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通用26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
我們參加了區少年宮在實小舉辦的柯達伊音樂教學法的培訓。聆聽中國音樂家協會柯達伊專業協會特邀專家賴富的講座。感受頗深。俗話說的好:“人過四十不學藝”我已經五十奔六的人了還有什么好學的嗎?
不然啊,賴老師那激情和精彩的講座深深地打動了我,同時又涌起一種再搏一把的沖動和熱情。其實我知道這種來源于匈牙利不是今天的事,但真正懂他、了解他卻在今天。這使我愛好了近五十年的音樂藝術在今天又增加了一副飛翔的翅膀和新鮮的血液。
在他的講座中,一是要樹立本民族為主題的教學理念,強調音樂中的團體動感和音樂的涌動特點相結合。將雙基教育融入其中通過人的肢體語言體現出來。用最簡單的音樂樂思做出多種律動效果來,使孩子們多層次理解音樂,感受音樂。
二是注意了基本知識的.公共性備課。按照不同的教學深度,備出不同的基礎知識的組合訓練方法。并以游戲的形式出現在課堂上,使孩子們一上課就得到音樂帶來的啟動,自然進入學習狀態。
真是妙不可言。三是他的拓展不是僅限于教科書的范圍,而是廣泛收集和利用中外民族和鄉村的民歌小調加以編配,去粗存精。進行拓展性訓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總之,他的講座給現有的中小學教育帶來了更新更現實的經驗和方法。需要我們細細的品,慢慢的消化,認真的領會。與我們現有的實際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切不可照貓畫虎,生搬硬套,只有這樣才能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藝術教育的心路來。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2
歷時六天的教學校長基地培訓結束了,回眸學習歷程,心中充滿留戀,盤點學習收獲,心中滿懷感恩。感謝教育局領導的提攜,感謝教科院提供的平臺,感謝校長們精彩的報告與指點,更感謝教科院王毓珣處長和王秋月老師的身體力行,人格感召,精心組織,使我們對每一次學習都充滿期待,每一次對話都閃爍智慧,每一次考察都體驗深刻。
一、對校長責任使命的深切認識
津南實驗小學劉士民校長是大家敬佩的校長,津南實驗小學今天的辦學成就,得益于劉校長正確的辦學思想,與時俱進的辦學目標,敢為人先,敢于創新的辦學行為和善待干部、善待老師、善待學生,“與人為善,成人之美,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格魅力。在津南實驗小學當老師是幸福的,做劉校長的學生是幸運的。
從劉校長身上,我清晰看到了作為領導者的校長所具備的四種能力:清晰的了解自身的工作任務,把握學校辦學的具體情境,了解和善待自己的追隨,更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
作為教育者的校長,劉校長有高尚的道德領導力,引領教師樹立共同的價值追求;強大的課程領導力,使學校的課程開發、課程建設始終走在全國的前列;前瞻的教師領導力,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指導和激勵教師專業發展,為學校的持續發展奠定最扎實的基礎,儲備最豐實的能量。在我眼里,劉校長是教育家型校長,他有黨性——對黨的教育事業忠誠取向,他有人性——對教育是人學的道德取向,他有理性——對教育基于實踐的理性取向。
所有這些,使他凝練理念,形成思想,“文化鑄就師生靈魂,改革成就學校生機”是津南實驗小學的辦學理念,“公誠勤樸”是學校的核心文化。托爾斯泰:人們能得到的最幸福、最自由、最快樂的心境,莫過于愛別人和為別人獻身。當一位校長能造福一方百姓、影響一大批教師和學生時,我想,他的人生價值是充分的實現了,他對社會的貢獻是無以言表的,他也是最幸福的人。
二、對學校辦學理念、辦學方向更有信心
教育者的活動不是必要條件,教育不是操作性的活動,而是合作性活動,強調適時給予,激發和發展人的潛在能力,以適合人的需要和社會的需要;A教育,為孩子的終身發展,一生幸福奠基。教育的靈魂是教會學生做人,教育一定要以人的發展為本,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嚴、終極價值聯系起來,使教育真正成為人的教育而不是機器的教育,
學校應該是師生成長的精神家園。理念指導行動,一位校長必須有正確的的'教育理念,才能把握學校的發展方向,感召和引領教師向著辦學目標邁進。而正確的辦學理念,來自于對教育規律的本質思考,也是對教育價值的根本追求。學校培養什么人與怎樣培養人,是合目的性與和規律性的完美統一。規律是求真的結果,價值是求善的追求,教育就是求真、求善、求美的過程!盀閷W生的成功發展奠定基礎”是我校的辦學宗旨,“以人為本,以德治!笔俏倚5霓k學理念。
“以人為本”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核心思想。具體地說,“以教師為本”即學校在隊伍管理和建設過程中,尊重、關心教師,為他們的發展提供條件,搭建平臺,幫助每一個教師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享受工作的幸福和快樂!耙詫W生為本”即學校為學生發展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和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牢固樹立并努力踐行“讓學生的學習生活更美好”的教育教學價值觀,“學生是多層次多方面有機整合的生命體”的學生觀,“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個個成才”的人才觀,“高度尊重學生”的師生倫理觀,“充分相信學生”的教育教學效能觀,“每一個學生都是學習發展的主體”的學習主體觀,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耙匀藶楸尽北仨氈匾暋耙缘轮涡!,“以德治!卑ǜ刹啃拚隆⒔處熜迬煹、管理重育德、學生修品德。把“將學校發展成為一所高品位、高質量、高水平的薊縣有影響的現代化學!睘榘l展遠景,引領學校內涵發展,辦學水平再上新臺階。
三、對辦學有了更深的文化追求
文化是學校的靈魂,致力于文化追求的學校,必定夯實課程教學這一根基,把握教師隊伍這一關鍵,抓住文化積淀這一靈魂;仡櫵E縣六小的辦學經歷,我們純粹的教育追求和濃郁的文化氛圍,一直是家長、社會所認可的。
本次培訓中,我們聽取了河北育嬰里、津南實驗小學、漢沽一小三位校長的匯報,也親身感受了三個學校的課程文化。它讓我深刻的認識到課程文化是“整個學校教育的軟件”,是學校辦學的核心,尤其是校本課程,體現著學校的辦學目標和學生培養目標,滿足不同個性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學生發展服務。為此,在學校課程規劃的制定過程中,我們立足于大課程建設,統整德育和教學活動,重構學校課程,即將學校的德育活動、學科教學、課外活動、社區活動、體藝鍛煉等一系列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統一納入課程管理范疇,構建以課程為中心,以教師、學生為課程主體,以活動為載體,以“開放性、選擇性、綜合性”為課程原則,適合和滿足學生發展的課程系統,形成了一系列特色的課程,并讓課程始終扎根于文化的土壤中,深受學生喜愛。如漢沽一小少兒版畫特色課程,在少兒版畫教學實踐中,我們堅持以傳統文化為內涵,民族精神為筋骨,國際視野為高度、素質提升為核心的原則,把少兒版畫藝術作為培養民族化與國際化相融合的一代新人的抓手,重技能學習,更重文化熏陶。又如津南實驗小學的綠色閱讀和隨筆化作文特色課程:在孩子生命的深處埋下求知的種子,隨著他們心智的成熟,慢慢的醞釀、發酵,最后轉化為一個人獨特的素質和修養。綠色閱讀和隨筆化作文課題的研究,提升了學校語文教師的文化素養和文學水平,熏染了學生的心靈,播下民族精神的種子,讓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精神家園。
教師在學校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視,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和載體,必須樹立新教育觀念,發揮全體教師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提升學校文化的品位。校長怎樣看待教師,對形成教師文化至關重要。在我眼里,教師不是工具,不是資源,而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們希望專業有發展,教學有成效,從而獲得社會的認可和信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作為知識分子,他們渴望“獨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期望擁有開明的校長、寬松的環境和創造的天地。為此,既強調團隊合作,又保持個人風格。因此,對教師的管理,除必要的規范性制度外,更多的是激勵性制度,是指導和引領。所以,學校一貫強調教師讀書,注重專家引領,開展同伴互助,力爭教研同步,尤其關注教師課堂教學的行為與效益。我深切的感受到,課堂教學是“求真啟智”的重要陣地,也是德智交匯的重要渠道。教學改革關注德、智有目的交融,無痕跡交融,有規律交融,是智慧教學的追求,是智慧育人的體現,是德育有效性的關鍵所在,為此各教研組關注基于教學道德、教學智慧育人的教研組文化與教研文化的生成,探究以“教學智慧”促進“育人智慧”的規律。
選擇了教師,就意味著終身與學習為伴,更何況是教學校長!皬妵貜娊,強國先強教,強教先強師”。我們正處在中國教育發展變革的關鍵時代,雖然目前中國教育問題眾多,矛盾重重,但牢騷抱怨不解決問題,我們需要的是冷靜客觀的看待問題,辯證的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就個人而言,也許不能改變大局,但自己的學校,我們可以自主。這次的教學校長培訓,三位校長孜孜以求,不斷超越的辦學歷程和辦學業績,是最貼近最好的活教材,我為有這段學習經歷感到自豪,同時也不斷勉勵自己,以三位校長為榜樣,在教育領域努力耕耘,造福百姓,為薊縣教育做出貢獻。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3
我非常榮幸的參加了在泉州藍天幼兒園舉辦的“雨潤童心創想無限”幼兒園美術教學泉州市專題研討大會。通過聆聽邊霞教授的《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理念與組織實施》、于珊老師的《提升幼兒繪畫作片效果的有效策略》以及夏晶晶老師的美術活動展示,使我對幼兒園美術教育有了新的思考。
1、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內容要涉及各方面,兼顧各種類型。
幼兒園美術教學大致可包括繪畫、手工和欣賞。適合幼兒進行繪畫和手工操作的類型很多,如手印畫、手指畫、蓋印畫、噴灑畫、吹畫、蠟筆畫、蠟刻畫、水粉畫、蠟筆水粉畫、水墨畫、黑白線描畫、版畫等不同繪畫種類。撕貼、剪貼、折紙、泥工以及綜合材料制作等手工類型。欣賞可以作為一個活動來開展,也可以作為某一個活動的某個環節;顒又胁坏蕾p作品中的美,還要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實際活動組織中,我們往往重幼兒的技能技巧的培養而忽視了引導幼兒感受美、發現美的天性。在以后工作中,我要在充分尊重幼兒的意愿下讓他們又跟著老師走,對幼兒進行美術啟蒙教育。
2、了解幼兒美術活動的特點,適當引導,積極評價,建立幼兒的自信心。
在幼兒園經常會出現有幼兒的握著筆,遲遲不敢下手創作,呆呆的望著老師,等老師來指點;也有的.一個活動下來,孩子畫得都是一個樣。這和我們老師平時過多的的包辦代替、經常給孩子一個“范本”和固定模式、過于強調技術的成熟和畫面的完整的要求是分不開的。“藝術無所謂對錯”,幼兒時期是一個天真無邪、充滿幻想的時期,他們有自己的思想、看法,我們要把趣味性、想象、創造、表現力的培養放在第一位,以積極的語言對幼兒的美術活動,因勢利導,對幼兒作品進行評價,通過各種美術活動激活他們身上的靈性和想象力,培養他們敢于創造、勇于創新的精神。
在今后工作中,我們要創設寬松的教育氛圍,尊重幼兒的現狀及心智水平,從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發讓幼兒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著美術創作活動,使幼兒在保持原有經驗下帶動提升各方面經驗,促進幼兒自主成長。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4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益非淺,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學習與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今日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并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有個性的發展生物課程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科學課程在當代科學技術領域中,生物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尤為迅速,成果顯著,影響廣泛而深遠它不僅影響人類的生活,社會文明和經濟活動,還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高中生物課程應當與時俱進,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課改讓我感受到了它所帶來的勃勃生機。在這樣一種契機下,在不斷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無論是在教學行為上還是在教學意識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課程改革以來,我參加了幾次培訓,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成為學生的朋友和榜樣。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倫理關系和情感關系。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的師生倫理關系,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系。師生倫理關系是師生關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應面向新時代,努力創建民、平等和促進個性發展的師生倫理關系,真正使師生關系煥發出迷人的光彩。這將成為本次課程改革的高亮麗的風景線。
師生情感關系,從整體上說,目前的狀況仍難以另人滿意,師生之間的情感冷漠缺乏溝通的現象比比皆是,師生之間缺乏積極的情感關系,不僅使得一直為人們所珍視的師生情誼黯然失色,也使教學活動失去了寶貴的動的源泉。優化師生關系,重建溫馨感人的師生情誼,是師生關系改革的現實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師生情感關系應該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情感關系。創造新型的師生情感關系,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教師需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第二,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悅。第三,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就要利用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等優秀品質,這是優化師生關系的重要保證。為此,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擴展知識視野,提高敬業精神,提升教育藝術,努力成為富有個性魅力的人。
二、上好課堂教學,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就在每個學生的身邊,如熱點新聞,醫療健康,個人生活,當地資源,環境保護等,都含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適當加入這些內容,會開闊學生的思路,加深
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并能夠認識到許多社會問題的多方面性.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課改要求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搜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里,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對于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3、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系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于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5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享受審美樂趣。在閱讀中,應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理解和體驗。同時,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如何避免教師的講解成為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真正做到對學生的見解進行評價和引導,恰如其分地進行精講提升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課題研究的實驗階段,我認真學習了新課標內容,參閱名師教案,與其他教師互相交流,深入體會精講提升對課堂效率提高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我深入文本,抓住學生的課堂生成進行及時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對于所學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深刻的體會。結合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反思,我不停地進行思考,在面對課堂生成的時候,怎樣能有效地將精講提升切入。帶著這樣的思考,我進行了《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的教學展示,現以課堂教學為例來說明我對我的課題研究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聚焦文本,吃透課文
文本是我們課堂的依托和媒介,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和感悟來達到語文能力的鍛煉和提升,只有教師吃透文本,掌握課文的精華,才能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授課,學生們才會產生多樣的課堂生成,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抓住關鍵點來進行重點點撥,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校的。在《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中,我通過多次閱讀思考,結合網絡搜集資料和教師用書,對文本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本課教學中我首先抓住“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這兩句感嘆句,讓學生根據文本質疑,引導學生品讀文本,在感情誦讀、角色體驗、情境想象、聯系生活等形式多樣的語言文字訓練中感受德國風情,體會異國文化,領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實現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生。
二、方式多樣,調動思維
