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認知心理學路徑知識

        時間:2020-10-31 09:38:04 心理資訊 我要投稿

        認知心理學路徑知識

          認知心理學是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在西方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是作為人類行為基礎的心理機制,其核心是輸入和輸出之間發生的內部心理過程。它與西方傳統哲學也有一定聯系,其主要特點是強調知識的作用,認為知識是決定人類行為的主要因素。小編為你整理了認知心理學路徑知識,希望對你有所參考幫助。

        認知心理學路徑知識

          一、簡介

          認知心理學是最新的心理學分支之一,從1950至1960年代間才發展出來的,到70年代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主要流派。1956年被認為是認知心理學史上的重要年份。這一年幾項心理學研究都體現了心理學的信息加工觀點。如Chomsky的語言理論和紐厄爾(Alan Newell)和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的“通用問題解決者”模型!罢J知心理學”第一次在出版物出現是在1967年Ulrich Neisser的新書。而唐納德·布羅德本特于1958年出版的《知覺與傳播》一書則為認知心理學取向立下了重要基礎。此后,認知心理取向的重點便在唐納德·布羅德本特所指出的認知的訊息處理模式--一種以心智處理來思考與推理的模式。因此,思考與推理在人類大腦中的運作便像電腦軟件在電腦里運作相似。認知心理學理論時常談到輸入、表征、計算或處理,以及輸出等概念。

          二、研究對象

          認知心理學是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在西方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二十世紀70年代開始其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級心理過程,主要是認知過程,如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言語等。

          與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相反,認知心理學家研究那些不能觀察的內部機制和過程,如記憶的加工、存儲、提取和記憶力的改變。

          以信息加工觀點研究認知過程是現代認知心理學的主流,可以說認知心理學相當于信息加工心理學。它將人看作是一個信息加工的系統,認為認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覺輸入的編碼、貯存和提取的全過程。按照這一觀點,認知可以分解為一系列階段,每個階段是一個對輸入的信息進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單元,而反應則是這一系列階段和操作的產物。信息加工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都以某種方式相互聯系著。而隨著認知心理學的發展,這種序列加工觀越來越受到平行加工理論和認知神經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的挑戰。

          三、研究特點

          認知心理學家關心的是作為人類行為基礎的心理機制,其核心是輸入和輸出之間發生的內部心理過程。但是人們不能直接觀察內部心理過程,只能通過觀察輸入和輸出的東西來加以推測。所以,認知心理學家所用的方法就是從可觀察到的現象來推測觀察不到的心理過程。有人把這種方法稱為會聚性證明法,即把不同性質的數據會聚到一起,而得出結論。而認知心理學研究通常要實驗、認知神經科學、認知神經心理學和計算機模擬等多方面的證據的共同支持,而這種多方位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青睞。認知心理學家們通過研究腦本身,想來揭示認知活動的本質過程,而非僅僅推測其過程。最常用的就是研究腦損傷病人的認知與正常人的區別來證明認知加工過程的存在及具體模式。

          四、研究方法

          認知心理學家往往把信息加工過程分解為一些階段,即對從刺激輸入到反應這樣的全過程進行分解。他們常常使用反應時法。即通過測量一個過程所需要的時間,來以此確定這個過程的性質和與其他過程的關系。

          假定一個人看屏幕上投射的字母 E,如果投射時間很短,比如一毫秒,那么這個人就不會看到什么,這說明知覺不是瞬時的;投射時間長一點,比如五毫秒,那么這個人就會看到某種東西,但不知是什么,這說明知覺產生了,但辨別尚未產生;如果投射時間長度足以使人看出這個字母不是O或Q,但看不出是 E還是 F或 K,那么這個人就產生了部分的辨別。由此人們就可以確定完全辨別、部分辨別或剛剛看出有東西所需的的時間。這一切表明,知覺是累積的,它包括幾個特定的階段。

