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小學科學說課稿

        時間:2022-12-26 13:00:29 小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科學說課稿【熱】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科學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科學說課稿【熱】

        小學科學說課稿1

          各位領導以及在座的老師,大家好。我叫趙彬彬,是育才實驗小學的科學教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生命離不開水》。

          一、首先我闡述的是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課是以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水作為研究對象。水是組成世界萬物的重要物質。人體內有水、動物體內有水、植物體內也有水。水是生命之源,可以說我們的一切都離不開水。在本課的學習中,讓學生了解水與生命最深層次的關系,使同學們體會到水的重要意義,也為以后本單元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知道水是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了解常見食物中的含水量。

          2、能力目標

          能和同學交流自己對本課的不同看法,設想沒有水的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

          3、情感目標

          學生能意識到水與生命的密切關系,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水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4、說教學準備

          課前準備充分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結合本節課的需求,師生應做如下準備。

          (1) 多媒體課件

         。2) 塑料袋、杯子、剪刀、水、新鮮樹葉、芹菜、橡皮筋、紅墨水

          三、說教法

          根據本節教學目標及教材特點,我除了采用常用的講述法、談話法、演示法等

          一般方法以外,主要還采用了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2/引導探究法3/分組討論法等。以上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日益高漲。

          四、說學法

          教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學生一旦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本節課我強調以探究為主,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為輔的學習方式。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1、利用多媒體、情景激趣、導入新課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睂τ谌昙墝W生來說剛剛步入神圣的科學殿堂,對于身邊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上課一開始,我就借助多媒體課件播放了“魚鴨戲水”的情景,屏幕上那歡快的情景配上動聽的音樂,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接著提問:為什么水使小草變得嫩綠,使桃花開得鮮艷,使魚鴨游得歡暢,學生暢談感想以后將會知道水是生命之源。

          2、討論交流、體驗匯報

          在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討論說出幾項動、植物離不開水的事例,豐富學生對“水與生命”的認識。然后提出問題“水與動物、植物和人有著怎樣的關系?”學生通過思考、討論、查找資料得出結論。最后師生小結(水對生命來說真是太重要了,生命體內的一切活動如呼吸、消化、光合作用都離不開水)。

          3、主體參與、動手實踐

          教師示范實驗,出示課前包裝好的新鮮樹葉,經過陽光照射后,讓學生觀察并提問:塑料袋原來是干的,里面的水珠是從哪里來的?學生觀察、討論最后得出結論:塑料袋里的水珠是從植物體內跑出來的,證明植物體內有水。接著我趁熱打鐵從人體出汗、排解等生理現象中也可以看出人體內含有水,那么我們平時吃的食物究竟含有多少水呢?

          接下來我設計了擠西紅柿這個實驗,可以清清楚楚的觀察到植物體內究竟含有多少水。

          下面我們一起來觀看一段視頻吧。在這個實驗中,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在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也鍛煉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最后。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察幾種常見食物的含水量。知道各種食物以及人體內含有大量的水。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他們更加關注生命活動,為了更直觀的展示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水,我選擇了芹菜作為實驗原料,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大膽地進行實驗。在這個環節中我是這么做的:準備一杯調式好的紅墨水,然后把芹菜放入紅墨水中,過10分鐘后觀察芹菜的根部有什么變化,杯中的水為什么少了一些。把芹菜切成2段,芹菜里面的莖兒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在這個實驗中,學生圍繞了植物離不開水這一目標,演練了他們的科學技能,也豐富了教學的色彩。

          4、拓展活動、反面例證

          通過學生收集資料、討論交流、體驗匯報并動手實踐等多種探究方式,學生對“水與生命”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如果沒有水,我們的生活及周圍的環境將會變成什么樣?教師播放了一些有關于干旱的資料,通過觀看錄像,學生更深深感受到了生命離不開水,教師小結:(同學們,你可知道當你享受著幸福生活的時候云南的小朋友們正遭受著百年不遇的干旱,當你每天喝著三、四元錢買來的飲料的時候,你是否想到云南的小朋友們卻擔負著拯救家人、到處找水喝的使命,當你浪費每一滴水的時候,你是否想到這一滴水可以挽救一個人的生命。同學們,請伸出你的手,用你的愛心去拯救那些孩子們吧,讓他們也能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只要你能節約每一滴水)。最后教師總結:通過云南干旱教育學生珍惜每一滴水,滴水可以匯成河流,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每一滴水,討論結束后啟發學生以沒有水的世界為題畫一幅想象畫或寫一篇同樣題材的短文。

          六、說板書設計

          根據這節課的結構特點我是這么設計板書的:

          從植物、動物、人離不開水從而得出水是生命之源,讓學生懂得節約用水、人人有責的道理,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重點突出。

          七、教學理念

          在本課的教學中,注重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及時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和指導性的評價,讓學生快快樂樂的做、開開心心的學。

          以上是我膚淺的個人見解,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敬請各位領導以及在座的老師諒解,多多給予批評、指導。謝謝!

        小學科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空中花朵--降落傘》是北師大版課改教材第五冊第九單元第三篇課文。這篇課文用平實的語言介紹了空中花朵--降落傘的發明過程。全文共有9個自然段,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介紹觀看跳傘表演十分有趣,引出降落傘是怎樣發明的故事。第二部分介紹了盧諾爾曼發明降傘的故事。這一部分一樣可分為兩層,第一層講盧諾爾曼從小就富于幻想,常和小伙伴們到附近的一座高塔上玩,幻想著能像小鳥一樣飛上藍天,從而產生了想飛的愿望。第二層寫盧諾爾曼長大后發揮想像,敢于實踐,終于發明了降落傘。

          教材中有一副插圖,描繪的是盧諾爾曼從高塔上往下跳進行試驗的情景,教學中若能圖文并茂,可增強教學效果。

          二、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提出,語文教學在發展學生語言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要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根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教材安排,本人從三維角度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讀懂這個有趣的故事,掌握文中的12個生字的書寫,以及興、系、降、喝、禁這五個多音字在文中的用法與讀法。

          2、學會用要是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說一句話。掌握沉浸、聚集、廣泛、不可思議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3、繼續學習使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在句中的意思,培養學生快速閱讀,大致掌握文中內容并會復述故事、講故事,并能說說降落傘的用處。

          4、培養學生良好的發言習慣。

          5、培養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品質。

          6、從小培養學生大膽想象的創新品質。

          教學重點:盧諾爾曼為什么能夠發明降落傘。

          教學難點:同教學重點。

          本課我安排用兩課時教完,今天側重說第一課時。

          三、說教法

          1、以題統文法: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讀完課題后,接著說說你對這個課題有什么想法,想知道些什么,可以提出什么疑問,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為習作的學習作鋪墊。

          2、誦讀法: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因此我安排了指導學生對文章的2--5自然進行多次的品讀,引導學生體會、想像在盧諾爾曼腦海中出現的意境、及其心境,品讀感嘆句要是我能像小鳥那樣,用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多好呀!那我就可以飛上藍天了。和不要說飛上藍天,像麻雀那樣從塔上飛到地面也行。@兩句的教學,我將采用比較法、換詞法、缺詞對比讀等方法,引導學生體會盧諾爾曼心中的美好幻想,并不著痕跡地讓學生體會感嘆句的讀法與用法。

          3、舉一反三法(文本擴展法):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是不有。因此,我抓住文中的要是我能像小鳥那樣,用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多好呀!和幾個比喻句進行文本擴展。如教學要是一句時,可以出示該句,而后引導學生思考補充說完要是我能像小鳥那樣,用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多好呀!就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再過渡到要是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讓學生的學習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學習第一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的兩個比喻句時,也是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語言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4、表演法:本文是一篇科普小故事,字里行間并不是很難以理解,所以第二段的后一部分的ca88,我將采用表演法,讓學生自己動手,用橡皮和紙張、手帕等材料,模仿制作小降落傘,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四、說學法

          1、快速閱讀法。在過完生字關后再讀課文,指導學生用默讀的方法,較快地把課文讀一遍,而后說說文講了什么故事,能簡單復述作品的大意,這也是課標在第二學段提出的一個技能目標。

          2、繼續學習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文中"沉浸、不可思議、聚集、幻想"等詞語的ca88可以采用這種方法ca88。

          3、采用"讀讀、畫畫、想想、問問、議議、練練"的學習方法,在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五、說ca88程序

          1、故事引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充分發揮本人語言特長,為學生講意大利囚犯拉文用雨傘越獄的故事引入,也可以用課件引入,課件的畫面應是降落傘從空中落下的情景,從而激發學生對本文學習的興趣。

          2、揭題。板書課題,讀題后,引導學生說說你對這個課題有什么想法,想知道些什么,可以提出什么問題。而后直接切入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引導學生自讀該段,邊讀邊想,讀懂了什么,哪些句子好,有什么疑問。之后引導學習第一句"觀看跳傘十分有趣,降落傘從空中緩緩飄落,好像是一朵朵盛開的鮮花,特別美麗。",并進行文本擴展練習,讓學生模仿該句說一句話。

          3、學生借助課后拼音自讀課文,要求讀通、讀順,并畫下自己不懂的字詞,可以請教同學、教師或字典。

          4、檢查自學情況,過關課文生字的讀音及部分生字的書寫。

          A、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相機在黑板上寫下文中多音字而后進行ca88。

          B、詞語多種形式的過關讀。

          C、ca88生字的書寫。

          難字:幻與幼進行比較。

          系統字:演、沉、浸:指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發現他們都是左右結構中含上下結構,而且都有一個"冖"。在教師示范書寫后,讓學生當堂進行書寫練習,每字寫兩遍。

          5、讓學生用默讀的方法,較快地把課文讀一遍,而后說說文講了什么故事,能簡單復述作品的大意。

          6、深入學習課文第二段的第一層。出示第一層的材料,而后指導學生帶問題讀書,"盧諾爾曼為什么能夠發明降落傘?"做到讀讀、想想、畫畫、議議、問問。

          交流時結合學生的自學情況結合問,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盧諾爾曼小時候有什么特點?他們的想法在當時能實現嗎?文中用了什么詞來寫?"嘰嘰喳喳"是什么意思,小伙伴們在議論什么,他們都會說些什么,這么熱鬧的感覺像什么感覺?從"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你讀懂了什么?

