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之路》
最喜歡是這句話
一個人能否采取和實現自己的決定,是依他的世界觀、他的興趣和需要為轉移的,是依他的思考正確到什么程度、他的知識廣博和深刻到什么程度為轉移的,而且也是依他是否善于完成必要的行動而不成為偶然性的奴隸為轉移的。如果一個人能擴展自己的知識,發展思維,使自己養成按照所認識的客觀世界的規律而行動的習慣,那他就愈來愈自由。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人的自由不外乎是認識了自然性而已。 P439
我在這段話下面劃了線,又加了重點號,可見當時之欣賞,F在看來,它的確是對我產生了較大影響。“使自己養成按照所認識的客觀世界的規律而行動的習慣,那他就愈來愈自由”在我當時看來,就是自由的秘訣。當然,這句話沒有強調主觀能動性。它的重點不在這里。我曾經如饑似渴地閱讀、探索,希望能夠認識“客觀世界的規律”,但是,只是到最近十多年,我才算真正找到了感覺,有了那么一點相對自由的感覺。這一突破至少有三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1、有了自己關于“上帝”的體驗。——我這里所說的“上帝”,類似愛因斯坦所說的“廣義的上帝”,它與任何有組織的宗教沒有絕對的聯系。由于這個問題非幾句話能夠說清楚,就此打住。
2、對于人有了這樣的體悟:人是非理性的動物,即使已經認識到“客觀世界的規律”也未必能夠去做,養成習慣更是談何容易!或者說,人的自由不僅取決于智商,更取決于情商;蛘哂梦业娜烁袢乩碚摚Q于智慧力、道德力、意志力。特別是,最近幾年來,我學會了處理情緒問題,包括自己和他人。人之所以會認識到又不能夠去做,是由于心中不空,或者說是由于有情緒干擾,處理好情結,變得比較空,就能夠減少“三歲小孩都知道,七十老頭做不到”的分裂和悲哀。
3、我形成了自己關于“通心”的理念和訓練方法。——這方面,我已經談得夠多,此處不再重復。
再回到上面那段話,可以說它現在也沒有完全過時。它在邏輯上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可以說,凡是你不自由,都是還沒有足夠地認識“客觀世界的規律”。不過這段話也有一個問題,有一點唯理性或者說片面強調人的智慧力。它沒有什么錯誤,但是它不充分。
關于這本《心理學》,我對下面這些也非常感興趣,都劃了線,表示欣賞和重視。
什么是靈感?
P362:
“靈感本身就是人的全部高度緊張的精神力量。靈感的特征就是最大限度地集中全部精神力量去解決提出的任務。“當我寫什么東西的時候,吃飯、睡覺以及與別人談話時我都向著它。”(陀思妥耶夫斯基)“您相信嗎?就是在睡覺的時候,我也不能擺脫開我自己的機器。有時我們夢見做畫和計算。”(拉沃契金)普希金寫道:“我忘記了世界。”柴可夫斯基創作時寫道:“我忘記了一切。”
靈感的產生需要艱苦的勞動
P371
他(——指列夫·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的時候所利用的材料,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可以建立一個完整的圖書館”。
P372
高爾基說:“主人公的性格是由他所屬的社會集團、社會地位中的不同人身上取來許多特點構成的。為了要近似正確的描寫一個工人、一個神父、一個小老板的肖像,必須很好地觀察上百個神父、小老板、工人。”萊蒙托夫說:彼喬林的形象“不是一個人的肖像;這是由我們這一代人的充分發展的缺點組成的肖像”。
P374
列夫·托爾斯泰在寫給莫非特的信中這樣地說明了他準備“戰爭與和平”這部小說的工作:“把當前這部巨大的作品中未來的全部人物可能遇到的全部事情都想了又想,思考了上百萬種可能的結合,以便從其中選取百萬分之一。難得很呀?晌乙簿瓦@么做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創作工作的全部過程也說明了這一點。他確定了工作計劃,搜集了大量材料以后,通常是寫得很快的,不考慮細節。寫好的東西送去?清。再迅速對以?清的作品進行加工。手稿的行間很快地為修改和增補所弄亂,在邊上寫,在下面寫,移到另一頁上寫。整個句子被另外的句子所代替,這些句子有時是闡明從新的方面引入的形象。第二次?清的作品也受到同樣的遭遇。第三次又是這樣。某些章節被改寫了十次以上。托爾斯泰喜歡說:“多節?多洗才能得到黃金。研究一下他的手稿,特別是像“安娜·卡列尼娜”的手稿就完全可以肯定這一點。