在新課程引導下,我們越來越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并且這樣的教學方式相較于單一的教學方式確實更吸引學生的眼光,更能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上學有所得,這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精講提升主要集中在老師的“精講”,目的是帶著學生深入分析理解課文,答疑解惑,那么如何把精講完美地滲透在教學過程中,達成我們的教學目標,或者說,如何讓學生聽我們講,我覺得這也是作為我的課題研究需要關注的一點。只有把學生的目光和興趣抓住,學生才能把自己的思考和老師的重點點撥結合,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中進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
在《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的講授中,我靈活采用“欣賞畫面入境,品讀想象中生情,深讀積累中拓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采用各種方式讀課文,做到讀中有體驗,讀中有所悟,使學生在課堂上大有收獲。在具體操作中,盡力引導學生去想象場面情景,把心放到課文中去,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引導學生想象時,注意抓住一些關鍵詞、句,通過對這些關鍵詞、句的揣摸來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緊扣“姹紫嫣紅、花團錦簇”這兩個詞,引導學生想象,在此基礎上出示畫面,讓學生在欣賞畫面的同時入情入境。在品讀這一段文字的時候,更是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在讀中想象,在想象中品讀,在品讀中悟情。引導學生用心感受、用心觸摸,透過文字背后,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以及之后的角色體驗,深入讀書,都在盡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場面情境。此時,學生看到的就不僅僅是文字,更是有聲有色、有情有味的畫面、情境了。
三、注意點撥,開啟智慧
精講提升的關鍵點在于“精”,抓住點引導學生去深入,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講解,使理解更深化。在讓學生談了對“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句話的理解后,我說到:“你們精彩的'發言讓老師想到了一個詞:舍得。有舍才有得,我們雖然舍棄了看自己的花,但走在路上的時候卻看到了更多的花,而且當你從自己門前走過的時候,也看到了自己的花!苯又矣痔釂枺合胍幌耄谖覀兊纳钪杏心男叭巳藶槲,我為人人”的現象。孩子們暢所欲言,班級輪流值日、班級圖書角??大家感觸深刻,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出了真實的感受。
有效的精講提升,關鍵點在于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語文素養,我想起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優秀教師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的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我們只有將理論學習和實際的課堂經驗結合起來不斷努力,才能使精講提升達到真正的效果,成為優秀的教學工作者。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6
人本主義的教育目標就是人本主義教育理念,也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皫椭鷮W生發展自己的個體性,使他們認識到自己是獨特的人類存在,并最終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潛能”,F代的德育越來越強調發展人的潛能,激發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積極性,注重人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通過對《如何加強德育課程一體化教學》的學習,并隨著工作的深入,與學生接觸的時間越來越長,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真可說是千變萬化,德育工作是越來越難做,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注重滲透德育思想是一項不可忽視的“陣地”。那么,究竟數學學科進行德育滲透時應注意什么問題?下面談談我在這一方面的心得體會。
數學學科是培養學生熟練掌握數學知識、數學思維,形成學生數學能力與數學品質的基礎學科。數學學科實施德育主要通過習題演算、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社會實踐等活動進行,側重于邏輯推理、實踐反思、數學審美與道德品質的統一。
一、結合數學史料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痹瓏谈敝魅瘟笾赋觯骸皭蹏髁x要作為一條紅線貫穿于一系列的教育中!蔽覈撬拇笪拿鞴艊唬覀兊淖嫦仍陂L期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數學知識,在理論上的每一次進步都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閃爍著許多數學家智慧和光芒。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時,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蘊含的數學史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如:向學生介紹我國現代數學家陳景潤憑著聰明才智和頑強毅力最終攻克了“歌特巴赫猜想”,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學習了圖形面積的計算后,可向學生介紹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南北朝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中的“方田”章中就已論述了平面圖形面積的算法;在學習圓時,可向學生介紹我國杰出的數學家祖沖之求得的圓周率在3.和3.之間,比十七世紀的荷蘭人安托尼茲還早一千一百多年!通過向學生介紹古今數學家所取得的光輝成就以及用他們為國爭光的愛國熱情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而讓學生從小樹立起為國家富強、為民族振興而發奮讀書、頑強拼搏、積極奉獻的責任感。
二、挖掘數學自身內在的美來培養學生對數學的鑒賞能力,陶冶學生的美好心靈和高尚情操。
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為數學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內容,使它處處充滿美的情緒,美的感受,美的表現,美的創造,正是這些構成了數學的美:對稱美、統一美、簡潔美、奇異美、曲線美等。如在教完了比和比例的知識后,我就向學生介紹了著名的“黃金分割”的知識,從而揭示了一種審美的線段比例關系,然后讓學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尋找按黃金分割構造的事物,如中外名建筑、窗簾的束帶、女孩裙子的腰帶等,使學生從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列夫托爾斯泰也曾做過這樣一個比喻:一個人的實際價值好比分子,他對自己的評價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數值越小。讓學生從這樣淺顯的數學知識和紛繁復雜的社會中闡述出這樣深刻的做人道理,才是我們數學教學追求的終極目標。我覺得,只有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愉悅地學習數學、鑒賞數學的美、感悟人生真諦,才能陶冶出學生高尚的情操。
三、結合數學知識的.應用,逐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優良品德的養成。
初中數學教學尤其是方程、不等式和函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密結合應用題的教學,通過對實際問題的研究解決,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分析問題結構,處理數據資料,抓住主要矛盾,進行抽象推理,建立數量關系,合理推理求解,檢驗校正結果”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將來在急劇變化和劇烈競爭中的適應能力;結合數學計算的正確性、解決方法的簡潔性、圖形結構的和諧性等特點,來培養學生頑強的學習毅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結合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產生活中節約原料、節省時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數學問題,幫助學生從小養成勤勞簡樸、快捷高效的行為習慣,為他們將來能成為具有高度責任感和優良道德品質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齊下,與時俱進,因材施教,不斷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道德標準的合格人才。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7
為期四天的新課程培訓結束了,它讓我對數學新課程、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自主、有效的課堂是我們經歷新課改中的每一位老師所追求的,但這其中需要我們必須明白:我們要教“什么”。教材僅僅是學生學習資源的部分內容,它所呈現給學生的知識內容是靜止的,沒有先后層次的。同一版本的教材不可能適用于每一個班級的孩子,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都要長出一雙數學的眼睛,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數學信息,在把握課標基本規范的前提下,去超越教材,補充教材,賦予教材“生命”,從而達到合理的利用教材。
從徐麗霞老師的“自能教學法”的教學視頻中,李玲老師的演講中,趙國防老師灰諧、幽默的言談中...我深深感受到這些名師課堂的魅力。在他們的課堂上都體現著“學生能說的的老師不說,學生能講的老師不講,學生能理解的老師不幫”的思想;注意學生學習習慣與各種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他們課堂教學的另一大特色,在課堂上他們做到了創新與傳統的'完美結合。用徐麗霞老師的話來說,他們的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會學習、會表達、會交流、有能力、有氣度、能自信面對一切的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也是師生思想碰撞、智慧共生的活動過程。首先我們要抓住本節課教學的“核心問題”,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呈現一個真實的課堂。其次,我們應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享受主動思考的權利,平等地為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表達和表現的機會,使學生想學,以至于會學。
張廳長說過:讓學生盡量多地做具有智慧價值的作業,做更多的需要動腦動手、需要親歷親為的學生喜歡的作業。回頭看一下我們所設計的作業是什么樣的?它對培養學生的興趣,思維能力等有導向作用嗎?名師們的做法給了我們最好的回答:作業要做有用的,它是老師精心設計的具有活動性,實踐性的,是課內外具有一定思維挑戰性的任務。
課改進行到今天,我們面臨了太多的改變:教材變了,教法變了,我們又該怎樣去改變?專家們用同一個聲音告訴我們:讀書,讀教育理論專著,讀各科的教學研究書籍;動筆,寫教學札記,寫讀書筆記。通過這次學習,我收獲了很多,同時也使我明白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借用李玲老師的話來說,那就是:投入...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8
課堂教學是一項有目的的教書育人活動,教師教學評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著眼點。對教師在課堂上教學行為的結果需要經常地作出準確的反省和判斷;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需要經常地作出中肯的評價和鑒定,這就是教師教學評價。
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教改理念,強調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每一個學生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發展,關注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發展中的需要,突出評價的激勵與調控的功能,激發其內在發展動力,促進其不斷進步,實現自身價值。
參加《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專題培訓以來,我一直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業務,以更好地投身到教學實踐中。下面我就新課程下課堂教學評價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幾個問題跟大家交流交流。
一、關注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
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培養和增強新的課程意識,轉變傳統觀念,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打破積習已久的教學習慣,自主尋求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并促使學生由單向思維轉化為多向發散性思維,實現對課程有意義、有價值的深度構建。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上,要關注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學生,是否創設了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同時關注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教學內容、適合教學對象的需要。
二、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焦點。傳統的學習方式忽視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其結果是,學生雖有很強的認知能力,卻不能在真實情境中靈活運用知識。因此,課堂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比如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和情緒狀態等等,使得師生之間有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饋,學生能自我控制與調節學習的情緒,從而得到意外的收獲。
三、關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影響學生個性成長的重要因素。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這種評價一定是以對學生真誠的愛為基本出發點,以激勵性為基本表達方式,以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為最終目的。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表現為一些鑒定性的語言式的評價,更多的應是教師的一種手勢、一個眼神、一種默許、一種認可、一種贊同、一個微笑,等等,以此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提高自我發展的信心。我相信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課堂教學的評價形式和方法會不斷發展,會最終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關注教師對教學資源的開發和整合
在傳統教學中,教材是教師教學的唯一依據和資源,課堂上,教師只是依據教材傳授知識。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選擇和處理教學內容時,要多方面地開發和整合各種教學資源。除了教材,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更是一種資源。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些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整合。因此,在課堂評價時要關注教師在教學時,是單純教教材,還是以教材為主線,科學、有機地整合各類教學資源,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9
這次有幸參加了世界三大音樂教學法的培訓,短短的五天培訓收獲滿滿,快樂多多。到了培訓的最后一刻,大家都還依依不舍,不愿離開,因為在這五天里,我們學到的不僅是專業的知識還有老師們的敬業精神。
首先,三位老師都很可愛,雖然年紀都有50幾了,但是一點也看不出年紀,風采依舊,從骨子里透出來的可愛,讓我不能不喜歡他們。這和他們的心態是離不開的,對于孩子的犯錯,他們不會死抓不放,真正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去解決問題,所以音樂課都成了孩子們快樂的天堂;叵胱约旱墓ぷ鳡顟B,經常會死腦筋,不能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比如,自己設計的教學目標,結果孩子沒在我預期的階段完成目標,我就會進行強壓式的方式進行教學,孩子不高興,我也不高興,自己還心想著怎么就學不會,不應該不會啊?卻沒想過他們還是孩子,學不會不是應該的嗎?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也是一樣,遇到事情不懂得往好的地方想,難怪自己要長白發了,應該都是愁出來的。所以這次三位老師包括劉老師都是我學習的對象,首先從心態上我應該努力去改變,讓自己也變成一位可愛的老師,快樂的老師。
其次,三位老師的敬業精神都是非常值得我好好學習的。她們從孩子的快樂出發,用心在做教育,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在快樂的體驗中學習,滲透,鞏固。孩子在音樂課中體會到了快樂,才能真正的愛上音樂,從而愿意學習音樂;叵胱约旱囊魳氛n堂,都是要求孩子要唱會歌,學會知識點,而忽視了孩子的快樂,我想如果能換個角度進行教育,真正從孩子的快樂出發進行教學,很多知識就迎刃而解了。培訓中,姚玉娟老師就和我們說:“音樂老師的嗓子是很寶貴的,所以我們要學會保護好嗓子,我的課堂中也會有很多調皮的孩子,管不住自己的孩子,那我從來不用我的嗓子來約束他們,我都是用我的手勢來告訴孩子們,每節課我會給孩子們三個音樂游戲,當我伸出一個手指,那么一個游戲沒有,如果我伸出三個手指,那么三個游戲都沒有了,而且一定要說到做好,如果三個手指都伸出來了,那節課絕對就沒有游戲!边@其實是一個保護嗓子很好的辦法,讓孩子自己約束自己。回想自己的合唱隊,我其實也應該制定一定的規則,說到做到,不至于每次排完合唱,我的嗓子就連話都說不出來,我的課堂也是一樣,我想,這些專家們的很多方法都是可以借鑒到我的音樂課堂中的,可以讓音樂課上的既輕松快樂又豐富多彩!