          在對盧諾爾曼小時候的特點有了深刻了解之后,對描寫其想象的兩個句子進行有表情的朗讀,接著進行"要是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訓練;接著讓學生模仿盧諾爾曼這兩句話的語氣,說說如果你是他,可能會有什么樣的幻想,不要求用文中的句,不著痕跡地進行口語訓練。而后過渡到對第一層的朗讀。

          7、最后小結本段的ca88,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盧諾爾曼小時候就富于幻想,從而為長大后設計第一頂降落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8、作業

          A:向同學、家長說說自己曾有過的幻想。

          B:收集自己所了解的發明、創造及小科學家的故事,在班級學習園地上交流。

          C:熟讀課文,向家長講講降落傘的故事。

          D:抄寫已教生字各三遍,并組詞。

          第二課時將進行以下ca88:

          1、繼續完成盧諾爾曼為什么能夠發明降落傘的原因之二:大膽實踐。

          2、說說降落傘的用處。

          3、完成余下生字的ca88。

          4、動手實踐,制作一個小降落傘,體驗過程。

          5、復述故事。

        小學科學說課稿3

          一、教材簡析:

          本課通過引導學生研究身邊十分熟悉的鐵制品生銹現象來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探究鐵釘生銹的原因,并制定防銹的種種措施。學習的重點是能夠制定“影響鐵釘生銹因素”的實驗方案,教材安排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意在啟發小組經歷“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設計實驗、搜集信息、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的全過程,讓孩子們“真刀真槍”地搞科學,提高他們的科學探究水平。

          二、教學背景:

          鐵生銹是十分常見的現象,學生們非常熟悉,可能沒有考慮過鐵銹是否是一種不同于鐵的新物質。本課將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確定鐵銹是一種不同于鐵的新物質。這需要學生收集足夠的證據,而探索活動將成為學生收集證據的過程。

          觀察鐵生銹的過程也是很有意義的活動,學生將自己設計對比實驗的研究計劃,并在課外進行對比實驗,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這個過程把課內和課外的學習有機地融合了起來。

          三、教學設計:

          (一)科學概念:

          1.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不同于鐵的新物質。

          2.鐵生銹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實驗獲得證據,確定鐵銹是一種不同于鐵的新物質。

          2.通過對比實驗,探究鐵生銹的原因。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懂得確定一種物質是否是新物質需要有足夠的證據,培養證據意識。

          2.愿意與同學合作交流,體驗合作與分享的快樂,進一步培養學生探究能力以及愛護、保護環境的情感態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鐵銹是不同于鐵的物質,了解形成原因。

          難點:能設計完整實驗論證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堅持觀察記錄。

          教學準備教具學具說明與提醒

          相關圖片、課件資料、鐵片、鐵銹、簡單電路、磁鐵、榔頭等盡可能找到純的鐵銹

          教學流程

          創設情境觀察鐵銹指導探究課堂總結

          導入新課和鐵形成對比認識(探索鐵生銹的原因)拓展延伸

          活動過程

          基礎設計個性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物體生銹的圖片)觀察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

          2.鐵生銹的現象你在生活中見過嗎?(請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鐵制物品生銹的事實)

          3.看來生活中鐵生銹的現象還真多。鐵生銹了,才有鐵銹。鐵銹是新物質嗎?(學生猜測,并能說說理由)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鐵生銹了》(板書課題)。

          二、觀察鐵銹,和鐵形成對比認識

          1.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嗎?如果鐵和鐵銹是不同一種物質,那就說明這是一種——化學變化,如果鐵和鐵銹是同一種物質,就說明這是一種——物理變化。看來,要想弄清楚鐵生銹到底是什么變化,還得先弄清楚鐵和鐵銹是不是同一種物質。

          2.師出示新鐵釘和鐵銹,提問:對它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展開研究?(顏色、手感、亮度、松軟、導電性……)

          3.教師提供材料(自制電路檢測器、榔頭、磁鐵、鐵、鐵銹等),要求學生觀察鐵銹,尋找證據,并做好記錄。

          安全提示:如果你的身體有傷口,請不要接觸到鐵銹。

          (課件出示)鐵盒鐵銹比較記錄表

          顏色光澤空隙手感敲擊導電磁鐵

          ……

          鐵

          鐵銹

          4.交流匯報:

          (1)請一組學生匯報,其他組補充。(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相應知識點)

          師演示鐵與鐵銹的導電性、吸鐵性。(鐵能導電,能被磁鐵吸引;鐵銹不能導電,不能被磁鐵吸引)。

          (2)小結

          同學們通過實驗,找到了許多鐵與鐵銹的不同點,現在你能判斷鐵與鐵銹是同一種物質嗎?鐵變成鐵銹是什么變化呢?(板書:化學變化)

          三、指導探究,探索鐵生銹的原因

          1.過渡:

          同學們通過觀察、實驗驗證了自己的假設,用證據支持了鐵銹是一種不同于鐵的新物質的假設,那么鐵為什么會生銹呢?鐵的生銹與什么因素有關?(水、空氣)

          2.如果我們研究“鐵生銹與空氣有關嗎?”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控制哪些條件不變?學生設計實驗

          3.交流。說說方案,相互質疑,不斷完善實驗方案。

          (課件出示)要點:

          兩枚鐵釘要一樣新。

          一枚鐵釘完全隔絕空氣(如放入菜油中),另一枚鐵釘暴露在空氣中。

          每天觀察一次,并做好記錄。

          4.小結。

          根據我們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過一段時間,我們來分享研究成果。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課件出示相關資料)了解鐵生銹的危害: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全世界每年因金屬腐蝕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達7000億美元,是地震、水災、臺風等自然災害造成損失的總和的6倍。鋼鐵生銹是鐵的致命弱點,鋼鐵因腐蝕而報廢的數量約占鋼鐵當年產量的25%—30%,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

          你們說我們該這么做呢?(防止鐵生銹)

          2.引導學生探究防止鐵生銹的方法,為下節課準備。

          板書設計鐵生銹了

          水

          鐵鐵銹(化學變化)

          空氣

          課外活動根據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過一段時間,拿到課堂上繼續研究。

          生成預見用磁鐵研究鐵與鐵銹的區別,可能實驗結果是磁鐵能吸鐵銹,因為理論上鐵銹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鐵,磁鐵不能吸引,但我們提供的鐵銹中往往含有鐵,磁鐵吸住的是鐵銹里的鐵。教師用鐵屑與從生銹鐵制品上刮下來的鐵銹細末做對比實驗。如果找不到純鐵銹或者找到的鐵銹仍然可以被磁鐵吸引,可做演示實驗,也可以用與鐵銹相似的材料代替鐵銹做實驗,這也是允許的。提供一些不含有鐵的鐵銹如做不到,也應向學生說明。

          課堂評估學生能否歸納出鐵生銹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

          對學生設計的對比實驗方案做出合理的評價,并適當加以指導。

        小學科學說課稿4

          一、說教材

          《食物包裝上的信息》是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食物》單元的最后一課,是學生們在探究儲存食物的方法中延伸出來的一個觀察活動。教材分為三部分:(一)觀察食品包裝袋或包裝盒;(二)比較幾種食品的保質期;(三)調查了解食品的配料。這三部分對食物包裝上的信息的研究是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步步深入有序進行的。

          二、說教學目標:

          科學學概念:

          食品具有保質期,食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對人體有害。食品中的配料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質,但有時也可能有害。

          過程與方法:

          學習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并在分析處理信息過程中,產生問題,展開進一步深的研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提高選擇食物的能力。

          3、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收集信息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

          4、教學難點:

          探究怎樣的食品信息才是可靠的、健康的。

          三、說教學準備:

          課件

          學生在課前每人收集3-5種食品包裝袋;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記錄表、牛奶餅干的配料表。

          四、說教、學方法及手段

          1、說教法

          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我除了采用講述法、談話法、演示法等作適當的點撥,還將科學教學與信息技術融為一體,把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工具滲透到科學教學中去。以此啟發學生從更寬廣的角度去探究食物,主動獲取食品信息。

          2、說學法

          科學探究是《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的核心理念。我把教學過程分成了四個板塊,每個板塊有一個主題,學生們依據這個主題,從關注自己的日常生活、關注身邊的科學入手,通過小組合作,觀察討論等形式不斷深入到科學探究過程之中,并在經歷一個個活動中提高科學素養。

          五、說教學過程

          ( 一 )、我覺得這節課材料準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把課前的材料準備作為教學過程的第一個板塊。

          在上課的前一個星期,我就布置學生收集家里近一周內吃過的食品包裝袋。課前,我對小組間所擁有的包裝袋進行了合理的調配和補充,確保每個小組都具有不同類型的包裝袋,如,有裝流質食物的包裝袋,有盒裝的包裝袋,有罐裝的包裝袋等等。由于這些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結構性,而且是自己或家人吃過的,這些研究起來,應該是更真實,更迫切,更得心應手。

          (二)、我是最合格的設計師

          孩子們在選擇食品時更多的是受到廣告宣傳和精致包裝外表的影響,而不去注意食物包裝上的信息。怎么辦?在讓學生收集食品袋時,我就要求學生思考“食品包裝袋上有哪些信息呢?”。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仔細觀察,詢問家長或是上網查一查等。待到上課時,首先開一個“匯報成果慶功會”。讓學生匯報自己收集到的信息,比一比,看誰說的最全面。在活動中,孩子們通過對信息的觀察、收集、整理、匯報,初步了解到了食品包裝上有:食品的名稱、配料、營養成份、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要求、食用方法、生產廠家等內容。注意:凈含量、方便撕開口、條形碼、環保標志、質量合格標志等這些信息容易被忽略,教師可做有意識的引導和提示。之后,我拿出一包未包裝的米粉,話鋒一轉,要求學生為這包米粉設計出一份合格的并且有創意的包裝說明。在設計過程中,在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親身設計,更加有效地了解有關食品包裝方面的問題了,提高了運用科學知識的能力。

         。ㄈ、我是最聰明的研究生

          (1) 研究什么因素影響了食品的保質期。

          要求小組內選擇五種不同的食品包裝進行調查,重點比較五種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并且完成老師給的統計表。在活動中,學生通過觀察、填表、討論、比較,水到渠成,探究出食品的加工方式,包裝方式,保存方式,食品配料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食品保質期的長短。

          (2)研究食品的配料及其作用。

          我先請孩子們品嘗美味可口的達能餅干,然后,再請同學們依然是分小組來共同探討,并把探討內容記錄表中。

          你熟悉的配料: 作用:

          你不熟悉的配料: 作用:

          孩子們在向縱深方向的觀察討論過程中,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這些不熟悉的配料對人體有沒有害處呢?布置學生通過上網查找有關資料作深入的研究。

         。ㄋ模、我是最精明的消費者

          首先,通過電腦腦播放一段擺滿了各種各樣食品超市動畫。讓學生有一種親臨超市的感覺,從而激起學生購買欲。然后,讓學生運用了解有關食品包裝方面的知識來清除這個超市中的不合格產品,當然,我有意識地把一些無產品名稱、廠址及已經過了期的食品放在購物架上,以此提高學生簽別偽劣食品的能力及培養學生自我保護意識。最后,我又要求學生根據下列情況來模擬購物:

          1、一天,爸爸讓小敏隨自己出去旅游,到北京都游玩兩天。

          2、星期日,小佳要到順平去看望奶奶,給 奶奶買些食物。

          3、王先生到國外探親,想帶一些國外不易買到的食物帶給親戚。

          這些活動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提高學生選擇食物的水平,并且能夠培養學生靈活地運用科學知識指導健康生活的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結合各板塊的學習,通過對內容與方法的歸納,教師的點撥,最后形成了知識性強、趣味性濃的兒歌式的板書,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板書設計:

          食物包裝上的信息

          包裝上,信息多,同項歸類整理好。 生產期,保質期,列表收集要記牢。 細觀察,善比較,食用有效身體棒。 大膽猜測勤研討,關注科學真奇妙!

