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下的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1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課程改革下的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1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課程改革下的心得體會1
長期以來,我們就提倡教為主導,學為主體,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沒有得到真正體現,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板書,學生記;教師安排實驗,全班學生依葫蘆畫瓢,教師沒有給學生留下發展、創造的空間,壓抑了學生的創新和發展意識。新一輪課程改革以“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學科本位的觀念,真正把學生作為主體確立起來。下面結合自己對新課程的學習和理解以及近幾個月的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領悟課改的精神,把握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新課程要求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幫助學生獲得未來發展所必需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集體的情操;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影響,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對廣大教師來說要改變幾十年傳統的教育理念,還要將新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新課程與舊課程的本質區別是理念不同。舊課程觀認為課程是教材,教材是知識的載體,而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教學的中心,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教師在教學中緊緊抓住教學大綱和教材,思想上和行為上最注重的都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只要學生把“雙基”掌握好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而新課程觀認為課程不僅是教材,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索,尋求新知識的過程,是教材、教師、學生、環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師的教學要以學生為本,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要發展各種能力,要提高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新課程提出的三維教學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師盡快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順應教改要求。
二、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努力轉變教學方式。
把新課程理念落實在課堂教學中,是新課改實驗的重點,更是課改中的難點。因此,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是轉變教師教學方式的有效途徑。
1.課堂教學基本原則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引導探究、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四項基本原則。根據“學生主動全面發展”的新課程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嘗試提出新課改課堂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以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為核心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發揚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精神。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各種探究活動必須圍繞學生展開,學生是課堂上最積極、最活躍的分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促進者和指導者。
2.課堂教學新模式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提倡把“先學—后教—當堂訓練”作為探索適合化學教學的課堂新模式。我們提出把“知識為基礎、訓練為主線、思維能力為核心”作為實施新課程課堂教學的策略。課堂上著力讓學生“動”起來、在“活”字上下功夫,將學生的“思維參與、情感參與、行為參與”有機結合起來,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主動,指導探究,將傳統教學方法和現代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將“講授”與“引導”相結合,“探究式學習”和“接受式學習”相結合,多用“啟發講授式”、“啟發引導式”教學,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加強教學管理改革,轉變管理職能。
新課改帶給學校的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隨之而來的是必須有一種相應的管理模式相適應,無論從教學,管理,后勤等一系列方面都會有著幾乎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一,舊的教育模式將不再適用。新課改有一個很鮮明的特征就是它的學分制管理,學生修完每個科目的必修學分后,可以任意的選修自己所喜愛的科目。還是拿化學來說,化學的學習,當學生學習完化學必修1和化學必修2以后,可以自己選擇學習的科目有: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實驗化學六個科目。這樣一種模式所到來的直接后果是學生的上課地點將不再是一個班的學生一起聽同樣的內容,而是幾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有“個性”的課表,有可能與其他班,甚至其他年級的同學一起上課,這個將給實行了幾十年的以班級為基本單位的教育模式以巨大的沖擊。
第二,由于新課標的這種學生學習的模式,隨之而來的學校課程編排、科目老師的配備、學生的管理等一系列問題突顯,甚至會帶來一場學校體制的一場重大改革。
四、改革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在現實中,惟有好的學習成績才是人才的標準,才是家長炫耀的資本,才是教師眼里的乖小孩。為什么在學校時成績最優秀的學生到了社會上,往往不是最優秀的;而社會上出類拔萃的人才,也往往不是在校時的成績最優秀者?這是不是說明,我們學校的教育內容與教育評價與社會的實際需要嚴重脫節?
