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初中十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說課稿初中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1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章第二節《代數式》這一課的內容。根據《課程標準》對這部分內容的要求及本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情,我將本節課分為五部分: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幾點說明。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
1.代數式是學生在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知識,是對上一節內容的深化,通過這節課要培養學生合理、規范、準確的數學表達方式和書寫習慣,這是體驗數學的美感和鍛煉數學邏輯思維的必不可少的步驟。
2.代數式既是有理數的概括與抽象,又是整式運算的基礎,也是學習方程及函數知識的基礎。列代數式即用字母把數和數量關系簡明地表示出來,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的思維實現由數到式的飛躍,數學的文字語言與符號語言的轉換,它可以幫助人們從數量關系的角度更清晰地認識、描述和把握現實世界,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ǘ┙虒W目標及確立的依據
本教案力求通過富有吸引力、生動有趣的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會觀察、探究、概括、表達等數學方法,所以本節課我確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實例讓學生經歷代數式概念的產生過程,了解代數式的概念,學會用代數式表達簡單的數量關系,深化符號感,掌握代數式的有關書寫格式。
2.能力目標:通過豐富的例子使學生體驗從語言敘述到代數表示,從代數表示到語言敘述的雙向過程,能解釋一些簡單的代數式的實際背景或幾何意義,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合作與探究的意識。
3.情感目標:提供多個實際生活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合作交流中享受廣闊的思維空間。通過列代數式表示生活中簡單的數量關系使學生體驗到代數式的實際意義及建模思想方法的實際應用價值,與同學互動過程中學會和人交流和合作,體驗互相支持互相關懷的美好情感。
(三)教學的重點及難點
1.教學重點:代數式的概念和如何根據文字的意義列代數式。
2.教學難點:學生自己構造現實情境,去解釋不同代數式的意義。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是:通過探究性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和好奇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領悟新知識,并讓學生在主動思考探究的過程中自然地獲取知識,去親身體會學習知識的過程,從而加強學生主動探索,敢于發現的科學精神,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設置問題,探究討論,例題講解,課后小結,布置作業,突出主線,層層深入,逐一突破重難點。
二、教法分析
1.學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為主進行學習,教師以啟發等方式進行引導,課堂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突出體現了“全面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與“自主性、互助性、創造性”的教學思想,逐步培養了學生運用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通過“激發興趣、引入新課,觀察聯想、形成概念,應用拓展、鞏固概念,反思辯論、深化概念,縱橫發散、智能升級,學以致用、運用知識,自我反思、課外拓展”的教學程序,優化教育教學過程,提高教學三位目標的達成度。
三、學法分析
古人言:“授人以魚,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給學生如何學是教師的職責。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主動觀察、比較、分析、討論、交流,使學生的手、腦、嘴充分調動起來,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四、教學過程分析
。ㄒ唬﹦撛O情境,授之以欲
師(熱情地):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老師今天就來和同學們做一個猜數的游戲好不好?下面我來講解一下游戲的規則--同學們任意想好一個數,不要說出來,然后先把向好的這個數乘以2結果加上8,再除以2,最后減去所想的數,F在由老師猜同學們的計算結果(教師同時給幾個學生發放事先寫好答案的紙條)。請這幾位同學告訴大家,老師猜的對嗎?誰能找到老師猜對答案的奧秘呢?
用字母表示數是跨入代數大門的第一步,代數的重要特點是廣泛地應用字母表示數,它是數學發展的一個飛躍,是我們進一步研究和解決許多數量關系的基礎。我國古代“代數思想”的出現是領先世界的(可向學生簡單介紹代數學的發展史),我們在為先人做出的成就感到驕傲的同時,也要反思一下未來我國數學發展的責任要落到誰的肩上你?大家想不想進一步學習知識呢?
【設計意圖】
創設愉悅寬松的游戲氛圍,讓學生在完全放松的情緒下感知生活,增加新鮮感,激發學生興趣,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體會代數式的重要意義。產生學習代數的興趣,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同時也進行了思想及責任感教育。教育家霍姆林斯曾經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
。ǘ┬纬筛拍,授之以漁
。.實例引領
例:用代數式表示(1)乙數比甲數大3;(2)甲乙兩數的和為10;(3)甲數是乙數的5倍;(4)乙數比甲數的平方少2.(5)某班有共青團員m名分成兩個小組,第一組有x人,第二組由有多少人?(5)已知正方體盒子的棱長為b厘米,則該盒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W生獨立完成,請一生板演答案,師生共同糾錯,重點強調做題的細節,如(4)題中的括號不能漏掉,(5)題中用乘方來表示)
【設計意圖】英國數學教育心理學家斯根普指出:概念教學應該從大量實例出發,用實例直觀地幫助完成定義而不是就定義教定義。因此,教師在課本已有的加、減、乘、除的基礎上適當地增加了兩個實例,(4)是減法運算,(5)是乘方運算,這位后面概括代數式的意義及代數式的書寫規則做了一定的準備,并進一步體現了字母代數的數學思想,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
2.概念生成
。1)觀察:上述問題中出現的式子:a+3,10-a,1/5a……這些都稱為代數式。
。ń處熤笇W生觀察,小組討論并發言,應適時進行點撥,目的是讓學生歸納出上述式子的共同特點,并總結出怎樣的式子是代數式。
(2)聯想:如50,a等單獨的一個數或者一個字母是不是代數式?(學生思考討論并舉手發言)
。3)質疑:何為運算符號?運算符號是+,-,*,/,乘方,開方。而=,大于,小于,等等是關系符號而不是運算符號,凡由這些符號連結的式子都不是代數式而符號兩邊的式子是代數式。
(4)歸納:
代數式的特征
a.代數式是用運算符號把數或表示數的字母連接而成;
b.單獨一個數或字母也是代數式.
c.代數式中不含等號和不等號。(學生歸納,教師板書,概括要點和關鍵字)
【設計意圖】此階段通過“觀察-聯想-質疑-歸納-表達”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學生的思考過程,發展學生的智力品質,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領會一定的數學思想和思維方法,實現學法指導的目的。
3.鞏固聯系,聯系實際,貼近生活
學生獨立做課本上第120頁1題,兩生板演答案,師生共同糾正書寫問題。
【設計意圖】設計此練習,讓學生積極主動自我嘗試、剖析、修正和反思,使其真正理解代數式概念的內涵。讓學生能在實際情境中準確地用代數式解決實際問題,并記住相關題目對學生進行勤儉節約教育和刻苦學習的教育。
。ㄈ┳晕覛w納,授之以魚
1.結合上面的練習中出現的問題,組織學生思考小組討論后總結出代數式的書寫規則,請代表發言補充.