        小學科學說課稿5

          我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說: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螞蟻》是新教科版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的教學內容。喜愛動物是學生與生俱來的天性,本節課的探究活動是從“尋訪螞蟻”開始,用“尋訪”作為話題,不僅飽含情趣,而且賦予了課堂動態的情境。在這樣的氛圍中,鼓勵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尋訪、親近、關注周圍的小動物,在一個個探究活動中,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多層次觀察和提問,獲得對小動物的直接認識,豐富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初步構建起對動物、生命世界以及整個世界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螞蟻的形態特征:真正地螞蟻什么樣。

          2、多層次地對螞蟻進行觀察和提問。

          3、激發熱愛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真正的螞蟻是什么樣。

          教學難點:多層次地對螞蟻進行觀察和提問。

          二、說學情

          學生對這些毫不引人注意的小小螞蟻,以其獨特的生存方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雖然在生活中學生對螞蟻很熟悉,但真正的螞蟻是什么樣?學生沒有很深刻的印象。

          教學準備:昆蟲觀察盒、放大鏡、水盆、樟腦球、食物(糖)等。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情境教學法、游戲法、實驗法、觀察法、討論法等。

          學法:觀察法、實驗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

          四、說教學程序

          一、以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導入環節我采用游戲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究發現中。我設計的“猜猜我是誰”游戲規則是:在一個同學后背衣服上,用別針別上一張動物圖片,注意不要讓他看到是什么動物。由背著動物圖片的同學提問動物的特征,其他同學只許答“有”或“沒有”,“是”或“不是”,最后,背圖片的同學猜對了,就說:“我是……”然后,換一位同學接著做“猜猜我是誰”的游戲。

          游戲過后教師進行小結:同學們,在異彩紛呈的大千世界里,螞蟻簡直太渺小了?伤鼌s是地球上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生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螞蟻。(板書:螞蟻)

          二、交流捕捉螞蟻的方法和發現。

          課前鼓勵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訪、親近、關注周圍小動物,激發熱愛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興趣。課上同學們交流課前捕捉螞蟻的方法和發現:有的學生在校園的大樹上發現螞蟻,是用糖引誘把它裝到瓶子里。有的學生在花園里發現螞蟻,是用手把它捏到瓶子里。此時教師引導學生不要直接用手捏,以免傷害螞蟻,進行愛護小動物的教育。

          三、提出問題。

          由于螞蟻太渺小了,因此常有人用它來比喻那些微不足道的東西。然而,正是這些毫不引人注意的小小生靈,以其獨特的生存方式,引起了無數孩子的極大興趣。學生們會提出許多關于螞蟻感興趣的問題:想要了解螞蟻喜歡吃什么?如果把螞蟻的觸角包裹起來,會怎么樣?螞蟻記路嗎?兩只不同窩的螞蟻相遇后會怎么樣?這些問題是學生興趣引發思考的,問題研究的任務驅動促使學生去探究。而教師及時地記錄整理,并展示學生的部分問題,這不僅是對學生的尊重,更是引導學生多層次提問的積極嘗試,使學生體驗提問的樂趣。

          四、畫螞蟻。

          在世界各地,除了南極、北極和終年積雪不化的山峰外,在陸地上幾乎都有螞蟻存在。請學生根據對螞蟻的認識,畫一只生活中常見的螞蟻。雖然學生畫的都是螞蟻,但它們的樣子各不相同。有的同學把螞蟻畫成了四條腿……,此時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僅憑我們的生活經驗和初步印象是不夠的,我們想要認識真正的螞蟻是什么樣,就需要進一步觀察,從而促使學生從內心發出迫不及待想去觀察探究的欲望。

          五、討論、交流觀察螞蟻的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多層次地對螞蟻進行觀察。為了突破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由于螞蟻身體很小,又到處亂爬,我們很難觀察它。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用什么方法觀察螞蟻?小組同學討論一下。”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總結出以下幾種方法觀察螞蟻的樣子:

         。1)拿食物引誘它,不讓它亂跑,再用放大鏡觀察。

          (2)用類似放大鏡的觀察器具——昆蟲觀察盒,只要把螞蟻放在里面,便可以直接觀察。

          (3)用樟腦球在紙上或桌上畫個圓圈,把螞蟻放在里面,用放大鏡觀察。注意:由于樟腦球有毒,嚴禁入口;接觸過樟腦球后要洗手。

         。4)把螞蟻放在水中的泡沫塑料塊上,用放大鏡觀察!

          本環節設計的目的是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開啟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成為科學學習的主體。

          六、觀察研究螞蟻。

          根據本組研究需要,做好分工,利用所帶材料,也可以到“材料超市”領取材料,選擇喜歡的方法觀察、研究螞蟻。與此同時,學生根據所觀察的螞蟻特征,修整螞蟻的畫像,并填寫觀察記錄表。通過本環節的設計使學生相互協作,在思考中實驗,在實驗中觀察,在觀察中討論,在討論中形成共性,獲得對螞蟻的直接認識,豐富已有的感性認識。

          七、學生交流研究成果。

          認識螞蟻的形態特征,了解真正地螞蟻什么樣。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我是這樣設計的,通過前面的認真觀察、動手實驗、自主探究等一系列活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歸納概括出真正螞蟻的身體特征,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畫出螞蟻的樣子。螞蟻的身體由頭、胸、腹三部分組成,頭部長著一對觸角,一對眼睛和一張嘴;胸部較細,有前胸、中胸、后胸三個胸節組成;每一胸節上長著一對足,共三對足;腹部是卵形,有七、八節。這就是螞蟻的樣子。學生在研究中還有其他的重大發現:螞蟻的生活環境、取食情況、對特殊氣味的反應等。

          本環節在有效合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交流,體驗用不同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的樂趣,從學生的交流情況來看,我們可以想象出,觀察過程中學生的積極主動與興致盎然。

          八、暢談收獲、體會。

          課堂小結是一節課的點睛之處,也是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探求欲望的關鍵。我是這樣小結的:這節課通過對螞蟻的觀察、研究,我們不僅認識了真正的螞蟻什么樣,還了解了它的生活習性;同時還掌握了觀察螞蟻的方法。今后同學們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去觀察大自然,相信你們會有更多的發現。通過總結觀察螞蟻的體會,進一步明確觀察動物的科學方法。

          最后進行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與動物、環境和諧相處:同學們,螞蟻是可愛的小動物,它們與我們人類和平共處。讓我們用雙手為小動物撐起一把保護的大傘,用愛心為它們創設一個安全、舒適的家。下課后,我們一起送螞蟻回家好嗎?

          本節課的教學特色是:把科學課程的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這樣我們就能有效地推動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創造性地駕馭課堂。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也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本節課的板書設計清晰、簡明,突出了重點,化解了難點,為學生能更好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小學科學說課稿6

          一、我對課標及教材理解

          《熱起來了》是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第二單元第一課的內容(教科書第26—27頁)。本單元主要探究的是物質在熱量變化過程中所產生的不易察覺的變化,即:熱脹冷縮現象及熱量轉移(傳遞)的過程。關于冷熱現象,學生已經有了不少經驗,如根據天氣的冷熱增減衣服;把壓癟了的乒乓球浸入開水里燙一下,重新鼓起來;喝太燙的水加一些涼水等。這節課是熱單元的起始課,從“怎樣給身體增加熱量”的話題開始,讓學生討論,我們的身體從周圍獲得熱量的途徑和方法。讓學生重點展開對“衣服是否能給身體增加熱量”的自主探究活動,并由此引發學生探究熱及熱現象的興趣。

          本課圍繞“衣服能給身體增加熱量嗎”設計了二個對比實驗,二個實驗在設計上有一定的層次,第一個實驗探究書和衣服對比,衣服能否產生熱量?采取“扶”的策略在老師的引導下分析毛衣和書一樣不能產生熱量。第二個實驗探究被衣服包住的書和被衣服包住的身體對比,則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得出“衣服不能生熱,只是起保溫作用,防止熱量散發”。每次實驗后讓學生交流,形成解釋,構建起加穿衣服會使身體感覺到熱,但并不是衣服會給人體增加了熱量。讓學生經歷了“生活情境――提出問題――實驗驗證――解釋問題”這樣一個探究過程,對學生學會如何從正反兩方面對問題和現象進行探究、驗證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二、我對學生基礎及特點的分析

          本課教學的對象是五年級學生,從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體系上看,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在三年級下冊“溫度和水的變化”單元學生們已經觀察探究了溫度和水的形態變化的關系以及五年級上冊的“光”單元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有關熱的知識。已具備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從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來看,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欲,他們心里有想表現的欲望,但是可能不好意思,但同時又希望能被肯定等這些都需要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能主動開展探究活動。另外,“冷熱現象”雖然學生非常熟悉,但是不一定會去研究,更不會明白其中的科學道理。

          三、我將采用的教學方法、手段及依據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面向全體小學生”、“提高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翱茖W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是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

          在設計本課時,我關注了對學生的思維引導,整堂課就是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采用“生活情境——提出問題——實驗探究——解釋問題”的教學模式,通過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情境,驅動學生的好奇心,根據生活經驗對該教學情境可能產生的結果進行猜測,引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并在這一問題的引領下,進行有目的地探究,尋找問題的答案,再利用答案,解釋相類似的生活問題。整節課讓學生處于不斷的猜想設計驗證當中,思維不斷地激活,過程不斷地完善。這一過程中,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幫助他們運用各種思維的技巧來解決問題,從而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四、我的教學設計

          1、激趣導入。和學生握手,感覺手很涼,你們有哪些辦法能讓老師的手熱起來?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提出使手熱起來的多種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層次推進,再次思維碰撞。老師身體也很冷,你還能想些辦法讓我的身體熱起來嗎?學生打開思維的閘門,想起了生活中使身體變熱的種種方法,學習的熱情進一步高漲。

          3、提出問題。師順勢引導,這些辦法是怎么使我們的身體熱起來的?一一分析解釋用熱水袋、烤火、開暖氣、曬太陽等是外界物質傳遞熱量使身體熱起來,吃熱食物是食物吃進身體中產生熱量讓身體熱起來,跑步、打羽毛球等運動是運動加快產生熱量使身體熱起來的,最后留下加穿衣服、蓋被子――這些方法是怎么使身體熱起來的呢?是衣服也可以產生熱量嗎?

          4、思維論證。讓學生猜測。學生一種觀點,多穿衣服就感覺熱起來了,說明衣服可以產生熱量。另一種觀點,衣服不能生熱,只起保溫作用。師引導學生思維,假如衣服能增加熱量,那衣櫥里掛滿了衣服,衣櫥的溫度會不斷上升,上升到一定的溫度后,衣櫥里的衣服就會燃燒起來了,事實是這樣的嗎?晚上我們鉆進被窩,感覺被子是涼的還是熱的?早上醒來,被窩里又是什么感覺?這說明了什么?

          5、實驗驗證。衣服到底能不能給身體提供熱量?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進行驗證嗎?讓學生說實驗方案,并進行猜測-可能會發生怎樣的結果,不同的結果又能說明什么。根據學情分析,我預設了一個實驗記錄表:

          讓學生通過這兩組對比實驗得出的實驗結果,證明衣服不能生熱,加穿衣服身體熱起來的原因是衣服能起保溫作用,能阻止熱量散發,防止冷氣進入。

          6、提出新的問題,促進思維。既然實驗結果證明了衣服本身是不能提供熱量的,那為什么我們多穿衣服還是感覺更熱了呢?讓學生在弄明白一個問題的同時,又能產生許多新的問題,培養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究,熱愛科學的興趣。

        小學科學說課稿7

          【教學目標】

          根據相關內容的調整和課程標準要求,制定以下目標:

          過程與方法

          ●知道人體有哪些感覺器官,能運用各種觀察器官進行觀察;

          ●利用放大鏡、望遠鏡、聽診器等工具觀察,體會到用工具觀察更有效;

          ●綜合運用各種感官辨識和配制飲料。

          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么是觀察;

          ●知道觀察的作用;

          ●知道各種感官收集不同的信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到觀察是不斷發現和深入思考的源泉,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體驗到工具可以擴展人的感官功能——技術對科學的發展起著重大的推動作用;

          ●意識到所有感官一起工作,觀察才會更全面、更準確。

          ●養成對周圍物體進行仔細觀察的習慣。

          【教學準備】

          課件,裝有蘋果、梨子、荔枝的黑色塑料袋,望遠鏡,放大鏡,聽診器,顯微鏡,紅糖水,白糖水,配方奶,紅糖,白糖,奶粉,小勺,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杯等。

          【教學實錄】

          活動一:認識眼睛的觀察作用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幅美麗的圖片,想知道是什么嗎?