當今社會有個很奇怪的現象:為什么選拔人才的時候,比如中考、高考、招聘考等等,總會因一分之差甚至半分之差,而被錄取或淘汰,多一分半分就說明他是你需要的人才,少一分半分就說明他不是你需要的人才。其實并非如此。首先,你的考試題目是在考察什么?你又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考試,都是考的一些死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根本就用不到,有些工作需要的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和應用性能力,你卻用一個側重分析性思維能力的測試,對實際工作也同樣需要甚至更需要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與應用性能力很少測試甚至根本不測試。還有,學校教育中的問題包括考試題目,不管多難的題目,解題條件都是現成的,甚至是不多不少地擺在你面前的,而實際工作中的問題;解題條件是要你自己去尋找的,你找來的是不是真是解題條件是需要你自己判斷的。因此,一個人適應解決學校教育中的問題包括考試題目,未必適應解決實際工作生活中的問題。由上可見,以一分半分來選拔人才實在是不科學的,新課改要成功,非得探索出一套符合客觀實際的評價選拔辦法不可。
五、實施化學新課程初期暴露出來的問題和困惑。
1.高一教師有點“不知深淺”、難于把握。
①課標對內容的表述太抽象,對提及的內容在深度、廣度、難度的要求上不夠明確,也不很具體,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深淺上把握比較困難。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講多了、講難了趕不上進度,講少了、講淺了又怕達不到課標要求。
②高中教師多數不熟悉初中化學新教材內容,講課內容有時會脫節,很難把初、高中新教材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
2.高一教師普遍有點“恐高癥”、對高考變化心中無數。
、倏荚囋u價不明確,有些教師沒有從根本上轉變觀念,仍然以高考要求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學是“寧難勿易”、“寧多勿少”、“一步到位”,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和學生的學習負擔。有些教師不能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不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發現能力、質疑能力、創新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對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策略不多。
、陔m然經過暑假短期培訓,教師們對新課程有所認識,但是由于新的高考考試方案遲遲沒有出臺,新教材教到什么程度?考試又會考到什么程度?教師普遍感到心里沒有底,再加上課時緊,內容多,新教材配套的教輔用書跟不上,在教學上教師們普遍感到有點心中沒底。。
3.課改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摸索,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經驗;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自我學習的時間少,調查研究的時間少,而且缺少一定的活動經費等等。
4.對于理論基礎薄弱、學習主動性較差的學生,課改所要求的學生應主動學習,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動腦思維、動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就是一個問題。
5.學校硬件條件跟不上。很多學校的實驗室條件落后,疏于管理;缺乏信息化教學設備與技術。
總之,我們感到新課改是困難的,因為我們缺乏經驗;新課改又是成功的,因為它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新的變化。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還會有很多的矛盾和困難等待我們去化解,還會有很多的問題有待我們去研究、去探索。不管怎么說,新課程標準反映了我們教育進步,為教育改革,學校制度完善,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以及最終的評價方式指明了一條前進的方向,但路還是要我們自己走,只有連同學校,老師、學生以及社會各個力量,踏踏實實的順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才能走出一條適合新時代要求的新路,完成好這一關系著國計民生的宏偉大業。
新課程改革下的心得體會2
什么是分小組合作學習?“分小組”是形式、“合作學習”是操作辦法,這打破了以往的傳統教育模式,以老師為課堂主體轉換為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老師僅起到輔助的作用,這樣做可以使優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和展示,也可以以優帶差,讓全體學生齊頭并進。針對這種教育模式,老師看似不重要,其實老師比以往做的工作更多、更辛苦。課堂雖然還給了學生,但是老師課前的準備工作要求更充分、更全面,特別是導學案的編寫,要求老師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做精、做細,因為導學案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教學的結果。下面是本人對“分小組合作學習”的幾個重要環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一些想法:
一、預習
學生的預習仍然像以前一樣,僅僅是簡單的瀏覽教材和完成課后的練習,并沒有依依照導學案提出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預習。另外,學生在預習后不能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即使發現問題,也不愿意去多想。同時,許多教材中無法找到的拓展知識點,學生沒有注意去思考。因此,這要求導學案在預習提問中一定要有針對性、有概括性,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恰當的問題,讓學生在預習后就能對本節知識有大概的掌握。而針對預習自測題,一定不要太難或者太簡單,太難會打擊學生的預習積極性,而太簡單又無法達到預習的目的,所以題目的設置不義益太多,要精、有層次性,難易結合,達到對本節知識初步掌握的目的。預習一般在課前,對預習質量的監控由小組長來完成,這要求小組長必須負責任。預習環節做好了,課堂上就有更多的時間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認真完成預習任務以后所進行的自主解決新知識點的過程。自主學習的重點是“自主”二字,意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這一環節的主要問題正在于“獨立思考”。針對B、C層次的學生,他們的問題肯定偏多,他們針對自己遇到的問題特別是偏難一點的問題,不是主動去思考,而是等待合作學習時A層次的同學來講解,依賴思想特別嚴重。針對這個問題,一是要求導學案的設置必須要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問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二是老師要加強巡視,對不主動積極思考問題的學生及時的教育,老師也可采用點撥的方式,激發他們的思考興趣。這一環節的另一個問題是A層次的學生完成的速度肯定快一些,他們完成后就無所事事,這就要求導學案的設置一定要有層次性。老師在編寫導學案時要適當注意拔高,這些拔高的地方就是留給A層次的學生去完成的,讓他們的思維得到充分的鍛煉,而B、C層次的學生選作這一部分即可,這樣也可以達到時間的一致性。
