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六年級說課稿范文(精選12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六年級說課稿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六年級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節實踐課,內容選取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的寄信活動為素材,通過探究如何確定郵資,如何根據信函質量支付郵資等活動,一方面鞏固所學的集合、組合知識,另一方面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能力。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熟悉、了解、鞏固所學的郵票組合知識,并通過探究,知道如何確定郵資,會寄信。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如何確定郵資,如何根據信函質量支付郵資等活動,培養學生調查能力、搜集處理信息能力和歸納、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本節課的重難點:
探究如何確定郵資,如何根據信函質量支付郵資。
二、說教法學法
1)以學生已有經驗導入,提高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先給學生呈現一些不同的郵票,讓學生了解郵票的相關知識,認識郵票的作用,為后面探索郵票中的數學問題作好鋪墊,同時也讓學生通過郵票上的圖案了解我國的大好河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凸現教學的實效性。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首先,出示國家郵局關于新含郵資的規定,使學生了解信函郵資的一些常識,并說明確定信函資費的兩大要素:第一,信函的目的地是本埠還是外埠。第二,信函質量。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引導學生填寫1克——100克的資費表格,確定100克以內的信函所支付的費用,再確定哪些資費可以僅用0.8元和1.2元的郵票支付,那些不能。然后再小組合作,設計出一張符合要求的郵票面值。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練習中提升學生應用數學意識,培養創新意識。
練習相似類型的習題,如最多用4張郵票支付不超過400克的信函,除了用0.8元和1.2元的郵票外,還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郵票?在練習活動中,先小組合作再獨立解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使學生會應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說教學過程
。ㄒ唬┙沂菊n題:
1、觀察郵票
問:你寄過信嗎?見過這些郵票嗎?
2、說一說。
(1)上面這些都是普通郵票,你還見過哪些郵票?
。2)你知道它們各有什么作用嗎?交流后,使學生明白普通郵票面值種類齊全,可適用于各種郵政業務。
3、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郵票中的數學問題。
板書課題:郵票中的數學問題。
。ǘ┙M織活動:
1、出示郵票相關的費用。(課本118頁)
問:從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
。1)不到20g的信函,寄給本埠的朋友只要貼0.80元的郵票。
。2)不到20g的信函,寄給外埠的朋友要貼1.20元的郵票。
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樣貼郵票?
(1)學生觀察表中數據,計算出所需郵資。
(2)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郵資1.20元,40g,的信函,郵資是2.40元。
3、不足20g按20g計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郵資是3.60元。
4、如果郵寄不超過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貼3張郵票,只能用80分和1.2元的郵票能滿足需要嗎?如果不能,請你再設計一張郵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郵票能滿足需要。
。1)不超過去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郵資?
學生說一說各種可能的資費。引導列表描述。(課本119頁)
。2)只用80分和1.2元兩種面值可支付的資費是多少?
一張:80分1.2元
兩張:80分×2=1.6元 1.2×2=2.4元 0.8+1.2=2.0元
三張:0.8×3=2.4元
1、2×3=3.6元
1、2×2+0.8=3.2元
。3)你認為可以讀者設計一張多少面值的郵票?學生自行設計各種面值的郵票?纯炊嗌倜嬷档泥]票能滿足需要。
。ㄈ┎贾米鳂I:
如果想最多只用4種面值的郵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過硬,400g的信函的資費,除了80分和1.2元兩種面值,你認為還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郵票?
