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集合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重點,編者的主要意圖,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并理解部分新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讀懂課文內容,能找出文中描寫心情的詞語、句子,體會秋天放風箏給孩子帶來的樂趣。
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伙伴們的心情起伏變化,并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體驗童年生活的快樂。
難點:在引導理解孩子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孩子的心情的變化寫具體的。
二、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本課設計中我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以讀代講、讀思結合,同時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個性化表達的能力。
三、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地為學生創造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并通過適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這個情境,才能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在教學本課時,我就通過生動優美的語言、豐富多彩的圖片、及多次的角色轉化,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情境,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新知。
2、賞析教學法:即品讀課文,感受語言美。我主要是通過對文中的句、段進行品析,采用了以讀代講 法、品詞析句法,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逐漸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處,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0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我還在朗讀中讓學生訓練語言文字,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在朗讀中發展思維,在朗讀中陶冶情感。最終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四、說學法:
教學本課時,我指導學生采用了自主學習法和合作學習法,在學習生字環節和學習“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時,用上了這兩個學習法(自主學習與合作探討學習相結合,教學中既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嘗試以自己特有的目光認知、感受課文,又在學生認真思考之后,讓其參與到合作探究的學習之中,互相傾訴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獨特感受,將課文內容的學習巧妙地融于情感的交流之中,互相取長補短,初步實現由對文字的感知過渡到情感的體驗)
五、說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學習中我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辛勤的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1、喚起情感,激趣導入
首先讓同學說說自己在童年最快樂的事與大家一起分享,提出貼近生活、情感興趣的問題有利于在一開始就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為課文的學習開設了一個不錯的開端。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在朗讀中檢查學生生字讀音,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語,變枯燥為生動,學生才有想讀課文的欲 望,為課文的學習進行鋪墊。
3、細讀深究,體悟情感
。1)感悟做風箏的樂趣。讓學生找出描寫做風箏時表現心情的句子,并通過想和同桌交流風箏什么都不像,卻還把它叫做“幸福鳥”的原因,讓學生體會做風箏的快樂,學生獨立思考之后,讓其參與到合作探究的學習中,互相說說自己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將課文內容的學習巧妙的融入情感的交流之中,互相取長補短,初步實現由對文字的感知過度到對情感的體驗。
。2)感悟放風箏的快樂。通過朗讀第3自然段,找出這一自然段描寫風箏飛起來的詞語,從內容上感受放風箏的心情,再聯系生活想象自己放風箏時的情景,自己在放飛風箏時的動作、語言、心情等。讓生活在課堂中回放,并觀看放風箏時圖片,讓放風箏的快樂感染著每一個孩子,這樣的設計能使其更加投入自己的情感,學生在富有情感的朗讀中如同身臨其境,多次通過角色轉換的方式,讓學生嘗試從自身的角度出發,體會做風箏、放風箏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實現情感的轉移。
。3)體驗找風箏的心情。教師配悲傷音樂范讀風箏飛走時的心情,學生談談自己聽后的感受,并通過找描寫心情難過的詞語,進一步理解此時的心情,用自己的動作、語言,理解兩個關鍵詞“大驚失色”、“千呼萬喚”來深入體會由快樂到難過的心情變化,朗讀的指導也就水到渠成,并通過尋找風箏來找回那份快樂,此時進一步拓展,請學生想象找到風箏和沒找到風箏的心情變化。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眲撔码x不開想像,想象離不開假設。一個事件可以有多種辦法,一個故事可以有多種結局。教師要善于用假設延伸課文內容,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蜜蜂》的作者是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他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作風。
課文敘述線索清楚,情節完整。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過程大體是在自家花園蜜蜂窩內捉 20 只左右的蜜蜂,在身上做了記號,叫小女兒守在窩邊, “我”走了四公里路,放飛蜜蜂。然后寫“我”途中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結果第二天發現至少有15 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先后準確無誤的回到了家;最后寫結論:“我”尚無法理解蜜蜂為什么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概、逆”等8個生字。會寫“蜜、蜂、辨”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蜜蜂、聽說、辨認”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課文內容,梳理蜜蜂辨別方向能力的試驗過程,激發學生動手探究自然奧秘的興趣。
重點:了解作者觀察、思考和實驗的方法,感受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有求實的科學作風。
難點:能說出作者的實驗目的、實驗步驟、實驗結論。
二、說學法。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初步具有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因而課前,我讓學生多渠道收集有關蜜蜂的資料,這既為上課做好了準備,也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新課標強調語文與生活的聯系,要求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的整合,因而,在本課的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作者那種認真觀察、用心思考、對待科學嚴肅、實事求是的作風。
3.新課標尤其強調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因而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將著力創設情境,通過“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等方式,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優化自身的語文素養。
4.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中,我將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1)實驗的過程,考慮周全嗎?能不能少掉一環節?(2)你從法布爾身上學到了什么?
三、說教法。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在學生交流所搜集信息的基礎上,由談話激趣撥動學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在課堂中,我會利用精煉的語言,或指導,或點撥,或解疑,或釋惑,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2.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如:“辨認”“阻力”“跨進”可以通過學生的生活經驗自己理解。
3.師生對話、品悟句段。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導學生交流法布爾進行“蜜蜂”實驗的目的、過程和實驗得到的結論。
。3)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行交流,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交流)
①把蜜蜂放在紙袋里,帶它們走了四公里路。(引導學生明白從距離上說明在這樣的距離范圍內蜜蜂回到蜂巢沒有問題。)
、凇拔以诜涓C里捉了一些蜜蜂”“那二十只左右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處飛散”“至少有15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從數量上說明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
③“刮起了狂風”“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從環境上說明,情況很復雜,對蜜蜂認路增加了難度。)
以上交流的重點是實驗的過程,其它兩項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表達一下。(同時理解不明白的詞語)
。4)討論:讀了課文,受到怎樣的啟發?
①辦事應該像法布爾那樣仔細認真;
、趶奈闹锌梢钥闯,法布爾是一個充滿愛心與同情心的人。
4.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蜜蜂靠什么辨認方向?
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陽作為羅盤進行導航的,指出蜜蜂就是以太陽作為參照點,通過“舞蹈”告訴其他蜜蜂如何到達它發現的花源地。
(2)你還知道哪些動物辨認的方法?查資料,小組討論。
5.課堂總結,收束全文。
大科學家法布爾以嚴謹求實,積極探索的科學態度,認真研究蜜蜂辨認方向的本能,給我們的啟示是每一個人都要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件事,要從小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積極探索,為科學事業貢獻力量。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3
一、教材簡說
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安排略讀課文,并提出了對這類課文教學的要求:一是從內容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知課文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訓練的重點;二是從方法上說,教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由此可見,編者安排略讀課文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訓練學生略讀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課文大意”;目的之二是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
這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平時,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細長的腿。當兇猛的獅子向它撲來的時候,鹿的四條有力的長腿幫它從獅口脫險;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險些喪了性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還告訴我們,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有存在的價值。
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先寫鹿在池塘邊欣賞自己的兩束美麗的角,抱怨自己細長的腿,接著寫獅子撲來,細長的腿幫它脫離險境,而美麗的角差點讓它送了命。全文情節緊湊,前后對比鮮明突出,語言豐富優美,在生動的故事中蘊含了深刻的道理。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庇谑牵抑贫艘韵陆虒W目標。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三、課文重點及難點
理解指導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度,是課文學習的重點;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是課文學習的難點。
四、教學過程
教學這篇略讀課文,首先我引導學生通過觀看課件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然后自由讀課文,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交流: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自己受到什么啟發?
