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創新思維的方法
創新思維對于我們解決問題有十分大的幫助,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培養創新思維呢?下面培養創新思維的方法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是什么讓我們有創造力
早在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和創新研究的先驅者Frank X. Barron就聚集了一批那個時代富有創造力的人,諸如作家杜魯門·卡波特、威廉斯和弗蘭克·奧康納,以及優秀的建筑師、科學家、企業家和數學家,研究他們是否具有某些相同的特質,即使他們的專業各不相同。
Barron研究發現,富有創造力的人都有如下相同特質:富足的內在精神世界;含混和復雜的趨向;對混亂和無秩序非同尋常的忍受度(談到卡波特,我們還應該加上伏特加和橙汁兒);以及從混亂中尋求秩序的能力。Barron眼中的創造天才在每一方面都超越常人:“更具學識而不世故,揮灑間充滿秩序,偶爾瘋狂,但又恒常堅持清醒。”
80年代以后,創造力大師Mihaly Csikszentmihalyi(心流之父)以相同的方式總結了這些獨特的創造力天才:“如果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們的個性與常人的不同,這個詞是復雜。他們常表現出與常人不同的思維和行動趨向,他們的思想包羅萬象。
大腦與創造力
遠離左腦/右腦的神話(按傳統印象,邏輯性強、有條理和善于分析的人左腦占優勢,而富創造力和藝術型的人右腦占優勢)。目前,越來越多的神經科學家同意——激活我們的“創意模式”涉及相互作用的認知過程(包括有意識和無意識),以及我們的情感。
我們完成創造性的工作會涉及到部分被激活的腦區。進一步說,我們現在知道有三個大腦“網絡”是和創意任務相關的:
執行注意網絡(Executive Attention Network),在我們需要聚焦在當下事件,試圖去理解一次復雜的講座,或是需要大量使用我們的工作記憶去解決問題時,執行注意網絡就處于活躍狀態。
暢想網絡(Imagination Network)負責創建關于過去經驗的動態心理模擬,想象替代方案與社會認知(比如當我們試圖想象別人在想什么)。
凸顯網絡(Salience Network)持續監控外部事件與我們的內在活動,為解決任務所需要的信息傳達指令。
盡管我們還不知道大腦這些網絡是如何協同工作的,但無疑,我們距離真相已經越來越近了。近期在“人類神經科學前沿”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員Rex jung和他的同事推斷,當你想獲得創造力和一些新奇的想法時,你需要放松,讓你的大腦自由漫步,想象新的可能并靜默內心的雜音。這個時候執行關注網絡的活躍度會降低,暢想網絡和凸顯網絡的活躍度會增加。換句話說,你需要屏蔽外部世界向內探索。我們的創造力來源于我們精神的獨立。
創想孵化
我們都曾感受過大腦自由漫步時的靈光乍現(比如阿基米德在洗澡中發現了浮力原理),但這些創造性的念頭是如何與創作過程融為一體的呢?
回到1926年,英國社會心理學家,倫敦經濟學院的創始人Graham Wallas出版了《思想的藝術》一書,這是第一本嘗試定義創作過程的書。
Wallas的創作過程有4個階段:
預備階段:創造的第一步是“產生創作方向”,然后有意識/無意識的尋找過往累積的資源,最終使用它們(國王懷疑工匠做的金冠并非純金,工匠私吞了黃金,所以把測量皇冠的問題交給阿基米德,阿基米德開始尋找方法)。
孵化階段:這個階段我們可能處于一個無意識創作的周期,雖然這一過程表面上好像對解決問題沒有直接幫助(阿基米德無計可施,但并未放棄)。
頓悟階段:尤里卡!尤里卡!(ερηκα,意思是“找到了”),這是一個頓悟的時刻,類似于緣分,即便是你已不再期翼于它。(阿基米德洗澡時靈光乍現找到了方法)。
驗證階段:創作的最后階段,是你獨一無二的創意被其他人證實的時候(阿基米德跑到皇宮,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純金放在盛滿水的兩個盆里,最終浮力定律被證實)。
從Wallas開始,研究者、心理學家,以及各類思想家都開始提出自己的有關創造力的看法。然而他們幾乎所有人都將重點放在“孵化階段”:如何獨處,如何讓思想自由漫步,以及如何凝聚隨機的想法。60年前,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創造力的特征之一是——回歸無意識狀態,但依然保持能清醒的自我(ego)控制?植佬≌f之王——斯蒂芬·金也曾在他的作品《寫作這回事》中提到:半夢半醒時,被壓抑的想象力得到釋放,創意能力隨之提升;寫作開始于——擺脫外在的世界,創想自己的世界。T.S.艾略特贊美“創想孵化”是神乎其神的才能;發明家Alexander graham bell則談到“無意識思考”的力量。
總之,尤里卡(ερηκα,意思是“找到了”)在“孵化階段”,而不是在直接思考的空間里。
4個培養創造力的方法
所以我們已經看到了,有創意的思想有賴于很多自然流露的想法和情感,它們都源自我們的潛意識?墒俏覀兡懿荒苡柧毘鲞@種能力呢?
