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隱喻故事心理輔導是什么
隱喻,也就是暗喻,從字面理解,就是把要說的話,有話不直說,換個說法說,目的是讓人接受。因為某些理念被藏起來了,講隱喻故事的過程也就成了一個尋覓與解讀的過程。這里說的解讀是潛意識層面的解讀,在意識讀到故事表面內容的同時,潛意識也受到影響而有所松動,于是故事的影響就靜悄悄地發生了。
比利時作家、象征主義戲劇創始人莫里斯·梅特林克的那篇膾炙人口的童話《青鳥》講述的是,在一棟伐木人的小屋里,有一對兄妹迪迪和麥迪,他們在平安夜被仙女蓓麗呂帶去尋找青鳥,因為仙女的女兒生病了,需要青鳥才行。仙女給了麥迪、迪迪一個帶魔法鉆石的帽子。能看清事物的靈魂,因此兄妹倆就認識了狗、貓、火、水、光神、面包、糖果等精靈,當狗、貓、火、水、光神、面包、糖果等精靈聽說幫兄妹倆找到青鳥,自己就會恢復原樣時,非常傷心。因此貓多次陷害麥迪和迪迪,而他倆也就很難找到青鳥了。
在這里我們看到,故事的主人公因為有了帶魔法鉆石的帽子而能看清事物的靈魂,這樣的看清太直接了,狗、貓、火、水、光神、面包、糖果等精靈,并不想讓自己習以為常的生活形態得到改變,因此它們會拒絕幫迪迪和麥迪找到青鳥。
故事里的青鳥似乎真的被藏起來了,于是他們一次次尋找。他們去了懷念國、未來國、夜宮、墓地和森林,本以為夜宮中的鬼和病魔有多么可怕,卻原來只是一團棉花;在懷念國中又見到了去世的那些親人們;在墓地本以為出來的是死人,結果都是花草樹木;在森林中,麥迪差點被野豬吃了,迪迪就用小刀不停亂揮……最后光神來了,讓麥迪把鉆石轉回去,一切才又都恢復了原先的樣子。
無論懷念國、未來國、夜宮,還是墓地或森林,其實就如講隱喻故事的歷程,因為寶貝是被藏起來的,所以夜宮里的鬼和病魔掩蓋了棉花,墓地出來的死人則包藏了花草樹木……麥迪和迪迪與野豬的糾葛像是隱喻故事里主角的迷惘,而光神正是隱喻故事里藏匿的智慧。
有趣的是,在懷念國抓的青鳥變成黑色了,在未來國抓的那只鳥飛走了,夜宮的那只鳥不是青色的,森林中的鳥又沒抓到。這就是隱喻的趣味性,因為意義被隱藏,才激發人們去省思,去尋覓,這就是隱喻的妙用。不管兄妹倆如何努力尋找,都找不到真正的青鳥,但是正因為有了這樣尋找的過程,才使迪迪有了勇敢、善良的性格,麥迪有了充滿愛心、和藹可親的性格。這是隱喻故事帶給人的生命歷程的轉化和心靈意義的成長。
通過隱喻故事做心理輔導,其實與改變認知、改變行為、改變結果的認知行為療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至更具優勢。它的治療軸線是未來導向、資源取向和在當事人價值原則下取用資源,或者說,它是強調創造性和發展性的。隱喻故事輔導主張把人的成長看成是大大小小的故事,生活是由許多故事組成的,我們就生活在故事中。每個人的背后都有好多好多內在故事值得回憶,也希望拿來與人分享,更希望被人聽懂;傾訴與傾聽本身就是我們心靈的內在需求,而把人生看成是一段段故事的感覺也真的很美妙。
那么如何定義隱喻故事輔導呢?
