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六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著重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作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乘法估算不是單一的估計得數大約是多少,而是不僅要求學生學會估計得數大約在什么左右,還要求學生學會估計得數的范圍,也就是估計得數比什么大,比什么小。乘法估算是個難點,教材的安排是:例題通過創設學生喜愛的牧場的情境列出算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中的“大約”,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然后通過思考、交流、引導、小結,用語言表述出來,指出2種不同的估計方法,即估計得數的范圍,以及得數大約在什么左右。并通過一系列的練習來鞏固該學習內容。
2、教學目標
應用新課標理念,依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我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俳洑v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估算方法的過程,能估算一些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比什么大,比什么小,在什么左右。
②在具體情境中合理選擇不同的估算方法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
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4、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數字卡片
二、說教法、學法
1、在教學環境中,創設適當的、有利于學生主動求知的教學情境,應用不同的形式組織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感悟知識,為學生對信息的.處理和應用提供條件。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提高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
2、在學法指導上,我重視觀察法、發現法和討論法等應用,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覺器官,通過多媒體教學幫助學生積極思維,發展智力,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獲取新知的能力。
3、教學中,嚴格遵守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組織教學,配合現代教學手段的使用,吸引和帶領學生在數學空間盡情漫游。
三、說教學過程
恰當的目標,科學的方法,是教學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真正實現教學目標,關鍵還在于教學過程。本課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
一、情境導入
出示例題,教師解說,明明邀請我們去他家美麗的牧場參觀,誰來替他介紹一下?其他小朋友認真聽,看你能了解牧場的哪些情況?
要求學生列出算式:
29×42=
。圻@一環節是以學生感興趣的牧場情境引入,在鞏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教學打好了基礎,有力地促進教學效果。]
二、探索方法
1、在計算之前,老師把問題分類,先請大家估計,明明家1天大約最多可擠奶多少千克?最少可擠奶多少千克?
小組討論,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
2、全班交流:
①最少可擠奶800千克[你是怎樣估算的?估計29×42的得數比800多。為什么用“多”這個字?(把數字都看小,20×40=800。)]
②最多可擠奶1500千克[你是怎樣估算的?估計29×42的得數比1500少。為什么用“多”這個字?(把數都看大,30×50=1500。)
3、再請學生估計出明明家一天擠奶的千克數最大約最接近多少嗎?
學生交流:最接近1200千克。[你是怎樣估算的?估計29×42的得數在1200左右。為什么用“左右”這個詞?(把數都看成與它接近的整十數,30×40=1200。)
。ü浪惴椒ㄒv清、講細,讓學生理解清楚怎樣估算)
4、計算驗證:
有什么方法驗證我們估算得對不對?(用豎式)請你試一試,做好的同學自己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ㄌ嵝褜W生注意豎式計算過程中連續進位的問題)
比較交流:比較筆算與估算的結果,你有什么想法?
。ǖ3種,最接近;第1、2種估計出了算式的范圍)
5、講述: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要求只是確定成績在什么范圍內,估算策略
是多樣的,只要合理,都可以的。把乘數分別看作與他們接近的整十數,估算的結果會準確些。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本環節在教學的過程中問題指向性明確,分散了難點,把乘法的估算分成兩個部分,一是估接近、一是估范圍,先分散后總結,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生掌握起來比較容易。]
三、鞏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2題
40×20xx×5060×30
47×2334×5868×35
50×3040×6070×40
。1)每組3道題,上下2道題可以口算,中間一道題要列豎式計算。請大家任選其中的一組題進行計算。
。2)獨立計算。然后把這3道題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3)說說自己的發現。
(中間算式的得數比上邊算式的得數大,比下邊算式的得數小,可以用上、下的算式來估算中間的算式)
。4)那這個算式最接近多少呢,我們也來估算一下。(學生估計,全班交流)
重點說一說第3題的中間一題,這里出現了35這樣的中間數,當出現這種數的時候,我們一般看另一個乘數,看它接近哪個整十數,如果是把它看大的,那么就把35看小,如果是把它看小了,那就把35看大。
2、游戲:選一選(“想想做做”第3題)。
課前發給每個學生1800、2800、3500、4800、1000、1800、600、1200等數字卡片。
讓學生進行找朋友的游戲,如果你認為你手中的數利用估算的方法能填入老師出示的括號中,請起立。
教師逐個出示
24×53得數比()大,比();在()左右
。ǖ1題可引導學生來完成,讓學生理清題意,清楚第1部分是估范圍;第2部分是估接近。)
37×65得數比()大,比();在()左右
28×32得數比()大,比()。辉冢ǎ┳笥
76×59得數比()大,比()小;在()左右
讓選擇正確或錯誤的學生說說自己的理由。
適時反饋。
小結:兩個乘數分別看做比它們相近的較小的整十數和較大的整十數,可以確定積的大致范圍。而把乘數分別看作與他們接近的整十數,估算的結果最接近。
3、書本P37第4題
師:其實估算不僅在我們數學計算時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估算。選擇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寫作文的例子,讓學生了解。
出示題目。
說說你了解了哪些數學信息?
你估計這里大約有多少個字?(學生列式估計)
全班反饋。
4、“想想做做”第5題
從圖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你認為他可能買哪種籃球?你是怎樣想的?
。1)48×24≈1000(元)
(2)38×24≈800(元)
。3)28×24≈600(元)
小結:生活中要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選擇不同的方法估算。第2種比較合適。
。郾菊n的練習分了專項練習,基本練習和綜合練習三類,練習設計有針對性、層次性、思考性。這樣既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個性,有利于學生對新知理解的深化。]
四、總結延伸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介紹“你知道嗎?”
