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病成隱性殺手
昨日早晨,東莞理工學院一名大一男生被宿友發現吊死在陽臺上。昨晚該校發布通報稱初步判斷該男生系自殺。
據該校的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事發昨日6時40分左右,當時有一名宿友起床上廁所,發現宿舍的陽臺上吊著一個人。“很快公安和120救護人員都過來了,但發現他身體冰涼,已經死去多時了。”這名工作人員說,估計是在凌晨兩三點鐘發生的。
據校方介紹,出事的宿舍位于東莞理工學院莞城校區的校外宿舍,這里目前居住有5000多名學生,全是大一的新生。
記者了解到,這名學生姓黃,學的是計算機專業,9月下旬前還在學校軍訓,正式上課時間尚不足1個月。
2003年9月10日,世界衛生組織將這一天定為首個“世界預防自殺日”,旨在呼吁全世界共同努力,降低自殺率。但是學生自殺事件今年來卻有增無減,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世界預防自殺日: 關注不良情緒
是什么人愿意放棄寶貴的生命?是什么原因讓他們寧愿放棄生存,奔向死亡?記者從幾位心理醫生接診過的病案中,找出了幾類輕生的病案,請專家分析其中所反映出的個體與社會原因,探討社會公眾預防自殺的種種途徑。
解讀病案
自殺原因紛繁多樣
病案一:疾病折磨拋棄生命
小史是一位20出頭的姑娘,但是多種疾病卻折磨了她好幾年。“醫生說我心臟有問題,我自己也感覺有時候胸悶得像壓了一塊大石頭,很難受。”小史告訴醫生,她還常常腹瀉、嘔吐,最近又因為闌尾炎動了手術。
為了治療這些疾病,多年來,小史這家醫院住一陣,那家醫院住一陣,可心臟和消化系統的疾病總也不能完全治好,為此自己心情很糟糕,甚至想一死了之。她的父母也發現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古怪,今年9月8日,父母帶她到南寧一家區級醫院看心理醫生。在咨詢期間,她還透露出想自殺的想法。
案例分析:經過一個多小時的交談,醫生追根溯源,終于找到了小史的“病根”。原來,多年前,小史曾目睹了一場群毆致人死亡事件,從此對生活中很多事情都產生了恐懼心理,總處在焦慮的情緒中。這種焦慮,使她的心臟和消化系統出現了問題,多種疾病的出現,又反過來影響她的心情,最終發展到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乃至產生輕生的念頭。
自治區人民醫院心理醫生石捷分析說,這是一個典型的“病由心生”的例子。;這類病人,往往是因為心理出現了問題,但沒有得到重視,或被故意忽視,最后影響到軀體健康。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不諱疾忌醫,才能避免出現悲劇。
從各家醫院搶救過的因病自殺病例看,這些病人在自殺前一段時間里,情緒都處于焦慮、煩躁狀態,有的甚至發展到抑郁癥。醫生認為,家人的關心和鼓勵,在這個階段對病人尤為重要。
病案二:心理疾病成隱性殺手
在解放軍303醫院心理服務中心主任李紅政的記憶里,有一個自殺的病人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位29歲的女子,在一段時間里,連續3次抹脖子自殺。當她第3次被送進醫院時,有醫生提出,應該請來心理?漆t生進行會診,結果確診該女子是患上的是抑郁癥。
案例分析:抑郁癥人群自殺率較高。患抑郁癥的病因很多,也很不明確,有的是因為學業、工作壓力大造成的;有的是因為人際關系緊張,自我評價過低造成的。抑郁癥以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征,持續對生活喪失興趣,自我評價過低、悲觀等,都是抑郁癥的典型癥狀。據心理醫生介紹,大多數抑郁的人不自殺,但大多數自殺者都抑郁。
一位心理專家告訴記者,國內曾有一家網站對全國近2萬名白領進行在線跟蹤訪問,完成了一份健康調查研究報告,報告顯示:近8成白領在半年內發生過抑郁情況,其中6%的白領壓力已達極限,需要社會、企業、家庭共同幫助。2004年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透露的數字顯示,我國約有20%的少年兒童出現抑郁癥狀,55歲以上中老年罹患抑郁癥的比例高達10%~15%,其中有的病人癥狀十分嚴重甚至實施輕生。因此,專家們都有一個共識:預防自殺要從預防抑郁癥開始。
病案三:為情所困走上絕路
近日,南寧市一家醫院急診室送來一位20歲的女子,一只手腕有一個被刀片割傷的傷口,雖然傷口不深,但該女子看起來心情十分糟糕。醫生詢問得知,該女子是從鄉下來南寧打工的,因為戀愛多年的男友提出分手,自己多次試圖挽回感情均被拒絕,產生了自殺的念頭。