所謂隱喻故事輔導,就是通過對情緒的捕捉發展一個埋藏治療因子使問題得到外化的故事脈絡;它是問題解決導向的,所以是手術刀;它使問題得到外化,使當事人脫離“受害者”角色,所以是麻醉劑;它使用講故事的方式,所以比任何一門功課都有趣和引人入勝;它在意識清明的狀態實施潛意識催眠,所以催眠不再是一件神秘的事情;它在潛意識的層面同理和陪伴當事人,所以療效顯著而又安全。
無論作文教學還是心理輔導,我們都特別看重對情緒的捕捉。因為我們相信人活情緒,人際互動也是情緒的互動,抓住了情緒的脈絡,也就抓住了根本。于是我們要知道情緒想要說什么,然后把情緒的語言轉換成圖像的隱喻,情緒用圖像來表達內涵,我們把它叫作情緒語言圖像。情緒語言圖像也就是潛意識語言,它本身就是象征的、隱喻的圖像。
比如,有位患強迫思維的高中生主述在課堂上總是無法控制地想“我的坐姿不對”,我們讓他體會這個情緒狀態然后轉換成圖像。他轉換的圖像是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整天背著一袋面粉累得汗流浹背卻不肯放下。我們通過繼續追問,就呈現了一個隱喻故事出來,那個讓小男孩背面粉的人答應只要他不放下袋子,就會讓他在餓的時候有食物吃,冷的時候有衣服穿,小男孩把那人當師傅。“讓他在餓的時候有食物吃,冷的時候有衣服穿”,說明這個師傅就是孩子父母的隱喻。
而當我們讓這個高中生描述故事里師傅的形象時,他說是一個抱槍站崗的石頭雕像。這樣的雕像是會給人冷冰冰的感覺的,抱槍也給人監視、看管的感覺,正是這個雕像讓小男孩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這就隱喻了父母的嘮叨、否定和挖苦,這些消極影像在孩子那里就成了沉重的心理負擔。
隱喻故事中的事件、人物、人物之間的關系與真實的個案的情形是有模擬性的,在這個過程中,隱喻的原型故事與生活世界的主角就形成了一種對稱的“同態體”。如故事里的“小男孩”和“他的師傅”與生活里的“高中生”和“他的父母”就是一對“同態體”。也就是說,生活世界里主角的元素和過程,都能在隱喻故事里找到對應的脈絡。這樣的“同態體”有助于聽故事的人在內在產生一種聯結,聯結自己的困境與正在吸收進來的故事。
于是我們寫下了一個治療性的故事:
一個慈祥的白胡子老頭出現了,他告訴小男孩那包袱里不是面粉而是棉花,小男孩忽然覺得包袱變輕了。包袱變輕是覺悟,是知道真相后的覺悟。故事的發展是白胡子老頭要小男孩放下包袱,果然那包袱是空的,背它干什么?只為得到食物嗎?于是小男孩跟白胡子老頭學種田,學養豬,學認字,小男孩終于有了本領。
這位高中生聽了故事之后,長長地嘆了口氣,心里似乎也輕松了不少。強迫性思維源于緊張和壓力,故事的歷程就要達到紓解緊張和釋放壓力的目的。故事的影響是從“背面粉的小男孩”同步同理了高中生繁重的課業壓力開始的,“抱槍站崗的雕像”既是故事里的障礙性因子,又是生活中的壓力來源,而作為幫助性關系的“白胡子老頭”的出現,則促成了轉化的發生:“放下面粉”,并改善了與“師傅”的關系,于是高中生感覺輕松了。至于“跟白胡子老頭學種田,學養豬,學認字,小男孩終于有了本領”則激發了高中生發展的動力。
可見,隱喻的故事給大家的是工具,它開啟了溝通的空間,可以自己處理自己的問題或者在別人的幫助下交互處理自己的問題。隱喻本身是安全的,所以才敢碰觸情緒。隱喻不但安全,而且用于十分咨詢有效,因為它的溝通可以碰觸到潛意識,至少有故事可以做處方和療愈的心藥。
【隱喻故事心理輔導是什么】相關文章:
前景化的隱喻與矛盾性別心理的幻象06-19
小學的心理輔導06-23
心理輔導活動總結04-27
心理輔導活動總結12-22
心理輔導培訓心得11-07
學生考試心理輔導10-21
考試焦慮的心理輔導07-15
團體心理輔導心得08-07
心理暗示是什么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