五、布置作業
六、說板書
板書是微型教案,好的板書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利于對知識進行梳理,納入知識結構,同時也為日后的回憶提供了線索。本課我是這樣設計板書的:
估算
(1)20×40=800
估計(2)30×40=120
。3)30×50=1500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2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七單元加與減(三)第一課時76頁《套圈游戲》。這節課是在學生學完100以內加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我通過課件創設套圈游戲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中體驗數學和理解數學,強調數學與社會的聯系,通過學生數學活動的參與,目的是讓學生探索并掌握100以內數連加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并滲透估算意識的培養。
教學目標
、耪J知目標:結合教學情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的意義;探究并掌握100以內數連加的計算方法,掌握連加豎式的寫法;進一步體驗算法多樣化。
(2)能力目標:發展初步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探索與解決問題,激發并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并掌握100以內數連加的計算方法。
難點: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二、 說學情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還是以無意注意為主,教學時盡可能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密切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使知識變成學生的切身需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他們在玩中學,在動中求知,通過探究、交流去探索創新。
三、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屬于計算教學。為了避免單純計算而帶來的枯燥無味,我抓住低年級學生好動愛玩,好奇心強這一特點,按排了四種教學方法來完成教學,運用觀察法-獲取已知的條件,用估測法-體會估算必要性,用引導法-體驗算法多樣化,用游戲法-擴展學生的思維,讓計算教學也生動豐富起來。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按以下四個環節進行: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上課前和學生課前談話問學生平時喜歡玩什么游戲?引出課文所學內容。出示課件讓學生觀看后提問。你能狜狜誰會贏。
。ǘ炞C猜測,探索算法
1、估算。
學生通過分析統計表上的數據,初步估計淘氣是贏家,培養學生初步的估算意識和能力。此處,學生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采用多種估算方法去進行估計。
。1)、比較每一次得分的多少;
(2)、比較贏的次數;
。3)、通過移多補少比較贏的次數;
小朋友說得都真不錯!但是你的估計真的對了嗎?我們用什么樣的方法來驗證一下呢?
。1)學生說方法:可以先算出三次比賽結束后,淘氣共得了多少分?
再算出三次比賽結束后,笑笑共得了多少分?然后再比較。
。2)揭示課題。 生說師板書:淘氣共得多少分?24+29+44=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一年級下冊數學《套圈游戲》說課稿文章內容由收集!一年級下冊數學《套圈游戲》說課稿觀察這個算式有什么特點呢?(三個數連加)以前我們也學過,你知道連加的運算順序是什么呢?(生:從左到右計算)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100以內數的連加。(板書課題:連加)
2、探索算法。
。1)學生自己探索算法。(學生通過預習,通過對前面所學知識的遷移,自己嘗試計算三個兩位數連加)
(2)反饋,交流算法。 學生上臺介紹自己的方法。教師適時講解。
。3)優化算法。 讓孩子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三次比賽結束后,笑笑共得了多少分?
3、小結:
通過計算,可以驗證我們的估計是對的,其實估算在我們的生活中起很大的作用,我們經常要運用它。
。ㄈ╈柟绦轮,運用新知
出示一個舉重運動員參加比賽時的情境,讓學生記錄課件中運動員每回所得的分數。當裁判,觀看比賽,記錄分數。先估估誰會贏。然后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此處以學生生活為背景,有意識地將計算知識與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緊密結合起來。積極引導學生發現原型以外的知識,賦予學生在數學深層次上思考的機會。
(四)交流評價,課堂總結
這一環節是全課的總結部分。我以這節課你學會什么?這一問題引導學生交流本節課學習的內容,使他們強化對新知的理解。
五,板書設計:
本節課我采用了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明扼要,一目了然,重點突出,充分強調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以上是我對《套圈游戲》這節課的教學設想,突出了以問題為教學線索,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以情緒為學生動力的特色。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3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的分數除法單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數除法的意義認識,例2是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在這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乘法的意義及計算,而本課的學習將為統一分數除法計算法則打下基礎。
例1先是對整數除法意義的回顧,再由100克=1/10千克,從而引出分數乘除法算式,通過類比使學生認識到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例2是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教學,意在通過讓學生進行折紙實驗、驗證,引導學生將‘圖’和‘式’進行對照分析,從而發現算法,感悟算理,同時也初步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根據剛才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實例,使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是相同的。
2、動手操作,通過直觀認識使學生理解分數除以整數,引導學生正確地總結出計算法則,能運用法則正確地進行計算。
3、經歷觀察、猜測、實驗、驗證和歸納的過程,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并從中發展抽象思維能力。
本課的重點是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本課的難點是分數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這是因為要將除以一個數轉化為乘以它的倒數,在運算形式上由除法轉化為乘法,變化較大,而學生往往由于思維的定勢,一時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課的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在實驗和驗證中自主體驗和感悟。
二.說教法、學法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必須貫徹以學生為主體,堅持啟發與發現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大膽猜想,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得到有效的提升,動手實踐,在體驗中、在交流中發現規律。
學習方法上強調以探究學習法和動手操作法為主。認知結構理論告訴我們,學習是學生積極主動的內化過程。只有通過主動參與獲得的知識,才是有意義的。因此,在重難點的學習上,通過折紙實驗與驗證,數形結合,從而實現真正的理解。
三.說教學過程
開課,就對前一單元所學的分數乘法的計算和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進行復習,目的在于為教學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打下基礎,因為分數除以整數就等于這個分數的幾分之一,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用分數乘幾分之一就可以得到結果,而對于分數除法的意義,就直接利用例1的素材導出整數除法的意義再遷移到分數除法的意義。