小學數學六年級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本單元是扇形統計圖的教學,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編排的。是在學生學習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通過熟悉的事例讓學生體會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2、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知道扇形統計圖可以直觀地反映部分數量與總量的百分中,能從扇形統計圖中讀出必要的信息。
過程與方法:
經歷扇形統計圖的認識過程,體驗對比觀察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比較、觀察的能力,加強學生思想教育。
3、說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合作討論的過程中體會數據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并能從中發現信息。
教學難點:能從扇形統計圖中獲得有用信息,并做出合理推斷。
二、說學法教法:
新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3、通過獨立思考,開展同桌及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這節課主要是通過實例使學生感受扇形統計圖的必要性,并根據扇形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并解答簡單的問題。所以,在教學方法上我力求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創造性使用教材,讓學生感受身邊的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線索。本節課的教學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境,誘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數學教學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在引入新課時,我通過讓學生感受冬天到了,天氣越來越冷了,有的同學已經感冒了。那么在冬天我們如何增強體質,抵御嚴寒,預防感冒呢?同學們自然就會想到參加體育鍛煉,教師隨之就問,你們知道我們班參加各項體育項目的人數分別是多少嗎?學生感到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統計一下。這樣學生在生活中有了統計的意識,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得重要方式。《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生學習是知識的“再創造”過程。教師設計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研究知識,“創造”知識。引導學生對條形統計圖知識整理,從條形統計圖中很容易看出哪些數學信息,感受條形統計圖的作用。
轉變老師的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如當學生提出喜歡乒乓球項目的人數占全班總人數的百分比,在條形統計圖中不能很容易的看出,而這種百分比在生產生活中又會經常用到,這時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一種新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由此而產生。面對新知學生在相互交流討論中,體驗扇形統計圖的價值,感受到扇形統計圖的優越性。
三、教學流程分析:
。ㄒ唬┘とひ,創設情境
多媒體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資料,讓學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
。ǘ┬屡f知識對比,探究學習
多媒體展示同學們最喜歡的明星統計圖,引導學生讀圖思考、小組交流。在此基礎上,出示教師收集的扇形統計圖資料,引導學生讀圖交流,并歸納概括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三)練習提高
學生在歸納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后,出示教科書第107頁做一做及108頁習題2,使學生會利用扇形統計圖處理解決問題,以同桌互問互答得方式提高了學習效率。
。ㄋ模┳鳂I布置讓學生收集自己家中的收支情況,力爭使學生不僅在學數學,也在用數學。體會數學帶給我們的人文性。
小學數學六年級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圖形、面積的計算,以及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圓的有關知識的。
本節課要求學生進一步認識圓、了解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畫圓。教材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滲透了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關系,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方面來說,也進入了一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加深對周圍事物的了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今后學習圓的周長、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我確立了該課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在同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使學生學會用圓規畫圓。
2、技能目標:
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并形成圓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當中。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由于教材并沒有給圓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主要是通過直觀演示,動手操作使學生感知并了解圓的基本特征,因此“感知并了解圓的基本特征和用圓規畫圓”就成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認識圓的特征的過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來理解其中許多的概念,因此“認識圓的特征,畫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圓”是本節課的難點。
四、說學情
本班上共有84名同學,其中有少數同學的成績較差,他們上課時不愛聽課,也不知道怎樣學習,平時很少舉手回答問題的了。但班上象徐小紅、徐港新、徐煥這樣的學生還是有幾位的,他們在班上的`表現還是可以的,一般情況下,都能回答教師提出的一些問題,有時,較難的也有個別學生也能答出來。我在教學時,注重鼓勵和表揚學生,有時也給予批評。我盡量做到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結果,讓他們有思考的空間。
五、說教法、學法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上述三維目標呢?根據教材的特點,本節課將以分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操作,發現和掌握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畫圓。從培養學生主體參與和創新意識的角度出發,以學生分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分如下三個環節完成本節課的教學。
六、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學習調查
1、《圓的認識》課前學習調查。
(1)你已經知道了圓的那些知識?還學會了什么?
(2)怎樣使用圓規畫圓?有什么技巧?
(3)圓與其它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
(4)圓有什么特征?
(5)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圓?你能解釋為什么用?
(6)關于圓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ǘ┱J識圓的特征
1、認識曲線圖形:教師閉眼徒手畫一條不封閉的曲線。
這是圓嗎?最不像圓的在哪里?
2、探索圓的特征。
。1)整體把握曲線圖形。
我們常采用“對比、比較”的方法探索特征。你能想起那些平面圖形?
把這些圖形進行分類,你會如何分類?為什么?
。2)出示一組組合圖形:圓里面內接一個最大的正三角形、正四邊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正八邊形、正十二邊形。
。3)猜想:每個正多邊形的中心點到角頂點的線段長度有什么特點?
。4)動手驗證猜想:正多邊形的中心點到每個角的頂點距離一樣嗎?分別有幾條相等的線段?
。5)學生逐一匯報,教師引導思考“正多邊形的變數不斷增加,你發現了什么?”正多邊形的變數不斷增加,正多邊形越來越逼近圓形,但是,正多邊形內相等的線段數是有限的,而圓從圓上到圓心相等的線段數是無限。
。6)歸納圓的特征:
3、認識圓形的各部分名稱:
板書:圓心半徑直徑
4、認識“圓,一中同長也”:
對于圓人們很早就開始研究了,春秋時期的墨子就在《墨經》記載“圓,一中同長也”,一中指的是?同長呢?什么叫做直徑?這一認識比其他國家早了1000多年。
5、小結:圓有什么特點?叫什么圓?