          生:(露出好奇的目光)想。

          師:(播放圖片)請靜靜地觀察圖上都有些什么?比一比,看誰觀察得最仔細。

          (生觀察圖片)

          師:誰先來說說觀察到了什么?比一比,看誰聽得最認真。

          (生描述觀察到的景物,師引導學生補充)

          師:(點一位沒有發言的同學)他們說到的你都觀察到了嗎?

          生:有些沒有發現。

          師:為什么沒有發現呢?

          生:我觀察沒他們仔細。

          師:老師相信你以后也能和他們一樣仔細觀察的。

          師:剛才同學們用自己敏銳的雙眼觀察了圖片上這些景物,其實眼睛是我們身體重要的感覺器官,我們用眼睛有目的的、仔細地看,可以觀察到很多事物。

          [課中反思1]: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觀察特點,選用觀察圖片來替代教材中觀察自己的眼睛的活動,便于學生與同學比較觀察同一物體時存在的差異。在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觀察到的現象這一環節時,注重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在不斷補充、追問等多邊交流中讓學生體驗到觀察時要仔細、交流時要傾聽,強化了觀察和交流的正確方法。同時,對觀察活動中沒有進入角色的同學,及時給予提醒鼓勵,有利于全體同學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下一個環節的學習,體現了面向全體的教學思想。

          活動二:認識手、鼻、舌、耳的觀察作用

          師:(出示一黑色塑料袋)這是什么?

          生:黑色塑料袋。

          師:不打開袋子,你知道它里面裝的是什么嗎?

          生:不知道。

          師: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這個袋里裝的是什么?

          生:可以用手摸。

          生:用鼻子聞也應該可以。

          生:我覺得還可以用舌頭嘗。

          師:真聰明,如果老師現在就讓你來確定這個袋子是什么的話,你會怎么做?

          生:先用手摸。

          師:你為什么先選用用手摸這種方法?

          生:我覺得比較簡單。

          師:可不可以先用鼻子聞或用舌頭嘗?

          (學生自主的發生辯論)

          師:對,不明的東西不能隨便聞、隨便嘗,我們要注意安全。

          師:我們每個組也有一個裝有不明物的黑袋子,請小組長從實驗桌中取出來,組織小組同學閉上眼睛,用你們剛才想的方法試試。

          (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組織下進行閉眼摸物活動)

          師:剛才同學們活動進行得非常認真,值得表揚。誰來說說你用手摸準了哪些物體?

          第2組:我們剛才用手一下子就摸出了荔枝,因為我們感覺到荔枝比較小,而且表面很粗糙,。

          師:用手能感覺到物體的大小和表面粗糙程度。那些我們用手摸不能確準的,又該怎么辦?

          生:還可以用鼻子聞。

          (小組閉眼聞物活動)

          師:聞到了什么?

          第5組:我們這個組的小華特別喜歡吃蘋果,一下子就聞出了蘋果的味道。

          (其余各組各抒己見)

          師:你的鼻子真靈敏。在用鼻子聞不清楚的物體時,鼻子離物應該遠一點,用手扇一扇,然后慢慢的吸氣。

          師:還有一些通過手和鼻子不能準確感知的,怎么辦呢?

          生:還有一種方法可選用,那就是用嘴嘗味道。

          師:剛才我們已經討論過,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嘗的。不過,老師給大家準備的是干凈、安全的東西,你們可以放心嘗。

          (小組閉眼捏鼻嘗物活動)

          師:嘗出了什么味道?是用牙齒、嘴唇嘗的嗎?

          第12組:跟第2組和第5組一樣,我們也是先確準了兩種,我們剛才用舌頭嘗出了梨子的味道。

          師:哦,你們真棒,把袋子里的物體全認出來了。

          [課中反思2]:把教材中分別用鼻、耳、手、舌等器官觀察的活動改為由閉眼摸物、捏鼻聞味、舌頭嘗味等游戲活動,既可以增加觀察活動的趣味性,又訓練了學生觀察的順序性和思維的邏輯性。)

          活動三:認識耳朵的觀察作用

          師:(播放音樂)你感覺到了什么?是用什么器官感覺到的?

          生:我的耳朵聽到了美妙的音樂。

          師:說明耳朵也能進行觀察,那我們現在靜靜的用耳朵觀察一下,看能發現些什么?

          (學生聽并各抒己見)

          師:剛才老師發現有幾個同學是閉著眼睛聽的,能說說為什么嗎?

          生:這樣聽得清楚些。

          師:是啊,有時候聽不清楚,我們就要想些辦法,你知道還可以用哪些辦法?

          生:在聽的時候保持安靜。

          生:我發現把手放在耳朵后面,可以把聲音都集中過來。

          生:上周我到醫院看醫生,那位叔叔用一個戴在耳上的東西聽了我的心跳。

          師:那是醫生用的聽診器。想用它來聽一下自己的心跳聲嗎?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個聽診器,我們可以來試一試。

          (各小組長取出聽診器,小組成員輪流聽心跳)

          師:剛才我們用聽診器聽到了心臟跳動的聲音,很興奮吧!誰能把你用聽診器聽到的聲音描述出來。

          (生模擬心跳聲音)

          師:好,學得真像。課后我們還可以用它來聽聽大樹的“心跳聲”。

          師:回憶一下,在前面的觀察活動中我們用到了哪些器官?

          (生各抒己見,師相機板書:眼——看、手——摸、鼻——聞、舌——嘗、耳——聽)

          師:由眼、手、鼻、舌、耳等感覺器官參與所經歷的這個認識過程就叫觀察。(板書:觀察)

          [課中反思3]:在本環節的教學中,先用一段音樂激發學生興趣,使其認識到耳朵也是重要的感覺器官。緊接著引導學生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去猜想用各種辦法來聽清楚生活中不容易聽清的聲音,給學生充分表達、詳細描述的機會,并對學生的突發奇想給予鼓勵。最后讓學生用聽診器來聽自己的心跳,這樣,學生在經歷了運用各種感官認知事物的完整過程后,就能輕松地理解觀察的內涵,并在今后的活動中加以運用。這樣設計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

          活動四:認識工具對觀察的作用

          師:好!現在我們來輕松一下。每個小組實驗桌中都有一張紙,上面有一個精彩的故事,從桌中取出來讀一讀吧。

          (生看著紙上的字好笑)

          師:為什么好笑?

          生:字太小,看不清楚。

          生:讀起來很累。

          師:有什么好辦法嗎?

          生:可以借助工具來觀察。

          生:用放大鏡。

          生:用顯微鏡。

          師:放大鏡是一種最簡單的放大儀器,適宜用來觀察用肉眼看不清楚的很小的物體。顯微鏡是一種精密的放大儀器,適宜用來觀察那些小的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的微小的物體。這張紙上的字用放大鏡看就可以了。

          在我們實驗桌下有放大鏡,拿出來讀一讀這個故事。

          (各小組借助放大鏡觀察小字)

          師:現在看清楚了嗎?

          生:看清楚了。

          師:用放大鏡和用眼睛直接觀察有什么不同?

          生:用放大鏡看得更清楚。

          師:放大鏡作為一種觀察工具能把很小的物體放大,我們已經看到了它的神奇。(拿出一臺顯微鏡)來認識一下,這就是一臺顯微鏡。請看書上55頁的兩幅圖,這是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猜猜看,它們可能是什么?

          生:我覺得第一幅圖中是兩根木樁,第二幅圖是特殊的葉片。

          生:我覺得第一幅圖像兩根手指,第二幅圖像絲綢。

          生:我覺得第一幅圖更像遍地落葉中挺出的兩棵樹,第二幅圖更像孔雀的羽毛。

          師:其實,第一幅圖中那像遍地落葉中挺出的兩棵樹其實是靠近頭皮的兩根頭發,第二幅圖中那像孔雀羽毛的其實是冬天窗戶上結的霜花。沒想到吧!瞧!顯微鏡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奇異的微觀世界。你們有什么感想啊?

          生:顯微鏡下的頭發競然是這個樣子,真是太神奇了!

          生:我也想用顯微鏡觀察一下。

          師:好啊!課后大家可以到實驗室去觀察。那么你們還知道哪些觀察工具?他們可以用來觀察什么?

          生:望遠鏡。

          師:哪位同學用過望遠鏡?能夠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所知道望遠鏡的知識嗎?

          生:我家里有一臺,它可以使我們看清楚遠處的物體。

          師:誰來用望遠鏡試試?

          (學生用望遠鏡望窗外的景物)

          師:把你們剛才的觀察情況跟我們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感覺到對面的迎春花就在我的眼前。

          生:我剛才觀察的是操場邊的大樹,我也是感覺到它好像就在我的眼前,我還數清楚了它的一根枝條上有11片葉子,可是我用手卻摸不到。

          師:用望遠鏡可以讓我們把遠處的物體看得更清楚。

          師:還知道哪些?

          生:我還知道潛望鏡,它可以在水中觀察物體。

          生:還有天文望遠鏡,可以看到天上的東西。

          師:你了解的真多!天文望遠鏡可以將我們的視線領入浩瀚的宇宙。

          生:我好像聽爸爸說過有一種哈伯太空望遠鏡,可能是望太空的吧!

          生:我還從書上看到過氣象衛星,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觀察。

          師:你真是個愛學習的孩子!借助氣象衛星可以從太空觀察地球,為觀察天氣提供依據。

          師:你們覺得用這些工具觀察和用眼睛直接觀察有什么不同?

          生:用工具觀察看到的東西更多。

          生:更清楚。

          師:對,這些工具能夠幫助我們更細致、更清楚、更全面的觀察。(板書:工具)

          [課中反思4]:用放大鏡可以放大物體,是學生已有的經驗,用小紙上的小字活動來引入可以用工具幫助觀察。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對于教材中顯微鏡下的兩幅圖片,先讓學生描述和猜測,然后揭示答案,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工具在觀察中的重要作用。

          活動五:綜合運用多種感官觀察

          師:大家今天表現非常棒,現在我宣布給每個組獎一杯飲料。這是杯什么飲料呢?請小組長取出來。

          師;讓老師猜猜你們此時肯定在想:只有一杯,怎么喝啊?是啊,怎么辦呢?我們再來配制一杯和它一模一樣的飲料,好不好?那么怎么配制呢?

          生:我認為先要知道這是杯什么飲料。

          師:哦,你的意思是它怎么做成的,我可以告訴你們一點,就是水里面放了另外一種物質,放的是什么物質我也忘了,你們有辦法知道嗎?

