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數學說課稿小學

        時間:2021-08-16 08:38:59 小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小學范文集合十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靵韰⒖颊f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說課稿小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小學范文集合十篇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1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是把數學與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充分利用購物素材,引導學生從現實情景中發現并提出問題,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操作,交流中充分感知、體驗位數相同小數加、減法,主動建構新的計算方法,體會小數加減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獨立探求數學知識的能力。

         。ㄒ唬、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境,探索并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能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相關的一些實際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ǘ、教學重點: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例題以購物問題呈現,貨幣寫成以“元”為單位時,百分位上表示的是分,十分位上表示的是角,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合作交流獲得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

         。ㄈ⒔虒W難點:理解列豎式時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由于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和一位小數的加減法(不退位)的計算的基礎,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知識經驗,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這一系列學習活動中,教師不給學生任何提示,促使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去解決問題,嘗試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活動將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總結出小數加減法筆算的一般方法,進一步理解列豎式時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四)、新知識點: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五)、德育滲透點: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⑹谡n內容在全冊教材和某單元中所處的地位及作用等內容:

          第二單元編排了“小數加減法”這一教學內容學生在這冊教材第一單元剛學習完小數,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和性質,而且對一位小數的加減法(不退位)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安排學習的,教材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學習位數相同的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第二層次學習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本課是學習第一層次的第一課時,是學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進一步學習、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即只有計數單位相同的數才能相加減),和算法(把相同數位對齊,也就是把小數點對齊)是學習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的關鍵,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備的數學知識、技能與方法。

          二、說教學設計

          (一)導入環節

          課件出示情境圖,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教育學生多看書,看好書,同時說明有很多數學問題,值得研究。

         。ǘ┬抡n環節

          這一環節首先引導探索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讓學生根據圖片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能不能用已學過的知識嘗試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嘗試計算、體驗認知的過程。又通過匯報交流,初步總結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1)呈現信息,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課外書的價格。

          《童話故事》:6.62元 《科學家的故事》:2.75元

          師問學生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讓學生提問。

          教師篩選(出示)問題,師:我們來解決“買這兩本書一共多少元?”

          【設計意圖】教師創設課外書價格的情境,貼切近學生的生活,學生自主提問,根據學生編出的問題,教師及時捕捉問題,引出小數的加減法。這樣靈活地使用教材、同時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數加法:

          學生比較容易就列出算式,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計算的方法

         。2)自主探索,發現方法。

         、僮灾鲊L試。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想想有沒有不同的方法?再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答。做好后,可以在小組內(或與同桌)交流。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這是個預設性的的問題,學生能通過以往的學習,來尋找不同的解答方法,如:估算,口算,筆算……引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②匯報交流。

          A、估算這兩本書總價是多少元?對有估算意識的學生及時表揚還要抓住機會是加強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B、6元6角2分+2元7角5分=9元3角7分

          C、用豎式計算6.62+2.75=9.37(元)

          多數學生會選擇用豎式計算,一名學生匯報,師板書。

          通過學生口述計算方法,抓住時機追問,(問:寫豎式時怎樣對位?為什么要這樣對位?為什么把小數點對齊便可以直接相加了呢?)從而解決課的重難點,理解列豎式時小數點對齊的道理,小數點對齊了,就是把相同的數位對齊了,相同數位上的數可以相加。

          口述完畢一起觀察整個豎式過程:再完整敘述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抓住三點:①小數點對齊②最低位加起③滿十向前進一

          ●小數減法:解決問題 “《童話故事》比《科學家的故事》貴多少元?”,列式后直接用豎式計算?學生獨立做。師巡視、指導。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讓學生仿照加法算理進行敘述,并加以比較總結。

          【設計意圖】由于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法計算的知識作鋪墊,就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嘗試,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在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3)引導總結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引導概括出: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也就是要把小數點對齊。

          (4)看書36頁 讀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ㄈ┩卣咕毩暎

          1.用豎式計算 4.37+2.93 7.54+6.84

          【設計意圖】練習的目的是鞏固算法,同時暴露新的認知沖突,計算結果末尾有“0”,正確處理“0”的問題。學生發現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小數的性質,正確認識和掌握計算結果末尾有“0”的時候要化簡,即劃掉末尾的“0”的問題。

          2.解決實際問題

          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解決身邊的問題,體會新知識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解決問題中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正確計算小數加減法,掌握新的本領。

          (四)、課堂小結:

          分為兩部分,先看書36頁,整理所學知識;再由學生談收獲、談體會。歸納總結是否達到知識情感的預定目標。

         。ㄎ澹、作業設計:37頁2題

         。鍟O計:略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2

          自新課改以來,小學數學教材中,每份數和份數已經沒有了原有的界限,也就是說,在解答簡單的有關每份數和份數的應用題時,無需再考慮算式的意思。然而正是在<課標>的理念倡導下,使我在執教<小數乘整數>一課時遇到了障礙。

          如:一根鐵絲,每次截取2米,4次共截取多少米?此題可以列式為:2×4或者4×2,可是到了五年級,由于受其影響,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時顯得有些吃力。如:一根電線每次截取0.2米,4次共截取多少米?有學生列式為0.2×4,也有學生列式為:4×0.2,到底是0.2×4正確,還是0.2×4和4×0.2都正確呢,倘若按低年級的要求,又怎么讓學生明確0.2×4和4×0.2在意義上的不同呢?如果從小數乘整數的意義上來理解,這道題應該是求4個0.2相加的和是多少?而4×0.2則符合一個數乘小數的意義,即4的十分之二是多少。我認為應該讓學生從小數乘整數的意義來理解此題,正確列式為0.2×4,因為教材之所以通過兩個層面來講解小數乘法的意義,不難看出這兩部分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小數乘法例題是以買東西為題材,因為它容易激活已有的經驗,有助于學生領悟算法。前后共提出三個實際問題,教學三個乘法豎式,各有重點。三個豎式中教學的乘法知識綜合起來,就是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