最后,我分別談談三位老師給我們展示的課例的一些感想。姚玉娟老師的柯達伊教法融合,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柯達伊手勢和節奏訓練。這次培訓中,跟著姚老師一起做手勢,讓自己的手勢也熟練了不少。曾經看到過日本的孩子邊演唱歌曲邊做柯達伊手勢,當時就想這些孩子太厲害了,變化的那么快,手勢居然能一點不錯的做出來,證明這些孩子對這手勢已經非常熟悉了,平時的'音樂課堂中肯定也是一直在運用,這是需要日積月累的?逻_伊手勢我自己本身接觸的不多,在課堂中用過一些,但后來又沒有堅持下去。聲音是聽覺的藝術,它沒有視覺的形象,如何讓孩子通過視覺形象來感受音高的概念,我想柯達伊手勢是最好的教學手段。它通過直觀現象的手勢變換,來幫助學生區別不同的音高,從而形成正確的音準概念,然后把音正確的唱出來。當孩子們非常熟悉的掌握了柯達伊手勢,對合唱教學的輔助作用也是很大的,平時的合唱訓練中,我都是提早告訴孩子你們要唱什么音,如果我運用手勢來訓練孩子的和聲,既方便又能很好樹立孩子的音高概念,如果堅持訓練,我想孩子的音準肯定會越來越好!
姚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對節奏的訓練也是非常的扎實。她通過一個形式變化出不同的游戲,也制作各種各樣的玩具進行節奏的訓練,我想這需要老師真的很用心的在進行教學研究。比如,她用包裝絲襪的紙板畫上嘴唇,來提醒孩子要用怎樣的嘴型進行演唱,用她的話說既做到了廢物利用,而且自己需要怎樣的嘴唇就畫怎樣的,又生動形象。從這也可以看出姚老師是一個對生活很有心的老師,如果換成是我,肯定就把紙板一扔,哪能想到紙板還能作為他用。她還在吸管的一頭粘上細細的須須,在吸管另一頭吹氣,須須就會隨著氣息流動而轉動,通過比賽誰吹的時間最長來激發孩子在平時練習氣息,不但氣息得到了練習,而且孩子們還很愿意來玩這個。一個簡單的傳筆過程,如果是我肯定是發下去大家往后傳,這個過程中,孩子們肯定是嘰嘰喳喳邊傳邊說話,而姚老師是通過唱歌拍節奏的形式一只一只的傳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要非常專注的唱歌,拍節奏傳筆,哪有時間來說話啊,不但歌曲復習了,節奏也鞏固了,孩子的注意力也得到了訓練。同樣的節奏練習可以變化出各種各樣的形式,上學期在班里我也進行了學生的節奏練習,我拍節奏,學生模仿,很單一,但學生卻也玩得很開心,我想如果在平時的教學中更用心一點,音樂課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吳玟蓉老師的奧爾夫教法的融合課例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奧爾夫的這套樂器,在音樂課堂中加入了這套樂器,音樂的層次感更濃了,樂器的音色真的是非常悅耳,在聆聽的過程中也是一種美的享受。一套樂器要十幾萬,對于現在的情況我們的課堂中也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有很多東西卻是我們在音樂課堂中可以很好借鑒的。比如我們可以制作一些樂器來進行演奏,比如一只紙箱,我們可以用它作為一種打擊樂器;比如玻璃瓶也可以作為樂器來敲。只要用心去發現,生活中的樂器真的是太多了,包括我們自己的身體也可以發出很多不同的音色。在平時的教學中,還可以引導孩子去發現身邊的不同音色,讓孩子們自己去體驗大自然的美好,這不正是音樂的美育功能嗎?雖然沒有能力去買這套昂貴的樂器,但是不同的和聲編配合作卻可以用在音樂的課堂和合唱中去,讓孩子分聲部演唱不同的旋律,用不同的音色,母音來演唱,不但豐富了和聲效果,對于孩子的合唱也是很有幫助的,當然這也是需要長時間的日積月累,從簡單開始,慢慢加大難度。以前一直很畏懼合唱教學,在平時的教學中,如果遇到合唱的教材,基本上就是只唱一個聲部,想象著合起二聲部,那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情,想想都不敢讓孩子演唱二聲部。但是上學期自從參加了低段合唱教學的優質課比賽,我開始嘗試在課堂中進行二聲部的教學,結果真的沒那么難,雖然不能完全準確的演唱,卻也克服了我的恐懼心理,其實二聲部真的不可怕,只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扎扎實實的進行訓練,其實可以實現音樂課堂中的合唱教學的。這次的培訓又讓我增加了信心,合唱的教學就是要扎扎實實,從簡到難,一步一步的訓練,只要用心去做,肯定也能做的很好。
吳老師和姚老師有一個共同點,也會在音樂課堂中加入音樂游戲。比如畫旋律線,平時我的課堂的,畫旋律線肯定是拿出一個手指跟著老師一起畫旋律線,畫完以后,很多孩子基本上是一臉的迷茫,而我自己也似乎是走過場,把這個環節完成就行,卻沒有用心去思考,如何把這畫旋律線變得有效。吳老師給我們展示了《草原上》的游戲教學,她通過圍圈拍節奏念一片云兩片云……最后右手去抓右邊同學的左手,左手不能被左邊同學抓住來訓練節奏,同時也訓練孩子們注意力。然后兩個同學相對,兩只手舉起和對方相對,但不能碰到,進行抓云的游戲,一個人帶一個人跟著,帶的人手的方向是根據音樂的走向,兩人同時演唱旋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刻意的要求孩子去畫旋律線,但是孩子們卻可以很好的掌握音樂的走向,通過游戲的形式,孩子們很感興趣,歌曲旋律也得到了鞏固,音樂的旋律走向也在游戲中讓孩子明白了,真的是很好的辦法。所以在以后自己的音樂課堂中,也可以根據歌曲的需要進行游戲的創作,我想通過游戲學習音樂,孩子們會更開心,更快樂。
達爾克羅茲體系的教學實踐是由由體態律動,視唱練耳和即興音樂活動三部分內容組成。在張馨方老師的達爾克羅茲教法融合的課例中,也有充分的展示。比如視唱練耳部分,大家手拉手,聽鋼琴的演奏,如果旋律是舒展的,那么大家就拉著手向外擴張,如果旋律是緊湊的,那么大家就向中心靠攏,這是集體的游戲,必須要大家非常專注的聆聽旋律,在玩中進行耳朵的訓練,孩子們肯定是非常樂意玩的,遠比要求孩子們坐端正認真聽來的更有效果。把呼啦圈鋪在地上,大家各自走,聽到四分音符大家隨便走,當聽到八分音符的時候跳到呼啦圈里去,老師們在上面也玩得不亦樂乎,更何況孩子了。想想自己在黑板上解釋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自己說的口干舌燥,孩子們卻聽得云里霧里,正像方老師說的我們這些是學院派的特點。其實這些游戲的過程都是教育無痕的一種體驗,而我缺的也是這無痕。
游戲多種多樣,比如用三人拉絲襪,感受音樂的變化;用大塊的布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在這些老師的面前,什么東西都能用來表現音樂,用于音樂教學。最后的《山谷靜悄悄》的展現,當時聽得云里霧里,心想著這么簡單的一首歌曲,為什么要把它變得這么復雜,后來在全體教師展現的時候,真的覺得這樣的創作很有趣。通過分組創作,每組都可以創作出不同形式的音樂,有舞蹈,節奏,歌曲串聯,樂器演奏等用這樣的形式復習了很多學習過的音樂,也創作出不同的音樂形式,豐富了音樂課堂,也激發了孩子們的創作興趣。
五天的培訓學到了很多東西,三位老師給我們展示了很多音樂教學的方法,但是對于音樂情感的處理卻沒有看到,不知道是不是三位老師在這次培訓中沒有展現出來。而劉老師在點評時都會指導我們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每次在劉老師的指導下演唱完歌曲,我都會覺得很盡興,因為音樂中不僅有很多知識技能,更缺不了情感的體現,當情感真正融入了音樂中,音樂才賦予了它生命,才能讓音樂深入人心。
接下來的音樂教學,我會好好利用三位老師教給我的方法,用心去思考我的課堂,扎實的進行音樂教育。希望將來,我的孩子們能真正的熱愛音樂,快樂的生活,幸福的學習!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不知不覺間,新課程標準培訓已經接近尾聲,雖然時間很短暫,但我獲益匪淺,感觸頗深。李老師精辟獨到的分析使我對《義教課標》有了新的認識,對于一些以前無暇思考也無從思考的問題,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龔老師細致地給我們講解英語教材修訂的變化,通過對比使我們對新老教材有了全新的了解。而陳老師那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教學案例更是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課堂的藝術。我要把這些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應用于我的教學生活中,將新的課程標準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學血液中去。新教材給我們教師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也給我們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新的挑戰。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在改變。那么如何有效實施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一、明確目標
我們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把“掌握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學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課程標準要求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英語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時,提倡教學中要以“口語交際”為主,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開口說英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改變英語教學方法
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把主動權還給學生。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處于主體地位,提高學習效率呢?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1、在教學中應把時間和空間多留給學生。
2、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充分利用學生的差異。
4、創造性運用教材。
5、要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
三、做好教學反思并體會到其作用。
教學反思是指對自身的教學理念、教學目的、教學過程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反省和批評,并進行處理思考的過程。教師通過對教學的反思,形成自我教學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發現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理性思考,最終實現課堂教學方式的轉型和帶動學生學習方式深刻變革的目標。在教學中除了課前認真備課、寫出教案和順利完成任務外,課后認真反思,及時回顧和總結每一節課的心得體會,寫出教學日記,記錄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是教學進行教學反思的一種較好的方法。
總而言之,我要感謝這次的培訓,它給了我們同行之間互相學習交流的機會,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只有在學習后實踐,在實踐后反思,在反思后改進,在改進后再學習,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這將成為我今后一段時間需要不斷溫習和感悟的資料,我也會“將新課程標準融入在自己的教學血液里”。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1
首先,感謝南通商貿學校給我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這次培訓時間是從7月8號到7月17號,為期共十天。培訓主辦單位是江蘇省教育廳,承辦單位是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培訓內容是財經商貿類老師新課程培訓。
此次學習我聆聽了六位專家的講座,他們分別從教學改革、專業建設、課程改革、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詳盡闡述。下面我就個人學習談一點心得體會:
一、革新職業教育理念,明確職業教學目的
通過這次學習,我對教學理念革新有了一個更清楚更系統的認識。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學功能。而此次學習我對這一功能有了簡單的體會:教學活動的新詮釋,樹立以生命為本的教學過程觀、以研究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觀、以促進發展為目的的教學評價。
葉瀾教授曾經指出:“今日教學改革所要改變的不只是傳統的教學理論,還要改變千百萬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他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弊鳛閷W生生命成長的重要支柱,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認識到教學活動并不是圍繞書本傳授“符號”的過程,做教材的'“奴隸”,而在于以課程為中介,通過師生之同的積極互動,將課程“動態化”,通過體驗和發現去開發新的課程,能動地、個性地解讀教材,去創建新的課程意義,使課程活起來,使教學活起來,力求達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教學目的應是為了挖掘每一個孩子的天分,培養其獨特的個性,教學活動應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石,教師則是構筑基石的材料。新課程所強調的課程內容的選擇性正是為了適應學生發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們應該用積極樂觀的眼光和態度來欣賞和預見學生的天性,應將每一個學生都視為一片有待開發的資源和財富,并進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
二、加強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建設
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應該把握兩個度。
一是以“必需”和“夠用”為度,促進文化教育功能化。與普通教育不同,職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不僅要為學生基本素質養成奠定基礎,也要為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服務,更應注重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職業院校要按照行業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實際要求來安排文化基礎課程,防止盲目加大文化基礎課程的比重,削弱職業能力訓練,片面追求對口升學考試的做法。
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教學研究機構要支持職業院校根據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對文化基礎課程的設置和課時安排進行必要調整,要避免簡單地組織和安排職業院校文化基礎課程的統一考試和質量評價。
二是以適應行業企業勞動組織和技術發展需要為度,促進專業教育情景化。要關注行業企業的最新發展,通過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突出本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流程和新方法;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技能、經驗與興趣,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應勞動力市場需要和有職業發展前景的、模塊化的學習資源。要把教學內容按照職業活動的特點和要求進行整合,按照實際的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和工作情境組織課程,形成圍繞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學與訓練項目。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可能某些方面的認識還很膚淺,但我相信,用我對一顆對教育的執著追求的奉獻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時刻看到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2
我們參加了區少年宮在實小舉辦的柯達伊音樂教學法的培訓。聆聽中國音樂家協會柯達伊專業協會特邀專家賴富的講座。感受頗深。俗話說的好:“人過四十不學藝”我已經五十奔六的人了還有什么好學的嗎?不然啊,賴老師那激情和精彩的講座深深地打動了我,同時又涌起一種再搏一把的沖動和熱情。其實我知道這種來源于匈牙利不是今天的事,但真正懂他、了解他卻在今天。這使我愛好了近五十年的音樂藝術在今天又增加了一副飛翔的翅膀和新鮮的血液。
在他的講座中,一是要樹立本民族為主題的教學理念,強調音樂中的團體動感和音樂的涌動特點相結合。將雙基教育融入其中通過人的肢體語言體現出來。用最簡單的'音樂樂思做出多種律動效果來,使孩子們多層次理解音樂,感受音樂。二是注意了基本知識的公共性備課。按照不同的教學深度,備出不同的基礎知識的組合訓練方法。并以游戲的形式出現在課堂上,使孩子們一上課就得到音樂帶來的啟動,自然進入學習狀態。真是妙不可言。三是他的拓展不是僅限于教科書的范圍,而是廣泛收集和利用中外民族和鄉村的民歌小調加以編配,去粗存精。進行拓展性訓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總之,他的講座給現有的中小學教育帶來了更新更現實的經驗和方法。需要我們細細的品,慢慢的消化,認真的領會。與我們現有的實際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切不可照貓畫虎,生搬硬套,只有這樣才能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藝術教育的心路來。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3
新課標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生知識面,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的,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和學生學習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有利于教育的空間。