問題創境,對比遷移,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在教學例1時,我沒有直接把教材中的三個問題端出來,而是讓學生通過教師給出的信息來提出數學問題,學生編出乘法問題并列式解答后,問學生:你能根據這個乘法問題編出兩個除法問題嗎?然后再一一列式解答,再通過對這三個算式的觀察比較,得到整數除法的意義。這樣安排教材,我的理解是:如果直接將素材一一呈現出來,感覺很單調泛味生硬,不能留住學生的注意力和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思維活動就是一種壓抑,反過來我這樣安排,感覺是把靜態的教材動態的出現在學生面前,利用素材自問自答,對學生來說是一次有價值有效的思維活動,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該是有一個提升的,同時問題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然后指出問題中是以克為單位,如果以千克為單位,100克應該怎么改寫?改寫后,算式應該怎么列?后面兩題中的單位也改寫了,又怎么列式計算?用一系列的問題,遷引出分數乘除法的算式,再通過對分數乘除法算式的仔細觀察,觀察時引導學生對照整數乘除法的算式,找到之間的共同點,從而得到分數除法的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我這樣教學的想法是:第一因為問題更有挑戰性而能更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第二鍛煉提高學生的觀察比較事物的能力;第三通過比較自然得出分數除法的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讓學生有種水到渠成的感覺,體味到在數學中知識是存在相互聯系的。
在完成做一做中,學生快速回答了2/3×4=8/38/3÷4=()8/3÷2/3=()的結果后,問:你怎么這么快就得到結果了呢?這個問題能更好讓學生利用除法的意義來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對除法意義的理解。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4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2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解決問題是小數除法單元的一小節,讓學生學習用小數乘、除法計算解決常見的實際問題,使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計算教學單元得到扎扎實實的落實。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經驗,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本課大膽地創新使用教材,改用生活中常見的滴水龍頭為例題來學習,主要是呈現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數學信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解決類似歸
一、歸總的實際問題。不僅可以使學生體會計算在解決問題中的實際作用和價值,同時可使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策略的訓練,自主探索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從而逐步提高數學素養。
。ǘ⿲W情分析
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都曾滲及過,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在前幾冊的數學學習中已經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五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自然和社會現象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師有目的地引導把學生的好奇心轉變為求知欲,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
二、說教學目標
目標定位,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正確運用小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采用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解決問題的多樣化,體會小數除法的應用價值。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正確運用小數除法,培養觀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難點:提高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法、學法
根據對本課教學過程的預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盡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設生活和活動情景,以創境激趣為關鍵,以解決問題為核心,以自主探索為主線展開的多維合作活動。為他們提供各種機會,采用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經歷思維沖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使學生體驗探索的過程,體會學數學的樂趣。
五、說教學程序:
鑒于本課教學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預設如下幾個部分展開學習。
。ㄒ唬、創設情景、收集信息
1、以與學生談話的方式,引導學生說說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樣的情景,如果你家滴水龍頭未關緊或忘了關,會浪費多少水,假設:小戴家有3個滴水龍頭上周因為未關緊流失了725、76千克的水。那么請問小戴家平均每個滴水龍頭一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呢?
2、導入:這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幫助小戴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出示課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類似歸一的實際問題生活中素材很多。創境激趣,把學生帶入到實際生活中,突破了數學教學的封閉狀態,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時空,將課內外結合起來,將學生置身于一種動態、開放、多元的學習環境中,使學生逐步豐富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ǘ、整理信息、提出問題
1、出示例題:小戴家有3個滴水龍頭上周流失了725.76千克的水。
(1)大家能從中得到什么數學信息?
引導學生挖掘題中隱含的重要信息上周,提問:上周是什么意思?告訴我們什么條件?(上周實際是告訴我們7天這個隱藏的條件。)
。2)提出問題:小戴家平均每個滴水龍頭一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呢?
。ㄔO計意圖:創設提問題的情境,體會提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提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感受數學問題在生活中的存在。)
。ㄈ⒆灾骱献、探究問題
1、深入分析
。1)教師:現在同學們能計算出每個滴水龍頭1天的流失量嗎?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
。2)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結合課本上的相似例題11提示。
2、學生結合信息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幫助學生從量的角度對數量進行分析,自主得出答案。(教師巡查,確定學生發言)
。ㄔO計意圖: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交流,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思路,把握小組合作學習情況,創設恰當氛圍,組織學生交流,并同時引導學生用適當的方式理解數學問題。組織引導各小組提出不同的方法,發現新的思路、方法及時擴散,并給予及時評價和指導)
。ㄋ模、交流方法、解決問題
1、指名說板,呈現不同的解題過程。
第一種:可以先算1個滴水龍頭一周滴水的流失量
725.76〔3=241.92(千克)
再算平均1個滴水龍頭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
241.92〔7=34.56(千克)
答:每個滴水龍頭一天流失34.56千克的水。
第二種:可以先算3個滴水龍頭一天滴水的流失量725、76〔7=103、68(千克)再算平均1個滴水龍頭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 103、68〔3=34、56(千克)
答:每個滴水龍頭一天流失34.56千克的水。
2、小結:分析問題時,我們要弄清楚題目的數量關系,再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解答。解答的每一步是求什么,心中都要很清楚。
。ㄔO計意圖:將小組共同的認識成果轉化為全班共有,激勵創新,拓展思維。呈現學生的不同解法,讓學生在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后,享受成功的快樂。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發現問題的良性循環。讓學生學會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又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向更廣闊的空間。)
。ㄎ澹L試訓練、反饋評價
1、出示課本例題11
張燕家養的3頭奶牛上周的產奶量是220、5千克,每頭奶牛一天產奶多少千克?
。1)先讓學生自己獨立分析題目的數學信息并提出問題。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完成課本空白練習。
(3)小組交流,集體訂正。
2、出示做一做的情景圖
小毅家上個月的用水量是14、5噸,每噸水的價格是2、50元、小毅家有4口人,平均每人付水費多少元?