。ㄌ剿鳉w納出)書寫代數式請注意以下幾點:
。1)x×y×z通常寫為x·y·z或xyz(乘號省略)
(2)把數字寫在字母的前面,如6*b常寫作6·b或6b。如果數字是帶分數的要寫成假分數。
數字和數字之間相乘用*
(3)10÷m通常寫作 (除號用分數線表示)
。4)若最后結果是加減關系的須寫單位時,則將整個式子括起來再寫單位。
。5)相同字母或因式的積,要寫成乘方的形式。
2.補充練習
下列代數式中符合書寫要求的是A.xy2 B.1-x C.-x2y D.xy/2
【設計意圖】一是培養學生勤于動腦思考,善于總結歸納的良好數學思維品質和語言表達能力;二是可使學生運用批判性的思維找出代數式書寫中的錯誤,進一步加深理解代數式的書寫規則。
3.縱橫發散,自主創新
人人來當老師
(1).請同學們用10x+5y賦予實際生活背景或幾何背景設計一道數學題!
。ń處熆深惐扔⒄Z中的英漢互譯,使學生明白此題與前面的練習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是互逆思維,鼓勵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出此代數式的實際背景.)
(2).拋磚引玉,分組競賽
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對下列代數式做出解釋。a+b,ab,6p.
【設計意圖】通過同一代數式讓學生說出不同的生活意義,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
4.學以致用,關愛生命
例:現代營養專家用身體質量指數來判斷人體的健康狀況。這個指數等于人體質量(千克)與人體身高(米)平方的商。一個健康的人身體質量數在20-25之間,身體質量指數低于18屬于不健康的瘦,高于30屬于不健康的胖。(1)設一個人的質量w(千克)身高為h(米)求他的身體質量指數。(2)老師的身高是1.60米,體重是55千克,幫老師計算一下我的身體狀況屬于哪一類型?(3)請同學們判斷自己的身體狀況屬于哪一類型?
【設計意圖】人們越來越關注生活質量,關注健康,此應用題的教學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也為下一節列代數式及后面要學習的代數式的值做延伸和鋪墊。
(四)課堂小結
1、談談你的收獲;
2、談談你的疑問,
3、解疑。
。ㄐ〗M暢所欲言,互講本節課的內容,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和應注意的問題,教師對小組總結情況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在學習成果分享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訓練學生概括歸納知識的能力,從而不所學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
(五)分層作業,自由拓展
。1)必做題:課本105頁2、3題
。2)選做題:課本121頁1題
【設計意圖】由于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等方面的發展不盡相同,所以分層次布置課外作業,兼顧學習有困難的和學有余力的學生,使他們都能達到數學標準中規定的基本要求并使部分學生能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五、幾點說明
1.板書設計
。1)代數式的特征
。2)書寫代數式請注意以下幾點
。3)補充練習
2.時間安排
(1)創設情境,授之以欲 (5分鐘)
。2)形成概念,授之以漁(15分鐘)
。3)自我歸納,授之以魚(15分鐘)
。4)課堂小結 (5分鐘)
3.設計特色
在探究過程中確保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自主學習,讓學生從接受知識到探究知識,真正煥發教學活力,讓他們自己往前走,自己去鍛煉去創造。
始終把素質教育思想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始終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性差異,讓每個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發展智力,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2
一、說教學理念:
數學是人與人之間精神層面上進行的交往。課堂教學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它需要運用“對話式”的學習方式,采取多種教學策略,使學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發展能力。新課程中對學生的情感、體驗、價值觀,以及獲取知識的渠道都有悖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這正是教師在新課程中尋找新的教學方式的著眼點。應該說,新的教學方式將伴隨著教師對新課程的逐漸透視而形成新的路徑。要破除原有教學活動的框架,建立適應師生相互交流的教學活動體系;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實現教者與學者感情上的融洽和情感上的共鳴;給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我認為教師角色的轉變一定會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教育的長足發展,在未來的教學過程里,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造豐富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教學情境的營造是教師走進新課程中所面臨的挑戰,適應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教學情境不是文本中的約定,也不是現成的拿來就能用的,需要我們在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中去探索、研究、發現、形成。
二、說教材分析與處理:
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揭示了組成三角形的三個角的數量關系,此外,它的證明中引入了輔助線,這些都為后繼學習奠定了基礎,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也是幾何問題代數化的體現。
三、說學生分析:
處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有能力自己動手,在自己的視野范圍內因地制宜地收集、編制、改造適合自身使用,貼近生活實際的數學建模問題,他們樂于嘗試、探索、思考、交流與合作,具有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他們渴望體驗成功感和自豪感。因而老師有必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間,同時注意問題的開放性與可擴展性。
四、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情境教學中,通過探索與交流,逐步發現“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使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過程,并能進行簡單應用。能夠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體會方程的思想。通過開放式命題,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中,通過有效措施讓學生在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中,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進行富有個性的學習。
2.能力目標:通過拼圖實踐、問題思考、合作探索、組內及組間交流,培養學生的的邏輯推理、大膽猜想、動手實踐等能力。
3.德育目標:通過添置輔助線教學,滲透美的思想和方法教育。
4.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下,建立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樂于學數學,遇到困難不避讓,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在合作學習中增強集體責任感。
五、說重難點:
1.重點: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探究與證明。
2.難點: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的證明方法(添加輔助線)的討論
六、說教法、學法和教學手段
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
采用對話式、嘗試教學、問題教學、分層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以達到教學目的。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懸念引入
一堂新課的引入是老師與學生交往活動的開始,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心理鋪墊,是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破除疑難心理、乏味心理的關鍵。一個成功的引入,是讓學生感覺到他熟知的生活,可使學生迅速投入到課堂中來,對知識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極大的興趣和求知欲,接下來教學活動將成為他們樂此不疲的快事了。
具體做法:拋出問題:“學校后勤部折疊長梯(電腦顯示圖形)打開時頂端的角是多少度呢?一名學生測出了兩個梯腿與地面的成角后,立即說出了答案,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待學生思考片刻后,我因勢利導,指出學習了本節課你便能夠回答這個問題了。從而引入新課。
(二)探索新知
1.動手實踐,嘗試發現:要求學生將事先準備好的三角形紙板按線剪開,然后用剪下的∠A、∠B與完整的三角形紙板中的∠C拼圖,使三者頂點重合,問能發現怎樣的現象?有的學生會發現,三者拼成一個平角。此時讓學生互相觀察拼圖,驗證結果。從觀察交流中,互學方法,達到生生互動。待交流充分,分小組張貼所拼圖形,教師點評,總結分類,將所拼圖形分為∠A、∠B分別在∠C同側和兩側兩種情況。對有合作精神的小組給與表揚。
(將拼圖展示在黑板上)
2.嘗試猜想:教師提問,從活動中你有怎樣的發現?采取組內交流的方式,產生思維碰撞。此時我走到學生中去,對有困難的小組給與適當的引導。之后由學生匯報組內的發現。即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于180度。
3.證明猜想:先幫助學生回憶命題證明的基本步驟,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畫圖、寫出已知、求證的步驟,其他同學補充完善。下面讓學生對照剛才的動手實踐,分小組探求證明方法。此環節應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討論、發現、體驗的時間,讓學生在交流中互取所長,合作探索,找到證明的切入點,體驗成功。對有困難的學生要多加關注和指導,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借此增進教師與學有困難學生之間的關系,為繼續學習奠定基礎。合作探究后,匯報證明方法,注意規范證明格式。此處自然的引入輔助線的概念。但要說明,添加輔助線不是盲目的,而是為了證明某一結論,需要引用某個定義、公理、定理,但原圖形不具備直接使用它們的條件,這時就需要添輔助線創造條件,以達到證明的目的。
4.學以致用,反饋練習
(1)在△ABC中,已知∠A=80°,能否知∠B+∠C的度數?
