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程的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課程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課程的心得體會1
《課程標準(xx年版)》提出:“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薄安煌娜嗽跀祵W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對人的主體性地位的回歸與尊重,不僅需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而且應注重學生自主發展。
我們知道,學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探索式的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驗是在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有意義的學習應是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認識新知。而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情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課標》的精神和要求合理,靈活。下面談談我對學習《課標》后的幾點體會。
一是教學內容,多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和應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才能有益于學生發現,理解,探索和應用數學。注意從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數學的教學內容大多數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這樣的引入,貼近學生的生活,溝通了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的確就在身邊,現實生活的確離不開數學,從而消除了對數學的陌生感;
二是強調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學生有權選擇他們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數學能力;
三是內容強調尊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都是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我們要承認這種差異。然后因材施教。
學習《課標》,我學到了很多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注意的許多理論知識。數學課堂教學中最需要做的四件事是: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更多地在激發學習興趣上下功夫,要通過自己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充分展示數學的親和力,撥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原動力,是學生對數學有厭學到樂學,最終達到會學。
二、引發數學思考。有思考才會有問題,才會有反思,才會有思想,才會真正感悟到數學的本質和價值,也才能在創新意識上得到發展。
三、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和日常課堂教學行為緊密相關的,認真聽講、善思好問、預習復習、認真作業、質疑反思、合作交流等等,這些學習習慣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刻意誘導,潛移默化,點滴積累通過較長時間的磨練,最后方能習以為常,形成習慣。
四、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在教學中,件事應把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方法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數學教學的具體過程中蘊涵。這里的恰當是指學習方法要反映數學學習的特征,對學生而言,不僅是適宜的而且是有效的。
學習數學的的重要方式是: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觀察、實驗、推測、計算),教師要注重啟發式教學,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教師講授給學生自主以啟發、動力、靈感、方向,學生自主給教師講授以反愧分享、調控、反思。對學生創新認識的培養是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應體現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之中。
通過本次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關于小學數學新課標的理論知識,以后我會用這些理論知識去指導我的數學教學。
數學課程的心得體會2
學習了馬云鵬教授關于20xx版新課標的解讀后,我對如何“聚焦核心概念,落實核心素養”有了新的認識。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核心素養統領下的內容結構化。20xx版新課標,對課程內容做了一些調整,重點是對內容進行結構化整合,探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要求重視數學結果的形成過程,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系;重視數學內容的直觀表述,處理好直觀與抽象的關系;重視學生直接經驗的形成,處理好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系。其中,新課標對學習主題進行了結構化整合,以“綜合與實踐”主題為例,將“量與計量”移至“綜合與實踐”板塊,以主題學習的方式出現,更注重學生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強調將知識內容融入學習之中,倡導跨學科的主題學習。這一改變,也對我們教師做出了挑戰,我們應當用整體性、一致性的眼光看待小學數學的知識體系,精準把握教學,促進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整體理解與把握,逐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數學課程的心得體會3
為了更好地理解課程標準的要求,探索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真諦與培養途徑,x月x日下午,在分管數學教學的xxx副校長帶領下,全體數學教師開展了《數學課程標準(20xx版)》的學習,全面了解課標的整體修訂情況,更加明晰了當前的數學教育的發展形勢以及肩上的責任。
