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與生活
積極心理學與生活一:
一種關心人的優秀品質和美好心靈的心理學,叫做積極心理學,它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塞里格曼提出并倡導的。積極的心理學從關注人類的疾病和弱點轉向關注人類的優秀品質,它有三個層面的含義:第一,從主觀體驗上看它關心人的積極的主觀體驗,主要探討人類的幸福感,滿意感,快樂感,建構未來的樂觀主義態度和對生活的忠誠;第二,對個人成長而言,積極的心理學主要提供積極的心理特征,如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積極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創造的勇氣,積極的人際關系,審美體驗,寬容和智慧靈性等等;第三,積極的心理品質包括一個人的社會性,作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為,對待別人的寬容和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成為一個健康的家庭成員。幸福與財富無關。幸福的人不一定是富人,一個窮人也可以是很快樂的。積極狀態的人不一定富有,但一定是幸福、快樂和樂觀的。
1.快樂人生的證明
有人調查了一些中過巨額彩票的人,如果這個人是具有抑郁情緒的不快樂的人,一生的絕大部分時間都不快樂,那么中獎后會快樂半年左右,但半年后他們又陷入了不快樂之中,重新變得抑郁。也就是說金錢只能使一個原本不快樂的人獲得暫時快樂與幸福。但從一生的角度看,金錢導致的快樂是很短的。
一個心理學研究表明,具有積極情緒的人比一般人更能忍受痛苦。一個將手伸進冰冷的涼水的實驗是這樣的。在冰水中普通人伸手,只能忍受60 到90 秒,但在積極情緒測量中最出色的人,得分最高的人,或者一個具有積極的情緒的人,往往能忍受的時間要長一些。
快樂的人更喜歡與別人交朋友,而不是獨處。他們愿意主動接觸生人,愿意為他人捐錢,更具有利他主義精神,更關心周圍的人,而很少考慮自己的利益。富有與幸福低相關,研究表明,富有人只比普通人稍有一點幸福。而親人離去,配偶的死亡,對人幸福影響長達7 至8 年。
2.你知道樂觀的奇妙嗎?
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悲觀的,但他們傾向于認為別人比自己樂觀。樂觀的人壽命更長,賽利格曼測試了70 個心臟病人,17 個被測試為最悲觀的病人中,有16 個沒有經受住第二次心臟病發作而去世了,而19 個被測試為最樂觀的人中,只有一個人被第二次心臟病的發作奪去了生命。樂觀是抵抗疾病的第一道防線。研究表明,具有樂觀性格的人在保險公司銷售人員中,往往是銷售業績冠軍。樂觀的小學生將來很少得抑郁癥,走向社會后,在工作成績和社會地位方面均超過悲觀的人。樂觀可以通過教育而形成,一個悲觀的人通過心理訓練可以轉化成為樂觀的人。
3.積極正是一種愛
積極一詞很容易令人產生誤解,其實積極的意義是相對的,它不是一個固定結果和最后結局,積極是一個行為過程,包括過程的體驗。
積極與個人處境有關,是指個人選擇一個最能適應的環境和發揮了最高潛能的行為,是一個人把所有力量都運用到了極限而問心無悔的人生態度。一個身患絕癥的人和一個處于創作狀態的作家,雖然所面臨的人生狀態如此不同,但在積極狀態上會是一樣的,他們都可能是積極的。只不過前者是與疾病作斗爭而感受到生命的勇氣,后者是陷入創作高峰體驗而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兩者之比,沒有量的規定,但在質的規定上是一樣的。
積極只能與消極相比,或者與心理不健康相比,而不能與另一個積極評價相比。積極是指主觀上的感受,包括一個人的認知、情緒和行為,積極只能與自己的過去感受相比。我們不能比較兩個人的積極,科學家和下崗工人都有自己的積極,前者是實驗室中對科學的獻身,而后者可能體現在對小時工的敬業中。積極是一個帶有價值導向的概念,而不是一個科學的概念。某一文化進程中對于何謂積極品質會具有不同的看法。一個優秀的人在什么方面表現出色,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如過去,我們認為節約、貞潔、謙卑、沉默是積極的品質,而現代社會則更注重創新、自主、主動和外向。
大多數人對積極理解有偏差。人們傾向于認為,積極是指一個人通過努力取得了成功,取得了顯赫社會地位或經濟地位,談到積極首先想到社會精英,如名演員、企業家、首富、體育明星等。其實,這種積極不是指人的內在的積極,而是外在積極,我們所說的積極是人的一種出色的心理素質和生活態度。