          第一個問題是求蘋果多少元,計算9.6×3。學生第一次遇到小數乘以整數,可以想到的方法是把9.6元看成96角,于是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還可能想到9.6元是9元6角,于是分步計算求得結果。這些方法都是接受小數乘以整數的認識基礎,看著教材中的豎式,體會9.6×3應該分兩步算,以及每一步算什么,引導學生對算法深入地思考,既可以聯系前面的算法作出具體的解釋,也可以根據小數的組成進行推理。通過9.6×3的教學,學生初步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基本算法:可以像整數乘法那樣列豎式計算。

          第二個問題求每千克香蕉多少元,計算12×5。整數乘法中,小數乘法中,教材先在積的右下角點上小數點。

          還有一點在教學時應該注意。小數乘法的例題只是初步體會它可以用豎式計算,算法的得出在“試一試”后。所以,例題和“試一試”的教學要一氣呵成,待形成計算方法后再進行練習。小數乘法例題里的三個計算都有預設的教學內容,需要及時鞏固,才能進入后面的教學。所以,每個問題解決以后,都要適量安排練習,使教學的新知識消化、內化,保障后面的教學能突出重點。

          基于以上的要求,本人教學過程如下:

          一、引入課題:由一個生活中討價還價的情景,引入避免可笑的情景,可以用小數乘法也可以用小數乘法來解決,這樣引出課題,學生產生強烈學習小數乘法的愿望。

          二、教學例題:

          1、創設情景:創設一個購物的生活情景,引出蘋果如何算。

          2、進行估算單價。這是生活中經常要甬道的。

          3、獨立探索,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9.6×3的積。其中重點是解決用豎式來做的方法,知道積的小數點為什么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算理,如果對答案有懷疑的還可以檢算。

          4、理解算理:繼續探索:12×5=?5.7×6=?學生完成試一試以及改錯的練習,最后學生自行總結小數乘法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結合生活中的里子積場促銷活動,請同學幫忙買哪種比較合算,最后提示學生學好小數乘法就不會出現開始的笑話了,只有多算、多練,才能提高口算以及計算的基本技能。學生能主動探索,找到計算的方法,由情景的引入,引起學生學習小數的欲望,由討價還價的場景吃到學好小數乘法的必要性;學生能通過探索、討論、嘗試掌握小數乘法的方法。最后的試一試又是兩道題學生對后面加不加小數點起爭論,加了就把數改了。

          這一節內容很多,同樣小數乘法,各種可能遇見的問題都在這一教時完成,有些貪多不爛,部分同學在云里霧里,算理不能理解的非常到位,象這樣的課如何呈現,如何處理例題與試一試中5種不同的種情,而且還要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3

          一、說教材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是國標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7單元中的內容。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運算中進行簡便計算的兩種必要的理論依據,他們是學生正確、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思維素質,掌握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簡便計算和計算速度。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的加法計算和驗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內容。教材安排兩個運算定律教學時,采用了不完全的歸納推理,教材從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答引入新課,列出兩個不同的算式組成等式,再例舉類似的等式進行分析、比較、找到共同點,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教材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經歷運算律的發現過程,使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對運算律的認識由感性逐步發展到理性,合理的構建知識。然后安排了一些基本練習,以填空、判斷等形式鞏固對加法運算的理解,接著通過題組對比和湊整等練習,為學習簡便計算作適當滲透和鋪墊。

          二、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的價值,發展應用意識。

          2.使學生在學習用符號、字母表示自己發現的運算律的過程中,初步發展符號感,初步培養歸納、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難點: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發現并概括出運算定律。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适聦,激發興趣:

          (播放《朝三暮四》視頻)師: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什么?猴子很笨,同學們很聰明,栗子的總顆數有沒有變化呢?什么發生變化?

          引入:這個故事的名字叫《朝三暮四》,在數學中也有類似《朝三暮四》故事里的規律,同學們想不想研究一下?

          【設計意圖:故事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初步體驗加法交換律,喚起求知欲!

         。ǘ﹦撛O情境,聯系生活

          談話:天氣漸漸轉涼,學校要組織大家參加冬季比賽了,看,四年級同學正在操場上開展體育活動。

          (課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提問: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指名說一說)

          提問:你能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學生提到的問題可能有:跳繩的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設計意圖:創設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提問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同時學生提出的問題,作為后繼探究的學習材料,符合新課程“創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

          談話: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非常好,下面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ㄈ┨剿骷臃ń粨Q律,初步感知

          課件出示問題(1)要求參加跳繩的有多少人?

          提問:應該怎樣列式?

          指名口答,教師板書:28+17=45(人)

          提問:還可怎么列式?板書:17+28=45(人)

          提問:這兩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數?(跳繩的人數)結果都是多少?

          談話:既然得數相同,我們就可以把這兩個算式用“=”連接起來。改寫成28+17=17+28

          板書:28+17=17+28(學生齊讀這個等式)

          提問:比較這兩個算式,你有什么發現?(引導學生說出:加數相同,得數也一樣,只不過是把加數的位置調換了一下)。

          提問:你能照樣子再寫出幾個像這樣的等式嗎?試試看。(學生動筆寫,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把學生說的等式有序地板書在黑板上,板書三個)。

          提問:像這樣的等式你能寫得完嗎?

          談話:既然寫不完,可以用省略號表示(板書省略號)

          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等式,你發現每一組的兩個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

          提問: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出像這樣的等式嗎?可以用符號、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試試看。

          師:在數學上,我們通常是用字母a、b來表示兩個加數,說來說說怎么表示?

