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幼兒園說課稿匯編9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簡單的說可以包含了數、量、圖形與空間、邏輯與關系四大領域。數以及數與數間的邏輯關系是事物各種屬性關系在人腦中引起的綜合反映,復雜且不易理解。,而我今天要說的相鄰數對于6到7歲的幼兒尚沒有在其大腦中形成這一概念,而與其接近的鄰居關系卻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要求,我設計了這堂《10以內的相鄰數》的教學活動,希望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和積極參與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知識。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為此,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采用本活動中采用情景引入法,操作法、游戲法、等教學方法;提問方式也將采用個別提問、和集體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讓幼兒在聽聽、說說、玩玩的過程中融入學習,獲得知識和經驗。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的說課還很粗糙,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三、說目標: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原則,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的實際發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標:
1、用情景導入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情感)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認知)
3、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系。(認知)
4、發展幼兒的比較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能力)
四、說重難點
活動重點:了解數的簡單關系, 知道中心數比相鄰兩數多1和少1。
活動難點:用語言清楚完整地表述出相鄰數的含義。
五、說教學程序
為了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采用由易到難、環環相扣的方法組織本次活動
六、說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教學圖卡組(數字卡若干)
3:房子圖十副
七、說過程
1、開始部分:通過情景讓幼兒找身邊的朋友,初步理解“鄰居”關系
2、 基本部分:
。1)“興趣是幼兒學習最好的老師”,通過游戲請幼兒幫數字搬家,并提問讓幼兒找找他們的鄰居,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告訴并幫助幼兒相鄰數的定義
(2) 幼兒自主探索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部分幼兒上前操作,集體驗證),進一步推理說出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復習10以內數的形成,“ⅹ添1就是ⅹ,ⅹ比ⅹ少1”為后面理解10以內相鄰數(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系打下基礎。
。4) 幼兒操作,總結評價幼兒操作的結果,理解并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系。
。5)拓展部分為相鄰數找共同的鄰居。
3、結束部分:游戲中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八、教學反思 結合生活中的鄰居關系,把相鄰數的概念滲透在其中,讓抽象的數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事物中理解。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以情節性的引導方式來激發幼兒進行主動探索,感知和形成相鄰數的概念。接著,讓孩子比較各組相鄰數的規律,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中間的數字比前面的數多1,比后面的數少1這一規律。再者,以操作練習“找相鄰數”,驗證幼兒掌握學習內容的同時也以個別指導的方式幫助個別幼兒理解相鄰數的概念。最后,進行擴展讓孩子找出相鄰的鄰居。整個活動遵循了幼兒學習數學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規律。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一、說課目標
依據幼兒園美術教育大綱中對幼兒美術活動的內容要求,以及學前幼兒美術教育大班年齡段的培養目標,結合教材本身的要求,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以下二點。
1、在幼兒已初步掌握水墨畫表現方法的基礎上,啟發幼兒用水墨畫表現方法根據主題進行創作性繪畫。