三、合作學習
這一環節是課改中最重要的環節,也是最不好把握的一個環節。要求學生在合作學習時要積極主動參與到討論中去,對小組成員提出的問題積極去思考并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意見不統一的問題就提出來全班解決。剛開始合作時,學生沒有固定的模式,顯得亂七八糟,所以老師首先應該教會學生合作交流的方法。什么是合作學習?首先交流在預習和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例如掌握了什么?什么又沒有掌握?不應該僅僅局限于交流沒有掌握的地方,會做的地方大家也應該交流自己的想法;其次,合作學習很多時候要討論題目是否正確,這是學生最容易犯得錯誤就是僅僅訂正一下答案正確與否,而并不是討論這個題目為什么做錯或是說誰的方法更簡單,也就是說大家并沒有交流道最精華的東西。所以在合作學習時,首先定要保證每一位同學都要發言,以A層次的同學為中心,各抒己見,交流思路;另外老師要反復強調討論什么?討論的重點是什么?老師要到每個小組去聽一聽,甚至可以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中去,對討論不積極的,討論方法或者方向錯誤的小組要及時提醒,對討論不認真的同學要及時批評。所以老師在合作學習時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老師的引導對學生的討論至關重要。
四、當堂反饋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自己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然后老師對學生的反饋情況加以點評和小結,重點有兩個方面:一是反饋對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二是反饋小組無法解決而需要全班共同解決的問題。前者的完成可以采取小組輪流發言的形式完成,若時間允許老師可以讓每個小組都發言,讓每個小組都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如果出現小組概括的不完整,可采取其他小組補充的形式來完成;后者比較重要,往往每個小組的問題具有普遍性,這也就是本節的難點,這時候若已有小組完成或者某個同學單獨完成,老師應該先讓學生展示,而不應該采取直接講解的方式,若沒有小組完成,老師應該讓小組展示存在問題的關鍵點在哪里,適當引導學生思考后再作講解。展示完成后,老師引導學生完成本節小結并做好筆記。
五、課后鞏固
課后鞏固主要是完成課后作業以及對本節知識的復習,復習任務可以布置給小組長去監督完成,而針對課后作業,完成的質量非常重要,主要在于是否獨立完成。對C層次的同學而言,作業中遇到的問題肯定偏多,這是就會出現抄襲的現象。針對抄襲,老師首先應該加強教育,同時要培養好小組長,他們的監督至關重要。而對于作業中無法解決的問題,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交流一下思路,共同解決,如果仍無法解決就應該向老師詢問。作業完成的真實性非常重要,而恰巧這一點又是老師最不好監督的,所以老師只有通過培養優秀的小組長和課代表來代替自己。另外,為了避免抄襲的現象,老師也可以采取分層次作業的辦法來解決,讓C層次的同學只做基礎一點的題目,而難度大的只要求A和B層次的同學去完成。
以上是本人在一學期的新課程改革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自己的解決辦法,和大家共勉。
新課程改革下的心得體會3
一、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
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師預設好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權威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把握知識,教學過程忽略了學生的存在。而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一堂課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須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教學的成功,要害在于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與積極性,在教學中注重安排一些選擇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制作方法。例如,在教學中,我在介紹完幾種解題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學生用哪一種方法,而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愛好,自主地選擇方法,大膽、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感受。在整個練習中學生還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練習,通過練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愉悅感和滿足感。
三、團結協作,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能力
“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與人相處的人在當今的社會將如何生存!泵绹探缒持耸康倪@一感嘆,無疑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題:必須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會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里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獨尊。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并肩作戰,一起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熟悉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集體聰明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于與人交往,善于與人交往。
四、讓學生“玩”得愉快,在玩中增長知識
學生最“喜”的莫過于玩了,我抓住他們的這一特性,讓他們自己親手制作教具,在玩中增長知識。如教分子與原子這些知識點時,我讓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的同學動手制作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氧分子、一氧化碳分子等物質分子模型,制作材料各式各樣,有的小組用紙制成的紙團來制作,有的小組用玻璃球制作原子,有的小組用橡皮泥自作原子,還有的小組用筆畫出原子。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善于發現問題,并能究其根源,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知識面。
