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數學《認識周長》說課稿模板(通用12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認識周長》說課稿模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三年級數學《認識周長》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蘇教三年級(上冊)p61~62《認識周長》。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這是一節概念、測量與計算相結合研究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上,聯系一些常見物體和圖形進行教學的。教材沒有直接給出周長的定義,而是通過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在獲得直接感知的基礎上認識周長的含義。接著,以已有的直接經驗為基礎,讓學生根據給定的圖形去量一量、算一算,進一步理解周長,知道可以怎樣測量并計算出周長。本課的教學將為下節課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做準備。
3、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能測量、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2)數學思考:經歷觀察測量等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滲透“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
(3)解決問題:在學習活動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4)情感態度: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與同學合作克服困難后獲得的成功,樹立駕馭數學知識的自信。
4、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和計算周長。
難點:對周長含義的理解。
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么,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創設情境: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問題情境、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易于學生掌握數學與客觀規律的聯系。
2、合作學習:根據學習內容將學生分為2或4人一組,在合作中認知,有助于學生積極思考、探究、解決問題,獲得成功體驗。
3、注重實踐: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測量,認識周長的含義,能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經歷知識的形成和運用過程。
三、教學材料:
老師準備城市廣告牌上燈光閃耀的圖片資料、三角形小旗、頭飾紙帶等用具,學生準備軟尺、線、樹葉、相片、直尺等用具。
四、說教學程序
。ㄒ唬﹦撛O問題情境,初步感知周長
1、引出周長
。1)情境導入(多媒體出示城市夜晚燈光閃耀的圖片),談話:同學們瞧,這一片燈的世界,光的海洋你熟悉嗎?在哪里?對,就是我們生活的這個美麗城市——太倉。
。2)仔細觀察并思考:這些燈在安裝時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它們被安裝在廣告牌面的邊線上)(廣告牌面上的邊線閃爍)
(3)提問;那你能分別指出數學書封面、課桌面和三角尺的邊線嗎?(請學生同桌互指再指名指一指)
。4)小結:(師邊演示邊總結)象這樣數學書封面邊線的長就是數學書封面的周長,你能悄悄告訴同桌課桌面和三角尺的周長嗎?再指名說說。
2、尋找周長
請學生很快找出教室里物體面上的周長并指名學生指一指、說一說。
3、進一步感知周長
(1)出示兒童游泳池的圖片,讓學生說說池口的周長在哪里?
。2)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2~3個,能用一筆描出它的周長嗎?看誰描得又快又好!有機選擇幾名學生展示,反思描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ㄔO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知,將數學知識放在一個生動活潑的情境中去學習,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經歷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把生活原型轉化為數學模型的過程,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ǘ﹦撛O操作情境,探索測量方法
1、探索求平面圖形周長的方法
。1)提問:如果讓你在廣告牌上每隔20厘米安裝一盞燈,需要多少盞燈呢?你該怎么辦?(要知道廣告牌的周長)用什么方法呢?(測量)
。2)出示“試一試”,學生獨立完成后,在4人小組中說說自己是怎樣知道的。再指名交流。
。3)反思類推:如果要求一個五邊形的周長你怎么辦?
。4)小結:所以平面圖形的周長就是圍成一個圖形所有邊長的總和。
。5)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各圖形的周長。指名回答說說不同方法的理由。
2、探索實物周長的測量方法
(1)測量樹葉
談話:秋天到了,樹葉凋零了,今天樹葉成了我們學習的好幫手。能用你手中的工具來測量出你準備的樹葉的周長嗎?同桌合作完成。
交流測量心得:說說你們是怎樣做的?怎樣知道樹葉的周長?周長大約是多少?談談合作時的體會。
。2)測量腰圍(胸圍、臀圍)
如果要測量一棵大樹的樹干有多寬,你想怎么辦?能用盡可能多的方法嗎?先在4人小組里討論一下。(1、繩子圍2、軟尺量3、一柞量4、同學手拉手圍圈等)
分別請同桌的一位同學做大樹,另一位同學來測量這棵大樹樹干的周長。完成任務后再交換。
想想你們實際測量的是什么?測量時要注意什么?
。ㄔO計意圖:探索測量方法分兩個層面展開,由易到難,貼近學生知識發展的最近區域,體會“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測量中假設將一名學生當作大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還使一題兩用,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三)全課小結
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周長,學會了測量物體周長和計算周長的方法,你想用這些知識來做一番創作嗎?
。ㄋ模﹦撛O生活情境,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圍金邊的小彩旗、鑲紙框的像片、美麗的花朵頭飾,象這樣給彩旗圍上金邊、給像片鑲上紙框,給同桌做一個美麗的頭飾,需要多長的金邊、紙框和紙帶呢?
同桌選擇一種合作完成,比比哪組同學的手最巧?
做完后思考:這過程中用到了什么數學知識?
。ㄔO計意圖:動手操作,合作完成,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和生活的情趣,并對全課知識做一定反思。)
。ㄎ澹┤n小結:今天你有哪些收獲?
(六)課外作業
小學三年級數學《認識周長》說課稿 篇2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青島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圖形的周長》的第一課時《周長的認識》。
一、說教材
認識周長是本單元最基礎的知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是在學生掌握了周長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但我們本課講的周長不僅僅局限于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平面圖形的周長,既有規則圖形的周長,也有不規則圖形的周長。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長概念。
二、說學生
周長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學生的認知基礎:一是在二年級學會了測量長度,二是在二年級下學期已對長、正方形進行了認識,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過數一數、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實踐操作活動,發現了長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條邊,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這些有利于學生認識周長的知識基礎和實踐操作能力都是我們教學中應當利用和開發的。呈現給學生的所有圖形,學生直觀看到的是一個平面圖形。而要讓學生說到周長就會去想到“圍圖形一周的長度”則是一個較難的認知過程,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則是對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挑戰。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通過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
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結合教材特點及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周長的含義,建立周長的概念。
2、能力目標:結合具體實物,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能初步測量計算三角形、四邊形等圖形的周長。
3、情感目標:通過演示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從而使學生達到自主學習、參與學習、合作學習的目的。
4、創新目標:在學生充分參與學習過程的基礎上,培養和發展學生多向思維,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測量與計算圖形的周長。
四、說教學重難點
我把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放在周長概念的建立和周長測量上,特別是周長概念的建立。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更好地突出重點,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了教師創設有趣的故事情景,學生操作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量中理解,聯系生活應用周長等措施,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為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消極的學習變為主動積極的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學法,反饋教學法,融合成“合作參與——探究交流”式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動手操作、組織交流、點撥釋疑、鞏固運用等程序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中、在“做數學”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重構認知。
六、說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不同形狀的圖形、不同形狀的物體、直尺、卷尺、軟尺、線等。
七、說教學過程
為達到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難點,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環節:
。ㄒ唬、創設情境,激趣揭題(預計用時3分鐘)
(二)、借助實例,認識周長(預計用時14分鐘)
。ㄈ、引導探究,測量周長 (預計用時16分鐘)
(四)、鞏固練習,應用拓展(預計用時10分鐘)
。ㄎ澹⒄n堂總結,回歸生活(預計用時2分鐘)
(一)、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講故事導入:(課件出示圖片)從前有一位老爺爺在自己家門前開墾了三塊地,種了一些農作物,并且長的非常旺盛。有一天,一些牲畜來搞破壞了,可把老爺爺急壞了。同學們,你們能幫老爺爺想想辦法嗎?(學生動腦筋想并發表見解:最后,制定出最佳方案----在每塊地的周圍安上護欄)。
師:怎樣才能知道每塊地需要安多長的護欄呢?
