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的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曾國藩家書》的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曾國藩家書》的讀后感 篇1
曾國藩是晚清大儒,為現當代諸多名人所敬仰萬分,所以想試讀讀曾國藩的書,以增裨益!对鴩視肥杖肓嗽鴩猿鍪耸贾两K的經典家書,其中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在此,我也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中國文人所敬仰之人被稱之為圣賢,這也是先賢們所追求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一代代人不斷努力,但成為圣賢的人屈指可數,可見成果之難,曾國藩也是其中之一,從他的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不斷追求的精神。圣賢者,首先為圣,圣者就是一種近乎完美的狀態,曾國藩也就是不斷追求這種狀態,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品德,日日省乎己,向著完人不斷地努力,縱欲的自責,自滿則自遣,在不斷地自省中,曾國藩他謹言慎行,孝順父母,疼愛弟兄,為儒林人士的楷模和典范。
其次,圣賢者,賢者也,賢者,學識淵博,能力超群。曾國藩在嚴于律己的同時,在為官上也是做到了極致,他在清政府、外國人、太平軍之間周旋,屢敗而屢戰,遇挫則愈強,提拔了諸如左宗棠、李鴻章等晚清重臣,推動的洋務運動的發展,為中國近代化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為賢者。
青年時期,潛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的結論。即使是在晚年,他還曾說: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曾國藩身上的許多優點尤值得現代的我們認真的領會和學習。
《曾國藩家書》的讀后感 篇2
曾國藩,何許人也?竟在他死去一百多年后的今日,不但沒有在歷史上銷聲匿跡,相反,曾國藩被毛澤東、蔣介石、袁世凱、梁啟超等在中華大地上的有名人物予以很高的評價。
寒假,我懷著崇敬的'心境,閱讀了《曾國藩家書》一書,感觸頗深。
孟子曾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碑斠粋人處于失敗與挫折時,正是磨練英雄意志之時。起初曾國藩一個儒生而帶兵打仗,失敗真是一個連著一個。尤其是他以往竟然四次想要自殺,他受到的挫折與失敗,豈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那么曾國藩是怎樣戰勝失敗的呢?曾國藩一生屢戰屢敗,吃盡了苦頭,但他一點也不怨天尤人,調整情緒,“打脫牙,和血吞”,臥薪嘗膽,屢敗屢戰,最終戰勝了自我,取得了成功。他的不世之功,無不從屢次失敗中來。
而當我們面臨考試失利,又或者遇到了人生的挫折,我們能不能學一學曾國藩呢,勇于應對困難,而不是一味的退縮,雖說不至于“打脫牙,和血吞”,但也要有必須的吃苦精神,就算再巨大的坎坷,也能夠簡便越過。
曾國藩的一生是成功的,是靠著一次次失敗走向成功,我期望我和同學們能找到曾國藩的“寶藏”,以追求人生更高的境界。
《曾國藩家書》的讀后感 篇3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毛主席曾評論他: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說)之人。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他被認為是中國近代最后一個集傳統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成功給我的啟示是:處在變革時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國人,依然需要來自本民族文化的滋潤。這種啟示,因為同源同種同血脈的緣故,而顯得更親切,更實用,也更有效。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讀《曾國藩家書》,從第一封家書開始,筆者就被書里濃濃的親情味所感染。隨著閱讀的深入,這位被譽為清朝第一中興名將的形象在筆者心里徹底被改變了。一封封看似聊著居家艱難的家書,字里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關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著濃郁親情。看的筆者都想讓時光倒退幾十年,重新回到僅靠書信聯系的時代。
如今人們,就應說是趕上了好時光。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多遠,都好像在咫尺之間,都能夠透過電話、信息、微信、網絡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電子通訊技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現代人能夠說已經告別了原始的信紙、信封。但是,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讀著《曾國藩家書》,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幾年前自己寫信讀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著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溫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讀著親朋好友的來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濃濃的親情友情。如今,無論是接電話還是看信息,總覺得少了一點韻味和感覺。