          生:a+b=b+a

          提問:a和b分別代表什么?

          小結:兩個數相加,交換這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是加法運算律中的一條很重要的規律加法交換律。

          設計意圖:本環節能緊密圍繞并運用問題情境,師生之間積極互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感知規律,發現規律,并學會用字母表示。整個過程,學生在觀察中感知,在模仿中理解,在探索中發現,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括能力。

          師:下面老師想考考大家。

          考考你

         。1)您能在()里填上合適的數字嗎?

          96+35=35+()204+57=()+204

          指名回答,為什么?

         。2)下面的等式符合加法交換律嗎?為什么?

          75+25=25+75

          46+59=46+59

          90+10=5+95

          (沒有交換加數的位置;等號兩邊的加數不同。)

         。3)同學們學的真不錯,接下來我們來玩個游戲,看看同

          學們的反應快不快。游戲:對口令

          師:83+17=生:17+83=

          97+44=35+65=

          88+75=300+600=

          a+b=785+68=

          設計意圖:加深學生對加法交換律的理解,知道加法交換律只是交換加數的位置,其余的不變。

         。4)提問:同學們,想一想:過去我們學過的計算中,哪些地方應用過加法交換律?

          下面一道題357+218,請同學們計算并用加法交換律進行驗算。

          (四)探索加法結合律,自主合作

          談話: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解決“跳繩的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得到了加法交換律,現在我們再來研究同學提到的問題,看看有什么發現。

          出示問題(2):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提問:你會列綜合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28+17+23

          提問:如果老師想突出強調先算跳繩的人數,可以怎么做?

          生:添上小括號

          教師給28+17加上小括號。

          提問:還是這個式子28+17+23,如果要先算參加活動的女生人數,應該怎么辦?

          學生同桌交流,指名說說。

          教師添上括號:28+(17+23)。

          提問:比較這兩道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數學符號相同,得數相同,但運算順序不同)

          師:既然得數相同,我們可以寫成等式:

          板書:(28+17)+23=28+(17+23)

          課件出示: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號嗎?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指名學生口答。

          歸納加法結合律:

          提問:觀察這三個等式,每組的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從這些等式中能發現怎樣的規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提問:你能用字母a、b、c代表這三個加數,把上面的規律表示出來嗎?(學生獨立寫一寫)教師板書:(a+b)+c=a+(b+c)

          小結: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與第三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與第一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加法的第二個運算律——加法結合律。(板書:加法結合律)

          考考你:運用加法結合律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字

         。45+36)+64=45+(□+□)

          560+(140+70)=(560+□)+□

          總結: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知道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還知道了三個數連加,改變運算順序和不變。

          設計意圖:圍繞“變與不變”這一關鍵點,通過比較每組的兩個算式,初步感受規律。接著再經過學生個性化的驗證及交流,從而確認加法結合律并學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這樣發展了學生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

         。ㄎ澹╈柟虘,擴展提高

          同學們剛才的表現真棒!那現在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去闖關呀。我們的闖關開始啦!

          1.第一關:火眼金睛

          下面的等式各運用了加法的什么運算律?

          82+0=0+82

          47+(30+8)=(47+30)+8

         。84+68)+32=84+(68+32)

          75+(48+25)=(75+28)+48

          2.第二關:大顯身手

          在途中,小熊遇到了麻煩,它想把樹上的蘋果摘下來,可是它必須答對問題,才能拿到蘋果,你能幫助它嗎?

          相加等于100?

          3.第三關:勇奪第一,想想做做4

          38+76+2438+(76+24)

          全班男生完成第1題,女生完成第2題。

          提問:為什么每組兩道題的得數相同?哪種方法簡便,為什么?

          觀察(88+45)+1245+(88+12),哪題運算簡便。

          小結:可見,合理地運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設計意圖:幾個層次的練習,為學生提供了具有價值的學習內容,開放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思維含量,學生在觀察辨析中比較,在思考對比中升華,促進學生靈活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n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應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有時可以使計算簡便。下一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

          設計意圖:及時總結、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在自己的整理總結中再次鞏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同時為學生以后的學習作好了鋪墊。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4

          教學內容:

          北師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教材P8484,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以及除法問題的兩種基本類型,掌握運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2、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3、感受數量關系中蘊含的數學規律,培養數感和估算意識。

          教學重點:

          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以及除法問題的兩種基本類型。

          教學難點:

          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準備:

          PPT、投影、題單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T: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在小兔安家的情境中進一步學習有關除法的知識。(出示主題圖)

          二、新課探討

          1、觀察圖,發現并利用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T:首先,觀察圖,從圖中你能發現哪些有價值的數學信息?

          預設:圖中左邊有6只小兔,右邊也有6只小兔(一共有12只小兔),還有4間房子。

          T:你能根據這兩個數學信息完整地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預設:有12只小兔,4間房子,平均每間住幾只小兔?(PPT)

          (板書:平均每間住幾只小兔?學生齊讀一遍完整的題目)

          2、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問題一

          T:要求平均每間住幾只小兔,實際上也就是要?

          預設: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T:應該用什么方法算呢?(除法)怎樣列式?

          預設:124=3(只) (板書)

          T:想哪一句口訣?(三四十二)

          T:這個算式在情境中表示什么意思呢?

          預設:把12只兔子平均分到4間房子,每間房子分到3只。

          T:剛才我們是自己觀察圖發現信息并提問解答,現在畢老師還有個問題,敢挑戰嗎?敢挑戰的同學請坐直。

          問題二

          PPT:12只小兔,每間房子住6只,需要幾間呢?

          T:讀一讀題目,想一想,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在求什么?

