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莊子日常讀書心得體會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莊子日常讀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莊子日常讀書心得體會1
兩千多年前的某一天,莊子在閑靜的午后靜臥,他微閉的雙眸和上翹的嘴角,正展示著他歡悅的夢境;秀遍g他身后長出一對翅膀,莊周化作栩栩蝴蝶飛舞在天地之間。然而豁然夢醒,莊子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發現自己是睡在床上的莊周,但那只在夢魘里飛翔的蝴蝶卻再也揮之不去。于是這位質樸到純真的哲學家開始懷疑,到底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我是莊周?還是蝴蝶?
他住在窮鄉陋巷,斜陽草樹之中,享樂天年,布衣芒鞋,鼓盆而歌。倘若用筆勾勒莊子,應當用近乎白描的悠閑飄渺的線條畫他的衣紋,用靈動疏放的墨色寫他的鬢發,他厭惡亂耳的五音,迷目的五色而鐘情于自然的高山流水風吟蟲唧。他嘯傲山林,憐花惜草,他淡泊名利,息交以絕游,知道人世間的爾虞我詐,不如魚之相忘于江湖。知道繁華落盡必為凋零,故自然而生,自然而死,無欲無求。他的精神高高地飛翔在污濁不堪的泥沼之上,那是何等博大而輝煌的垂天之翅,他驅散著人類貪欲,殘暴和自大的陰霾。莊子的思想是那樣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民族,那些閃著智慧之光的文字,悠然而至,帶來林林總總自然的生命與言說,歡焉而去,留下了深邃廣博的宇宙蒼穹,以及,美和自由的人生。
美是什么?美在哪里?難道是世俗彩繪的國棟雕梁?是精致的陶瓷或墓葬的裝飾?是五弦妙手彈奏的.音樂?去吧,去吧,這都不是。這些矯偽的藝術,在莊子看來都是惡俗的,不堪的,不可容忍的,真正的美存在于天地之間,是沒有經過人工雕鑿,天然淳樸的存在。顯然,莊子追求的是一種沒有經過人破壞的天地醇和之美,一種純真不加矯飾的自然之美。而一切人為之美的藝術,不過是一些摧殘事物本性矯偽之作,這些東西與人為天性相執拗,必除之而后快!氨酥琳,不失其性命之情”。莊子的美,是徹底的真和樸,故“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朋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你看那云中白鶴,山間明月,水上清風,那浩浩江流,巍巍高山,層層林海。那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寒光積雪,蒼茫的宇宙之間,何處不是無言的大美?
自然之美,正是美在率真和純樸,毫無雕飾,靈動清晰,刻意雕琢可能美麗,但已失之于生動。人也應該如此。《莊子》中關于東施效顰的寓言,最能代表他的觀點。西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女,無論舉手投足,還是音容笑貌,都惹人迷醉。即便略施淡妝,衣飾樸素,也無法遮掩她的天生麗質。有個長得很丑的人叫東施,很羨慕西施的美麗,就時時模仿西施的一舉一動。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見她手捂胸口,雙眉皺起,嬌柔無限,十分惹人憐愛。當她從鄉間走過,鄉里人無不睜大眼睛注視。東施看見西施姑娘這個樣子很好看,就模仿著西施的樣子,也手捂胸口,雙眉皺起從鄉間走過,可是村里人看到她這樣子,都嚇得緊緊地關上門不出來,或是遠遠的走開了。這丑女人只知道人家皺得好看,卻不知道人家皺眉為什么好看,西施麗質天成,哪怕陷于疾痛之中,也自有一番風韻,動人心弦。那丑女人本已很丑,再以愁苦的樣子,可謂丑上加丑了。