小學語文教學,既要轉變教的又要轉變學的,培養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轉變中,教的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一轉變,學的也隨之轉變。學的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教的轉變,教師新理念的真正。課改實踐,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的轉變是不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教學反思、個案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了幾點作法:
1、學習新課標,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教學任務的.,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倡導、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系,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有獨到的進步和收獲,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設定教學的,找準《課程標準》的課程的落腳點,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性地靈活地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實踐活動落到實處;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性地各種活動,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語言積累,學習方法,技能,熏陶感染,養成的學習習慣,打下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面,學生在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
新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的學習,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在實踐工作中,應總結反思,經常撰寫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育隨筆、教學心得等;并和同事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探討,總結經驗,推廣。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4
8月11日——13日,我參加了在省委黨校舉辦的推進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培訓。本次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重點是推進選修課程的改革,以實現學生在共同基礎上有個性的發展。通過培訓,我對《方案》中提出的“把更多的課程選擇權交給學生,把更多的課程開發權交給教師,把更多的課程設置權交給學!钡木裼辛溯^為清晰的了解。培訓中,對選修課程的開發思路、方法和步驟進行了詳細地解說,加上先行學校對選修課程的開發應用進行案例說明,這些具有極強指導意義的理論與實踐范例,使我對今后在深化課程改革中應做些什么、應該怎么做等基本問題也有了一個較為明確的方向,大有“撥云見日”之感。
通過幾天的培訓,我認為,政治選修課程的開發應該與本地區、本校的實際相結合,開發的選修課程應具有普遍性與長效性,要避免出現今年用后明年就失效的情況。這就要充分考慮本地區與本校學生的實際需要,多方面收集學生的關切,對選修課程的內容選擇要慎重,要經得起時間與實踐的檢驗。通過所開發的選修課程的學習,既要能讓學生獲得長遠發展的啟迪,又要兼顧學生近期提升的需求;既要能鞏固拓展學生必需的知識儲備,又要能實現學生多樣化的個性發展。
從我校實際情況來看,選修課程的開發一是要處理好與必修課程的關系。完全脫離必修課程的選修課程學習,如果最終導致學生高考的失利,將會導致社會、家長不可預測的責難,使改革增加諸多阻礙,甚至懷疑改革的正確性,
這個問題不可不慎。二是要處理好與高考改革的關系。“三位一體”高考改革的推進對學生的知識拓展、思維能力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選修課程的學習,要促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價值觀等方面有進一步的提高,要與“三位一體”高考改革的要求相適應。這些都是在選修課程的開發與開設中應特別注意的地方。
深化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作為普通高中教育領域的一員,我將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這場波瀾壯闊的課程改革中。
在今年的新課程培訓中,我們觀看了兩節全國優秀地理教師的比賽課,兩節課同課異構,均講的是新課程必修二中的一節課,但風格迥異,一節是典型的傳統教法,一節課則充分的關注到了學生的學,滲透了新的教學理念,帶給了大家耳目一新的沖擊。是啊,新課程,如果沒有新的教學理念做支撐,必將落得和上一輪的課程改革一樣,沒有多少變化,國家的課程改革又將流于形式。
聽了張海晨校長的報告,我更加堅定了上面的想法,也堅定了課改的決心。特別是張校長展示的那兩幅關于“學生對所教內容兩周以后記住的平均率”的塔形圖的對比,更留給我深刻的印象。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此時還不積極投身于課改,那怎么對得起國家、人民對我們的信任呢?
在我們學校的學導螺旋發展大課堂實踐中,我也存在很多的困惑,有的時候在課堂上我也會覺得彷徨,許多的地方在實際的操作中感覺不夠流暢,達不到我們預期的效果,這些都讓我難以平靜安心。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課堂時間不夠用,室展、簇展的關系未能很好協調,存在重復低效的現象,還有就是學生參與展示的積極性不高、或展示權老是集中在少數學生中的問題等。而在張校長的報告中,我受到了許多的啟發。
首先是簇展和室展的關系,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我越來越認識到了簇展在一節課成敗中的關鍵性作用,只有簇展進行的充分,才能保證這一節課的學習目標在大多數同學中得到落實,保證新課堂的高效。而在實際的課堂實施中,往往我們的.簇展、室展內容一致,導致許多同學對簇展的參與缺乏積極性,在簇展中常常置身事外,只是為了應付老師而站在一起。同時,簇展、室展的重復也是我們課堂時間緊張的主要原因,當然,這其中也暴露了我們教師還不夠相信學生,還不敢放手,總是擔心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夠準確、不夠到位,必須在室展中親自把關才行。聽了張校長的報告,我認為我們必須提高室展的針對性,使簇展、室展更靈活一些。室展我們應該展示的是學生簇展中普遍不能解決的問題,方式上可以是向我們以往的集中展示,也可以像李校長提到的真正放開、實施超市式的方式,即以黑板為載體,打破學簇的單位,學生根據自己的問題自選位置參與展示交流,由每簇確定一位題長來負責重點展示和組織展示。而如果簇展能夠把問題都解決了的話,我們完全可以不進行室展;又或者簇展困難重重,沒有明顯效果話,我們則可以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室展,在室展的基礎上,再利用簇展的形式進行課堂檢測,深化學生的理解。
第二,是關于學情調查。張校長在報告中提到,每節課的實施中有三次學情調查,我認為這也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必要條件,也是我們今后在課堂實踐中要做到的基本要求。張校長介紹到的三查,一是在獨學階段,對學生自主探究結果的調查了解,二是在小展示環節,即我校的簇展環節,對學簇合作探究的結果的調查了解,三是在大展示即我校的室展環節之后的課堂檢測中,具體把握每位同學對當堂內容的掌握情況。在我們學校的課改中,也有對學情調查的要求,但是沒有張校長介紹的那樣理性、具體。三次學情調查,時間不同,我認為方式也應該有所不同,我們在具體的實施中一定要靈活、高效。比如第三查,張校長介紹的方法主要是依靠學簇的力量,以學簇為單位對每位同學當堂存在的問題記錄整理,這樣的方式既節約時間,同時又將教學效果落實到每一位具體的對象,我覺得的就很好,很值得我們借鑒。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5
20xx年xx月15日至19日,我參加了為期五天的白沙縣骨干教師培訓,此次培訓共有100名教師參加,縣教育局邀請了香港中文大學黃顯華教授主講,學習內容為《學習。課程與教學》。五天的學習,我收獲很大,黃教授別開生面的教學風格,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嚴謹認真的教學態度,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課的開始,黃教授首先問了我們一個問題:你們來進修要帶備哪三種東西?在經過了一番思索后,我們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每一個培訓者的答案都不盡相同,但都有共同的地方,大家都是帶著一點困惑的心理,一份熱情的態度,一顆求知的心態來參加培訓。我明白黃教授給我們提出了這個問題,其實是希望我們大家都抱著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認真完成這五天的培訓任務。黃教授的課很特別,我總結了以下幾點與大家分享:
一、用活動啟發教學。
在第二節課前,黃教授讓我們都站立起來,做了一個身體動作:雙手掌心相握舉過頭頂,伸出一個習慣的拇指朝上;雙臂交叉放在胸前,習慣左臂還是右臂擺放的位置。做完這兩個動作后,再變換不同的位置。他以這樣簡單的動作告訴我們:習慣或行為的改變要有一個從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換一個姿勢反思,就是換一個角度去思考,自己做的事是否合理。不要總覺得自己是對的,有不對的地方可以改變。在第三節課前,黃教授又讓我們做了一個"單腳站立,睜眼與閉眼"的游戲。我有一個很奇怪的發現,睜開眼睛單站立時,我們可以堅持一分鐘以上,閉上眼睛單腳站立時,我們的身體會站立不穩,很快就堅持不住了。黃教授讓我們思考,討論,然后回答他這是為什么。學員的回答都很好,有說關注點的問題,意念的問題,有說平衡點與參照物的問題,有的聯系到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配合上,腳和眼的配合,才能完成教學任務。黃教授的用游戲活動啟發教學的方法,極大地激發了我們的學習興趣,
在第三節中,黃教授還設計了一個砌4紙活動:每人有四張紙,過程是把自己手頭上的紙給別人,目的是使同組所有人的四張紙都可以砌成一個和別人相同的正四方,便完成任務。過程中不能發聲,只能把紙給別人,不可拿去別人的紙,不可用眼神,面部表情,手指等肢體動作示意其他組員你自己希望有哪張紙;顒右婚_始,我們便迅速打開信封,拿出了不同形狀的紙片拼接,開始不敢發聲,大家只是默默地傳遞紙片,可是砌起來的正方形總是和別人的不一樣,后來誰都忍不住互相以手勢示意自己還缺了哪張紙,最終才得以完成。黃教授是想通過這個砌四紙的活動告訴我們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在學習當中,如果沒有合作與交流,就不能充分地學習。合作的同時看別人需要什么給別人什么,還要留意自己的需求,考慮到整體的需求。黃教授喻教于樂,在活動中學習的方法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活動中學習,能使人身心愉悅,興趣盎然。
二、用直觀的圖畫,生動的故事啟發教學
在課堂的.學習中,黃教授給我們印發了許多生動有趣的圖畫和故事資料。如在講解"怎樣讓學生更投入學習?你覺得自己的教學方法是不是一個好的方法?"時,他分別用了"牛和樹""牛吃草"的故事和圖片。"為什么要拉牛上樹""怎樣拉牛上樹",除了"拉"這一辦法,還有別的辦法嗎?如何反思我們的教學目的和學生們的學習目的。這都是我們需要共同探討的。"牛和草的故事"則告訴我們,要給牛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不能在"牛"還沒有產出奶之前拼命給他們施壓,使奶牛失去了愛吃草的天性。教學過程就如同給牛吃草的過程,良好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樂于學習,學會學習。我們無需花大量時間去"稱牛",而要用心去"養牛"。
三、用寫"評價報告"的形式檢驗教學
在每節課后,黃教授都會設計七道作業題供我們選擇,有寫對活動的啟示,有讀后評,有摘錄最關鍵的句子等。他要求在七道問題中選擇一道做一個小組報告。用12開白紙書寫并張貼出來供其他組員評價。我們做的評價報告,每一次都比前一次有進步,我們首先用文字表達,之后用圖畫和表格的形式表達。整個教室的玻璃窗上都貼滿了各小組的報告,黃教授則在第二天的早上提前十分鐘到教室,給我們的報告分類,記錄,然后每小題選幾個小組代表對自己的報告進行陳述。這樣的評價方式,更能調動學員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員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在小組寫評價報告的活動過程中,我感悟到,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體的智慧是無限的。合作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6
通過這兩天的培訓學習,特別是聽了文老師的《新課程的有效教學》后,使我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理論知識素養。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有許許多多的不足之處,而網絡研修則為我提供了一個學習先進教學方法的平臺,通過這次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以下是我通過本次培訓獲得的些許體會:
第一,對課程有了新的認識。
在以往的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往往過于注重政治課的政治性,而忽視了政治課的人文性與知識性,政治課給人們一種只能講政治的感覺,使初中的政治課在教學過程中缺少了人情味,枯燥乏味,學生提不起興趣,嚴重地影響了初中的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新課程標準強調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導,更加開闊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對初中思想品德課程進行了新的定位,在繼承和發揚舊課程標準強調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強了人文性。強調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培養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與發展規律,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這明確告訴我們,新課程標準非常重視用中華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陶冶學生的情操,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讓學生在鮮活的中學生活中感受、體驗、理解國家和社會對中學生的思想品德要求,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和習慣,使初中思想品德課更貼近中學生的生活,使之成為一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讓學生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
第二、新課程注重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理論聯系實際,是思品課的一大特色,特別要注重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思品教材知識是生硬乏味的,如何把乏味的知識變得讓學生容易接受,是初中思想政治課的一大難題。思品課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社會上的知識來理解和領悟教材知識,這才是思品課的主要目的,從而推動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第三、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傳統的課堂教學強調知識的灌輸,教師填鴨式的滿堂灌,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造成學生缺乏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會死記硬背,缺乏創新思維的能力,難以適應新社會的發展與需要,F代教學理論要求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了解知識形成的過程并掌握其規律,達到學會學習、終身學習的目的。前人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就是要讓學生主動參與、發現、探究知識,在探究中掌握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樹立探究式教學的觀念是必要的。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7
我在2011年6月14日至16日參加了《高校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理科)課程的培訓。按照培訓要求,現將三天來對培訓的心得整理如下,并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首先,六位老師的授課我認為十分精彩的,而且風格各異,具有自己的特點。我始終認為,培訓課也是一種授課,它同樣是體現老師教學能力的平臺,通過其培訓課程的講授,就可管中窺豹,了解其教學能力的虛實,從這一點上來說,我深感六位老師,實至名歸。尤其是第一天上午的授課,內容翔實,觀點鮮明,案例具體,語言平實,令我受益匪淺。
綜合本次培訓,我學習并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簡述如下:
1、大學課堂教學的前提是什么?