總之,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新課程改革下的心得體會4
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是一次課程文化的全面而深刻的變化。隨著課程功能、課程理念、課程內容、課程構架、課程實施與課程評語的變化,新課程必須對教學活動提出一定的要求;A教育課程改革把“學生發展為本”作為基本的課程理念!皩W生的發展”指全體學生的發展、終身持續發展、活波主動地發展和個性特長的發展。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要為每位學生的發展創造合適的學習的條件。這些條件包括:
一、促進學生的最佳發展。
新課程構建了一個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具有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課程體系,這為教學設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要以提高全國民族素質為目標,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的實質是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個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把基本要求同特殊要求結合起來,把著眼全體同因材施教結合起來。
二、著眼學生的基本素養的全面提高。
學生的素養是他內在心理的寫照,取決于它的心理結構及其質量水平;提高學生的素養就必須化知識為智慧,積文化為品性。新課程的功能定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新課程的教學設計不僅要重視雙基的訓練,發展學生的智慧和能力,而且要促進他們積極的情感和態度以及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三、引導學生生動活波地活動地學習。
為了培養適應新世紀要求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際能力的一代新人,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要注重充分發揮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創設合適的教學情景和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機,引導他們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在自主的活動中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的知識。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這充分說明合作學習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否則,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和終生學習的能力,勢必助長學生的依賴心理。愛因斯坦說過:“學校的目標是如此。合作能力提升的能力,能形成集體的智慧,但應以每個學生的獨立思考為前提,才能有針對性地討論,有目的性的討論,才能達到自主學習的要求。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再出現問題后,不要急于組織或要求學生討論應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等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參與討論。這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才能達到或做學習的最佳效果。
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表達獨立的觀點。合作不是一種順從,而是一種相互認同、相互接納合作以獨立為基礎,如果小組成員盲目聽從“優生”,如果學生沒有自己的觀點,千人一面,合作就沒有意義。學生有自己的觀點,這個本身就是價值,不管論證結果是實是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多是受益者。
傳統的教學觀師生隨師轉,教師唱主角,學生當聽眾,可是,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一不留神,合作學習就會變成“優生”挑大梁,“學困生”跑龍套的假合作學習。有的學生思維敏捷語言表達能力強,常樂于表達不倦;有的學生反應較慢,又羞于開口,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習小組車成員之間形成相互尊重、互相關心、互相欣賞的和諧氛圍。學生學會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就能從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公德和為人民服務意識,也就是學生在合作中取長補短,促進知識、技能的迅速掌握。
新課程提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教師的新角色,不僅使學生的引導和促進者,也應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同學一起交流,同學一起討論,為學生的合作學習起一個榜樣效應。
在學生交流討論時,教師不能只是積極的旁觀,更應積極地參與,在參與中放下“師道尊”、“嚴權威心理”,和學生一起學習探究,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為學生的合作學習起著潛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苯處熢趨⑴c合作學習時,要注意保護兒文化,呵護學生的理想精神,讓學生爭辯,讓學生質疑,讓學生保留自己的意見,要牢記自己是和學生一起學習,只是學習小組中的一員,不能以“傳授者”或是可以“首席”的身份自居,更多的是一個學習者的身份,使學生認為教師是在與我們一起學習,認為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產生超越的自豪感。信息時代的發展迅速,學生獲取知識的多渠道,常常會讓我們自嘆不如,學生知道我們未必知道,學生的疑問我們未必能解答,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但不能原諒她們的不學無術!痹诤献鲗W習時,遇到困惑或不懂得事情,教師不能礙于面子,怕難為情,應與學生一道尋找真理,要能夠承認自己的不足或失誤,留給學生課外思維的空間,也留給自己重新思維的機會。因而讓課堂煥發活力,必將是學生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新課程改革下的心得體會5
_年6月22日上午在中心三樓多媒體培訓,聽陳不換領導講座,收獲很大。教師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新課程下如何上好教學公開課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器,“我們就是在聽公開課的過程中成長的,也是在做公開課的過程中成長的”。對于如何的上好公開課在教師專業成長中的作用,許多教師深有體會,“哪位教師有機會上公開課,他的成長就快一些;哪所學校的教師有機會上公開課,哪所學校教師的成長就快一些”,所有參與討論人員的共識是,如果沒有公開課,教師的專業成長是緩慢的。并非一下就立桿見影的,要經過一朝一夕的漫長的過程的。