數學新課標提出數學課程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讓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在小學階段,核心素養側重對經驗的感悟。通過學習,我們還了解到新課標的變化有以下幾點:
1、義務教育階段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體現“四基”、“四能”以及正確價值觀的培養與發展。
2、優化了數學課程內容結構。
3、制定了學業質量標準。
4、增強了指導性。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強化了“怎么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5、注重“幼小銜接”,基于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
x校長從新課標的指導思想、修訂原則、主要變化、主要內容、學業質量和課程實施等方面為我們進行了詳細的解讀,為我們今后的數學教學如何落實新課標的精神指引了方向。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必須深入思考:數學學科的本質是什么?數學課程到底應該教給學生什么?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究竟在哪里?如何把“以知識為導向的教學”轉變為“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
課程標準是教學的綱,一系列的變化必然會帶來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學行為的改變,這一切讓我倍感壓力。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細致地去研讀課程標準、解讀課程標準,用新課標理念來指導教學,從而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數學課程的心得體會4
這次有幸參加了xx市一中小學數學20xx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標》的學習報告,而感到高興。雖然是一天短暫的學習時間,但收獲不少,能夠得到這樣的學習是我的幸運。這天的上午是由xx市教研員張教授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的背景、修訂的目標和修訂的基本原則為我們做出詳細的分析。下午是xx市教研員湯教授對數學課程標準新改編的一年級教材詳細的做出了解讀和分析。課程標準(20xx年版)》提出:“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薄安煌娜嗽跀祵W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對人的主體性地位的回歸與尊重,不僅需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而且應注重學生自主發展。
我覺得一天的學習對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有了初步的了解,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等定位上更加準確,我們的教學一直以來是在繼承和揚棄中前行的,我經常問自己:真正熟悉課標嗎?其實每次在學習的時候很了解,可是就是過后忘記了,不能把學到的新理念靈活的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只有備課時,能熟悉本單元或本課時,所以總是很慚愧。8月8日在湘潭學習了一天,在8月23日這天我們教研組又一起學習課標,分析對比新舊課標的一些變化,理解了課標改變的意義。
我們組的每個數學都教師認真地閱讀分析了課標,發現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情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明確提出“四基”是數學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目標。下面談一下自己膚淺的體會與想法:基本技能對于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怎樣學習,還要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除了“雙基”所要求的,基于“四基”的教學,在注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在培養學生演繹推理能力的基礎上,還要注重歸納推理能力的培養。掌握數學基本思想就是掌握數學的精髓;净顒咏涷炇菍W生在教學中老師給他們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聽數學”為“做數學”。
還發現新課標比舊課標更理性些、數學教材的編排更完美些、數學教學更有層次些,教材的結構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新教材比舊教材教學內容的編排更為科學合理,我想:無論是課標的修改還是教材的改編,最終目的是促使數學課程更加完善,更適應社會發展與教育改革的需要,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應用的價值。而課標的修改需要很多專家親臨一線的教學與研討,只有這樣修改的課標才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
十年的新課改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繼續加強課改學習,不斷的探討,使新課標的學習與實踐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沖擊著站在課改浪尖上的教師們。我們曾經多次在教學中困惑,不知所措,但通過學習,我們又引來了新的姿態站在教育前沿。無論遇到多大的艱難,我們始終緊跟著新課標、新理念,才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切實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領悟教學精神,落實好新課標的要求,教好書,培養好學生!才是我做為一名教師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和幸福。
數學課程的心得體會5
史教授對新課標的解讀讓我醍醐灌頂,讓我更加認識到數學的思想方法的滲透,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小學階段是這么的重要。新增加的尺規作圖作為教師覺得教學難度增大,然而聽了解讀方覺得放在小學,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聯系實際,培養幾何意識是這么必要。在教學代數計算時,我們原來往往重視豎式的表達,覺得豎式中的算理非常重要,殊不知橫式比豎式更重要,橫式才體現算理,豎式是算法,讓我猛然驚醒。像這樣啟迪在整個講座中非常多,特別感謝教育局為我們提供這次培訓的機會,讓我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業務能力,在今后的培訓和教學實踐中,我會悉心研讀新課標,對照新課標,整改自己的教學實踐,讓自己提升,讓學生受益。