解:∵∠A+∠B+∠C=180°(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B+∠C=100°在△ABC中,
(2)已知:∠A=80°,∠B=52°,則∠C=?
解:∵∠A+∠B+∠C=180°(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又∵∠A=80°∠B=52°(已知)
∴∠C=48°
(3)在△ABC中,已知∠A=80°,∠B-∠C=40°,則∠C=?
(4)已知∠A+∠B=100°,∠C=2∠A,能否求出∠A、∠B、∠C的度數?
(5)在△ABC中,已知∠A:∠B:∠C=1:3:5,能否求出∠A、∠B、∠C的度數?
解:設∠A=x°,則∠B=3x°,∠C=5x°
由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得,x+3x+5x=180
解得,x=20
∴∠A=20°∠B=60°∠C=100°
(6)已知在△ABC中,∠C=∠ABC=2∠A,求(1)∠B的度數?(2)若BD是AC邊上的高,∠DBC的度數?
第(6)題是書中例題的改用,此題由輔助線輔助課件打出,給學生以圖形由簡單到繁的直觀演示。
通過這組練習滲透把圖形簡單化的思想,繼續滲透統一思想,用代數方法解決幾何問題。
5.鞏固提高,以生為本
(1)如圖:B、C、D在一條直線上,∠ACD=105°,且∠A=∠ACB,則∠B=——度。
(2)如圖AD是△ABC的角平分線,且∠B=70°,∠C=25°,則∠ADB=——度,∠ADC=——度。
本組練習是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與平角定義及角平分線等知識的綜合應用.能較好的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獲得一些經驗。
6.思維拓展,開放發散
如圖,已知△PAD中,∠APD=120°,B、C為AD上的點,△PBC為等邊三角形。試盡可能多地找出各幾何量之間的相互關系。
本題旨在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個性思維。
(三)歸納總結,同化順應
1.學生談體會
2.教師總結,出示本節知識要點
3.教師點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合作,大膽思考給與肯定,提出希望。
(四)作業
1.必做題:習題3.1第10、11、12題
2.選做題:習題3.1第13、14題
(五)板書設計
三角形內角和
學生拼圖展示 已知: 求證:
證明: 開放題: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3
您現在正在閱讀青島版數學《數運算》說課稿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精品教學資源!青島版數學《數運算》說課稿尊敬各位專家、評委老師們,大家好!
我說課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回顧與整理總復習第117頁知識與技能部分(二)數運算。
數運算這部分內容包括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意義和計算法則、運算定律和簡便運算以及四則混合運算三部分!墩砗蛷土暋分袑⑿W階段計算知識和技能進行了系統整理:
(1)進行比較對照,溝通了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意義,看到四則運算間關系。
(2)通過復習運算定律和簡便算法 及其應用,加深對算理理解。
(3)通過復習四則混合運算,在掌握運算順序基礎上,學會在計算過程中根據運算符號和數特點以及數與數之間聯系,合理靈活地選擇計算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對于數與計算,學生在生活中有一定認識和理解,又經過前邊單元系統學習,對整數、小數、分數和百分數意義和特點有了比較詳細了解,通過本節課復習,增強學生數感,靈活選擇適當計算方法進行計算,進一步感受計算在生活中應用,體會數與計算與生活緊密聯系,增強數感,提高計算能力。
說目標:本節課教學目標是:
1、系統歸納、整理整數、小數、分數和百分數意義、特點和表現形式,并能正確靈活運用運用。
2、學生對生活中事件和數據,從數學角度、用數學思想加以解釋,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分析數學意識,經過分析、思考、討論、爭論,得出數學結論。靈活選擇計算方法,把枯燥計算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學生對所學知識系統化、深化。
3、體會合作交流實際意義,在合作交流中學習。
本節課教學重點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對生活中事件和數據,從數學角度、用數學思想加以分析解決。教學難點是:能靈活地運用運算定律和性質進行計算。
教學方法:本節課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①預習與回憶法讓學生對將要復習內容先進行回憶,調動自己頭腦里相關記憶,并對將要復習內容先進行自我學習.
、谧灾魇崂,整理歸納法梳理要完成兩項任務,一是將相同知識點聯系起來,二是把不同知識點分開來,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整理歸納法是教師在研究教材和學生基礎上,讓學生把學過知識按一定方式予以分類,整理,以求系統連貫,便于學生復習與提高.
、郾容^法比較是重要也是常用思維方法.在數學復習課中利用比較法復習,可以幫助學生分清知識聯系與區別,便于對知識理解和記憶.
④討論法便于有針對性地解決一些復習中疑難問題,提高復習效果.同時也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復習過程反饋信息,以便更有效地進行下一步復習.
您現在正在閱讀青島版數學《數運算》說課稿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精品教學資源!青島版數學《數運算》說課稿三、說學法:
本課屬于復習課,內容和形式十分特殊。雖然這一階段學生思維能力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但其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已獲得了一定發展。他們已初步具備了主動學習,自學思考能力。對于老師提出學習任務,他們有主動回憶,主動復習內驅力,他們能根據具體要求有序地展開思考、討論、從而獲得豐富知識再現?梢哉f,他們有能力去將尚不清晰相關知識加以整理,內化整合,形成體系。因此本課讓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通過交流回顧,調整起點 合作交流自主梳理,引導建構比較分析,強化認識綜合練習,整體提升獨立練習當堂反饋,小結反思.等學習活動,經歷自己建構知識過程,達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在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這個目標,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數學這個目。
教學過程:
一、預習回憶,先行復習.
課前我先安排學生根據教材預習并注意做好預習筆記,這既是讓學生先回憶,調動自己頭腦里相關記憶,對將要復習內容先進行自我學習,也為教師組織課堂復習提供基礎.