這個故事流傳至今,人們以為莊子借此嘲笑東施的丑陋和不自量力。其實,莊子講這個故事,不是嘲笑東施的面貌形體,事實上他也并不在意人的外在形體,在他的著作中,對于丑得奇形怪狀但心靈淡泊飄逸的人,莊子都是大加贊美的,他在意的是你是否是個自然的真人,一個誠實本色、率性、純潔的人,一個卸掉眾多虛偽面具的人。
我們都經過孩提時代,那時候餓了就哭,吃飽了就不鬧,沒有貪求的欲望。愛父母,親同伴,惡壞人,全出自內心的情感而非虛飾和矯情,面對五彩的的世界,不懂就問,不會就學,只因好奇而非功名利祿之心。所有一切,皆自本性,快樂與悲傷、喜愛與厭惡毫無半點虛假?墒,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卻學會了各種各樣的虛偽。痛苦的時候不敢放聲大哭,拼命地擠著笑臉面對世人,開心的時候不敢開懷大笑,偏偏板起臉像是沒有發生任何事。我們一面真實的感受生活給予的苦難和幸福,一面虛偽地掩蓋面容上的喜怒哀樂,慢慢地,我們學會硬起心腸,不動聲色。我們失落了自己的本真,同時也失去了無所掛礙的自然的快樂。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币磺凶蠲篮玫亩际亲钫鎿吹模挥心鼙3肿约鹤匀惶煨缘娜,才是精神的偉人,也才是永遠快樂的人。相對于宇宙來說,人生何其短暫,為什么要逼自己背負各種各樣的理想,使自己的心被奴役?假如世外有一雙慧眼俯視紅塵之間的財貌名利之爭?匆娙藗優榱藵M足自己的貪欲,絞盡腦汁,刻意苛求,不再保持率真與純樸,那它該如何悲憫人的愚昧啊!世事有其內在的運行規律,絕非人力可以全然改變,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是人力之外的聲音,強人強己都不如順其自然,這樣才能是一個合乎自然之道的人,才能是一個“美”的人。
看見拈花微笑的佛祖和迦葉了嗎?見到鼓盆而歌的莊子嗎?見到發現了“一切美的相同性”的蘇格拉底嗎?背離了自然的本性,才是讓人越來越不快樂的根源啊!
莊子日常讀書心得體會2
古往今來,人們都在追逐一個夢想——自由。從個體來說,柏拉圖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國”,孔子追求“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精神境界;從民族來說,無數被壓迫人民為爭取自己民族的自由獨立而奮起反抗不惜流血犧牲;從國家來說,人們為尋求不斷發展提出自由新口號:經濟要求發展“自由貿易”、“自由競爭”,一實現經濟的健康發展,政治要求“自由民主”以謀求更廣泛人民利益,文化也也同樣要求自由的空氣、自由的呼吸、以達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面貌……人們心中對自由的呼聲從古一直綿延至今,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愈加洪亮,然而,自由到底是什么?自由在哪里?怎么實現自由?我們心中久久的疑惑誰來解開?