          預設:求12里面有幾個6.

          T:用什么方法來算?怎樣列式呢?

          預設:126=2(間)

          T:想哪一句口訣?

          T: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預設:把12只小兔按每間房子6只來分,需要2間房子。

         。ǹ诖穑盒枰2間房子)

          T小結:這兩個問題都是在把12只小兔平均分,所以我們都用除法來算,這里用到的口訣是(三四十二),這里用到的口訣是(二六十二),它們的得數都是12,以后凡是算12除以幾,我們都用得數是十二的乘法口訣來幫助我們。

          3、填一填

          T:根據剛才我們解決這兩個問題的經驗,看看能不能完成這個表格。能看懂嗎?誰來解釋一下?

          預設:第一行表示的是有幾間房子,第二行表示的是每間住幾只小兔。

         。1)類型一

          T:剛才我們是橫向觀察,現在我們來看看第一列,這里的2表示什么意思?要求什么?

          預設:每間住幾只小兔?

          T:一個信息能解決這個問題嗎?還能找到什么相關信息?

          預設:有12只小兔(PPT)

          T:誰能能將這個問題完整地說一說?會說的請起立。

          預設:有12只小兔,2間房子,平均每間住幾只?

          T:也就是要把12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來算?(除法)怎樣列式?

          預設:122=6(只)(PPT)

          T:和我們剛才解決的哪個問題類似呀?

          板書:122=6(只)

          T:這個算式表示的是?

          預設:把12只小兔平均分到2間房子,每間住6只。

          T:再觀察第二列,你知道是解決什么問題嗎?誰能說一說?

          預設:有12只小兔,3間房子,平均每間住幾只?

          T:怎樣列算式?我應該寫在哪兒?

          板書:123=4(只)

          T:這個算式表示的是把12只小兔平均分到3間房子,每間住4只

          T小結:這三個問題都是在求平均每間住幾只小兔。所以我們都用除法來算。并且都是用小兔的總數除以房子的間數。

          (2)類型二

          T:再觀察第三列的數據,你知道要解決什么問題嗎?

          預設:有12只小兔,平均每間住3只,需要幾間房子?

          T:實際上是在求什么?(12里面有幾個3)和哪邊的問題類似?都是在把12只小兔按每間幾只來分,求需要幾間房子。怎樣列式?

          板書:123=4(間)

          T:觀察最后一列,想一想要解決什么問題?

          預設:有12只小兔,平均每間住2只,需要幾間房子?

          T:也是在求12里面有幾個2?怎樣列式?寫在哪兒?

          板書:122=6(間)

          T:122=6(只)和122=6(間)這兩個算式一樣嗎?說一說你的想法。

          預設:單位不一樣

          T小結:單位不一樣,說明解決的問題也不一樣,一個是求平均每間住幾只小兔,一個是求需要幾間房子。雖然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平均分,但我們都是用除法來算,并且都用到了得數是12的乘法口訣來求商。

         。3)觀察表格,找規律

          T:接下來,請同學們整體觀察表格,你能發現什么規律嗎?

          a、豎著看,把這一列的兩個數2和6相乘,就是把每間房子住的小兔只數和房子的間數相乘,得到的都是小兔的總數12,說明我們計算的結果都是正確的。

          b、橫著看,小兔總數都是12,房子間數越多,每間住的小兔的只數就越少,房子間數越少,每間住的小兔的只數就越多。(老師可適當引導學生觀察)

          T:看似簡單的表格里卻藏了很多的小秘密,所以小朋友們一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帶著數學的眼光去觀察。

          4、解決問題

          T:12只小兔,每間房子住5只,3間能住下嗎?

         。1)學生先在題單上算一算、比一比。想好的和同桌討論,說一說你的想法。

         。2)老師分別找幾種不同的方法展示

          預設1:35=15(只),12<15,所以3間房子能住下12只小兔。

          預設2:123=4(只),4<5,12只小兔住進3間房子,每間住4只就可以了,每間住5只肯定能住下。

          預設3:125=2(間)2(只),12里面有幾個5就需要幾間房子,12里面能找到2個5,所以需要兩間房子,還剩2只兔子,需要1間房子,所以3間房子能住下。

          T:1個小圓圈表示1只小兔,有12只小兔就畫12個圓圈,5只小兔住一間房,就5只一圈,一個大圈表示一間房,需要3間房,能住下。

          T小結:小朋友們真能干,同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有的用乘法來算,

          有的用除法來解決,還可以通過畫圖來幫助我們分析。所以,小朋友們要多動腦筋。

          T:接下來,我們就來練一練。

          三、鞏固練習(教材P85練)

          1、解決問題(教材P85第3題)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T:第一個問題是求什么?

          預設:24里面有幾個3

          T:怎樣列式,想哪一句口訣?

          T:第二個問題是要把24怎么樣呢?

          預設:把24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T:怎樣列式,想哪一句口訣?

          T:這里都是把24平均分,所以都用除法,并且都是用得數是24的乘法口訣。

          2、在空格里填上適當的數(教材P85第5題)

         。1)你能看懂這個表格嗎?說一說。

          (2)知道每個盤子里放6只杯子,求有幾個盤子,只有一個數據,怎么去解決這個問題呢?

          預設:杯子總共有18個

          T:你是怎么知道的?

          預設1:從圖中數一數,總共有18個。

          預設2:觀察表格的第一列,有2個盤子,每個盤子放9個杯子,29=18(個)

          T:觀察第二列,要解決什么問題呢?用什么方法去算?怎樣列式?口訣?

          預設:有18只杯子,每個盤子里放6只杯子,需要幾個盤子?