二、交流回顧,調整起點.
在上課第一個環節我先安排同桌交流預習情況,在此基礎上再組織全班進行交流,既是對學生預習情況檢查,反饋,也是希望通過兩個層次交流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再次體驗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意義,調整全體學生學習指向與起點,為系統建構運算意義做準備.
三、自主梳理,引導建構.
在學生體驗回顧了四則運算意義基礎上,我通過一組題獨立思考與交流,意圖在于引領學生能在具體問題中尋找所學過運算原型,比較系統地構建四則運算現實意義.
四、比較分析,強化認識.
此環節主要是通過小組,全班交流學過運算定律有哪些,應如何應用。
五、拓展深化,提高認識.
本環節主要依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引導學生研究四則運算各部分間關系,拓展深化學生對四則運算認識.主要分兩步:首先解決應用與反思第四題,體會四則運算中合理選擇計算方法。其次,出示118頁,紅點問題,讓學生體會采用合理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六、總結內化,形成系統.
本環節在引領學生全面回顧,體會四則運算意義與關系,各部分間關系基礎上,通過我們本節課復習了哪些知識 這個問題,讓每一個學生再一次經歷全面,系統地總結四則運算意義與關系,形成相應知識體系.
我說課結束了,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教材浙教版八年級上冊《平行線的判定》的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及手段”和“教學過程”這四個部分來匯報對本節課的設計。
一、 教學內容
“平行線”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經常接觸到的。它是學生學習幾何的重要基礎之一,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重要基礎。在七(上)的第七章,學生已經學習了平行線的概念,知道平行線的表示方法,以及過直線外一點畫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的畫法。在前一節課,學生接觸了“三線八角”,了解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等概念,掌握“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經過直線外一點畫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這種畫法的依據其實就是我們剛學過的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
因此,這一節課將在學生這樣的知識基礎上繼續學習判定兩直線平行的另兩種方法:“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和“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在老教材中,平行線的判定是作為公理出現的,在新教材中卻至始至終沒有出現“公理”二字,只是作為一種方法出現。它是學生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合作、探究得到的判定兩直線平行的方法,這里更注重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養。
在七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接觸了簡單的說理過程。因此本節學習時,將在直觀認識的基礎上,繼續加強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二、 教學目標
基于上述內容、學情的分析,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重。由此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 讓學生通過直觀認識,掌握平行線的判定方法;
2、 會根據判定方法進行簡單的推理并能寫出簡單的說理過程;
3、 運用“轉化”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同時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判定方法的概括與推導.
難點:方法的歸納、提煉;
例2教學中的輔助線的添加。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
布魯納說過:“發現包括用自己的頭腦來獲得知識的一切形成。”所以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特點,同時基于八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遵循 “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教育思想,從實例出發,讓學生親歷觀察、發現、探究、歸納等一系列過程,再現了知識的發生、發現及發展的過程。在新知識學習和例題的教學中,教師始終以引導者的形象出現并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適當的啟發。所以在本節課中我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啟發式引導發現法.讓學生合作、探究,主動發現.
教學手段上,一開始借用道具“紙帶”引出問題,從而圍繞著這一問題進行探索,教師邊啟發引導,邊巡視,隨時收集與評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調節。同時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形象生動地直觀展示教學內容,不但提高了學習效率和質量,而且容易加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四、教學過程
1、 復習舊知,承前啟后
如圖,直線L1與直線L2、L3相交,指出圖中所有的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繼續提問:如果∠1=∠5,直線L1與L3又有何位置關系?
此問題旨在復習原來的知識,從而為新知識作好鋪墊。
2、 創設情境、合作探究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而一個好的問題的提出,將會使學生產生求知欲,引發教學高潮。因此在復習好舊的知識后馬上提出新問題。
問題:如何判斷一條紙帶的邊沿是否平行?
要求:
1、小組合作(每組4人,確定組長、紀錄員、匯報員等進行明確分工);
2、對工具使用不做限制。
對于要求一進行明確的分工是希望可以照顧各個層面的學生,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參與,而在最后當匯報員進行總結的時候,可以由組內其他成員進行補充。而在要求二中明確了對工具不做任何限制,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從而會使我們的方法多樣。
最后可以對學生的方法進行羅列,問其根據,由學生自己進行講解?偨Y學生的各種方法,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推二畫三折。
、.推平行線法。經過下邊沿的一點作上邊沿的平行線,若所畫平行線與下邊沿重合,則可判斷上下兩邊沿平行;
其實我們知道這種畫法的依據就是利用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而除這樣的推法外學生也會想到用畫同位角的方法來說明。就比如第2種情況中。
、茖⒓垘М嬙诰毩暠旧希饕粭l直線相交于兩邊,如圖所示,用量角器量出∠1,∠2,利用同位角相等,來判定紙帶上下邊緣平行;
而有些學生可能想到直接在紙帶上畫,直接在紙帶上作一條相交于兩邊緣的直線,因為紙帶局限了作圖,因而可以利用的只有∠2、∠3、∠4。用量角器度量學生會發現∠3=∠2,∠4+∠2=1800。
、钦鄣姆椒ā
經過這樣一系列的演示和歸納,學生就對平行線的新的兩種判定方法有了自己直觀的認識。這時候可以請學生模仿平行線判定方法一的形式請學生給出總結。應該說這時候學生的情緒會很高,通過自己的動手發現了平行線判定的其他方法,此時教師可結合多媒體利用動態再來演示這兩種判定方法。同時在黑板上給出板書。在多媒體課件里可以是一句完整的表達,而在板書時,為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只簡單地記為:
內錯角相等,兩條直線平行。
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其實在教材中對這兩種判定方法的編排里,它是先從“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進行教學,然后再經過例題教學讓學生對這種方法鞏固加深,然后再從開始的引題里讓學生尋找同旁內角的關系,從而引出“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這種判定方法。而我在對這節課的處理上則是直接利用“紙帶問題”引導學生先得到這兩種方法,而后再是對這兩種方法進行鞏固、應用。
3、 初步應用,熟悉新知
“學數學而不練,猶如入寶山而空返!斑m當的鞏固性、應用性練習是學習新知識、鞏固新知識所必不可少的。為了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給出以下兩個小練習,意在對平行線的兩種判定方法的理解。
找一找,說一說:
1.課本練習:如圖,直線a,b被直線l所截,
、湃簟1=750,∠2=750 ,則a與b平行嗎?根據什么?
、迫簟2=750,∠3=1050 ,則a與b平行嗎?根據什么?