          五、反應時研究法

          反應時研究法也是一種會聚性證明法。認知心理學家使用較多的是選擇反應時,而不是簡單反應時。因為選擇反應時可以提供更多的有關內部狀態的信息。

          六、計算機模擬和類比

          計算機模擬和類比是認知心理學家采用的一種特殊方法。要使計算機像人那樣進行思維,計算機的程序就應當符合人類認知活動的機制,即符合某種認知理論或模型。把某種認知理論表現為計算機程序就叫計算機模擬。因此,計算機模擬首先可以用來檢驗某種理論,發現其缺陷,從而加以改進。

          計算機模擬所提供的輸出可以與人類行為相比較。如果理論是正確的,那么這個輸出就應當類似于人類解決同樣課題時所給出的輸出;如果程序的輸出與人的不一樣,那么找出差別也就找到了改正理論的依據。計算機模擬還可以預測復雜的行為。雖然我們理解一些概念,并能把它們按步驟變成程序,但是當步驟的系列很長,很復雜,需要大量聯系時,我們往往不能預測其結果。在這種情況下,計算機模擬有時可得出驚人的結果。

          有些認知心理學家常用信息系列的流程圖來描述計算機程序的主要特點。但這種流程圖并不具備計算機實際運算的細節,只為編制計算機程序提供了輪廓,它可以進一步化為計算機程序,而這部分工作往往是由計算機軟件專家實現的。

          七、口語記錄

          口語記錄(出聲思考)也是認知心理學家、特別是研究思維的認知心理學家常用的一種方法。這個方法與其他客觀方法相結合,可以產生良好的結果。

          八、主要觀點

          廣義上的認知心理學包括以皮亞杰為代表的建構主義認知心理學,心理主義心理學和信息加工心理學,狹義上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學(information processing psychology),它用信息加工的觀點等研究人的接受、貯存和運用信息的認知過程,包括對知覺、注意、記憶、心象(即表象)、思維和語言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實驗法、觀察法和計算機模擬法。

          認知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國心理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紐厄爾(Alan Newell,1927)和美國科學家、人工智能開創者之一的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等。他們的主要理論觀點有:

          1、把人腦看作類似于計算機的信息加工系統

          他們認為人腦的信息加工系統是由感受器(receptor)、反應器(effector)、記憶(memory)和處理器(或控制系統)(processor)四部分組成。首先,環境向感覺系統即感受器輸入信息,感受器對信息進行轉換;轉換后的信息在進入長時記憶之前,要經過控制系統進行符號重構,辨別和比較;記憶系統貯存著可供提取的符號結構;最后,反應器對外界作出反應。

          2、強調人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和知識結構對人的行為和當前的認識活動有決定作用

          認知理論認為,知覺是確定人們所接受到的制激物的意義的過程,這個過程依賴于來自環境和來自知覺者自身的信息,也就是知識。完整的認知過程是定向——抽取特征——與記憶中的知識相比較等一系列循環過程。知識是通過圖式來起作用的。所謂圖示(schema)是一種心理結構,用于表示我們對于外部世界的已經內化了的知識單元。當圖示接受到適合于它的外部信息就被激活。被激活的圖示使人產生內部知覺期望,用來指導感覺器官有目的地搜索特殊形式的信息。

          3、強調認知過程的整體性

          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人的認知活動是認知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統一整體,任何一種認知活動都是在與其相聯系的其它認知活動配合下完成的。

          另一方面,在人的認知過程中,前后關系很重要。它不僅包括人們接觸到的語言材料的上下文關系,客觀事物的上下、左右、先后等關系,還包括人腦中原有知識之間、原有知識和當前認知對象之間的關系。

          4、產生式系統

          產生式系統(production system)的概念來源于數學和計算機科學,1970年開始廣泛應用于心理學。它說明了人們解決問題時的程序。在一個產生式系統中,一個事件系列產生一個活動系列,即條件——活動(C—A)。其中的條件是概括性的,同一個條件可以產生同一類的活動;其次,條件也會涉及到某些內部目的和內部知識。可以說,產生式的條件不僅包括外部刺激還包括記憶中貯存的信息,反映出現代認知心理學的概括性和內在性。

          九、發展歷史

          認知心理學是心理學發展的結果,它與西方傳統哲學也有一定聯系。其主要特點是強調知識的作用,

          認為知識是決定人類行為的主要因素。這個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英國的經驗主義哲學家如培根、洛克等人。笛卡爾強調演繹法的作用,認知心理學重視假設演繹法?档碌膱D式概念已成為認知心理學的一個主要概念。