馬雅可夫斯基也寫過類似的話:“詩歌就是鐳的發掘,采一克就得一年的勞動”。
以上這些話,對我的影響很大。我也發現,如果說我什么時候有靈感,都是與自己的積累分不開的。
作家的豐富想象力
P373
普希金在創作“葉甫蓋尼·奧涅金”時對他的一個朋友說:“你看看,塔奇雅娜跟我玩弄了一個什么把戲!她出嫁了。我決沒有期望他這樣。”托爾斯泰寫“安娜卡列尼娜”的悲慘結局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他深刻的體驗到這個結局。岡察洛夫這樣說明了他頭腦中進行的活動:“人物是我不能安靜,他們死跟著我,出臺裝腔作勢,我聽到談話的片段,我常常認為這不是我想出來的,這一切都是憑空來到我身邊的,我只應當觀看和思考。”
福樓拜說,當他描寫包法利自殺時,他生動地感覺到她口中有砒霜的味道。貝多芬把音樂的聲音想象的那么鮮明,以致耳聾以后還創造了不朽的第九交響樂。莫扎特能在“頭腦中”寫成任何一個音樂作品,他能“一眼看出它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還是一個美人”。阿·托爾斯泰把自己的“錯覺能力”發展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有時混淆了過去的東西和想象的東西。列維冬天畫出了夏景,只是利用夏天所作的個別的速寫。
記得當年讀到以上這些話的時候,感受特別深。我對作家、藝術家的想象力、創造力十分欽佩。
我從小比較愛思考人的動力問題。后來對馬斯洛感興趣也有這個原因。后來我第一次接觸到馬斯洛的需要理論時,興奮不已。這本書關于需要理論的部分對我有啟蒙作用。
人的需要
P386
有機體的任何活動,都是指向于滿足對延續和發展他的生命所必需的東西的需求。例如,對于食物的需求就是這樣。
有機體在生活所必需的一定條件中的任何需求,都表現在它對于這些條件的要求上,或者換句話說,表現在有機體的需要上。
需要為一切活動的機體所固有,因而,也為人所固有。人的活動也同樣指向于滿足某種需要。
有機體的需要表現為對于這些或那些影響有敏銳的感應性。需要的最初級的形式是對于直接的無條件性影響有敏銳的感應性,也就是說,對于那些本身就能夠使有機體的狀態向所需要的方面改變的影響有敏銳的感應性。
我現在搞心理治療,非常注意人的情緒。下面是我第一次看到關于情緒的論述:
積極的情緒
P404
凡能提高人的生活活動,增強人的體力、精力、驅使人去活動的情緒體驗,叫作積極的或增力的情緒體驗。
在成長的路上,我走過一些彎路,這也許與我以前片面關注“積極的情緒”有關系。我對消極情緒的關注晚了一些。
我喜歡琢磨、分析人,但當時關于人格理論的書很少,弗洛伊德的理論是又過了兩年才知道的。
當時所謂氣質理論給我的感覺是很不過癮。有點像雞肋,食之肉少,棄之可惜。不過,“雞肋”也有它的作用,它可以吊你的胃口,刺激你的食欲……
氣質
P511
在任何一種氣質的條件下,都有發展個性的不良特性的危險。在某些條件下,多血質能產生“精力分散”的傾向;粘液質能引起某種程度的頹唐,對周圍事物冷淡;膽汁質能使人無?,暴躁:具有抑郁質的特征時,可能形成完全沉淪于個人體驗的傾向和過度的沉默。理解氣質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以及形成支配他們的技能,這是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P513
在任何一個領域內的杰出人物當中,都可以找到不同氣質的代表人物。例如,在最偉大的各國作家當中,我們可以指出普希金有明顯的膽汁質特征,赫爾岑有明顯的多血質的特征,果戈有明顯的抑郁質的特征,克雷洛夫有明顯的粘液質的特性。
作者:許金聲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應用心理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社會學所研究員,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心理學之路》】相關文章:
命運之路征文08-06
破格之路不漫長07-28
榮格談心靈之路09-13
樸樹平凡之路歌詞08-25
成功之路作文08-05
破格之路不漫長08-04
人人游戲被玩壞之路08-24
測試:你的職場之路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