2.根據下列條件,找出圖中的平行線,并說明理由:
圖(1)∠1=1210,∠2=1200,∠3=1200;
圖(2)∠1=1200,∠2=600,∠3=620。
對這2個練習可直接由學生搶答,并說明理由,因為題目簡單又由這樣搶答的方式,學生感到意猶未盡,此時馬上推出范例教學。
例2、如圖∠C+∠A=∠AEC,判斷AB和CD是否平行?并說明理由。
確定例題是難點,基于以下兩點考慮:
1、 根據已有的條件與圖形,無法解決問題時,要添加輔助線。
2、 將推理過程由口述轉化為書面表達形式,這也會讓學生感到一定困難。
因此在本例題的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教師引導者的地位,啟發學生思考當遇到要我們說明兩直線平行的時候,應該要從已知和圖形中尋找什么?這時學生會總結學過的三種判定方法,然后再要求學生在本題中是否存在滿足這三種判定方法的條件?當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時,引導學生是否可以在沒有防礙題目的前提下對圖形做適當的改變,然后自然而然的引出作輔助線。
4.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說一說,寫一寫:
1. 如圖,∠1=∠2=∠3。填空:
、 ∵ ∠1=∠2( )
∴ ∥ ( )
、 ∵∠2=∠3( )
∴ ∥ ( )
2.如圖,已知直線L1、L2被直線L3所截,∠1+∠2=1800。請說明L1與L2平行的理由。
練習的安排遵循了由淺入深的原則,讓學生在觀察后再動手。
說明:練習1由學生個別回答,其他學生更正,教師作注意點補充;練習2由3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同練,對于個別基礎差的學生在巡視時可做提示,最后集體批閱。
因為我所面向的是鄉鎮中學的學生,學生總體的素養相比較市直屬學校的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我在對練習的選取上都是按照教材上的課內練習,我想教材之所以為教材總是有他一定的科學性和可取性。當然對于好的學校或者是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給學生做適當的提高,數學原本就是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反過來它又可以幫我們解決很多的實際問題。因此在編排題目的時候我也特意找了關于這方面的題目,讓學生在一種實際的背景中去應用所學的知識。那么對這兩道題我們可以根據自己授課的情況隨機來定,課內有時間,可以讓同桌進行討論,共同完成;假使時間不夠的話可以留給學生在課后思索,但是不作強制要求。
附加題:
⑴小明和小剛分別在河兩岸,每人手中各有兩根表杠和一個側角儀,他們應該怎樣判斷兩岸是否平行(設河岸是兩條直線)?你能幫他們想想辦法嗎?
、埔粋合格的彎行管道,當 ∠C=600,∠B= 時,才能在經歷兩次拐彎后保持平行(AB∥CD)。請寫出理由。
5.知識整理,歸納小結
用問題的形式引發學生思索本節課的收獲
提醒學生在這兩方面思考:
、旁趯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我們的收獲……
、迫绻卸▋芍本平行時,我們可以聯想到……
6.布置作業 :
結合教材上的課外練習與浙教版作業本,選擇適當的作業題,避免重復。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5
初中數學對比小學數學來說,難度增加了不少,學生們也難以理解一些知識點,那么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應該怎樣講才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呢?下面我們來看看初中數學數據的波動說課稿,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八年級下冊第五章第4節《數據的波動》(第一課時)。現我就教材、教法、學法、教學流序、板書五個方面進行說明。(懇請在座的各位專家、同仁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
1、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探究數據的離散程度及認識“極差”“方差”“標準差”三個量度及其實際意義。主要是運用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到當兩組數據的“平均水平” 相近時,而實際問題中具體意義卻千差萬別,因而必須研究數據的波動狀況,分析數據的差異,逐步抽象出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極差”“方差”“標準差”的三個量度,并且掌握利用計算器求方差和標準差。
2、地位作用:
縱觀本章的教材安排體系,以數據“收集—表示—處理—評判”的順序展開。數據的波動是對一組數據變化的趨勢進行評判,通過結果評判形成決策的教學,是數據處理解決現實情景問題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本章學習的最終目的和落腳點。通過本節的學習為處理各種較為復雜的現實情境的數據問題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對本節知識的提出的“探索如何表示一組數據的離散程度,會計算極差和方差,并且會用它們表示數據的離散程度”要求,確定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a、掌握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極差”“方差”“標準差”三個量度。b、會動手和利用計算器計算“方差”“標準差”。
(2)過程與方法目標:a、經歷感受表示數據離散程度的三個量度的探索過程(“極差”“方差”“標準差)。b、通過數據分析的學習,培養學生探索數學規律的能力(“平均數相同的兩組數據,極差越小,波動越小,越穩定”;“一組數據方差越小,波動越小,越穩定”)c、突出關鍵環節,判斷兩組數據穩定性就是抓住計算其方差進行比較。d、在具體實例中體會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
。3)情感目標:通過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認真參與、積極交流的主體意識,通過數據分析,培養學生善于用數學的眼光認識世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數學素養。
4、重點與難點:重點:
理解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三個量度——極差、標準差和方差,會計算方差的數值,并且在具體問題情境中加以應用。
難點:理解極差、方差的含義及方差的計算公式,并且準確運用其解決實際問題。
二、說教法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啟發學生自主性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素質。根據這一原則和本節教學目標,我采用如下的教學方法:
1、引導發現法。數據分析的三個量度,是十分抽象的概念,要引出三個概念,必須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我設計了一個連接奧運會中韓射箭運動員的場景,并且用表格記錄環數,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評判,通過學習分析具體的生活實例來發現當兩組數據的“平均水平”相近,無法用平均數來刻畫時,引入一種新的量度,逐步抽象出“極差”“方差”“標準差”。以此,打開教學突出教學難點的缺口,充分激活學生思維,調動其主動性和積極性。
2、比較法。在極差和方差的應用中,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用已有的知識還是難以準確的刻畫一組數據的離散程度,從而引入新的量度。
3、練習鞏固法。通過練習,強化鞏固概念,熟練計算器的操作。進一步理解本節知識對于實際問題的意義。這樣更能夠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在運算中深刻理解“極差”“方差”“標準差”的內涵。使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4、選用一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背景。通過一個實際問題情境的導入和比較,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直觀地估測甲、乙兩名選手的成績,回顧有關數據的另一個量度 “平均水平”,同時讓學生初步體會“平均水平”相近,但兩者的離散程度未必相同,僅有“平均水平”還難以準確地刻畫一組數據,從而順理成章地引入刻畫數據離散程度的一個量度—極差;然后,設計了一個“做一做”,因承上面場景的情境,增加了一名選手丙,旨在通過丙與甲、乙的對比,發現有時平均水平相近,極差也相同,但數據的離散程度仍然存在差異,僅用極差還難以精確刻畫一組數據的離散程度,從而引入刻畫一組數據離散程度的另外兩個量度—標準差和方差。指導學生動手計算平均數、極差、方差、標準差,并依次比較,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問題。
三、說學法:
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本節課注重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盡可能地增加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我主要設計的學法指導是:
。1)引導觀察分析法:鏈接運動員設計場景,引導學生觀察把環(用眼),關注收集的數據,積極思考,分析兩名運動員設計的穩定程度(動腦),指導學生動手計算(動手)。讓學生學會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2)引導比較鑒別法:在教學過程中,每出現一個新概念或一個新公式,采取的方法是:一是引導學生讀,二是解釋關鍵詞語,三是讓學生動手計算、鞏固知識,加深理解概念的內涵,四是回頭看實際情形,認識數據的變化規律,在實際背景中比較形成正確的決策。
(3)引導練習鞏固:注重“做一做”的練習中強化、觀察、切入公式特點、計算、分析、判斷的方法的鞏固,通過強化加深學生對三個量度的理解和應用。讓學生知道數學重在運用,從而檢驗知識的應用情況,找出未掌握的內容和知識。
。4)引導自學法:學生自學掌握計數器計算方差和標準差的操作功能。
四、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展示情景(鏈接奧運會中韓運動員設計的情景)。
<3>、分析思考尋求解決方案(觀察表格數據求平均數)。
2、新課:
(由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來引出課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學習本節知識的興趣)
<1>、概念介紹:
<3>、引進概念
<5>、計算引例中的方差和標準差。(作用:一是鞏固“方差”的計算方法;二是用方差來刻畫引例中的數據離散程度,加深學生對方差意義的理解。三是會用運“方差”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2>、P—235隨堂練習(1)(通過這道習題鞏固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小結談體會:教師引導回顧所學概念;讓學生談學習、運用的體會。
5、布置作業:P—199(1)(2)(3—選作題):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為表格式,這樣的板書簡明清楚,重點突出,加深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便于比較和記憶,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6
教材簡析
《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內容。教材首先出現實際場景生日聚會,引導同學們學習分類整理,初步學習統計,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教材還安排了想想做做,內容是整理小組里同學們最喜歡吃的幾種水果的人數。目的是讓同學們相互協同、合作學習,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進一步體會統計的過程及作用,逐步培養同學們的實踐能力。
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實踐活動使同學們感受數據的整理過程。
教學的難點是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設計理念
同學們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同學們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同學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同學們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督y計》這一課意在讓同學們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并通過親手實踐,經歷和體會整理簡單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數據整理,感知數學在生活里的作用。
2.經歷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感受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4.學會有序觀察、有條理地思考。
5.在合作與交流的學習中,學會肯定自己和傾聽他人的意見。
教學流程
一、提供質疑的時機,喚起主角意識。
師:同學們,你們每年都過生日嗎?過生日時你邀請哪些好朋友呢?爸爸媽媽是怎樣為你過生日的呢?(出示主題圖)今天是大象的生日?戳诉@張圖,你們想提什么問題?
生: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客人送給大象哪些花呢
【這一層次從同學們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同學們身邊的、感興趣的過生日這一事件,讓同學們自己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通過生生互問、師生互問,實現角色轉換。喚起同學們的主角意識!
二、提供探索的機會,激活主角意識。
1.動手實踐、自主探索。
。1)分類理一理。
師:這些問題都提得很好,那么誰又能解決這些問題呢?你能一眼看出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只嗎?怎么辦?(讓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后說說。)
生:只要把小狗放在一起,小猴放在一起,小豬放在一起。(讓同學們四人小組合作操作,把小動物分類理一理,在實際場景圖上找到一個動物,就在下面擺一個動物。)
指名同學們到黑板前分類整理,有的同學們將小動物分類后擺成一堆一堆的,有的同學們將小動物分類后一個對一個排成一排一排的,有的同學們是從下往上排的,有的同學們是從上往下排的。
哪種擺法比較好?通過比較,同學們知道擺成一堆一堆的不能很快看出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只。而將小動物分類后一個對一個地排好,就能比較容易地看出每種小動物有多少只。
師:分類后一個對一個地排好,我們就說是分類理一理。
【這一層次讓同學們自己來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同學們的操作與實踐去發現、經歷和體會分類整理的過程,從而形成表象,激活了主角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2)語言描述。
看了這張圖你能告訴大象什么呢?請你和同桌說一說,同桌在說的時候,你要仔細聽,聽聽他說的是否和你說的一樣。(同學們互相說。)
剛才同學們交流得很認真,現在誰能站起來響亮地說給大家聽。
像這樣整理有什么好處?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借助語言可使動作思維內化為智力活動,讓同學們用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反復描述,既提高了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有利于操作表象的形成,同時激活了主角的評價能力!
2.獨立操作、體會過程。
師:紅花、黃花、綠花、紫花各有多少朵呢?請你從附頁中把它們剪下來,分顏色理一理。
同學們匯報分類整理的結果。教師在四種顏色的花下板書花的朵數,再畫上線,并讓同學們說說從表中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說,再指名說。
師:我們把小動物分類理一理,把花分顏色理一理,這就是統計。(揭示課題:統計)
【這一部分通過獨立操作的學習方式,使同學們感受數據的整理過程,進一步培養主角意識!
三、創設選擇的空間,積淀主角意識。
師:同學們真聰明,為了獎勵大家,大象拿出水果招待大家,你喜歡吃哪一種水果?把它從附頁中剪下來,以組為單位理一理,并說說 從這張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給同學們提供一些貼近生活的統計表,如聽課老師年齡統計表、小組男女生人數統計表、本節課教具、學具統計表等,讓同學們進行調查、整理。同學們可以獨立做,也可以合作做,然后把自己最為滿意的一張表介紹給大家。
【在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中,每個人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培養同學們的選擇意識和選擇能力,對同學們以后適應社會甚為重要。在這一層次,教師為同學們創設選擇的空間,讓同學們體味自由選擇的輕松和快樂,這是積淀主角意識的有效方式。同時讓同學們統計喜歡吃水果的人數,也使同學們初步感受了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四、賦予總結評價權利,豐富主角意識。
引導同學們自己總結:今天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是怎么學到的?