數學課程的心得體會6
新版《標準》要求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將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們的主戰場,自己要學會退到幕后,在最關鍵的時候推學生一把,而不是自己在課堂上唱獨角戲。讀完之后,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頗有感觸。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總認為學生說的太慢,說的不好,耽誤上課的時間,總是剝奪學生們發言的機會和發表不同意見的看法,有什么問題都是自己包攬下來,該學生總結的都自己給學生總結好,要求學生記下來會背,會用,其實這些結論學生們根本就不理解,更談不上會用了。當學生做題出現錯誤時,我總是迫不及待的幫助學生指出來,并直接告訴他們正確答案,并沒有追問他們做錯的原因,所以導致他們下次再做類似的題目時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同樣的錯誤,追其本質原因,還是沒有真正的理解其內涵,所以每次做這種題時,總是出錯。課標指出,每一個具體的知識不僅包括“數學結果”,還應當包括它們的來龍去脈,即產生、發展、完善、應用和與其它知識(方法)的聯系等方面。而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恰恰只重視學生對于結果的掌握,而忽略了學生對于這一結果的產生、發展和探索的過程,只要求學生純粹的記憶、模仿和機械性的訓練,這樣雖然他們也能得到暫時的成績,但對于學生們長期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有一次,我親眼看見一位學生在背誦數學題,我感到很吃驚,他反而很平靜,告訴我你平時不也都要求我們背結論,再利用結論做題嗎?我干脆把題目背下來,遇到同類型的模仿就可以了,效果不是一樣的嗎?聽后,我感覺很震驚,長此以往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探索問題的精神將被徹底泯滅了。
此外,《標準》對評價學生數學學習的目的界定為: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而我平時對學生的評價只注重結果,注重學生考試的成績,題目作對了,考試考的好,就認為是好學生,就會得到老師的表揚?荚嚳嫉牟缓,題目總是出錯就認為該學生腦子笨沒有學習數學的天賦,而嚴重忽略了為什么會出錯,出錯的原因在哪里。既然這些問題學生們總是出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否采用一些措施將這些易錯問題提前干預呢?例如在有理數的加法運算中,異號兩數相加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個難點也是個易錯點,為了避免這種錯誤的發生,我將有理數的加法運算賦予了具體的實際意義,當然這種意義一定是學生比較感興趣比較熟悉比較敏感的問題,于是我想到了零花錢,因為每個家長都會給學生一些零花錢,而算賬是學生們最拿手的出錯率幾乎為0,因此在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時,我規定將正數看成是家長每天給我們的零花錢數,負數是我們每天花掉的零花錢數,例如:+8+(-5)可以理解為今天家長給了8元零花錢花掉了5元,學生很容易得到還結余3元,因此+8+(-5)的符號為“+”和為3,即+8+(-5)=3。再比如-13+10可以理解為今天家長給了10元零花錢,而自己卻花了13元,錢不夠怎么辦呢?可以問其他同學借3元,因此-13+10的符號為“-”和為3,即-13+10=-3。總之,只要遇到有理數的加法都可以賦予這種意義。同學們不光感興趣算的快,最重要的一做就對,也提高了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通過這次嘗試,我發現對于學生們平時易錯的問題只要做到提前干預,這種錯誤將會降低的很小。
總而言之,在讀了《數學課程標準》之后,對我的教學思想進行了一次洗禮,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根據課標的要求,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
數學課程的心得體會7
教學改進是教學研究的永恒話題,問題在于改進什么、如何改進。曹培英教授在本次講座中從“誤區與對策”、“不可或缺的基礎工作”“教學改進的主要策略”三方面,為大家帶來了前沿引領。
螺旋上升靜待花開
曹教授在講座中指出:近年來冠以“大”的名詞層出不窮。我們在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中,常會在這些“大”的引領下進行教學設計,但這都指向“教”的設計,而并非“學”。曹教授借助各地數學教材的沿革,為大家呈現了“螺旋上升”的合理性,提出教學改進要具體問題具體突破,“大小相宜”才為上佳。
在此基礎上,曹教授為大家解讀了數學教材編排背后的“關聯”與“配合”。例如:百以內數的認識可以應用于元、角、分的認識,厘米、米的認識,通過應用來鞏固舊知,這樣能夠在避免厭倦效應的同時,為學生留出鞏固的時間。
這不禁讓我想到本學期深深困擾我的一個問題。筆者目前執教五年級數學,五年級下冊的數學知識點非常系統,有分數的基本性質和計算、統計知識的應用,也首次出現了立體圖形表面積與體積的計算,學期短、任務重。很多學習能力不強的孩子,在五下每一個單元的學習中,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不斷地受挫。甚至一些學習能力還不錯的孩子,他們在新授課中暴露出的問題,不能在練習課中及時解決,要持續鞏固到單元復習,才能慢慢形成自己的理解。這樣的現狀不僅讓孩子們非常受挫,也讓我自己有些焦慮。
聽了曹教授的講座,我恍然大悟。原來就連教材的“混編”、“拼盤”式編排,也是為了“等一等”我們的孩子,那么我們為何不能在教學過程中“靜待花開”呢!
用活教材,以生為本
當然,“靜待花開”并不意味著“躺平”。教師只有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進,才能放下心中的焦慮等待孩子們的成長。曹教授的講座為老師們提供了許多操作性很強的教學改進策略。
曹教授借助“學習”二字,在字形中解讀出要手握書本學習、要像小鳥飛出鳥巢練習飛行一樣學習,提煉出科學的學習形式:書中學、做中學、問中學。
其中“書中學”要求教師要將教材作為教學之本,教材中的情境對學生來說始終是新穎的,教師因為自己覺得情境老而一味摒棄教材,仍舊是一種“以教為本”。要讓課程實施走向個性化,不是一味地摒棄教材,而是要將教材用出經驗、用出創意。
例如在《不規則物體的體積》一課中,學生在經歷教材的實驗情境時,完全有可能先估再測,喚醒估算經驗,或者取單位體積的土豆測量其質量,再根據完整土豆質量與單位體積土豆質量之間的倍數關系,計算出完整土豆的體積。這樣出色的創意測量,不僅應用了《因數與倍數》單元的知識,也滲透了同一物體質量與體積間的比例關系,還能夠融合科學學科中的比重知識。看來這樣的“老情境”也能呈現精彩紛呈的課堂!
