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心理學與生活:為什么有些人會害怕接近自己喜歡的人

        時間:2020-10-07 16:05:57 心理學與生活 我要投稿

        心理學與生活:為什么有些人會害怕接近自己喜歡的人

          有些人無論平時多開朗多能說,在接近自己喜歡的人的時候都會覺得很害怕,這到底為什么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心理學與生活:為什么有些人會害怕接近自己喜歡的人。

          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因為工作關系而偶爾聯絡我的人,無論溝通多么輕松,順暢,都很難留下特別的印象,更不會有親近的感覺。反過來說,如果某人表現得特別拘謹或是退縮,雖然也會有些訝異,但反而會因此留意到這個人,如果感覺到這份情緒是真實而非做作的,和對方的距離甚至會由此而拉近。所以,在跟我這樣的人打交道的時候,拘謹帶來的苦惱,其實更多作用于自己。雖然也許麻煩,作為聽眾的我非但不會感覺到不快,還會因為接受到包藏在拘謹中的認可而開心。

          雖說人有百樣,不可一概而論,但我也相信有我這樣想法的人也有不少。

          所以,在我們繼續分析這種行為模式之前,我更愿意把它稱為一種方式,而非一種病理現象。

          一種通過苛責自己,妨礙自己,來表達心意的特殊方式。總是痛苦,常常錯過,卻也偶爾驚喜。

          下面是理論部分:

          根據現代認知治療的理論模型,每個人的情緒反應都和他/她的認知模式有關。認知分為不同的層級,由里及外分別是核心信念(圖式)、條件化信念,以及自動化思維。一個典型的,有著與題主類似困擾的人(不一定符合題主本人的情況),幾個層級的認知可能分別有如下特點:

          1,核心信念:我是不好的/沒吸引力的/不夠優秀的/不值得愛的。

          這是很早就已經成型的心理結構,目前的理論傾向于認為跟幼年的成長環境有關;

          2,條件化信念:別人一旦看穿我的本質,就會討厭我,所以我必須小心掩蓋這一點。

          這樣的想法雖然不見得能清楚覺察到,但它就是一組時刻埋藏在心里的教條或規則,它天經地義,很少會被質疑。遇到具體的情境或者事件之后,它就會觸發自動化思維。這就好像一個人總在心里懷疑自己的身體不好,那么一旦有了風吹草動,比如心臟跳得快了一點,他就會立刻冒出「心臟病?」這樣的念頭,而不會想到「咖啡喝多了」。在社交當中,觸發「必須小心掩蓋,不能讓別人看穿我」這種教條的雷區,不要太多了。——離別人越近,被別人看到的時候越多,就越有可能觸雷。由此又會有一條延伸規則(有的學者會把它看作一個獨立的層級):不能離別人太近。

          但是免不了又有近距離接觸別人的場合或是需求,自動化思維就被觸發了。

          3,自動化思維:太近了,又沒表現好,完了,他們會討厭我的吧。

          自動化思維會引發相應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表現出來就是你會挫敗、驚慌、自責。

          「為什么」的問題,到這里就回答完了。但是我還想稍微說一下「怎么辦」。

          雖然在心理咨詢當中,也會有很多具體的手法,但是紙上談兵的話,也只能老生常談地說:

          接納自己。

          很多答案也已經提到了這一點,但是——

          這句話其實是很諷刺的:明明就是因為不接納自己,才來提問的`。那么,讓我「接納自己」,豈不就是在說,那個「不接納自己」的我,錯了,要改正?甚至于,有病,要治療?

          說服我,讓我把自己的社交方式看成「錯誤」或「有病」的,這會有助于「接納自己」嗎?

          所以說有很多不近人情的心理學者,他們習慣于指出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比如他們對低自尊的人說:你自尊太低,這有問題。他們可以找出一百條證據來證明為什么這樣有問題。

          但證明自己「有問題」,豈不正是低自尊的人慣常使用的模式么?

          人類有多種多樣的痛苦。在我的經驗中,最難以忍受的痛苦莫過于:

          無法成為自己想要的那個樣子。

          明明想做,卻做不到;明明想親近,卻離得更遠。——如果硬要貼標簽的話,也可以認為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種。但這種標簽并沒有太大的意義,不如,接納這樣「不健康」的自己吧。

          正如我一開始所說的,這只是一種特殊的社交方式,雖然痛苦,有時也會有獨特的效果。

          這種社交方式的核心,在于不接納自己,認為自己不夠好。既然我不接納自己,那么,我也不接納這種由「不接納」而引發的緊張、退縮、敏感。我會想:「不接納」真是太糟糕了。

          或者更準確地說,「我」真是太糟糕了。

          我畏縮不前的樣子被人看到了,完了,真的很差勁。

          這樣的我只會讓人討厭吧?別人會覺得我很奇怪。

          又失去了一次機會……我真的沒辦法離人太近啊。

          ……

          咦?前面討論過的自動化思維又一次被觸發了。

          所以這種所謂的「矯正性」的接納,不但對人沒有幫助,反而會讓人重新陷入舊模式當中。

          那么,試著換一種方式,接納這個「不接納自己」的時刻,如何呢?

          不妨就大方地承認吧:我就是這么緊張,就不自信,就怕被人討厭,看看結果會怎么樣。如果有人因此而討厭這樣的自己,那也沒辦法,大大方方地討厭就好。因為我就是這樣啊。

          這并不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態度。我對這件事并非沒有感受。我很痛苦,也很羞恥。

          那么,就痛苦和羞恥著好了。有這些感受的也是我啊,我就是這樣啊。

          當然,我也不想這樣,我想變得更強……

          那么,就保留「我也不想這樣」的想法好了。有這種想法的也是我啊,我就是這樣啊。

          停下來,停在現在。讓所有的情緒感受、想法,所有的自相矛盾,自我否定,都保留在現在。

          把這一刻的狀態完整地呈現出來,完整地,連同對它的質疑也包含其中。

          然后,接納它,接納這一大團亂七八糟的東西,就是此刻的我。

          這樣就會好起來嗎?——不敢保證。

          只能根據經驗來說,如果真能停下來,全然接納一個「不接納自己」的時刻,不做更多掙扎,改變的空間會變得很大。參考開始的理論模型,你會發現這個改變甚至是根本層面上的。

          這樣說也許會給人期待,期待的同時一定會產生新的質疑。記住,也要接納這份質疑。

        【心理學與生活:為什么有些人會害怕接近自己喜歡的人】相關文章:

        心理學與生活-為什么有些人會害怕接近自己喜歡的人09-11

        為什么我們會害怕別人揭短?10-22

        為什么生活需要懂點心理學11-26

        心理學與生活定律10-27

        銷售心理學:接近客戶的有效方式06-17

        心理學書籍推薦:喜歡自己現在的樣子06-28

        心理學與生活的距離11-02

        心理學與生活:心理效應09-07

        心理學與生活:焦慮障礙11-02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