我以前認為,大學課堂教學的前提是,學生對其有興趣,渴望從其獲得知識。因此,老師要最大程度的滿足其渴望。但是近十年的授課,我越發的感到,這點事不全面,因為,很多學生即使到了大學三年級也不見得在你上課之前就已經對其感興趣,甚至都不知道你的課將要講些什么,更可能,根本也不想提前知道你將要講些什么。
可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的起著重要作用。第二天下午的女老師和第三天上午的老師在這點上對我很有啟發。其實,我們學校的學生整體水平相比那兩位老師所在學校的學生素質差的很遠,而且我一直“天真”的人為,在他們那樣的大學中,給學生講課一定是“單刀直入,直奔主題,只講精髓,絕無贅述”,而學生一定是對所學內容“了然于胸,批判式的接納”,當了解到老師們在授課中采用了如此多的教學方法,也盡最大努力的,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時,我明白一個道理,一流的大學的確會吸引一流的學生,但一流的學生更是需要一流的老師來培養,一流的學生遇見一流的老師,才會有一流的大學。所以,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對于任何層次的學校都是十分重要的。
2、大學教學方法多樣化是發展的方向。
我剛當老師時,學校剛剛為每個教研室買了電腦,3年后為每個教室買了幻燈,從此多媒體教學在我校推廣。如今,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地位是其他教具所無可比擬的。多媒體技術,表現手法多樣化,生動形象,對感官進行多路刺激,可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創設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處于一種親切的情境中。但是我認為,多媒體教學不是一種教學方法,它只是一種教學手段。通過三天的學習了解到,在各個大學中,持同樣的看法的同仁,不乏少數。作為大學老師應該多學些教學方法,然后將多種教學方法雜糅到一起,根據自己課程的特點,甚至是本課程的不同章節的特點,任選一種方法,要方法為內容服務,手段為方法服務才是正確的理念。
3、理科教師授課亦需的人文內容。
第二天上午的女老師的`授課讓我想到了這一點,那天她開場的講授,讓很多理科老師有些“出乎意料”主持人也發了留言,讓大家耐心聽,前面是鋪墊。其實這就是文理科老師之間的差異,理科老師更喜歡言簡意賅的直奔主題,而文科老師更崇尚鋪陳善誘,但是,仔細想一下,我們的理科老師的確在人文關懷方面是有欠缺的。我們理科老師更喜歡以學生是否通過我們的授課,聽到了多少知識,看到了多個實驗,學會解決了多少題,當作自己的成就。有時候想想,其實,知識是講不完的,實驗是需要熟能生巧的,解題只是一種技巧而已,更重要的一點是,當學生走上社會后,你所教的知識到底對其工作的意義,是未知的。所以,文科老師的觀點真的值得借鑒,也許“人文”精神才是文理相通的啊。
通過《高校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理科)的學習使我獲益匪淺,收獲良多。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8
xxxx年1月22日至1月31日,我作為示范專業課程負責人之一赴新加坡進行了為期10天的培訓,此行的主要任務是(1)學習課程開發經驗;
。2)借鑒課程教學大綱和計劃;
。3)借鑒課程開發的具體實施方案。通過對南洋理工學院和和共和理工學院的參觀學習,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目標。對這次培訓有一些心得體會,現總結如下:
。1)南洋理工學院的實驗室設施非常好,能給教師和學習提供一個比較好的科研和學習的平臺。以機電一體化實驗室為例,該實驗室擁有至少6站式的柔性生產線,各種氣壓液壓裝置,大型PLC控制裝置,機器人綜合控制裝置,先進的柔性制造單元等。在專業培訓實驗室,能保證每兩位同學擁有一套完整的科研設備,而且科研用到的配件也幾乎一應俱全。這就為科研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2)南洋理工學院非常注重團隊合作和資料共享,這也是我們重點借鑒的。經驗積累與分享使這個學校的成果永久繼承下來,而且還每年都不斷的更新,我們的畢業設計和課程設計能也能做到這一點,每年不再做重復性的設計題目,應根據需要不斷更新題目或將原題目加入創新的內容。
。3)南洋理工學院非常重視教師的`培訓和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每年都提供一次培訓機會,可以讓教師帶回最新的科技信息,能更好的支持學院的科研的進展。
。4)所參觀的這兩所學校,網絡資源非常方便,能實現全校園無線上網,這對于信息的傳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以后也應該實現這一目標,把教學資源全部上網,即方便了教師的教學,也便于學生自學,還可以實現無紙化辦公,有利于建設節約型校園。
以上是本次培訓學習的幾點感觸較深的體會。對所負責的課程建設的一點想法:
機床電氣控制是一門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課程,它涉及到單片機、PLC、繼電器、機械等多門知識,實踐性特別強。本課程的突出特點是課堂教學與實踐操作密切結合,強調技術應用,在以前的教學設計過程中,主要是課堂講述,然后配有一定的實驗,由于實驗設備有限,造成很多的同學沒有親自動手的機會,不能很好的調動同學的積極性,甚至還有很多同學覺得實驗課沒有意義,所以很難達到實驗的預期的效果。在示范專業建設過程中,擬把該課程分成4大模塊:單片機模塊,PLC模塊,低壓繼電器控制模塊,綜合訓練模塊。其中重點是PLC模塊。低壓繼電器屬于了解性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將單片機,PLC模塊盡量以實訓的方式,淡化課堂教學與實踐操作的界限,在基礎知識夠用的前提下,進行“實驗實訓案例教學”,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設計電氣控制線路,編寫程序、調試和修改程序,將教室搬到實訓室,教師與學生通過邊教、邊學、邊做來完成教學過程,教師講授為輔,學生親自動手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訓過程中減少驗證性實驗,多增加一些設計性實驗。在示范建設過程中準備自制PLC的交通燈控制、電梯控制、液壓缸控制、搶答器、舞臺燈光、運料小車、簡易機械手等PLC等創新性實驗。在經過前3個模塊的訓練之后,就要進行機床控制的綜合訓練了,在機床拆裝的基礎上,實現對機床的控制。為了教學的順利進行,我系應配以單片機,PLC,機電一體化等教學做一體化的實訓室和一些必要的配套設施等。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在正常的教學時間內,學生要完成設計項目可能會有一些難度,所以如果能建好實訓室,建議實訓室對學生全天開放,讓他們的業余時間能很好的利用起來,這樣便于對學生的管理,減少他們無所事事的時間。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9
在這個美麗的季節里,園方為我們請來了教授給我們培訓有關整合課程方面的知識,在經過了這次培訓之后,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平時的工作和幼兒的日常生活中,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來指導自己的實際工作。在與孩子和家長們將近兩個學期的接觸中,我已經了解了我們班孩子、以及每一位家長對孩子在園學習方面的態度。在園長親自組織的關于整合課程培訓的輔導中,我們老師原有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都有了很大的轉變。老師們從各自執行自己預定的學科教學計劃,到現在根據小朋友的興趣、需求來選擇課程、平衡課程、優化課程;讓孩子從原有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變成了現在探索體驗式的學習;所有在這些新的理念指引下的教學方式,都使我們開始反思,也開始探究新的學習方法。這次有幸聽了教授關于幼兒園整合課程的培訓,更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在聽完了這次培訓之后,我想落實以整合為特點的課程構想。
《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指導》在實施過程中,我們有困惑、有錯解,但經過這次的認識—實踐—反思,我對這套課程有了新的認識與思考,當我們接觸到這套課程時,首先要對這套課程中的“整合”這個概念進行界定,如果連什么叫整合都沒認識清楚,我想就無法去實施這套課程。那么“整合課程”是指什么呢?在這個概念上許多人會進入一個誤區:就是對整合課程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只考慮各學科之間相結合或聯系的層面上,有時甚至還片面地認為整合就是單純的把各領域的內容拼湊在一起。當然存在此想法有它的根源性,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將幼兒學習的內容分為六科,課程觀是以知識為中心,導致了只重幼兒的知識與智力的發展,忽視了直接經驗,因而也不利于幼兒情感的陶冶和個性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們要真正地去認識清楚什么是“整合課程”!罢险n程”是一種課程模式,它倡導課程綜合,是強調課程內容的有機聯系,把課程的各個部分要素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課程,注重教育影響的整體性,它更能讓幼兒全面和諧的在自主的活動中發展,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較多成為主動、積極有效的學習者。
在概念被界定、認識清楚的基礎上進行實踐,其目的性就比較明確了。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還時常會去思考和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何課程非要整合呢?南京師范大學虞永平教授對這一問題作了充分的回答,使我們對“整合”、“教育整體觀”有了進一步的理解,確立了“一日活動都是課”的教育理念,把孩子們的學習活動、游戲活動及生活活動看作是一個教育整體,明確幼兒教育應充分協調多種資源、多方面的教育影響,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使幼兒教育形成一個系統,使各種因素發揮整體的影響,以提高幼兒教育成效,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
當我們能科學地認識課程整合觀后,我們對課程整合有了正確的方向,在實踐中我們會多角度、多層面地對整合課程進行反思,整合課程主題活動內容的選擇、設置應依據孩子們的興、生活,在孩子們已有的經驗上來安延伸。孩子們認識世界有其獨特的方式,因此,我們應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探索、實踐來獲得多方面的經驗,從而使課程內容自然的整合。那么,課程內容的整合有領域內的整合,也有領域間的整合。相對于以往的分科教育而言,領域已經對教育內容進行了一定的整合。因此,領域的內容必然比學科內容整合程度大。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領域的內容已不需要整合。從目前我國幼兒教育的實踐來看,要使領域真正成為領域,必須加強對領域內容的整合。每一個領域的的教育內容應該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體系,但在一個領域中,教育內容有可以作相對的劃分。如在科學領域,有數學方面的內容,有科技方面的內容,還有自然界方面的內容。在實施這套課程中,我們應努力使這些內容之間盡可能地相互聯系,有機整合。
領域是對課程內容的相對劃分。我們在課程設計和實施過程中,要注意恢復不同領域內容之間的一些固有聯系,將某些內容還原成整體的、聯系的狀態,并盡可能發現和挖掘領域間新的、更多的聯系線索,使幼兒園教育發揮更大的整體性功效。在主題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在獲得探索科學知識的同時,也在習得語言,或也正萌發藝術來表達自己的愿望。領域之間的整合有兩個領域之間的整合、多個領域之間的整合、有領域之間的零星聯系、多點聯系和密集聯系。在一個課程中,可能不同的領域聯系和整合的水平是不同的。
在實施課程過程中,我們逐漸認識到:單純的有明確任務的學習也許并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我們應注意在一日活動中觀察孩子的反應、表現,盡可能多地了解他們的所思所需,孩子們可能要什么,孩子們可能會對什么感興趣,從而為他們創設環境,盡可能支持、滿足他們的多種需要。
幼兒園整合課程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形成與方法上的整合需要教育實踐的經驗,需要對幼兒活動水平的洞察能力、組織活動的應變能力。除了要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如何整合外,更要在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進行整合。那什么是學習方式的整合?也就是將幼兒的學習活動整合到幼兒的全部生活中。幼兒園活動的整合課程提倡融生活、游戲、學習為一體。幼兒的學習是在游戲和生活中實現的,教師要充分挖掘過去被大家忽視的其他方面的教育價值。在課程整合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一個供生活、游戲、學習為一體的課程。
生活活動是幼兒園課程設計和實施的現實背景,是幼兒在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晨間活動、用餐、午睡、日常勞動等,都是孩子們在園的生活活動。如果課程脫離了幼兒生活,就難以產生教育。幼兒的生活能力與習慣的養成均是在生活活動中逐漸形成,慢慢積累的。幼兒的發展特點和學習能力決定了幼兒園的課程必須是與幼兒生活相關聯系,我們應將課程盡可能納入幼兒的生活之中。在實施主題活動中要求教師善于捕捉幼兒生活中的教育契機,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學習特點決定能夠了幼兒園的課程必須與游戲整合。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是孩子生活經驗的反映。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們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動的進行自己的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幼兒園課程與游戲是密不可分的。作為課程實施重要活動之一的游戲,應充分孩子們在游戲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幼兒參與多種游戲,鼓勵幼兒在游戲中反映生活,為幼兒在游戲中運用和發展學習到的知識及能力提供機會和條件。區域游戲是幼兒個別化學習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將主題活動的內容和區角活動的內容整和起來。
教師在實施課程計劃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真正發揮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教育作用,探索課程與游戲的內在聯系,找到游戲與課程的最佳結合點,達到游戲與幼兒園課程的整合,以促進每位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幼兒生活的環境中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幼兒園、家庭、社區、民俗風情,這些都是教育資源,應充分加以利用,并進行有機整合。我們通過召開家長會,家園聯系欄等方式做好與家長的聯系工作,充分利用社會這一教育資源,開展各項活動,使幼兒園、家庭、社區這些教育資源三位一體,達成共識,從而拓寬幼兒教育的空間,使它們真正協調一致地對幼兒的成長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
幼兒的任何一種知識經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促進孩子多種知識經驗的積累和各種能力的發展。教師要善于把個別幼兒的活動主題,引伸為全體幼兒都感興趣的主題要善于捕捉時機,借助情景和材料及時進行顛簸,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從他們尚未明晰但有價值的內容中,有選擇地直接提出主題,“推動”幼兒學習。孩子每天都有新的話題和新的興趣點,一會兒談論“宇宙英雄奧特曼”,一會兒又對“藍貓淘氣三千問”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們要順應幼兒的活動,為他們提供有關主題的資料及活動所需的材料、時間、場地等等,使幼兒順利地進入下一階段的探索,并形成主題。在適當的時機對幼兒進行點撥,借助當時的情景、材料,直接地提出主題?傊瑢嵤┯變簣@課程是教師教育理念不斷提升,教育資源不斷優化,教育雄偉日趨科學的一個動態過程,它的成功決定教師專業化的程度與課程的創新意識。在整合各種教育手段,調整教學策略,科學評價教育活動的同時,應關注幼兒興趣與需要,創造性地開展活動,這樣才能使幼兒園的課程獲得實質性的進展,從而體驗創新的樂趣。這既是我學習了《整合課程》的體會,希望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20
教學心得:《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注重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要求培養孩子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語文教學應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方式。語文教材將努力貫徹新課程的指導思想,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方面會做出許多有益的探索,學會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用心去記住,并能以語言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在語文教學中不只是單純的就課本而講課本,而應引導孩子們自主學習。指導他們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并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來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同時在教學中我們還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利用其它學習資源來完成學習任務,利用圖書、網絡等搜集資料,拓展課外知識,解決學習中的困難,