師:如果我們知道每塊地一周的長就可以了。讓學生初步認識周長,感知周長的意義。根據圖示教師激勵學生給這一周的長度取個名
字,然后自然揭示課題-----周長。
【設計思路:運用學生喜歡的故事引入,容易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認真仔細觀察的習慣,并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初步感知周長的含義。】
。ǘ⒔柚鷮嵗,認識周長
1、描一描
首先讓學生從學具筐中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組織學生在白紙上用水彩筆把這個圖形描下來。教師鼓勵學生上臺展示作品,并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描的。(師引導:沿著圖形的邊線描了一周,要首尾相接)板書:一周
【設計思路:通過描周長的活動,讓學生在做數學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加深學生對周長的理解與認識。】
2、指一指
多媒體出示游泳池的圖片。讓學生指一指游泳池池口的一周的邊線在哪里呢?(指名學生上臺指)
師小結:游泳池池口一周邊線的長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長。(多媒體進行動畫演示)
師:樹葉一周邊線的長,你找到了嗎?(多媒體動畫演示)讓學生說一說什么是樹葉的周長?(學生說)
3、找一找、摸一摸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周長,下面我們來找一找周長,
好嗎?比如我們的黑板,這一周邊線的長就是黑板面的周長(師指黑板演示)。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像老師一樣也找出一些自己身邊一些物體的周長(學生活動,舉例說明)
【設計思路: 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等操作活動中建構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同時從生活事例入手,指一指黑板、課本等的周長的操作活動,拓寬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談話:同學們找的可真多。物體面的周長我們會找了,平面圖形的周長你能找到嗎?那咱來試一試。(課件出示圖形,讓學生一起指;在這里出示一個“不封閉的圖形”讓學生來指,教師引導分析,讓學生明白:不是封閉圖形,它是沒有周長的。)板書:封閉
4、說一說
師提出:結合以上的實例,你能說一說出什么是圖形的周長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師板書:封閉圖形一周的總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ㄈ、引導探究,測量周長
師指著圖形提問:我們怎樣得到這些圖形的周長呢?它們的周長有多長呢?(生:測量)
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這個任務。合作之前,老師先提出要求(課件出示)
小組派代表上臺選圖形及工具。
小組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小學三年級數學《認識周長》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41頁的《認識周長》。
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這四個方面展開說課。
一、說教材
《認識周長》是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礎上展開的,這是學平面圖形周長計算的基礎。因此,使學生掌握好這部分內容非常重要。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認識了一些規則圖形,也看到過一些不規則圖形,但是沒有真正體會過周長的實際含義,要讓學生理解,周長就是繞圖形一周的長度,是一個較難的過程,結合教材特點和三年級學生的實際認識水平和心理特點,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1.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周長,初步學會表達測量的過程和結果。
2.過程與方法目標:結合實際活動,經歷認識周長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鼓勵學生積極與同伴合作,體驗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樂趣。
基于以上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認識和理解周長的意義,會測量圖形的周長。教學難點為:正確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準備了以下的教具和學具:
1、教師準備:實物圖,多媒體課件等。
2、學生準備:直尺、細線、樹葉、實物圖等。
二、說教法
本節課,我將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組織、引導和合作的作用,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為學生創設有趣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使學生
投入到探索和創造的數學活動中去。
2.活動體驗法。
新課標提倡“做數學”。學生只有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識,靈活運用知識。通過“描一描、找一找、量一量、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促進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探索,豐富數學活動經驗。
三、說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教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教學中,為落實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設計了以下學法:
1.觀察操作法!盎顒邮钦J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盡可能給學生進行觀察和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知識,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
2.合作交流法。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學生積極思考、探究、解決問題,獲得成功體驗。
四、說教學程序
鑒于對以上的認識,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我設計以下四個教學環節: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二、自主學習,重點探究;三、合作交流,深層思考;四、實踐應用,拓展延伸;五、總結歸納,暢談感受。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課一開始,我就利用多媒體演示一只小螞蟻沿著樹葉爬行一周的動畫,問:你觀察到了什么?螞蟻從哪里開始的?沿著什么地方爬?又是在哪里結束的?學生回答后,再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次,從而理解一周的含義。然后,出示一片吹塑紙剪出的樹葉,請2名同學描出它的周長,其他同學用手指在空中描一描,初步感知不論從哪一點開始,只要繞樹葉一周,又回到起點就是樹葉的周長。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周長(板書:認識周長)。
二、自主學習,重點探究
出示數學書,請同學指一指數學書封面的一周,同桌互相指一指,說一說,理解數學書封面的周長。老師出示三角形,找同學說出它的周長;請同學們拿出自己剪好的圖形,同桌互說平面圖形的周長。之
后師生一起小結什么是圖形的周長,并板書: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描周長,這一環節呈現一些規則和不規則圖形,讓學生感知周長,也讓學生明白周長就是長度,并提問描周長時要注意什么?這時候,我出示一個角,請同學們討論一下角有周長嗎?為什么?根據同學們的回答點出封閉,那么什么是封閉圖形呢?你來判斷一下以下圖形是不是封閉圖形,為什么?通過判斷讓學生明白:封閉圖形要首尾相連。
在這里我采用判一判,摸一摸,說一說,讓同學們明確只要從一個起點出發繞一圈,又回到起點,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周長,重點掌握封閉圖形的特征,以及它的周長。
三、合作交流,深層思考
老師這里準備了一根繩子,直尺,四個封閉圖形,請同學采用最棒的方法與同桌合作,量一量這些圖形的周長。同學們馬上小組測量,我巡視指導,討論過后,請各小組匯報測量的方法,我重點講不規則圖形的量法。我們可以用一根繩子,圍著樹葉一周的邊線繞一圈,然后做一個記號,把繩子拉直,并在尺子上一量,這樣我們就可以測量出圖形的周長。
本環節就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測量規則、規則圖形的周長,并深刻領悟周長的實際含義。
四、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本環節先出示正方形,怎么求它的周長?接著出示長方形,最后老師把這兩個圖形組合在一起,請同學們獨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讓同學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周長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總結歸納,暢談感受
孩子們,今天你學到了什么?在學習的過程中你感覺愉快嗎?你覺得哪個同學的表現最棒?