這篇課文可以通過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指導朗讀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評價,要讀出截然不同的'語氣。對角是喜愛、贊美:“啊!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要讀出自我欣賞、自我贊美的感情;學生對這個比喻句不太了解,大屏幕可以出示鹿角和珊瑚的對比圖片,來體會這個比喻句的貼切之處!鞍!”“多么”“多么”拉長讀,抒情一些。而對腿,則是不滿和抱怨;“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要讀出嘆息、抱怨的情緒,“唉”“太細了”語調低,語速慢,“怎么”感嘆強烈,要表達出內心的不滿。在對比朗讀中,區分兩種不同的態度和感情?梢哉垖W生帶著頭飾表演讀。增強學生閱讀的興趣。
課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引導學生把課文和《陶罐和鐵罐》作比較學習,把兩篇課文聯系起來說說共同之處。通過比較,學生的思路和視野會更加開闊,學會用多種方式進行閱讀?梢韵茸寣W生回憶一下《陶罐和鐵罐》,說一說課文說明了什么道理,再想一想本課講了什么道理。共同點是兩篇課文告訴我們要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正確對待自己和別人;表達方法上是兩篇課文都是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說明道理。
說明了什么道理在這一過程要引導學生打開思路,放開談,可以就課文的內容來談,也可以聯系實際舉生活中的事例,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可能說美麗外表不一定是有用的,雖然外表不漂亮,卻很實用;再進一步可能體會到有的東西各有優缺點,在不同的情況下,優點就可能變成缺點,也不能因為有些東西存在某些缺點而看不見它的優點。鼓勵學生舉生活中類似的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只要思想上沒有錯誤,教師一般不作定論,要充分讓學生思考,鼓勵說出自己的見解。
最后,以搶答的形式使學生再整體感知一下課文。
在板書設計這一環節中,我按課文的脈絡,抓住重點詞語,通過對比的形式反映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總的說來,雖然這節課能夠比較順利、流暢地完成,但是在教學設計、課堂組織、時間分配等還有十分多的需要改進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指教。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溫暖》是西師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片看圖課文。是關于關愛主題的課文,主要講了雷鋒同志為了幫助小韓同志縫補棉褲而半宿沒睡,小韓同志心里深受感動,感到無比溫暖的故事。贊揚了雷鋒同志樂于助人,做好事不留名的奉獻精神。同時也對學生進行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內容不是難事。教學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由人物的動作、語言等重點語句體會人物品質,同時對記敘方法作初步了解,為作文打一定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學會本文九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本文的寫作順序,掌握本文內容。
文章情節簡單卻動人,描寫細膩,三年級的學生要通過自讀課文了解文章的
3、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文九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了解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敘述的方法。
三、說教法學法
運用先學后教的模式,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自學為主,整個學習過程以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課標》中指出課堂上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故在本課中,運用這種方法,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課堂知識,體會求知、探索的快樂。還可以為以后的學習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說教學過程
1、 導入環節中我采用淺談人物,激趣導入的方法先出示雷鋒掛圖:你知道他是誰嗎?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呢?簡介雷鋒生平(生介紹,師補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雷鋒的文章(板書課文題目)。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讀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是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找出生字詞,讀準,同桌交流識記方法。教師將生字制成課件,讓學生通過帶拼音讀、去掉拼音讀進行檢測。同時教師根據學生讀的情況及時正音、糾錯進行后教從而解決字詞問題,這是學生自學和檢測的過程,整個過程以小組競賽并獎勵紅星的方式進行。其次是指名朗讀課文,對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進行范讀糾正;最后是學生仿讀,同樣采用小組比賽的方式進行。這也是一個學習與改進的過程。通過反復地朗讀,學生可以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對課文內容也會有一個大概印象。緊接著我設計討論環節:首先提問:這篇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主要人物是誰?說的是什么事?勾畫出讀不懂的地方。并討論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從那些地方看出來?本環節要明確:是按時間順序也就是事情的發展先后順序來寫的。學生分組討論,老師引導學生找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如“出車回來”“值夜班回來”在討論過程中,老師適時提示,引導學生理出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3、回顧課文,回歸整體 出示學習提示二: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小韓為什么會感到心 里暖烘烘的?此時你理解“溫暖”這個詞語了嗎?
。2)讀了課文請你用一兩句話夸一夸雷鋒。在我們班有人幫助過你嗎?請給同學們講一講。
這兩個題目讓學生初步了解雷鋒樂于助人的精神,并知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互相關心的事,進行情感的遷移。
4、寫字練習,鞏固新知
分析生字字形及書寫難點,練習寫,緊扣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體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5
設計意圖:
《少年王勃》是國標本第六冊的一篇人物故事。課文報告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閣赴宴時即興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滕王閣序》的事,課文的第三、四天然段是全文的重點,表現了王勃的文思迅速與才氣橫溢。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讓我們的每一堂課更真實、更踏實、更有用是我們當前語文課所最求的目的,因此我在計劃本堂課的教學時,從教學目的的有用性、教學要領的有用性和教學布局的有用性三方面來確保講堂教學的有用性,在教學中我計劃了以下關鍵:
一、圖文結合,朗讀感悟“美”
在復習檢查詞語后,我直奔重點,學習第三自然段,這一段寫了江上迷人的秋景,為了在有限的時間里讓教學更為扎實、更為有效,在學習這段時,我沒有做過多的分析與指導,我盡量創設給學生充分讀書的機會,我們都知道,朗讀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朗讀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有助于促進語言的發展,有助于寫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語言文字的積累,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學中我讓學生在一次一次地朗讀中加深感悟,升華情感,深入體驗,積累內化。主要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關鍵詞句反復朗讀感悟,如:抓住“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感悟秋之壯美,在朗讀時還與舊知作比較,讀讀第2課中的有關句子,能夠通過與前知的呼應加深形象;抓住“緩緩地飛翔”、“輕輕地飄蕩”感悟秋之寧靜、秋之深遠,在我和學生共同創設的這種情感氛圍中,學生會用心地去讀,自然而然達到了吟背的境界。其實,讀好這段話,也為下文學詩句作好鋪墊。
二、聯系上下文,理解詩句
在熟讀成誦第三自然段的基礎上,我適時出示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弊寣W生把這一詩句與第三自然段的內容對照讀,自己體會讀懂了什么?由于對江水的`美景感悟很深,所以對詩句的理解沒作過多的分析,學生能自己讀懂了,在讀懂的同時,體會到了詩句的凝練。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讀好詩句,讀出古詩的韻味。
三、扣詞扣句,體會王勃的“奇”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最能突出王勃奇特的才能。這一自然段中最能突出王勃“奇”的詞是: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等,我抓住這些詞一遍遍地朗讀、一次次地體會,學生通過與文本、作者、教師的對話,解讀出文本的意義,即王勃的奇。同時與第二自然段其他客人的表現進行對比,從側面更加感悟出王勃的奇。在學生讀第四自然最后一句時,我抓住都督說話時的表情、動作以及說的話進行演讀,在演讀中感悟出王勃的奇!為了讓學生更深層次地體會王勃才華橫溢,我設計了一個練說題:假如你是都督邀請的其中的一位客人,你會怎么做?怎么說?為了讓學生說得充分,我不但提供了句式,還提供了一些表現王勃“奇”的成語,這些成語很多是練習3中的,通過想象練說,學生不但會運用這些成語,提高了說話能力,而且被王勃的“奇”深深地折服,使王勃的“奇”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四、課外延伸,積累運用
在竣事新課時,我保舉學生讀一讀王勃寫的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目標有兩個:一是讓學生感悟王勃確實是個奇才!詩寫得那么好。二是讓學生用本日所學的要領積聚運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弊詈,部署了兩項作業題,第一題是課文后訓練1的內容,使課后作業真正落到實處,第二題保舉讀少年奇才的故事,為學生讀課外書指明偏向,造就他們的閱讀興趣。
最后我想說的是:計劃的有用,講堂實行的有用,課后牢固的有用才是我們語文教學有用性的保障。
正所謂教無定法,在教學中還需要老師們因材施教。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6
一、說目標
教學目標:
1 :知識和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 :過程和方法:以讀為本,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讀中積累。
3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學習竺可楨先生對待科學的嚴謹態度和認真精神。
教學重,難點:
對于五年級的孩子來說,學會字詞、讀通課文已經不是最大的難題,但五年級的孩子真正要通過學習課文去學習和理解竺可楨先生對待科學的嚴謹態度和認真精神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如何使學生知道課文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為題”,并學習竺可楨先生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為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我想,教學目標的達到和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光靠老師用語言來描述是不能很好地展現出來的,網絡教育資源以它獨有的優勢和特點,為這一類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幫助,使學生在老師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的文本情境中進行自然有序、輕松愉快地學習。
二、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 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 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 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可以說,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象的一把金鑰匙。
三、說學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并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淀的四重境界。這些方法的運用有利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3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懸念法——帶著問題,鞏固提高。
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一)整體感知,讀中學讀
首先我讓同學們齊讀整篇課文,從整體上去了解這篇課文的大致內容,讓學生產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在同學們整體,全面的去了解了課文之后,提出問題,“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一天,小孩匆匆跑來,邊跑邊喊,這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在提出問題之后,同學們會更積極的思考問題,引導同學們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逐層分析,在分析問題的同時,鍛煉并提高自己的閱讀,分析,理解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和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以后閱讀和理解課文的同時,去學會積極的思考問題和先從整體去把握而后逐層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二)激趣揭題,質疑定標
“疑,思之始,學之端!睆恼w上去了解課文之后,學生已經對課文有了初步了解。在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我向學生提出問題: “作者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為題?”根據學生的疑問,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接下來再提出問題: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孩子發現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是清明節)。這樣,同學們知道了杏花開放的時間,并且使同學們產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想去了解為什么課文以第一朵杏花為題。并且引導同學們帶著興趣去學習接下來的課文。
(三)研析結構,精讀感悟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币虼,在這一環節中,首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讀后針對問題和同學們一起討論,思考,并回答提出的各種問題,在討論中讓同學們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并且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在同學們積極思考問題的同時,提出全文的重點句:“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弊屚瑢W們分析,為什么竺可楨爺爺是快步,又為什么是興沖沖。在詞語的分析中去體會和了解一個科學家對待學術問題的嚴謹的.態度和認真的精神,以及在學術問題研究中所得到的快樂。讓學生在體會課文所表達的主題的同時,啟發學生們對科學研究的興趣,以及在研究中應該具有怎樣的精神和態度。
接下來讓同學們自己找出喜歡的句子,并討論
1 “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用了排比、擬人手法,形象生動)
2 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擬人,形象生動,同時也襯托出竺可楨爺爺發現第一朵杏花開放時間的喜悅心情)
這段話中,作者運用了很多的修辭方法,這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點。讓學生在分析課文的過程中,會了解適當的運用修辭方法使文章增強表現力,也更真切而細膩的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讓學生在閱讀和分析的過程中學會恰如其分的運用適當的修辭方法去表達情感,并學會運用修辭方法增強文章的表現力的方法。
(四) 細致分析, 品讀主題
在整體上把握了課文之后,從細小處對課文進行更細致的分析這樣會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切的認識和體會。
1 “大概”“也許”是什么意思?
2 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3 你認為竺可楨爺爺是個怎樣的人?我們應該像他學習什么?
以上三個問題的提出,使學生在對整篇課文有了更準確更深刻的把握的基礎上,讓學生激發內心的情感去思考問題,并 深刻理解科學家在對待科學的問題上的嚴謹的態度和認真精神。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同時,了解這篇課文的主旨和作者想要同學們學到的道理和精神。使文章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得到充分的體現。
(五)總結遷移,形成積淀
在對這篇課文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我采用了細讀悟理 精讀悟情的學習方法,向學生們提供自學材料,并鼓勵學生積極發言,進行小組交流反饋。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更深刻的體會文章所表達的主題。使學生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讓學生在讀中解惑悟情,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和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并在輕松氛圍中去體會到深刻的道理。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
學生提出問題,并且帶著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為此,可以利用這樣的問題總結全篇課文:你認為自己這節課學得怎么樣?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師這節課教得怎么樣?有哪些地方你覺得還沒有講清楚?繼而根據學生情況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
小學是一個人一生當中致關重要的階段。從小學到的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和一種快樂的學習方式,會對一個人的一生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我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對學生能力和興趣的培養。努力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很輕松的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大道理。培養學生快樂的學習,并在學習中不斷的得到更多的快樂。
五。作業設計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只有課后不斷的思考和鞏固,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回報。因此,我非常重視學生在課后的溫習和鞏固。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布置的課外作業是:閱讀竺可楨所寫的科學文章。讓學生在了解一個科學家在學術鉆研的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使學生學會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并在以后學習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塌實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7
1)《給予樹》說課稿
一、說教材分析
《給予樹》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組課文的第31課。這一單元的課文均圍繞愛的奉獻來組織單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圣誕節前夕,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女孩,贊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課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敘述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通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本文的語言平實,但它很真,真實,真誠。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情感,熏染學生的審美。
二、說設計理念:
《給予樹》這篇課文以愛為線索,突出體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抓住愛進行教學。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過重點語句表現出來的。所以,在教學中利用感悟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同時,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使學生在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和價值觀三維度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金吉婭的言行和言語.
過程與方法:
1.采取分段讀,教師范讀等方式進行閱讀訓練,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層層提問,讓學生在問答中尋找答案,認真思考體會人物的優秀品質.