這條目標是根據綱要藝術領域內容中要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所設計的。
2、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及講述能力,使之萌發熱愛秋天的情趣。
這是條情感目標,我在教學中允許幼兒講述自己在秋天里的有趣故事,可小組交流、個別交流,并請幼兒欣賞范畫,激發他們對本次活動的興趣及積極參與的欲望。
二、預知幼兒情況
水墨畫是幼兒平時接觸較少的一種藝術形式,經過前階段的接觸,他們有著濃厚的興趣,非常愿意參與活動,但在表現方法上還欠缺,本次活動將鼓勵幼兒用水墨畫的表現方法來創造,同時幫助幼兒解決畫面的布局問題。
三、教材分析
根據季節變化及主題的確定,我選擇了《我愛秋天》這個內容,在這之前,幼兒已經學習了有關秋天知識的音樂、語言、科學等教學活動,對秋天有著豐富的認識,為本次活動奠定了基礎;顒拥膬热莘洗蟀嘤變旱哪芰λ。
四、活動的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用水墨畫的表現方法根據主題創作。水墨畫不同于其它的藝術形式,除材料的不同,對幼兒用筆及水分掌握有著很高的要求,本次活動主要讓幼兒控制好用筆的水分。
難點是幼兒對畫面的安排。經過講述、交流、欣賞,幼兒的腦海里有著許多有關于秋天的畫面,很多很多,不會安排畫面,會使畫面出現亂、臟的現象,這里老師要引導幼兒選材、抓住主題。
五、說課方法及策略
1、突破重、難點的策略
重點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次提醒幼兒用筆水分,可以示范毛筆蘸墨的過程,幫助幼兒掌握水分,要求蘸墨后要在準備好的廢報紙上試一試,調整好水墨量后才可在宣紙上作畫,以免出現臟的現象。
難點策略:幼兒年齡較小,他們會認為畫的越多越好,這恰恰是水墨畫最忌諱的。在教學中老師不僅要開闊幼兒的思維,還要幫助他們歸納,找出最主要的、最貼近主題的內容。例:如果是豐收為主題的,以田地、農民伯伯為主;或是以果園為主。如果是表現秋天風景的美麗,可以抓住秋天的落葉做重點描繪?傊,畫面有一兩個主要表現的內容就可以了,多反而會亂。
2、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方法及策略
。1)經過談話、欣賞,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講出秋天最喜歡去的地方,豐富幼兒關于秋天的知識,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在談話中,鼓勵幼兒討論、交流,并相互學習。經過觀察、講述、啟發想象、配樂表演等,激發幼兒的參與欲望。
。2)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尊重他們的想法和創造。
在活動中,我還有意給幼兒創設表現的機會,讓他們經過自己的傾聽、思考、來獲得相關知識。如;在展示作品中,鼓勵幼兒為自己的畫命名、講述畫面、和同伴共同欣賞別人的作品等,為他們提供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的條件。
。3)靈活運用體態語言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
教師的體態語言在本次活動里使用較多。一方面,它能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它又是教師與幼兒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教學活動中,老師鼓勵的目光、贊揚的手勢、認可的點頭對幼兒都起著極大的激勵作用,這也是綱要所提倡的。
六、說課環節設計
本次活動的教學環節主要有三大部分。
1、開始部分
教師啟發性的談話,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對秋天的認識和感受,萌發幼兒進行“我愛秋天”主題畫的創作愿望。
2、基本部分
首先是出示圖片,讓幼兒經過觀察,掌握主題畫的畫面安排及色彩的運用方法,并能大膽用水墨畫的手法進行創作。
接著,要求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進行主題繪畫;對能力差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
最后,啟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畫面進行講述,要求講的有順序,較完整。
3、結束部分
教師將幼兒的作品掛在教室四周,供幼兒欣賞,并請幼兒從畫面安排、色彩運用、形象處理、想象力豐富等方面進行自我、相互講評。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ㄒ唬┙滩姆治觯
愛是一個永恒不變的話題,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之一。我們要訴說愛、感受愛、表達愛!侗ПА愤@本書就是這樣通過各種動物間不同的抱抱來表達愛的繪本。其實在眾多的繪本中,很容易發現這本《抱抱》,它的封面是猩猩媽媽緊緊地抱著自己的孩子小猩猩,閉著眼睛,很陶醉,而小猩猩卻睜著眼睛,悄悄地看著外面。這本書畫面主體很突出,主要人物形象大,線條清晰,很引人注目。繪本開本也很大,適合集體閱讀。翻開書看后發現,此書幾近無字書,書中只有“抱抱”、“媽媽”以及“寶寶”大大的字樣。故事主要情節是小猩猩看見許多媽媽在和自己的寶寶抱抱時想自己的媽媽了,大家幫助它找到了媽媽。但是怎樣很好地把無字繪本介紹給孩子,喚起孩子的閱讀欲望以及讀懂它?此繪本中又蘊含著怎樣的教育信息和教育價值?這些是設計這節課重點考慮到的問題。于是根據中班孩子的心理和年齡的發展特點,及《綱要》中對幼兒園語言教育提出的要求。著力組織適合中班孩子的語言教學活動,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從孩子的實際生活中去發現教育教學的資源,鼓勵、引導、支持孩子積極參與活動,把教育內容有機地蘊含在活動過程中,通過作用于孩子的活動來激發孩子主動學習。讓孩子從中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并鼓勵孩子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結合這些設計了本次語言活動《抱抱》。