通過談話和評價,學會學科知識的同時,也享受學習知識的快樂,從而使學生學會欣賞自我,欣賞其人。
六、板書設計
最后說板書設計,本節課板書體現了知識性和簡潔性,把必要概念板了出來,圖文并茂,恰到好處。
小學三年級數學《認識周長》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五單元“圖形的周長”中“認識周長”這部分知識。本課指導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他們的周長,能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在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我準備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
一、說課程標準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給學生呈現“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盡力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二、教材及學情分析
“認識周長”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先通過“森林運動會”——小螞蟻圍著樹葉作運動,初步感知小螞蟻的運動路線就是樹葉的周長;然后對游泳池池口和籃球場周圍邊線進行觀察,明確這條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這里沒有給出周長的定義,而是通過生活中這兩個具體事例,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在獲得直接感知的基礎上認識周長的含義。接著以已有的直接經驗為基礎,讓學生根據給定的圖形去量一量、算一算,進一步理解周長,知道怎樣可以測量并計算出周長。此外,還要求組織相應的討論和交流,進一步加深對周長含義的認識。這樣安排,一方面使學生體會到周長的概念來自于生活實際,另一方面為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作了準備。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結合學生年齡和已有知識經驗,本課教學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經歷觀察、測量等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滲透“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在學習活動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數學思考能力,體驗與同學合作克服困難后獲得成功的快樂,樹立駕馭數學知識的自信。 由于三年級學生還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再加之本課內容是由面到邊線,學習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所以,體會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周長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教法設計及學法指導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設計教法及學法如下:
1、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長方形,正方形的觀察,操作和測量,引導學生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聯系一些常見物體和圖形建立周長的概念,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并學會計算。
2、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對知識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強加給學生,而是靠學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礎上探索獲得。這樣的安排,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習過程成為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和有個性的過程,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對空間觀念的形成。
3、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和習題,激發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熱情,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途徑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
五、教學準備:
一堂課要取得成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此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教師準備: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圓形的鐘面卡片,國旗的卡片,蝴蝶標本等。
2、學生準備:直尺、線、軟尺,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標準五角星、圓形的卡片等。
六、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現內容。為了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的過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創設情境,感受周長
情境的創設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小動物的年齡特點,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
課件展示小螞蟻作運動的場景,并讓學生舉起手來跟小螞蟻一起運動,然后抽象出小螞蟻的運動路線, 提出問題:小螞蟻運
動的這條紅色路線是樹葉的什么?你知道這條路線在數學上叫什么嗎?讓小螞蟻來告訴我們。(課件:我爬過的一周是樹葉的周長。)
由此激發學生認識周長的欲望。
(二)感知周長,理解概念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又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在第二環節:“感知周長,理解概念”中,分別設置了3個活動。
活動一:先是讓學生指一指圖上游泳池和籃球場的一周,感知這一周的長度,就是他們的周長;活動二:然后再找一找、摸一摸生活中其他物體表面的周長,如課本封面、課桌面、板凳面、鉛筆盒面等等,學生在這些具體的感知材料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了周長的概念;緊接著,活動三:描一描,我又請學生從1號信封里拿出畫有各種平面圖形的卡片來,任意挑選自己喜歡的形狀,描出它們的周長,通過短短幾分鐘描的過程, 學生的體會卻在不斷的加深,這種在做中感悟,我想是我們老師用再多的語言都無法替代的。這樣,對 “周長”這一概念的總結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過以上三個活動的操作,引導學生從“實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從“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學生把“周長”這一抽象概念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加深了對“周長”的理解。
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提問:通過剛才的活動,現在你能說說什么是平面圖形的周長嗎?
學生在操作實踐的基礎上,積極發言,描述對周長的認識,然后教師總結并在黑板上板書:圍成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周長。
(三)引導探究,計算周長
《數學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中提出了“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的方法測量物體的長度的過程”,還強調“引導學生在測量過程中根據現實問題,選擇合適的測量方法和工具,以及利用測量進行數學探究活動。”荷蘭學者弗賴蘭塔爾指出:“學習數學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中學”!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俗話說:聽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動手做一遍。學生只有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在本課的第三個教學環節:“引導探究,計算周長”中,我準備這樣設計:
1、設疑激趣,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我分別出示一個“△”和“ ”
學生們各執己見,想法不一,師適時引導:同學們的意見不統一,誰的答案正確呢?怎么辦?
學生馬上想到:可以驗證一下。
師追問:怎樣驗證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
學生回答:量一量。
這時學生探究的欲望被充分調動起來,處于一種探究的沖動之中。
2、小組合作測量周長。
(1)明確要求。
、傧裙酪还烂總圖形的周長,再量一量,填寫活動記錄表。
、谛〗M分工要明確,合作完成。
。2)測量周長。
同學們從信封中各自挑選出自己需要的測量工具,如細線、直尺,量出周長。學生可能想到:
、儆眉毦繞圖形一周圍一圈,然后測量出細線的長度。
、谟弥背甙衙織l邊的長度測量出來,然后把各條邊的長度加起來。
③測出一條長邊和一條短邊,“長邊×2+短邊×2”或“(長邊+短邊)×2”。
。3)匯報交流。
每組選2名代表匯報,說說填寫結果,介紹測量的方法,其他小組可隨時補充,并提出不同意見。
(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是教材的基本要求,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動腦探索的過程中,總結出測量周長的一般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內化:像“△”和“ ”一些直線圖形的周長,要先測量出邊長,再計算出所有邊長的總和,能根據周長的含義來計算簡單的平面圖形的周長,一些圖形還可以采用“變曲為直”的方法。)
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主動探究的欲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發。他們不但能在操作中學會合作,而且能在合作中學會操作。
。4)鞏固練習。
師:咱們研究了周長的計算方法,下面的圖形,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們的周長嗎?誰來口答?
。ǔ鍪緢D形 梯形 平行四邊形 六邊形)
(在這個環節,學生可能結合平面圖形的特征,在計算時采用簡便算法,從而為后續的學習作好鋪墊,同時也可以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體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數學理念。)
。ㄋ模┩卣寡由,運用周長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應用的過程。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币虼藬祵W練習的設計必須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所以,我設計了以下兩個練習:
、俎r民伯伯要給花圃圍上籬笆,這圈籬笆有多長?
。ǔ鍪緢D片)
、趮寢尩难鼑70厘米,這條褲子媽媽穿合適嗎?(平面鋪開就是70cm)
這樣設計可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ㄎ澹┛偨Y評價
回顧這節課,評價一下自己: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學習的快樂嗎?你覺得小組里誰在哪方面比較出色或者你有什么建議想對他說的?
教師總結:今天所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同學們要上于用你的火眼金睛去發現問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你會獲得更多的快樂!