情感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情感,用自己的愛,同情和善良之心,為這個美麗的世界增添一份熱愛,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美好.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讀中悟情,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的最后一段話。
四、說教法與學法
教育學告訴我們:教學永遠是教與學互相作用的'統一活動,其任務在于:通過教和學這種相互作用的統一活動,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身心素質。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法指導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是現代教學論的重要思想。掌握學習方法是現代人素質的重要標志。因此,我設定了以下教學法:
教法:
1.讀寫結合法,我利用讀與寫相通之處,讓學生寫愛心主語。
2.電化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使學生置身于有吸引力的情境中,更好地促進學習。
3.朗讀感悟法,體現語文以讀為本的教學特點,通過反復品讀重點詞句,感悟人物內心情感,在朗讀中教給學生方法,進行及時評價,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4.師生互動法,根據教學目的、課文特點和學生認識發展規律,以問答談話形式師生進行互動,啟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對課文中的主要問題進行思考,得出結論。
學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感知、感悟、思考語言材料,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的學習精神。
四、教學流程: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重要,良好的氣氛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心靈的共鳴,尤其導入語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第一課時同學們已簡單交流搜集的圣誕資料的基礎上,我又把精心制作的課件在第二課時一開始播放,讓學生說說圣誕節與中國的春節(學生回憶春節歡快的生活),使學生立刻感受到圣誕節在西方國家的孩子們心中的位置就像中國的春節在孩子們心中的地位,這不僅使學生很快進入了文中主人公的生活,感同身受,還為后面的金吉婭用給家人買禮物的錢給一個盼望圣誕老人送給自己洋娃娃的陌生女孩買洋娃娃這一舉動的體會做了鋪墊。接著引入課題,讓學生看老師寫課題,讀課題,再次提醒學生給是一個多音字,并分清矛與予。然后讓學生對課題質疑,從給予樹是一棵什么樣的樹?走進文本。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8
一、說教學內容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不確定現象》的第一課時。新《課標》在小學第一學段安排的“概率”學習內容主要有:初步體會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對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實驗。本節課學生是在對事情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來進一步學習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二、說目標、重點、難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體會、認識、總結;谶@樣的理念,我根據教學內容,教材特點和本班情況,設計了以下幾個目標、重點、難點。
(一)知識目標:
1、通過“猜測—實踐—驗證”的摸棋子游戲,體驗生活中確定和不確定現象,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確地描述這些現象。
2、能列舉出簡單的不確定事件可能出現的所有結果,知道其不同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領悟到可能性大小與其可能出現的不同結果所占數量多少的密切關系。
。ǘ┠芰δ繕耍
能用嚴謹的數學語言口頭表達能力,觀察、推理能力,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簡單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領悟可能性大小與其可能出現的不同結果所占數量多少的密切關系,體驗、描述生活中的確定和不確定事件。
【教學難點】
領悟到可能性大小與其可能出現的不同結果所占數量多少的密切關系
三、說教學方法
三年級的小學生,正處在抽象邏輯思維初步形成的階段,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進行,直觀演示或游戲切入較容易被他們所接受。我校地理位置特殊,一半以上學生是農村外來人員的子女。學生整體認知水平較差,如果用常規的單一說教形式教學,收效甚微。因此,我根據這些特點,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方法,設計了幾個活動,使學生在游戲中愉快的學習新知。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開門見山引入、師生互動學習新知、引導學生學習、點撥學生迷惑等。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教學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規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恫淮_定現象》這一課意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并通過親手實驗、記錄數據、分析數據、做出判斷,自己總結出可能性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_門見山突出主題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做游戲好嗎?不過我們做游戲是有目的的,我們要通過做游戲來學習一個新的知識《不確定現象》,不知你有沒有信心學好?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出示目標)
。ǘ├1的教學。
1、活動一
師:現在老師這里有個盒子,看看我往盒子里放的棋子(全是黑色的),猜一猜老師摸出的棋子會是什么顏色的?
生:黑色。
(師摸)
師:為什么我每次都能摸到黑棋子呢?
生:因為你放進去的全是黑棋子,所以每次都能摸到黑棋子。
師:我可能摸出白棋子嗎?為什么?
生:不可能。因為盒子里沒有白棋子。
師:可能摸出其他顏色的棋子嗎?為什么?
生:不可能。因為盒子里根本沒有其他顏色的棋子。
師:如果我把盒子里的4個黑棋子換成白棋子,使得白棋子、黑棋子的數量同樣多。老師繼續再摸,想一想老師摸出的一個棋子會是什么顏色的?(說話時放慢速度)猜猜看?
生1:白棋子。
生2:黑棋子。
生3:也許是白棋子,也許是黑棋子。
(師繼續多次摸棋子)
師:為什么老師這次既可能摸到黑棋子又可能摸到白棋子了呢?
生:因為盒子里有黑棋子,也有白棋子。
師:也就是說,這次摸棋子出現了兩種可能。可能是……(生齊答),也可能是……(生齊答)。
(設計思路:通過“生猜師摸”的摸棋子游戲,很容易就達到師生互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玩中教會學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來表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這一活動喚起了學生對舊知的記憶,為學習新知埋好伏筆。)
2、活動二
師:下面老師再改變盒子里黑、白棋子的數量,變為7個黑棋子、1個白棋子,我們看看,是摸中黑棋子的次數多,還是摸中白棋子的次數多?
(生舉手回答,進行猜測)
師:想不想自己摸棋子來驗證猜測?
生:(幾乎異口同聲)想。
師:那我們以“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來完成學習任務。
(出示“小組合作”的操作步驟)
(各學習小組摸棋子、統計、討論。教師巡視學生實驗結果。)
師:請組長匯報小組交流情況?
師啟發學生總結規律:通過剛才的實驗你發現了什么規律?(指名回答)
(設計思路:對兒童來說,概率知識是很有吸引力的,動手收集數據的過程常常體現為令人愉快的游戲。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在親歷、體驗的過程中感悟、體會到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合作學習的形式既能發揮集體的智慧,又能展示個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環節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使他們體會與他人交流的快樂,同時促進學生性格的完善與發展。最后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規律使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3、即時練習。(課件出示)
箱子里裝著10個紅球,2個白球。小明從箱子里摸一個球,摸到的球可能是()球、也可能是()球,摸到()球的可能性更大。
想一想:從中摸一個球,
、乓姑降那蛞欢ㄊ羌t球,應該怎么辦?
、埔姑降那蛞欢ㄊ前浊颍瑧撛趺崔k?、
⑶要想經常摸到紅球,也就是紅球的可能性大些,應該怎么辦?
⑷要想偶爾摸到紅球,也就是紅球的可能性小些,應該怎么辦?
⑸要使摸到紅球、白球的可能性一樣大,應該怎么辦?
(指名口答)
(設計思路:由形象的游戲活動過渡到抽象的語言表述,檢測了學生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同時引入詞語:經常、偶爾,滲透語文知識加強學科整合)
(三)例2的教學。
1、情景引入
師設計一個小故事引導學生猜猜誰中獎的可能性大
大家先猜然后進行驗證。
老師和一名學生配合搖20次轉盤,一名學生記錄統計,其他觀察、監督,把得出的結果填課本上。
師啟發學生總結規律:老師轉到哪兒的可能性大,哪兒的可能性小?為什么?
生:轉到小羊的可能性大,轉到小豬和小狗的可能性小。因為小羊的區域多,小豬和小狗的區域少。(答得好發獎品書簽)
2、知識拓展
師:“如果讓你用這個轉盤設計搖獎活動,你想讓獲獎的人多一些怎么設計?想讓獲獎的人少一些怎么設計?想讓獲獎的人數和不獲獎的人數差不多怎么設計?