同時擴大自己的視野。回想自己過去一年的語文教學,對于書本上的知識可以說對孩子們要求的比較嚴格,然而現在明顯的感覺到自己所忽視的是什么,孩子們的拓展能力,感知能力和表達能力是應該在課堂中逐漸滲透積累的,一定要讓孩子們對文章有自己的情感體驗,這點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緊記。
現今的語文提倡教學的大課堂。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學習內容也要具有開放性。不要拘泥于課本的教學,學科的教學,而應該有學科之間的滲透會更好,比如在語文教學中有歷史、社會的滲透,學生會更加喜歡內容豐富的課堂,更加喜歡課本以外的知識,對老師會更有欽佩感。語文教學也提倡合作性。小組合作交流來完成老師布置得教學任務。
它以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來實現解決問題的目的。生生互動的形式,凝聚了集體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優勢互補,縮小個體差異;教學的合作性主要表現在:以討論的形式研討教師或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在討論中一般要──“傾聽”: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并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價和補充;“協作”:用自己擅長的'形式(如讀、畫、唱、演等)展示問題的解決過程;“分享”:讓每個人獲得成功的體驗,并從中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新課標提倡了自主、互助在我們的教學中也逐漸體現出來,課堂上也在不斷實踐著。
教學方案: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21
新頒布的課標強調:“語文學習具有重感悟和情感體驗的特點,因此評價要尊重學生的主觀感受,要重視形成性評價,變重終結性評價輕形成性評價為關注學習結果更重視學習過程。要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做到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相結合。語文教學要徹底改變那種教師獨掌評價人權、評價方式單一、評價內容繁瑣機械的狀況,真正讓評價成為改進教師教、學生學,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手段!边@是針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確定的評價目的。強調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突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新理念。
高中語文教學評價要關注每一位學生。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承載著傳授知識,訓育人才的重任。高中語文教學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全面。語文學習是一個復雜的場域,它包含許多學習方面,諸如聽、說、讀、寫。高中語文教學評價要求語文教育工作者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自己的語文實踐,打破以“讀、寫”為中心的語文評價體系,拓寬語文教育的視野。高中語文教學評價要關注學生的發展。我們用現代的評價眼光關注學生的學業水平提高,又關注學生道德修養的提升,這才是關注學生發展的全部。
全面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綜合考察,學生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無疑是評價中的重點。獨立閱讀,主要立足于理解能力的培養。鑒賞閱讀,旨在“注重審美體驗”和發展“審美能力”,提高學生對文學類文本中“不同文體作品的閱讀鑒賞能力”。探究閱讀,立足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發展批判性思維能力。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力求明確界定可以預期的學習結果,闡述學習的內容。要針對語文教學過程的前、中、后三個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在整個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教學評價的重心放在能夠改進教學品質和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興趣的形成性評價上。語文教學目標的多重性必然要求評價方法的多元化,因為沒有一種評價方法可以用來評價學生所有的重要學習結果,任何評價方法都有其特殊功能和局限性。教學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以及改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因此,獲得一個正確的診斷結果或提供正確的評價反饋信息,對達到最終目的`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在不同的情境中評價學生的表現,可以讓具有不同情趣和經歷的同學參與,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評價工作中來,保證充分客觀地判斷學生的學習是否產生了良好的改變。無論如何,教學總是在某種情境中的教學。語文教學要指導學生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培養讀寫聽說的語文能力,都離不開特定的情境。這就要求語文教學評價不能離開教學的情境。
對學生語文學習的合理評價,可以作為我們改進教學的參考,作為補救教與學的依據。根據學生語文學習的結果,教師可以明了自己在教學上的缺失,判斷教材的可用性,判斷教學方法的有效性。評價的結果,為我們教師改進教學提供了十分有用的參考信息。對學生語文學習的合理評價,還可以讓我們了解學生的學習類型,可以作為教師實施補救教學的依據,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習類型的學習行為特性,以及不同認知結構缺陷的所在,有針對性地提出符合個別需要的補救教學的策略與措施,個別輔導,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22
信息技術課程由是計算機課程發展而來,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信息素養日益成為信息社會公民素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信息技術教育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計算機技術訓練階段,發展成為與信息社會人才需求相適應的信息素養教育。因此,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面臨著從內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轉型。要完成這一轉型,關鍵在于:一方面,要廣泛借鑒國內外信息技術課程短暫歷史中積累的教學經驗;另一方面,更需要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在認真研究課程特點的基礎上,加強理論學習,結合教學實際,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課集知識性和技能性于一體,具有工具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等學科特點,它作為當前基礎教育改革鏈條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實現創新教育的一塊堅實陣地。以下是我的一點教學心得:
一、 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學校和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給學生營造好學習信息技術的大環境。一方面,要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學習所需的物質條件,大到校園的整體規劃,小到圖書館、機房和教室的建設,都要考慮到信息環境的營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出發點,設計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適應的信息文化環境。
其次,要營造好學生課堂學習的小環境,教師應在引導學生把握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適當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技術工具的操作方法與應用技巧,在過程中認識和理解相關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師要做好指導和調控,有計劃地讓每個學生親歷與體驗需求分析、方案設計以及方案實施等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鼓勵學生在過程中積極思維、大膽想象、勇于創新。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從教學方法方面入手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既有趣味又苦澀難學的學科,若是脫離實際講一些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生會覺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那么,教學的成功與否,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是關鍵,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將對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可以學習、借鑒其他科目的成功經驗,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采用講解、觀察、討論、參觀、實踐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長補短。其次,可以吸收國內外信息技術教學的成功經驗,在繼承的基礎上大膽改革,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等,靈活、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并善于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任何一種方法和模式的選擇和使用,都應該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內涵的基礎上。譬如,“任務驅動”教學強調讓學生在密切聯系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的“任務”情境中,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內化倫理。因此,要正確認識任務驅動中“任務”的特定含義,使用中要堅持科學、適度、適當的原則,避免濫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務的情境性、有意義性、可操作性;任務大小要適當、要求應具體,各任務之間還要相互聯系,形成循序漸進的梯度,組成一個任務鏈,以便學生踏著任務的階梯去建構知識。
三、處理好教師、學生及教材的關系
首先,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以學生發展為本,F代社會的發展、課程改革的理念,要求現代課堂教學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傳統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訓導、灌輸,隨意擺布的教學行為應徹底屏棄。要確認學生是一個有一定生活經驗、認知基礎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會學"個體,是一個獨立構建個體。我們既要重視他的情感過程,同時也要注意到學生的思維過程。
其次,信息技術發展飛快,新技術新應用更新非?。教材中所提到的軟件,市場上已有更新的.版本;更好的軟件能使某一應用更方便、實現更好效果。在使用教材時,我們的教師不可能每一個軟件都能講到,因此應教會學生逐類旁通。另一方面具有創造性的教師應使課本上的知識"活"起來,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已有知識對教材進行科學的、藝術的處理。教材往往把知識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看到的是思維的結果——教學結論,而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教師在使用教材,進行備課時,要認真感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思考教材定論以外的"變數",在研究教材編寫意圖中找到教學目標,在"變數"中找到創新點。
再者,現在一個較普遍的現象是:信息技術教材,在發下來幾周后,有很多學生就基本上找不到這本書在哪了。這里既是學生本身的原因,也有教材本身的原因,深層次來說還有信息技術學科自身的特殊性。在教學中可以安排一些要學生自己看書后進行相關操作的內容,我個人認為,要讓學生學會看書看幫助,以后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更過的是要他們自己通過書籍,資料,在線幫助等獲取。因此,老師的引導還是必要的,教材的引導也是必要的,當學生年齡到了一定的時候,而且知識水平也已經有一定基礎的時候,我們才去引導學生通過看書、看幫助等途徑來獲得新知,這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
四、 關注基礎水平和認知特點差異,鼓勵個性化發展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關注學生、關組學生的發展是這一理念的具體體現。信息技術課程同樣要以學生發展為出發點,了解學生的不同特點,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
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分化很快,再加上起點水平參差不齊,會給教學帶來諸多不便。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信息技術學習水平,關注學生的學習特點、個性發展需求等方面的差異,靈活設計與組織教學活動。
教師可以通過設立多級學習目標和多樣的學習方式,讓不同的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到合適的內容;教師還應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自主探索空間,鼓勵不同意見和創造性思路的迸發,鼓勵多樣化的問題解決方式和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水平差異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次教學;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采用補課的方法為其奠定必要的基礎,消除他們對信息技術的神秘感,增強其學習的信心;也可以采用伙伴教學的方法,變學生的個體差異為資源,讓學生在參與合作中互相學習并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協同完成學習任務;對于少數冒尖的學生,給予專門輔導,使其吃飽吃好,早日成才。
五、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發展的適應能力
信息技術領域寬泛,發展日新月異,光靠學校的有限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從未來來看,信息技術不僅是學習的對象,更是信息時代公民進行終身學習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環境。因此,培養高中學生對不斷發展、變化的信息技術的適應能力,既是當前教學的需要,也是培養信息時代公民的需要。
教師應在認識信息技術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術發展變化規律的基礎上,注重引導學生掌握具有廣泛遷移意義的知識和方法,使其在有效遷移發生的基礎上適應技術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總結和歸納不同工具平臺的使用方法、不同問題解決過程的共通之處,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經驗,通過合理的探索,發展完成對新工具和新任務的適應,從而達到利用有效遷移的發生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
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合作學習。在給出任務之后,通過組織學生共同研討、分析任務,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步驟、策略與方法。還要引導學生對結果進行評價,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增強對信息技術發展變化的適應能力。