附:板書設計
認識周長
圍成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周長。
。ㄔ诒菊n教學中,我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為前提,自主學習為途徑,合作學習為形式,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設計了以上教學環節。由于水平有限,其中定有許多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小學三年級數學《認識周長》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一個數乘分數》,我打算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課本圖
本課教學內容是青島版五四分段,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44-45頁 “一個數乘分數”這部分知識。
2、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一個數乘分數”屬于第二學段,數與代數領域中數的運算這一塊,本課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分數加減法以及約分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后面學習分數除法、比、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以及百分數的重要基礎。 針對上述教材分析,結合五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一個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2)方法與過程目標:通過操作、觀察、歸納,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感受數學思考與研究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結合本節課教學內容,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4、教學重難點
重點: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打算應用:
5、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長方形紙條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遵循這一理念,結合本節課的特點,我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
1、教法: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讓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看一看、想一想、練一練、合作交流、集體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獲得觀察、比較、抽象和歸納概括的方法,深刻感悟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能更好地解決一些數學問題。
2、學法: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說教學程序
現在我具體談談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把本節課設計成四個環節:
【出示課件】
。ㄒ唬﹦撛O情境 提煉問題
(二)引導探究 構建新知
。ㄈ┓答佁岣 鞏固計算
。ㄋ模┛偨Y反思 深化認識
(一)創設情境,提煉問題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提煉問題
1、新課伊始我直接出示課本信息圖: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后了解數學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提煉出本節課所要解決三個問題。
2、然后引導學生分析題目里的數量關系,使學生能順利地利用工作效率乘工作時間等于工作總量的數量關系列出算式。
3、引導學生觀察算式導出課題
。ǘ┮龑骄 構建新知
第二個環節引導探究,建構新知,本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包括兩個知識點的教學:
1、探究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探究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我分四個層次進行:
。1)拓展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引導學生先研究1/4×2的意義,這里先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知道求2小時織布多少米,也就是求1/4 米的2倍是多少?(板書:求1/4的2倍是多少。)然后用問題“你們能用長方形的紙折出1/4米的2倍是多少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表示出1/4米的2倍是多少。
折紙時,先讓學生在長方形紙條上表示出每小時織1/4米,再表示出2小時織多少米?通過折紙,使學生初步掌握,數形結合表示數學問題的方法,從而為下步學習做好準備,同時對學生的作品展示,評價,并對學生的成功進行鼓勵,使他們擁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2)接著根據第二個問題: 探究1/4×1/2 表示的意義。
這是學生知識跳躍的關鍵,這里我給學生提出一個挑戰性的問題:你們還能用長方形紙折出1/2小時織布多少米嗎?在這個具體的數量關系的情境中,學生能夠折出1/2小時能織多少米,就是1小時織的一半是多少,在肯定學生獲得了巨大成功的同時,老師適時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對意義的初步發現上:求1/2小時織布多少米也就是求什么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折好的圖形,先自己想一想,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或小組內的同學討論,你們有什么新的想法?
小組活動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幫助學生明析求1/4的一半(1/2倍)是多少也就是求1/4米的1/2是多少。從而使學生初步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同時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操作,通過師評、互評,教師多媒體課件演示,使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這樣設計教學符合標準提出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的要求。
、蹖W生根據問題三:獨立自主探究1/4×2/3的意義:
讓學生獨立自主在長方形紙條上表示出:2/3能織多少米?組織學生自己獨立動手操作,做完與學習小伙伴交流。然后集體交流、評價、展示,教師適時進行多媒體,直觀形象演示,不斷完善學生的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1/4×2/3表示求求1/4的2/3是多少。(板:求1/4的2/3是多少。)
④小練習:
我們已經知道1/4×1/2 1/4×2/3所表示的意義,如果是 1/4×2/5呢?
你能再舉個例子嗎?學生舉例。并說意義。通過這個環節引導學生具體抽象出: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并板書:一個數乘分數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2、探索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本知識的教學我首先引導學生:
觀察:
(1)我們明白了這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那你知道它們的得數嗎?
結合剛才操作的過程,根據分數的意義學生不難理解,很容易說出結果,教師適時多媒體演示。
討論:
然后讓學生觀察積的分子,分母與兩個因數的分子,分母有什么關系?小組討論,匯報交流,總結概括計算方法:一個數乘分數,分子和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和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應用:計算1/4×2/3
通過這個例子訂正規范格式。
明確:為了計算簡便,也可以先約分再乘,結果要化成最簡分數。
。ㄈ┓答佁岣,鞏固計算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能起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鍛煉能力的效果。
1、出示綠點標示的問題。先讓學生自主完成,交流時讓學生講出計算和約分的過程,學生相互評價。
2、自主練習1—4題。
在練習反饋中,我采用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訂正的方法進行,并重點關注學生,對算式意義的理解深度和計算水平。 由于本節課新授部分較多,估計練習時間不太多,所以我的練習設計以鞏固新知為主,對于學生技能的熟練訓練,和發展留于下節課進行。
(四)總結反思 深化認識
第四個環節是總結反思 深化認識
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談。教師總結:是啊,我們不僅知道了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板:意義)還研究出了它的計算方法,(板:計算方法)在談收獲知識的同時并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等三個方面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通過自評、互評、師評來比較自己的優點與不足,以此樹立信心,明確努力方向。
四、說板書設計
最后我來說說我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是“微型教案”。所以,此板書重點突出,起到了提綱挈(qie)領的作用,對學生具有較強的指導性。
總之, 在全課的整體設計中,我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活動,力求做到結構嚴謹、環環相扣、步步緊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確保課堂學習的高效性。同時我個人認為數學課堂教學,教會學生數學思考的方法,遠比教給他一個數學公式更重要,整個課堂設計我比較注重學生的學法指導。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當之處請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小學三年級數學《認識周長》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教材《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認識周長》第1課時。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這是一節概念、測量與計算相結合,研究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上,聯系一些常見物體和圖形進行教學的。本課的教學是學生以后學習各種圖形周長計算的基礎,也是幾何知識的重要基礎。
3、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讓學生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能測量、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2)數學思考:結合課件,經歷觀察、測量等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滲透“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
。3)解決問題:在學習活動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4)情感態度: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與同學合作克服困難后獲得的成功,樹立駕馭數學知識的自信。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周長。
教學難點: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
二、說學生
周長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生活中學生對于周長的認識只有初步的體驗,具體周長的概念還沒有形成,教材呈現給學生的所有圖形,學生直觀看到的是一個平面圖形,而要讓學生說到周長就會去想到“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 是一個較難的認知過程,怎樣合理利用資源,來建立學生對周長的空間觀念則是對我的挑戰。
三、 說教法、學法
學法:1、觀察操作法;2、合作交流
教法:創設情境、質疑引導、注重實踐。
四、說教學資源
1、教師準備: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直尺、線、軟尺,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卡片。
五、說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體現這一新理念,本節課我設計了“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自主探究,再次感知——運用知識,深化認識——課堂總結,拓展延伸”這四個環節進行教學。教學基本程序如下:
。ㄒ唬﹦撛O情境,初步感知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的課堂來了一位老朋友,你們看,是誰?(課件演示:小螞蟻爬過樹葉一周的動畫情節)
2、引導觀察,建立認知:(指著畫面上小螞蟻走過的路線)仔細觀察,小螞蟻在干嘛?它是沿著怎樣的路線跑步的?
3、初步感知。
我們把樹葉一周的長度叫做樹葉的周長。讓我們再看一次(再次播放課件)
。ㄔO計說明:從學生喜歡的小動畫入手,利用課件演示,出示小螞蟻爬過樹葉的動畫情節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讓學生通過觀察,從而對周長的概念有一個初步的感知。)
。ǘ┳灾魈骄,再次感知
1、(出示課件中的圖片)你能找出鐘面、游泳池、籃球場、花園的周長嗎?
