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青年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青年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
在省中小學美術青年教師培訓研討會上,長沙市美術教研員宋子正老師給與會老師們提出了“文化本位”、“學科本位”兩個概念。這應該是針對目前有些美術課堂過分提倡創新、提倡熱鬧的一種反思。
學科內的綜合課,應該要看清楚最基本的基礎點,即這堂課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學習的目標是什么?孩子們需要學習什么?老師們要教些什么?在這個基礎上,再去想運用什么樣的手段,運用什么樣的教學形式來進行授課活動。
在第三天的專題講座中,宋老師進行了一場題為《教學目標管理及教學組織》的專題講座。針對“教學目標”、“教學手段和策略”,進行了系統的闡述。
其中有幾個觀點值得我們深思:
1、美術作為經驗學科,沒有精準的測量標準,只有程度水平——“初步、基本、能夠”。
這對于我們的學習評價,事實上提出了新的評價形式。學習的評價應該是因人而異,針對每個孩子的差異,應該有著不同緯度的評價方式,更多的應該在于對孩子自身的發展評價,即縱向的.。
2、教學目標是為師生共同制訂的學習標準。
即教學目標是既是教師用于教學設計的假想,也是學生們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
3、(教學)目標達成,只要完成就很好,不必過于追求環節(曲線),直達更好。
4、落實目標管理的關鍵在于教學決心。
教學決心就在于將最主要的(指教學目標)堅持到底,要堅持貫徹自己的教學主張。
接下來,在湖南美術出版社社長、湘版美術實驗教材編委黎丹老師娓娓道來的講座中,提到了應“注重/強化學科意識”,“應對孩子們的學習設問、設難,讓孩子們有問題驅動、任務驅動,這樣學生才會有學習的動力”。
而在上個周末的名師課堂活動中,有幸聽了一堂中學組的語文課。來自上海的馬老師在課后名為《讓語文教學回歸本原》的講座中,也提到了“利用學科特性,自然滲透精神養分”的觀點,提出“孩子們對課堂有精神需求”。
語錄1:語文教師忽略文本,注重形式,應回歸學科的本原。
語錄2:應尊重教學對象的人性需求和特征”
語錄3:有時候,問題的提出比問題的解決更重要,更有價值。
語錄4:倡導人性化的語文教學:
(1)把學生當作人;
(2)把學生當成成長中的人;
(3)了解“理解、研究、修正、滿足、提升”作為成長中的人的人性特點和需求;
老師應該知道孩子么成長中需要什么。
因此不管是哪種學科,都應該堅持本學科的學科本位/本原,堅持本學科的學科特性。教學目標的制訂,不僅僅在于學會一種表現技法、一個知識點,更多的應該關注這樣的學習對于孩子們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有著怎樣的影響力和持續力,這才是教育的最大價值。
青年教師培訓心得體會2
作為青年教師,學校為我安排了周老師作為我的指導老師,在平時的工作中,周老師給了我很多指導,助我度過了最初的迷茫時期。初次為人師表,感慨頗深,感悟頗多。主要有以下心得體會:
1、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
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強烈沖擊下,學習對一個教師而言已不再有階段性的界定,已成為教師的"終身事"。初為人師,無論從教學還是教育的角度出發,都應有"求知若渴"的積極心態。我們新教師雖具有較新且全面的教育理論知識,但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少,教學經驗欠缺,在知識的今天,"學生一碗水,教師一桶水"的觀念已不再適應現代教師的要求,學生需要的是一桶新鮮的"活水"。在教學中我除了駕馭教材外,還利用業余時間鉆研經典題型,搜集具有代表性的各類高考題,嘗試著做各年的高考題來武裝自己,補充養料。
2、學習教育教學經驗并參與實踐
一個學期以來我堅持聽我師傅周艷老師的課,周老師可謂資質高教學經驗豐富。一些概念性的知識我自己理的不是很清楚時只要聽了他們的講解我就會茅塞頓開,有種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快感,愜意!周老師身上有太多是我亟待學習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思維的敏銳,對題型的敏感,舉一三能力,一題多解能力聽她的課給我的感覺是思路清晰,能巧妙的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并順理成章的給出重要結論。每聽完一堂課我都會把其和我的課堂構思作比較,想想自己的構思到底哪些是不可取的,失誤或者問題出在哪里,并且吸取他們上課的精華為我所用。不斷積累經驗是新教師成長的前提條件,也會給新教師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我堅信只要不斷學習,去吸收時代的、別人的.、科學的、優秀的東西。學會學習,就會成功。
3、思是新教師成長的途徑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說,沒有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是膚淺的知識。因此,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思。思就是教師在上過課之后總結學習及實踐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現的問題,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實踐方式,以獲得持續的終身發展,達到成長的質的飛躍。實踐是中心,思守鍵。一個不懂得思自己成敗的教師,是得不到真正意義的發展,思與成長是相輔相成的,思越多成長越快。學校每學期都會做學生問卷調查,我能從學生的評判中思自己課堂管理是否太松,講課速度是否太快,出的習題難度是否適中,上課言行舉止是否方得體。在日常教學中應在每次月考期中考試后認真總結,尋找問題的癥結并及時給予解決。同時在日常教學中摸索好的教學方法,以求今后更的進步。"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只要長期堅持,從細微入手,日積月累,終究會有驚人的質的飛躍!"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只要堅持不懈,以良好的心態對待教學過程中困難和挫折,不斷求知,善于實踐,積極思,就一定會成為一名符合現代教育需要的"新"而"成熟"的教師。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知道自己身上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我要說年輕就是我們的資本,我們有著不甘落后的進取心,我會充滿激情地奮斗、開拓、進取,將青春揮灑在自己熱愛的教育熱土上,我無怨無悔!