          認知心理學也繼承了早期實驗心理學的傳統。19世紀赫爾姆霍茨和東德斯提出的反應時研究法,今天是認知心理學家廣泛采用的方法,并已有了新的發展。

          馮特是現代實驗心理學的奠基人,認知心理學對心理學的對象和方法的看法與他的觀點很接近。他認為心理學的對象是經驗,是意識內容,方法是控制條件下的內省。有些心理學家說,認知心理學又返回到馮特的意識心理學上去了,所不同的是方法更加可靠,更加精巧了。詹姆斯關于兩種記憶,即初級記憶和次級記憶的提法,今天已成為認知心理學關于記憶研究的基礎。

          格式塔心理學對認知心理學的影響很明顯。它以知覺和高級心理過程的研究著稱,強調格式塔的組織、結構等原則,反對行為主義心理學把人看成是被動的刺激反應器。這些觀點對認知心理學有重大影響,如認知心理學把知覺定義為對感覺信息的組織和解釋,強調信息加工的主動性等。

          在方法上,格式塔心理學主張研究直接的生活經驗,主張把直接的生活經驗材料與實驗資料結合起來,如重視觀察者對自己知覺內容的直接描述,并把這個方法稱為現象學方法。這種觀點,既不同于馮特和鐵欽納只承認經過嚴格訓練的被試的內省,也不同于行為主義只重視實驗室實驗的做法,卻與認知心理學的基本觀點相一致。

          認知心理學是反對行為主義的,但也受到它的一定影響。認知心理學從行為主義那里接受了嚴格的實驗方法、操作主義等。認知心理學已不專注于內部心理過程的研究,也注意了行為的研究。一般認為,人們使用從環境得來的信息,結合記憶內存儲的東西,指導未來的行為,并塑造生活環境。

          十、經典實驗

          1、Posner實驗--信息也可以有視覺編碼

          給被試安排呈現兩個字母,這兩個字母可以同時給被試看,或者插進短暫的時間間隔,讓被試指出這兩個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鍵來反應,記下反應時。所用字母對有兩種,一種是兩個字母的讀音和書寫都一樣,即為同一個字母(AA);另一種是兩個字母的讀音相同而書寫不同(Aa)。在這兩種情況下,正確的反應都為“相同”。

          2、Clark和Chase 句子-圖畫匹配實驗--減法反應時實驗的范例

          給被試看一個句子和緊接著的一幅圖畫,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試盡快地判定,該句子是否真實地說明了圖畫,作出是或否的反應,記錄反應時。實驗應用的介詞有“之上”和“之下”,主語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陳述有肯定的(在)和否定的(不在),共有8個不同的句子。Clark和Chase設想,當句子出現在圖畫之間時,這種句子和圖畫匹配作業的完成要經過幾個加工階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續時間的參數。

          3、Sternberg用于研究短時記憶信息提取的相加因素法實驗

          先給被試看1~6個數字(識記項目),然后再看一個數字(測試項目),并同時開始計時,要求被試回答該測試數字是否是剛才識記過的,按鍵作出是或否的反應,計時也隨即停止。這樣就可以確定被試能否正確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時間即反應時。通過一系列的實驗,Sternberg從反應時的變化上確定了4個對提取過程有獨立作用的因素,即測試項目的質量(優質的或低劣的)、識記項目的數量、反應類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個反應類型的相對頻率。因此,他認為短時記憶信息提取過程包含相應的4個獨立的加工階段,即刺激編碼階段、順序比較階段、二擇一的決策階段和反應組織階段。

          4、字母轉換實驗(“開窗”實驗)