《曾國藩家書》的讀后感 篇4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盡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此刻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皬恼獙W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弊越詠碓鴩捅徽缛宋锓顬椤肮賵隹!。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了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但是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曾國藩家書》的讀后感 篇5
勤儉自持,不分官宦黎庶!坝喾俣畮啄,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曾國藩位至宰輔,但十分儉樸。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帶領子女住在鄉下老家,門外不許掛“相府”、“侯府"的匾。曾國藩要求"以廉率屬,以儉持家,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夫人在家手無余錢,親自下廚、紡織,因一生習勞習苦,厲勤從儉,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勤儉自持,重在嚴于律已。“孫等在京,別無生計,不能備仰事之資寄回,不勝愧悚”,曾國藩常常因為沒錢孝敬父母而內疚,因沒錢養家而深感揪心,而當時曾國藩剛剛蒙皇上天恩,得會試分差”,按理說應該有絡繹不絕的黃金白銀送過來,何至于連家里都無法接濟呢?不經商、不收受,處處嚴于律己,以至于窮到連回鄉省親的資費都沒有的地步。
勤儉自持,更要兼善他人。“家中有人做官,則待鄰里不可不略松,而家用不可不守舊”,曾國藩不僅以身作則,寧窮不貪腐,還為身邊人樹立了榜樣,立下了規矩,保持清貧。正因為在朝為官,就更要寬人嚴己,更要約束親戚鄰里,做到了慎微,慎獨,慎權。
勤儉自持,是家興之基,更是國強之本。自從黨中央倡導節約以來,全國人民積極行動,僅“光盤"行動,每年在餐桌上節約的脂肪量可達800萬噸,相當于1500萬噸大豆的油脂含量,被視為微不足道的餐桌殘余卻能減少每年1000多萬噸的.大豆進口。以小見大,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不能止于餐桌,更不能僅僅將節儉之風興起于一時。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今天,我們有責任更注重勤儉自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合格公民、有志青年。
《曾國藩家書》的讀后感 篇6
七年級潘玙涵。曾國藩生于清代,早年的他并不聰慧,命運多舛。但他憑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晚清重臣。他的智力雖然不如別人,但他時刻檢省自己。一點點努力,堅持了幾十年。對后代的教育,曾國藩也是如此。連一個有些愚笨的人都能靠自己的努力成功,我們這些人有什么借口不勤奮呢?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走捷徑,一定要腳踏實地。
在曾國藩平叛有功后,被升為了二品大員,但他卻保持低調謙虛;在滿朝文武都以天朝上國自居的時候,曾國藩卻在學習西方的'知識,為晚清中興做出巨大貢獻。謙虛,讓我們不斷進步,不因為自己取得了一點成就而沾沾自喜,目中無人;謙虛,讓我們不斷進步!皾M招損,謙受益”,謙虛,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曾國藩雖為晚清重臣,但他認為“窮”乃“善身”之道,并以此教育后代。如果一個人或一個家庭不懂節儉,最終一定會走向敗亡。就像我們不能互相攀比鞋子,書包等。應該一切從簡,好好學習。不然會因為攀比而變得荒廢學業,一天到晚只關心物質。要勤儉自律,在物質生活上主動跟貧寒之士一樣,能做到這些的人,將來就有可能成大器。
曾國藩之所以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是因為他知道“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的道理。我們也要學習他勤奮,謙虛的優點,一點點的進步,成為更好的自己。但是也不要過度的去謙虛,過度的謙虛會讓人失去很多鍛煉的機會。
有些人讀了這篇文章后可能會認為,“那我一定要成為第二個曾國藩”之類的,卻不知道有些東西不要過度地去追求,過度的去追求,也是一種“奢”。不需要做得像孔子,王陽明和曾國藩那樣,只要去盡自己所能就好了。
《曾國藩家書》的讀后感 篇7
最近無意在家中書架發現了爸爸買的一本《曾國藩家書》,好書!目前雖未完全看完,但內心已感受頗深。曾國藩家書雖說是寫給親人的書信,但是更多也表達了曾國藩對事物的種種看法,書里的信件是按時間序列排序,通過他寫給父母、兄弟的信,可以窺到他個人成長進步的軌跡。
曾國藩的每一封家書都飽含了他對家人的關切之情,雖離現在相隔百年之久,但是書信中給人的感覺還是如此親切與真實,就像在讀自己親人寫的`書信一樣。
曾國藩書寫的家書跨越時間較長,在讀家書的時候,也就像經歷其一生一樣,感悟著曾國藩的人生起伏變化。關于讀《曾國藩家書》帶給我的有以下幾點啟發:
多思考
曾國藩喜歡思考事情的本質,往往會帶給他不一樣的見解,從而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貴堅持
曾國藩能夠正視自己的缺陷和不足,缺點都及時改正,對自己要求極其嚴格,他一生都在不斷反思中前行;
外圓內方
堅持自己的原則,但與人相處剛柔并濟,這也是他在經歷了重大挫折之后領悟到的,行事過于方剛者,表面上似乎是強者,實際上卻是弱者,所謂“大柔非柔,至剛無鋼”;
大局觀
曾國藩總能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問題,從長遠看待問題,不被一時一地之得失左右,不受傳統思想桎梏,在與洋人交往中可見一斑;
胸懷寬廣
他一生中遭受了太多的排擠,也面對了很多的輿論壓力,但他都以寬容的心態面對,做事的時候放下得失心,做好自己能做的,結果如何不是一己之力能決定的。
《曾國藩家書》的讀后感 篇8
近日一直在讀好朋友送的《曾國藩家書精選》,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給紀澤、紀鴻的信中,曾國藩這樣寫道:“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欲求變之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大意為:人的氣質,與生俱來,本來難以改變,只有讀書才可以改變它,重新塑造氣質。古代精于相面的人,都說讀書可以改變骨相。要求得變骨相的方法,必須先立下堅定不移的`志向。
讀完此文有以下兩點感悟:
一、讀書改變氣質。曾國藩是一介書生,靠科舉發家,最后權傾朝野。在《曾國藩家書》中多次提到讀書的重要性,他諄諄教誨家人子弟要讀書,“讀書貴精!保绊氂美е阈泄Ψ颉,“讀書有一耐字訣”。讀書可以改變氣質,這一點毋庸置疑,且與“滿腹詩書氣自華”表達的意思完全相同,現今提倡的“知識改變命運”則把讀書的重要性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
二、立堅卓之志。古往今來,凡是有所成就之人必先立堅卓之志,才能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終成大器。道理淺顯易懂,做起來卻是千難萬難。當今世界,燈紅酒綠、物欲橫流,多少人在宦海商場中顛撲沉浮、迷失自我,理想和志向早已拋到九霄云外,最后落得一個可悲可嘆的下場。
博覽群書,立堅卓之志,懷赤子之心,方為高人。
《曾國藩家書》的讀后感 篇9
曾國藩是晚清中興之名臣,近代圣學之儒宗,“文章道德,冠冕一代”,被后人稱“半個圣人”。讀《曾國藩家書》可以深刻體會到曾文正公在“修身齊家,治兵用人”等方面的成就,亦可以深刻感觸到曾文正公不懈奮斗的一生。十年的太平天國運動,他成就了自己,也扶晚清大廈之將傾,最終雖未能出將入相,但亦可稱得上一代之名臣儒宗。
首先,在修身方面,講求“勤敬”,勿傲勿惰,黎明即起,灑掃庭除,且要做一個“勞謙廉”的君子,后來又講“倔強明強,崇儉虛心,豁達沖融”等內圣之法。
其次,在治學方面講究“專恒”,曾文正公說:“用功譬如掘井,多掘數井而不及泉,不如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痹谧x經史方面,他教育子弟:“要計劃好,每天至少讀二十頁,不必窮盡經義,避免兩天打漁三天曬網的情況,有的人甚至一生也未能讀完十三經!苯逃拥苡霉ψx完經書。他還說:“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
第三,在治家方面。有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有持家八字決:早寶考掃書蔬魚豬。還講,人生并不是總以功名為第一,孝勞亦可也。教育子弟間和睦時講,“未聞有兄弟不和而家業興旺者,未聞有兄弟和而家業不興者”總之,治家第一要孝,第二要兄弟和睦。
第四,在用人方面。曾國藩在平定太平天國之時,凡是自己親自帶領打的仗,是“屢敗屢戰”,而凡是他手下大將打的仗多數都是勝利的。石達開曾經評判曾國藩:“雖不善戰,而能識拔賢將,規劃周密,起事以來未曾聞也!痹帯侗b》即是觀人識人之書。
曾國藩的經世致用之學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學問源泉。若能善學善用,則對我們來說將是受用無窮的。
《曾國藩家書》的讀后感 篇10
曾國藩,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他一生嚴于治軍、治家,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顯赫(治理湘軍、洋務運動)和最有爭議的人物(天津教案、鎮壓太平天國)。作為漢族人,他能在滿清的統治下官至一品,同時言、行、德又為后人所傳頌。因此,作為這樣一個影響深遠的.人物,他的思想和學識都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其中《曾國藩家書》作為其代表作,與《傅雷家書》、《一生忠告》并稱三大家書!对鴩視贩譃樾奚砥駥W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為政篇及用人篇。
修身篇中:“凡人作事,便須全部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憂為用。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通,行得通也”
勸學篇中:“蓋世人讀書,第一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敢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交友篇中:“凡事皆貴之,求師不專,則受益也不入,求友不專,則博愛而不親,心有所專宗,而博觀他涂以擴其只,亦無不可,無所專宗,而見異思遷,此眩彼奪,則大不可!