從公開課的類型上看,不外乎兩種,一種是校內的公開課,一種是各級各類的觀摩課、賽課或評優課。校內公開課的作用是為大家提供了一個真實的研討情境,大家互相聽課、互相借鑒和研討,并從中找到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有發現的快樂,也有創造的快樂;各級各類的觀摩課與展示課,被賦予代表一所學校或一個地區教學水平的重任,往往是一節公開課會傾注全體教師及相關專業人員的集體智慧。精心雕琢的過程,也是教師與教師之間互相啟迪、集中精力學習教育理論、全面反思自己日常教學行為的好機會,從而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日益精進,“當教師不辭辛勞地打造公開課的時候,公開課也毫無疑問地打造了教師”。經過公開課的打磨,教師對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學生、如何設計課堂的每一個環節就會變得十分清晰,上完課以后,也可以從評課老師那里反饋自己的優點與不足,教學智慧在這樣的磨礪中漸漸生長。今年我們的片區教研有個不錯的創意,即針對某一教學內容,以教研組或備課組為單位進行教學設計,提交到整個片區研討,然后由某個老師綜合大家意見再設計,然后進行教學觀摩,再由大家進行反思,我覺得這樣的公開課更有意義,沒有修飾與表演,有的是嘗試與反思!边@位老師對這種公開課的贊賞代表了所有教師的心聲。教師需要公開課,但教師需要有實效的、真實的、對自己的成長有幫助的公開課,那種表演、作秀的公開課也是老師們強烈反對的。
說到公開課的真實,不能回避的是公開課與常規課的區別。由于公開課的特殊性,它比常規課更要求完美是必然的。福建師范大學課程中心的余文森教授認為,一節好的公開課,一是應該能夠體現新課程理念,對新課程的推進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二是應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應是一堂有效的課;三是應該是真實的,能客觀反映師生的真實水平和教學的實際情況,讓人有真實感、親近感、親切感,可看、可學、可用;四是應該具有研究的價值,公開課不僅要成為教師自我反思的對象,同時也要成為教師同行或專家共同討論的領域,從而對促進教學改革和教師專業成長起到實質性的作用!俺R幷n好比家常菜,一說到要上公開課,就像家里要來客人了,自然要精心準備一番。時常聽到客人說:不必那么麻煩,你們平時吃什么,我們就吃什么吧!話雖這樣說,可是我們仍然免不了要準備幾個拿手好菜!也許,這就是常規課和公開課的區別吧。參與討論的網友黃國才老師這樣比喻。正因為公開課的特殊,所以把公開課打造得更精細一些,體現出理想課堂的色彩是應該的,但這種理想并不是作秀與表演的理由。
要求公開課的真實并不排斥集體備課,達到這種具有理想閃光的課堂,光靠教師個體是做不到的,所以公開課往往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但是如果備課過程變成了某一權威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授課教師,不去考慮授課教師自己的想法,就容易導致教師上課“賣教案”的情況,沒有了授課教師自己,那教師就只能按照事先設計的過程進行表演。
如何上好公開課,“一是聽設計,二是聽生成”。那些事先演練好的、每一個環節都天衣無縫的課,并不被教師買賬。教師要求的真實課堂,就是具有真實事件的課堂,而不是事先排練好的課堂。“要聽他們的思想,他們的靈活的教學機智和課堂應變的能力”;“我聽公開課會帶著自己的想法去聽,比如他是如何設計課堂的,怎樣設置問題的,怎么樣的上,怎樣的讓學生學到知識。學生會怎么表現,等等。我有一些自己的觀察點,從這些點上找到對自己的啟發!痹O計的精心與完美,課堂上真實的動態生成以及教師應對課堂事件的能力,才是教師們最想從公開課上得到啟示的地方。
新課程改革下的心得體會6
只有不斷地改革,才能不斷地進步,因此新一輪的課革不僅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的需求。今年我國實行了第八次課改,其根本的目的是促進教育的發展,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為了響應課改的號召,真正地做到教書育人,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不管是上級領導,還是身在一線的教師們都嘗試著從多方面來進行改革,同時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從響應課改的精神到付諸于實踐到理在已有一段時間了,在這段時間里,作為一名小學的語文老師,我已看了新的變化,且有了較深的體會:
。ㄒ唬┙處煹匚坏霓D變
由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以教師為中心的主體地位,轉變為教育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設計者、指導者與參與者。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唯老師獨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而此次課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盡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窨,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ǘ⿲W生地位的轉變
變過去傳統的被動學習狀態的客體地位為主動學習的主體地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愛學”、“我會學”,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學生是共同管理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這個觀點必須牢固地札根于教師的頭腦中,切實貫徹于課堂教學的實踐中,這是培養學生主體的必然要求。因為只認識到這一點,教師傳統的一些做法才會相應地改變,才不會像以往那樣強迫學生學習,使得大部分的學生失去學習的主動性。而今,通過課改,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方法也改變了,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如此一來,學生學習的積極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變得愛學習了。
。ㄈ┙虒W評價體系的轉變
打破過去單一地以“考試”分數為評價手段的一統天下,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以往,不管是評價教師的教學能力,還是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是以考試作為手段,從而形成了“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的局面。而今,按照課改的精神,將不再以分數作為唯一的評價手段。我們都知識評價與考試主要是為了發現學生的進步與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發展和改進教學。如果只在學習期末對學生評價和考試則不能有效地達到這一目的;而且有很多的學業與非學業的內容不適合通過一次評價與考試進行檢查,某些考試也要求評價不能局限在很短的時間內,如需要較長時間的任務和活動。因此,現在我們提倡學期末對學生的評價應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期末評價與平時評價相結合,這樣既能減輕學生的期末考試的負擔,避免出現“臨時抱佛腳”的現象,同時也有助于通過不斷的日常評價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和改進教學。