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將應用需求與發展變化相聯結,主動適應信息技術的發展。譬如,每一類新的工具都是為解決某些特定問題而設計的,而這類工具的新版本或更新換代產品,都是為滿足新的需求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而設計的。要引導學生在具體工具的使用中認識其優點、發現其不足并提出富有創造性的改進心得,養成主動地適應發展變化的習慣。
六、不斷提高信息技術課程老師的信息素養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不僅是一門新的學科,而且隨著信息社會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也在作相應的發展。所以,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注意知識的更新,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出新的研究課題,進行科學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科學研究水平。中學信息技術教師肩負著信息技術教學和教學科研的任務。要完成這樣的任務,必須不斷地學習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豐富自己的信息知識,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以適應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不斷發展。
以上是本人的一點教學心得,信息技術的路還要走得很遠,相信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還會遇到很多的攔路虎,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教師能夠付出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23
1、課前深入、細致、全面、系統地解讀課程標準,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除了課程標準外,教材作為教學的參考,也非常重要。教材不僅限于課本,還包括各種其它的教學資源。所以,我們在平時備課時,大量翻閱各類教輔材料,上網查詢與教學有用的各種資源,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2、認真落實教材系統中的閱讀、讀圖思考、活動、案例分析、問題研究,是達成課程標準要求的核心和關鍵。
新課程尤其重視“過程和方法”的價值取向,要求學生作為學習主體,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新課中的這些環節,能讓學生在自己動手、試驗、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困惑與反思:
1、作為教師,我們始終對新課改的評價體系顧慮重重,始終在考慮高考與各種質量檢測,這一點是我們轉變教學觀念的關鍵。
2、新教材、新課改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諸多的不配套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如教材與課程標準、教材與輔導材料不配套,尤其是我們用的第二教材,難度過大,不適合高一的學生,還有諸多實踐活動缺乏設備(如地球儀)等。
3、教師對新教材也有諸多不適應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內容高度概括、高度濃縮,有些地方出現了一些新的概念,對于這些內容在教學中應如何把握?還有教材中眾多的探索、閱讀、案例研究等內容,對于這些內容,究竟要處理到何種程度才算適宜,我們大多數老師也心中沒底。此外,部分探索與案例研究的內容也不符合教學實際或學生的實際,活動時間長,效果不明顯,很難在課堂上實施,有些探索與案例研究的內容,對于高一學生來說,難度有點大。
應對措施:
1、新課改背景下的老師必須要加強學習,加強教學研究,只有這才能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和質量觀等。從而使自己的教學實踐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
2、注重學生實際,從學生學習具體情況出發。布置作業時,要求以書本知識為基礎,認真構建知識框架,學生舉一反三,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對于地圖的分析,學會讀圖名、圖例,了解題目要求。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課后及時輔導,讓他們更直接更具體的接受知識。
3、課堂教學中可適當采取多種方式,根據教學所需,發揮多媒體豐富的表現力,把課本中的地圖變成融解說詞、背景音樂、動畫、視頻為一體的電子地圖,可以將書中靜態的平面圖變成動態的三維模型,把原來單調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圖變得更充實、更形象、更具吸引力。
以上是我在這段時間的新課程教學中一些粗淺的認識,不妥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24
新課程改革以來,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我們一線老師,要不斷更新知識和理念,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我們的課堂才能充滿生機。
課堂教學活動是否能開展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備課的質量,所以我們應該從備課著手,從學生出發。美術老師不僅心中要有教材,課前有準備,小至一節課的準備,大至一個單元、一學期的準備,更要心中裝有學生。教師要有強烈的訓練意識,要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會思考、會學習。老師要形成一套自己的同時又是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再模式的“規范”中自由地學習,自主地學習。
在美術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的“自知之明”、“揚長避短”和“自我超越”,最大限度地喚醒學生強烈 的主體意識,促進他們的身心得到自由、主動、充分的發展。我們注重對學生訓練:學會最基本的美術語言,學會最基本的'美術表現方法包括制作方法,學會想象,學會評價。
同時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分層訓練要求:美術基礎好的,悟性高的 ,要訓練他們學會創新和求異;美術基礎一般的,要訓練他們學會在不斷模仿 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添加;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則要訓練他們學會模仿和臨摹。
總是,一個優秀的美術教師一定要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定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有效訓練,只有師生在課堂上進行密切配合,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教學才有“有效”可言。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25
一、新課程理念的改變。
面向全體學生,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使所有的學生都加入到課堂中來,提高生物科學培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同等的學習機會,使所有的學生通過生物課程的學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展。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全面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索活動,而不只是被動地學習知識,擺脫以往“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觀念的束縛,促進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讓學生通過類似于科學家科學探究活動的方式獲取了科學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科學的方法和技能、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科學觀點和科學精神。
二、課程目標的變化。
新教材內容刪繁就簡,只保留了一些基本事實,即學習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所必需的事實。這就為教學留下了許多空間,師生能更多地思考、交流與實踐。這不僅讓學生牢固掌握生物基礎知識,更主要的是能鍛煉他們的語言、思維和實踐能力,即在能力方面加強了對學生實踐技能和探
究能力的培養。
三、教材的變化
新的高中生物學課程拋棄學科體系,綜合考慮高中學生的發展、社會發展和生物科學的發展需要,對原教學大綱的教學內容進行刪減、增補和整合,精選出三個模塊,即生物1(分子與細胞)、生物2(遺傳與進化)、生物3(穩態與環境)。三個選修模塊除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微生物和發酵工程、酶工程等少數的內容來自原大綱教學內容的選修部分,其余絕大多數內容都是全新的。選修模塊共有14個實驗,除“DNA粗提取和鑒定”這個實驗外,其余13個實驗全部集中在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都是全
新的內容。
必修模塊以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為指導理論,選修模塊以傳統生物技術、應用生物技術、現代生物技術為側重選材,構建了主線突出、結構合理的知識體系。
其中,《分子與細胞》模塊圍繞“細胞是由多個有聯系的結構組成的生命系統”這一主線,按系統的組成與結構、系統的功能、系統的發展變化來組織素材,反映生命活動的物質變化、能量轉換;《遺傳與進化》模塊圍繞“生命延續和生物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信息傳遞”這一主線,按個體水平的信息傳遞,分子水平的信息儲存、傳遞、表達,生物界的信息傳遞表達來組織素材,反映生命的延續和種族的繁衍、生物多樣性和適應性的形成過程;《穩態與環境》模塊圍繞“個體與群體水平上的穩態都是通過反饋調節實現的”這一主線,按個體水平的穩態與反饋調節、群體水平的穩態與反饋調節來組織素材,反映系統內部穩定的特性以及調節機制。
《生物技術實踐》模塊突出了實驗及探究能力的培養,《生物科學與社會》模塊突出了生物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系,《現代生物科技專題》模塊則突出了現代生物科學技術在一些重要領域的研究熱點、發展趨勢和應用前景。在此基礎上,教材采取從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從宏觀到微觀再到宏觀螺旋式上升的順序,整理和概括生物學事實、概念、原理、方法、理論以及應用范例等,在認識“是什么”的基礎上,更多地探討“為什么”和“怎么樣”。
通過“任務驅動”模式,在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變革的同時,加強了科學過程技能、科學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表達情感、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實驗式學習,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思維與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能根據自己對當時問題、情感、任務的理解,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設想與方案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真正變革。教材采用“任務驅動”的模式展開教學內容,把將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預先設計的一個或幾個任務之中。
教學中,學生通過對所提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明確它大體涉及哪些知識,并找出哪些是舊知識,哪些是新知識,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以及與同伴的合作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通過任務的完成而實現對所學知識的建構。如教材每一章的首頁都設有一個與本章內容相關的“課題研究”——“一級驅動”該課題形式多樣,統領全章,與課內外學習有機結合,驅動學生主動探究。
而編排在每節課開始的“探究活動”,是繼“課題研究”之后的第二次驅動。學生通過探究、實驗、觀察、模擬、資料分析和方案設計等多種形式研究問題,體驗核心知識的產生過程,從而學會通過觀察、實驗來搜集事實,尋求證據,學會記錄、歸納、比較、統計分析實驗數據,最后通過和同學們討論交流,對問題形成一定的科學結論,親歷“做”科學的過程,加強了科學過程技能的培養。
同時,學生還能體會到科學探究的艱辛,領悟到科學的本質,培養了學生的科學品質。如“染色體在有性生殖中的變化”一章,課題研究是“選擇合適的材料來探究染色體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的變化”,這就需要學生帶著問題自學教材、查閱資料、咨詢專家、請教老師設計研究方案、實施研究計劃、形成染色體數目減少的結論。而研究計劃的結果又作為第一節減數分裂與配子形成中探究活動“模擬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的`鋪墊,學生再結合有絲分裂的知識和減數分裂的概念,經過邏輯推理,構思染色體發生變化或減少的環節與過程,設計模擬的材料來完成探究活動。這樣的活動安排,環環相扣,促使學生主動探究,主動獲取知識,主動建構與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在活動中加強了科學過程技能的培養,加強了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創新精神的培養。
建立了科學方法教育的體系,創設了科學方法教育的途徑,為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落實奠定了基礎?茖W方法(這里的科學主要指自然科學)是認識自然或獲得科學知識的程序或過程?茖W方法按照適用的普遍性,大體上可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個別領域和學科中采用的特殊方法,如生物學科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標志重捕法、細胞染色法、顯微觀察法等;
二是自然科學的一般方法,包括感性認識階段的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等,理性認識階段的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邏輯與推理、數學方法、模型方法、系統分析的方法等,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科學抽象等方法;
三是適用于所有科學領域的哲學方法。另外,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突變論、協同論、耗散結構等現代科學方法也被廣泛應用。與科學理論知識相比,科學方法具有更大的穩定性和更普遍的適用性。教材中落實科學方法教育的途徑,主要是課題研究、探究活動欄目。
這些欄目通過引領學生分析生物科學史上的經典案例,體驗研究過程的各環節,使學生在分析中得到啟示,在實踐中逐步領悟到科學方法的奧秘以及科學家的成長就是從這一點一滴的研究起步的。除此之外,教材在分析討論、技能訓練、鞏固提高等欄目中也有許多關于科學過程和方法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領悟方法,活躍思維,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教材中科學方法教育體系建立的原則,
一是在兼顧學科研究方法的同時,側重一般方法的訓練。如探究活動“制作并觀察根尖染色體加倍的裝片”在兼顧學科研究方法如顯微觀察法、玻片標本制作法、細胞染色法的同時,側重一般方法如觀察法和實驗法的訓練。
二是一般方法訓練采用逐步推進的方式,形成可接受的梯度。在模塊間,《分子與細胞》著重安排觀察、實驗、歸納等科學方法的活動,《遺傳與進化》著重安排假說演繹和建立模型等科學方法的活動,《穩態與環境》著重安排系統分析、建立數學模型等科學方法的活動(見表1);在模塊內,每一方法的訓練又有層次性。如“假說演繹”的科學方法,教材先給學生提供了可供分析的經典實驗,通過比較諾丁、達爾文、孟德爾的研究,分析得出假說演繹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接著,介紹孟德爾對一對相對性狀的研究過程,把假說演繹在研究過程中的應用全貌展示給學生。然后,學生運用假說演繹方法,通過探究兩對相對性狀間的自由組合機制,升華了對該方法的認識,并逐步內化為自己能力組成的一部分,使學生能在科學活動過程中自覺地運用科學方法來解決科學認識問題。
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面對現實生活、生產和社會中的實際問題。根據有意義學習的理論,教材的導言盡量從生活實際入手,創設較好的問題情境或懸念,使學生在現實的生活背景中的學習生物學。當一個核心概念或原理通過探究活動建立后,再應用這一概念或原理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
如“DNA的分子結構”一節,從基因身份證引入,通過探究活動“分析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獲得DNA的結構特點以及穩定性、多樣性、特異性后,再來理解基因身份證的特點、優勢!爸参锓庇默F代技術”一節,從尋找植物繁殖的新途徑開始,學生思考設計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案,帶著問題學習植物組織培養、人工育種等現代繁殖技術,最后又介紹了這些技術在我國的應用現狀等!吧镄晕廴九c生物凈化”一章,從調查生活中的生物性污染狀況進入,最后又回到微生物對生活廢水的凈化、綠色植被的凈化、人工濕地的凈化,以及做一個保護環境的志愿者。