          給被試呈現1~4個英文字母并在字母后面標上一個數字,如“F+3”、“KENC+4”等。當呈現“F+3”時,要求被試說出英文字母表中F后面第三個位置的字母“I”,換句話說,“F+3”即將F轉換為I,而“KENC+4”的正確回答則是“OIRG”,但這4個轉換結果要一起說出來,凡刺激字母在一個以上時都應如此,即只作出一次反應。以“KENC+4”為例,4個刺激字母相繼呈現,被試自己按一下鍵就可以看見第一個字母K并同時開始計時,接著被試作出聲的轉換,即說出LMNO,然后再按鍵來看第二個字母(E),再作轉換,如此循環直至4個字母全部呈現完畢并作出回答,計時也隨之停止。出聲轉換的開始和結束均在時間記錄中標出來。根據該實驗的反應時數據,可以明顯地看出完成字母轉換作業的3個加工階段:

          (1)從被試按鍵看一個字母到開始出聲轉換的時間為編碼階段,被試對所看到的字母進行編碼并在記憶找到該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

         。2)被試進行規定的轉換所用的時間即為轉換階段;

         。3)從出聲轉換結束到被試按鍵看下一個字母的時間為貯存階段,被試將轉換的結果貯存于記憶中。

          5、Peterson和Peterson有關遺忘進程的實驗

          每次給被試聽覺呈現3個輔音字母,如KBR;為了阻止復述,在呈現字母之后,立即聽覺呈現一個三位數,如684,要求被試從這個數中迅速地作連續減3的運算并說出每次運算的結果,即要報告681、678、675等,直到主試發出信號再回憶剛才識記的3個字母。字母呈現與回憶的時間間隔,也即被試進行連續減3的作業的時間分為6種:3s、6s、9s、12s、15s和18s。但每次被試事先并不知道要進行多長時間的運算。這是一個不同時距的延緩回憶測驗,在延緩期間進行額外的干擾作業。試驗進行多次,每次應用的字母和數字都不同,試驗的被試是大學生。結果:當延緩時間僅為3s時,被試的平均正確回憶率高達80%,幾乎都能記住3個字母,但隨著間隔的時間延長,正確回憶率急劇下降,當延長到6s時,正確回憶率降到約55%;而當延長到18s時,被試的正確回憶率就只約為10%了。該實驗證明:短時記憶保持信息短暫,如未得到復述,將迅速遺忘。

          6、Waugh和Norman的實驗--企圖分開痕跡消退與干擾

          給被試呈現一系列數字,如16個數字,最后一個數字呈現時伴隨一個高頻純音,這最后一個數字稱為探測數字,它在前面只出現過一次。被試一旦聽到聲音,就要把這個探測數字在前面出現位置的后面一個數字回憶出來。如呈現的數字系列是3917465218736528*(星形表示純音),則探測數字是8,它在前面的.系列中出現在第10個位置上,被試應當將這個位置后面的一個數字7報告出來。從應被報告的數字的后面一個數字起,到最后一個數字,稱為間隔數字,也就是其干擾作用的數字,呈現這些間隔數字所用的時間稱作間隔時間,該實驗利用不同數量的間隔數字和間隔時間。應用兩種數字呈現速度:快速呈現為每秒4個數字,慢速呈現為每秒1個數字。這樣就可以在間隔數字不變的條件下,來改變間隔時間;同樣可以在間隔時間不變的條件下,來改變間隔數字。結果:無論是快速還是慢速呈現數字,正確回憶率都隨間隔數字或干擾項目的增加而減少,這就是說,正確回憶率并未因數字呈現速度不同所導致的間隔時間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區別,該結果支持干擾說,證明短時記憶遺忘的主要原因是干擾而不是記憶痕跡消退。