          T:第三列兩個數都不知道,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想得數是18的口訣)

          T:想一想,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預設1:總數都是18,橫著看,盤子越多,每個盤子里放的杯子數越少。

          預設2:豎著看,杯子的總數都是18,盤子數每個盤子里放的杯子數=杯子的總數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還有什么疑問嗎?

          板書設計:

          小兔安家

          平均分 除法

         。1)平均每間住幾只小兔? (2)需要幾間房子?

          124=3(只) 126=2(間)

          122=6(只) 122=6(間)

          123=4(只) 123=4(間)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5

        尊敬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6和7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6和7的認識》是義務教育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系統學習了《0—5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經驗基礎。另外,“6和7的認識”既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又是后面學習“6和7的加減法”以及進一步學習“20以內其它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因為,務必讓學生學好這部分內容。

          二、學情分

          一年級的學生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長時間集中,雖然對6、7已有初步的認識:會數、會比較大小、會寫等,但在區分6、7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上還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依據《數學課標》要求以及以上兩個分析,通過認真地推敲與把握,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通過觀察、操作、演示,使學生熟練地數出6、7兩數,會讀、會寫這兩個數,并會用這兩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2、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講衛生、愛勞動、愛集體、與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過學生觀察、操作、表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4、使學生體會學到的數和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學、用數學的樂趣。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的確定和對學情的分析,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正確數出6、7的物體個數;會寫6、7;會比較6、7的大小。

          教學難點:區別6、7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結構,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我始終讓學生處于情境的包圍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數一數、擺一擺、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動,使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自主合作地探究學習,以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教法學法

          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應該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有效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學時我打算采用:情境創設法、點撥指導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學習。

          新課標還指出:在重視教法研究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因此,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和創造性。

          設計學法具體如下:

          1、自主學習: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讓他們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新知,并展示學生的優秀成果,帶給學生成就感。充分體現自主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合作學習: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一起探討問題,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教學流程:

          在本課教學中,我設計了:復習導入、探究新知、鞏固練習、總結提高、拓展延伸五個環節。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6

          一、說教材

          1、“認識幾分之一”是國標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8單元中的第1課時。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一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的基礎上學習的,本課是系統研究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學好本課知識,有利于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和發展有進一步的認識,同時為下面學習幾分之幾解決求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是多少個物體的實際問題奠定知識、思維和思想方法基礎。

          2、從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到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是認識分數的一次發展。理解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并不難,理解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教材中的例題和“想一想”,通過具體情境,使學生感悟把一盤桃平均分成4份和2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和1/2來表示,從而發展對分數的認識。

          3、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偻ㄟ^借助把一個東西“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分數認識學習經驗,使學生經歷、體悟和感受把一些東西平均分,可以用分數幾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數思想方法,并能根據具體的問題情景,用幾分之一表示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進一步構建分數“幾分之一”的實際概念,從而進一步認識分數。

          ②通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經歷探索、發現和認識用分數表示一些東西的幾分之一的知識獲取過程,從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概括、推理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弁ㄟ^用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發開放練習,使學生感受“認識分數”的生活價值和數學價值,體悟和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

          4、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索和發現把一些東西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一來表示的思想方法,認識幾分之一,能正確表示出一些東西的幾分之一。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認識和建構幾分之一過程中,正確區分用分數幾分之一表示一些東西平均分后一份的實際意義與一份所對應的具體數量,能清晰地用數學語言表述幾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5、教具(學具)準備:六個蘋果,一把小刀,若干圍棋子,若干小棒、多媒體課件一套。

          二、教學程序

          鑒于本課內容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預設如下三個部分展開教學: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知。

          分兩個層次引導學生學習。

          1、教師組織學生說說所認識的分數,并進行板書:如1/2,3/5等,然后教師出示一個蘋果,把它平均分給2個同學,由學生說說每個同學分得這個蘋果的幾分之幾。在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將蘋果隨意切成大小不等的兩部分,由學生判定其中的一份是否為一個蘋果的1/2?從而感受和體悟分數的含義,感受分數的關鍵“平均分”。教師結合學生的分析,板書:“平均分”。

          2、教師再出示一個蘋果,把它平均分給4個同學,由學生說說每個同學能分得這個蘋果的幾分之幾?從而感受和體悟1/4。

          這兩個層次的設計,主要是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喚醒學生學過的把一個東西平均分成幾份,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這個舊知,為下面探究新知作知識鋪墊,同時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

          (二)探索交流,發展思維。

          考慮到教材中猴子分桃是故事情景,具有一定的虛構性,結合本課知識特點及學生的知識背景,我準備采用學生分蘋果的現實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理解,體會分數的產生過程。這一部分分三個環節進行:

          1、教師出示一盤(4個)蘋果,組織學生探索“如果把一盤蘋果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人分得這盤蘋果的幾分之幾?”學生獨立思考后教師組織交流,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得出1/4。

          2、教師再出示剛才的一盤(4個)蘋果,組織學生探索“如果把一盤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得這盤蘋果的幾分之幾?學生小組討論后教師組織反饋,針對學生可能出現的1/2,2/4等信息,組織學生小組交流并全班反饋,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研究:應該把這盤蘋果平均分成幾份?每人分得幾份?幾份中的幾份?一份是幾個?是這盤蘋果的幾份之幾?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比較1/2與2/4的關系,從而說明1/2的簡易性,認定和建構1/2的含義。

          3、教師組織學生觀察和思考上面把蘋果分的情況,發現分數表示數的規律,即:把一個或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其中一份都可以用幾份之一來表示。

          通過這樣一個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自主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悟,從而獲取了數學活動的經驗,初步體會到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也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從而加深了對幾分之一的認識;并通過小組討論、辨析,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為主動建構分數的意義做好了孕伏。