。ǘ┗顒幽繕耍
根據中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觀察畫面中動物的動作和表情,初步感受并用語言較清楚地表達它們抱抱時的內心感受。
2.借助音樂、動作、討論等手段,進一步理解作品中抱抱的不同含義:親情、感謝、友誼等。
3.體驗和同伴共同閱讀,體驗閱讀繪本的快樂。
。ㄈ┗顒又仉y點:
根據孩子的認知特點,活動中,我將“觀察畫面中動作和表情”作為重點,“理解作品中抱抱的不同含義”作為難點。
。ㄋ模┗顒訙蕚洌
我從下面兩部分做充分準備
1.前期幼兒經驗準備:
。1)《表情游戲》:讓幼兒在參與游戲中初步感受做各種表情時五官的變化。為幼兒學習利用觀察畫面中動物的動作和表情的方法,感受并表達動物們抱抱時的內心情感做準備。
。2)《抱抱舞》:讓幼兒在舞蹈中感受與朋友抱抱帶來的快樂。
2.物質準備:
PPT、音樂《愛我你就抱抱我》、繪本《抱抱》、墊子、教棒
二、說教法:
活動中,我運用以下教學法完成本次活動目標:
。ㄒ唬 游戲法:
運用律動幫助幼兒在擁抱中放松心情,感受抱抱時的內心情感。
。ǘ 觀察法:
通過觀察重點畫面的方法,為幼兒能用語言較清楚的表達動物們抱抱時的內心感受做準備。
(三)引導談話法:
通過提問談話活動,引導孩子認真傾聽,大膽回答問題。
。ㄋ模┬袨轶w驗法:
行為體驗式法教學不僅對孩子的感性認識有幫助,而且在發展孩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活動中,我將通過幫小猩猩呼喚媽媽的方式讓幼兒的心靈去感受、體驗小猩猩想媽媽的心理。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設計意圖:
秋天的到來,葉子一片片都變黃了,秋風一吹,就像是翩翩起舞的美麗蝴蝶飛落下來,美麗的意境和歌詞內容,貼近著學生的生活又為學生所喜愛。通過本次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藝術體驗,在拍手,律動,歌唱等環節中感受音樂的不同速度和情緒,體驗不同的情感內涵,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學生表現音樂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習演唱歌曲《小樹葉》,用連貫,柔和的聲音表現秋葉飄零,略帶傷感的情緒,用稍斷,有彈性的聲音表現小樹葉勇敢,樂觀,期盼春天歸來的情緒。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提高學生的歌唱表現力。
2在歌曲學習的過程中引發學生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并從小豎立起保護自然與自然和平共處的良好意識。
教學重點:
學習演唱歌曲《小樹葉》,引導學生用不同的速度和聲音表現不同情緒。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用不同的速度和聲音表現不同的情緒。
2。對比把握音準:
3 3 3 2 | 1 5 |
3 3 3 3 | 2 — |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樹葉的相關圖片和音樂資料制作成課件,為學生的欣賞和學習創設情境和直觀,感性的視聽效果。打擊樂器若干。
2引導學生觀察各種樹的姿態及樹葉飄落的情景傾聽樹葉發出的"沙沙"聲,共同討論小樹葉離開大樹媽媽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理解歌詞做好鋪墊)。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運用對比引導學生理解情感,把握歌曲,在綜合多樣的活動過程中,給學生兒營造一個民主,平等,輕松愉快的藝術氛圍,促進學生的藝術能力和良好個性的發展。
一導入新課
1老師提問:
。1) 現在是什么季節 (秋天)
(2) 秋天的樹葉有什么變化呢 (變黃了)
2導入:今天我們來欣賞一首關于秋葉的歌,歌名就叫《小樹葉》。
簡單的交流直接點入今天的學習主題。
二學唱新歌《小樹葉》第一段
1播放范唱錄音,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
要求學生隨老師跟著音樂節拍劃線條律動。在律動中對比感受兩段音樂速度和情緒的不同
2請小朋友說一說歌曲內容,說說小樹葉帶著怎樣的心情落下來
借助擬人的歌詞,引導學生討論和理解小樹葉落下來的心情,帶著疑問和思考為下一步的學習作鋪墊。
3教師隨音樂伴奏范唱歌曲《小樹葉》第一段。老師引導學生用動作來體驗小樹的心情。提示學生延長音處作一個雙手向外打開的動作。[借助身體的動作體驗速度和情緒的特點,加強學生的豐富感受。]
在律動中,用肢體的動作去感受音樂得特性,并控制自己的聲音在讀歌詞,唱歌詞中去進一步體驗和表現。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發展學生的感受,學習和表現的能力。
4引導學生進一步把第一段歌詞演唱好,用連貫,柔和的聲音表現秋葉飄零,略帶傷感的情緒。
學習后的鞏固是為了學生更好的把握歌曲的音樂節奏,扎實學習歌曲,發展音樂的能力,為表現作準備。
5播放錄音,有感情的歌唱,到第二段聽老師唱并拍一拍!想一想,有了什么變化。
在過程銜接中,鋪設環扣相接的鋪墊,帶著任務學主動學習,培養能夠良好的學習能力。
