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第八冊《加法的運算定律》說課稿一等獎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第八冊《加法的運算定律》說課稿一等獎,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第八冊《加法的運算定律》說課稿一等獎1
一、說教材
1、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第二單元第2小節“加法的意義和運算定律”中的第1課時。其內容包括:加法的意義、加法交換律,完成P49“做一做”以及練習十一第1-2題。
2、從課本內容的縱向接洽看,本課一是在學生前三年半學過的加法知識的基礎上,明白歸納綜合出加法的意義,使學生對加法的了解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為以后學習小數、分數加法的意義打下基礎;二是在學生前三年半對加法互換律的感性了解的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綜合出加法互換律,為背面學習加法的輕便算法打好基礎。從課本擺設的局部看,通過P48頁例1的現實事例,使學生明白例1為什么要用加法盤算,在此基礎上歸納綜合出加法的意義。再接洽加法的意義,歸納綜合性闡明加法算式中各部門的名稱,單提出有關0的加法,提示學生細致。接著,課本借用例1的具方款式,用不完全歸納法抽象、歸納綜合出加法互換律的筆墨表述情勢和字母情勢。一方面進步知識的抽象、歸納綜合水平,另一方面為以后正式講用字母表現數打下開端基礎。
3、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加法的意義和加法交換律。
二、說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實例概括,使學生理解加法的意義,會運用加法的意義說明實際問題為什么用加法算;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會用加法交換律驗算加法。
2、培養學生的有根據的說理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的驗算的習慣。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在抽象、概括加法的意義時,主要采用直觀教學法,借助具體實例和線段圖讓學生理解加法的意義。在學習加法交換律的過程中,采用了成語故事直觀進行教學,呈現符合加法交換律的若干例證,讓學生歸納出加法交換律。
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教師教的主導性和學生學的主體性,增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通過抽象概括加法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過運用加法的意義說明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有根據的說理能力。通過運用加法交換律驗算加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驗算習慣。
四、說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直接切入,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
(二)學習新知(分3個環節)
第1個環節:學習加法的意義。
1、抽象概括加法的意義
(1)多媒體出示例1。先審題,幫助學生用線段圖表示出已知條件和問題,然后指名口頭列式解答,為理解加法的意義作準備。
(2)結合線段圖讓學生展開討論,多媒體配合在出示的線段圖上演示,使學生明確例1為什么要用加法算。
(3)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出加法的意義,使學生對加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總結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指名說出在“137+357=494”這個算式中“137”和“357”叫做加數,“494”叫做和。教師分別板書。
3、練習,完成練習十一第1題。先讓學生集體討論,再指名應用加法的意義說明為什么用加法算,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有根據的說理能力。
4、介紹0的加法。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0的加法的幾種情況,明確: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
第2個環節:學習加法交換律。
1、多媒體演示方向,指名回答:例1中如果求“濟南到北京的鐵路長多少千米”該怎樣計算?根據學生的回答先板書:357+137=494(千米),再讓學生用加法的意義說一說為什么用加法計算。一方面鞏固加法的意義,另一方面為下面比較兩種解法作準備。
2、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兩種解法的結果,得出:137+357=357+137,啟發學生說出:把357和137交換位置,和不變。
3、讓學生視察P48兩組算式,用不完全歸納的要領抽象歸納綜合出加法互換律,造就學生歸納推理本領。
4、解說加法互換律的字母情勢:a+b=b+a,舉例闡明a和b可以表現恣意一個學過的整數,進步知識的抽象、歸納綜合水平,為以后正式講用字母表現數打下開端基礎。
第3個關鍵:接納團體訓練,指名板演的情勢完成P49“做一做”,牢固加法互換律,掌握用加法互換律驗算加法的要領。
(三)訓練牢固
憑據課本內容訓練:
訓練十一第2題。
訓練接納團體訓練,指名口答的情勢舉行。訓練是使學生加深對加法互換律的了解,牢固運算紀律,從而造就驗算風俗。
(四)全課小結。
小學數學第八冊《加法的運算定律》說課稿一等獎2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2729頁,練習五的第1~4題。主要包括: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地位作用:
在前三年的學習中,學生對加法的交換律已有了一些感性認識。例如:在10以內的加法中,學生看一個圖可以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在萬以內的加法中,通過驗算方法的教學,學生已經知道調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加得的結果不變。在以前的教學中,教材對加法結合律也作了一些于孕伏。例如:學生通過0以內進位加法的湊10思路的學習,通過100以內加法中出現小括號的學習,對加法結合律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這些都是學習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基礎。本冊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學加法的運算律,再教學乘法的運算律;先教學交換律,再教學結合律;先教學運算律的含義,再教學運算律的應用。這樣安排有三個好處:首先是由易到難,便于教學。交換律的內容比結合律簡單,學生對交換律的感性認識比結合律豐富,先教學比較容易的交換律,有利于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學效率。交換律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活動可以遷移到結合律,加法運算律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活動可以遷移到乘法運算律,遷移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再次是符合認識規律。先理解運算律的含義,再應用運算律使一些計算簡便,體現了發現規律是為了掌握和利用規律。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具準備:
主題圖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還要發揮教學內容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在多方面有所發展。教材希望學生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認識運算律并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為此,我設計了一條鮮明的教學線索,在發現運算律、總結運算律的時候,都給學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間,為學生安排了豐富、多樣、有效的學習活動。我安排了“引出一個實例,進行類似的實驗,在眾多案例中概括用符號表達”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充分地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獲得正確的結論。
三、說教學程序
本節課預設五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課前談話
二、教學加法交換律
三、學習加法結合律
四、鞏固練習
五、課堂總結。
具體安排如下:
(一)、創設情境
1、談話引入。
在我們班里,有多少同學會騎車?你最遠騎到什么地方?
騎車是一項有益健康的運動,這不,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騎車旅行呢!
2、出示主題圖。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并根據獲得的信息提出問題:
。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等等。
3、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板書。
(設計意圖:從創設的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自由地提問,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并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ǘ⑿率
1、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黑板上問題。
2、教師巡視,找出課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學生板演,并集體訂正。
3、引導學生觀察第一組算式,發現規律。
問:
、艃蓚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數怎樣?○里填什么符號?
40+56○56+40
、颇隳茉囍倥e出幾個這樣的例子嗎?(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峭ㄟ^這幾組算式,你們發現了什么?可以得出什么規律?請用最簡潔的話概括出來。
、确答伣涣。
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4、揭示定律。
問:
(1)你知道這條規律叫什么嗎?(加法交換律)
(2)把加數換成其他任意的數,交換律還成立嗎?
(3)怎樣表示任意兩數相加,交換加數位置和不變呢?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好嗎?
(4)交流反饋,然后看看課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說的。
板書:a+b=b+a
(5)根據加法交換律對口令。
師:25+65=8+=
(6)完成課本第28頁下面的“做一做”。
5、引導學生觀察第二組算式,發現規律。
。1)比較:88+104+9688+(104+96)
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兩個加數先相加,正好能湊成整百數。)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如:(69+172)+28=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問:觀察、比較這些算式,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秘密?(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3)揭示規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叫做叫法結合律。
(4)用符號表示。
如:(△+☆)+○=△+(☆+○)
(a+b)+c=a+(b+c)
。5)問:
、儆谜Z言表達與用字母表示,哪一種更一目了然?
②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數?
6、學生根據這兩個運算定律,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ㄔO計意圖: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僅僅是解題指導者。本環節的設計,層層遞進,緊密圍繞并運用好問題情境,師生之間積極互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并學會用字母表示,最后還歸納出了研究方法,都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
。ㄈ、鞏固練習
1、P28的做一做。
2、P31的第1、4題。
。ㄔO計意圖:幾個層次的練習,內容豐富,提供了具有價值的學習內容,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有趣的數學學習中,從驗算中明白了其理論依據,從故事中分析出了其中蘊涵的運算律,既體會到了數學的樂趣,又復習鞏固了全課的內容。)
。ㄋ模⑿〗Y
1、今天我們發現了哪些數學規律?(學生小結本節課學習的加法的運算定律。)
2、你能把這些運用于以后的學習中嗎?