。1)先讓學生自己獨立分析題目的數學信息和問題。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完成練習。
(3)小組交流討論,著重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
(設計意圖::教師為學生創設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間,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本課知識,形成技能,讓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分析、綜合、歸納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與提高。并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樂趣。)
。、布置課外作業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5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標準分類的多樣性。
。2)采取小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互相學習、合作交流能力。
2、情感目標:
。1)采用小組之間互評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判斷力和審美觀。
。2)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分類,處處有數學,并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難點:能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學具準備:各種水果卡片(每組9張),各種鉛筆(每組各8支)。
教具準備:各種文具盒、各種玩具、各類書、若干個瓶子。
教學策略選擇:
分類思想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劃分和組織的過程。教材按由易到難的順序,分別安排了單一標準的分類和不同標準的分類兩部分內容。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我認為學生對單一標準分類生活中接觸的較多,不必教學一課時,可把這兩部分內容合并為一節課來上,重點放在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這塊內容上。同時,我認為學生分類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兒童能夠自己提出分類依據。因此,教學時不能僅僅停留在讓孩子怎么分,孩子就怎么分的'幼兒分類水平上,而應重點觀察兒童能否獨立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不同的分類,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根據這一要求,我從學生熟悉的事物中取材,讓學生能較快的從事物的大小、形狀等方面提出不同的標準。有助于學生從多個角度中提出不同的標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用他的稚嫩的眼光去劃分世界。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學習單一分類)
1、【設計意圖:學生6人一組,教師在上課前兩分鐘在講臺上倒出各種雜物(瓶子、文具盒、玩具、書各若干件),讓學生感受到教室講臺的雜亂,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揭示課題!
2、引出分類的必要性。
師:同學們,你看現在在我們的講臺上堆放了許多東西,你們瞧都有什么呀?(學生回答。)
師:這些東西放在這里,好不好?為什么?(生:亂七八糟、不舒服等。)
師:那你說該怎么辦好呢?(生:把東西分類堆放好;文具一類、玩具一類、書一類、瓶子一類。)
師:誰愿意上來把這堆東西分類擺放好?(請四位學生上來整理。)
師:現在的講臺與剛才的講臺比有什么不同?(生:舒服了,整齊了、美觀了。)
師:是呀,這樣一分,看過去就非常得整齊。剛才,我們把一大堆的雜物按照同一類物品為標準對他們進行了分類。其實我們還可以給同一類物品進行分類,比如說這堆瓶子,我們還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板書課題:分類)
二、主動探索,實踐操作(學習不同標準分類)
1、【設計意圖:預先把第39頁的“做一做”進行了改編,并用彩色卡紙做成水果卡片。把原來同一形狀都是同一底色的(如三角形都是綠色的),改為同一形狀,底色卻不同的(如三角形有綠色、紅色和黃色,另兩種形狀也各有三種顏色)。并把制作的9張卡片放在1個大信封里,讓6人小組的小組長保管;顒又校孕〗M為單位,讓學生把水果卡片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多次分類,從而使分類過程不斷地細化,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同一類物品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然后再通過分鉛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不同標準分類的方法!
2、動手分水果卡片,初步體會到不同標準分類。
師:現在請組長拿出(1)號信封,倒在桌面上,看看是什么呀?(學生倒時,請上來整理的四位學生把講臺上的物品裝進袋子。)
。ㄉ春煤,答:水果卡片。)
師: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把這些水果卡片來分一分,分類前我先提幾點要求:
(1)分類前,每位同學先自己獨立思考一下想好你將怎樣分,是按什么分的?想好后再小組動手交流。
。2)當一個同學在發表他的想法時,其他同學要靜靜地聽,等他講完后再講講自己的想法或對他的話進行補充。
(3)分好后,你們小組也可以商量一下,如果上來給大家匯報,誰做介紹員,誰配合拿卡片。
聽口令開始操作,教師巡視。等學生操作完后,請學生匯報。
師:哪個小組愿意先來匯報?
。ㄕ堃唤M學生上來匯報,教師指導:按什么分,分了幾堆。)
師:下面哪個小組也是這樣分的?(請不同分法的小組繼續上來匯報。)
。ǔ霈F的分類標準有:按顏色分,按形狀分,按水果種類分,后來學生又指出可按水果有沒有葉子分,卡片有沒有角分,水果有沒有柄分等多種分類方法是我課前所沒預料到的,所以這個環節由于學生的出色表現上得很精彩。)
師:同樣是這9張卡片,我們剛才按照形狀、顏色、種類等多種方法來進行了分類,得出了許多不同的結果,F在我們再動手把自己小組沒分過的方法再來分一分。
師小結:經過大家的合作交流,你有沒有發現原來同一類物品分類時,按照不同的標準去分,可以得出不同的分類結果。
3、再次實踐,鞏固不同標準分類的方法。
師:現在我們再來動手分一分,請大家把(2)號信封倒出來,現在大家的桌面上有很多鉛筆對嗎?請繼續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來按照不同的標準分一分,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方法多?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學生操作完后,教師統計分的方法有幾種?請分的方法最多的小組上來匯報,匯報前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仔細看,看看他們分的是否合理。如有什么疑問可以舉手向他們小組提問。(學生匯報,教師根據教學中出現的情況進行靈活操作。)
4、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分類,我們又一次體會到了分類結果在不同標準下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是各有用途的。
三、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處處有分類
師: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處處接觸到分類,你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看過或接觸過分類?(學生自己匯報,教師適當追問:是按什么分,有什么好處。)
四、活動,充分利用教室資源,讓學生把全班同學按不同的標準把人進行分類,以達到鞏固的目的。
師:是呀,生活中處處有分類,最后,請同學們利用今天學到的本領來把我們一(4)班全班同學分分類,好嗎?(學生自由分類,分完后匯報交流,交流過程中,可請其余學生按匯報學生要求進行配合。)
五、課堂小結:今天你學得開心嗎?為什么?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6
《圓的面積》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級的教材。圓是小學階段最后的一個平面圖形,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認識,到學習曲線圖形的認識,不論是學習內容的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是學習上的一次飛躍。