三學唱歌曲第二段
1討論歌曲的演唱速度:在改變,第一段慢速,第二段快速。
2完整欣賞歌曲范唱。說說怎樣處理歌唱:速度與情緒。
3指導學生學習用連貫,柔和的聲音表現秋葉飄零,略帶傷感的情緒;用稍斷,有彈性的聲音表現小樹葉勇敢,樂觀,期盼春天歸來的情緒。
對比第一段的歌曲,感受前后不同的速度和情緒,同雷同的方法學習第二段歌詞,學生很輕松的把握歌曲。
四綜合表演
1播放伴奏帶,一部分學生唱歌,一部分學生伴奏,老師指揮。
2學生自己點評表演。
3延伸:采集秋葉,制作成書簽,賀卡或其他作品送給好朋友。
4老師總結,并組織下課。
在音樂的實踐中推向學習的高潮,用學生個性的選擇和合作表現,進一步感受,表現歌曲的情緒和內容。發展學生綜合的音樂能力。最后在小結中結束一堂愉快而有效的音樂課。
幼兒園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并認識了它,可以說,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小番茄也是小朋友們早已認識并喜愛的水果。我還采用了鹽用輔助材料,讓幼兒觀察物體在清水和鹽水兩種不同狀態的奇妙現象,《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選擇了小番茄在清水和鹽水的不同的奇特現象,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還為幼兒提供了簡單而可操作的材料,用小番茄做兩個不同的實驗,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仔細觀察運用實驗得真知的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目標定位:在新《綱要》中指出,五大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番茄在鹽水中能浮起來。
(2)、學習用猜測、實驗、觀察、比較的方法進行驗證,進一步感知番茄在清水和鹽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實地記錄自己看見的東西。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知道小番茄在兩種水里的沉浮現象。
(2)、教學難點;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4、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蔽易隽巳缦聹蕚洌
透明塑料瓶(紅色、藍色)、番茄、鹽、記錄表
二、說教法:
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采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2、演示法:對于此活動中使用的記錄卡,幼兒并未見過,因此,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可以讓幼兒直接了解記錄卡的使用方法,減少了幼兒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三、說學法:
《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我為幼兒準備了有趣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小番茄在兩種水里的秘密。在操作活動中體驗實驗帶來的樂趣!
2、記錄法;讓幼兒將探索結果記錄下來,為幼兒的討論、交流活動提供依據。
3、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四、活動流程:
1、猜測活動
“今天,我們要來做一個有趣的實驗,我這里有一個番茄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番茄放在水里,番茄會怎樣?”
(出示實驗的材料,直接揭示課題并質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兒的興趣,他們眾說紛紜,表達自己的觀點。)
2、記錄活動
介紹表格“小問號表示什么,小手表示什么”
探索記錄方法“我們可以用什么符號記錄下來”
“請你們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結果記錄在藍色瓶子的旁邊。再把動手實驗的結果記錄在小手標記旁邊的藍色瓶子里。”
3、操作活動
“請你們去做實驗,仔細觀察一下小番茄放在清水里會怎么樣”
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有趣、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導幼兒進行小組討論實驗結果,既提高了幼兒間的交流,又提升了幼兒在實驗中興趣。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采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將你們實驗的結果記錄在記錄板上,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的實驗結果!
引導幼兒用“我發現小番茄在清水里會沉到水底”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記錄表,“你猜的是怎樣,結果又是怎樣呢?”
通過比較讓幼兒明白猜想和結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4、猜測活動
“現在再給你們一杯清水,還有一小杯鹽,怎樣讓清水變成鹽水呢?”