          (三)實踐應用,深化提高。

          我準備安排三個層次的練習,通過層層深入,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本課知識,形成技能,并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樂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1、基本練習:

          我準備安排如書本“想想做做”第l、2、3這樣的練習,使學生經歷從實物組成的整體到幾何體組成的整體,再到用圖或實物表達自己認識的幾分之一的過程。從而認定1個物體是整體的幾分之一,若干個物體也是整體的幾分之一。加深對幾分之一的認識。

          具體說說第3題的教學,教師先組織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全班交流,然后補充出示“把10個蘿卜中有4個涂色6個不涂色的圖片”,組織學生判斷涂色部分是否為蘿卜總數的1/2,并進行交流,糾錯。從而深化對分數的認識。

          2、綜合練習:

          我準備安排小組拿棋的實踐活動,先組織學生小組中拿棋(各組數量不等),由學生平均分,找出其中的1/2。交流討論其中一份的個數,并組織學生針對不同反對結論進行討論,思考“為什么同是1/2所對應的個數會有不同?

          第二步引導學生找出1/3比較,研究每份的數量差別。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情境中,鞏固對幾分之一的理解。

          這個設計讓學生通過合作動手實踐,合作學習,讓學生運用本科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鞏固、加深對幾分之一的認識,體會解決問題的樂趣。

          3、開放練習:

          我準備安排兩個游戲,第一個游戲是學生排隊,其中女同學人數是總人數的1/3:教師先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思考過程,尋求解決方案;然后組織反饋后請3名女生排隊,由學生邀請男生排隊。第3步,組織9名學生排隊,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當1人下去,下去了幾分之幾,2個學生下去,下去了現有學生數的1幾分之幾等等。

          第二游戲是組織學生獨立拿一堆(12根)小棒的幾分之一。并全班進行反饋交流。在開放的情景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幾分之一。這個開放性練習,目的是全面鞏固本課知識,合作學習中體會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

          三、教學理念

          以上只是我對本課教學過程的預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盡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設生活和活動情景,為他們提供各種機會,讓學生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使學生體驗探索的過程,體會“做數學的樂趣”。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7

          說教材

          小熊購物這一課實際上是孩子們初步接觸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減、乘、除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本課創設了“小熊購物”的情景,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并探究混合運算的方法和規律,解決有加減又有乘除的解題方法,通過教學的不同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鞏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學生已經熟練的掌握了表內的乘除法,能熟練地進行加減,乘除的運算,打是由于學生的知識背景及個性差異,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來理解混合運算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多交流方法加深算法的理解。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頁至第13頁“小熊購物”及“試一試”練習題。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先算乘除,后算加減”運算順序規定合理性,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系。

          2.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試題。

          3.通過“小熊購物”的問題情景,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先乘法、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說教法學法

          根據二年級的孩子年齡較小,思維比較直觀的特點,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手段,采用問題探究、發現、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去探尋問題、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輕松愉快的數學學習環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快樂的在其中探求新知。

          說教學過程

          首先我以小朋友們喜歡的小故事開頭,引出小熊樂樂和好朋友胖胖的購物情景,展示商店里的食品,讓孩子們觀察發現其中的數學信息,并把自己當成商店的顧客進行選購提出數學問題,共同探討!提高孩子們的數學興趣!

          第二步引出小熊胖胖提出數學問題:小熊胖胖想買4個面包和1瓶飲料應付多少錢呢?讓孩子們共同去探討,孩子都會很容易的.就想到分步計算:先算出4個面包的錢4×3=12(元)再算出一共的錢12+6=18(元)在這里讓孩子說清楚每個算式的意思是很重要的,接下來根據12+6=18(元)這個算式提出問題:12是怎么來的?可以用4×3來代替12我們就可以把兩個算式合并成一個綜合算式4×3+6.讓孩子自主探索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并引導學生認識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第三步引出樂樂提出數學問題:有20元錢,買3包餅干應找回多少錢?讓孩子獨立思考,說出自己的方法。先分步計算再列出綜合算式20—3×4,這里是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綜合算式,最后讓孩子小結發現有減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再算減法。觀察上面的綜合算式讓學生體會綜合算式比分步計算簡便一些鼓勵孩子列綜合算式解題!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8

          一、說教材

          《倒數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科書第十一冊的內容。教材首先出示乘積是1的分數乘法,從而引出分數的含義,并舉例說明倒數的特點。例1教學求一個數的方法。從教材的內容來看,比較簡單。數學知識的聯系性很廣泛,比如本冊將要學習的《分數除法》就要運用到倒數的知識。

          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倒數的意義.

          2.能正確的求出一個數的倒數.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倒數并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小數與整數求倒數的方法

          在于讓學生在經歷中體驗、在做中發現、在活動中理解倒數的意義,能正確的求一個數的倒數,滲透辨證唯物主義關于事物都是普遍聯系觀念的啟蒙教育。

          教材內容在編排上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但教學重點難點比較突出,求1、0、小數、帶分數的倒數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基于教材內容比較單調,那么只有在教法上體現新、奇、特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想學,要學。

          首先,根據小學生一般是從具體的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的邏輯思維發展的思維特點,我將在教學中聯系小學生熟悉的身邊的實際,使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同時把要解決的問題通過聯系實際,幫助學生架起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橋梁,可以達到理解掌握新知識,培養學生興趣的目的,同時也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

          比如讓學生先理解“互相成為好朋友”就是你是我的朋友,我是你的朋友的意思,朋友必須建立在兩個人的基礎上的,那么有了這樣具體形象思維的理解,學生對倒數有互相依存的特點這一比較抽象的概念就有了比較直觀的理解了。