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系。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來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有關知識學習,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也為以后學習圓柱,圓錐和繪制簡單的統計圖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 要使學生明確圓面積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及應用。
2. 通過學生操作,發現推導圓面積的公式。
3. 結合知識的教學,滲透轉化極限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圓面積概念的建立,公式的推導及應用。
教學難點:轉化和極限兩種數學思想的滲透。
【教學設計】
考慮到本節課是幾何前后知識的重要紐帶,教學內容相對抽象,學生的年齡特點,導致抽象邏輯思維較差,還是以形象直觀思維為主,所以使用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手段,變抽象為直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幫助學生理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本課使用多媒體,設計時主要想突破以下幾個問題:
一。 明確概念:
圓的面積是在圓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周長和面積是圓的兩個基本概念,學生必須明確區分。首先利用課件演示畫圓,讓學生直觀感知,畫圓留下的軌跡是條封閉的曲線。其次,演示填充顏色,并分離,讓學生給它們分別起個名字,紅色封閉的曲線長度是圓的周長,藍色的是曲線圍成的圓面,它的大小叫圓的面積。通過比較鑒別,并結合學生親身體驗,讓學生摸一摸手中圓形紙片的面積和周長,進一步理解概念的內涵,從而順利揭題《圓的面積》。
二。 以舊促新
明確了概念,認識圓的面積之后,自然是想到該如何計算圖的面積?公式是什么?怎么發現和推導圓的面積公式?這些都是擺在學生面前的一系列現實的問題。此時的學生可能一片茫然,也可能會有驚人的發現,不管怎樣都要鼓勵學生大膽的猜測,設想,說出他們預設的方案?你打算怎樣計算圓的面積?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反映隨機處理,估計大部分學生會不得要領,即使知道,也可以讓大家共同經歷一下公式的發現之路。此時,由于學生的年齡小,不能和以前的平面圖形建立聯系,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以前學過哪些平面圖形?讓學生迅速回憶,調動原有的知識儲備,為新知的“再創造”做好知識的準備。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分數的初步認識》。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數是單位“1”的疊加,而分數是單位“1”的均分,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是學生認識數的一次質的飛躍。
本節課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幾分之一既是一個分數,又是一個分數單位,對以后認識幾分之幾、分數大小的比較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分數,能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幾分之一的認識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的活動經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具體實例,感受到數由整數向分數的擴展,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會讀寫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直觀演示法、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五、教學具準備
學具:每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若干。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彩筆,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1分米長的線段,兩分米長的繩子。
六、教學過程
。ㄒ唬 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利用小朋友們喜歡的《西游記》的故事創設一個分東西的情景。同時播放背景音樂。
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這一天,天氣特別熱,師傅就派豬八戒和沙僧找水喝,沒想到,他倆找到了一個大西瓜,他們可高興了,豬八戒實在忍不住了,就商量著和沙僧先吃掉這個西瓜,可是倆個人該如何分西瓜才公平呢?
(二)學習新課、探究新知
1、 引入“一半”,引導學生經歷分數“從整體知識到分數
知識”的數學化過程。
(1) 學具操作,理解“一半”
先讓學生說一說該如何分西瓜,怎樣知道是“一半”, 然后通過折圓形紙片的一半,強調平均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平均分,明白只要把一張紙平均分成兩份,每份都是這張紙的一半。為下一步理解分數的的意義打下基礎。
。2)發揮想象,創造符號,表達“一半”
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可以通過畫圖、寫字或者寫數字等方式創造出表示一半的符號。
學生自由活動,小組交流,展示,讓學生說出理由。表揚學生的創新精神,著重針對畫圖的學生作品講解。
在小結中總結三個共同特點,第一,都注意到了平均分;第二,都平均分成了兩份;第三,都取了其中的一份。(師邊說邊板書—,2,1),引出在數學上,一半可以用1/2來表示,數學上把像1/2這樣的數叫做分數。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分數。(板書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接著引導學生明白:中間短短的橫線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分數線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兩份,分數線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讓學生齊讀分數。
(3)進一步理解1的意義:
、僮寣W生動手用各種圖形來表示出1/2,體驗不同折法。
、谧寣W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學生運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義,特別要講清是誰的1/2。并啟發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可以用1/2 來表示,那是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壅故緵]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通過這些反例來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義的建構。
這一環節著眼一個“動”字, 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主
動地從不同的角度去進一步認識1/2,豐富1/2 的表象,建構1/2 的意義,使學生對數的認識由整數擴展到了1/2,也為后面學習其他分數提供思路和方法。
2、故事銜接,深入認識分數
。1)就在豬八戒和沙僧準備分西瓜的時候,孫悟空從天而降,批評了他們,八戒只好求饒,說西瓜四個人一塊吃,你能幫他們再分一分嗎?通過故事的發展,自然引出對1/4的認識。
。2)動手操作,創造1/4.
通過折長方形紙片的1/4,加深對此分數的理解。
。3)利用圖形,探索其他分數
、僮寣W生利用紙片等材料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并請部分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相應的分數下面,說說分數表示的意思。這一極具探究空間的開放性活動,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創造的機會,在“做分數”和交流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幾分之一,對分數的認識也由1/2擴展到了幾分之一。
、诶^續創造幾分之幾
我們知道豬八戒是最饞嘴的,我們幫他們把西瓜分成了四份,可是豬八戒一不留心吃掉了兩份,它吃掉了西瓜的幾分之幾呢?
學生思考,展示交流 重點理解:里面有幾個?