(教師示范制作鹽水,這里沒有直接出示鹽水,而讓幼兒自己來制作鹽水,給幼兒一個運用生活經驗的機會,并且可以觀察到鹽溶解的過程。)
“請你們猜猜看將小番茄放在鹽水將會怎么樣,將你們猜想的結果記錄下來。”
5、操作活動
幼兒操作,先將清水變成鹽水。
“請你們去做實驗,然后把結果記錄在記錄板上!
6、交流總結活動
總結實驗的結論:小番茄在清水里會沉到水底,小番茄在鹽水里會浮在水面上。
7、總結,遷移
出示兩瓶水:一瓶鹽水,一瓶清水
猜猜看哪瓶是鹽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
8、延伸活動
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東西放在清水里沉下去,放在鹽水里卻會浮起來?請你們回家后試一試,再把你發現的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好嗎?
在這里,活動還沒有結束更教師讓幼兒帶著問題繼續探索著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并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幼兒園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大班幼兒思維處于抽象邏輯的萌芽發展階段,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判斷和推理。《幼兒園指導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夠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學數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等現象產生興趣,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和游戲中出現的某些簡單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游戲化、情景化已經成為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我就選擇本次活動《形色對應合成》,提高幼兒數學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觀察事物的能力和思維凝集力。
二、目標分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系幼兒生活。所以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向導的作用。根據教材的需要和本班幼兒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發展的動態來制定;顒幽繕朔譃槿齻:
1、引導幼兒進一步學習形狀與顏色的合成。
2、培養幼兒將兩種事物特征對應,整合在一起的思維能力。
3、鍛煉幼兒的觀察力及記憶能力。
三、重、難點
一個活動中最能體現目標的部分辨識活動的重難點部分,抓住重難點就能使整個活動的進程有波瀾疊起的功效。
本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進一步學習形狀與顏色的合成。
難點:將兩種事物特征對應、整合在一起的思維能力。
通過情境表演,操作游戲來激勵幼兒思維與記憶能力,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整合的綜合判斷能力。
四、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教育于游戲之中,充分的課前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能性。幼兒的學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為此我準備以下的材料:
1、衣服、帽子:紅、黃、藍三種顏色每人一份。
2、教師自制表格,磁性教具:紅黃藍顏色卡、“√”,幾何泡棉、自制紅、黃、藍三種顏色的盒子。
3、幼兒學具:幾何泡棉;幼兒操作紙與蠟筆;和一段柔和的音樂。
五、教學方法:
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教師以引導者、支持者、參與者的角色出現、圍繞教學目標,一步一步滲透教學中的各個環節,讓幼兒在寬松自由活動氣氛中學習,獲得有益經驗。
在活動中我運用了操作法、觀察法、情境法,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動一動、說一說、做一做中完成教學目標。
幼兒園說課稿 篇7
。10以內的相鄰數)
活動目標:
1:認識相鄰數,探索三個相鄰數之間的關系。
2:感受10以內的自然數例中三者之間的等差關系(及多1和少1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教學圖卡組(數字卡若干)
3:房子圖10副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呈現已有經驗。
。1) 教師提問:你們知道什么是鄰居嗎?你們旁邊的兩個小朋友就是你的鄰居,請小朋友 們 說說你旁邊的鄰居是誰好嗎?(幼兒互相說)
。2)引導幼兒認識相鄰數。
教師:小朋友們有鄰居,數字寶寶也有鄰居呢,教師出示房子和數字圖卡請小朋友來給數字寶寶搬家,并找鄰居。幼兒操作,教師記錄。
2:探索相鄰數之間的等差關系。
。1)請你仔細看一看,鄰居和中間的一個數有什么關系?
(2)前面的比中間的數要怎么樣?后面的呢?
教師小結: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秘密,就是前一個數比中間的。保撬男∴従,后面的一個數比中間的大1,是它的大鄰居,前后兩個數就是中間這個數的相鄰數。
3:實際操作,讓幼兒運用新經驗位數字(3、5、7、)找鄰居。
。1)教師提問:請你小朋友為3、5、7、這些數字寶寶找小鄰居和大鄰居。
。2)分組討論,(引導幼兒同伴交流)
4:拓展:為相鄰數找共同的鄰居。
。1)教師出示兩張數卡提問:誰是5的鄰居,又是7的鄰居呢?