那么不妨靜下心來,漫步于幽靜的樹木或湖畔,來品讀一番莊子的《逍遙游》,聆聽那從遠古而來的期盼,來體味自由的馨香,任心思自由徜徉于天際。
《逍遙游》是《莊子》書中的首篇,也是莊子本人的代表作。在上《莊子研究》課程的時候,我認真地聽老師解讀了《逍遙游》這篇文章,在深入閱讀之后,我覺得莊子的確不愧是影響漢文化甚深且遠的一代思想家,其中闡述的觀念也在數千年以下不斷的對后世產生影響。另外,莊子也不僅是一位思想家,他更是一位重要的散文家,這篇《逍遙游》看似雜亂無章,但是卻有中心思想貫串其中:他就是要人們不要一直被名韁利索牽絆住,更不要人云亦云的迷失在世俗的觀念或是現實取向的功利價值觀之中。
初見“逍遙游”三個字,很自然的聯想到這樣一幅悠然愜意的風景:一個學者立于竹筏之上,沒有船槳,竹筏順著水流漂游,兩岸青山徐徐向身后遠去。若問我莊子的自由該如何形容,很自然的想到那句“向詩人一樣自由”。但讀完并深入學習《逍遙游》一文后,才發現上面的兩個“很自然”的反應與莊子以及他所崇尚的“逍遙”真是差里百萬里。莊子逍遙,是近乎忘卻凡世間的一切復雜,纖塵不染的精神與靈魂上得到自由。那些詩人學者,要么觸景生情,要么因勢感懷,都是為外在客觀和內在主觀所限,不能達到真正的逍遙。
《逍遙游》開門見山點出“逍遙”的境界,“游”的'狀態,鵬程萬里,扶搖直上,看似逍遙,其實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時不與我,則無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脫?莊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變,以游無窮”。也就是說,心靈順應天地之道,跳出萬物束縛,無物,無我,無功,無名,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逍遙自在。作品描寫了一個哲學意識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后倦極而返的心理經歷。首先通過描繪一系列具體的事物和三個不同層次的人物來反復申明絕對自由的難得,借鯤鵬和蜩鳩的對比,來說明大小的分別,破除一般人見小不見大的觀念,并指出:唯有“無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遙游。
莊子所講的“逍遙”是一種絕對的自由,而不是相對的自由。莊子把人生之最高境界描繪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那是一種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沒有功利目之、心中無我之崇高境界。只要如此,才能潛心學習,為人生之騰飛打下厚實之基礎,才能不畏險阻,翱翔于九萬里之藍天,做才能戰勝自我,不被榮譽所累,才能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以熱愛作為奮斗之動力。
“逍遙游”是莊子哲學的總綱,是莊子對人生的理想的追求,對精神自由的祈向,是精神從主觀形體和客觀現實環境中提煉!跺羞b游》的主旨是人應該擺脫一切功名利祿權勢的束縛,在精神上達到一個超然物外、悠然無為、絕對自由的境界。莊子借《逍遙游》為人們開辟了一個自由空靈、超脫時空的天地。
《逍遙游》中塑造的境界永遠是沒有邊界的。天地大道,莊子于虛靜中揮灑他的放誕,于達觀中流露出些狡黠,讓我們用一生的體溫去溫暖這個智慧的名字,漸行漸遠,隨著莊子去“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或是為了名利鉤心斗角,整天生活的惶惶不安;或是沒有人生目標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質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越來越方便快捷的現代生活方式讓我們在享受他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舍不得花上一個小時看一本好書,更樂意做得是去泡網吧,或是去麻將桌前搓一小時。社會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然而社會的進步更需要強大的精神文明來支持和推進。所以,當我們有閑暇時,不妨捧起一本好書,全身心投入地去讀他,去理解它,做一個現代的“至人、神人、圣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暢游。
莊子日常讀書心得體會3