          生:可以先用眼睛看。

          師:用眼睛能看出什么?

          生:飲料的顏色。

          師:根據它的顏色我們能判斷出什么?

          生:能判斷出大概加的是什么物質。

          生:還可以判斷出加了多少這種物質。

          師:還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鼻子聞。

          師:用鼻子聞能聞出什么?

          生:能聞出飲料的氣味,進一步判斷這種物質是什么。

          生:還可以用舌頭嘗出它的味道,就知道是什么了。

          師:用舌頭嘗的方法可以,除了能嘗出它的味道還能嘗出什么?

          生:還能嘗出味道濃不濃,就可以知道到底加了多少。

          師:把我們今天學到的方法用上了,非常好!相信你們都能準確辨別出是什么飲料。

          師:如果準確辨別出來了,那又怎么才能保證配制的是一模一樣的呢?在配制的時候我們還應該注意些什么?

          生:往水中加物質的時候要一點一點的加,邊嘗邊加,盡量保證加的量大致相同,這樣它的顏色、味道也才能相同。

          生:最后還要攪拌一下。

          師:好,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用你們剛才討論的方法,先觀察出這是什么飲料,確定后再到前面來領取你所需要的材料,然后仔細地配制。比一比,看哪個組觀察得最仔細、合作得、配制得最準確!開始吧!

          (小組探究、辨別、配制飲料活動)

          師:(組織交流,展示樣品和配制的飲料)你們組是怎么配制的?用了哪些感官?配制出的是什么飲料?成功了嗎?

          (全班交流)

          師:(總結)11個小組綜合運用多種感官,成功地辨別和配制出來了一模一樣的飲料,說明大家已經掌握了科學觀察的方法。老師祝賀你們!但是,比觀察方法更重要的是觀察的態度和習慣。這節課就要結束了,但我們的科學觀察活動還沒有結束,平時,我們要多觀察和體驗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你將會有更多新的發現!

          [課中反思5]:我覺得這個環節與上一個教學環節銜接得比較好,又掀起本課的一個小__。說是游戲其實是實驗,把觀察茶葉的活動改為了綜合各種感官觀察——辨別——配制飲料的活動。嗅覺、味覺、視覺的同時運用在這個小實驗中得到體現。課堂上,老師只是當了一個忠實的聽眾,并適時地“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為學生留出了一片“天空”,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小學科學說課稿8

          果實累累的季節

          教學目標:

          1、根據物體特征進行簡單分類

          2、對植物的果實進行分類

          3、了解蟋蟀的生活習性,了解果實的種類

          教學要點:

          這一節課所要探究的事物是果實。通過學生全面的探究,知道什么是果實。

          學生準備果實,毛巾或餐巾紙。

          教師準備小刀,盤子。

          教學過程:

          1、激發活動興趣

          先評比上節課制作的樹葉書簽:小組內評比,每個小組推薦2件好作品。

          教師對優秀作品進行點評,并在“小科學家成果展示欄”里展示一個星期。

          提出問題:植物都長有形狀不同、顏色各異的葉子。除了葉子之外,樹上最常見的還有什么?

          2、果實展示會

          大家拿出自己帶來的果實,開一個展示會。

          (1)果實都有不同的形狀和顏色。看到的和觸摸到的果實形狀一樣嗎?

          (2)果實都有不同的味道,聞到的和吃到的味道一樣嗎?

          學生小組內進行觀察。邊觀察、邊討論、邊記錄。把觀察到的問題存入“問題銀行”。

          3、趣味活動——找“星星”

          選擇梨、蘋果等果實,指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用小刀切,看誰能找到“星星”,即種子的排列形式。

          歸納果實的特征:

          注意事項:

          (1)使用小刀時要注意安全,既不能傷害自己,更不能傷害到他人;

          (2)找到“星星”后,切開的果實、餐巾紙等要及時清理;

          (3)小刀、盤子、毛巾要及時清洗干凈。

          4、分類:找果實

          把水果分一類,蔬菜分一類;

          把桔子分一類,蘋果分一類;

          根據能否生吃進行分類;

          按照果實的顏色分類;

          科學自助餐:馬鈴薯為什么不能參加果實大會。

          拓展活動:采集植物的種子。

        小學科學說課稿9

          一、 教材簡析:

          《分類》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排序與分類》的第二課。本單元屬于小學科學探究中有關專門進行技能訓練的單元,這是因為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不只要引領同學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感悟科學的真諦,同時,也必需指導同學掌握最基本的科學探究方法和科學知識。

          眾所周知,在人類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中,人們可以通過自身的各種感官或借助工具、儀器等獲取大量有關事物的信息,這對人們認識客觀事物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基礎,但還缺乏以能迫近客觀事物的實質,還必需通過篩選、提煉等思維加工過程方能形成相關的科學概念或結論——科學知識。前人大量的研究標明,“分類”和“排序”都是人們對收集到的證據(數據、資料)進行初步整理和加工最常用的方法,所以,對同學進行這方面的專門訓練,不論是指導同學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方法,還是協助同學形成正確的科學概念,都顯得尤為重要。

          本冊教材前面的幾個單元已經大量滲透了“排序和分類”的活動,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四年級的同學,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有了初步的.“排序和分類”的意識,這為本單元的教學提供了感性基礎。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同學對“排序和分類”的認識無論是情感態度價值觀、探究的過程技能和方法,還是對“排序和分類”理性考慮肯定會得到質的提升。它不只標志著同學目前應該達到的認知水平,同時也為同學的認知走向更高遠、更廣闊水平的發展提供了潛在的可能性。

          本課教材的布置,首先是提供了同學隨家長在商場購物的情景圖片,其目的是喚起同學對生活經驗的回憶,從同學的實際生活入手,激發同學科學探究的興趣;然后,試圖通過同學親自對假設的、富有挑戰性的海洋生物圖片的分類活動,通過師生的有效互動,初步學會分類的方法和技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歸納和籠統出“分類”的基本方法和概念;接著,順理成章地給出了什么是二分法;最后,教材布置了對各種各樣的動物進行分類的實踐活動,一方面鞏固“二分法”概念,另一方面,跟進了什么是“多極二分法”,進而讓同學感悟分類方法的多樣性和其在日常生活、科學研究中的運用,拓展同學的視野,提升科學學習的價值觀。由此可見,教材的布置是符合課程規范關于貼近同學生活、以科學探究活動為主、從感性到理性等多項編寫原則的。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分類的實質含意——依照事物的相同和相似特征進行分類和“二分法”是本課的重點,“多極二分法”和運用“多極二分法”是本課的難點;精心設計有意義的探究活動,讓同學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增強同學的體驗、提升同學的價值觀是本課的關鍵。

          二、 說教學目標:

          小學科學課的總目標是培養同學的科學素養。科學素養中也包括著在科學探究中,運用理性思維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歸納和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種種解釋。根據本課的結構和以上分析,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1、感悟分類是人們在科學研究過程中對獲取的信息資料進行加工處置、使之形成科學

          概念或結論的一種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體驗分類在日常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的運用和價值。

          2、知道分類的基本規范——依照事物的相同和相似的特征。

          3、在學會“二分法”的基礎上,初步學會“多極二分法”以和在日常生活中分類的多種運用方法。

          4、在分類活動中培養同學細心觀察、認真考慮、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三、 說教學準備:

          1、對教材的處置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對教材作了如下的處置:

          (1)保存教材的核心——教學要求;

          (2)設計動物、食物卡片和多媒體課件

          (3)考慮到教材中給各種動物運用多極二分法分類與上面我們設計的卡片有雷同之處,為此,設計了給全班同學分類這一環節;

          我們試圖通過對教材進行重組和整合來體現課程規范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和“以兒童立場關照教學”的理念和思想。

          2、具體技術處置

          (1)制作動物與食物卡片,供同學分組活動使用。選擇素材的原則應該考慮到實際生活中可分方法的多樣性,并能同時滿足三種分法的前提下考慮具體事物的可能性。如:食物可以依據葷和素、主食和菜肴以和生、熟等情況,我們決定選取面條、面包、米飯、青菜、四季豆、豬肉、雞和帶魚這些與同學生活比較貼近的食物做為素材。動物選取同學比較了解的啄木鳥、鷹、貓頭鷹、老虎、兔子、鱷魚、長頸鹿和羊作為素材。

          (2)制作三大課件

          ①與同學分組活動相匹配的、可以拖動的動物、食物課;

         、诠┤嗤瑢W進行二極分類的系統結構圖課件;

         、劭苫厥蘸筒豢苫厥绽舱n件;

          考慮這些課件的原則應該是便于展示同學的操作活動、增強引領同學開展活動的有效性和減少實物投影和課件之間的切換次數,為此,我們制作了以上三大課件。

          四、 說教學過程:

          《科學課程規范》強調: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同學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茖W課程應向同學提供充沛的親身經歷的過程。教師是科學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伙伴。遵循這些理念,我為本課預設了三個主要教學環節:

          1、給卡片分類

          分組活動是同學喜聞樂見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師準備了2組卡片,食物或者動物各八種。之所以選用2種不同類別的圖片,主要是考慮到同學原有學習基礎上對分類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樣可以更加強化同學的思維活動。通過小組交流的形式,讓同學自身來動手分一分,使每個同學的思維都得到了調動,再通過小組代表上臺來交流的形式,又使小組內的活動變成了整個班級的思維碰撞。通過這個活動,同學可以在更高的層面上體會到了什么是分類。

          教師在同學交流互動的同時,概括同學的發言,著重強調同學的分類是依照哪個特征來分,強化分類概念中所要依據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特征。在同學對分類概念有了一定理解的同時,和時引導同學總結出二分法的基本概念。

          2、給全班同學分類

          通過同學暢談生活中二分法的運用,教師帶領同學試著將班級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分類,在將班級分為男生和女生的基礎上,拋出“能否在分男生女生的基礎上再往下面繼續分”,在同學們一致認可的基礎上,小組首先討論,給同學足夠的思維空間,再整班討論。對于一些相對而言的概念,教師引領同學來更加細化,鼓勵同學尋找一些顯而易見的規范!霸趧邮种跋葎幽X”.