以上是我在新課程改革的學習和實踐中得到的一些體會。
新課程改革下的心得體會7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濃濃的春意,浴創新教育鏈的陽光、雨水和年輕的園丁微笑氣應進我的視野。新課程改革,讓我感到生活的教學過程新課改心得體會。
一、注重學習、改變概念,促進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是老師。
二、實施課程改革的實驗中,新的課程
一種新形式的課堂教學是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數學教學采用提出的話題——實驗探索指導實驗教學方法的觀察,分析,推理的結論。老師的注意力從學習的單一影響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的方法是:
1、建立一個思想,即“準備”的發展學生生活和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夸張應該是所有的學生,而不是學生的一部分,應該是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而不是重精神輕,應該發展個性和不一樣的模式,新課改心得體會應該是可持續發展,但并不局限于目前的發展,教師的教學必須從每個部分。這是我們所有的教學活動的起點。
2、兩個關鍵的實現、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程改革,我們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將大腦,開始做。
3、三個變化
。1)教師的角色的變化;
。2)改變學生的狀態;
。3)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改革下的心得體會8
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和諧的氛圍,設計好的教學情境,設置能啟發學生創新性思維的題型,實現現代教學技術與數學的整合等,可以充分開發和發展學生的潛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進人最佳思維狀態,使他們的數學學習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1、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
現代教育學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因此課堂活動應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要積極營造一種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消除學生的心理隔閡,促進學生主動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要注重課堂教學方式創新,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與空間。教師在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過程中,盡可能要讓所有學生主動參與,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可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通過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對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學生在這樣的輕松環境下,暢所欲言,敢于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將幾個想法組合為一個更佳的想法,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首先都要最大限度調動學生潛能,要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進行合理的分工和組合,在小組內部責任要確定到每個學生;其次要注意調控,按照最近發展區原理,循序漸進,通過設置分級學習目標,讓師生在合作學習中都要有作為,開展有效地討論。
2、創設促進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
當今流行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當信息滲透于有意義的情境之中的時候,當創設隱喻和類比的時候,當給學習者提供能夠使其產生與其個人相關聯的問題的機會的時候,學習者就能夠進行理想的學習。赫爾巴特等也提出,應該讓學生就學科內容形成問題,想知道“事情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然后再去探索,去尋找答案,解決自己認識上的沖突,通過這種活動來使學生建構起對知識的理解。問題解決活動有可能使學生更主動、更廣泛、更深人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經驗,理解分析當前的問題情境。高中數學新的課程標準也指出:“通過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學生自主探索活動,使學生理解數學概念、結論逐步形成的過程,體會蘊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我們強調把數學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生合作解決真正的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數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因此,我們認為,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善于觀察,認真分析、發現問題的能力。其次,積極開展合作探討,交流能得出很多結論。當學生所得的結論不夠全面時,可以給學生留下課再思考、討論的余地,這樣就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索的動機,培養他們自主動腦、力求創新的能力。教師要注意的是,要從教學目標和內容來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切忌牽強附會。
3、設置能啟發學生創新性思維的題型
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數學課程應力求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歷程,發展他們的創新意識!币雱撔拢蛻笇W生大膽質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權威挑戰。然而學生認為教師和教材的權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習慣于接受教師和教材講述的一切,不會去思考、懷疑、批判,所以很難有創新意識。同時,教師在課堂提問中,提出的問題大多是陳述性問題,并讓學生圍繞某一知識點進行大量的題海戰術,缺少了對開放性創新題型的設置。我們認為,只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數學在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上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們認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注重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讓學生發現和尋找數學的規律及其表現形式;要把包括概念形成、結論的尋找推導、方法的思考過程作為教學的主要過程,改變那種忽視這一過程,過分強調應用的狀況,從根本上改革課堂教學。在課堂上有意設計創新性的新題型,改造舊題型,使練習、測試與培養開放思維相結合。另外還要注意將數學學習與現實世界、學生的數學現實相聯系,不過早進人封閉性的演繹推理,在重視數學知識產生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4、實現現代教學技術與數學的整合