生1:我把區域大的設為中獎區獲獎的就多些。
生2:我把區域小的設為中獎區獲獎的就少些。
生3:我把兩種區域設為一樣大,獲獎機會一樣多。
……
(設計思路: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要聯系生活實際,學有用的數學?赡苄詥栴}在兒童的生活中接觸還是比較多的。從轉盤游戲到搖獎設計,讓學生初步具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使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驗可能性。)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9
一、說教材
《給予樹》人教版第五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整一個單元課文的基調是“愛”,而《給予樹》就是其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圣誕節前夕,金吉婭用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女孩,贊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課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敘述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通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同時也揭示了“給予是一種快樂,是一種優秀品德”的人生道理。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給予”“試探”等詞語。引導學生體會關鍵詞語和句子,積累語言。
2、用心體會,使學生發自內心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系上下文,學習金吉婭的話和母親心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之心、仁愛之情、體貼之意。
《給予樹》這篇課文的主旨在于在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使學生受到愛的教育。教育實質就是塑造學生的靈魂和思想,讓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我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把體會金吉婭的“愛”作為了情感目標。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興高采烈、沉默不語”等重點詞語的理解,以及人物的感情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的品質。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金吉婭無私給予的仁愛之心。
這篇文章的文本價值就是讓學生從金吉婭對別人的關愛中受到愛的教育,讓這種愛在孩子的成長中一直影響他。而課文的最后一句話,在理解上確實有點難度,離孩子的生活有一點點的距離,于是把它作為了教學難點。
四、設計理念
《給予樹》這篇課文以“愛”為線索,突出體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抓住“愛”進行教學。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過重點語句表現出來的。所以,在教學中利用感悟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同時,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使學生在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五、教法和學法
。ㄒ唬┱f教法
1、情境導入法:過年是孩子盼望的日子,從春節說起,創設情境,先讓孩子們說說春節,他們一定會有興趣的。再拿圣誕節和我們的春節做比較,孩子們更有求知的欲望了。
2、讀思議結合:這個故事不僅需要學生朗讀體會,還要求學生思考,比如金吉婭買了洋娃娃送給陌生女孩,對自己會有什么影響,又如媽媽的心情前后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等等。采用讀思議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有更深刻的感受。
教學要簡單而細致,經過適當點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通過閱讀體會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認識金吉婭的付出和作出的選擇是屬于一種犧牲自我的關心別人的行為。
。ǘ┱f學法:
設計教學時,我以情感為主線。以“愛”貫穿始終,通過品讀詞語對文章中的語言文字進行理解、積累。通過師生、生生等多種形式的對話來發掘文章的情感內涵。
學生的學法準備采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指導。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起情感
1、談談春節
2、引出圣誕
3、出示課題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給予樹》中的故事是發生在西方圣誕節的,對孩子們來說不是非常熟悉。然而過年是孩子盼望的日子,從我們的春節開始說起,他們一定會有興趣的。再拿圣誕節和我們的春節做比較,更激起了孩子們的求知的欲望!敖o予樹”的讀音則在孩子們朗讀過程中被掌握了。
。ǘ┏踝x課文解決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
2、檢查讀書情況。
3、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一讀這個故事(可以獨自讀,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讀),喜歡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孩子初步地感受課文,自主地學習生字、生詞!笆谥c漁”才是課堂真正的目的,讓學生主動識字、同桌互相識字,目的在于讓學生能更有方法的主動地識字。自主學習完成后,檢查讀書情況,檢測自學情況是必要的,采用多變的形式進行,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完了生字詞,讓孩子選擇自己感動的地方讀,這樣更能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第一印象,讓課文本有的閃光點在學生的腦海中閃爍。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田忌賽馬》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戰國時期齊國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田忌連輸三場,孫臏看了比賽后幫助田忌調換馬的出場順序,取得了第二次比賽的勝利,表現了孫臏的足智多謀。全文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可以分為“初戰失敗”孫臏獻計“再賽獲勝”三部分,這個故事啟發我們做事要仔細觀察,善于思考。本課時是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學生"讀通課文,學會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大意,了解第一次賽馬的經過、結果"的基礎上,我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積累詞語。
"能力"目標:抓住人物的神態、語言來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從而有感情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懂得在學習生活中仔細觀察、善于分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ǘ┙虒W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ㄈ┙虒W難點
理解孫臏為什么能想出這樣的好主意。
三、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新的飛越。他們有了獨立思考、分析的能力,敢于在交流和討論中根據自己的閱讀體會及已有的經驗發表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感悟,并能夠按照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法、學法
朗讀理解法、重點詞句突破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
五、教學設想: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應注重閱讀感受和體驗,應注重指導學生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為完成本課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有感情朗讀,讓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提問,圍繞重難點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展開討論和交流,發表見解,深化人物性格特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設計:
。ㄒ唬⿵土晫,復習第一次賽馬的經過、結果以及賽馬后田忌與齊威王的神情。設置問題“第二次賽馬的`情況如何呢?,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課文的第三部分,布置任務“講述第二次賽馬”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 二)學習第二次賽馬,并分析轉敗為勝的原因。
1、學生講述經過、結果,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意在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第二次賽馬。根據比賽的結果讓學生分析田忌與齊威王神情的變化,講解“目瞪口呆”。
2、出示兩次比賽的對陣圖,讓學生分析田忌是轉敗為勝的原因(調換馬的出場順序),接著讓學生動手操作其他調換順序的方法,這一設計可以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通過擺、推敲、比較、聯系等方法,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實驗證明,孫臏安排的這個順序不是亂調的。得出結論孫臏想出的這種出場順序是田忌能贏得唯一辦法,表現孫臏的善于思考,感受孫臏的智慧。
(三)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圍繞重點,研讀探究,分析孫臏為什么能想出這樣的好辦法。
首先出示學習提示,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接著進行小組匯報孫臏想出這樣的好主意的原因,弄清孫臏能想出好辦法主要得益于他能認真觀察、仔細分析,讓學生找出文中這句話 “齊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通過馬速排行理解“快不了多少”是第二次比賽勝利的關鍵。通過這一設計我想能達到兩個目的,一是突破了課文的難點,二是使學生懂得,只有仔細觀察,才能想出正確的方法。
接著讓學生匯報田忌和齊威王為什么沒有想出這樣的好主意?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去理解人物的心理。
兩次賽馬中間的對話部分是教學的重點。田忌、孫臏、齊威王不同的神態、表情、語氣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對于這樣對話多的段落,我讓學生充分朗讀,讓學生在獨立,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平等對話,以讀悟情,在感悟語言中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讓學生通過人物的神態、語言來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孫臏的足智多謀。
最后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這一設計我想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進一步領會這段的內容和人物的想法,并且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ㄋ模、拓展:
1、做齊威王的謀士。
同學們,如果你是齊威王的謀士,在第二次比賽中途對于田忌調換了馬的順序,你有所警覺的話,你有辦法幫助齊威王取勝嗎?設計這一環節意在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興趣,并讓學生知道要用智慧去解決問題。
(五)總結全文: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啟示和收獲呢?(學生自由讀文后發言)這一設計我想可以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已有認知水平,展開合理、大膽的想象,并把所想的用自己的語言流暢地說出來,這是培養學生詞語的組織運用能力的很好的方法。
。┙處熜〗Y:勝不驕、敗不餒,遇事要仔細觀察、善于思考!