          其次,我將在教學中始終扮演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比如教材中只是簡單的出示幾個乘積是1的分數乘法,然后就引出倒數的含義、特點,學習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其實這樣的導入根本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有點牽著學生鼻子走的味道。我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寫出等于1的算式,看看自己能寫出幾種不同類型的式子,然后學生匯報、分類,要讓學生自己說出等于1的乘法算式有特色,有怎樣的特色,并且讓學生自己給這些有特色的算式中的因數起個名。這樣學生就對倒數的意義中的“乘積是1的兩個數”有了徹底的理解。

          三、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如何體現學生的主人意識,我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應始終在合作中發現問題,在合作中探討問題,在合作中解決問題。在這一系列的合作中進行恰當的學習活動,有時也能產生思想的碰撞、人格的升華……這樣才能體現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人意識。

          四、說教學思路

          本課主要圍繞“導入、探究、深討、練習、小結”四個環節進行。

         。ㄒ唬┱勗拰耄醪礁兄。

          和學生談談“老師和大家互相成為好朋友的”意思,在談話中讓學生理解“互相”應該是雙方面的,這句話可以理解成“老師是你的朋友”,“你是老師的朋友”。這樣學生對馬上接觸到的“互為倒數”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接下來告訴同學人與人之間有著相互的關系,同樣在我們數學中數與數之間也有著相互關系,比如8是4的倍數,4是8的因數,比如2和3是互質關系,等等,今天我們要繼續研究兩個數之間的有趣關系。這樣就比較自然的過渡到新課的學習中。

         。ǘ┙洑v體驗,探究發現。

          讓每一個學生寫幾個等于1的算式,并且小組合作進行分類,分類時大部分學生可能都會以加、減、乘、除來分類,(也有可能會出現其它情況的分類方法)然后讓學生找出比較有特色的一類,當學生找出乘法算式等于1的這一類的比較有特色時,要及時讓學生說出它們的特色體現在哪里,再讓學生寫出幾個和這些算式類似的算式,根據特點,給它們取名字。由此引出課題和倒數的意義。

         。ㄈ┘訌姾献,深入探討。

          以小組為單位,找出還有哪些數有倒數,怎樣來求這些數的倒數。這一環節主要解決的問題是怎樣求整數、帶分數、小數的倒數,要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求帶分數、小數的倒數必須要先變形,再換位。在探討中,如有學生提出1和0的倒數,那么要作為重點進行研究,總結出:1的倒數是1,0沒有倒數。如沒有學生提出,教師可稍加提示,比如:有沒有哪些數的倒數是它本身呢?是不是所有的數都有倒數呢?

         。ㄋ模┘訌娋毩,鞏固提高。

          本節課的練習形式多樣化,主要有合作練習和獨立練習兩種形式,在練習中碰到的問題及時解決。

         。ㄎ澹┱n堂小結,談談感受。

          讓學生談談上了這堂課的感受,這堂課最讓你感到高興的是什么?最讓你值得自豪的是什么?要啟發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既是課堂小結,同時也注重了對學生的人文培養。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9

          各位領導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數的性質》,本課時是青島版教材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蛋的世界——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信息窗二第二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對小數和分數有了初步認識并且學習了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大小比較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深入學習小數有關知識的開始。學好這部分知識可以為今后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比的基本性質”等規律性較強的知識打下一個比較好的鋪墊。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和對教材內容理解、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讓學生在現實的情景中通過猜想、驗證以及比較、歸納等活動,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化簡或改寫小數。

          2、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3、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并能應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性質歸納的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

          直尺、正方形紙片,多媒體課件

          課程標準告訴我們,數學學習過程應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教法與學法。

          1、以學生活動為主體。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促使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學習活動。

          2、體現規律形成的全過程。教學中,教師不是簡單的奉送結論,而是在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猜測、操作、驗證,發現、分析、歸納和鞏固運用。

          3、堅持面向全體,以學生發展為本。教學中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盡最大的努力體現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并在空間、時間上為學生提供發展的充分條件。

          基于以上對教材教法的分析,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 創設情景,引發興趣

          以超市購物的話題引入,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關于小數大小比較的問題,引導學生猜測“鉛筆和橡皮,哪一個貴?”,這樣設計,不僅讓學生復習上課時的內容,而且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使學生切身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引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二、 猜想驗證,探究性質

          本環節我設計以下幾個層次:

          1、小組合作,初步感知 在猜測0.9=0.90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質疑:你的猜想正確嗎?小組合作,選擇喜歡的工具,通過量一量,涂一涂,驗證自己的猜想。然后讓學生“觀察等號左右兩邊的小數,你有什么發現嗎?”(先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交流)(引導出小數的末尾有沒有0,小數的大小一樣。)

          這樣設計把問題放到小組中,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參與活動,以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平等相處,提出自己的看法,尊重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大膽動手量一量、涂一涂進行驗證,培養學生敢于表達見解的精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舉例驗證,總結性質初步驗證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質疑“我們的猜想是不是對所有的小數都適用?”,組織學生進行舉例,然后小組合作驗證,全班交流,最后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數據,你有什么發現?”,通過交流,總結板書: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板書課題:小數的性質)這樣,讓學生在初步發現規律之后,舉例驗證,體現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不僅讓學生初步學會了舉例驗證的方法,而且體現了辨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本環節意在盡可能多地提供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學習,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初步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

          3、利用性質,體會價值

          本環節設計讓學生初步應用小數的性質對小數進行化簡改寫,先讓學生獨立完成題目,在這個過程中,設置關鍵性問題“這個0可以去掉嗎?”“怎樣把5改寫成三位小數呢?”要引導學生重點理解“13.040中間的0為什么不能去掉”“把5變成小數后為什么要在它的右下角加上小數點”,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小數性質的理解,體會小數性質的價值。