三、鞏固新知,拓展思維
1、 基礎練習:讓學生辨別圖中陰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2414嗎?加深對分數的理解。
2、 提高練習:讓學生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學以致用。
3、 拓展練習:一條長1米的繩子,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米,也就是( )。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分數——幾分之一
讀作:二分之一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8
一、 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題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九冊第二單元“相遇問題”第一課時的內容。
2、教材簡析:
相遇問題是行程應用題的一部分。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一個物體運動的有關速度、時間 和路程之間數量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是研究兩個物體在運動中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數量關系。這部分內容又是今后學習較復雜的行程問題及工程問題的基礎。例如數學書58頁-8題(長沙到廣州的鐵路長699千米,一列貨車從長沙開往廣州,每小實行69千米。這列貨車開除后1小時,一列客車從廣州開往長沙,每小時行71千米,再經過幾小時兩車相遇?)、58頁-11題。同時,由于相遇問題中術語較多,如相向、相背、同時、相距,并且速度和的概念學生不易理解,此類題目的發展變化也比較多,因此也是應用題教學的難點。
3、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有關相遇問題的術語:同時、兩地、相向、速度和等,形成兩個物體運動的空間觀念。
。2)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引導學生學會分析相遇問題中速度、時間、路程這三種量之間的關系,掌握相遇問題求路程的解題方法。
(3)經歷比較、優化等學習過程,發展數學思維能力。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4)培養學生細致的審題習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生分析: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空間感缺乏認知能力,所以首要解決的就是一些術語的理解,行程問題在生活中我們常遇到,卻很少用專業的詞語去表述所以我特意設置了真實場景、電腦演示、文具模擬幫助學生建立對于物體位置移動的空間想象感。
我班的大部分學生都屬于龍洞本村的孩子,平時的家庭輔導僅僅限于檢查作業是否完成。雖然三、四年級就開始對應用題的數量關系進行訓練,不過一小半的學生仍然感到吃力,對于三步應用題經常會做卻不會寫數量關系,講不清楚道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比較差的,比較習慣尋找題目特點,套用相對應的方法。一部分學生能夠利用分析法從具體問題出發,找到解題的方法,對于一部分學困生,抽象概括出性 速度和Χ時間=路程 這個公式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從復習、探討問題到解決問題我的步子都比較小,多讓學生講解算式的含義,幫助學困生記憶、理解方法。
基于學生情況,我選擇了例2“兩個工程隊合開一段地鐵。同時各從一端開鑿。甲隊的進度12米/天,乙隊的進度14米/天,經15天打通。這段地鐵長多少米?”對“進度”是多角度的,理解差的.可以看作是前進的速度,也可以看作工作效率。
練習的設置從基礎題到提高題有一定的梯度,盡量照顧每一層次的學生。
三、說教法
教法:通過情景教學,創設最佳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勢,緊扣教學內容,科學直觀地演示兩個物體相對運動的情景,這樣把數學問題轉化成動態的數學模型展現出來。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探究,激發學生興趣,激活思維,逐層推進,分散難點,增強感性認識,建立表象、抽象規律。
四、教學流程:
教學重點:掌握相遇問題求路程的算理和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速度和”的含義。
教具準備:課件
學具準備:兩塊橡皮(或兩只筆)
(一)、 創設情景、逐步感知
幫助學生理解相遇、相向、同時
師請兩位學生從教室兩頭相向走—相遇—相背走到頭,讓學生圍繞走的方向、走的結果、走的路程幾個問題進行觀察。兩個學生走走停停,學生可以觀察不同時間里的運動結果,走了的路程、還有多少路程。這段活動需要一些時間,但對整體認識行程問題有好處。
考慮學生的基礎、教學目標,我對教材進行了重組。將準備題和例1合并,并為以后的工程問題做鋪墊,特意設置了例2,修地鐵。首先學生通過情境演示(兩學生表演相遇)理解“相遇”、“相向”、“同時”,對相遇問題建立一個初步的直觀的認識;再通過電腦課件的演示,加深“速度和”的理解,知道隨著時間的變化,物體的位置將發生移動;最后學生可以利用簡單的學具來模擬相遇過程。通過這3個過程在學生腦海中逐步建構物體移動的空間模型。
。ǘ 探究問題、加深理解
(大屏幕出示:小強和小麗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對走來,小強每分鐘走100米,小麗每分鐘走50米,4分鐘后兩人相遇。)
1、 根據這些信息,你想提點什么數學問題嗎?
問題1小強和小麗一共走了多少米?
問題2:小強走了多少米?小麗走了多少米?
問題3:小強比小麗多走了多少米?
2、 通過問題2復習: 速度×時間=路程
3、 這節課重點來研究:小強和小麗一共走了多少米?理解 相距
。▋傻毓灿卸嗌倜? 甲乙兩地有多少米? 甲乙兩地相距多少米?)
4、 生上來板書:(1)100×4+50×4 (2)(100+50)×4
5、 反饋:板書算式。同學們對他們的解法有什么疑問就提出來?(每一步各表示什么?)
6、小結:(100+50)表示他們兩個人1分鐘走的米數,他們走了4分鐘,就是4個150米。(課件演示)
速度和×時間=路程 (師板書數量關系,齊讀)
7、再實踐,同桌合作,用橡皮代替兩人,演示相遇的過程。
學生可能會有個難點問題:為什么不列成(100+50)×(4+4),如何處理,體現突破難點?
可以用課件演示大家走路花的時間是共同的4分鐘,或者可以用這個例子來解決:上數學課,你一節課多少分鐘?他一節課多少分鐘?他兩這節課多少分鐘?那我們大家這節課上了多少分鐘?
根據條件學生提出幾種問題,這些問題也很好的將學過的知識過渡到要學的新知識;通過電腦演示分析過程,學生很容易知道“兩人每分鐘共行多少米?”,“經過4分,兩人相遇”的條件,形象地揭示速度和、相遇時間、總路程之間的關系,加深學生對第二種解法的理解,也驗證了學生的第二種解題思路,從而順利突破了教學難點。
。ㄈ、解決問題,概括方法
。ù笃聊怀鍪荆簝蓚工程隊合作修一段地鐵。同時各從一端開鑿。甲隊的進度12米/天,乙隊的進度14米/天,經15天打通。這段地鐵長多少米?)
先指導學生審題:進度可以理解前進的速度,那就是行程問題,“經過15天打通是什么意思?地鐵的的長與進度有什么關系?地鐵的長可以通過什么去求?還可以通過什么去求?”
1、能獨立解決嗎?
2、說說它們相同的地方?