生一邊說一邊比劃它們的周長(重點突出從起點又回到起點)。
。ㄔO計說明:此環節在學生邊說邊比劃的同時運用課件相機地演示出物體的周長,并且閃爍一次,從“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幫助學生形成 “周長”的空間概念。)
2、進一步感知、完善周長的含義。
。1)(用課件出示幾組圖形)仔細比較,誰的周長長一些?
。ㄗ詈蟪鍪疽粋封閉的和一個不封閉的圖形)比一比?
此時,學生有的認為那個封閉的圖形的周長比較長,師用課件操作,將那個未封閉的圖形繼續擴大,生都看傻眼了,馬上意識到一定要是封閉圖形,才會有周長。
揭示: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它的周長。
。ㄔO計說明:此處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多媒體,讓學生用最直觀的方式清楚地看到如果一個圖形沒有封閉,就不能確定它的周長,從而進一步完善周長的概念,此處成功地運用課件解決了這一難點。)
。2)(出示課件中的多個圖形)下列圖形哪些有周長,哪些沒有?
。ù颂幐鶕䦟W生回答運用課件相機給予判斷,讓學生更清楚、更明了)
。3)聯系生活找一找,并和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
你能找到我們身邊物體或圖形有周長嗎?生匯報并比劃。
。ㄔO計說明:通過生活中的具體實例,讓學生去觀察、交流,使學生反復體驗和理解周長的含義,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和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周長概念源于生活實際,也為求周長作了鋪墊。)
3、合作探索計算周長的方法。(從比較周長的長短入手)
。1)目測。從生剛剛找出的周長中,師隨機提問,黑板的周長和文具盒的周長哪個長?你是怎樣進行比較的?
。2)猜測。(出示課件)這幾個圖形中你認為哪個周長長?
(設計說明:讓學生在情境中產生自主探索求長方形、樹葉、正方形、三角形周長的方法的強烈愿望。)
(2)意見不一,怎么辦?同學們你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我們可以怎樣來驗證?引導學生得出:需要實際測量。
提出要求:利用你自己身邊的工具以及老師提供的工具,你能測量出這些物體的周長嗎?(課件出示操作要求)
(3)分組活動,實踐操作。
(4)反饋交流:
A、直接測量:生說說是平面圖形的周長是怎樣測量的。
引導小結:計算一個平面圖形的周長,要分別測量出每條邊的長度,再把測量的結果相加。
。ㄔO計說明:通過交流自己的想法,知道什么是平面圖形的周長,加強對周長含義的認識。)
B、化曲為直:說說樹葉的周長是怎樣測量的。
引導生說出繩測法(師用課件演示。)
(5)歸納:剛才我們通過量、算、滾、圍等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很多物體表面的周長。
4、小結:怎樣計算圖形的周長?
(設計說明: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圖形的周長求法,通過圍一圍、算一算等活動,鞏固對周長的認識,并且在交流中感受到解決問題方法和策略的多樣化,發展數學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對于曲線圖形的周長是學生最難以掌握的,如何去測量,方法是怎樣的,如果光是口說,學生無法理解,所以此處,用課件展示了如果用繩測法來量曲線圖形的周長,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了“變曲為直”的這個過程,成功地突破了這一難點。)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算一算廣告牌需要多長的彩燈。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再匯報。
2、小花園圍上柵欄,30米夠嗎?(課件出示柵欄圖片)
仔細觀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這里面有你不理解的知識嗎?
學生分析題意,列式解答。
(設計說明:如今的孩子,也許見過柵欄,但是對柵欄這個詞比較陌生,圍柵欄又是生活中常見的事例,與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此處用課件讓學生把已有的經驗基礎與生活掛上鉤,很快讓學生明白求需要多少柵欄也就是要求它的周長。)
(四)知識升華,拓展延伸
1、在學校的金秋體育節上,彩旗隊策劃了兩條路線,你覺得哪條路線長?為什么?(課件出示彩旗隊路線圖)
學生小組討論后匯報交流,部分學生還心存疑問:真的是這樣嗎?(這時師用課件演示兩條路線。)
。ㄔO計說明:此處學生經歷由“疑問——討論——解釋——疑問”在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但是每個班的孩子的思維不可能齊步走,空間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一樣,所以師用課件將彩旗隊的這兩條路線一一展示,這樣就一目了然了。)
2、想一想,計算圖形的周長,至少需要測量幾條邊?(課件出示)
。ㄔO計說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形,先作出自己的判斷,再在小組中交流討論,在班級發言時,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平移邊線的過程,直觀地感受平移的數學思想,培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實踐活動:兩人合作測量腰圍、頭圍、胸圍
。ㄔO計說明:練習題的設計由淺入深,逐步提高,從計算教室的周長到解決實際問題柵欄的長度,再結合學校的“金秋體育節”拓展到彩旗隊中的問題以及在圖形中體驗周長與平移的關系,最后還是回歸到生活中,測量和比較腰圍、頭圍、胸圍既是對周長概念的鞏固,讓學生在“玩”中用所學的周長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體驗成功的快樂。)
。ㄎ澹┛偨Y評價
回顧這節課,評價一下自己: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學習的快樂嗎?你覺得小組里誰在哪方面比較出色或者你有什么建議想對他說的?
六、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很簡單,根據本課設計的需要,我們只把周長的概念板書了下來。簡明扼要,又突出重點。
七、說教學反思
縱觀整堂課,在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學生主動參與為前提,自主學習為途徑,合作學習為形式,有效地運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教學,旨在突出以下幾點:
一、運用生動的情境,理解周長。
二、讓兒童在生動具體的現實情境中感知周長,形成概念。
三、讓兒童在優化的活動情境中積極探究,合作交流。
四、縱觀整節課,還是留下了遺憾,小組合作,如何有效發揮每個成員的作用,還需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探索。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懇請各位領導、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小學三年級數學《認識周長》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周長》是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礎上展開的,這是學習平面圖形周長計算的基礎。因此,使學生掌握好這部分內容非常重要。
本節主要教學內容是:利用實物和圖形,通過剪、描、畫、量等實踐活動,讓學生自己體驗“封閉、一周”這些詞,初步感知周長的含義;并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進一步加深對周長的理解。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結合具體實物,通過觀察、親身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教學難點是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理解周長。
2.經歷觀察、測量等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滲透“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在學習活動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3.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說學情
“認識周長”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之一。因為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征還是圖形特征、性質,對于小學生來講,都比較抽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
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入、提高的過程。
三、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
為學生創設童話情境、生活情境、問題情境、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投入到充滿探索和創造的數學活動中去。
2、活動體驗法。
新課標提倡“做數學”。學生只有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識,靈活運用知識。通過“剪、描、畫、找、量”等一系列活動,促進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探索,豐富數學活動經驗。
3、趣味練習法。
將周長的測量和計算融入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中,拓展周長的含義,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四、說學法:
1、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發展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五、說教學過程:
一、理解周長的一般含義
(一)剪一剪,感知周長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喜歡)在眾多的卡通動物中你最喜歡誰?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三張卡通動物圖片,看一看,它們是誰?先選擇一張你最喜歡的,能不能把它輪廓剪下來讓它變得更加漂亮呢?(能)聽清要求:如果你能在2分鐘之內剪好,那它就歸你了,老師要開始計時了。
2、學生動手剪卡通動物頭像。(還沒有剪好的同學加油了。)
3、誰來展示一下你剪出來的卡通動物?(你剪的是什么動物頭像?能不能用手指指一指剪的過程,從哪兒開始到哪兒結束?)說得真好,誰再來說?