同學們,智慧是人生的向導,但智慧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希望我們同學今后在生活中能夠做到認真觀察,善于思考,不斷學習,用智慧的鑰匙去開啟你們的成功之門。
。ㄆ撸┌鍟O計:
田忌賽馬
田忌 孫臏 齊威王
垂頭喪氣
20xx/12/1 10:24:47 得意洋洋
喜出望外 調換順序 目瞪口呆
七、課后反思:
在這節課我完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學環節能環環相扣,課堂中注重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和積累。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心理,并通過朗讀讀出人物的心情,課后談出了自己的收獲。但在這節課中,也存在著諸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在上公開課的時候,唯恐自己對上課時間把握不太好,造成壓堂,所以對于有些問題不敢放得太開,以至于不能讓學生透徹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時候還會有些限制學生的想法。其次要注意針對三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語言還有不夠準確的地方。
以上的種種不足之處必須通過實踐的不斷磨練來彌補,通過日常的每一次備課、上課、反思來實現。我會把這節課當成又一個新的起始點,繼續深入地鉆研課堂教學,完善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本課有三首古詩。宋代詩人王安石的《元日》一詩中作者通過“爆竹聲”、“屠蘇酒”“換桃符”以及開始送暖的春風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繪,展現了人們在春節的歡快情景和萬象更新的情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這首詩是通過新年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感!肚迕鳌芬辉娭凶髡叨拍撩鑼懙氖侵袊鴤鹘y節日清明時節的景象,借春雨綿綿寄托了作者對逝去親人的惆悵感傷無限哀思。這是一首敘事詩,寓情于景,同時這也是一首七言絕句,語言十分簡潔,通俗易懂,音韻和諧!毒旁戮湃諔浬綎|兄弟》一詩是盛唐著名詩人王維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懊糠昙压澅端加H”千百年來,成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游子離人之心。
二、說學情
這是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這三首詩有些孩子早已熟讀成誦,所以在讀準字音上無須多費工夫,關鍵是讓孩子去體會詩所描繪的意境美,去初步領會詩文所蘊涵的哲理。若要三年級的學生單憑詩句來領會詩文的意境是有困難的,所以我將詩歌的意境美與詮釋圖片等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插圖來展現美,聯系生活實際發現美,進而動情地表達美。
三、說教學目標
1、認識“屠、蘇”等7個生字,會寫“符、欲”等11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默寫《清明》。
3、理解重點字、詞、句的意思,感受古詩的語言美,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四、說教法
1、運用情境教學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學習,運用多媒體,動用多種感官,進入到詩人描繪的情境中,體會詩句的意境美。2、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教會學生學習,寓學法指導于教學的全過程。
3、堅持“讀悟結合、讀寫互動”的教學理念。以讀為主線,在讀中理解詩意,感悟文化,體會詩情,并朗讀出古詩不同的味兒;以寫為訓練,把“寫”擠進課堂,豐滿文本,豐厚文化。
五、說教學過程
《元日》
。ㄒ唬├斫狻霸弊,導入解題。
1、理解“元”字:每年的1月1日叫元旦,知道是什么意思嗎?(元:第一,開始。旦:字形告訴我們是地平線上升起的太陽,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就是公歷一月一日。)
2、導入解題: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就叫《元日》。題目意思是農歷正月初一,就是我們現在的'春節。如果你用這個題目來寫作文,你會寫什么?(寫春節做什么,寫出春節的快樂。)
。ǘ├首x背誦,理解詩句。
1、背誦古詩:短短的4句28個字,能背下來嗎?
2、理解字詞:哪些字詞的意思你懂了?哪些字詞的意思還不懂?(“一歲除”、“入屠蘇”、“瞳瞳日”可能要引導學生理解)
3、說說句意:能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嗎?(只要學生理解,說通就行,但要做到字字落實。)
在爆竹聲中,除去了舊的一年,迎來了新的一年。春風送了溫暖,人們歡快地喝著屠蘇酒。旭日的光輝普照千門萬戶。人們總是把新桃符換去舊桃符。
4、感情朗讀:
。1)讀出節奏味:古詩朗讀講究節奏、重音,一般七言絕句朗讀的停頓、重音有規律,停在第四字后,重音落在第五字上。我們來試試,讀出節奏和重音。
。2)讀出歡快味:這首詩的基調是歡快,要讀出歡快味,把歡快味讀到你的臉上。
。ㄈ┳x寫互動,感受文化,體會詩境。
1、過渡圈畫:春節,中華民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蘊含著豐富的節日文化。從詩句中就能知道春節做些什么,請圈畫出有關詞語。(放爆竹、喝屠蘇、換桃符)
2、感受文化:能說說這樣做的起源、目的,以及發展到現在的表現形式嗎?(學生交流,教師點撥,概括板書)
小結:春節,是一個祈求平安的節日,是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是一個充滿濃濃文化味的節日。
3、形象描述:王安石用詩句呈現了一幅歡樂祥和的節日畫面,讀讀詩句,看看插圖,想想生活,用你的筆來具體描述其中一個畫面。(引導學生先說后寫,靈動生成。以下是學生交流寫話情況的預設)
畫面示例:親朋相聚,喝酒是必不可少的。大家紛紛端起酒杯敬酒祝賀,這個說祝你身體健康、合家歡樂,那個說祝你事業興旺、恭喜發財。真是人人妙語連珠,個個喜氣洋洋。
4、感情朗讀:現在要讀出文化味,應該讀好哪些詞語?(爆竹、屠蘇、新桃、舊符)讀時可以搖頭晃腦,把文化味讀到你的頭上。
(四)拓展探究,走進詩人,體會詩情。
1、簡介詩人,體會感情
(1)過渡激疑:我們理解了古詩,感受到了春節的歡樂氣氛,春節的萬象更新,春節的文化傳統。難道王安石就是為了告訴我們這些嗎?這還要聯系詩人寫這首詩的背景來體會。
。2)簡單介紹詩人。
2、體會詩情:這首詩就是在王安石變法之初寫的,是為了表達自己變法成功的喜悅和自信。
(1)詩句中處處都能看出來,我們先來關注一些重點詞語。(教師可以先示范,再由學生交流)
。2)有了這些新的發現,我們可以把每句詩的意思用上“改革或新法”來說說。
3、感情朗讀:現在我們應該讀出詩人的自信味,要讀好哪些詞語?(爆竹、春風、瞳瞳日、新桃)讀時可以加上動作,把自信味讀到你的手上。
《清明》
。ㄒ唬﹦撛O情景,激發興趣。
教師:播放課件(課文配套光盤中的圖片+民樂《春天》)教師朗讀《清明》。并請學生評價這首詩哪些字詞用得好。
學生:欣賞圖片、音樂及教師朗讀,思考并回答問題。
教師:小結,多媒體展示課文對本詩的評價。
“紛紛”(“紛紛”一詞正是《清明》絕句中的“詩眼”,那么何謂“詩眼”?)