(大屏幕出示剛才做過的兩道題目)
3、小結
這個例題的設置使得本課更具有開放性,一是為工程問題打下了基礎,也放開了學生的思維,避免應用題中經常出現的對號入座的現象,
三、 階梯練習,擴展思維
1、學生匯報生活中類似問題。
2、基礎練習(只列式,不計算)
。1)兩列火車同時從甲乙兩站相對開出,客車每小時行60千米,貨車每小時行40千米,經過4小時兩車相遇,甲乙兩站相距多少千米?
。2)四(1)班為準備聯歡會折紙花,男同學每小時折136朵紙花,女同學每小時折164朵紙花,他們共同折了2小時,一共折了多少多紙花?
。3)甲乙兩個打字員合打一份文稿,甲每分鐘打35個,乙 每分鐘打40個,兩人同時打15分鐘完成任務。這份文稿一共有多少個字?
生獨立解答,并說出算式的含義。
3、 擴展練習
最后,我們來表演一下相遇問題怎樣?
。ㄕ垉缮蟻,分別給他們一個速度70和80,老師手中拿時間4分鐘)
第一種情況:同時出發,4分鐘后相遇。求路程?
第二種情況:同時出發,4分鐘后兩人還相距200米。求路程?
第三種情況:同時出發,相遇后,兩人擦肩而過,4分鐘后兩人還是相距200米。求路程?
4、提高練習
。ù笃聊怀鍪绢}目:小張和小李在環行操場跑步,兩人同時從A點出發,反向而行。小張每秒跑4米,小李每秒跑6米,經過20秒在B點相遇。操場的跑道長多少米?)
如果時間不夠,留帶課后完成。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練習時,我對教材作了處理,力求形式多樣,條件問題開放,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啟迪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本課基本練習,要求列式不計算,是希望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對算式的理解上,將時間留給學生說算式的含義,列式的理由,說的形式由點帶動面,即由好生帶動差生,(差生可以仿造說)到同桌互說,借此進一步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求路程的算理和解題方法,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9
一、教材簡析
1、教學基礎
《猜生日》是北師大版第五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生已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關知識,會判斷大月、小月及第幾季度、會看日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創設了過生日的情境,通過猜生日這一活動,讓學生運用大月、小月等有關知識判斷,推算出某一個人的生日,為以后一天的時間、24時計時法,形成有關時間的知識系統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僦R目標:結合具體活動,推算出某一個人的生日,從數學角度看待與時間有關的問題。
②能力目標: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觀點,及認真傾聽別人意見的能力。
、矍楦心繕耍后w會數學與生活聯系,培養學生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活動,推算出某人的生日。
教學難點:對推算方法的理解、掌握。
二、教學過程
、骞适录とぃ瑢胝n題。
把學生熟悉的小紅帽故事編出繼集,7月1日,放暑假了,小紅帽要去外婆家為外婆過生日,再過一星期就是外婆的生日了,創設情境復習大月、小月,季度等有關知識,激發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最后同事實導出課題“外婆的生日是哪一天呢”?我們一起來“猜生日”。
㈡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1、猜猜外婆的生日——“再過一星期就是外婆的生日了!
學生自主探索;卮,師板書出學生的推導過程。
、僖恍瞧谟7天。1+7=8,所以是7月8日。
、谝惶煲惶斓臄。(師和學生一起邊翻日歷邊齊數。)
2、猜熊奶奶的生日。
創設情境:熊奶奶也來為外婆祝賀生日,小紅帽問熊奶奶的生日,熊奶奶說:“我的生日是上個月的最后一天!
學生思考:“上個月的最后一天是幾月幾日。”生答師板書。
7月的上個月是6月,6月的最后一天6月30日。
3、猜小帽的生日。
調皮的小紅帽要考考大家,她要大家猜猜他的生日,“今天是7月8日再過30天就是我的生日了!
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來解決。
生回答出幾種推算的方法,師板書出來。
、7月是大月,7月8日中有31天,用8日減去一天,給30天,湊成31天,8日少了一天成了7日,就是8月7日。( )
②在日歷上一天一天的數。數過30天,就到了8月7日。
、8+30=38 38-31=7 得出8月7日。( )
、7月8日再過23天,滿31天,30-23=7,剩下的7天就是8月份的,得出8月7日。
最后引導學生說說哪種方法,最簡便,并總結:抓住了7月是大月有31天,( )先湊出31天,剩下的7天,就是8月份的了。
4、猜老師的生日,“老師的生日在一年中的倒數第3天。
讓學生猜出老師的生日,寫在卡片上,并寫上一句祝福的話。
學生出現兩種答案:12月28日,12月29日。
師引導學生倒數:31、30、29,得出正確答案是12月29日,并引導學生得出倒數第3天是指導經過了兩天,到了第3天,應該用31-2=29。而不能用31-3=28。
、缤卣惯\用,解決問題
1、合作探究,互猜生日。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的生日編成一句話,讓別人也來猜一猜。
2、思考:豆豆12周歲,只過了3個生日為什么?