【讓同學們自己總結,不但使同學們懂得了操作實踐、合作交流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而且提高了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豐富了主角意識!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7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一節《矩形》第一課時。下面我分設計理念與思路、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設計、板書設計等六個方面說一下這節課。
一、設計理念與思路:
新課標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標,積極倡導他們親身經歷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在教育方式上,也要體現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知識的奴隸。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檢視和反思自我,喚起學生成長的渴望;幫助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發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實際意義,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故此本課從生活中的數學(做窗框)入手,充分展示“觀察、操作-猜想、探索-說理”的認識過程,使學生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學習說理,體現直觀與簡單推理的融合基礎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形成。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平行四邊形與特殊平行作業(矩形、菱形和正方形)之間第一課時,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本章內容的一個重點。同時,矩形又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幾何圖形,使學生體會到幾何知識來源于實際又作用于實際的辨證關系。在研究幾個圖形之間的從屬關系時也涉及了辨證思維和認識論的一些觀點,這對于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滲透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都有一定的作用。
三、學生分析:
學生在小學學習過長方形的簡單知識,有了這樣的基礎,再加上八年級學生思維活躍,興趣廣泛,獲取信息渠道多,對新事物的追求與敏感,他們完全有能力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借助老師恰當的點撥,來學好矩形的性質。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上要敢于放手,讓學生去想,去說,去做,去表達,去自我評價,去體會成功的喜悅。面對問題,讓學生大膽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發現真知,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加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促進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態度和正確的人生觀。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質,理解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區別與聯系.
2、會初步運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質來解決有關問題.
3、滲透運動聯系、從量變到質變的觀點.
能力目標:使學生能應用矩形定義、性質等知識,解決有關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引入,使學生加深對矩形概念的理解,并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矩形的性質。
教學難點:矩形的性質的靈活運用、學生的書寫。
五、教學過程設計:
1、情境創設:
讓學生從生活中的數學引入(做窗框)入手,引導學生注重觀察生活,從而進一步研究矩形的性質進入學習情境。
2、探索活動:
活動一操作-觀察-探索
活動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讓學生了解做窗框的過程,即從中包含的數學知識,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第二層次:引導學生探索四邊形ABCD的特點。
學生通過進一步探究可以發現平行四邊形ABCD中有一個角是直角,這樣就為引入矩形的概念做好鋪墊。
第三層次:概括得出矩形概念。
在第二層次的基礎上概括得出矩形概念,同時,要啟發學生注意:矩形的概念有兩方面的涵義,它既是矩形的一條性質,又是矩形的一種判定方法。
活動二探索矩形的性質
活動分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讓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的矩形,使學生直觀初步認識矩形,及矩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二層次:讓學生通過量課堂課本封面來了解矩形的性質,復習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并使學生理解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特殊與一般的辨證關系,矩形具備一般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從而讓學生敘述矩形具備的一般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第三層次:引導學生思考,促使學生理解,由于矩形比一般平行四邊形多一個特殊條件:有一個角是直角,因此矩形具有一些特殊性質,探索它的特殊性質要從它的特殊處有一個角是直角入手。引導學生觀察:改變平行四邊形形狀,它的邊、角、對角線有怎樣的變化?當一個角為直角時,它的四個角有什么特點?兩條對角線有怎樣的特殊關系?這一層次旨在利用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借助直觀,引導學生通過合情推理去探索、發現結論。同時在演示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到知識發生的過程,滲透了量變到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第四層次:在第三層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矩形的角、對角線的性質進行說理,同時發展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能力。
3、例題講解:
本例設計的目的直接應用矩形的有關性質;同時為總結矩形中具有的一些特殊圖形(四個等腰三角形)做鋪墊。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和書寫能力。
4、課堂練習:
例題講解完畢后,通過問題鏈來歸納總結矩形的相關特點:由OA=OB=OC=OD可知圖中有幾個等腰三角形?這些三角形全等嗎?面積相等嗎?幾個直角三角形?研究矩形的軸對稱性。有關矩形的問題往往轉化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問題解決。
5、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教師補充升華:
矩形的性質
6、知識拓展
1、培養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和積極思考的習慣,同時為下一節課創設問題情境,(引入課中問題中另一種解決辦法)
2、通過生活知識引導學生探究數學,應用數學,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門框窗框為什么要做成矩形的?)
7、布置作業:課本P134T1、2、3、4;作業本(2)P33
六、板書設計:
矩形的性質
。ㄒ唬、定義:
。ǘ、矩形的性質
。ㄈ、例題
七、反思:
本節課的容量決定學生板書時間太少。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8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十章《統計初步認識》中,第三節的內容。主要讓學生認識數據統計中三個基本統計量,是一堂概念課,也是學生學會分析數據,作出決策的基礎。本節課的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能直接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
(二)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知識目標:理解平均數、眾數與中位數的含義,掌握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計算方法,明確平均數、中位數肯定有,眾數卻不一定有的事實;
能力目標:會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會確定一組較簡單的數據的眾數與中位數,培養獨立思考,勇于創新,小組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事物的多面性與學會全面分析問題的必要性,滲透誠實、上進道德觀念,培養吃苦創新精神。
。ㄈ┙虒W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三個基本統計量的概念以及其計算和確定方法;
教學難點:平均數的計算,中位數眾數的確定。
二、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使用多媒體教學平臺;概念教學中,主要以生活實例為背景,從具體的事實上抽象出三個統計量的概念,通過三個統計量的計算與確定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并鞏固概念;在教學活動中主要是以問題的方式啟發學生,以生動有趣的實例吸引與激勵學生;在整個過程中采用情境教學法。
同時,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自學協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以學生“探究自學”“小組討論”“相互學習”的學習方式而進行。
三、教學過程的分析
。ㄒ唬﹦撛O情境,激發興趣(3分鐘)引入采用“故事法”引入——《從四十名到第十名》。通過這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使學生充分體驗到全面了解并分析數據的必要性。如何能對數據全面了解分析?今天我們將學習從三個不同側面反映一組數據的三個統計量——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通過生動的故事,也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一種有效方式。
。ǘ┳詫W輔導,建構新知(11分鐘)
提出概念:(3分鐘)
在學生還沉浸在有趣的故事情節的中時,對故事的情節設問:主人公的成績在哪一檔次?中等成績約是多少?哪一檔分數的人最多?學生一一作答。在此基礎上,老師把平時生活中的說法(如:中等成績)規范化并抽象出統計中的基本概念(如:中位數)。
這樣可以使新的概念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便于理解和記憶。自學輔導:(8分鐘)
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結合教材,必須想辦法求出故事中的三個統計量,并找出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計算方法。(小組討論、教師輔導)。
因為新教材的編寫比較適合學生閱讀,這一節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較多,學生多有體驗,要讓學生理解并沒有太大的困難。這樣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主觀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小組協作的能力,充分利用“學生資源”,使他們互相幫助,體驗在集體中的成長與發展。鞏固整理:(20分鐘)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9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勾股定理》。本課選自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第十八章第一節的第一課時。
一、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了直角三角形有關性質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20xx年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會徽圖案,引入勾股定理,進而探索直角三角形三邊的數量關系,并應用它解決問題。學好本節不僅為下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打下良好基礎,而且為今后學習解直角三角形奠定基礎,在實際生活中用途很大。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條非常重要的性質,是幾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定理,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數量關系,將數與形密切地聯系起來,它有著豐富的歷史背景,在理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具備一些平面幾何的知識,能夠進行一般的推理和論證,但如何通過拼圖來證明勾股定理,學生對這種解決問題的途徑還比較陌生,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我采用直觀教具、多媒體等手段,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化難為易,深入淺出,讓學生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
3、教學目標:
根據八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勾股定理的發現過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內容,會用面積法證明勾股定理;培養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總結規律的意識和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引導學生探索勾股定理,并應用它解決問題,運用了觀察、演示、實驗、操作等方法學習新知。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數學文化,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體驗合作學習成功的喜悅,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4、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分析可見,勾股定理是平面幾何的重要定理,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今后的生活實踐中有著廣泛應用。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
重難點為探索和證明勾股定理.