數學課程的心得體會8
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新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全新的認識,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我就談一下我的學習感受:
一、新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意義及課程性質的確定,更體現時代要求。
修訂后數學意義表述為:“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與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息息相關,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學更加廣泛應用于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數學作為對于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不僅是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基礎,而且在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二、重述基本理念,更加突出“以人為本,多元發展”。
新課程標準將原來的課程標準實驗稿的6條基本理念:1〃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2〃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3〃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4〃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如教學《連加、連減》一課。學生利用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讓學生自己說情景,自己說想法,自己提問題。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學,而是主動的學,創造性的學。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力,有利于學生潛能的開發,有利于知識的掌握。5〃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6〃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其中將關于數學學習和數學教學兩條合并成一條,變成5條基本理念,關于數學課程與教學的總體要求表述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更體現以人為本,多元發展的理念。
三、“雙基”變“四基”目標,目標要求更具體,更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和活動體驗。
課程目標的總體設計仍然保持總體目標和學段目標的結構。注重過程性目標和結果性目標相結合,具體分為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4個方面。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提出使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边@樣的變化使我們教師就要在教學活動中更加注重設計各種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形成基本的活動經驗,并在各種豐富的活動中不斷拓展思維,形成基本的數學思想,對學生的目標要求更加具體且要求也更高了。
四、10個核心概念的梳理,更重視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及模型思想的構建。
新課程標準把課程內容分為4個部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又提出了與內容有關的10個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并且對每一個核心概念都給出了較為明確的解釋。這樣的核心概念的梳理,更加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及模型思想的滲透,特別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意識及能力,很多孩子在以前只會就題解題不會思考問題,也不會將知識進行遷移和舉一反三,這樣明確的梳理出具體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就更加清晰該注重學生哪些方面的培養及訓練了。沒有什么比親手摸一摸,親眼看一看,更能真切地獲得感覺了!墩n標》中指出:“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教學課程,課堂與生活要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學習真正實現個性張揚的有效途徑。如在學習《自選商場》和教學《分類》課前,要求學生在媽媽的陪同下去超市走走,看看超市中商品標簽的式樣、內容、排列;在教學《圖形的認識》中可讓學生摸摸、玩玩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通過觸摸,直接體驗物體的形狀及其特征。
通過學習20xx年版的《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更加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舊的不能順應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不斷鉆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學生,鉆研教材教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教研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小學數學現代教學的需要。
數學課程的心得體會9
今天學習了程曉堂教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發展的新方向》的講座,收獲良多。講座結合新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探討英語課程的新理念、新目標以及如何落實核心素養,為我們今后的英語教學指明了方向。程教授從核心素養的演變、內涵與構成,為我們剖析了核心素養與課程之間的緊密聯系,二者相輔相成。并從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核心理念、內容的六要素,途徑與方法、評價的改革與創新等方面,為我們立體的介紹了英語課程發展的新方向,也讓我們深刻的認識到我們的課堂應該著眼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內需,設計有探究性、實踐性的活動,將理論運用于實際,從而實現英語教學目標,落實學科育人。
數學課程的心得體會10
聆聽完xx教授關于20xx年最新版課標的解讀后,讓我對數學教學有了更加新穎和深刻的認識,我不斷思考: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我們數學老師的主要工作只是教給學生數學知識嗎?實則不然,數學教學既要考慮數學與學科的關系還要考慮數學與教育以及數學與學生認知發展的關系。若想自己的教學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基于對《課標》的學習,我對我的數學教學工作有了如下規劃和見解。
一、加強教育和教學理論知識的學習
能讀完《課標》并不意味著真正的讀懂《課標》,課標背后依托著大量的教育教學理論,比如:何為核心素養內涵的一致性、表現的階段性、表述的整體性;什么是核心素養中教育特征的意識、觀念和能力;主題整合中概念與抽象、性質與推理、關系與模型、運算與運算等等術語,這些高度概括化的信息,需要我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之建立聯系,需要通過不斷地研讀和例證來加深認識、加強理解。只有真正的使這些上位的概念植入腦中、融入觀念里,才能正確的在教學中加以應用。
二、提高研究數學知識內部聯系的意識
xx教授提到,學生有時做不對題是因為讀不懂題目表達的意思,于是新課標將小學階段數學學科從原來的2個學段分成3個學段,將學生的認知發展更加的細化,使得階段性目標更加明確,這就需要涉及我前面提到的關于教師對學生認知發展階段性目標的掌握。
同時xx教授也建議教師要有各類層級的備課,比如:集體、學年、學段、學校數學教師備課。這一點我非常的認可,也正如國外教育學家所說的,學生在中高年級能否順利的學習,依賴于他在低年級時是否學會了如何學習。所以我認為,我們小學教師應該系統的研究課標中涉及的幾大領域的發展脈絡以及重點內容,從每個領域中規范好教學的一致性,讓學生在低段所學的知識在中段以及高段學習的知識里也應該解釋的通。通過《課標》中的主題整合,不應只是關注“存在”,而應關注與“關系”,真正做到“研究對象+”。
三、反思教學中不科學、不規范的方面
在教學研究中我們教師不免會突然迸發新的意識,這些意識的萌芽是不是正確的,是不是向《課標》靠攏的,都需要我們借助《課標》不斷地審視。
xx年聽過xx老師講三角形的周長一課,她正是按照xx教授在會上提到的運用尺規作圖將三條邊首尾相連依次落在一條直線上的方法來上課的,傳統觀念里只有到了高段才使用的圓規,卻在三年級的課堂里出現了,這新穎的方法加之學生的表現給了所有人眼前一亮的觸動。通過今天的學習,我想我們在教學中要保持隨時審視的習慣,摒棄復雜的傳授,將問題簡單化、系統化才是今后應該為之努力的方向。
xx教授提到,“數學化”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數學化的實現不應只是埋頭苦教,如何真正做到會教數學,應將成為我教學的必修課。
數學課程的心得體會11
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四年級的數學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新教材的編寫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吸引學生閱讀,激發學習興趣。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該理解教材目標,明白把握教材編排的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創設親身體驗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的主動性。