(設計意圖: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自己的整理總結中再次鞏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五)、作業:P31的第3題。
小學數學第八冊《加法的運算定律》說課稿一等獎3
一、說教材
1、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第二單元第2小節“加法的意義和運算定律”中的第1課時。其內容包括:加法的意義、加法交換律,完成P49“做一做”以及練習十一第1-2題。
2、從課本內容的縱向接洽看,本課一是在學生前三年半學過的加法知識的基礎上,明白歸納綜合出加法的意義,使學生對加法的了解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為以后學習小數、分數加法的意義打下基礎;二是在學生前三年半對加法互換律的感性了解的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綜合出加法互換律,為背面學習加法的輕便算法打好基礎。從課本擺設的局部看,通過P48頁例1的現實事例,使學生明白例1為什么要用加法盤算,在此基礎上歸納綜合出加法的意義。再接洽加法的意義,歸納綜合性闡明加法算式中各部門的名稱,單提出有關0的加法,提示學生細致。接著,課本借用例1的具方款式,用不完全歸納法抽象、歸納綜合出加法互換律的筆墨表述情勢和字母情勢。一方面進步知識的抽象、歸納綜合水平,另一方面為以后正式講用字母表現數打下開端基礎。
3、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加法的意義和加法交換律。
二、說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實例概括,使學生理解加法的意義,會運用加法的意義說明實際問題為什么用加法算;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會用加法交換律驗算加法。
2、培養學生的有根據的說理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的驗算的習慣。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在抽象、概括加法的意義時,主要采用直觀教學法,借助具體實例和線段圖讓學生理解加法的意義。在學習加法交換律的過程中,采用了成語故事直觀進行教學,呈現符合加法交換律的若干例證,讓學生歸納出加法交換律。
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教師教的主導性和學生學的主體性,增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通過抽象概括加法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過運用加法的意義說明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有根據的說理能力。通過運用加法交換律驗算加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驗算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直接切入,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
(二)學習新知(分3個環節)
第1個環節:學習加法的意義。
1、抽象概括加法的意義
(1)多媒體出示例1。先審題,幫助學生用線段圖表示出已知條件和問題,然后指名口頭列式解答,為理解加法的意義作準備。
(2)結合線段圖讓學生展開討論,多媒體配合在出示的線段圖上演示,使學生明確例1為什么要用加法算。
(3)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出加法的意義,使學生對加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總結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指名說出在“137+357=494”這個算式中“137”和“357”叫做加數,“494”叫做和。教師分別板書。
3、練習,完成練習十一第1題。先讓學生集體討論,再指名應用加法的意義說明為什么用加法算,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有根據的說理能力。
4、介紹0的加法。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0的加法的幾種情況,明確: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
第2個環節:學習加法交換律。
1、多媒體演示方向,指名回答:例1中如果求“濟南到北京的鐵路長多少千米”該怎樣計算?根據學生的回答先板書:357+137=494(千米),再讓學生用加法的意義說一說為什么用加法計算。一方面鞏固加法的意義,另一方面為下面比較兩種解法作準備。
2、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兩種解法的結果,得出:137+357=357+137,啟發學生說出:把357和137交換位置,和不變。
3、讓學生視察P48兩組算式,用不完全歸納的要領抽象歸納綜合出加法互換律,造就學生歸納推理本領。
4、解說加法互換律的字母情勢:a+b=b+a,舉例闡明a和b可以表現恣意一個學過的整數,進步知識的抽象、歸納綜合水平,為以后正式講用字母表現數打下開端基礎。
第3個關鍵:接納團體訓練,指名板演的情勢完成P49“做一做”,牢固加法互換律,掌握用加法互換律驗算加法的要領。
(三)訓練牢固
憑據課本內容訓練:
訓練十一第2題。
訓練接納團體訓練,指名口答的情勢舉行。訓練是使學生加深對加法互換律的了解,牢固運算紀律,從而造就驗算風俗。
(四)全課小結。
小學數學第八冊《加法的運算定律》說課稿一等獎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十單元混合運算的這部分知識。本課指導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運算順序,掌握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的技能。在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我準備從以下六方面進行說課:
一、領悟課程標準新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給學生呈現“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盡力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二、教材及學情分析
“乘加(減)混合運算”是“數與代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在學生已經掌握100以內加減法,表內乘、除法及兩步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是今后繼續學習四則混合運算和解決稍復雜問題的基礎。教材通過游人來到景區購票、付車費的情境,提出運用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展開對簡單四則混合運算知識的學習。本節課的設計依然遵照以解決問題為框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混合運算的順序。這樣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現實的素材幫助學生理解運算順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體會運算的價值。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結合學生年齡和已有知識經驗,本課教學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體會一個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減)法時,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減)法的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2、在具體情境中提出能運用乘加(減)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并能結合具體情境,簡單表述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3、樹立學習的信心,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由于二年級學生還處于具體形象思維的階段,再加之本課內容對于學生來講,理解“先算乘法,后算加減法”的運算順序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掌握運算順序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教法設計及學法指導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設計教法及學法如下:
1、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具體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理解混合運算的順序。
2、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對知識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而是靠學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礎上探索獲得。教師要幫助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先算乘、后算加減的道理,體驗運算順序的合理性,而不是把這個規定強行灌輸給學生。這樣的安排,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習過程成為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和有個性的過程。
3、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一些習題,激發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熱情,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途徑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
五、教學準備:
一堂課要取得成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此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制作課件(泰山風景圖片,購票情景圖,司機付費的圖片)
六、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現內容。為了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的過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ㄒ唬﹦撛O情境,提出問題
情境的創設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玩的年齡特點,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
師: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今年暑假,老師去了一趟泰山。泰山太雄偉了,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老師拍的圖片?
課件展示泰山風景的圖片,并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感受,由此為下面的學習奠定感情基礎。
。ㄕn件演示坐車來到山下的圖片)
師:我們已經來到了進山的入口處,如果你是我們團的導游,你想知道什么呢?
。ò鍟郝糜螆F一共有多少人?)
。〝祵W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目標中明確指出,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ǘ┳灾魈骄,解決問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又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在本課的第二個教學環節,我準備這樣設計:
活動一: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你能找出解決問題需要的信息嗎?
。ㄟ@樣設計的意圖守注學生能否找到有用的信息,培養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師:同學蜜察的真仔細,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求出旅游團一共有多少人嗎?請試試看,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嘗試解決,并在小組內交流想法和算法。
。ㄟ@樣設計可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指名學生匯報,并把算法板書在黑板上。(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的清晰條理性。)
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提問:這些同學的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學生立思考,全班交流。重點明確:這幾道算式都是先求4個組的人數,再加剩余的人數。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教師總結,當算式里有加法和乘法時,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祵W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的教學建議中提出:教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師要讓學生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
活動二:
。ㄕn件出示司機拿錢交款的圖片)
師: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學生從司機的語言和木牌上找到有用的數學信息。
教師繼續追問: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教師板書:應找回多少元?
師:請大家嘗試自己解決。
鼓勵學生到黑板上板書自己的算法,并講解自己的解題思路。
。ㄟ@樣設計的意圖是:鼓勵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三:
師:請大家觀察黑板上的這幾組算式,你能發現有什么共同點嗎?
學生觀察后自由發言:算式里都有乘法,都含有乘法和加法或乘法和減法兩種運算。都是先算乘法。
教師繼續提問:當有乘法和加減法時,應該先算什么?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教師板書。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培養學生的歸納和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三)鞏固運用,自我提升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應用的過程。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币虼藬祵W練習的設計必須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所以,我設計了以下兩個練習:
1、110頁第2題
說一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并選出兩道做在練習本上。
2、火眼金睛辨對錯
自主練習第3題
3、自主練習第4題
。ㄋ模┛偨Y評價
回顧這節課,評價一下自己: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學習的快樂嗎?你覺得小組里誰在哪方面比較出色或者你有什么建議想對他說的?