。ㄈ┊媹A
1、圓規是不是可以畫出一個圓?請用圓規試著畫一個圓,并標注出各部分名稱。
介紹圓規:兩腳距離等于圓的什么?
2、特殊畫圓方法。
(四)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的聯系
剛才用對比的方法找出了圓的特點,事物之間往往存在著聯系,用聯系的眼光看,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有聯系嗎?
(五)立體圓形。
認識球體圓和平面圓。
小學數學六年級說課稿 4
我來自前進小學,我的名字是張宏,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是六年級數學下冊《比例尺的應用》一節課,希望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目標、說重點、說方法、說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比例尺的應用》第一課時。這節課是在學生學完“比例尺的意義”、后安排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有關地圖、工程圖紙的計算的基礎。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廣泛應用,學好它也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
二、說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時的學習,是學生進一步掌握比例尺的意義,以及有關的數量關系式,掌握求實際距離的解決方法,并會解答這類應用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結合具體情境,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教育。
三、說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能根據比例尺和圖上距離正確求出實際距離。在設知數時,由于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所使用的單位不同,因此教學難點是設未知數時使用哪個長度單位。
四、說教學方法
這節課是學生在掌握了比例尺的含義的基礎上展開的,讓學生根據比例尺的意義來求實際距離或者是圖上距離。解決這類問題學生會有不同的方法,應該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考方法進行解答。在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不同算法時,特別要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用比例式求實際距離的方法,幫助學生把握不同算法之間的`聯系。
根據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以及學生的不同解法,可以歸納如下: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在計算的過程中關鍵還是要讓學生注意單位的統一。在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實際距離時,要和學生強調解設中單位還應該是厘米,因為圖上距離的單位就是厘米,所以要統一。
對比例尺意義的理解是解答這類問題的關鍵,在理解比例尺時,一定要結合圖形的放大與縮小,這樣有助于學生對解題方法的掌握。
教材上介紹了3種解題思路,但我覺得前兩種的思考方法是一樣的。且第2種思路中“比例尺1:8000,也就是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80米”,這樣的理解有跳躍性,我覺得還是讓學生理解為“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8000厘米”,最后讓學生看問題所求的單位名稱與計算結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樣,需要統一單位,這樣學生比較好理解。用比例的方法來解答這類問題,可能學生對這樣的解法和方程解有一樣的感覺,怕麻煩!但作為一種新的解題思路,必須讓學生掌握,所以今天的課堂教學中,我準備讓學生這兩種思路都掌握。在以后的練習中,如果題目沒有要求解題方法,那么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解答。
五、說教學程序
1、復習準備
本節課是緊接著前一節課的學習內容展開的進一步研究,所以,在學習新知道之前,對前一節課所學知識進行積極的回憶,有利于學生主動應用已有知識學習新知識,也有利于學生獲得整體的,系統的知識。因此,我一開始按擺了復習。
2、聯系生活學新知
參與是發展的前提,興趣是參與的內驅力。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前提,學生只有在參與中才能得到發展。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必須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而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學習活動的強化劑,它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起著巨大的推動和內驅作用。趣味性是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這里我沒用課本中的例題,而是根據實際改編的。我們知道,數學源于生活,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捕捉貼近學生的生活的素材,這樣會使冰冷的數學產生親和力,使學生感到親切,也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的生動體現。接下來分析條件和問題。在設知數時,使用哪個長度單位,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板書中,我故意空出來。提問:你覺得這里設什么單位更便于計算?然后用紅筆加以強調。再寫出關系式,接下來讓學生自己對照列方程解答。
設未知數列出方程,再由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體現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作用。
接著結合嵐皋地圖,設計了課中小練習,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的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數學如身臨其境,這樣就會產生親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識的接納心理。
之后進行了課中小結:怎樣求實際距離?要哪些條件?