          在充沛討論的前提下,教師引領同學開展兩個全班性的游戲,激發了同學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同學學習的積極性。

          第一個是列隊游戲。這個游戲的目的有二,一是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分類活動中來;二是讓同學親自體驗什么叫多極二分法。

          第二個是尋找同學,體驗分類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隊列站好后,邀請一位同學來協助老師尋找某一類特征的同學,讓同學們體驗到分類的作用;待同學回到自身座位后,繼續請他來協助老師再次尋找剛才特征的同學,從中進一步感受到分類的重要性,就是能夠協助我們更迅速的查找到事物。

          3、給自帶垃圾分類

          展示學校生活中垃圾箱的照片,請同學來談談感受。通過同學間的交流,認識到我們平時在丟垃圾的時候經常丟錯,需要學會丟垃圾。開展自帶的垃圾是可回收垃圾還是不可回收垃圾的討論,讓同學充沛調動已有經驗來做初步認識和區分。教師對于典型物品的集體討論,讓同學明確了區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規范,從而來重新判斷自身所帶的垃圾屬于哪一類。在課堂上準備垃圾桶、每人來丟一丟,很好的調動了同學學習的熱情,“準確、恬靜、快速”的要求又對同學的活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尋找監督員來監督同學丟垃圾的活動,更好的強化了“準”的指標。

          通過對可回收垃圾處置方式的討論,讓同學發現,不同材質的垃圾又要進行不同的處置,結構圖的展示讓同學發現分類的方法不止可以二分,有的時候也可以三分四分或者多分,金屬類垃圾的再處置又要依照金屬的種類再分門別類的處置,從中體會到了分類中還有有別于多極二分法的許多種方法,感悟分類方法的多樣性。

          最后對分類在生發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的討論,對分類的意義和價值起到了一個升華的作用。

        小學科學說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生理與適應》是河北省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科學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下冊《奇妙的人體》單元中的一課。

          學生在上一單元的學習中,對建筑物的形狀、結構、功能、結構與力的關系等已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學習了分析一個系統層次構成的方法,為本單元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本單元將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引領學生利用類比的方法探究人體的組成,認識從細胞到系統的層次關系;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幫助學生學習消化、呼吸、循環等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體驗運動協調、身心健康、生長發育的快樂;鼓勵學生關注醫療技術的發展及其給人類健康帶來的幫助。

          本單元按照整體—局部—整體的思路編排各課,“人體的組成”是本單元的起始課,起著統領本單元學習內容的作用。本課將引領學生從整體上學習人體的構成,此后3課則分別側重人體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從系統的組成、主要功能、衛生與保健等方面引導學生加以學習;“健康成長”作為本單元的結束課,與“人體的組成”一課相呼應,幫助學生認識到人體作為一個復雜的整體,是在各個系統共同作用、相互協調下,達到一個相應平衡、穩定的狀態,促使孩子健康成長,進入人生中最關鍵、最寶貴、最美好的青春期。

          在學生學習了消化、呼吸、血液循環等系統的功能基礎上,本課將在引導學生學習感覺、思維、情緒等功能的過程中,滲透神經系統在維持人體正常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通過真實的體驗活動感悟人的心理感覺、思維等功能。

          課時安排1課時。

          二、學情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六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掌握了一些科學概念和規律,在教學中重在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創造力。

          三、教法、學法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體驗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我將在教學中采用探究式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討論法、歸納法、比較法,讓學生親身體驗,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教學。

          教法的選擇固然重要,但是學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規律,指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在活動和交流中產生個性化的經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提倡學生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結合學情,在本課教學中學生主要采用“提出問題—————大膽猜想—————科學證實——————解釋現象(應用)的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以觀察、提問、記錄、討論、小組合作等活動為載體,開展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協作能力。

          四、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目標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產生“反應時”現象的原因。

          能舉例說明什么是錯覺。

          2、科學探究目標

          能對游戲中出現的反應現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設。

          能辨別出每一個刺激——反應中的刺激、接受刺激的感官、反應行為和參與反應的結構。

          能用比較法從實驗結果中分析出“適應現象”。

          3、科學、技術、社會、環境(STSE)目標

          能舉出3個以上生活中經常遇到的適應現象的實例。

          能設法找出自己身邊利用錯覺現象的實例。

          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樂于探究的興趣。

         。▏@著教學目標,下面我們一起來看整個教學流程)

          五、教學過程

         。ㄒ唬┱n前準備

          1、 1、相關課件:適應現象圖片,錯覺圖片

          2、 2、小棒

          3、 3、P38游戲記錄表

          4、 4、實物500克鐵和500克棉花

         。ǘ┙虒W過程

          根據本課的知識和技能目標,我將本課分為體驗刺激與反應;認識適應現象;體驗錯覺;教師小結四個板塊。教學環節設計如下:

          1、體驗刺激與反應

          ①激趣導入

          這一課的教學,如何導入才能夠激發起學生勇于探究的欲望呢?最終我選擇了這樣的導入方式:“上課!”“起立!”“請坐!同學們,在剛才的這一幕中,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家同時聽到老師的指令,但起立的動作卻有快有慢,這是為什么呢?想知道其中的來龍去脈嗎?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科學去尋找答案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大家司空見慣、見怪不怪的生活現象中卻蘊含著深奧的科學知識,因而激發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做游戲體驗刺激與反應

          接下來的探究活動是本課的重點環節,我以“做一個快速抓棒游戲,來考考你的反應能力”引領學生進入下一個活動。“請四位同學到講臺前做游戲,其他同學認真觀察,你能從中發現什么?”學生的積極性高漲,下面的同學對游戲進程也很關注。

          ③ 大膽猜想

          學生通過觀察游戲中的現象展開研究,交流游戲中的發現:有的同學抓住小棒了,有的沒有抓住小棒,掉到地上了;有的同學抓住了小棒的上部,有的同學抓住了小棒的下部,有的同學抓住了小棒的中間部分;有的同學快,有的同學慢!叭煌瑢W都抓住小棒了,如何區分誰快誰慢呢?”我適時發問,啟發學生思考其中的原因。有的同學說:“可以從抓棒的位置來判斷速度的快慢。”有的同學說:“小棒抓得越靠上,速度越慢,抓得越靠下,速度越快。”“同是一根小棒,在它下落的過程中,為什么大家抓住的位置會不同呢?你能試著說說其中原因呢?”我再次發問,同學們有的在回憶游戲過程,尋找答案;有的則幾個同學湊在一起交流討論自己的想法。最后匯報猜想結果:有的說動作越快抓小棒就越快,位置就越靠上;動作慢抓棒就慢,位置就靠下;有的說反應快抓棒就快,反應慢抓棒就慢。

         、軕每茖W解釋現象

          在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之后,我給予大家充分的鼓勵:“牛頓說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大家剛才親身體驗了一下科學家探索奧秘的過程,充分發表了自己的猜想,再加上科學的理論依據,那我們離真正的科學家就越來越近了。打開課本38頁,認真閱讀‘科學在線’的內容!遍喿x之后,鼓勵學生再運用科學知識解釋課前的現象以及游戲中的現象。教師適時小結并示范填表。

         、 合作探究

          初次體驗之后,學生自選喜歡的刺激——反應游戲:正說反做游戲、指認五官游戲、逃避打手游戲、快速抓棒游戲等等, 再次體驗刺激與反應,游戲之后小組討論整理填表,并展示學生作業。

          在科學探究中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不是不要老師的指導。探究前的活動主要是圍繞著要探究的問題而設計的。學生由于受知識經驗和能力的限制,考慮問題缺乏周密性和嚴謹性,這時就需要老師的指導。為此,我在游戲中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各種現象,在游戲后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最后示范填表。這一環節讓學生親身體驗了刺激與反應的過程,大膽猜想之后的科學知識學習,讓學生對“反應時”這一概念有了深刻記憶,再用科學知識去解釋剛才的現象,學生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此環節讓學生經歷了一次完整的探究過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

          2、認識各種適應現象

          “在生活中,我們的人體對某些刺激反應很敏捷,但對于某些刺激卻不那么敏捷,甚至感覺不到。我發現咱們班好多同學都戴著手表,誰想說說你第一次戴手表和現在戴手表的感覺?”科學教育要與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科學。首先我以“第一次戴手表的感受”為話題,引導學生進入第二板塊,進行科學探究。學生交流第一次戴手表和現在戴手表的感受,教師適時小結。

          接著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圖片,認識各種感覺上的適應現象,鼓勵學生列舉生活中的適應現象的實例,并試著分析每一適應現象的刺激物、所作用的感覺器官是什么。這些圖片喚醒了學生的生活記憶,課堂氣氛異;钴S:有的同學說爸爸愛打呼嚕,一開始和父母在一起睡時怎么也睡不著,后來就慢慢適應了;有的同學說老是吃糖就感覺不出甜來了;有的同學說剛一上課時覺得老師的聲音很小,可是上到現在已經感覺不出聲音小了。我笑著說:“那是因為大家已經適應我了!”

          最后我指導學生用左手寫自己名字,體驗另一類適應現象。五個表格,在第5格用右手寫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換左手寫。一開始寫時,左手很別扭,后邊幾個越寫越順手,逐漸適應了寫字這個動作。比較5個名字,左手寫出的第一個名字越看越難看,而后面的幾個名字越來越順眼,越來越好看,越來越像右手寫出來的。活動之后展示學生作品,交流寫字時的感受。

          此環節又是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再次親歷科學。

          3、體驗錯覺

          第三板塊“體驗錯覺”是本課的拓展活動,目的在于讓學生較全面地認識人體對刺激的感覺?茖W課不但要動腦、動手,還有手腦并用。下面來考考你的眼力和手的感覺。

         、倏伎寄

          看看老師準備的這倆樣東西棉花和鐵,給你的第一感覺哪個重?學生搶答,“誰想來用手掂一掂,分辨一下輕重?”學生踴躍來體驗,并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學說鐵重,有的同學說好像棉花重,還有的同學說好像一樣重。聽到這里,我笑著說:“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這塊鐵和棉花都是500克,所以它們應該是——一樣重!你眼睛看到的,身體感覺到的和真實情況并不相同,這就是錯覺!苯又n件出示幾幅錯覺現象的圖片,先讓學生判斷。

          ②眼睛也騙人

          學生交流自己的判斷之后,再讓他們實際量一量,才發現自己的的判斷與實際并不相符,這是我及時解釋“這就是錯覺”,也就水到渠成了,學生的理解也就更加形象深刻了。

         、矍捎缅e覺

          這時教師啟發鼓勵學生去生活中尋找錯覺現象以及巧妙運用錯覺的事例,沒想到學生的觀察力是如此敏銳,知識面是如此廣闊:有的同學說利用鏡子來裝飾房間可以增大面積;有的同學說老師你比較適合穿橫條的衣服,因為你很瘦,橫條會讓你看上去胖一些;還有一個同學從網上下載了有名的《老婦與少女》圖畫,來和大家分享。這些實例鞏固和拓展了學生的知識,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和興趣。

          4、教師小結

          這節課的最后我是這樣小結的:“今天我們大家一起研究了神經系統刺激與反應這一復雜的心理過程,還認識了生活中的錯覺和適應現象。原來科學就在生活中,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用心探索,就會有更多的發現與收獲!

          學生的探究活動不應該因課堂教學的結束而終止,課的結束應成為學生新的探索的起點。

          六、教學反思:

          總的來說,這節課我突出了以下幾點:

          1、充分體現了科學要以探究為中心。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在體驗中探究,在探究中體驗,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在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教學任務,提高了自身能力。

          2、關注學生科學概念的形成。其實,知識與能力、知識與技能、情感價值觀這三者是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只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而忽略了科學知識,是不恰當的。因此這節課我在學生充分體驗游戲之后再閱讀“科學在線”的知識,這樣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認識就會更加深刻。

          3、注重引進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機制,靈活運用教師觀察、與學生談話等方法,通過學生的自評和互評,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情況,并運用語言和體態及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和指導,讓學生在評價得到各方面的發展和提升。

          因為前面游戲環節占用的時間過多,后面錯覺部分沒有充分展開,有些前松后緊了。以后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還要在科學一些。

        小學科學說課稿1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中發現科學,探究科學的奧秘;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精神。

          2、培養學生自主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初步學會做坡度與物體下滑速度、沖出距離、爬升高度的對比實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情境:樂樂(玩偶)從陡滑梯(模型)上滑下,摔了個大跟頭!

          問題:這個滑梯設計不合理,怎樣改進?

