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識角教學設計說課稿
一、說教材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的第一課時“認識角”。2、教材分析:在生活中,許多物體中存在著“角”,學生對它也是相當熟悉,我在課前也了解過,他們的認識大多停留在“一個物體的邊沿,或是轉角的地方,就是角。”而這些就是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也是本課的學習起點,正確選擇學生的學習起點,對于數學學習將產生積極的影響: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主動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以交流與研究為特征的學習方式。 3、教學目標:①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②通過“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直觀認識角。③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4、教學重點與難點:通過動手實踐直觀認識角。二、說教法《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學習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可分割的。教師的教需要通過學生的學來體現,而學生的學則是需要教師引導的。本課我一改傳統式的教學方式,把獲取新知的過程交給學生自己,本節課的設計體現了以學生活動為主線的思路,注意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根據優化課堂教學的需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根據教學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創設學生熟悉的教學情境,鼓勵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我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整個教學過程大致可以分為"提出問題——探索問題——問題解決"三個階段。問題解決的過程,正是學生們態度、情感、價值觀及學習能力全面發展的過程,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開拓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從而體現生本的理念“先做后學”,達到“教少學多”、“無為而為”的教學效果。三、說學法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就是給學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知的能力,并能成為一種思索活動。當代新知識、新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能聞一知十,觸類旁通,終生受益,達到“教是為了最終的不教”的目的。因此,本課時主要進行指導學生運用遷移的方法學習新知。如:我先讓在情景圖中找角,說生活中所見到的角,再在課桌上找角,最后,根據學生的匯報共同在黑板上畫出角。并在以后的練習中加深角理解,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四、說教學程序:本節課我一共設計了七個教學環節:一是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激趣引入;二是從實物中抽象角,豐富學生的感知;三是共同觀察討論,建立角的正確表象;四是尋找生活中的角,鞏固對角的認識;五是動手做角,加深對角的認識與理解;六是比較角的大小、發展學生的思維;七是設計綜合練習、提升學生能力。(一)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激趣引入。
課始,通過“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的活動,直觀感知“角”。
這個活動學生喜歡,既能喚起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能激起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為學生的繼續學習搭起了現實生活與抽象數學的橋梁。 (二)從實物中抽象角,豐富學生的感知。
本課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中的角”逐步提升為“數學上的角”。因此,在喚起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動態的過程把這些角抽象出來,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感知數學上的“角”的形象。
而這些“數學上的角”跟學生“經驗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異,也會在他們的心理產生一種認知上的沖突,也正是這種沖突將激勵著學生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比較與發現中。 (三)共同觀察討論,建立角的正確表象。
通過剛才的一系列活動,學生已經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著我們安排了及時的觀察、對比與發現,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導學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稱,頂點、邊。逐步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然后及時設計“判斷”練習,通過辯認與說理,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通過多種方式的參與體驗,引導學生深化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四)尋找生活中的角,鞏固對角的認識。由于學生已經形成了角的正確表象,為了加深對角的特點的認識,我們又安排了“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的體驗活動,讓他們在身邊尋找角,并通過同桌互相指一指、摸一摸的活動過程,既能加深對角的特征的認識,還能讓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體驗到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性,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特征的認識,也能及時對某些錯誤的認識進行糾正與彌補。 (五)動手做角,加深對角的認識與理解。“動手做一個角”是本課濃墨重彩的部分,這里,提供給學生好多的材料,學生可以借助這些材料做出角,學生展開活動時,老師參與學生中間,即時采集有用信息,為教學服務。有的學生用一種材料不止做出了一個角,教師及時表揚鼓勵,這個過程也是學生思維層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們多向思維的火花在課堂中不斷地閃現。 (六)比較角的大小、發展學生的思維。在學生初步感知了角有大有小的基礎上,設計了“比較角的大小”的環節,這里注重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與語言來描述比較的方法,教師通過有效的引導與小結,將學生的方法加以及時提升,同時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與水平。從教學的情況來看,孩子們的比較方法很多,也很有創意,從中也可以發現學生思維的開放性與層次性。 (七)設計綜合練習、提升學生能力。經過多樣性的活動過程,學生積累了對角的正確認識,最后,我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綜合練習,意在引發學生的思維向更高層次邁進,這三個層次的練習,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碰撞,思維的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整課的設計,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形成和探究過程。注重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學生通過“摸一摸、找一找、指一指、做一做、比一比”的活動過程,在多種感官協調參與下初步認識角。倡導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展示與交流,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既發展了求異思維,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認識。
【認識角教學設計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班說課稿認識三角形07-09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及說課稿08-29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通用15篇)11-03
小班《認識顏色》說課稿01-10
小學《認識時間》說課稿11-21
分數的初步認識說課稿08-08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通用11篇)09-28
《認識東、南、西、北》教學設計07-07
角的度量說課稿(通用10篇)06-06
小學數學角的認識聽課心得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