二、教材處理
根據學生情況,為有效培養學生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以創設問題情境為先導,運用直觀教具、多媒體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并開展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邊設疑,邊講解,邊操作,邊討論,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以達到突出重點,攻破難點的目的。
三、教學策略
1、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方法恰當,才會有效。根據本課內容特點和八年級學生思維活動特點,我采用了引導發現教學法,合作探究教學法,逐步滲透教學法和師生共研相結合的方法。
2、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設計問題序列,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合作交流,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從不同層次發掘不同學生的不同能力,從而達到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發掘學生的創新精神。
3、教學模式
根據新課標要求,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采用了創設情境——探究新知——反饋訓練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獲取知識,提高素質能力。
四、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引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出示20xx年國際數學家大會的場面,通過觀察會徽圖案,提出問題:你見過這個圖案嗎?你聽說過勾股定理嗎?從現實生活中提出趙爽弦圖,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求知欲,同時為探索勾股定理提供背景材料,進而引出課題。
(二)引導學生,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定理:這一環節選擇教材的圖片,講述畢達哥拉斯到朋友家做客時發現用磚鋪成的地面,其中含有直角三角形三邊的數量關系,創設感知情境,提出問題:現在也請你觀察,看看有什么發現?教師配合演示,使問題更形象、具體。適當補充等腰直角三角形邊長為1、2時,所形成的規律,使學生再次感知發現的規律。
2、提出猜想:在活動1的基礎上,學生已發現一些規律,進一步通過活動2進行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讓學生感受不只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才具有這樣的性質,使學生由淺到深,由特殊到一般的提出問題,啟發學生得出猜想,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
3、證明猜想: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這樣的特點呢?這就需要我們對一個一般的直角三角形進行證明.通過活動3,充分引導學生利用直觀教具,進行拼圖實驗,在動手操作中放手讓學生思考、討論、合作、交流,探究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鼓勵創新,小組競賽,引入競爭,教師參與討論,與學生交流,獲取信息,從而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證法的探究,使學生創造性地得出拼圖的多種方法,并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自我創造的快樂,從而分散了教學難點,發現了利用面積相等去證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一題多解和探究數學問題的能力。
4、總結定理:讓學生自己總結定理,不完善之處由教師補充。在前面探究活動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三邊數量關系即勾股定理,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ㄈ┓答佊柧,鞏固新知
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是否掌握了,達到了什么程度?為了檢測學生對本課目標的達成情況和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設計一組有坡度的練習題:A組動腦筋,想一想,是本節基礎知識的理解和直接應用;B組求陰影部分的面積,建立了新舊知識的聯系,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C組議一議,是一道實際應用題型,給學生施展才智的機會,讓學生獨立思考后,討論交流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了數學來源于實踐,反過來又作用于實踐的應用意識,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ㄋ模w納小結,深化新知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你最感興趣的地方是什么?你想進一步研究的的問題是什么?通過小結,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掌握教學目標,使知識成為體系。
。ㄎ澹┎贾米鳂I,拓展新知
讓學生收集有關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下節課展示、交流.使本節知識得到拓展、延伸,培養了學生能力和思維的深刻性,讓學生感受數學深厚的文化底蘊。
。┌鍟O計,明確新知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分為三塊:一塊是拼圖方法,一塊是勾股定理;一塊是例題解析。它突出了重點,層次清楚,便于學生掌握,為獲得知識服務。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10
【教材分析】
垂線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垂線的概念、性質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教材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掌握垂直的定義,垂線的畫法與性質。
數學思考:探索垂線的性質,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覺,培養學生的猜想能力。并通過“做數學”,讓學生對猜想進行檢驗,作出正確判斷。
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時的合作意識和習慣。
情感與態度:讓學生體驗數學充滿著探索和創造,感受數學趣味,獲得發現的喜悅。
鼓勵學生感想敢說,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垂直概念的建立、垂線的畫法與性質。
教學難點:
用數學語言描述垂直的定義以及學生猜想能力的培養。
【學情分析】
大多數學生感到數學枯燥,學習興趣不高。所以這節課利用普通的多媒體教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實例的展示及動畫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圖形中蘊含的垂線特征,使知識的生成過程更直觀更形象。對學生的認知、理解以及教學重難點突破起到了關鍵作用。
【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這節課的特點,我把整堂課分為課題導入、合作探究、課堂小結、拓展創新四個環節,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為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設立了預習導航,準備了大量有關本節課的學習資料,并鼓勵學生自己到網上查閱資料,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1、課題導入
課題導入運用多媒體展示學生熟悉的馬路、籬笆、小棒等實物形象,并提出問題:仔細觀察各組圖形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什么共同點?讓學生感到數學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2、合作探究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質疑、學會發現。合作探究分為垂直的定義、課堂練習、試試身手、垂線性質、你來當老師、走進生活五個小版塊。其中,垂線的定義鼓勵學生自己概括,并積極與大家交流。課堂練習梯度明顯,答案靈活,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霸囋嚿硎帧弊寣W生走上講臺,展示自己的發現,學生在輕松愉悅中很容易發現垂線的性質。“你來當老師”、“各抒己見”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發表自己的見解,營造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探求的欲望,給學生一份自信,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質疑、學會發現!白哌M生活”借助多媒體把學生的生活體驗真實的再現給學生,讓學生體驗學有用的數學,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課堂小結”讓學生自己總結,談本節課的收獲、體會、本節課還有什么問題、新發現。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鍛煉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語言概括能力。
4、探究創新:“創新園”讓學生利用本節課所學知識,課后去思考、去動手制作、去創新發現。既能激發學生課后去學習、去探索的欲望,又能讓學生感悟數學來源于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的道理。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創新意識。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初中十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匯編十篇07-27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初中模板錦集十篇07-27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初中模板集合十篇07-24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初中5篇07-06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初中4篇06-05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初中3篇06-05
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十篇07-07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集合十篇07-28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初中模板9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