          三、練習反饋,鞏固內化

          本環節設計三個層次的題目,包括基本題,綜合題和拓展題;绢}的設計面向全體,使每個學生都能鞏固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綜合題關注差異,使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拓展題關注發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總結質疑,自我提高

          讓學生交流學習的收獲,引導學生梳理所學知識,總結學習方法,并在自評與互評的反思中提高。

          基于教學環節的設計,為了突出重點,為學生掌握知識和記憶打下堅實的基礎,板書如下:

          小數的性質: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以上是我對這一課時的教學設想,在這堂課的設計中,注重引導學生沿著“實例——猜想——驗證——總結——應用”的軌跡去探索、去發現,使學生體驗探索、發現數學規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我相信學生能在老師的帶領下,完成此節課的教學內容,基本達到教學目標。說課完畢,歡迎指正,謝謝!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10

          教學重難點及教法說明

          說課內容是全日制小學數學課本第十二冊"圓的面積"。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長方形面積的基礎上,通過直觀、演示,把圓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然后由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圓的面積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今后進一步學習圓柱體,圓錐體等知識的基矗本節課的教學目的要求是:

          1、通過學生操作、觀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圓的面積。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3、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說課稿《圓的面積》:

          滲透轉化數學思想。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觀察操作總結圓面積公式。難點是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關健是弄清圓與轉化后的近似長方形之間的關系。本課教學,采用直觀演示和學生動手操作等方法,充分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由圓轉化為近似的長方形,總結出圓的面積公式,并能在實際中加以運用。

          課堂教學程序設計

          本節課分四個環節來設計教學。

          第一個環節:復習導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計算機的屏幕上顯示出一個紅顏色的圓,請同學看這圓一周的長度叫什么?這個圓所占平面的大小又叫什么?引出課題"圓的面積"。

          第二個環節:新授

          教學中,運用轉化的方法,將未知轉化為已知,不僅可以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而且可以勾通知識之間的聯系?梢詭椭鷮W生理解新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鑒于此,新授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

         。ㄒ唬┕降耐茖

          1、準備題

          請同學們回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再想想,三角形、梯形又都是轉化成哪一種圖形推導出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本課就用這種轉化的方法來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2、推導圓面積公式

          第一層次教授轉化的方法。

          讓學生看屏幕上的圓,老師把它平均分成8份,先把上面的4等份和下面的4等份分開,再交*地拼在一起,看看,拼成了一個什么圖形的近似圖形?為什么說是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呢?讓學生繼續觀察,我們將其中左邊的一個等份再平均分成2份,將一小份移到右邊拼起來,現在拼成的圖形近似什么圖形?由圓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什么發生了變化,什么沒有變?

          第二層次運用轉化方法。

          讓學生進行操作,再通過演示滲透極限思想。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16等份的圓,利用剛才的方法把它剪開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觀察一下,拼成的近似的長方形與屏幕上8等份的比較一下,哪個更接近于長方形,為什么?如果我們把一個圓等分成32份,拼成的長方形會怎樣呢?(屏幕上演示)這時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剛才是把一個圓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如果再繼續分下去,分的份數更多,拼成的圖形你會發現什么?由此可得:把圓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于長方形,盡管形狀發生了變化,但面積是不變的,也就是說,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圓的面積。

          第三層次推導公式

          讓學生再注意觀察屏幕上顯示的由圓轉化為長方形的過程,思考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相當圓的哪一部分?那么,能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嗎?歸納得到圓的面積。(公式略)回顧學習過程:將圓平均分成8份,進行拼圖,目的是教給學生由圓轉化為近似長方形的方法,并初步感知圓的形狀變了,但面積并沒有變。再讓學生親自動手將圓平均分成16份拼圖,使學生進一步感知拼成的圖形更接近于長方形。

          此時,經過學生的空間想象,他們在大腦中已經形成了由圓轉化成長方形的圖像,這時在計算機上再顯示將圓等分32份后拼成的近似于長方形的圖像,會使學生在視覺上得到證實,他們的思維結果是正確的:將圓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但面積始終是不變的。運用計算機顯示由圓到近似長方形的圖像的變換過程,揭示出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的科學美,并充分體現構圖美和動態美的特點,它能刺激學生,強化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探求知識奧秘的欲望,有助于解除學生視聽疲勞,提高學習效率。計算機的輔助教學促進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達到了預想的教學目的。

          3、小結

          讓學生回憶一下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要求圓的面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這樣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4、階段性練習

          a、看標有半徑的圓,求面積。

          b、已知半徑求面積。(練習時交待運算順序。)

         。ǘ⿲W習例1要求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注意書寫格式和運算順序。

          第三個環節:鞏固練習

          對于鞏固練習,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意在讓學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正確地掌握公式,并能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

          第一層次的練習是以文字題的形式給出直徑求圓的面積。

          第二層次的練習給出半徑和直徑求圓的周長和面積。

          第三層次的練習是在兩個圓(一個標有圓心,一個沒標圓心)中量出所需條件求圓的面積。

          然后,對全課進行總結,質疑問難。

          第四個環節:布置作業。

         。〞蓄})本節課可采用由計算機設計的三維動畫,給學生以生動、形象、直觀的認識,富于啟發地清晰揭示了知識的內在規律,再加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和老師的點撥解說、提問,使教學過程有機組合,充分顯示了電化教學的優勢,較之其它教學手段和方法更易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小學范文集合十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集合十篇07-28

        關于數學說課稿小學范文集合十篇08-14

        關于人教版數學說課稿小學范文集合十篇08-15

        實用的小學語文說課稿范文集合十篇08-17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初中模板集合十篇07-24

        實用的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集合十篇08-20

        小學數學《角的度量》說課稿范文11-06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初中十篇07-11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匯編十篇07-27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