附:板書設計
乘加(減)混合運算
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先算乘法。
。ㄔ诒菊n教學中,我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為前提,自主學習為途徑,合作學習為形式,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設計了以上教學環節。
小學數學第八冊《加法的運算定律》說課稿一等獎5
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加法的運算定律》,下面,我從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四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想進行闡述。
首先,談談教學目標的設定。本課我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經歷規律的探究過程,理解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能運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運算。
2、在猜想、驗證結論應用的過程中,習得舉例驗證的方法,感悟符號思想,培養實事求是的品質。
3、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
設定以上教學目標的依據有以下三點:
一是基于對課標的理解。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驗證等過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能立思考,感悟數學基本思想。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關注過程目標,關注核心概念的落實。
二是基于對教材的分析。
加法運算定律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運算定律》中的內容,屬于數與代數領域,是在學生掌握了四則運算的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運算定律是運算體系中最具普遍意義的規律,是運算的基本性質,可作為推理的依據。本單元所學習的五條定律,在數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稱為“數學大廈的基石”。學好本課,既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體會四則運算間的關系。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積累豐富的四則運算活動經驗。還有助于培養學生合理選擇算法的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我認為這樣安排,旨在依托四則運算的意義,調動學生的經驗,通過對比引導學生習得驗證的方法,在驗證的過程中加深對規律的理解,發展歸納推理能力和符號意識。
三是基于對學情的認識。
從經驗上來看,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積累了一定的加法運算定律的計算經驗,對四則運算的意義有了理性的認識,這些都有助于他們學習本課。從認知水平來看,四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理解抽象的運算定律對他們來說就有一定的難度。
據此,我將本課的重難點確定為理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意義。難點擬定為領悟舉例驗證的方法。
然后,談談教法設計。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要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創造性思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情,本課以引導探究為主,綜合運用啟發談話法、直觀演示法進行教學。導入環節用學生日常學習中熟悉的等式引導學生觀察提出猜想,然后采用啟發談話法,組織學生舉例驗證,最后借助點子圖用多媒體課件直觀演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道理,使學生更加信服。
接著,談談學法設想。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本課在學法指導上力求突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學生以猜想驗證結論應用為學習思路,不斷提高學習能力。新課導入環節,學生觀察題組,提出猜想,探究環節,學生先立思考驗證的方法,再合作交流,這樣相互啟發,讓學生意識到盡可能全面的舉例驗證才能證明結論正確,從而習得驗證的方法。在練習環節中,學生立思考,或填空,或判斷,不斷內化新知。
最后,談談教學流程的預設。
基于以上構想,為達成教學目標,本課教學擬定為以下環節:
環節一:導入新課。
以題組的形式,激活學生的經驗,便于學生提出猜想。
環節二:探究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第一步,提出猜想。以“仔細觀察,試著用一句話說說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的問題引導學生觀察題組一和題組二,提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猜想,教師相機板書。第二步,驗證猜想。以“是不是任意的數相加都有這種規律呢”?的問題讓學生意識到,通過幾個例子得出的發現只是猜想,要想應用還必須驗證,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以“你打算怎樣驗證呢?”啟發學生思考驗證的方法。抓住兩個要素:要素一:數是任意的,可以是小數、整數、分數,要素二:要通過計算,根據結果來判斷。這樣做旨在讓學生感悟應用不完全歸納時舉例盡可能全面,并且感受數學的嚴謹性,用事實說話。第三步,總結規律。在學生舉例驗證和教師演示后及時提煉規律,形成統一的認識,方便學生使用。
環節三:課堂梳理,鞏固練習。
這個環節的主要目的十固運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練習題1是填空練習,意在鞏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特點,提煉字母公式,建立模型。練習2是判斷練習,意在加深加法運算定律的認,區別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練習3是探究4個加數的簡便運算。意在突出規律的應用,使學生感受加法運算定律的價值。
環節五:自我評價。
課標指出:要重視課堂教學評價,使之成為教師改進教學和激勵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樹立信心。通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激勵學生更好地學。
以上就是我全部說課內容,根據課堂生成情況有可能會有所調整。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小學數學第八冊《加法的運算定律》說課稿一等獎6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我說課的內容是四年級數學第三單元第一小節“加法運算定律”中的第1課時的內容,其內容包括:完成第17頁的例1以及下面的“做一做”。第19頁練習五第1~3題。