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大程度取決于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要用各種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寬松、愉快、和諧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新教材中例題,習題的安排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接近,許多情境圖完全可以通過學生實際活動,親身體驗來表現。同時學生也會感受到學習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學時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游戲,表演等實際活動將情景圖所提供的內容進一步動作化,情景化,使學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實的數學活動情境中,增加實際體驗,創設學習情境。
二、創設求異情境,感悟計算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
新教材體現的是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用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發現,有所創新。讓學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問題的過程,發表獨特地見解。對于學生的不同想法,教師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使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創造性活動的信心。
提倡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關于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標準》認為,“由于學生生活背景不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樣化。”通過所學的運算律掌握運算方法,允許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啟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想法,從而達到培養孩子創新意識的重要意義。
三、教學內容以“情境串”的形式出現,使例題更具開放性,使學生更能體驗到探索的樂趣。
新教材的又一特色是教材內容以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或故事為題材,把一個單元的知識以“問題串”的形式連接起來,使數學問題情境具有連續性或故事情節,給學生提供了從數學角度選擇信息、組織信息、解決問題的機會。例如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認識多邊形”,把需要教學的多個數學問題全部放在了巧手小木匠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認識三角形、三角形的分類、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情境圖中。這樣的編排,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突出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只有認真研讀課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讓我們的課堂更加和諧高效。
數學課程的心得體會12
3月14日,我接受學校安排,有幸在市實驗小學參加了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會。在這次解讀會中,秦院長的講解,使我受益匪淺,讓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深的理解。《新課程標準》把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第一位,實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這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于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的給予一些建議。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制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而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嚴重影響著整體數學素養的提高,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與及時的關注與幫助,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并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產生困難或錯誤的原因,并鼓勵他們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另外,在教學中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學中要努力激發學生主動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解決問題。應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聽數學”為“做數學”。學生對數學的概念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
總之,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就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完全了解,才能找到開啟數學之門的金鑰匙。
數學課程的心得體會13
隨著金猴的新年鐘聲的敲響,我們又將踏上一個新的征途。當我再次捧讀《數學課程標準(20xx版)》,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20xx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發生了重要的變化,由原來“雙基”的提法變成了現在“四基”提法,《數學課程標準》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始終貫穿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與過去的課標的理念發生了質的變化,如何適應這一變化,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呢,通過學習,結合多年教學工作經驗,我深深體會到,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主體,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提高數學的教學水平。
一、要廣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學科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感到有些枯燥,困難,特別是學生對于抽象性、邏輯性的東西的理解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要達到“四基”的要求也是十分困難的。所以具體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他們天真活潑、敢想敢干的創造性的心理特點,廣泛激發他們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興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主動地接受它,集中精力地學習它、應用它。作為數學教師,如果我們在課堂上能精心設計,巧妙安排,時刻注意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教與學之間才能達到真正的合諧統一,才能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
二、要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
新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情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就要求我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和應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才能有益于學生發現,理解,探索和應用數學。要做到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必需從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數學的教學內容大多數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這樣的引入,貼近學生的生活,溝通了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的確就在身邊,現實生活的確離不開數學,從而消除了對數學的陌生感。
三、要注重個性發展
不同的學生對數學的認識程度、認識角度會有所不同,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所以要體現差異性培養,一是要尊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教學活動中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都是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我們要承認這種差異。然后因材施教。二是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注重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有權選擇他們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數學能力。
在教學中,只要我們做到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學生的實際、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就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從而達到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要求。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可侵犯!