3、鞏固練習
數學的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
4、課堂小結,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回顧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小學數學六年級說課稿 5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有趣的平衡》屬于六年級第六單元《整理和復習》中的綜合應用的第一課時,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比例知識的的基礎上設計的,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實驗,發現并初步感受杠桿原理,同時通過驗證這一規律,發現當杠桿“左邊的鉤碼數×刻度數”的積不變時,“右邊的鉤碼數”和“刻度數”成反比例關系,加深學生對反比例關系的理解。
二、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屬小學高年級學段,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平衡現象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學生很少對其進行過理性分析,他們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經驗,而未曾上升到科學層面。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學生在發展上也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學生善于形象思維,有的善于邏輯推理,有的善于動手操作,分組活動、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總愛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所以本課以實驗探究的形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符合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理解杠桿平衡的原理,并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與人合作協調,及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分組實驗這一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認識。并經過啟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杠桿平衡的條件,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從中得到了培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實驗、實際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并通過實際應用的練習,將課內外的`知識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四、理論依據(教學理念)
1、方法比知識更重要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在數學新教學價值觀中要求:"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本節課教師改變了傳統的“傳遞——接受”式模式,嘗試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貫穿“實驗-發現-驗證”思路,整節課教學過程注重了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探索方法的獲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同時也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這也就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充分體現!皩嶒--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今后的發展來說非常重要。
2、學會與人分工合作
本節課通過小組合作,運用不同的實驗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杠桿平衡的規律,開放了獲取新知的整個教學過程。小組合作學習是指根據學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將學生異質分組,以學生學習小組為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開展合作學習,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并達成團體目標。由于小組成員各有其職,且職責分明,因此學生都主動投入;學生的全面互動,也可以彌補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小組合作學習又是以個體學習為基礎的,讓不同個性、不同學力的學生都能自主地、自發地參加學習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
通過自主探究,獲得杠桿平衡的規律后,設計了應用性練習,引導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通過實際生活問題得以解決,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在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感性認識。并經過啟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杠桿平衡的規律,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
五、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杠桿平衡的規律的學習是為學生今
后進一步學習杠桿原理打基礎。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掌握杠桿平衡的規律。難點是: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出課題。
同學們想一想,怎樣能使蹺蹺板平衡呢?【設計意圖:“學起于思,源于疑”,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過程,總是以問題開始,從學生熟知的玩蹺蹺板活動中感到困惑,提出疑問:“怎樣蹺蹺板就平衡了”,增強學生參與探究的興趣和好奇心!
二、師生互動,建立猜想。
引導學生小組討論:結合自己的經驗,說說自己的想法,并大膽猜測一下,可以寫一寫,畫一畫。組織學生匯報交流:有什
么好方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學生可能會有如下想法:
生1:兩端一樣長時。
生2:兩端放的東西一樣重時。
生3:重的一端短一點,輕的一端長一點時。
生4:支撐點放在中間時!
【設計意圖:牛頓說過:沒有大膽的假設就沒有偉大的發現。學生頭腦并非是一張白紙,他們經常玩蹺蹺板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在進行學習時,可以根據這些積累對于“怎樣能使蹺蹺板平衡”這個問題,進行大膽地猜想和預測,激發了學生探究、實踐、驗證的欲望。】
三、制定計劃,實驗探究
(一)認識杠桿
教師介紹杠桿尺、鉤碼及正確的操作方法等。
(二)實驗活動一
1、學生思考:
、偃绻^碼掛在標尺左右兩邊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樣掛鉤碼才能保證平衡呢?
、谌绻麡顺咦笥覂蛇叺你^碼數相同,它們移動到什么位置才能保持平衡呢?
2、請學生分組操作。
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3、師生共同小結。
(三)實驗活動二
1、通過簡單實驗,引導學生進行猜想。
我們通過實驗已經知道:等臂等重,可以平衡,那么當兩邊的鉤碼離支點的距離不一樣時,能平衡嗎?
①如果在左邊的刻度3上掛4個,右邊的刻度4上掛幾個鉤碼才能保持平衡?
、谌绻谧筮叺目潭3上掛4個,右邊的刻度4上掛幾個鉤碼才能保持平衡?
、蹖W生分組實驗。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不斷試掛直至平衡。
2、匯報實驗數據。
3、分析數據,師生小結。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探究的能力,已能獨立自主地進行實驗,給學生以空間和信任,他們自主完成探究,明確實驗的方法,在討論交流中,逐步完善實驗方案,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體驗與人合作的快樂,又發展學生的個性,活躍思維。】
(四)驗證規律,體會反比例關系
1、出示課本上的表格,學生分組實驗。
2、學生分組匯報實驗記錄。
3、從表中你發現刻度數和所掛鉤碼數成什么比例?
【設計意圖: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放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進行活動,讓學生自主活動親歷探究的全過程,提高學生參與交流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歸納綜合能力。】
四、聯系生活,知識應用
怎樣使蹺蹺板平衡?教師給出必要的數據,學生利用學到的平衡規律制造平衡。
【設計意圖: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啟發學生的創造性發展,從中感受到把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樂趣!