案例分析:在自治區人民醫院心理門診趙瑋琳醫生接待的病人中,像這類因感情糾紛而產生自殺念頭的人也有一些。據她分析,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屬于激情式自殺,即受了某一事件刺激,一時想不開,其實他們的心底愿望并不想死。這類人不少是因為家庭關系冷淡,或人際關系冷漠,如外來打工者生活在他鄉,缺少關愛自己的人,而將愛情作為填補自己感情缺失的重要部分。
記者從南寧市120急救中心也得知,在他們接觸的自殺案例中,感情糾葛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不少是外來務工者。
專家觀點
應建立心理危機干預預案
人人都有煩心事,人生總有郁悶時。當不良情緒積累成“高壓鍋”時,如何建立一個渠道給予宣泄;當有人產生自殺情緒時,社會該如何伸出援助之手,將他們從死亡邊緣拉回來?采訪中,社會學和心理學專家們各抒己見,給出了不少建議。
廣西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的周可達等社會學專家認為,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加上缺乏深入溝通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從而引發了諸多心理問題。但社會的發展不可能停下腳步,這就要求各方探討,如何營造溫馨、讓人放松的氛圍。比如企業領導,不僅要關注企業利潤,還應該關注企業員工生活、心理問題。員工家被盜了、親人離世了,這些都是每個人生活中的特別事件,作為領導,都應該給予關注。企業可以針對本企業員工的特點,比如是白領多還是外來務工者多,請來心理醫生有針對性地給員工作心理講座,疏解心理問題。社區和民間組織,也可以發揮作用,如在社區多舉辦活動,拉近鄰里距離,發揮“遠親不如近鄰”的作用,建立和諧式生活環境。
作為專業人士,如何建立一種有利于公眾的預防自殺干預措施?應用心理學博士后李紅政認為,要干預自殺,首先人們要了解自殺。政府應建立一套面向公眾的`急性心理危機干預預案,一方面普及心理急救知識,當身邊有人流露自殺傾向時,可以給予及時的幫助;另一方面應整合專業人員,建立一支專業的自殺心理干預隊伍,出現跳樓自殺等的突發事件時,可以在現場為有關部門提供強制搶救的方案。
提醒公眾
關注身邊人的不良情緒
作為普通公眾,當你的身邊出現有自殺傾向的同事、家人或朋友時,該怎么做呢?借著“世界預防自殺日”的機會,專家們給出了一些具體建議。
李醫生在南寧一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她曾警惕地察覺到一起自殺事件,及時干預,挽救了一條生命。她回憶說,有一次,她的一位朋友去找她,她隨口問了一句:“有什么事?”對方回答:“沒什么,我是來跟你告別的。”她的心當時就“咯噔”一下,過后越想越不對勁,于是打電話給對方,稱自己需要他幫忙,讓他下午無論如何要來一趟。結果,對方如約來了,李醫生跟他東拉西扯聊了半天,終于,對方向她說出了“不想活”的念頭。經過幾個小時的交流,最后,對方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想法很愚蠢,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其實,70%的自殺者死前告訴過別人自己要自殺,有時他們會說再見或要永遠消失。”南寧市第五人民醫院精神科主任石廣念告訴記者,大多數的自殺并非突發,自殺前會有種種信號,比如向自己關系親近的人表達想死的念頭,或在日記、繪畫、信函中流露出來;有的情緒明顯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奁,行為怪異粗魯;有的則陷入抑郁狀態,食欲不振、沉默少語、失眠;有的還無緣無故收拾東西,向人道謝、告別,歸還所借物品或贈送紀念品。這時,如果身邊的人能夠及時發現苗頭,也許可以挽救一條生命。聽到有人說“想死”,一定要重視,要當真,及時地把自己的關心和理解說出來,也許你給予的這一絲溫暖就可以留住一條生命。
【心理病成隱性殺手】相關文章:
潛伏的心理殺手:神經衰弱06-28
青少年健康殺手之心理問題08-13
信息也成心理健康殺手分析09-14
你是哪種男人殺手心理測試11-20
生活心理測試:你是哪種男人殺手07-25
關于你是哪種男人殺手的心理測試10-22
心理測試題:你是哪種男人殺手10-22
謹防高二學生的隱性心理問題分析07-16
隱性骶裂臨床分析10-05
美國留學三大隱性開支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