。2)幼兒操作,舉卡回答。
教師小結:6是他們的共同鄰居。它是5的大鄰居,7的小鄰居。
5:操作幼兒用書,并完成練習。
。1)引導幼兒填空。
教師:是相鄰數的西瓜娃娃手拉手才是好朋友,請在空白框里寫上數字使它們成為好朋友。
。2)幼兒互相交流操作結果。
幼兒園說課稿 篇8
一、說教學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們理解容積的含義,知道容積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進率,會計算容積。
2.理解容積和體積的聯系與區別。
3.感受毫升、升的實際意義。
4.培養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探究活動,在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三、說教學重點。
建立容積和容積單位概念,知道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關系。
四、說教學難點。
感受升、毫升的概念。
五、說設計意圖。
一般情況下,學生們要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等
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我在引導學生們復習舊知的基礎上進行容積概念的教學,我聯系生活,一開始從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分類,使學生們認識到有些物體能容納東西,有些物體則不能,從而感知容積。接著我又引導學生們做實驗,直觀地發現只有裝滿沙子的體積才是容器的容積。 同時,為學生們提供足夠的'實際例證,讓學生們在具體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積所表示的含義,從而形成概念,理解容積。
在讓學生們感受容積和體積的聯系時,我采取小組討論的方法,強調學生們自主探索,經歷觀察—思索—討論—驗證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從而明確容積的計算方法和體積的計算方法是相同的,然后讓學生們親自動手從容器的里邊測量長、寬、高,計算出實物的容積,這樣引導學生們根據所學知識,充分放手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
讓學生們明確在計量容積的時候,一般都用體積單位。但要強調這是一般情況,從而很自然的過渡到學生們對升和毫升的認識。在學習這部分的知識時,我事先讓學生們準備好各種裝液體的瓶子,如礦泉水瓶、墨水瓶等,讓學生們通過實際觀察,發現裝有這些飲料的瓶子商標上凈含量的單位都是升或毫升,學生們就會發現液體的體積一般都用升或毫升作單位。
讓學生們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概念是個難點,我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下了功夫,充分的調動學生們的各種感官去感受,通過對一升水的看一看、掂一掂,初步有一個比較重、比較多的印象;對于一毫升的概念,我把一毫升的水裝在了滴管里,從而很自然的感受出它的少。然后我把滴管里的水滴出,讓學生們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滴,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當全部的水都滴出來的時候,發現正好接近一個小瓶蓋,使學生們很快的產生一個可以橫向類比的標準。我再盛出一小勺的水讓學生們進行估算,這樣有層次地操作,可以為學生們留下適當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認識,獲得新知。
在學生們感知一升和一毫升后,我讓學生們說一說生活中見過那些物體是用升和毫升做單位的。在設計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間的換算這部分時,我讓學生們把一立方分米的水倒入容積是一升的容器中,學生們通過實驗,很快得出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我在教學中借助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們構建數學模型,讓學生們有一個較為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豐富了學生們的數學體驗,提高了學生們的應用能力。
學生們知道了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后,我告訴學生們一個生活小常識,那就是在不冷不熱的季節,一個人除了正常的進食以外,平均每天應喝1400L左右的水,也就是相當于2瓶半礦泉水那么多。本節課的最后我給學生們留下了一個探究性的問題:如何計算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為下節課預熱。這樣課后給學生們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嘗試、去探索,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本節課我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充分給予學生們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的空間,豐富學生們的親身體驗,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數學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
幼兒園說課稿 篇9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綜合活動《變廢為寶》,這是"漂亮的海底世界"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活動。
一、說教材。
設計意圖:
一次性的物品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這些物品隨便丟棄又造成了環境的污染。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幼兒利身邊的物品或廢舊資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為指導思想。利用一次性物品來大膽進行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最近,我們班搞的主題是海底世界,針對以上問題以及結合本班的主題活動,我特設計本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在欣賞廢舊物變寶發明出來的美后,自己動手利用平常經常丟棄的廢舊物也來發明一種美,從中增進幼兒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我認為,選擇這一活動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愛好和現有經驗,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于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
