對字詞的理解,還是背誦,都有一個明顯的進步。
2、將古詩改編成課本劇,培養孩子口語交際能力
學習古詩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如果古詩中主人公就是自己,那么孩子們的.興趣就提高了,都想參與到角色中去,為此,我曾讓孩子將《贈汪倫》改成課本劇。那幾天,教室里都是汪兄、李兄的聲音。表演那天,汪倫、李白穿著長衫(風衣)上場,拱手道別,精彩的臺詞,博得臺下同學的陣陣叫好聲。
通過這次扮演角色,進行配音,孩子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不僅設身處地地體會到了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而且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指導孩子畫古詩
詩,是語言的藝術;畫,是線條色彩的藝術,詩畫歷來不分家,一首好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因此,在古詩學習活動中,借助畫的形式,能夠培養孩子賞畫、繪畫的能力。在高年級時,亦可讓孩子給畫配詩。
如杜甫的《絕句》不僅是一首描寫春色的好詩,更是一幅生機勃勃、情味雋永的春色圖。在明確了景物的特點和圖畫的色彩美之后,讓孩子動筆畫一畫詩中所表達的內容,作者坐陣草堂,平視黃鸝綠柳,仰望鷺上青天,遠眺西嶺的千山積雪,近寫家門外的千帆待發的船。并且,選畫得較好的作品用投影儀展示出來,大家共賞。這樣,將語文教學與美術教學有機融合,不僅使孩子明白詩意,而且通過繪畫賞畫訓練了他們獨特的審美視角,使詩意、畫意相得益彰。
三、指導孩子品古詩
古詩節奏鮮明、情感豐富、語句簡煉、完全可以在活動課中開展詩歌賞析活動,體味詩歌之美。
1、指導找關鍵字,欣賞視覺美。如白居易的《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抓住紅綠兩字,生動地勾畫了一幅色彩鮮明的江南春水圖。旭日、紅花、綠水,讀完此詩,江南如畫的美景一下子凸現在了我們眼前。
2、引導想象,欣賞聽覺美。
如杜甫詩《絕句》吟誦兩個黃鸝鳴翠柳一句,仿佛鳥兒就在耳際歡唱,白鷺成行,直沖云霄,歡叫之聲隱隱傳來,讓人在聽覺上增加了美的享受。
當然,還可以引導孩子欣賞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等。
四、指導孩子誦古詩
所謂誦,即朗誦、背誦。我們的古詩教學活動不應該僅僅在課堂上指導孩子朗誦,這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應延伸至課外,而活動課亦可借鑒。
1、配樂吟頌,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
古詩文,高度精煉、集中地反映了社會生活,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美。因此,我們在活動課中開展了一系列詩歌朗誦比賽,把音樂也引入其中,讓孩子在歡快優美或激越高昂的旋律中反復吟頌,把孩子帶到意境中去體會,體味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藝術美,在優美的詩歌作品的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
如指導一生朗誦《望廬山瀑布》,配以雄渾的音樂,帶給孩子一種氣勢磅礴的美;而一生朗誦的《江畔獨步尋花》,配上民族樂曲中輕快的小調,讓聽者感受到春光在視覺和聽覺上的無限美感。
2、背誦詩歌,增強沉淀
語文課標要求16年級孩子背誦優秀古詩文160篇,為此,我們開展了一月一次賽詩會,把自己積累的某方面題材,某個人物的詩歌有感情地背誦出來。一篇篇優秀的詩文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不斷地反芻、發酵,使之成為他們一生高遠見識,完美人格的源頭活水,從而提高孩子的人文素養,盡管孩子們背誦的詩文不一定理解,但為孩子今后的反芻領悟提供了語言材料。
時至今日,國人學習古詩的熱情日益高漲,都在為古詩這一文學瑰寶的博大精深而嘆為觀止。魏書生有句話說:從思想到行為,從行為到習慣,從習慣到命運。我們深信,隨著孩子思想認識的逐步加深,他們自覺靈活運用古詩的能力也會增強,我們提出的目標將更上一層樓。
學習古詩方法 12
【第一步】
先看一下詩歌是哪一類(按表現手法分為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按內容分為田園詩、邊塞詩等)
古詩一般選擇唐詩宋詞,以抒情詩居多,抒情詩可分寫景抒情,借古感懷,托物言志。寫景抒情詩主要把握景和情的關系;借古感懷詩,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關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諷今;托物言志詩主要領悟物和志的關系,借何物顯何志,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
到詩詞的`后半部分去找詩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達的志)。
【第三步】
看詩詞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什么畫面,這些畫面有什么特點,對詩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這實際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俦乜搭}目(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詩的內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論世,了解作者風格);
、郾乜醋⑨專ǹ梢越璐肆私庠姼璧母星榛{,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
學習古詩方法 13
1.重視預習,學會自學
課前一定要借助注釋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譯,不要坐等老師來講解。預習時注意找出疑難字句提交課堂討論,向老師、同學請教。對重點字詞要進行歸類認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相當多的文言實詞是一詞多義、一詞多用的,我們要善于記憶、比較、歸納、整理,把“字詞”學“活”。可以自己制作一個“常用文言詞簡表”,列出“詞、詞類、意義、例句”幾個欄目,使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習效率。
2.遵循“字不離句”的原則
不管是實詞還是虛詞,其意義、用法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顯示出來的,積累文言字詞不要死記硬背,而應結合“語境”去揣摩。例如“至于勸善規過足矣”一句,課文下面注解為“能夠做到規勸行好事,不行壞事就不壞了”。脫離字詞的既定意義,造成錯誤概念。其實“至于”和“足”不解釋也行。而若認為“勸=規勸”,就又脫離了具體語境,因為“規勸”與行善搭配不起來。這個“勸”就是“勸勉”的意思,與“勸學”的“勸”同義。對翻譯和字義的準確解釋不加區分,很容易違背理解字義詞義的基本原則。
3.牢牢記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種:判斷句、疑問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每種又有幾種不同形式,記住形式,便于識記和理解。例如,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者,......也!边@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很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后作判斷詞則多起來。還有,肯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副詞和否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否定副詞“非”,都不是判斷詞。
以上三點是語文復習過程中,比較重要的學習方法,重視預習、字不離句句不離章、牢記文言句式是三大法寶。
【學習古詩的方法】相關文章:
學習古詩方法11-17
學習的方法02-17
學習的方法01-03
學習德語的方法06-19
學習聲樂方法08-26
學習英語的方法11-14
學習英語的方法01-07
學習歷史的方法12-13
學習數學的學習方法05-18
學習數學的學習方法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