孔子被人們稱為“圣人”,把莊子稱為“神人”。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氣勢磅礴、縱橫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闊、籠蓋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遠;他的風格嬉笑怒罵、了無拘囿。
莊子一生貧而不窮,家住陋巷,以織草鞋為生,有時甚至無米下鍋,要向人借糧。但是他卻能隨心所欲,自得其樂。生不逢時,如之奈何?就是這樣一個一貧如洗的人,斷然拒絕了楚王送上門的相國之位。自稱寧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著尾巴、自由自在的烏龜,也不愿意當供奉在廟堂上,受人尊敬的龜甲。所以莊子選擇了“無為”,敢于從容面對隨之而來的寂寞和貧困,在天地間隨心所欲,逍遙自在,達到心靈所追求的高度與境界。
《逍遙游》是全書的精髓,開門見山點出“逍遙”的境界,“游”的狀態。鵬程萬里,扶搖直上,看似逍遙,其實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時不我與,則無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脫?莊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變,以游無窮”。也就是說,心靈順應天地大道,跳出萬物束縛,無物,無我,無功,無名,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逍遙自在。
看莊子的《逍遙游》,首先就要看一個“大”字!氨壁び恤~,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里也!本搛H大鵬,充盈于天地之間的大氣磅礴!芭w,其翼若垂天之云!贝蟾窬帧⒋髿饬、大胸懷是逍遙的第一步。
其實,生活都一樣,只是每個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在每個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于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對。所以,胸懷博大是莊子、是《逍遙游》給我們上的第一課。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再說如果水的積聚不夠深,那么則無力承載大船。同樣的,在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嘹亮的哭聲就是人生鳴笛啟航的標志。我們在書海中、在困難中逐漸成長,小船歷經風雨,變成了大船。倘若沒有在學習生活中的知識、能力、經驗的積淀,水不夠深,人生的大船在未知的.水域里航行,必然危機重重。當然,內涵深度的積累無疑是一種漫長的過程,需要鍥而不舍的堅持,這也是一種逍遙游的前提與資格。
《逍遙游》中塑造的境界永遠是沒有邊界的。天地大道,發乎自然,莊子于虛靜中揮灑他的放誕,于達觀中流露出些許狡黠,讓我們用一生的體溫去溫暖這個智慧的名字,漸行漸遠,隨著莊子去“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當感受到心靈的疲倦與束縛時,讓我們靜下心來,跟著莊子一起展開一次心靈的逍遙游……
莊子日常讀書心得體會4
中國哲學思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我國思想史上影響最大的,有四大思想資源和思想傳統。那就是: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國佛學和宋明理學。這四大思想傳統的一個共同點是,它們的學問都是生命的哲學,他們的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這就是說,中國哲學的智慧是從偉大精神人格中、從哲學家的實踐行為中流露或顯現出來的。中國哲學家是先知、詩人和圣賢的綜合人格。他們透視現在,玄想未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把高尚的理想拿到現實世界來實現。
原始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老子》文約義豐,《莊子》詼詭譎奇!独稀贰肚f》不獨表達了特殊的生存體驗、宇宙觀念、人生智慧,而且代表了特殊的中國藝術精神,是各類藝術的靈魂和源頭活水,堪稱世界文化的奇葩。讀《老》、《莊》既要用理智,又要用感情,要有自己對生活的體悟,甚至要投射全幅的生命。