積極也不總是指一個人征服外部世界,積極有為地把每一個事情都去辦好。神經癥的人有時就過于征服世界和追求完美了,他們的欲望超越了自身能力范圍,在需要和改造世界面前過于有為,用主觀意愿取代現實的客觀。比如,當一個強迫癥的病人因為屢屢為是否關家中的煤氣而焦慮不安時,他覺得事事都是有為的.,只要我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就一定會萬無一失?墒,這種脫離現實的有為,恰恰可以理解為過分的欲望,是不合理的,它不是真正的積極,而只能導致矛盾和沖突的消極。真正的積極有時包括一種無為,一種面對現實的客觀和如實接受,接受該接受的,做自己能做的,看上去很無奈,但它卻是最佳的積極,因為此時此景,沒有比這一行為更好的主動。
積極心理學與生活二:
一種關心人的優秀品質和美好心靈的心理學,叫做積極心理學,它正是由故事的主人公、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塞里格曼提出并倡導的。積極的心理學從關注人類的疾病和弱點轉向關注人類的優秀品質,它有三個層面的含義:第一,從主觀體驗上看它關心人的積極的主觀體驗,主要探討人類的幸福感,滿意感,快樂感,建構未來的樂觀主義態度和對生活的忠誠;第二 ,對個人成長 而言,積極的心理學主要提供積極的心理特征,如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積極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創造的勇氣,積極的人際關系,審美體驗,寬容和智慧靈性等等;第三,積極的心理品質包括一個人的社會性,作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為,對待別人的寬容和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成為一個健康的家庭成員。 幸福與財富無關。幸福的人不一定是富人,一個窮人也可以是很快樂的。積極狀態的人不一定富有,但一定是幸福、快樂和樂觀的。
1.快樂人生的證明
有人調查了一些中過巨額彩票的人,如果這個人是具有抑郁情緒的不快樂的人,一生的絕大部分時間都不快樂,那么中獎后會快樂半年左右,但半年后他們又陷入了不快樂之中,重新變得抑郁。也就是說金錢只能使一個原本不快樂的人獲得暫時快樂與幸福。但從一生的角度看,金錢導致的快樂是很短的。
一個心理學研究表明,具有積極情緒的人比一般人更能忍受痛苦。一個將手伸進冰冷的涼水的實驗是這樣的。在冰水中普通人伸手,只能忍受60到90秒,但在積極情緒測量中最出色的人,得分最高的人,或者一個具有積極的情緒的人,往往能忍受的時間要長一些。
快樂的人更喜歡與別人交朋友,而不是獨處。他們愿意主動接觸生人,愿意為他人捐錢,更具有利他主義精神,更關心周圍的人,而很少考慮自己的利益。 富有與幸福低相關,研究表明,富有人只比普通人稍有一點幸福。而親人離去,配偶的死亡,對人幸福影響長達7至8年。
2.你知道樂觀的奇妙嗎?
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悲觀的,但他們傾向于認為別人比自己樂觀。 樂觀的人壽命更長,賽利格曼測試了70個心臟病人,17個被測試為最悲觀的病人中,有16個沒有經受住第二次心臟病發作而去世了,而19個被測試為最樂觀的人中,只有一個人被第二次心臟病的發作奪去了生命。樂觀是抵抗疾病的第一道防線。 研究表明,具有樂觀性格的人在保險公司銷售人員中,往往是銷售業績冠軍。 樂觀的小學生將來很少得抑郁癥,走向社會后,在工作成績和社會地位方面均超過悲觀的人。 樂觀可以通過教育而形成,一個悲觀的人通過心理訓練可以轉化成為樂觀的人。
3.五歲女兒播下的“積極”種子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塞里格曼在擔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數月后的一天,與五歲的女兒在園子里播種。他的女兒叫尼奇。塞里格曼雖然寫了大量有關兒童的著作,但實際生活中對于孩子并不算太親密,他平時很忙,有許多任務要完成,其實種地也只想快一點干完了。尼奇卻手舞足蹈,將種子拋向天空。
塞里格曼叫她別亂來。女兒卻跑過來對他說:“爸爸,我能與你談談嗎?”“當然”,他回答說。“爸爸,你還記得我五歲生日嗎?我從三歲到五歲一直都在抱怨,每天都要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好,當我長到五歲時,我決定不再抱怨了,這是我從來沒做過的最困難的決定。如果我不抱怨了,你可以不再那樣經常郁悶嗎?”