比較:紛紛之雪──大
紛紛之雨──細
揭示了詩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較:春雨:“天街小雨潤如酥”
夏雨:“如傾如注”
秋雨:“淅淅瀝瀝”
小結:揭示了春雨獨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襲了開放的花朵,春雨迷蒙,像煙霧般籠罩著柳樹!凹娂姟斌w現的正是這樣一個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通過對“紛紛”這個詞語的品味,領會了詩歌所描繪的“景”:春雨的特點與境界!凹娂姟边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紛亂的心情,由何而來。
“行人”“斷魂”:
通過品味這兩個詞語,作者體會了詩歌的“情”:清明時節,應當是家人團聚,悼念已逝親人之際,可自己卻孤身行路,不免觸景傷懷,又加上細雨紛紛,更增加了愁緒。
小結:通過品味“紛紛”“行人”和“斷魂”,我們體會了詩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種絕藝。
揭示了“遙”的妙處:不遠不近的距離,包含了含蓄無盡的興味,引起無窮想
“杏花村”
美麗的杏花深處的村莊──增加了詩歌美感,引起無限想象。 小結:詩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過對這兩個詞語的品味,我們發現詩歌言已盡而意未完,它留給我們一個廣闊的想象余地。
學生齊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魄。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ǘ┱故拘畔,引發思考。
學生:各小組演示課件,匯報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其他學生記錄和自己所收集不同的觀點。
教師:總結評價,簡要概括。
(三)分組活動,構圖繪畫。
學生:分四個小組活動討論,根據自己的想象,給《清明》這首詩配一幅插圖。并通過投影儀展示
教師:做適當的優劣點評。
(四)小結。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石榴》是國標本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五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棗莊石榴園的石榴成熟的過程,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進而體會作者借對石榴的描寫所表達的志向、抱負。
二、說學生情況
《石榴》一課分二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學習了本課的生字,學生能初步理解生詞在文中的含義;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了課文的思路,了解了課文大意;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能運用結合語言環境、聯系生活實際、動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新詞在文中的意思。
2、能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讀讀描寫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擬人化的寫法。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品嘗一種水果說一段話(機動)。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以致用,在讀懂本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運用本文的寫法,寫一種水果,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夯實基礎。
1、課前板書課題:石榴
2、了解學生生字詞掌握的情況。按一定的順序出示本課的詞語和短語,要求學生認讀。
如:嫩綠郁郁蔥蔥(葉)
火紅熱鬧(花)
咧嘴張望(果)
紅白相見晶瑩透亮(子兒)
雖然生字詞的學習已經不再是三年級學生學習的重點,但字詞句教學是學生閱讀學習的基礎,所以在本課時的一開始引導學生認讀生詞,有針對性地進行正音,為本課時閱讀課文打好基礎。
(二)分段教學,逐步感悟。
學習第二小節:
1、出示圖片,要求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葉子。(嫩綠、郁郁蔥蔥)
2、要求學生說說在這樣的葉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火紅、多、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指導朗讀,要求學生讀出石榴生機勃勃的勁兒。
在這一環節中,除了運用朗讀、想象、適當的表演等形式,最重要的運用了多媒體,出示了一些石榴葉、石榴花的圖片。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感悟總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展現美麗的石榴生長的`畫面,以景激情,使學生對石榴產生美感,鼓勵學生自主學,個體悟,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對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認識,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感悟書中的有關語句。
學習第三小節:
1、隨著季節的變化,教師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關注石榴成熟過程中顏色的變化。主要是掌握幾個關聯詞的運用:先……逐漸……最后……。這里教師要加強用詞的指導和朗讀的指導。
2、引導學生看看成熟了的石榴是什么樣子,讓他們試著用關聯詞“有的……有的……”練習說話。突出描寫的方法是模仿了寫人的方法,也就是擬人。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來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在這一基礎上讓學生用擬人的方法仿寫幾句話,從而達到對這一寫作方法的鞏固。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對重點句的理解,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或讀,或悟,或說,教師營造了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了學生多方面潛能的發展,這樣讓學生有親身體驗的機會,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并滲透了“勤于觀察”這一學習習慣的教育。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3
《趕海》是任務教導課程尺度試驗教材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
本文是一篇記敘文,敘述了“我”在童年時期跟舅舅去趕海的事,生動展現了趕海的無限樂趣。課文語言活躍、趣味橫生,字里行間充斥了童年的無限樂趣,處處洋溢出作者酷愛大海、酷愛生涯的情懷。課文插圖再現了課文情境,可以輔助學生更好地體悟課文。
全文共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每當“我”唱起《大海啊,家鄉》這首歌,便想起童年趕海的趣事。作文以歌詞開始,奇妙地引出下文。“每當……便……”突出趕海給“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趕到海邊——抓蟹、捉蝦——滿載而歸”的次序具體記敘了趕海的進程。第二自然段中“海水嘩嘩往下退,只要浪花還不時回過火來,好像不忍分開似的”賦予浪花以人的神態心理,使浪花奔涌跳躍的形象躍然紙上!拔腋吲d極了,飛跑著追趕……”寫出“我”趕海的高興與快活。第三自然段既用“有的……有的……”句式,總體寫出趕海的人們的運動,又通細致節描寫,寫了“我”和一個小伙伴的個體運動。其中抓蟹、捉蝦是重點,描寫得生動具體,富有童趣。第四自然段寫趕海的人們在夕陽中歸家,海灘也恢復了安靜。既展現了薄暮大海的美景,又給人留下想象與回味的余地。作文的結尾再一次引用歌詞,照顧開始,使全文渾然一體。
教學目的
依據新課程的三維目的,我制訂了以下的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巧:
。1)準確、流暢、有情緒地朗讀課文,培育良好的瀏覽習慣。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似”。
。3)通過接洽高低文,懂得重點句中“武將”、“俘虜”等詞語的意思。
2、進程與方式:
通過抓住文本語言,或借助多媒體、朗讀等多種情勢,調動學生的生涯經驗,啟示想象,感悟趕海的樂趣。
3、情緒、態度、價值觀:
懂得課文內容,感受“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激發酷愛大海、熱愛生涯的思想情緒。
重點難點
1、重點:
通過抓螃蟹、捏大蝦領會趕海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難點:
通過學習感受趕海給“我”帶來的樂趣。
教學設計
一、初讀感知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大海的背景圖,在播放《大海啊,家鄉》的樂曲,把學生帶入情境。
、領導學生說說大海是什么樣子?大海退潮后,人們常去干什么?
3、學生答復,教師歸納:大海退潮后,人們常去海邊捉魚蝦、撈海帶、撿貝殼,這就是——趕海。
4、板書課題,揭示課題,并引讀。
5、齊讀課題,學生質疑。
[設計意圖:小學生的感情極易受到環境氛圍的沾染而發生共識,基于這一點,我借助背景圖畫和樂曲等手腕營造氛圍,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感情基本,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時空距離。]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檢討自讀后果,改正錯音。
3、領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本上,再讓學生瀏覽課文,弄清作者寫了趕海時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和捉大蝦這些有趣的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4、讓學生選自己愛好的趣事再自由朗讀,教師領導學生用驚喜、好奇等適當的語氣讀好練習4中的句子。
[設計意圖:課標強調,整體感悟是深入領會的基本。而學生對作文的整體把握,是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的成果。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初次自讀、再次自讀的環節,讓學生在重復的朗讀中去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
二、精讀感悟
本文的內容比擬淺易,同時“趕!睂Ρ镜氐拇蟛糠謱W生而言是非常接近生活的。教學中,我通過抓住文本語言,借助多媒體、朗讀,調動學生平時的生活經驗等道路,領導學生感悟趕海的樂趣。
。ㄒ唬⿲W習第一自然段
1、播放一段《大海啊,家鄉》的歌曲,借助精美的音樂創設情景,喚起學生對大海的憧憬和回想。
2、齊讀課文,引誘學生抓住“每當……便……”句式,領會趕海給“我”留下的深入印象。
。ǘ⿲W習第二自然段
1、媒體展現大海退潮時的畫面,讓海水涌動、浪花跳躍的情景和嘩嘩的海浪聲打動和沾染學生。
2、領導學生讀課文,從“還不時回過火來,好像不忍分開似的”、“飛跑著追趕”體會海浪與趕海人相互迷戀、嬉戲的情趣。從“鬧著”、“高興極了”體會“我”想去趕海的迫切心境。
。ㄈ⿲W習第三自然段
1、撒手讓學生繚繞“趣”字自讀課文,找出文中的語句,依據課文的描寫,想象運動中哪些處所是有趣的。
組織合作學習,小組成員間議議自讀的感受,互讀對方覺得有趣的內容,并相互評議。
[設計意圖: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表達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也能分享別的同窗的學習成果。在這樣的交換中去相互比擬、相互評價,既能豐盛學生的學習收獲,也培育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2、組織集體交換,引誘學生從“不甘束手就擒”、“東逃西竄”、想像螃蟹逃生時有趣的樣子;從“小伙伴只努努嘴兒,不作聲……突然,小伙伴‘哎喲’一聲叫起來,本來……”體會小伙伴抓蟹時的專注盡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夾住時疼得齜牙咧嘴的有趣樣子;從“本來是一只大蝦在逗我”、“搖擺著兩條長須,活像戲臺上的一員武將”、“輕輕伸過手去,只一捏……成了我的俘虜……”等詞句中體會大蝦看似威武,實則無力抗爭,只能束手就擒的有趣情景。在把握這些句子的進程中,滲透著對“武將”、“俘虜”等詞語的懂得
。
同時在交換過程中,相機再次出示課后練習4中的句子,接洽高低文體會并讀出小作者趕海時喜悅、歡樂的心境。
3、經過前面充足的交流和朗讀,引誘學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富有情趣的表演中,讓學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體驗。抓住第三自然段的省略號展開想象,說說人們趕海時還會做什么,怎樣的有趣,進一步豐盛學生的體驗。
