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么不離開北上廣深?
北上廣深的壓力越來越大,但為什么你還要在這里一直堅持下去?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你為什么不離開北上廣深?
最近北京暴雨連連,我也趁機在家里刷了刷電影,最近就跟你分享幾部比較有趣的。今天推薦的電影是2015年的電影[布魯克林]。
坦白說,它長得像一部愛情片。我是個很喜歡看愛情片的人,并且這部片子還有我最愛的男演員多姆納爾·格里森,所以很自然地,當我看到電影的海報,我就開始期待了。
可是,它真的不是一部愛情片。更坑爹的是,多姆納爾·格里森連男一號都不算。
那么它是一部什么電影呢?如果非要分類,也許可以管它叫一部關于自我實現的移民電影。
1950年代,年輕的女主Eilis生活在愛爾蘭,在一家名叫MissKelly的店子里當售貨員。電影的最開始她打了個哈欠,被刻薄的MissKelly投來鄙夷的目光。后來,她在姐姐的安排下去了紐約工作。
當Eilis戰戰兢兢地通過了落地簽,推開通往新世界的門時,來自紐約的光把門縫照得猶如天堂。
可紐約并不是什么天堂,在百貨當售貨員的第一天,高傲的主管告訴有些緊張和不自然的Eilis:“你要把每個顧客都當成是新認識的朋友一樣聊天,你懂嗎?”
Eilis說:“我盡力。”
主管說:“你并不是盡力,你必須做到。你每天都盡力穿上你的內褲嗎?”
Eilis:“不是。我是說我并不是盡力穿上,我是肯定會穿。”
主管:“那你明白我說的意思了。”
收到第一封姐姐寫的家書時哭成狗,走到哪里都反復看。在寄宿家庭里不太好相處的室友們,還有對新生活的種種不適應,這一切都讓人不禁想到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話:逃離北上廣。
01
你想要什么樣的生活?
Eilis所在的愛爾蘭,是她的故鄉,但同時也是一個讓人窒息到一成不變的地方。
在電影的開始,Eilis的姐姐就說了:“Thereisnothingforyou.”(這里沒有屬于你的什么)。是的,她沒有理想也沒有愛情,電影開始時那個無聊的哈欠,也許就是她在愛爾蘭生活的象征。
Eilis去了紐約的布魯克林,在愛爾蘭教父的資助下上了夜校,認識了名叫Tony的意大利男孩,相愛,然后日子突然有了聲色。
之前的思鄉心切,也被愛情的甜蜜取代:看電影,上課,被Tony送回家,見家長,考試順利通過,這個曾經陌生的城市,現在似乎有了她想要的一切?墒牵驮谶@個時候,她得知了姐姐的死訊。
她跟Tony說要回愛爾蘭陪媽媽一個月,Tony露出來十分擔心的神色:“在你回去之前嫁給我吧!”
當Eilis問他為什么的時候,Tony說:“因為如果不這么做,我會瘋掉的。”
“你會擔心我不回來嗎?”
“是的,畢竟家就是家(Homeishome)。”
電影最有趣的轉折就在這里發生了,Eilis回到家之后,因為自己在紐約拿到了會計師證,恰好可以接替死去姐姐在公司里的會計職位,所以有了一份自己喜歡臨時工作。
當然這一切都是她母親的安排。因為已經失去了丈夫和一個女兒,她現在只剩下Eilis一個女兒,所以千方百計讓她留下來,才是母親最想做的事。
更有趣的是,在她好朋友的.介紹下,她又認識了Jim,一位高富帥。從前在小鎮上一無所有的Eilis,如今一下子有了工作,又遇到了很喜歡她的高富帥。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她已經慢慢開始忘記了紐約的一切:Tony寫的幾封信都沒有打開,后來打開了卻又不知道回復什么;跟Jim的感情越來越好,甚至也被Jim求婚挽留;公司的老板很明顯希望她可以留下來長期工作,也很看重她……有那么一瞬間,我覺得她就要徹底地忘記紐約了。
可生活又在這個時候給了她一記耳光,曾經的老板MissKelly把她找來,威脅知道她已經在紐約結婚了。這個時候Eilis才想起來當初她為什么要離開愛爾蘭,那句“我忘了這個鎮是什么樣了。(I'dforgottenwhatthistownislike!)”,狠狠地戳中了現實。
后來,Eilis定了最快回紐約的票,離開了這個她叫做“故鄉”的愛爾蘭。
記得Jim曾經在電影里說過這樣一段話:“或許在你看來,我生活地非常容易,接管父親的酒吧,住在父母的房子里,我能想象到外人是怎么看待這一切的。但其實并不是那樣。我從沒去過任何地方。我甚至都沒到過英格蘭,我想去看看倫敦,巴黎,羅馬還有紐約。一想到我這輩子可能都踏不出愛爾蘭,就覺得可怕。”
這也許就是我們人生的終極選擇:選擇一個地方,其實是在選擇一種文化,視野和生活方式。擇一城終老這樣的說法,如今已經變得不那么美好。
就像電影[大魚海棠]里的鯤一樣,因為有了宏大的翅膀,就一定要向著能夠承載它的天空飛翔。最終,那個能讓我們成為自己的地方,也許才是真正的家。
02
你為什么不離開北上廣深?