《老子》又名《道德經》,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寶。老子所著。其人姓李名耳,字伯陽,謚曰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是軸心文明時代最著名的思想家,道家著名代表,又被奉為道教的鼻祖。
《莊子》一書(莊子著,其名周,先秦著名思想家,道家著名代表。)是道家與道教的經典,主要強調的是整體的和諧與物我的相通,是我國文學史上不朽的源泉。包含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內篇語言風格接近,思想連貫,自成一體,乃莊子自著,是全書之核心。莊子的精神,也正是中國藝術精神和中國美學精神。
“道”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恍恍惚惚的東西,無形無狀,混而有一。它是宇宙唯一的存在,“先天地生”,為“萬物之母”,是一個終極實在,是萬物的根源,是一種不受局限的、無終止的、一切事物的源泉與原始渾樸的總體。“道”不是一靜止不變的實體,而是永遠不停息的流轉與變遷的一個過程。道是整體與過程的統一。道具有否定性和潛在性,它創造和維持了每一肯定的和實在的事物。在這一歷程中,潛在變為現實,否定變為肯定,空無變為實有,一變為多。同時,又伴隨著相反的歷程。在這里,相反相成的辯證公式決定了變遷的過程!暗馈边可以視作陰陽、剛柔等兩相對峙的力量、事物、原理之動態統合。在人生論上,老子強調“無為而無不為”;主張“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認為,真正的智慧,必須從否定入手,一層層除去表面的偏見、執著、錯誤,穿透到玄奧的深層去。宇宙真相與奧秘,是在層層偏見剝落之后才能一步步見到的,最后豁然貫通在我們人內在的精神生命中。
其實道家與儒家殊途同歸,最終都是強調個人與無限的宇宙契合無間──“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钡兰彝ㄟ^否定的方法,否定知識、名教,甚至一切外在形式的束縛,包括儒家仁義的束縛,化解人生之憂;追求的自由是精神的超脫解放,人與天地的合一。所以莊子要化解物形,才能作逍遙無待之游,達到“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境界。道家之“道”本體雖具有“自然而然”的特性,但在深層上仍具有價值、意義本體的含義!暗馈背蔀樽罡邷蕜t和最后目的,“為道”即展開了道家人生價值的各種內容。莊子所主張的精神自由即以對最高本體“道”的冥悟契會為前提。
道家認為,個人應當追求永恒的逍遙與解脫。莊學討論了人的生存處境。此身有限,吾生有涯。以有形有限之生投入天下,人要面對無限的時空、知識、意義、價值,這一“無限”令他不安。在熙熙攘攘的人世和各色人等的不同欲望之追逐競爭中,人心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痛苦,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如何化解這些痛苦、困惑?莊子的人生哲學啟迪我們由現實到理想,由有限到無限,這一自由觀的背景是反對唯我獨尊,主張寬容。承認自己的.生存、利益、價值、個性自由、人格尊嚴,必須以承認別人的生存、利益、價值、個性自由、人格尊嚴為先導。這種平等的價值觀肯定、容忍各種相對的價值系統的意義,決不抹殺其他人的利益、追求,或其它的學派、思潮的存在空間。這樣,每一個生命就可以從緊張、偏執中超脫出來,去尋求自我超拔的途徑。人們從超時空的境界中還要再回到現實中來。到最高境界時,道家又以道為出發點地向下流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币虼耍兰依硐胍惨炞⒌浆F實人生之中。
“大道廢,有仁義!比柿x禮法正是在大道荒廢、國家混亂、家庭不和的時代,才成為社會的急需。老子在這里主要不是批評儒家,而是講述道德仁義出現的背景。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說,老子采取了追問的方式解釋了從“公天下”到“私天下”的蛻變過程中,由于人們普遍信仰和具有原始宗教意味的“道”的旁落,而后才需要強調人之內在的“德”;內在德性的削弱,才勉力保留起碼的憐憫心、同情心與推己及人之“仁”;總體的道德原則──“仁”的淪喪,才需要強調部分的道德原則和合宜、適宜的行為──“義”;義行的喪失,則只有靠外在的秩序、規范之禮樂制度來約束人的行為,并維系社會,包括使財產與權力的分配秩序化。
莊子日常讀書心得體會5