4、小結:剛才我看到同學們剪圖片時有的是從這兒開始剪,有的是從這兒開始剪(手勢)的,我們給開始剪的地方叫起點,但不管是從圖片的哪點開始剪,最終又回到了起點,我們把這(手勢表示)叫做圖片的一周。
我們來看大屏幕:動畫演示機器貓、米老鼠、懶羊羊頭像的一周(我們先把剪刀和這些圖片收好)
。ǘ┟枰幻,感悟周長
師:剛才的任務大家完成得很出色,老師還給同學們每人帶來了一片樹葉,趕快把它找出來,一起來指一指樹葉表面的一周(從起點開始又回到起點)。你能想辦法在紙上描出樹葉的一周嗎?指名同學到黑板上描,其他同學從學具袋中找出樹葉圖在下面描。
剛才黑板上的這位同學和大家都描出了樹葉的一周,但是這
“一周”有什么不同?哪個更長些?看來一周有長有短,樹葉一周的長度叫做樹葉的周長(邊說邊用彩筆描出黑板上樹葉的周長)。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周長”的知識(板書課題:認識周長)
。ㄈ┲敢恢,找一找,感受周長。
1、指一指:樹葉表面有周長,你能找出它們的周長嗎?出示光盤、數學課本指名學生指一指光盤表面、數學課本封面的周長。
2、找一找
。1)其實周長在生活中處處可見,接下來我們開展一個找周長的活動,請你在身邊、周圍找一找,找到以后用手指一指,然后跟你的同桌說一說,你找的周長在哪兒?
(2)誰來說說你找到了什么的周長?
學生可能指出尺子、課桌的表面、黑板、銀幕等周長。 預設:剛才同學們在找、指周長的過程當中有什么問題嗎?老師發現有的同學是這樣指尺子的周長的(指尺子的一周多)你們覺得對嗎?為什么?
3、看來,同學們都會觀察、愛思考,找到了這么多物體表面的周長,其實在我們的身上也有很多周長,比如給小孩買帽子就得知道小孩子的頭圍,做衣服要量一量腰一周的長度即腰圍,誰來估計一下老師的腰圍有多少厘米?誰來量一量?(生將軟尺拉直,讀出數據)同學們,你們看明白了嗎?這位同學真聰明,用“化曲為直”的方法量出了老師的腰圍。剛才同學們通過描樹葉知道一周有長有短,現在通過量老師的腰圍知道一周是有長度
小學三年級數學《認識周長》說課稿 篇8
一、教學內容:
本節課所授內容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周長的認識。
二、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平面圖形周長的教學。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對后面的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時也為后面將要學習面積及面積的計算做好提前孕伏。舊教材是把對周長的認識和長方形周長的計算編排在了一起,而現在我們是用一整節課的時間讓學生感知什么是周長,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充分感受,從而理解周長的含義
三、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認識周長的過程,理解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物體的面和簡單圖形的周長。
2.通過觀察、測量、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滲透“化曲為直”的思想。
3.通過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在操作中分析問題,又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現實生活里的數學,發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數學思想和創新精神。
四、教學設計思路:
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這個詞語,所以只有通過觀察、親身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課堂首先注意創設情境,從學生描繪樹葉的形狀引入,從學生非常熟悉賽跑開始,通過兩項不同周長的比賽做對比,初步感知周長;再通過螞蟻爬樹葉的邊線來認知周長,從而,使學生得到圖形的周長就是一周的長度。這種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創設,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中,使他們進入積極的觀察、思考活動中。然后通過描一描書中樹葉和圖形的邊線,直觀感知周長的意義。從身邊找一個例子說一說什么是它的周長,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長。這主要是為了拓展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初步認識周長的意義。量一量、算一算。讓學生運用周長的知識,兩個人合作互相量一量腰圍活動,同時算一算圖形的周長,使學生感受學習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五、設計理念:
1、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習有價值的數學”,所以在選取例子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具體事物出發展開教學,通過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活動,獲得對空間與圖形知識的直觀經驗,并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2、讓學生親身經歷“做數學”的過程。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在生動的具體情境中呈現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觀察、測量、計算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掌握測量方法,在計算中進一步理解周長的含義。這種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學習數學,有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也使學生的情感、態度、能力等得到充分的發展。
小學三年級數學《認識周長》說課稿 篇9
一、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44—45頁的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來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的。要求學生進一步理解周長的含義,并能根據圖形的特征找出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學好這節內容將為今后學習其他圖形的周長、面積打下良好的基礎。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重點應放在讓學生觀察、操作、交流和感悟中體會周長含義,從而自然的獲得求圖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培養他們的數學交流、合作和動手操作的意識。要引導好學生獲得更深刻、更準確的理解和體驗。理解周長的含義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3、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法、學法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的規律,獲得數學經驗;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參與和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水平和情感態度,促使學生向著預定的目標發展的作用。因此本節課,在教法和學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兩方面:
1、教師重在創設情境和點拔,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景。
2、學生重在自主探究,動手實踐,自行歸納,合作交流。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不同形狀的樹葉1—2張。
五、學具準備:
要求學生采摘樹葉1—2張,直尺、量繩、紅領巾、五角星、正方形和長方形、梯形等圖片,以小組為單位準備。
六、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首先用演示:用學生平時最常見的澡盆口的一周展示周長提出問題,讓學生說一說什么是周長?像這樣圍澡盆口一周的長度叫周長,接著演示2張幻燈片,突出圖形不同周長也隨知改變。
2、在學生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新知。如何求得圖形的周長呢?(不同的圖形有不同的方法),如怎么測量出一片樹葉的周長呢?讓學生動手操作后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教師再演示第3張紀燈片,讓學生得到更直觀的感知。
3、讓學生指出身邊的不同圖形的周長,并用手摸一摸,如紅領巾、課桌面邊線、課本封面的邊線。
4、描一描,讓學生描一描自帶的樹葉周長。
5、量一量,量同學們自己的腰圍、頭圍,并記錄下來與同學交流。
6、試一試,教師出示幻燈片,讓同學觀察圖形,并試著算出各個圖形的周長,體現算法多樣性。
7、繼續演示幻燈片,讓學生在方格紙里分辨不同圖形的周長。
8、鞏固練習,指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進一步體會周長的含義。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合作交流。
七、教學時間安排:
預計創設情境,激發興趣3分鐘,探索知識20分鐘,嘗試訓練5分鐘,鞏固練習10分鐘,小結2分鐘。
八、板書設計
周長的認識平面上的圖形都有周長,如:澡盆、課桌面、門框、課本封面、紅領巾等等。像這樣圍成這些圖形一周的總長是它們的周長。九、設計本節課教學的主要想法教學過程的安排,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積極為學生搭設自主探究的平臺,尊重學生的實際需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表現自我的空間,很好地把握學生主動思維的機會,從而使他們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和情感的體
小學三年級數學《認識周長》說課稿 篇10
一、教材說明
1、說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西師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第一課時:認識周長。