。ǘ┙滩牡匚唬杭臃ㄊ菙祵W中最基本的運算之一。通過本課時的學習,首先,可使學生對加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其次,用不完全歸納法概括出加法交換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識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為以后正式講用字母表示數打下初步基礎。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并會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計算。
2、讓學生學會用符號或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認識。
。ㄋ模┙虒W重、難點:掌握加法交換律,并會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計算。
二、說教法。
本節課我設計的基本思路是:情景導入觀察思考討論概括應用。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根據本課的教材特點和教學目標,我采用以下幾種教法:
。ㄒ唬┣榫敖虒W法:創設情景,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使學生融入到數學情景中,主動探索,積極思考,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二)討論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換律及其應用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加法算式為觀察點,引導學生個人探索,小組交流討論,通過計算、觀察、比較、討論等實踐活動,從這三組算式間的聯系去發現并交流,總結規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換律,這樣的設計基本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積極性、創造性。
。ㄈ┚毩暦ǎ骸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能綜合運用知識,靈活合理地選擇與運用有關方法完成特定的數學任務。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練習可分為基本練習和鞏固練習。
三、說學法。
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是當前課改研究的熱點。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學法同時也是學生再生知識的法寶。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我組織學生采用了
下面幾種學習方法:
(一)觀察比較法:通過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對加法的意義有進一步的認識。
。ǘ┙涣饔懻摲ǎ簩W生個人探索,同桌交流,小組討論。通過觀察、計算、比較、討論等活動,去發現并總結規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換律,這樣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培養了學生初步的歸納推理能力。
。ㄈ┚毩暦ǎ簽榱耸箤W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識,深化理解,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練習采用基本練習、鞏固練習,必要時可進行深化練習,加深學生對加法交換律的理解。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适聦胄抡n,提出問題動物王國要進行一次計算比賽,小豬、小羊、小猴、小熊都參加了比賽,這次比賽是由大象爺爺出題的。比賽開始了,大象一下子在黑板上出了6道計算題,沒想到不一會的功夫,平時一向呆頭呆腦的小豬舉起了答題板,高興地說:“我算完了”,其他動物見狀都目瞪口呆了。一向聰明伶俐的小猴一下子驚訝道:“啊!算得這么快!”大家想知道為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加法交換率。(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讓學生引出問題,揭示新課主題,為下面的教學作鋪墊。
(二)互動新授
1. “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可以怎么列式計算?
2.比較兩個式子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小組交流討論)
結果:相同位置:交換我們可以用等號表示:36+29=29+36
3.學生舉例,并總結交換律的概念: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4.討論: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嗎?分別用文字,符號,字母表示。(課件播放)
甲數+乙數=乙數+甲數
□+△=△+□
a+b=b+a
5.即時練習:學生立完成28頁“做一做”。
5.即時練習。19頁1、2、3題。
(三)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師生交流后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并會用符號和字母來表示。
(四)說板書
本節課板書力求簡單,大方。讓學生一目了然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五、說教學評價
把師評、互評、自評相結合,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學習熱情的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求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觀察比較為主線,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自主探索,分組討論交流為主要方式。讓數學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原有經驗。使學生主動學數學,探究學數學,快樂學數學。并進一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小學數學第八冊《加法的運算定律》說課稿一等獎】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加法的運算定律》優秀說課稿模板12-07
人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 《加法的運算定律》02-23
小學數學加法運算定律說課稿(精選8篇)04-12
《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說課稿11-30
教師招聘考試小學數學說課稿《加法的意義和運算定律》04-30
《乘法運算定律》說課稿12-20
小學數學加法一等獎說課稿(通用15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