塞里格曼產生了一種閃電般的震動,仿佛出現了神靈的啟示。他太了解尼奇的成長,太了解自己和自己的職業。他認識到,是尼奇自己矯正了自己的抱怨。培養尼奇意味著看到她心靈深處的潛能,發揚尼奇的優秀品質,培養她的力量。培養孩子不是盯著他身上的短處,而是認識并塑造他身上的最強,即他擁有的最美好的東西,將這些最優秀的品質變促進他們幸福生活的動力。
這一天也改變了塞里格曼的生活。他過去的五十年都在陰暗的氣氛中生活,心靈中有許多不高興的情緒,而從那天開始,他決定讓心靈充滿陽光,讓積極的情緒占據心靈的主導。
繼而,塞里格曼將這種關心人的優秀品質和美好心靈的心理學,定位為積極心理學。
4.積極正是一種愛
積極一詞很容易令人產生誤解,其實積極的意義是相對的,它不是一個固定結果和最后結局,積極是一個行為過程,包括過程的體驗。
積極與個人處境有關,是指個人選擇一個最能適應的環境和發揮了最高潛能的行為,是一個人把所有力量都運用到了極限而問心無悔的人生態度。一個身患絕癥的人和一個處于創作狀態的作家,雖然所面臨的人生狀態如此不同,但在積極狀態上會是一樣的,他們都可能是積極的。
只不過前者是與疾病作斗爭而感受到生命的勇氣,后者是陷入創作高峰體驗而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兩者之比,沒有量的規定,但在質的規定上是一樣的。
積極只能與消極相比,或者與心理不健康相比,而不能與另一個積極評價相比。積極是指主觀上的感受,包括一個人的認知、情緒和行為,積極只能與自己的過去感受相比。我們不能比較兩個人的積極,科學家和下崗工人都有自己的積極,前者是實驗室中對科學的獻身,而后者可能體現在對小時工的敬業中。
積極是一個帶有價值導向的概念,而不是一個科學的概念。某一文化進程中對于何謂積極品質會具有不同的看法。一個優秀的人在什么方面表現出色,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如過去,我們認為節約、貞潔、謙卑、沉默是積極的品質,而現代社會則更注重創新、自主、主動和外向。 大多數人對積極理解有偏差。人們傾向于認為,積極是指一個人通過努力取得了成功,取得了顯赫社會地位或經濟地位,談到積極首先想到社會精英,如名演員、企業家、首富、體育明星等。其實,這種積極不是指人的內在的積極,而是外在積極,我們所說的積極是人的一種出色的心理素質和生活態度。
積極也不總是指一個人征服外部世界,積極有為地把每一個事情都去辦好。神經癥的人有時就過于征服世界和追求完美了,他們的欲望超越了自身能力范圍,在需要和改造世界面前過于有為,用主觀意愿取代現實的客觀。比如,當一個強迫癥的病人因為屢屢為是否關家中的煤氣而焦慮不安時,他覺得事事都是有為的,只要我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就一定會萬無一失。
可是,這種脫離現實的有為,恰恰可以理解為過分的欲望,是不合理的,它不是真正的積極,而只能導致矛盾和沖突的消極。真正的積極有時包括一種無為,一種面對現實的客觀和如實接受,接受該接受的,做自己能做的,看上去很無奈,但它卻是最佳的積極,因為此時此景,沒有比這一行為更好的主動。
【積極心理學與生活】相關文章:
心理學與生活定律10-27
心理學與生活:焦慮障礙11-02
心理學與生活的距離11-02
心理學與生活之佯笑11-02
心理學與生活之害羞11-02
心理學與生活之知覺10-30
心理學與生活感悟論文04-28
心理學與生活:心理效應09-07
心理學書籍之《心理學與你的生活》05-16
心理學與生活之孕期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