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文學習技巧
想要提高期末考試語文作文分數,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需要長期積累才行。但是主要以下幾方面,可以獲得一定的提高,yjbys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的期末作文學習技巧,歡迎大家借鑒!
【期末作文學習技巧一】
1.審題要仔細
由于時間較緊張,有些同學往往萆草地一看題目就自以為是,匆匆動筆。這是考場作文的大忌。老師要告訴學生,期末考試作文的命題都是由命題者反復推敲、字斟句酌才擬定的,每個字都有它的作用,切不可粗枝大葉,造成“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慘局。
如作文訓練題:《我學會了關心》,重點應抓住怎樣“學會了”來寫,結果就有幾個學生寫自己怎樣被人關心的、自己是怎樣關心別人的,就是忽略了“學會了”這個詞,造成了審題發生偏差。
2.開頭要奪目
常言道:“好的開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荚囎魑牡拈_頭十分重要,它要求語句要優美亮麗、引人入勝,要達到古人所說的“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不敢棄去”的效果。開頭一段一定要細心經營,錘煉詞句,獲取閱卷老師的好感。
3、結尾要點題。
結尾沒有固定的公式。一篇文章如何結尾,要根據文章的中心、內容、結構和體裁決定。
常用的結尾有以下幾種:
1、首尾呼應式結尾。開頭和結尾遙相呼應。這樣的結尾在文章結束時自然而然地呼應了開頭,使文章渾然一體,完整緊湊。
2、借景抒情式結尾。作者受到美好的人或事物的感染,結尾由衷地抒發內心的情感。這種抒情式結尾,能引起讀者感情的共鳴。
3、議論式結尾。這樣的結尾一般用來總結全文,升華文章的主題,即我們常說的畫龍點睛。
4、聯想象征式結尾。結尾意味深長,引人深思。這種結尾對于文章的主旨不是明白地“點”出,而是要隱藏在背后,讓讀者透過字里行間自己去聯想,去體會。
5、模仿范文和使用“多用文”。作文要得高分,除了掌握以上的作文形式技巧外,更要調動平時對生活自我體驗的積累,喚醒記憶,學會快速構思,把自己平時熟悉的作文從內容上進行包裝。
考場上盡可能使用“多用文”和摹仿作文。多用文就是一個基本作文,可以適合多個作文題目。如:寫事的作文:《這件事-------》、《一件難忘的事》、《記親身經歷的一件事》、《童年趣事》等,寫人的作文:《我熟悉的'人》、《一個--------的人》、《我尊敬的人》、《我的-------》等等。這些作文的材料就是相通的,還有就是平時課外積累的作文素材和范文,在審題、立意、構思、選材的定位上根據作文題意作一番“隨機應變”,從而切合文題要求,這樣更容易得到評卷老師的高分。
另外: 1、作文成績看字跡,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試,閱卷老師打分時,第一眼,看的是字跡。因此,寫作文必須要把字寫好。記住,考作文考的是內容,而不是書法,切忌字跡潦草。2、考試作文五六段,干凈整潔看卷面 考試作文中,要注意及時分段,三四個段落顯得少了,八九個段落,顯得瑣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況,段落以五六個段落為好。
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潔,不要涂改得亂七八糟。語文老師的看法是,考試作文每段最好別超過5行,頂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寫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給閱卷老師視覺上的疲勞,影響他的心理,分數就受影響。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期末作文學習技巧二】
一、顯。由于時間關系,高考閱卷老師不能細細揣摩文章,也不能明曉考生的作文功底,考生要特別講究一個“顯”字。首先,文章的主旨要明了;其次,文章的分論點最好用分段的方式明確擺出,開頭、中間、結尾都要顧及體現自己中心思想的語句,好讓閱卷者一目了然;另外,還要注意把你認為寫得最得意的語句放在段首。
二、虛。虛就是虛構。高考作文能寫實固然好,但由于我們長期處在學校———家庭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很難發現生活中真實動人的故事。高考作文要求有創新,必然把原本平淡無奇的事情編得生動曲折。
三、全。全即文章的結合呼應,給人完整感。閱卷人的心理,對文章的開頭、中間、結尾很看重,特別是結尾的結構呼應或者主題升華的語言等等。
四、簡。簡即簡筆勾勒。高考的一般議論文也好,一般記敘文也好,最好需要多種材料的薈萃,這樣信息量大,以符合“內容充實”的要求,因而不歡迎一些時間、地點、人物、發生、發展、高潮、結局俱在的材料啰嗦記敘。
五、亮。亮就是試卷上的亮點。亮點是多方面的,字跡端正、卷面整潔是其中第一要著。文章無錯別字,沒有明顯的病句,沒有明顯的涂改痕跡,行款漂亮等等,都會讓閱卷老師一翻到試卷就精神大振,產生好感,不忍心打低分。文采的講究也是多方面的,排比句、對偶句、長短句的靈活運用都很見作者功力,閱卷老師最喜愛閱讀,這往往又使作文亮出色彩而獲高分。
【期末作文學習技巧】相關文章:
—期末學習總結作文【精選】07-29
學生學習期末總結12-17
期末學習總結08-25
學生學習期末總結09-07
粵語學習技巧08-10
口語學習技巧08-15
速錄學習技巧08-13
街舞學習技巧09-29
學習java技巧10-12
java學習技巧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