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提問時要考慮到兒童的心理特點

        時間:2020-12-26 16:26:47 成長心理 我要投稿

        提問時要考慮到兒童的心理特點

          天津市大港區教研室 王德鵬  教學實踐證明,恰當的提問是組織和引導教學對話的重要手段,因為恰當的提問可以誘發、促進學生的自由活動,可以調節學生的思維活動,可以檢查已達到的教學效果,可以使學生意識到問題所在,從而有效的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應善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盡快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主動去思考、去探究。但我們應該注意到,提問時只有考慮到兒童的心理特點,才能有效地促進教學活動的最優化。如果提問時不考慮兒童的思維特點,不僅不會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還會對學生的思維造成一些的影響,甚至會造成教學活動的不可控制。我們看下面的教學片斷。

          片斷一:一年級下冊《找規律》

          學生在已經找到彩花、彩旗、彩燈的排列規律后,教師設計了找規律涂顏色的練習環節。我們看教師是如何引導學生進入這一練習活動的。

          教師出示一組練習:涂上合適的顏色。

          師:同學們討論一下……

          教師話音剛落,學生馬上就在小組內討論上了。

          教師看起來很著急,很無奈地搖了搖頭,不知是對自己提問的方式不滿意,還是對學生不滿意。教師趕緊叫停。

          師:先停一下,聽老師把要求說完。

          學生慢慢靜了下來,教師繼續提要求。

          師:這幾組圖有規律嗎?有怎樣的規律?怎樣才能涂上合適的顏色呢?開始討論吧。

          學生又開始在小組了討論。

          片斷二:一年級下冊《人民幣的簡單計算》

          教師在簡短的談話導入后,提出問題。

          師:有三種氣球,老師想要選兩個,可以怎樣選呢?我們先看看每種氣球的價錢。

          學生匯報每種氣球的價錢。

          師:在每個小組的學具袋中都有這樣的三種氣球,拿出來。

          學生拿出幾種氣球若干個,擺在桌上,表現出急于動手的表情,這時教師繼續提問。

          師:互相商量商量,選哪兩個……

          學生馬上就在小組中開始討論了。從教師的表情看,教師好像還沒有說完,教師下意識的趕緊叫停。

          師:停一下,聽老師說完。

          學生慢慢停了下來,有的學生還在暗地里擺弄手中的.學具。教師又繼續說要求。

          師:討論時想一想,可以怎樣選?有幾種不同的選法?每種選法需要多少錢?小組長在表格中做好紀錄。開始討論吧。

          學生又開始討論了。

          在這兩個片斷中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教師在要求還沒有講清楚時學生已經開始了討論活動,教師趕緊叫停。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學生“不聽話”嗎?原因不在學生,而在于教師提問時忽略了學生這一學習主體的年齡特點,并缺乏一定的技巧。下面我們從學生和教師兩方面進行分析。

          一、從學生的角度考慮,“提前行動”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學生有自主探究的需求。從發展的角度考慮,學生并非是一張白紙,他們有自主探究的強烈需求,因此當他們看到學具時就有動手擺一擺的想法,當聽到“商量商量”的要求時就迫不及待的開始討論了。

          2、學生提前進行了預習。新課標教材的豐富內容、富有情趣的學習素材以及貼近兒童的卡通圖畫,都會吸引學生去閱讀教材,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就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所了解,有的甚至在家長的幫助下對題目進行過認真地分析,再加之他們好勝心理的驅使,急于討論并搶先發表自己的見解也就不難理解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做到這一點。

          3、學生具備了事先預知的能力。由于在前面內容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形成了一定的經驗,到學習的后半階段,有些學生能憑借已有的經驗事先預知要討論的問題,再加之急于表現的愿望,因此提前“行動”,其他學生也就被帶著一起討論了。

          二、從教師角度考慮,課堂提問要注意以下幾點:

          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不應讓學生來適應教師的提問方法,而要在設計問題時就充分考慮到兒童的心理特征,去適應兒童,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

          1、要做到“動作要求”后置。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當他們聽到“動作要求”時,馬上就會動起來,不論懂不懂、會不會,都要去試一試。在上面兩個案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開始就有了“動”的要求,如“同學們討論一下……”,“互相商量商量,選哪兩種……”等,學生自然就開始討論了。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要把“動作要求”放到最后面,使學生在真正理解了如何去做的基礎上,再提出諸如“商量商量”、“討論一下”等動作要求,這樣既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征,又能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如在第一個案例中,我們可以這樣設計:先提出“這些圖形的排列有什么規律呢?小組同學商量一下!痹趯W生找到了規律后,在提出“怎樣才能涂上合適的顏色呢?”這樣學生就會在聽清楚要求的基礎上參與學習活動了。

          2、要注意一次提出的問題不宜過多。學生帶著問題參與討論、操作等活動,能增強學習活動的目的性。但如果在活動前給學生提出過多的問題,讓他們帶著太多的問題參與學習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講,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他們只能按教師的要求去做,獨立思考的空間也就相對狹小了,因而在活動中會失去真正意義的自主,陷于被動的局面。因此在學生進行討論或動手操作前不要提出過多的要求,給學生更大的思考空間,讓他們在自主的探究活動中能不斷產生新的發現,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如第二個案例中,教師在學生討論前提出了4個要求:(1)可以怎樣選?(2)有幾種不同的選法?(3)每中選法需要多少錢?(4)小組長做好紀錄?我們設想一下,一年級的小學生帶著這么多的問題又怎能自主探究呢?我們可以把這個活動分成兩段,首先提出:“可以怎樣選呢?商量一下,小組長做好紀錄!苯o學生一個較寬松的氛圍,自主思考。然后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再提出:“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呢?我們一起算一算每種選法需要多少錢。”這樣學生才能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活動。

          3、要順應學生的思路調整教學活動。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在遇到問題后,由對問題產生的興趣而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教學中要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就不能給學生灌輸“思路”,要用恰當的方法,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之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上述兩個案例中,在學生已有了討論的積極性,并開始了討論活動的情況下教師“叫停”,不僅會打斷他們的思維活動,甚至會挫傷他們的思維積極性。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不妨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進行自主的討論,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入地研究。如在第二個案例中,教師提出:“互相商量商量,選那兩種……”學生就迫不及待地進行討論,這時就讓他們進行討論,在學生提出他們認為合適的選法后,我們再讓他們討論每種選法應付的錢數,這樣既順應了學生的思維需求,又同樣完成了教學目標的要求。

          提問是組織教學活動時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促進學生思維在知識的領會與掌握過程中逐漸得以發展的基本保證。因此我們在組織教學活動時的提問,應充分考慮兒童的心理特點,并使之順應學生的思維需求,引導他們依靠自身的需要主動參與到問題的探究活動中,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提問時要考慮到兒童的心理特點】相關文章:

        提問的時候要考慮到兒童的心理特點08-24

        10歲兒童的心理特點08-11

        3歲兒童的心理特點10-31

        7歲兒童的心理特點10-02

        七歲兒童的心理特點10-02

        面試時的提問技巧06-29

        幼小銜接期兒童的心理特點10-20

        學齡前期兒童的心理特點09-29

        十歲兒童的心理特點09-12

        上市前要考慮到的五大原則08-2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