3、課后小結:師生談話。
、璨贾米鳂I
回家后,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來玩猜生日的游戲,比比看,誰猜得又對又快。
三、教學方法選擇
㈠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猜生日》這節課,教材中只有3句話“我的生日在這個月的最后一天”、“再過30天就是我的生日了”,“我的生日在一年中的倒數第三天”?此坪唵危鋵嵖赏诰虻膬热莺芏,為了讓孩子有高昂的學習興趣旺盛的求知欲,我構思了“小紅帽”的續編故事,用現代教學手段,電腦課件呈現,把教育內容溶于其中,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教學內容有層次的逐步展開,寓教教于樂,不斷的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孀⒅伢w驗,激勵自主探索。
我采用了談話方法進行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經驗的豐富性和差異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主探索設計了小組活動,讓學生通過交流探討。使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互補互學。進一步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交流中,使學生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并讓學生選擇最優化算化,滲透最優化的思想。
、缱寣W生體會數學的生活化。
生日與生活密切聯系,通過猜故事人物的生日,猜老師的生日,同學之間的互猜生日等活動,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感受到數學知識,源于生活還可以運用于活的樂趣,體會數學的生活化,最后,我布置實踐作業,讓學生回家與家長玩猜生日的游戲,進一步突顯數學的生活化,讓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達到課雖盡,趣猶在的良好效果。
四、板書設計
(外婆的頭像): (熊奶奶頭像):
7月1日 7月8日 7月6月 6月30日
。ㄐ〖t帽頭像): (老師頭像): 12月29日
7月8日 8月7日 31-2=29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10
一、設計理念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們必須改革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充分相信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此,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出了"引導探索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教學改革思路,并且構建了探索性學習的課堂教學的縱向結構,即"設疑激情——引導探索——應用提高——交流評價"的基本教學模式。
二、設計思路
。ㄒ唬╆P于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四冊第93—99頁的直線和線段的認識在本學段中,學生將了解一些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進一步學習圖形變換和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發展空間觀念而直線和線段是幾何初步知識中的起始概念,也是進一步學習關于平面圖形的基礎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指出,在這一學段的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探索現實世界中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變換;應注重通過觀察物體、認識方向、制作模型、設計圖案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ǘ╆P于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直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特征,初步學會畫直線和線段。
2、使學生學會量線段和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直線和線段,會量線段和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教學難點是理解直線的特征。
(三)關于教學流程
為體現本課的設計理念,我自主構建了探索性學習的課堂教學的基本教學模式,即"設疑激情——引導探索——應用提高——交流評價"。
1、設疑激情:生活化、活動化的問題情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在導課中出示學生生活的校園環境的`一角的簡筆畫,組織學生給簡筆畫中的線條歸類,引出課題"直線"。
2、引導探索:當學生產生探索欲 望和興趣之后,教師所要考慮的應是如何提供適當的條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識,從中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并且強調學生建立空間感、符號感、數學感及鑒別結構和規律的能力教師只是引導、參與學習,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生動場景在新課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思考、交流,理解直線和線段的特征及兩者的異同,并通過自主操作、交流,掌握畫直線和線段、量線段的方法。
3、應用提高:學習數學知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踐問題,從中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獲得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知道遇到問題試著運用數學方法去探索問題和解決的途徑,以逐步形成獨立探索的習慣和大膽探索的精神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找找生活中的線段,分辨出某一物體由哪些線段組成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問題。
4、交流評價: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性學習,獲得了新知識、新經驗,無論是認知,還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發展,再通過交流評價引導學生愉快地交流活動中的感受和經驗,交換意見與看法,一方面可將每一個成功的經驗收獲轉化成為大家共同的財富,成為影響其他同學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要不時對照目標要求,形成自我反饋機制在小組交流中認識自我,也學會評價他人的學習如教學最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各小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獲、感想,你的表現如何,并且把你的收獲和感想告訴大家。
三、教學過程
。ㄒ)設疑激情(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數學問題)
1、多媒體出示描繪校園一角的畫面,有假山、流水,還有太陽、小鳥、教學樓以及小樹、各種花。
2、引導學生欣賞圖畫,感受校園美景,激發熱愛學校的情感然后去掉顏色,成為一幅線描畫。
3、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發現這幅畫是由什么構成的?這些線有什么區別?你能給它們分分類嗎?(小組討論完成)
4、匯報:以一株花為例,請學生給線分類多媒體顯示花變大,各線條間稍分開指名分類,隨著學生的指點,線跳入相應的框中,框下分別注有直的線、曲的線。
5、引出課題:像這樣筆直的線,是直線(板書),今天的課我們就來研究這種直的線。
。ǘ┮龑剿
1、認識直線:
。1)認識直線的特征:
課件出示媽媽織毛衣的場景的照片,突出散落在地上的繞來繞去的毛線問:它是什么形狀?老師把它這樣(用手把線拉直)(變直了),這種線你能給它取個名稱嗎?(板書:直線)這是一條直線,它有什么特征?教師把毛線一點一點拉長問:"還可以拉長嗎"(可以)現在老師一個人不能把它拉長,誰來幫老師拉一拉?請兩位同學上來拉教師問:"還可以拉長嗎?如果它不斷地拉長,請你想象一下,它可以拉到哪兒?"從中引出直線的一個特征:無限延長(板書:無限延長),那它有盡頭嗎?引出直線的另一個特征:沒有端點(板書:沒有端點)
(2)畫直線:既然直線那么長,我們能把它全部畫下來嗎?學生回答:"不能"所以我們畫的只是直線的一部分請同學們試著畫一條直線。
(3)學生匯報交流畫直線的工具、方法教師總結。
。4)判斷直線(課件出示):請你認真觀察哪條是直線?哪條不是直線?
。5)在生活中你見過直線嗎?
2、認識線段:
(1)認識線段的特征:
剛才小朋友們說了許多物體的邊是直的,但它有端點,那它是什么呢?課件出示楊浦大橋上一根根斜拉的鋼索的照片(有的說是線段,那么板書:線段如果沒有人回答,那么教師說)
請看大屏幕:這是一條直線,在直線上點兩個點,這兩個點之間的一段叫線段(板書:線段)教師畫一條線段。
。2)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線段和直線比較有什么相同點?(直)它們又有什么不同點?得出線段的特點:有限長、有兩個端點。
。3)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邊是線段?
3、量線段
。ㄟ^渡)從剛才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畫了線段,知道線段有長度,它可以用尺子等工具來測量。
請你量一量數學書有多少長?先別忙著量,你先估計一下這本書有多長,把它寫在旁邊(教師請幾位小朋友說估計的長度)那么它到底是幾厘米呢?我們就動手量一量吧。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08-18
小學數學的優秀說課稿11-05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06-26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數學廣角》04-30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精選范文12-09
關于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01-06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范文12-06
小學數學的優秀說課稿模板07-24
優秀小學數學說課稿12-21
優秀的小學數學說課稿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