2、教材簡析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是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礎上展開學習的,同時也將為后面學習圓的周長和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奠定基礎。理解周長的概念則是本單元的學習基礎。這里的周長概念不僅局限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也包含所有平面圖形的周長,既有規則圖形的周長,也有不規則圖形的周長,這樣編寫的目的一是因為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規則圖形,另一方面學生只局限于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認識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學生對周長概念的真正理解。
把認識周長單列為一個教學內容是西師版教材編寫的一個創新。教材通過讓學生摸、描等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建立周長的概念,幫助學生對周長的理解,組織學生測量圖形的周長,加深對周長概念的理解,力求讓學生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我們應當明確教材編寫的意圖。
二、說學生
周長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學生的認知基礎:一是在二年級學會了測量長度,二是在二年級(下)已對長、正方形進行了認識,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過數一數、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實踐操作活動,發現了長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條邊,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這些有利于學生認識周長的知識基礎和實踐操作能力都是我們教學中應當利用和開發的。
另外,呈現給學生的所有圖形,學生直觀看到的是一個平面圖形。而要讓學生說到周長就會去想到“圍圖形一周的長度”則是一個較難的認知過程,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則是對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挑戰,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對此教師要注意啟發、指導學生的學習。
三、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認為本課的教學目標應為:
1、結合實物或圖形認識周長的意義,并能指出和測量出具體圖形的周長。
2、經歷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體驗現實生活與周長的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與探究能力。
以上教學目標是根據數學課程標準中“空間與圖形”部分的要求擬定的具體目標。第一個是本課的認知目標,第二個則是體現數學思考的能力目標,第三個目標的確定主要是以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方面來思考的。如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學習有好奇心與求知欲等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都應當注意培養。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理解周長的意義,會測量圖形的周長。因為不管是從教材改編的意圖,還是課程標準的具體目標來看,都是為了讓學生能真正理解周長的意義。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周長后,學生才會理解計算圖形的價值。
教學難點是建立周長的觀念,因為空間與圖形領域學習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這節課的教學準備是:教具(多媒體課件、一些幾何圖形的圖片)
學具:(圖片:長方形、三角形、圓、五角形、心型;一個籃子里面有毛線,軟尺,40厘米刻度尺)
四、教法與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更好地突出重點,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了教師創設情景,學生操作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量中理解,聯系生活應用周長等措施,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五、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景,激趣揭題
該環節設計動畫展示的兩只小螞蟻爭論誰爬得快,然后約定沿樹葉的邊沿爬行一周,看誰先到達終點,評出冠軍。學生十分喜歡看動畫,情景展現激發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關注和興趣。接著讓學生來當裁判,你認為誰應該是冠軍?啟發學生分析理解,強調1、是沿樹葉的邊沿,2是要爬一周(雖然紅螞蟻先到終點,但它沒有沿樹葉的邊沿爬,黑螞蟻沿樹葉的邊沿爬了一周,所以冠軍應是黑螞蟻),讓學生初步認識周長,感知周長的意義。根據圖示教師激勵學生給這一周的長度取個名字,然后自然揭示課題,認識周長。
。ǘ﹪L試操作,理解周長
1、首先讓學生從學具中選擇一個喜歡的圖形,摸一摸它的周長,讓學生感知一周的長度,安排學生間和師生間的交流,通過這項活動,讓學生感悟周長,理解周長的含義。
2、然后組織學生在白紙上用水彩筆把這個圖形的一周描下來。教師選取幾個學生的作品上臺展示,讓學生觀察描出來的圖形周長,并適時評價。為了幫助學生學習,教師課件出示五個圖形(與學生學具中的圖形是一樣的),動畫再描出剛才展示過的圖形的周長,并啟發學生思考,剛才你們用水彩筆描出了圖形的一周,圍圖形的一周的長度是圖形的什么?設計讓學生在紙上描出圖形的周長,這里實際上是一個從物體平面抽象出圖形周長的過程,也是為了幫助學生建立周長的數學模型的過程。
3、當學生感知周長的意義后安排學生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另外幾個圖形周長的圖像的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先想像三角形的周長,再想像五角星的周長。本環節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
4、因為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所以讓學生聯系生活,指出實物或圖形的周長,有助于學生對周長的理解。教師啟發學生邊指邊說,并適時引導學生用規范的語言來描述生活中見到的實物面或平面圖形的周長。
5、引導學生概括出周長的意義
接著學生的若干舉例后教師提問:你知道什么是周長?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對周長的理解,教師結合圖形引導學生概括出;圍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并板書出來。
。ㄈ┖献魈骄,量中理解周長的意義
1、學生知道了什么是周長后再組織學生具體測量一些圖形的周長(完成教材98頁第3體測量長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通過實踐操作在測量中深化學生對周長概念的理解,并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學會測量圖形周長的不同方法,為后面學習周長的計算作一些過渡性準備,培養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可能有的同學每條邊都量,也可能長方形只量長、寬,正方形量一條邊)。
2、測量圓的周長
教師用激勵的語言讓學生選擇恰當的測量工具,想辦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有什么辦法?再同桌交流啟發思維,然后合作測量圓的周長。本環節的設計對三年級學生來說是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意圖不是要求學生準確地測出圓的周長,而是學會思考用什么樣的工具,用什么方法去量出這個圓的周長。達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的目的。接著組織學生匯報并展示,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反饋交流拓寬學生的思路,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學生可能用毛線圍的多一些,也可能用軟尺測量出周長,還有可能有學生采用把圓在直尺上滾動的方法(這應當是學生想到的最高級的方法,他反映了學生的智力水平)。
。ㄋ模┞撓祵嶋H,應用周長
1、先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用到周長的事例?(教師適時啟發引導:這塊黑板給它鑲邊……)
2、學生舉例后教師用課件展示生活中周長的應用,增長學生的見識,如用廣告牌的邊框、柵欄、裝修房屋、地圖的邊界等等,最后一個場景是商場里一個叔叔因買褲子,正在量腰圍。教師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去互相量出腰圍,并對學生量的情況進修反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運用所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感受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3、教師小結
學生對腰圍的興趣正濃,教師隨機啟發學生回家去測量爸爸、媽媽的腰圍,去量一下家中書桌的周長等,把課內學習引伸到課外,拓展學生的數學學習。
五、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是 認識周長
圍圖形一周的長度
根據本課設計的需要,我們只把周長的概念板書了下來。簡明扼要,又突出重點。
小學三年級數學《認識周長》說課稿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感知圖形的周長,理解周長的含義。
2、使學生建立周長的觀念,培養學生合作意識以及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美,陶冶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操。
教學重點
理解周長的意義,學會探索圖形周長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
周長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教具:白板課件、圓形鐘、筆筒、兩根同樣長的繩子、沒有包邊的鏡子。
學具:若干平面圖形(圓形、長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形、月牙形、樹葉形)棉線、直尺
教學過程
一、利用白板課件創設有趣的情境,引入新課。
1、師:小動物們準備舉行一次運動會,這幾天,小動物們都忙著鍛煉呢。ò装逭n件演示:小動物跑步畫面)
師:瞧!它們已經站在各自的跑道上準備跑步呢!請同學們先仔細觀察,他們的跑道有什么不同?