青年教師培訓心得體會3
會議伊始,由河北省唐山市教育局三級調研員劉洪興擔任本次主持人逐一介紹了本次研討嘉賓,首先顧榮校長對“新”青年教師遇到的問題和困惑進行分析,并統計了新教師的特點和不足:新教師與學生的年齡差較小,便于與學生進行溝通;新老師精力充沛求知欲強,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熟練使用現代技術;新老師富有工作熱情,可塑性強;新老師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交往當中可能會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新老師遇到困難容易產生挫敗感;新老師普遍缺乏教育方法。隨后其他校長也進行了補充和說明。面對這種情況,學校需要不斷進行幫助和引導,青年教師需要學會和社會、家長進行溝通與合作,構建友好家校合作關系,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其次,顧榮校長針對“青年教師培訓關鍵在哪里,學校應該怎么做?這一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一、新教師首先要及時轉換自身的角色、充分認識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不斷消除自己的迷茫,學校定期開展新教師座談會,開展工作咨詢熱線;二、個人發展的內驅力不足、目標不明、環境影響,學校需引導新教師做好個人發展,做好榜樣學習。三、個人的`學習、訓練及反思不到位,教師需要向同伴、專家學習、不斷的鍛煉自己教育教學能力,學校成立青年教師成長聯盟,將青年教師組織起來共同學習,定期開展共讀會。
會議的最后為了幫助青年教師做好職業規劃,各位校長分別給出了建議。本次研討會讓我受益頗多,讓我想到近期“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我認為青年教師應該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青年教師塑造好自己的價值觀才能更好的引導和幫助學生建立健全自己的人生觀。“經師易求,人師難得”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學,故而青年教師還需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爭做高質量教師。此外青年教師的發展更離不開學校的幫助和引導,學校可以定期開展座談會幫助教師解決教育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青年教師培訓心得體會4
20xx年1月7日,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有幸參加了區教研中心在峰山小學組織的教學技能達標活動,活動中首先由教研員蔣老師組織進行了體育隊列隊形和小學第一套少年拳的技能達標,隨后又聆聽了于文忠老師、呂兵文老師等多位名師及優秀青年教師的經驗分享,可以說是一場豐盛的體育盛宴,現就本次培訓的一些感受及反思與大家共勉。
一、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本次交流總結會,首先是于文忠老師通過自己自身的經歷,以一張張榮譽證書為契機,講述了自己他自己從畢業開始,一點一滴、認真教研、善于琢磨、敢于嘗試,成長為齊魯名師的過程,盡管于老師謙虛的說有些榮譽的獲得是幸運,但我更相信像于老師所說的,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上天也更眷顧勤奮的人。
機遇也是偏愛有準備的人,中國有句古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們經常羨慕別人的機遇好,羨慕命運對別人的青睞、羨慕別人的成功。而卻沒來看到譽耀和鮮花背后所付出的千辛萬苦。機會并不是隨時都會有,當機會來臨之時,有人把握住了,而有人卻與之失之交臂。不難發現,把握住機會的人早已在機會來臨之前做好了一切準備。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要想成長的更快,就不能天天只是看著別人獲得一個又一個的榮譽,更要自己行動起來,積極的區準備,提高充實自己,以便在有機會來臨時,自己能夠更好的去抓住機會。
二、勇于嘗試、積累經驗
呂兵文老師詳細的講解了自己的寫作經歷以及怎樣寫好一篇文章,并對我區體育教師在中國學校體育雜志上發表文章的統計,讓我十分震驚,原來身邊這么多老師發表了這么多文章,呂老師從三個方面詳細的講述了怎樣寫出一篇好的文章,尤其是有被退稿14次的老師到被知網收錄達600多篇,讓我明白了,其實寫作并沒有像我原來想象中的那么難,所有的成功都是從一點一滴慢慢積累出來的,要自己勇于的去嘗試,不要害怕失敗,只要自己多寫,多改,多思考,總會有成功的時候。
三、向身邊的優秀年輕教師多學習