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制作的作品,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進步幼兒的協商能力。
2、嘗試用多種廢舊資料制作海底世界,體驗發明的樂趣。
3、增進幼兒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用多種廢舊資料制作海底世界,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進步幼兒的協商能力。
活動難點:
如何有效地合適地選用各種廢舊資料制作漂亮的海底世界。總之,我們建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于制作活動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預備:
1、物質預備:收集制作玩具的廢舊資料,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廢舊資料制作的有關海底世界的成品和圖片。
2、經驗預備:幼兒對海洋的水生動物有肯定的經驗。
3、空間預備:幼兒座位呈框字型擺放,展示臺呈半弧形放置于幼兒視線前面。
全方位的預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以參觀者的身份引導孩子,以自己的語言啟發幼兒的創新意識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采取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采取的教法有:啟發提問法、直觀法、自主探索法、分享交流法
1、啟發提問法:本次活動最經常使用這種方法,引起幼兒的思考,啟發他們的發明思維,讓他們在老師的提問幫助下,更好地完成作品的制作。
2、直觀法:本次活動的開頭,老師就采取了這個方法,讓幼兒通過欣賞別人的作品,引起幼兒創作的愛好,初步感受藝術中的美。
3、自主探索法:讓幼兒自己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廢舊物的創作,并在制作過程中學習合作,并進步幼兒的協商能力。
4、分享交流法:本次活動的結尾部分,我讓幼兒將自己的作品與同伴與同伴一同交流分享,讓小朋友學會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
此外,我們還適時采取了賞識激勵法、審美熏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廢舊物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發明條件讓幼兒參加發明活動,不僅進步了熟悉,錘煉了能力,更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采取的學法有:
1、多感官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廢舊物變寶發生了愛好。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創作活動中我就鼓勵幼兒自己尋找資料進行創作。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商量、合作、嘗試用各種廢舊資料進行創作。通過交流分享,又把大家的經驗作一匯合,學會了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進步".為了讓幼兒對廢舊物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采取了直接參與創作的過程,在創作活動中,體驗廢舊物變寶的創作樂趣。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幼兒間的合作創做,交流分享。表達著各自的豐富、多樣性的熟悉,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理念。
四、說教學程序。
我采取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激發愛好→自由選材→分工合作→動手制作→交流分享→審美延伸
。ㄒ唬┘ぐl愛好(2分鐘)
"愛好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就讓幼兒欣賞由廢舊物制作的作品,引起幼兒制作的憧憬和愛好。
。ǘ┳杂蛇x材,合作創作(3分鐘)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輕音樂播放的輕松氛圍中,讓幼兒自己選擇資料,并和同伴一起商討如何創作漂亮的作品。然后共同制作。
。ㄈ﹦邮种谱髯髌罚20分鐘)
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開始制作作品,作為一個引導者、參與者以及合作者。我始終以參觀者的身份,利用提問引導、啟發幼兒更好地發明作品。
。ㄋ模┙涣鞣窒恚10分鐘)
在最后幼兒作品的展示中,我讓每組派一位小朋友上來交流自己小組利用什么來制作作品。通過孩子之間的互相欣賞、相互交流,進步了他們對廢舊物變成寶的愛好,并在這個過程中,體驗了表示美和發明美的樂趣。相信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對于廢舊物他們會持著如何利用的想法,環保的意識也增加了。
。ㄎ澹┗顒友由
請小朋友回家以后也可以自己動手利用家里的廢舊物品來制作其他的物品。
五、資源利用:
讓家長幫忙收集各種廢舊物。
六、活動預期成果:
1、讓幼兒在制作的過程中,進步同伴間的合作意識以及協商能力。并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2、嘗試運用廢舊物品發明新的藝術作品,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并讓他們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的美,體驗發明的樂趣。
3、學會和同伴一起分享交流,進步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并學習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4、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培養幼兒表示美和發明美的情趣,并初步具有環保意識。
【【推薦】幼兒園說課稿匯編9篇】相關文章:
【推薦】幼兒園說課稿匯編7篇06-09
【推薦】幼兒園小班說課稿匯編10篇06-06
【推薦】幼兒園小班說課稿匯編六篇06-12
【推薦】幼兒園小班說課稿模板匯編7篇07-22
【推薦】幼兒園中班說課稿模板匯編10篇07-19
【推薦】幼兒園小班說課稿模板匯編9篇07-16
【推薦】幼兒園小班說課稿范文匯編5篇07-30
【推薦】幼兒園說課稿匯總6篇06-03
【推薦】幼兒園小班說課稿3篇06-22
【推薦】幼兒園說課稿集錦六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