          二、嘗試解決問題

          學生想辦法改進:把滑梯坡度變緩,樂樂安全滑下。

          (學生初次調試,很可能把滑梯的坡度調得過小,樂樂滑不下來,或速度過慢,不好玩。反復幾次,就會調整合適。)

          三、引導學生提出新問題

          教師引導:看來,小小滑梯里還有些科學道理。通過上述事件,你想了解滑梯的哪些方面的科學問題?

          學生分組討論后交流匯報,教師板書記錄。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

          滑梯加水后,玩起來有何不同?

          不同材料制作的滑梯有何不同?

          滑梯的坡度與下滑速度有什么關系?

          滑梯的坡度與沖出距離有什么關系?

          滑梯的坡度是否有限制?

          下滑物的大小、輕重與下滑速度有什么關系?

          怎樣可以使物體在下滑中途慢下來?

          物體下滑后能否上高坡?

          四、研究方法指導

          1、篩選問題: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整理歸類,篩選出有研究價值又有能力研究的幾個問題。

          2、各組確定研究問題并對所選問題進行預測假設。

          3、確定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計劃,并進行組內分工。

          4、提示:①實驗條件的控制,②實驗現象的記錄。

          五、各組自主選取實驗材料,自主實驗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六、初步歸納,得出結論

          學生分組逐個宣讀實驗記錄、實驗結果,演示實驗方法。

          七、交流評議

          1、組內評議

          2、各組互評

          八、擴展延伸

          思考后回答

          1、騎自行車下陡坡應注意什么?

          2、樓梯為什么要安扶手?

        小學科學說課稿1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這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單元的第1課時。

          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四個方面對這一課作一個簡略的分析。

          一、首先對教材的分析

          《 …》單元… ,引領學生探究…,本單元知識的編排由淺入深逐步展開,先研究…,再……,

          本課是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教材共2頁,分為3個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研究…,這一活動是要求學生根據材料來自行設計實驗、檢驗推測。教科書設置了幾個連續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實驗后,進行思考與討論,并進行科學的推測。第三部分…本課的教學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

          課程標準提出:要加強探究式學習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結合對教材研究,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通過對…實驗操作活動,學生初步認識……,明白……

         。2)在對…的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親歷…會…,掌握…

         。3)在探究活動中,能積極提問、思考、闡述依據;樂于合作交流,養成細致的觀察習慣和態度,培養…意識。

          本課的主要科學詞匯有:數據測量、對比實驗、…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將本課的重點確定為:通過…等活動,理解…,

          由于…,我將難點定為: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

          二、對學情的分析

          五年級學生通過2年多的科學課學習,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他們已具有了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思維已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但仍然需要直觀形象作支撐。他們已經初步掌握了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學會了自己收集資料和進行課堂記錄的習慣,大部分學生已會進行仔細的、持續的觀察,學生在實驗前已具備了提出假設,然后設計實驗計劃,最后進行實驗驗證的探究能力。但學生常常急于動手,過多地沉溺于動手的快樂中,而缺少理性思維,教學中教師要留足時間給學生思考,要強調實驗前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并認識到重復實驗的意義。

          五年級學生對于…是有一定認識的,生活中…,他們能夠…;但缺乏系統的知識建構,還不能準確地說清楚…,大多數同學沒有深入地研究、思考過…因此,以…活動為載體,引領學生在…中理解本課知識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實驗的方法,學生已接觸過,有一定的了解。但學生的思維還缺乏嚴謹性,知識遷移的水平也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學生設計對比實驗,尤其對于實驗的細節還是有一定困難,進一步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技能等都需要老師的指導。他們還將學習用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表格處理數據。

          三、說教法與學法

          科學課堂好比引導學生過河,教學中必須運用好恰當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過河"的下腳石,但又不能越過這個度,教師只著重從內容、方法上作啟發式點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我從生活中已有的感性認識出發,適當創設一些教學情景,主要采用"引導-探究"的教學方法,同時綜合運用討論法、實驗觀察法,并結合多媒體來組織課堂教學。

          與教法相適應,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落實科學教學的開放性,本課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讓學生分組實驗,小組合作交流,思維互補,在課堂上"授以魚",更"授之以漁".本課我會特別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教給學生觀察、推測、探究、驗證的科學學習方法。重點培養學生善于動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科學學習習慣。

          為了促進學生有更為豐富的觀察手段,積極探究,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我將在課前作如下充分的準備:首先我會精心制作好多媒體課件,…小組探究準備:實驗記錄表,…

          為簡約課堂教學,以平常心上好常態課,()落實科學作業進課堂,我會靈活運用省教研室與省教材中心合編的作業本。里面的活動記錄作為課堂探究記錄表使用,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里面的課堂練習作為教師和學生了解自己達到教學要求程度的練習題。

          四、說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課在啟發性原則和主體性原則的指導下,讓學生經歷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探究過程。本課我主要通過四個環節來展開: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2、提出問題、探究新知;

          3、設計實驗、深入探究;

          4、拓展延伸、深化認識。這四個環節的時間比預設為3、10、17、5分鐘。具體闡述如下:

          第一個環節是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著名教育家于漪說得好:"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教學開始,我出示…,并提問:

          當學生還在回味…帶來的視覺上的沖擊時,我抓住這個機會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作出自己的猜測。

          然后,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使他們真正參與到科學探究中,訓練孩子們的思維能力,了解學生的前概念水平。

          在此引出今天的新課,并板書課題。

          第二個環節是提出問題、探究新知…

          這一環節,我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

          1、觀察……

          2、小組合作記錄討論……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學生在……過程中,發現問題,并作出自己的推測。為下面的探究活動作鋪墊,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真相的欲望)

          第三個環節是設計實驗、深入探究…

          這是本課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突破重難點的重要環節。關鍵就在與設計好實驗,控制住變量,在學生掌握大量事實資料后,通過交流比較分析,抽象歸納形成新概念。

          (1)小組匯報并確定實驗方案(要求學生說出方案設計的理由)

         。2)師指導:

         。3)學生分組實驗,教師進行巡視和指導,親身介入并認真觀察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隨時掌握他們在活動中所取得的進展、面臨的困難和出現的問題。對活動的狀況及時作出判斷,并決定應當采取的指導策略。

          實驗結束后,匯報實驗現象,我在課件上展示實驗結果,然后引導學生交流:先讓學生說說他們自己的發現和總結出來的結論。在他們原有的結論上加以指導和糾正。

          這樣對不同實驗方法的思考與比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4) 師生小結:

          1、小組再實驗觀察、記錄現象。

          2、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討論。

          3、歸納整理,對教學效果及時進行反饋,了解學生的探究情況。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讓學生在動手之前先動腦,動手之后也動腦,給他們充分的思考空間和探索空間,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鞏固學生知識;提高探究能力,體會反復實驗的重要意義。)

          課到此時,進入第四個環節:拓展延伸、深化認識

          "學以致用",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在掌握知識后把它轉化為技能,去解決新的問題。多媒體展示幾個常見而沒有認真觀察過的現象,學生解釋。

         。ㄟ@一環節的設計意在:進一步促使學生對大千世界的熱愛和精細觀察,活躍課堂氣氛,培養激發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課外探究活動,使學生養成課外堅持探究的好習慣)

          最后2分鐘讓學生完成課堂練習,教師巡回面批,對教學進行評價。

          為集中學生注意力,突出教學重點,本課我設計了動態的圖文式板書,直觀的圖畫,簡潔的文字,結合課件展示,使學生一目了然地看清知識結構,形成完整的認知體系,加深對新概念的構建和理解。

          總的來說,我這節課,突出了以下幾點:

          1、體現科學要以探究為核心,在課堂上,我充分讓學生……;

          2、注重材料的結構性。在某種程度上說,科學課堂的有效性,往往被材料所控制,在我的教學中,這些教學材料在適當的時候分階段地呈現或分發給學生,教師注意做好材料在實驗前的保密工作。在學生實驗完成后,準備反饋交流前及時提醒學生整理回收材料,完善科學記錄單,使學生養成一心一意地傾聽的習慣。

          3、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還注重評價機制的運用,本課我在教師觀察、與學生談話、指導學生實驗及報告單填寫等過程中,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并運用激勵性語言給予適當的鼓勵,倡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

        小學科學說課稿13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茖W課不僅要讓小學生學科學、用科學,還要教會他們做科學,即引導他們進行科學探究,并通過探究來形成他們的科學素養,開發他們的科學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

          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見的兩種形式的力,本課以學生們親臨的各種身邊活動為載體,在探究中認識、發現有關力的科學規律,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

          教學背景分析

         。ㄒ唬┙虒W內容分析

          課標中的位置:本課屬于物質世界領域中運動與力之常見的力。課標中要求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發生變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過程與方法上要求,能用簡單測量工具(測力計)對物體進行定量的觀察測量,并做簡單記錄。

          教材中,本課是第五冊《力與生活》單元的起始課,后面有浮力,摩擦力,找找身邊的力等課,本課要求學生知道推和拉是力,力可以使物體運動發生變化,力有大小和方向,并學會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為后面對浮力,摩擦力,身邊其它力的探究學習打基礎。

          (二)學情分析

          大部分學生知道推和拉物體時,物體會運動起來,是因為有人提供的動力,一半學生知道對運動著的物體施加推或者拉力時,物體運動可能會停止,或者改變運動方向。

          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推或者拉,會用省力和費力描述推和拉時的感受,即力的大小。

         。ㄈ┙虒W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

          探究式,學生在身邊各種推拉活動中,感受推力和拉力,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在探究中認識、發現有關力的科學規律,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

          教師通過講授、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學會使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教學準備:小車,儀器車,小木塊,測力計,鉤碼,記錄表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通過推車,推木塊、推門等活動的體驗,知道什么是推力和拉力,力有大小和方向,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狀態,知道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

         。玻畬W會使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初步具有根據實驗現象歸納力的作用效果的能力。

          3.能主動探究力的知識,對力學知識具有研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

          知道什么是推力和拉力、力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也可以使運動的物體靜止,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學習使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

          認識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教學過程

         。保稣n題:推力和拉力,知道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裕和苿觾x器車,問:老師做了什么動作?儀器車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個變化?(引導學生說車向前(右)運動)

          預測:推車,車向前運動,是因為受到了老師的動力,(T:因為他受到了什么?才動起來。)

          T:這個動力來自于“推”

         。裕赫l還可以使儀器車向前運動起來?為什么會動起來?

          預測:學生會向前拉動車。手上的動力。

          T:這次的動力是“拉”

         。裕何覀冊谧鐾坪屠膭幼鲿r,都會施加給被推拉物體一個力,叫做推力和拉力。(板書:推力和拉力)

         。ㄔO計意圖:激發學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裕红o止的儀器車在受到了怎樣的推力和拉力時,發生了向前的運動?

          S:向前的推力和拉力。

         。裕涸鯓邮轨o止的儀器車向后運動呢?

         。樱合蚝笸苿踊蚶瓌榆,給車向后的拉力和推力。

         。裕阂簿褪钦f力有方向,物體運動的方向和力的方向有關系。

         。裕喊鍟鴪D畫,儀器車箭頭

          2。探究活動,認識力能使靜止的物體運動,運動的物體靜止。能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和方向。

          T提出問題:

          (1)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靜止的儀器車運動起來,還能不能使其他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

         。2)對運動的物體施加怎樣的推力和拉力,物體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3)你能用實驗來說明嗎?出示材料(木塊,小球,小車)

          S小組交流、討論、實驗。教師巡視并參與到學生的討論實驗中去,T針對推、拉怎樣改變物體運動狀態即物體受力后怎樣運動進行引導。引導的過程中

         。哉勗挘赫埌涯銈冃〗M試驗的結果介紹給大家?