改革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質量也勢在必行。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與數學的整合,是解決課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多媒體教學具有許多十分突出的優點,如聲、文、圖并茂,動靜結合,能使抽象的概念、復雜的公式形象化。在這樣一種教學環境中,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感官同時接受信息,因而大大增加了課時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學生在這樣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學習,不再感到單調枯燥,相反會越來越有興趣,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學生們的思維,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新課程改革下的心得體會9
通過幾天的學習我對新課程改革有如下認識:
1.體現了基礎性和時代性:改變了過去繁、難、偏、舊的老問題,新課程不僅要求學生學習物理學最基本的概念和規律,了解物理學的基本觀點、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實驗的基本技能,同時還拓展了知識與技能的內涵,要求了解物理學的發展歷程,反映經典物理與近代物理的融合,關注科學技術的主要成就和發展趨勢,以及物理學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關注物理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以及應用。
2.注重物理學的思想、方法和科學精神的教育:改變過去那種僅重視將物理學知識系統地歸納為簡明扼要的知識體系的做法,而將物理學的思想和方法滲透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實例,讓學生思考和領悟物理學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強應用科學方法的意識。
3.體現了課程及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和選擇性: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且對不同區域具有廣泛的適應性,課程標準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屬于基礎教育,應注重全體學生的共同基礎,同時應針對學生的興趣、發展潛能和今后的職業需求,設計供學生選擇的物理課程模塊,以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
4.在課程實施上更注重自主學習,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其中一個很重突出的特點就是開展研究性學習。我們現在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已經不再僅僅局限再聽老師講課這樣的基礎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學們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動手實驗,才能再這一過程中學到知識,更能應用知識。強調知識的構建過程,注重培養物理實驗、科學探究能力;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注重物理學核心概念的建立。強調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保護探索興趣,學習欲望;體現時代性強調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注重經典物理與近代物理的融合;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關注科學?技術?社會觀念的滲透。反映選擇性綜合不同地區課程資源,考慮農村和城市學生認知特點;精心設計欄目,使教學內容豐富,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為學生發展提供空間。強調可操作性注重繼承與發展開發教材輔助資源。
5.高中物理課程新課改最大的困難是:第一教師的觀念要改變;第二現有的教學資源要改變;第三教學制度要改變;第四教學評價教學方式教學內容都要跟隨課改的變化。教育的出發點是人,歸宿也是人的發展。探究式教學就是從學生出發,
新課程改革下的心得體會10
帶者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創新教育縷縷陽光,花季的雨露和園丁的微笑一齊映入我的視野。他告訴我人生的意義蘊含在豐富的過程之中,特別是精神的價值。越是崇高的境界,越是純凈的層次,越是深藏于迂回曲折的過程里。比如登山,一個個臺階,是拖起你生命之峰的基石,一道道絕壁,是刺激你生命活力的養份,極頂的風光,只有在征服了過程的艱險之后,才會具有勾人心魂的魅力。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可見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對課改的認識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關鍵。先后召開了“課改的意義”、“課改中教師角色怎樣轉變”的交流會。使全體教師掌握了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并依據這些理論進行課堂教學,實施課程改革的教師也實現了舊教材,新理念、新方法。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數學教學采取了提出問題——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語文采取了嘗試“三步”教學法,先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動手寫作要學習的課文內容,然后進入課文的學習(帶著自己碰到的問題),最后可模仿借鑒所學課文內容修改自己的習作。