[設計意圖:情景表演是學生由:“理解文本——感知文本——表示文本”的一個認知升華的過程,對鞏固學生的理解起到非常主要的作用。]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展示夕陽西下、海鷗翱翔的情景,讓學生借助圖景朗讀課文,想象此時海灘的安靜,感受人們三三兩兩滿載而歸的喜悅心境。
。ㄎ澹⿲W習第五自然段
再次呈現音樂與畫面,引導學生讀文,感受“我”對大海深深的愛,懂得課文首尾呼應的特色。
板書設計
趕海
浪花回頭追趕浪花
趣
抓螃蟹捉、撈、撿捉大蝦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4
【說教材】
《可貴的沉默》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課堂教學進程為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為主要形式,以孩子們情緒變化為描寫的主要內容: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培養語感,同時為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說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抄寫自己喜歡詞語、句子。
【說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別人。
2.理解體會為什么說這種沉默是可貴的。
【說教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采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檢查預習(字詞)——質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升華——拓展延伸。
檢查預習情況,了解學生對本課生字、詞的掌握程度,為學習課文奠定基礎。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庇捎谖恼骂}目發人深省,所以上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這時學生會提出:“為什么說沉默是可貴的?誰沉默?在什么情況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個什么樣的景象!蔽裔槍W生提出的問題,概括為三個方面:
熱鬧——沉默——熱鬧
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學生進行自生探究,這樣就為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接著進入教學的第二階段——探究體驗。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復讀文,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我再讓學生合作探究,學生由自主探究轉為合作探究。
學生通過讀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沉默前的熱鬧是爸爸媽媽給他們過生日,他們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知錯了,在沉默中孩子們在思考;在沉默中孩子們在想辦法彌補。而沉默后的熱鬧是孩子們懂得了不僅要感受父母的愛,更重要的是回報父母的愛。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學難點: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愛而沒想到回報;在沉默中,思索應該怎樣回報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懂得了接受愛的同時還要回報愛的.道理。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問題基本明朗化,我根據學生的學習匯報相機板書,并及時出示下列重點句子:
。1)我想去尋找蘊藏在他們心靈演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道理。
(2)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似的神色之中。
。3)像獲得赦免一樣,那一雙躲閃的目光又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了。
。4)教室里又熱鬧起來,只是與沉默前的熱鬧已經不一樣了。
。5)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用歡快、高興、得意的語調讀孩子們興奮地感受父母的愛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語氣讀孩子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興奮的語調讀孩子們回報父母的愛的自然段。
在學生探究體驗,我引導學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并結合自身進行現身說法,使教學進入第三個階段,教學時,我從兩個方面引導:
1.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我”指誰,老師獲得的享受是什么?
2.王老師在今天的這節課上獲得的享受是什么?
總結全文后,進入教學環節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新課改要求中年級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或感受,并引導學生觀察社會、觀察人生,為體現這一指導思想并突出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宗旨,同時也為了強化學生知道回報父母的愛,對關心他的人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我設了課件“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孔子拜師》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內容。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孔子作為一名遠近聞名的老師后,卻依然拜老子為師,同時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孔子的故事。本課內容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起到了很好的熏陶和榜樣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地位和內容的分析,以及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特制定如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并能正確讀寫本課的生字;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的轉述。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生字的掌握及內容的理解,學生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而對于課文隱含的內容達到較為深刻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可以體會孔子不斷學習、勤學好問的精神,從而引起他們對自己學習態度的思考。
(4)滲透法制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八條教師應當履行的義務
3.教學重難點
通過以上對教材及教學目標的分析,以及學生已有知識水平,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1)重點:學生能熟練的書寫生字,流利的閱讀課文。
(2)難點:學生能把握課文內容中蘊含的深刻含意,即孔子的學習精神,并引起學生對虛心學習、勤學好問、終身學習的思想有所思考。
二、說學情
以上是我對教材的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也是在學生情況的基礎上確立的,所以,下面我開始說學情。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模仿能力強,好奇心強,也喜歡表現自己,同時,此時的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理解一些語句的深層
涵義的能力還有所欠缺。所以在教學中我會進行一些帶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練習,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其中蘊含的意義。
三、說教法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新課改的要求,本課我采用故事法、多媒體演示法、朗讀體會法等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在故事和多媒體演示中了解更多有關孔子和老子的信息,這樣他們在朗讀課文中能更有感悟和感情。
四、說學法
新課改的理念告訴我們,學生不僅要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怎樣學習,為終身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所以本課我將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法深刻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
五、說教學程序
為了更好的實現本課的三維目標,并突破重難點,我將設計以下五個環節來進行我的教學。
(一)導入
本課我將采用講故事,圖片演示以及視頻的方式導入新課,因為通過講授與孔子和老子有關的故事,以及呈現圖片,學生就可以更直觀更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孔子和老子,這樣也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本課的積極性,并且有助于學生更深入的感受新知。
(二)新授
1.初讀感知。先讓學生瀏覽并默讀全篇課文,找出其中的生字詞。然后老師引導學生大聲朗讀生字。接著同桌進行對讀,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傾聽和注意力,在傾聽中糾正他人的錯誤。
2.合作交流。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大家在自由朗讀課文后相互交流,共同找出能引起思考的詞語或者句子,同時小組學生共同理解和感悟這些詞句,并且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思想。然后每個小組派代表在講臺上進行匯報,匯報完后和全班學生一起進行總結。這個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引導全體學生大聲齊讀,接著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在充分熟悉課文之后,老師拿出自己課前準備好的讀字卡片,引導學生依次的認出并讀出本課的生字。
4.引導大家一起理清全文思路和思想感情,把握重點詞句,并理解詞句隱含的深刻含意。
(三)鞏固練習
1.通過PPT展示重點字詞,以及相關的解釋。同時學生大聲朗讀幾遍。
2.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有感情并流利的朗讀。同時,其他學生要認真傾聽,找出其中讀錯的地方,或者感情還有待改變的地方。
(四)小結
通過大量的朗讀,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本課的主要內容,同時在他們的總結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補充。這也是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五)布置作業
布置作業不是目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本課的生字以及體會本課的思想感情,所以我會布置以下三方面的作業:第一,用今天學習的生字先組成詞語,然后造一個句子;第二,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然后寫上原因;第三,課下收集一些有關老子和孔子的資料,比如說名言等,并和爸爸媽媽一起理解和分享。
六、說板書設計
2
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會用寫關鍵詞的方式來呈現板書,這樣也會比較簡明易懂,主要分兩部分:
生字:兼納丘毫授
知識聯系:孔子----遠近聞名的老師----拜老子為師---勤奮好學--學無止境、終身學習思想
【小學三年級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經典說課稿11-06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 小學語文課說課稿02-21
小學語文三年級說課稿11-14
【精選】小學語文說課稿07-04
小學語文說課稿06-12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說課稿09-11
小學語文《太陽》說課稿09-16
小學語文完整的說課稿11-03
小學語文古詩說課稿11-03
有關小學語文的說課稿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