我們的注意力終日被各種事務所糾纏,心思像被五馬分尸,支離破碎。不過,你可以用幾種方法與外面的世界隔絕,進入思緒放空的狀態。
1. 實踐冥想訓練
正念和冥想并不僅僅是為了使我們的內心平靜。著名導演大衛·林奇就特別推崇冥想,他練習超覺冥想(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已有多年。正如林奇所說,冥想除了使我們的內心更平靜,很多創新的想法也會隨之而來。冥想之后,他不再受自己的思想和情緒控制(有意識的大腦經常這樣),而是將其變成他可以任意挑選和使用的“材料”。
我們之前推送的《冥想如何影響大腦》文章中有提到冥想的形式與益處。超覺冥想是眾多你可以練習的冥想形式之一。
2. 邊工作邊休息
休息并不是新見解。早在上世紀20年代,Wallas就提出了創造力“孵化階段”的最優化技巧,這個技巧已經得到了研究工作效率的現代心理學的驗證。
他的方法涉及打斷我們專注工作的過程。有人是刻意這樣做的,每天規定必須有休息間歇。而另一些人則采用更自然的辦法:喝足夠多的水,內急時自然就會歇歇。正如Wallas建議的:“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方法獲得更多的結果,即連續開始處理多個問題,不等某個問題解決就主動轉向其他問題,而不是一次解決一個問題。”這就是為什么像設計師Dann Petty和Jeff Sheldon這樣的人會同時開始多個項目。同時處理多個任務會傷害你的大腦,可是同時孵化多件事情則確有裨益。
3. 打破某些生活方式
有創造力的人或者學者常常被描述為孤獨的人,訥于社交,這種現象是有道理的。研究人員在研究創意者與不善社交之間的關系時發現,被同伴拒絕或孤立的感覺或許會催生更多新想法。
我們這個時代的很多偉大思想家從某種程度上看都是游離于主流社會之外的人:從德國輾轉到了瑞士、意大利,然后到了美國的愛因斯坦。南非的甘地。離開俄羅斯的斯特拉溫斯基。定居英格蘭的艾略特。孩提時從南方遷到了加州的瑪莎·葛蘭姆,在那里她接觸了亞洲藝術并深受其影響。在信奉天主教的維也納,作為猶太人的弗洛伊德。還有離開西班牙前往法國的畢加索。
正如Mihaly Csikszentmihalyi所總結的:“那些在社會上悠然安逸的人似乎更缺乏改變現狀的動力。”主流社會之外的人面對著被排擠、成為另類,或者實際上與社會隔絕,他們不光易于體驗新鮮的經歷,還更有可能花時間對其加以思考,并琢磨如何為我所用。
4. 做做白日夢
Barron在其創造力研究中發現,有創造力的人更善于內省。不過這并不僅僅是指他們的自我認知水平更高,而是說他們對自己更為負面和令人感到不適的那部分心理十分了解。
你也許讀到過白日夢對提高創造力的好處,不過那些文章中有一點很少被提及——即不受約束的白日夢的重要性——不要過濾進入你腦中的每一個想法(不過濾,不代表執著那些想法)。
Barron和研究者Donald MacKinnon在隨后對有創意的作家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些作家的所有精神病理學指標的平均水平處于普通人群前15%的位置?善婀值氖牵@些作家們的心理健康指標也遙遙領先,這意味著他們更善于處理這些情緒和感受。Barron認為,完整地體驗正面與負面的想法將催生創造性的想法。
柏拉圖將我們的大腦比作牢籠:我們的想法像鳥兒,在大腦的牢籠里飛來飛去。但是為了讓鳥兒安定下來,我們需要一段漫無目的的平靜時光。白日夢就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我們看著窗外的世間萬物:一片雜草在風中堅守,一座灰塔在細雨中隱現。但我們不需要做出反應;我們沒有什么最終目標,而且還有機會聆聽內心更隱秘的想法,就像晚上萬籟俱寂時,傾聽教堂的鐘聲。白日做夢的潛力并不被癡迷于生產的社會所認可。但是當我們停下追逐的腳步,一些最偉大的見解便會應運而生。
濟慈描述他孤獨的生活像是他的“妻兒”,梭羅則在《瓦爾登湖》中感嘆:世上再無比孤獨更好相處的伴侶。生活中,我們要面對太多使我們分心的事,太多的消息推送,以至于很難再花時間關注自己的內心。而當我們探索內心時,就會更加易于接受生活的模糊性。而創造力的誕生地就是那里,那片混沌模糊之地。
【培養創新思維的方法】相關文章:
兒童財商教育思維培養方法11-11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教育理論論文10-19
淺談美術教育的創新思維培養10-13
政治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論文06-15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10-30
廣告設計思維和設計方法的創新10-09
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論文08-16
高中的政治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論文08-07
高中地理重視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論文07-03
猶太人培養孩子財商教育思維方法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