傳統的教師泛泛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已被生動活潑的討論式,合作學習的方式所代替,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準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強調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于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一個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他才有動力,有激情,而當他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那就激活他創新,所以在課改中我們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去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去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采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 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 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認識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教師意識到課改形勢逼人,教師自身知識水平,業務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師的自我學習提高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教師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在職進修,業務培訓或加強教師基本功的自我訓練。教師們能積極地開動腦筋,進行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課件,集體備課等,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熱情。
3、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掌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4、但強調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下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隨著課改的深入,學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發展,在獲得知識、增加技能的同時,思維活躍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激情、希望、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緊緊聯系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愿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情不自禁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學習新課程改革心得體會
新課程改革下的心得體會11
通過這幾天的緊張的培訓,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對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有了心理準備,讓我更加充滿信心地投入到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去。
新課程改革是一種政府行為,這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個新時期的要求。社會對不同類型的人才的需求,決定了首先要進行教育的改革。
新課程改革是教育自身的發展的要求。在世界的發展歷史上,從來就沒有一層不變的教育模式,教育是社會以展的前提。我們的二十一世紀是信息社會,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高中教育正逐步走向大眾教育和普及。國家課程標準無論從目標、要求還是結構、體系上都是全新的,蘊含著素質教育的理念,體現著鮮明的時代氣息,是一部內容十分豐富的全新意義上的"教學大綱"。以人為本的教育,注重每個人的發展是多樣化的,可選擇的。更強調和注重個性的發展。這次學習讓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我們的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和偉大意義以及其深厚的內涵。
1、課程標準著眼于未來國民素質。
2、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3.突破學科中心,為終身發展打基礎。
4.注重學生的學,強調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5.課程標準提出了多元評價建議。
6、為教師教學創造較大的空間
通過聽取先進入新課程改革的省的報告,讓我進一步了解到在新課程改革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比如:
1、教育觀念問題,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可見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對課改的認識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關鍵。主要是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
2、課時不夠,主要是對課程標準的理解不夠,同時也有教材本身的問題。要想解決這類問題,必須要注意強調知識的選擇性。盡量及早通覽教材,對高中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禁止在教材的選用上版本的不同。
3、對三維目標的落實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本實三維目標是一個整體不要流于形式。
4、在新教材改革中,很可能會造成教師忽視基本功的現象,主要體現在
。1)不認真研究課標。
。2)不備學生,
(3)不敢批評學生,盲目贊揚。
。4)不重視教學設計。
。5)不重視學生的習慣的培養,甚至導至性格外向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揮,性格內向的學生受到冷落,長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兩極分化等一系列可能出現的問題。
這些寶貴的經驗,為我們實踐中提供了可供參考的資料。讓我們進一步休會到教育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次的教育改革都要有一個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
【新課程改革下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新課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學論文06-20
新課程改革下數學教學論文10-07
新課程改革下英語寫作教學探究03-13
淺析新課程改革下的心與心的溝通09-09
新課程改革下英語教學的論文07-03
新課程改革下對物理教師的要求論文06-29
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體育教學變革08-09
新課程改革下的政治教學論文12-08
新課程改革下中學體育教學論文04-18
新課程改革下高中體育教學反思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