數學課程的心得體會14
大學畢業以后,有人問我是什么專業的,我就會告訴他,我是數學專業的。而今,我參加小學數學教育已經4年有余了,有人問我是干什么的,我會回答,我是從事小學數學教育的。閱讀“小學數學學科”這一內容,我受益匪淺。在我原本的認知理念中,作為科學的數學和作為教育的數學就是一回事兒,他們都是數學。而今,我才知道,原來作為科學的數學與作為教育的數學是不完全相同的。
從事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工作之后,我也一直沒有放棄學習一些數學理論知識。想著某一天可能會對我的教學有所幫助。也想著可能會高屋建瓴,視野更寬廣。而今,我體會到作為教育的數學與作為科學的數學這兩者之間有一定的聯系。它們能夠互通,卻又不得不區分異同。
生活數學觀、兒童數學觀、現實數學觀,這三個“數學觀”簡單概括了人們對小學數學(兒童的數學)的根本認識。
我對P8內容中“生活數學觀”的研讀有了一些體會。原文為:
數學教育的目的應該是使學生能夠認識、理解、判斷、運用數學,并經常能在社會活動中運用數學,特別是要在對學生的個人、社會及職業生活有實際意義的背景中運用數學。因此,中小學數學不應是外在的知識,讓學生感到陌生,而要處于學生的文化和生活現實中。正如杜威(JohnDewey)所說,必須填平兒童的興趣和經驗與科學之間的鴻溝,兒童的經驗和文化應該成為其在校學習的基礎。
我的思考: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如何減小杜威所說的鴻溝。兒童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數學生活化的普遍現象又是不爭的事實。小學數學階段孩子們所接觸到的數學,他們的出發點是一樣的,就是生活。因此學習數學,就必須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培養數學學習興趣。數學實踐活動、數學故事、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等,這些都是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的出發點。也是在日常教學中經常運用到的方法和技巧。同時,在進行興趣培養的過程中,將數學思維,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等融入其中,就是我們當前在做的數學教育。外加引導、評價體系的建立,這些是站在兒童數學觀的角度去對待成人數學世界和兒童數學世界之間的差異。讀懂兒童的心理,激活最近發展區,讓學生經過思考、討論、嘗試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動,由興趣入手,激發學生經驗歸納、直觀操作、建構數學知識,形成并非嚴格的數學概念。如此這般,小學數學教育也能在未來學生接觸到數學科學起到好的作用和影響。
數學課程的心得體會15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核心素養”走入了廣大教育研究者與工作者的視線,為積極應對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質量,我有幸觀看了郭華教授關于“新課標解讀:讓核心素養落地”的講座。數學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在我教學的第一學段中,學生對數學只有簡單的認知,教師可利用生活經驗和幼兒園相關活動經驗,通過具體形象、生動活潑的活動方式學習簡單的數學內容。學生能從簡單的數學活動中認識100以內的數,能辨認物體和簡單圖形的形狀,會簡單的分類。培養第一學段的學生最基本的“數感”、“量感”,從而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數學課程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6-07
數學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精選11篇)05-25
學習《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0-25
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9-30
讀《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范文01-18
學習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11-13
學習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4-01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01-12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