         。宇A測給木塊,小球,小車一個向前的推力或者拉力時,木塊向前運動

          給向前運動的小車一個向后的大的推力或者拉力時,小車向后運動,(小的力時,可能繼續向前運動,慢了,或者靜止。)

          給小球一個向右的推力或者拉力時,小球向右運動。

         。裕和ㄟ^上面的實驗,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引導學生說成用力,力氣小,也就是說力有大小,

         。砸龑В有〗Y:力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也可以使運動的物體靜止,也就是說: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和快慢。

         。ㄔO計意圖:激發學生對力進行探究的興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使學生經歷發現問題、猜測假設、實驗證明的科學學習過程)

          3、學習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T:力的方向我們能夠直接分辨出來,那么力的大小是多少呢?我們可以通過測量工具測量得出。測量力大小的工具叫做測力計。測力計有圓通、平板測力計,握力計、測力環、SKN系列測力計。我們要學習使用的是平板測力計,它有以下這些結構組成,出示PPT介紹提環,彈簧,指針,刻度,底板,掛鉤。力單位是牛頓,簡稱牛,可以用字母N表示。板書

          T:講解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第一步:檢查測力計(板書)

          A、右手提起測力計,讓測力計自然下垂,檢查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0N處;讀數時視線要與指針相平。如果指針沒有指在0N處,要進行調諧或更換測力計。經過檢查,這個測力計的指針指在0N處

         。、檢查測力計的測量范圍。通過檢查,知道這個測力計的測量范圍是0—0。49牛。每一小格是0。098牛。

         。谩⒂弥0。49牛的鉤碼檢驗測力計的準確性:左手托住鉤碼,右手提起測力計,用測力計的掛鉤鉤住鉤碼,左手慢慢下垂,讀數時視線要與指針相平。測力計指針讀數0。49牛說明這個測力計很準確。

          第二步:使用測力計測力的大小

         。、測力計測量的力的大小時,不可超過測力計標定的最大數值。如果超過測力計的測量范圍,可采用分割方法測量,不能分割的要換用相應的測力計。

         。隆⑹紫葋頊y量這把剪刀所受重力的大小。估測以下不會超過這個測力計的測量范圍,在

          測量時,由于我們不知道到底重多少,因此要手托著慢慢自然下垂。

          S:測量提起物體時所用的力大小是多少,并記錄。

          T:巡視指導規范的操作方法。

          C、我們用測力計測量拉動木塊運動時所用的力。為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測量時要手拿測力計的底板,避免測力計與桌面之間接觸,在木塊勻速運動時讀取力的大小數值。

          S:測量勻速拉動木塊運動時所用力的大小并記錄。

          T:巡視指導規范的操作方法。

          4、總結

          T:這節課,我們通過推力和拉力的活動認識了力,力有大小和方向,改變力的大小和方向時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還學會了怎樣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力就在我們的身邊,除這節我們接觸到的推力和拉力外,還有那些種類的力呢,我們把一輛小車放到斜坡上,他會自己向下跑,是誰讓它由靜止變成運動的?還是推力和拉力嗎?在后面的課中,我們繼續研究。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1、從課堂氣氛評價:學生能夠自始至終積極圍繞學習內容思考、實驗、探究、討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2、問題評價:

          (1)能舉例說明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ǎ玻┌魏颖荣愔校乙荣愙A過你,那么就要求我用的力比你的()。方向是與你的方向( )

         。ǎ常┩崎T時,門沒有變化,說明我對門沒有施加力。()

          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

          1、從學生生活入手。科學源于生活,生活蘊含科學。首先,本節課從學生生活入手,利用常見的推、拉開始,自然過渡到推力和拉力,從而激起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學習中,處處蘊含著科學知識。其次,本節課使用的實驗材料是玩具小車,小球,木塊,對這些學生非常熟悉的材料,興趣更高。

          2、培養學生初步設計科學實驗的能力,讓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在學生探究力的大小和方向時,學生自己嘗試設計實驗,學生通過認真思考、討論,能夠在體驗過程中,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

          3、精心設計課后延伸,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濃厚興趣和繼續探究有關力的知識。本課主要教學內容完成后,老師提出:“力就在我們的身邊,除這節我們接觸到的推力和拉力外,還有那些種類的力呢?我們把一輛小車放到斜坡上,他會自己向下跑,是誰讓它由靜止變成運動的?還是推力和拉力嗎?如果你有興趣不妨研究一下,你可能會有更大的發現!睘榻窈髮W習浮力、摩擦力等知識進行鋪墊和準備。

        小學科學說課稿14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韌性是指物體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斷的性質。

          流程與方法:

          1.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理性質,通過比較發現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選擇適當的詞語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發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3.增強材料循環使用,節約資源的環境保護意識。

          【學習重點】

          用簡單測量方法比較材料的柔韌性。

          【學習難點】

          選擇適當的詞語定性描述金屬的特征。

          【學習準備】

          學生(每小組):

          1.一套寬度、厚度一樣的塑料、不銹鋼、木頭尺(每種材料的一端打一個孔)

          2.一套寬度、厚度不一樣的塑料、不銹鋼、木頭做成的物品。

          3.測量彎曲度的"T字"尺一把。

          4.50克鉤碼一個,回形針一個。

          老師:同樣寬度、厚度的粗塑料條、木條各一根,兩桶水。

          【學習流程】

          一、柔韌性的認識

          出示兩根長度、厚度和寬度一樣的塑料條和木條。

          師:請兩位同學上來各取一根,分別去取同樣重的兩桶水,觀察塑料條

          木條的變化情況。

          兩名學生上來演示,其它同學觀察,然后匯報觀察到的情況(木條斷,

          料條沒有斷;塑料變了,沒有斷,木條先是彎了,最后斷了)

          老師指出:我們把像剛才這樣塑料條受力變形后,不易折斷的特點叫做柔韌性。

          二、比較3種不同材料的柔韌性

          1.提供三種物體,找一找它們分別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頭、塑料、不銹鋼)

          2.用自己的方法來比較它們的柔韌性,并把比較的結果排一排序(提示學生材料不要弄斷)

          3.學生匯報比較結果,當各組意見分歧時,引導學生發現:比較的材料由于寬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這樣比較它們的柔韌性是不公平的。

          4.教師出示寬度、厚度相同的木條、塑料條、不銹鋼條,問:可以怎樣研究它們的柔韌性?

          5.學生小組討論、匯報,教師引導,最后邊小結邊演示操作步驟:

         、虐涯緱l、金屬條、塑料條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壓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針掛上鉤碼,觀察它們的前端彎下去了多少。測量材料前端彎下的距離時,眼睛要平視。

         、品謩e測量木條、金屬條、塑料條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彎下的距離,把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6.學生分組實驗后匯報實驗情況。

          三、認識塑料

          1.我們的生活學習中有哪些塑料制品?

          2.出示各種塑料制成的物品圖片,觀察后思考:這些塑料制品分別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并把觀察和思考的結果記錄在氣泡圖上。

          四、討論了解塑料的循環使用

          1.閱讀教科書,說說你了解了些什么?

          2.出示"可回收標志",認識可回收標志。

          3.討論:我們以后在使用塑料制品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小學科學說課稿15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火山和地震》。首先,我說說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1、教材的體系、內容

          《火山和地震》選自蘇教版《小學科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們的地球》!痘鹕胶偷卣稹穼儆凇暗厍虻倪\動與所引起的變化”之三:“地球運動與地表變化”,其他地球運動所引起的變化,如:“地球運動與天氣變化”被安排在三年級上冊《關心天氣》單元,“地球運動與晝夜變化”被安排在五年級上冊 《白天和黑夜》單元,它們都為六年級研究《我們的地球》和《探索宇宙》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單元順應學生思考、探究問題的規律,從人類探索地球的形狀開始,引領學生從地球表面到地球內部去認識地球,分為《地球的形狀》、《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內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變遷》,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地球的內部》主要研究地球的內部構造,《火山和地震》、《地表的變遷》主要研究地球運動與地表變化。

          《火山和地震》有六個教學活動(PPT),其中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是重點。

          2、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知道火山與地震是地球內部內力作用的結果。

          ●知道火山與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預防地震的措施。知道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國家之一,了解張衡及他的貢獻。

          過程與方法

          ●會做模擬火山噴發的實驗。

          ●會做地震的實驗。

          情感與態度

          ●喜歡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并從中體驗和感受樂趣;

          ●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產生民族自豪感。

          3、教學重點: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4、教學難點:做火山噴發的模擬實驗。

          5、教學安排:1課時

          6、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火山和地震的錄像、燒瓶、石棉網、酒精燈等。

          學生準備:橡皮泥。

          二、說教法學法:

          學情分析:

          通過前三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地球的形狀、大小,知道人類探索地球的形狀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種形狀,能認識一些典型的地貌,知道科學家根據一些自然現象推測出了地球內部的構造,了解地球內部的構造,能用橡皮泥等制作地球內部構造的模型。但是不知道地球內部是運動的,充滿了力量。另外,學生能針對問題,從更多渠道查閱相關資料,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能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學生的科學探究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

          課件展示法:通過視頻課件展示,讓學生形象地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樣子及形成原因;通過影像資料介紹許多科學家為研究火山和地震做出的貢獻。

          演示法:通過火山噴發和地震的模擬實驗,讓學生形象的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講解法:學生對火山和地震的資料不是很熟悉,需要教師的講解;

          指導法:在做火山和地震的模擬實驗時,由于學生不具備探究的基礎,都需要教師詳細的指導;

          合作探究法:在探究地震和火山的成因以及自我保護的方法時都采用了此方法,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團體的力量,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說教學程序

          我設計了五個步驟:

         。ㄒ唬⿲

          1、復習:通過前幾天的學習,我們對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地球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么?學生回答:地核、地幔、地殼。

          2、過度揭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地球的兩大自然現象——火山和地震的一些知識。(板書課題)

          3、學生交流:關于火山和地震知道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導入新課的學習,銜接自然,學生對火山和地震已經有一點了解,這時通過提問調動學生的前知識,也為下面學習火山和地震打下基礎。

         。ǘ┨骄炕鹕絿姲l的原因

          1、學生觀看火山視頻

          大家剛才觀看了火山噴發的錄像,從火山噴發的現象中,人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地球內部壓力大,溫度高)

          說說火山形成及噴發的原因是什么?

          2、學生交流。

          3、火山噴發實驗

          為了更好地研究這個問題,我們按照大家的設想來做模擬火山噴發實驗。

          教師演示,講解實驗的注意點

          學生分組實驗,及時記錄

          4、小結:

          火山噴發的原因。

        【小學科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的說課稿12-10

        實用的小學科學說課稿范文 小學科學優質說課稿10-19

        小學科學活動說課稿09-09

        小學科學優秀說課稿09-09

        小學科學說課稿06-25

        小學科學磁鐵說課稿11-07

        小學科學《杠桿》說課稿11-19

        小學科學蒸發說課稿11-11

        小學科學優秀說課稿11-07

        杠桿說課稿小學科學11-07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