預設:形狀不同。有的是五角星形、有的是圓形、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月牙形。
師:接下來,請大家仔細觀察,小動物們是怎樣跑的?(白板課件動畫演示:小動物繞各自的跑道跑一周)
預設1:小動物是沿著圖形的邊跑的。
預設2:它們是從哪兒開始還是回到哪兒。
預設3:繞圖形的邊跑了一圈。
師:小動物們呀,就是繞著這些圖形跑了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它們的周長。
2、揭題并板書: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學習“周長”。(白板課件播放毛毛蟲在樹葉上爬一周的動畫并用白板的淡入效果顯示“周長”這一課題。)
二、感知周長
1、理解周長的意義
師:有誰認識周長?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什么是周長嗎?
預設1:圖形一圈的長度。
預設2:圖形所有邊的長度。
師:同學們的發言非常精彩!這是你們對周長的理解,我們來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并把你在書上看到的內容說給同桌聽。(利用白板的拖拉標簽拖拉出提前隱藏的“周長的定義”。并用放大鏡效果突出關鍵詞。)
師:對于周長的定義,你有什么想問或想說的嗎? 預設:什么是封閉圖形?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抓住了關鍵,這樣吧,誰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預設1:封閉圖形就是封住口的圖形。
預設2:封閉圖形就是一點縫隙都不留的圖形。
預設3:密封起來的圖形就是封閉圖形。
白板課件出示:兩組缺口和不缺口的圖形(也可以試著讓學生在白板上用書寫筆畫一畫。)
師:這兩組圖形有什么不同?
預設1:第一組圖形有缺口,而第二組圖形沒缺口,是完整的。
預設2:第一組圖形有開口,第二組圖形是封閉的。
師:對!像第二組這樣首尾相接的圖形就是封閉圖形。(教師用書寫筆在白板上畫三角形解釋首尾相接)
2、指一指生活中物體表面的周長
師:剛才認識了周長,其實,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有周長。
。1)出示:圓形鐘、筆筒
師:誰來指鐘面的周長和筆筒底面的周長?
抽生上前指。
師:誰能說說指周長時應注意什么?
預設1:從哪兒開始還是回到哪兒。
預設2:首尾相接。
師:對!指周長時一定要注意從哪兒開始還是回到哪兒,也就是首尾相接。
三、探究測量方法
1、設疑
師:剛才小動物們跑步了,而且都是繞著各自的跑道跑了一周,誰跑的路最長呢?怎樣就知道啦?
預設1:看誰繞的彎多。
預設2:我覺得要量出它們的周長。
師:那用什么辦法來測量這些圖形的周長呢?想不想親自動手量一量這些圖形的周長?
生:(異口同聲)想
2、六人小組合作,探究測量方法。
要求:拿到圖形后,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測量最好?然后再動手測量。
學生小組合作
3、匯報:你測量的是哪個圖形的周長?你是怎樣測量的?
4、比較歸納
師:剛才測量周長時,有的同學直接用直尺就可量出圖形的周長,而有的同學先用繩子圍了一周,再用尺子量出繩子的長度才得到圖形的周長。什么樣的圖形就可以直接用直尺量?什么樣的圖形就得先用繩子繞一周?
生:像五角星、三角形、長方形都有直直的邊就可直接用直尺量,像圓形、月牙形、樹葉形邊是彎的就得先拿繩子繞一圈。
5、小結
師:一個圖形的邊比較平直就可以直接用尺子來量它的周長,沒有直直的邊就得先用繩子繞一周。
四、拓展練習
1、用兩根同樣長的繩子圍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誰的周長長?
2、給圓形小鏡子包邊。
小學三年級數學《認識周長》說課稿 篇12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認識周長的過程,理解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物體的表面和簡單圖形的周長。
2.通過觀察、測量、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滲透“化曲為直”的思想。
3.通過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在操作中分析問題,又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現實生活里的數學。
4.發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數學思想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難點: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出周長。 教學準備:線、直尺、皮尺、樹葉、課件 預習:
內容:數學書45頁。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它個子小小的、力氣卻大大的,能舉起自身重量100倍的物體,被稱作動物界的大力士,你們能猜到它是誰嗎? 生:螞蟻。
師:同學們太棒了!它就是小螞蟻淘淘,快跟淘淘打個招呼吧! 生:淘淘好!
師:今天這節課淘淘就和我們一起來研究數學問題!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自學提示
1、描一描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45頁,請你用彩筆描一描這片樹葉和數學書的邊線。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描的?
2、說一說什么是周長?
把書打到45頁,開始自學上半部分內容 學生匯報交流
讓學生找一找身邊的任何一個物體,指一指或摸一摸它們的邊線,如摸一摸桌面的邊線、文具盒的邊線。
辨一辨下面哪些圖形有周長,哪些沒有,為什么?
。ǘ、量一量。怎樣能得到樹葉和數學書封面的周長呢?
師:淘淘知道你們知道了什么是周長,可是它還想知道自己爬樹葉和數學書的封面到底爬了多少厘米?該怎么辦? 同桌討論,指名匯報。 議一議:
1、可能有哪些測量方法?你們準備用哪種?
2、選擇哪些測量工具?
3、小組內如何分工? 做一做: 實際測量,師巡視。 說一說:
1、使用了什么測量方法?
2、選擇的測量工具有哪些?測量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測量的結果是什么? 指2名學生匯報。
。ㄈ⿺狄粩怠
淘淘看咱們班的學生這么積極地想辦法,它也想像咱們一樣學得更聰明,于是它開始積極地想辦法,它看到了三個圖形,想知道它們的周長,可是淘淘學奸了,它沒爬也沒量4,卻知道了它們的周長,你知道為什么嗎?仔細觀察。它能數出來,你們能數出來嗎? 學生獨立數一數,然后交流你是怎樣數的?
三、鞏固練習
1、蝸牛奇奇看大家學得這么好,他也來走一走,你能將他們走的路線畫出來嗎?練一練第一題
2、淘淘看大家這么聰明,他又帶來了一道題,想考考大家,練一練第二題。
3、淘淘很佩服我們同學們算得又對,學得又快,它很高興可以和大家一起學習,因為這樣它也能變更聰明!于是它高高興興地請來了4個好朋友一起跟你們學習,這4只小螞蟻想分別繞著下面的圖形走一周,他們走的路線一樣長嗎?
四、總結
師:這節課上到這里就要結束了!我們回想一下,我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學《認識周長》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周長說課稿12-14
小學數學《周長》說課稿11-16
小學數學說課稿《周長》07-21
小學數學《周長》說課稿范文12-14
小學數學《周長》說課稿模板11-22
小學數學周長說課稿范文08-08
小學數學《圓的周長》說課稿01-05
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認識周長》11-23
小學數學《認識周長》教學反思10-26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圓的周長》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