除了優秀的老教師,我的身邊也有很多優秀的年輕教師值得自己學習,像于剛畢業四年的青年教師姜勇成都已經在學校體育發表了四篇文章,文峰小學的劉萍老師已經發表17篇,儼然也成了寫作的`大家。聽了劉萍老師關于寫作的經驗交流更是受益匪淺。像李永杰、呂嫣蓉等優秀的青年教師在課堂上的把握及處理,都給我很大的啟發,同時也讓自己感到很有壓力,促使自己不斷的進步。
最后十分感謝姜老師能夠搭建這樣的一個學習進步的平臺,讓這么多志同道合,想著進步的老師湊在一起,對于教師發展而言,讀書、寫作與反思永遠是最佳途徑,在這個高度發達的信息化、高科技化社會,任何人(包括我這樣的體育老師)沒有知識,不會學習,不會思考,一樣會被社會淘汰。有那么一句話,看一個人是什么樣的人,看他周圍都是些什么人,與一群積極向上的人湊在一起,更利于進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要肯努力,任何時候都不算晚,渾渾噩噩是一天,讀書學習進步也是一天,寫作,就是倒逼學習、深入思考的最佳方式。姜老師對明年的我們又提出了新要求,必須中稿一篇文章,我也會將理想落實到行動上,積極參加每次的草根論壇、認真總結教學中的點點滴滴,撰寫反思,爭取有一個好的結果。
青年教師培訓心得體會5
我校在新一學年中的教學改革,新的思路的體現,以及導學案的實施使我們青年教師真正體會到了新形勢下的新教師。作為青年教師的我們,在這幾年的鍛煉中,我懂得了很多在書本上沒有的東西,當我身處在孩子堆中,以談話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以爭論提問的方式進行對知識的深一步探索,我明白了:教學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才是真正的`孩子們,這就是我們彼此的幸福!
而如今,我來到學校工作已有五年,現在已是一名畢業班的教師,本著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的態度,我更應該認真學習,聽取老教師,有經驗的名師的諄諄教導,她們的點滴經驗才是對我們最大的幫助。在我認為,我們在聽講座培訓的時候,更應該是邊思考邊聽講座,對于適用于自己的,應該是挖掘其深層次的東西,以點帶面,將其經驗轉變成自己的經驗。
如在石梅老師的講座中談到關于小組的建設,以及小組行為習慣的培養是能否將導學案順利實施下去的關鍵所在,對于這點,我本人深有體會,由于在講公開課需要,曾在石老師班里講課,可以明顯的感到她的孩子們的熱情以及對聽講的執著,并且在聽課中不斷的思考,我也被他們的這種熱情所感染著。同時,我反思自己班里身為比他們大兩歲的五年級的同學們,有些時候還真是不如他們。故而,在小組培養中,對于小組的團結是重中之重,團體意識,助人為樂的精神等等,都是這小組合作學習中所體會出的優點,這對于小學生人格的塑造,是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小組進行評價,對這個社會中人人以自我為中心,是一個大的挑戰,是這個時代所必不可少的。而這個學期我的重中之重就是培養小組的合作意識和團結精神。
此外,張霞老師的講座中關于數學的幾點思考,使我深受啟發,數學不僅僅是對課本上,教材上所標注的進行講解,而且要對知識體系進行梳理總結,拓展創新。數學要做到數形結合,為初中的幾何做準備,這樣就到了數學的較高境界,不是為了數學而數學。所以,我們青年教師在教學中,更應該以課本為中心,深刻挖掘課本中的隱性條件,這就是老師們所說的,備課要備教材,備學生,這樣才能做到人書合一。
總之,正所謂“聽君一席話,甚教幾年書”,她們前任的經驗為我們開辟了康莊大道,在路上,前行中,仍需要我們的悉心維護。
教師這個職業,使我為之奮斗一生!
【青年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中職青年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青年教師培訓心得體會題目05-12
(經典)青年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7-27
青年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8-04
青年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7-22
青年教師的培訓心得體會05-22
(精選)青年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9-05
青年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6-16
青年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1-28
[集合]青年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8-17
高校青年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