2011年我來到北京,幾乎身無分文(帶著500塊錢)。
除了一個看起來遙不可及的夢想之外,我什么都沒有。
就像初到紐約的Eilis一樣,那時24歲的我,并不知道北京能帶給我怎樣的人生故事。
2016年我仍舊在北京,并且覺得它已經我的家和故鄉。我知道以后除了這里,可能還會有世界上其他的地方,成為我的故鄉,不管這個地方是維也納,巴黎,阿姆斯特丹,巴塞羅那,還是紐約。
如果現在你問我:北京給你帶來了什么?
我會回答你:活著和醒來的感覺。
爺爺在2010年的去世,讓我好像從一場慵懶的夢中驚醒。那個時候還在讀研的我,每天都能感覺到自己在一點點僵化的生活中死去。我承認,那個時候我讀研,因為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當然,一個人同樣可以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里麻木的活著,然后讓心一點點死去。就像我來北京的第一年,除了瘋狂地教托福考試,像機器一樣在英語培訓機構講課之外,基本上沒做什么。那個時候的我,談不上活著,只能說生存。
有趣的是有一次我們在心理劇的暖身游戲里,用一根呢絨鋼絲繩紀錄生命中的大事。結果我驚奇的發現,那些我成長中的重要轉折和里程碑,竟然大部分都發生在來北京的這5年里。
我出生在遼寧一個叫阜新的小城市,18歲之前,都在那里生活。并且在18歲之前,生活中唯一的色彩,就是自己暗戀的男生偶爾暗送來的秋波。
大學時我去了長沙,在那里結識了很多兄弟姐妹般存在的人們,日子開始有了波瀾,但點點的微波,在心里也沒有起什么波瀾。
北京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存在。在這里,如果你打算敞開心扉生活,217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中,總有也愿意向你敞開心扉的人。
跟電影里的Eilis不同,我并沒有男朋友,但是當我生命的脈搏可以和一個城市的脈搏相連時,當這個城市里我遇到的可愛的人們讓我看到生命的各種可能時,我好像從夢中醒來,真正開始生活。
我想在我的故鄉中,永遠都會有北京一個,雖然這里的空氣真的不怎么樣,這里的房價讓人瞠目,這里的交通永遠都是“高峰”。
為什么?因為如果你要活出生命的可能,你就需要在滋養它的土壤里扎根,而這個滋養的土壤,并不是其他,正是人和人碰撞時產生的無限可能。而這樣的碰撞,需要一個多元而開放的城市,和一群敢突破權威和傳統,活出自己的人們。
我并不想鼓吹北上廣深的好,對于很多還沒有做好準備敞開心扉的人來說,它們的包容,開放和可能性,更像是一種威脅。并且如果你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高昂的房價,擁擠的交通和糟糕的空氣,都會讓北京更像是一場噩夢。
03
此心安處是故鄉
電影的最后,Eilis在回到紐約的船上遇到了像她當年一樣的愛爾蘭女孩。在落地簽的時候,她眼神堅定,滿滿的自信中早已不見了從前那個膽怯的小女孩的影子。
這段她對那個女孩說的話,更像是她對曾經的自己說的:“你會感到如此的想家,想到要死,但除了忍受這一切你毫無辦法。但這一切都不會把你擊垮。終有一天,太陽會再次升起。你或許都未曾注意到,就這么悄無聲息地,你會開始思考其他的事情,會牽掛一個和你過去毫無交集的人,一個只屬于你的人。那是你就會明白,這就是你的安生之地。”
如今在北京這座城市,充滿了曾經跟我生命毫無交集,現在卻讓我時常牽掛的人們。更重要的是,我喜歡和他們在一起時,我自己的樣子;喜歡每一天在跟別人的連接中,慢慢成為自己的那個我;喜歡這座城市里人們可以跌倒,卻仍舊爬起來繼續自我實現的堅持。
也許北京也僅僅是我的一個故鄉,羅馬,新德里,東京,耶路撒冷,哥本哈根,柏林,雅典,開羅,馬德里,悉尼,這些名字都還陌生的城市,或許有一天也會成為故鄉一樣的存在。世界那么大,那些不同于自己的生命可能,我都想去看看。
人生的選擇本就沒有對錯,我們也無需用任何單一的價值觀來“規范”自己。
可是拋下社會主流文化的聲音,放下所有其他人對我們的期待,你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就像電影的最開始和結尾,在海關簽證時,旁白的那句:你需要看起來很明白自己的方向,知道你想要什么。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沒關系,連接和意義都會在行動中產生。每一次,你只能走一小步。但是你永遠不知道,眼前的一小步,會引導你走向怎樣的一大步,甚至是那條少有人走的路......
推開門,邁出去,這座城市的太陽就在前面等你。
《定風波》序中蘇軾問柔姬,“廣南風土,應是不好?”柔姬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謹以此文獻給離開自己的家鄉去尋找心靈故鄉的各位游子們,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你為什么不離開北上廣深?】相關文章:
贏在北上廣深,你需要了解的那些事09-02
你為何想逃離北上廣?08-20
“北上廣”求職攻略08-28
北上廣公認好吃的土特產11-16
女生你為什么不沉住氣奮斗?12-11
北上廣地區畢業旺季租房要注意什么08-19
北上廣依然相信愛情的片尾曲10-18
薪酬趕上北上廣武漢學子忙“歸巢”03-30
去年北大3/4簽約畢業生北上廣就業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