這種讓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和社會中去實習和實踐的學習方式,也培養了他們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增強了他們改變家鄉面貌、振興祖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同時,教材還注意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生物學原理參與公眾事務的討論或作出相關的個人決策。如“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一節,安排了探究活動“關于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的討論”,期望通過討論使學生知道轉基因生物可能給人們帶來哪些利益,存在哪些安全問題,然后用這些知識指導自己的生活。
除此之外,教材還注意介紹與生物學相關的職業,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的職業和學習方向,為他們進一步學習和步入社會作準備。如課外閱讀“雙螺旋結構背后的故事”介紹了分子遺傳學家的工作以及弗蘭克林的獻身精神,“水稻專家——袁隆平”介紹了作物育種學家的工作以及對解決世界糧食問題所作的貢獻。
四、課堂教學的難點
課堂教學的組織
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的課程觀念要求教學要給所有的學生提供同樣的學習機會,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標》規定的基本要求。面對知識基礎差異的學生,特別是選修課上的學生,如何組織課堂教學,才能體現向全體學生呢?有專家提出如下建議:
1、精心設計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
2、課堂提問及練習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全面性;
3、努力改進教學方法,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4、布置給學生的作業要根據難易程度分級編組。雖然有專家的建議,但在具體操作上仍不乏難度。
探究性活動 科學既是一個知識體系又是一個探究過程,倡導探究性學習是普通高中生物新課程的一個基本理念,《標準》建議“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過程,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在探究性學習的課堂上,教師講解的時間不多,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獨立的自主探究,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進行富有創造性的指導。探究性學習的指導是一門嶄新的教學藝術,他不僅涉及教育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等教學理論,還涉及組織、引導、指導等方面的技術,如何進行行有效的指導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課時中既完成大量教學內容,又騰出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這將是探究性學習教學組織的難點所在。對于時間問題,有專家建議:
1、把完整的探究活動和局部探究活動相結合;
2、把課內探究和課外探究相結合。對于探究性活動的組織,《課標》也提出一些建議(詳見《課標》實施建議部分),但建議歸建議,具體操作上仍是困難很大。
教學內容的處理 課程標準是根本,教材是在《課標》基礎上再創造的結果,任何一本教材都無法適應不同地區的所有學生。同樣,我們所選用的教材(人教版)雖然對現行教材有一定的繼承性,但畢竟有不少變化,比如教材中的完整探究性活動過程不一定都適應我們的學生,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課標》及學生情況對教材的教學內容進行取舍。
另外,由于高中教學都要面對高考,因而,如何取舍教材還要考慮高考的需要。顯然如何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也是一個教學難點。
實驗課的開課率和效率 新課程的實驗課比重明顯增大,實驗內容新,完成實驗所需的條件較高。受到實驗室條件的限制,有些實驗內容在短時間內還沒法開課,特別是選修1的實驗,比如DNA擴增需要DNA擴增儀,這得在實驗室建設逐漸完善之后才能開課。新課程的學生實驗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實驗操作技能訓練為主的技能性實驗,如觀察細胞中的DNA和RNA、酶及DNA的提。坏诙愂且詸z驗已知的事實、概念或原理的真實性為主的驗證性實驗,如驗證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復原、觀察有絲分裂等;第三類是以引導學生通過探究獲得新知識和接受科學方法訓練為主的探究性實驗,如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等。
每一類實驗都有其特定的基本程序,如驗證性的實驗的基本程序是確定論題、獲得論據、進行論證;探究性實驗的基本程序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因而每一類實驗活動的完成各有難度,如第一類實驗主要難度在于學生操作技能的掌握教學上,每二類實驗除操作上難度外,論證過程的教學也需要教師進行科學的設計,第三類實驗主要難度在于組織上。顯然,要上好實驗課,不僅需要教師有較好的實驗操作技術和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還需要教師有較強組織能力。這對于絕大多數教師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針對學生的課堂教學評價 在《標準》所倡導的改革中,教學評價改革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鑒于傳統評價方法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情感、態度等缺點,《標準》對課堂評價提出如下建議:
1、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建立學生學習記錄卡;
2、在不同的教學方式中采取不同的評價策略;
3、對紙筆測驗進行適當改革;
4、根據學生實際操作情況,評價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
5、從多個側面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等。這些評價建議中,除對紙筆測驗進行適當改革及對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進行評價外,其余評價方式都是全新的,因而,在實驗內容多、難度大、教材量大的課堂教學中,如何安排時間有機地使用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課堂評價,以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也是課堂教學的難點之一。
選修模塊的選修率及課堂效率 影響選修模塊選修率的因素有:必修模塊教學對學生學習生物學興趣的影響(或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認同程度)、學生對選修模塊興趣程度、選修模塊實驗開課率、學生對選修模塊教學認同度、學科選修廣告的的煽動性、其它學科選修模塊影響及高考的需要等。可以看出在這些因素中,課堂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與物理、化學相比,同樣做為實驗科學,生物實驗設備不足、實驗教學資源緊缺、高考對實驗教學的沖擊,以及因而產生的對實驗教學的長期忽視導致的學科教師實驗教學經驗和能力水平的有限,將嚴重影響生物學科課堂教學的魅力,從而影響選修模塊選修率。
與大綱選修部分教學內容相比,新課程選修模塊的內容新、難度大、容量多的特點,對于選修模塊的教學都是很大的挑戰,在短時間內一個教師要適應三個選修模塊的教學,困難很大。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26
近年來高校發展迅速。為了適應學院的發展需要,高效最近幾年大幅度引進高層次人才,出現了新進年輕老師較多的情況。這些年輕老師普遍存在學歷高、教學經驗少的情況,因此,在授課過程中,多少在授課能力上會存在缺陷。針對這種情況,我院教務處組織了最近幾年引進的老師進行為期半年的教學技能培訓,邀請了多位專家進行教學方面的講座,圍繞的主題是“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老師”。此次教學技能培訓的目的是培養年輕老師的三個方面的基本素質,主要包括:教學能力、師德以及與學生的溝通能力。以下分別從這幾個方面談談本人參加大學老師教學技能培訓的心得體會。
一、教學能力
大學是提供給年輕人學習機會的地方,老師的職責是給學生開啟知識的大門,而不是把知識灌輸給他們,并讓他們把學者們的觀點倒背如流。如何給學生開啟知識的大門呢?這就是高校教學的特點對高校老師的教學能力提出的一個考驗。教學能力主要體現在教學效果上,這就要求各位年輕老師盡快進入老師角色。上課前,應該要吃透教材、備好課、寫好教案,對教學目標、重難點、學生的整體水平以及教學組織形式應該準確把握,課堂上要有組織和實施教學的能力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學效能方面,表達教育教學觀點要明確,采用教學策略要恰當,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教學活動能夠很好把握。教學監控能力方面,要對教學狀況準確預測,正確合理地評價學生,擅長營造合適的教學情景并進行教學效果的反思。教學行為方面,課堂規則要明確,教學時間管理能力要加強,能夠洞察學生的真正意圖,并且對意料外的學生反應能夠有效地調控自己的情緒,從而使教學行為順暢。在平時,青年老師要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力爭博采眾家之長,盡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我認為,聽有經驗老師的課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崗前培訓以理論性為主,實踐性、針對性不強的缺點,能夠給予年輕老師一個面對面的學習機會,它有助于年輕老師在較短時間內掌握大學教育規律,解決年輕老師在剛走上講臺時可能出現的一些實際問題。但是,聽課的過程中,年輕老師要做多種準備。要事先設想一下,假如讓我來講授這部分內容,準備如何進行,以便聽課時有個對比。在課堂上不僅要聽,還要看,仔細捕捉講課者的.語言和表情,記下他每個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要仔細揣摩教者對教材的鉆研,重點的處理,難點的突破,教法學法的設計,教學基本功的展示。還要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看學習參與的情緒。聽課后要馬上進行總結與思考,準確客觀地評價其他老師教學方法的長處和短處,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吸收他人有益的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只有每次聽課之后,進行反復琢磨,逐漸完善自己的教學,才能起到聽課的效果。
另外,青年老師還應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的有關理念,學習學校關于教育教學的有關制度。要利用各種機會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要具備一定的開展教學改革和研究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銳化自己的思想,發現問題,認真感悟每一個環節,用于探索,推陳出新,因材施教,提高自身的終生職業能力。另外,學校組織老師每年進行一定學時的繼續教育,涉及各個行業,除了有效地豐富了老師們的知識,老師們還通過不斷的自我職能開發,逐步掌握高超的教書育人技藝。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生眼里的老師應當是一位聰明、博學、善于思考、熱愛知識的人。一位優秀的老師,與他們有著豐富的知識結構是分不開的。在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高校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基本知識教學的時候,不能一成不變地照本宣科,而要與時俱進,結合目前科研的發展進行講授。
在這期教學技能培訓過程中,年輕老師們通過對多位教學名師的教學觀摩,親身體驗了各位教學專家們是如何上好一堂課,深感受益頗多。
二、師德的培養
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作為青年老師,要樹立正確的職業觀,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老師。要樹立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榮譽感、責任感;既要學會做事,更要學會做人。法國大文豪雨果說,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靈魂。因此,青年老師尤其要牢記加強師德建設,教書不忘育人。
在教育中,師德培養的前提是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在學生的心目中,老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歸國后,拒絕高官厚祿,創辦鄉村師范,他赤著腳,穿草鞋,與學生一起種菜、施肥,把每一分錢都用在教育事業上,甚至把文稿的收入也用來教育孩子。他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在學生的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師德豐碑。我們年輕老師也要能夠安貧樂教,甘于奉獻。對學生要以誠相待,從內心深處尊重學生。要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動學生,寬容地對待學生。舉止要溫文爾雅,努力促成自己人格的完美。
三、學生的溝通能力
溝通,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很重要的環節,如果老師和學生溝通無障礙,那么老師和學生共同學習將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如果不與學生進行溝通的話,將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傳統的師生交流,往往是單向的,老師一廂情愿地滔滔不絕地說教,學生被動地無可奈何地接受。這樣的交流,老師雖然煞費苦心,但多數情況下并不能打動學生的心靈,因而也就找不到“因材施教”的突破口。在全面實施教學改革的今天,要建立新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發展學生的個性,老師必須由權威者轉變為指導者、參謀者,積極引導者。
那么,應該如何與學生溝通交流呢?對學生的尊重和理解是關鍵,而理解別人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因此,老師要習慣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要想與學生順利溝通,老師首先要學會換位思考,經常問問自己:如果我是學生,會希望老師怎么講授課程?學生出現了問題,也問問自己:如果我是這個學生,會發生這種問題嗎?我做學生遇到了這種問題會怎么辦?也就是說,要以學生的思維來判斷事情的是非,只有這樣,老師才能理解學生出現的問題。其次,要端正對學生的態度。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老師在內心要真正做到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盡量少用指責性、勸誡性的語言和口氣,更不能對學生加以訓斥甚至挖苦諷刺等;要學會仔細聆聽學生的陳述,善于抓住學生的思維動向,多用商討的口氣,建議性的語言,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在此基礎上,深入淺出地將學生引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更高境界,這樣才容易使學生感受到信任和尊重。
四、總結
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老師,必須要經過長時間的磨練。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要牢記以下幾點:
1.正確認識自身的職業價值,愛崗敬業,強化責任意識,永遠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認真對待每一節課,認真準備好授課的每一個環節。
2.授課的同時,不能放松自己對科研活動的要求,只有不斷地進行科研活動,才能夠了解與把握相關行業的最新動態及成果。
3.將學生放在平等的關系上,不要生硬地指導、指揮學生,對學生的想法要注意傾聽,善于發現,及時引導,把主動權還給學生。
只要我們永遠將學生放在第一位,為了學生付出一切,即使再多的困難與挑戰,我們也能夠戰勝。
【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新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2-01
新課程教學培訓總結11-29
課程教學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9篇)01-01
新課程教學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5篇)03-05
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1-20
培訓課程心得體會12-01
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05-23
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1-10
培訓課程心得體會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