當然,曾國藩是功還是過,后人如何評價,歷史終究是客觀和公正的。正如丘吉爾所說:“建筑師造就了建筑物,建筑造就了建筑師。”對于曾國藩,歷史造就了曾國藩,曾國藩也影響了中國近代歷史。
《曾國藩家書》的讀后感 篇11
日前,在大班家長講座上,西津小學汪寧老師的講座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資料既通俗易懂又富有內涵,結合她二十多年的教育經驗解讀了“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從而順利實現幼小銜接、幫忙孩子平穩過度。其中對家長的言傳身教進行了風趣幽默又一語中的的講評,指出了家長的引導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家庭氛圍的耳濡目染、習慣的力量、品質的培養、身教勝過說教。
《曾國藩家書》中也指出:“至于擔當大事、修身齊家全在明強二字”;“教兒女輩,以勤儉謙三字為主”;“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曾國藩出將入相被后世譽為“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在家書中有多篇涉及對家人的關懷備至、對晚輩子侄的'循循善誘、諄諄教導,從正面勉勵督促子侄用功讀書、謙遜做人。后代中出現了曾紀澤、曾廣鈞、曾寶蓀、曾憲植這樣著有成就的人物。如:“吾輩讀書,只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之事”、“惟愿諸弟發奮立志、念念有恒”、“教訓厚被子地,以勤苦為體,謙遜為用”、“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家書主旨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現代社會讀《曾國藩家書》,確實有實用價值。也對家長、老師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帶給了借鑒和參考。帶給給孩子一個溫馨民主的家庭氛圍,重視孩子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培養,給予孩子健康的體魄、正確的價值觀,這才是真正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曾國藩家書》的讀后感 篇12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他整頓吏治、倡導科學,使的滿清王朝又茍延了60年。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行文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著真知良言。盡管曾國藩著作留傳下來的很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交友類等10大類。曾國藩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述人生理想和道德修養。他每日記日記,將一念之差、一事之失,都記于當天的日記里,對自己的錯失,毫不留情,并且還和好友互相傳看,以達到監督的作用。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警醒世人的作用。
這本書讓我們受益匪淺,非常值得一看!
《曾國藩家書》的讀后感 篇13
當今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多遠,都好像在咫尺之間,都可以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網絡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
但是,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有多少人寫過信,回想起學生時代,自己也成寫過信收過信,那一封封透著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溫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
《曾國藩家書》中一封封看似聊著居家艱難的.家書,字里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關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著濃郁親情。一代名人重臣通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此募視,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對家人的濃濃親情。作為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他在給祖父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為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他在家書多次提到生活的艱難,但是總是盡力的幫助家人和親朋。
看到這些,我感動了。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里少了像他一樣的親情和友情。更深一層的思考中,我頓悟到,維系親情和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和道德熏陶。
沒有文化和道德修養的人,即使披金戴銀,擁有萬貫家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動物而已。因為人畢竟是靠感情維系的動物,沒有感情與禽獸無異。
《曾國藩家書》的讀后感 篇14
以前,對于曾國藩的認識,知道他是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清朝重要戰略家、政治家,記得毛澤東曾經說:“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表達出對這位中興名臣的推崇之情。
暑期在家,有幸讀《曾國藩家書》只是匆匆翻看了幾篇,但讓我感受很深的地方有許多。感覺對他有了另外一種印象,不僅是重臣,而且是一位知識廣博,道德修養極高,處事嚴謹,循循善誘的長者形象。
曾國藩與弟書之第一書時,寫到“予思朱子之言,為學譬如熬肉,先須猛火煮,然后漫火溫”時,這又在說誰呢?就現實而言,我們大多數人,在為學之初都曾對自己猛火煮過,但一離開那個環境,火隨之就熄滅了。求學的路上一路學來,畢業以后就少了學習的激情。很值得我們反思。談為學之道,曾國藩說:“用功譬若掘井,與其多掘數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其中的苦中婆心的味道不言而喻,表面上理解,這句話有在一棵樹上吊死的味道,但從本質上講,卻說明了執著的重要。力掘一井總比淺掘數井更有希望見泉吧!一個在在社會上,必須要有自己的追求,這樣主能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找準位置,持之以恒力掘一井,泉總會見的.。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選準方向,執著追求,就一定能夠達到目標。
一旦目標確立,就要向著這個目標不懈努力,猛火煮之,漫火溫之,“何必擇地?何必擇時?”。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曾國藩真是一位偉大的良師,他自己就是老守一井而力求及泉的實證。他的才華和認識著實讓人佩服,也很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借鑒。
【《曾國藩家書》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曾國藩家書勵志名言80句08-09
讀曾國藩的家書心得體會12-04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06-11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02-05
讀《曾國藩家書》心得體會范文04-21
《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11-15
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10-19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00字06-21
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