          7、Podgoray和Shepard視覺定位實驗--驗證表象與知覺機能等價

          實驗分為3組:(1)知覺-記憶組,實驗材料為一個5×5柵格,用黑色將其中的一些方格涂成某個英文字母,如I、L、F、E,或字母組合IF;另有一個同樣的5×5柵格,在其中的任一方格內畫有藍色圓點作為測試點。在正式實驗時,先用速示器給被試呈現一個涂有某個字母或字母組合的柵格,然后呈現一個帶有一個測試點的柵格,要求被試在保持高度精確的同時,盡快地判定該藍色的測試點是落在所呈現的字母之內或之外,分別用左手或右手作出按鍵反應,記錄反應時。一個字母或字母組合要試驗多次,測試點在全部25個方格中至少出現一次,其順序是隨即的,測試點安排在字母之內和之外的次數也是相等的。(2)帶柵格的表象組,這個組的實驗程序與知覺-記憶組基本相同,但有一個重大差別。在這組實驗里,上述的字母和字母組合不是利用某些方格涂黑而構成的。實驗時先用速示器呈現一個同樣的、然而是空的5×5柵格,同時實驗者給被試以口頭指示,讓他利用某些特定的方格想象出某個英文字母或字母組合,這些字母及其在柵格中的位置與知覺-記憶相同,并且要求他不要變更字母在柵格中的位置。待被試想象出字母后,再用速示器呈現一個帶測試點的同樣柵格,其余實驗程序同前。(3)不帶柵格的表象組,這個組的實驗與帶柵格的表象組只有一點不同,即帶測試點的柵格只畫出最外邊的輪廓,內部的方格不畫出來。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被試在測試點呈現之后推論出字母在柵格中的位置,其他程序同前。

          8、Paivio的實驗--驗證表象是與言語相平行和聯系的兩個認知系統

          給被試看一些卡片,在這些卡片上有一對圖畫或一對打印的字詞(圖見《認知心理學》王甦汪安圣北京大學出版社P212 圖7-6 兩個圖對和兩個字對),要求被試判定所畫的一對東西或打印的字詞所標志的一對東西中,究竟哪一個在原來印象上是較大的(不是指畫出來的大小,而是指人的原來印象中的兩個東西的實際大。,記錄反應時。Paivio作出如下假設:如果長時記憶中只含有語言編碼的信息,那么被試對圖畫材料作出判定要慢于對字詞作出反應,因為在作出判定之前,需要將圖畫轉換為語詞;另一方面,如果長時記憶也包含視覺表象或視覺編碼的信息,那么被試對圖畫的反應就不會慢于對字詞的反應,因為視覺表象可以直接從記憶中得到,無須再作轉換。該實驗不僅為表象的存在提供了實驗證據,而且提出了表象表征不同于語言的一些特點。

          9、人工概念形成實驗(81卡片實驗)--假設考驗說的概念形成過程

          實驗材料是畫有圖形的卡片,圖形的形狀、顏色、數目和邊框數是構成每一特定卡片的4個維量。每個維量又分3個水平,即各有3個屬性或值。如形狀維量有十字、圓形和方塊3個屬性;顏色有綠、黑、紅;圖形數和邊框數也各有3個值。每張卡片都具有這4個維量的各一個屬性,因而每一張卡片都與任何其他一張卡片在1-4個維量(屬性)上有區別。這樣就有81張(3×3×3×3)不同的卡片作為實驗材料。實驗者事先規定某個維量的某一屬性(如紅色)或幾個維量的屬性(如紅色圓形)為某個人工概念的特有屬性,即以這些維量和屬性構成某個人工概念,它們被稱作有關維量和有關屬性,其他的則稱作無關維量和無關屬性。凡具有所規定的全部有關屬性的卡片則為概念實例或肯定實例,否則為否定實例。但實驗者事先并不將某個人工概念(即其有關屬性)告訴被試。實驗開始時,主試告訴被試:本實驗有一個特定的概念,這個概念是由具有某一屬性或某些屬性組成的,要求被試通過實驗過程來發現這個概念;然后由主試首先取出一張肯定實例卡片給被試看,并明確告知這是肯定實例,被試則要從攤在他面前的所有卡片中,根據他自己的想法來選取屬于這個概念的其他肯定實例,一次選出一個,每次選取之后,主試都要給予反饋,指出他選得對或錯。實驗如此進行下去,直到被試發現這一概念,即表現為能正確地選擇全部肯定實例并能說出這個概念是什么。

        【認知心理學路徑知識】相關文章:

        認知心理學書籍08-29

        《認知心理學》簡介06-03

        《認知心理學》推薦06-03

        《社會認知心理學》介紹06-12

        心理學書籍之《認知發展》06-08

        《應用認知心理學》介紹06-03

        心理學書籍之《認知心理學及其啟示》05-15

        認知心理學書籍:《幸福課》07-28

        認知心理學書籍:《情感暴力》07-28

        《寓身認知心理學》簡介06-12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