昨天我第一次讀完了《莊子》這本書。從上學期開始,用課余時間磕磕絆絆的看完了。我談一談我的看法。
莊子,美而不自知。甚至也不為人知。能見者少,見而能受者更少。知其美不為人知,難,知其不自知,更難。事實上,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美,而是他不在意自己美不美,更何況別人怎樣看他了。
他無所謂語言,言不盡意。但是他也不逃避語言。他不介意寫很多字。他不在意。開口也好,不開口也好,傳之后世也好,不傳也好。因為他沒有想要守護的東西?酌弦刈o仁義,墨翟要守護苦難,惠施要守護言辭,管商韓要守護法度。他沒有想守護的東西,他所倚仗之物,不需要他的守護。滅亡的是人,不滅亡的是道。
莊子是庶民。有人提出他是貴族,王族,也有人說漆園吏在楚地待遇是很高的。但我說的庶民,是他的態度。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小人物的自嘲。這個世界對他而言只是玩笑。這種庶民感,與道德經對比起來,尤為明顯。他像落入凡塵的神仙,雖然是神仙,但終究落在凡塵里。但在哪里又有何分別呢?哪里都是無何有之鄉。
他逃避著人,但不逃避天。他自認為天下無敵,但讓人疑惑的是,在那個時代,他為什么沒有出來拯救?不只是他,李耳也沒有出來拯救。答案我已經漸漸明白了。因為世界,不是你想拯救就能拯救的。他或許已經看見了天意,看見了自己的命運。孔丘沒有看見,他失敗了。誰能保證莊周能比他做得更好呢?莊周是莊周,不是秦始皇。秦始皇也是奮六世之余烈,而不是一蹴而就。他明白自己做不到,也明白孔丘那樣的拯救沒有意義,與其折磨自己,不如快樂。諸侯授予他爵位,他不接受,是不愿意接受爵位嗎?只是這爵位是人給的,不是天給的而已,既然不是天賜,就不可能長久,也不可能隨心所欲,更不可能借之拯救世界。他已經看見了未來,所以不接受。莊周比我們想象的要勇敢。對他而言,放棄拯救,或許比頭破血流更為疼痛。他只是無可奈何,遂不在意。
最后說說他的孤獨。
惠施和他爭辯:“人怎么能沒有感情呢?”莊周利索的把他辯倒了。在惠施看來,是莊周贏了。
然而贏了嗎?惠施死去之后,莊周講了一個故事。他說,有個人鼻子上沾了白土,讓一個木工幫他砍掉。木工刷刷的就砍下來了,鼻子絲毫沒有損傷,而這個人也面色不變。后來木工被王召見,讓他表演這個技術,木工說:“我之所以能做到,是因為對象是這個人,現在他已經死了,我再也做不到了!
莊周真的沒有感情嗎?惠子其實并不該問,莊子也不該辯,但惠子不明白不言的道理,莊子也因為快樂而駁倒了他。莊周其實喜歡和他說話,惠子或許不明白。
莊周在惠施的墳前說道:“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他說自己逍遙自在,說自己無所待,他覺得自己是匆匆過客,與造物者為友。但身為人類的他,依然存在桎梏。他依然在時空中留下了痕跡;蛟S他的內心已經不再泛起波瀾,如同他在妻子的尸體前放歌。但他是永遠的放歌著嗎?惠子看見之后訓斥他:“你難道一點都不難過嗎?”他說,她剛剛死的時候,他難過。
只是很多事情都沒有辦法。
再怎么悲傷,哭泣,她也不會回來了。
在他心里存在著翱翔于冥海的魚;覆蓋寰宇的大樹;吸云氣飲露水的神仙;十步殺一人的劍術;莫逆于心的友人;隱姓埋名的漁翁;棄天下如敝履的先賢;侵暴諸侯的大盜……但他看見的是真實的'世界。他這么說著,隨便寫著,但他并不虛妄,也不虛無,也不是漫無目的。如果真的沒有私心,又何必留下這樣宏偉的巨著?
他依然想拯救世界,只是這條路很艱難,除了天道,他孤苦無依,他也明白,在他有生之年見不到天亮,但他依然動筆了。
他有別的辦法嗎?或許他真的經歷過沒米下鍋的困窘。那時候沒有人喜歡他,也沒有人理解他,也沒有人和他說話。這樣的一個人,如果說自己想拯救世界,恐怕會被嘲笑吧。實際上他也不在乎嘲笑。比人清醒,就會比人疼痛。在那個時代,或許他才是最痛的那個人。以至于他并不在意自身的困窘。
起初孤獨,繼而忘記孤獨。
莊子在開篇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每次讀到這段話,腦海里便浮現出燦爛的星河。小小的地球上四季榮枯,天空的朱雀緩緩向地平線滑落。
他是一個多么浪漫的人。
【莊子日常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莊子讀書筆記12-03
莊子讀書筆記范文02-18
莊子心得讀書筆記05-29
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11-10
讀《莊子》心得體會11-08
莊子讀書心得體會(精選36篇)03-30
莊子的語錄03-11
《莊子》成語05-24
幼兒日常心得體會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