小學數學六年級說課稿 6
一、說教材
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內容,在教材中第24頁例1和例2,“倒數的認識”是在學習了分數乘法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為后面學習分數除法做準備。教材首先讓學生觀察乘積是1的算式,引出倒數的意義;其次學生通過找倒數的活動,交流探討、歸納方法。
二、說學情
六年級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養成了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在四人小組自主探索的活動上,由于經常使用,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活動經驗;在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上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推理、歸納總結能力;在知識上學生通過自學等已經自主地建構了有關倒數的一些知識,對倒數的學習價值和用途也有一定的了解。
可能存在的問題:
1、對倒數只是從形式上認識,未理解互為倒數的兩個數之間進一步的關系。
2、在找倒數時,對于找分數、整數的倒數相對比較簡單,而對于找帶分數、小數的倒數存在一定的困難。
3、對于0沒有倒數,1的倒數是本身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疑惑。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及學情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交流、推理、體驗等實踐活動,理解倒數的意義;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自探問題、歸納反思的過程,自主總結出求倒數的方法。
2、通過觀察、猜測、交流、合作等活動培養學生質疑、推理和歸納的能力。
3、感受數學知識的邏輯美,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四、說教學設計
課標中強調:課程內容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數學的特點,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基于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對學情的分析。我對教材做了以下處理:
處理1:倒數的出現,在學生的心理上勢必會形成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要學習倒數?它的用途何在?我們知道倒數的學習是為后面學習分數除法做準備。針對這點我設計了學習前測和學習后測。
(1)前測:對于倒數你都了解多少?還想學習它的哪些知識?
讓學生在自我提出問題的驅動下進行一種有內需的學習。
。2)后測:通過學習解決了哪些困惑?以前對于倒數有一定的認識,通過學習有什么新的收獲?還有什么疑問嗎?
學生通過對本節課的回顧、梳理,整理收獲,反思不足。認識了倒數的意義,掌握了找倒數的方法之后。內心自然有了想運用倒數的沖動,自然引發新問題:倒數在哪里用?可以怎么用?從而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也為后續學習埋好伏筆。
處理2:富有層次、深度的練習題。
在認識倒數的意義之后,我設計了4道由易到難得判斷題。分別解決定義中出現的:兩個數、互為、乘積為1等核心詞的理解。尤其是第四小題,一箭雙雕,第一解決“互為”即倒數是兩個數之間的關系;第二引發學生質疑:只有分數、整數才有倒數,小數也有倒數嗎?通過學生辯論,更進一步理解倒數的意義,乘積為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在總結出找倒數的方法之后,我也設計了4道判斷題。第一、二道解決特殊數0、1的問題,第三、四題加深學生對兩個數之間關系的一種理解?紤]到六年級的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大多學生還要借助形象思維來輔助理解。在這里特地借助了數軸作為支架,運用數形結合,讓學生通過形象的查找、連線,感受真分數的倒數大于它本身,假分數的倒數等于或小于它他本身。
處理3:教材中只出現了找分數、整數倒數的.方法;趯W情和后續計算的需要,我拓展到了小數、帶分數。
五、說教法、學法
課標中強調: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1、在課中,我擺正位置,做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給學生搭建平臺。如判斷題第四小題,引發學生產生辯論,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對于找倒數學生已有一定的學習經驗,可以借助這一經驗讓學生進行自我探究、合作交流、歸納總結出找倒數的方法;谶@一點我為學生提供活動平臺,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下,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
3、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本課中我3次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第一次在小組合作中、第二次在小組交流之后、第三次在回顧總結階段。通過經歷反思的過程,增強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及應用意識。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兩列分數乘法計算題,一列結果不同,另一列結果都是1。男女生分組比誰算得準又快,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觀察、討論右邊一列算式,找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引出新課:倒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視覺上、心理上產生一種沖突,激發學習倒數的欲望】
2、對學生進行前測!厩懊嫣岬降慕滩奶幚1】
。ǘ┨骄坑懻,深入理解。
1、學生初步嘗試進行概括倒數定義。
2、板書倒數定義,結合定義討論倒數的特點,設計問題:“你認為要重點理解哪個詞?沒有它可以嗎?舉例說一說。
重點理解:“互為”“兩個數” “乘積為1”
3、結合判斷,再次加深對倒數的認識!厩懊嫣岬降慕滩奶幚2】
4、讓學生試著舉例,說出幾組倒數,看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討論、交流、舉例等,讓學生充分感受倒數的意義,體會到數學語言即簡潔又嚴謹。(教學目標中的第一點)】
。ㄈ┖献鹘涣,探討方法。
1、通過找倒數的活動,交流探討方法。
學習提示:
1、請先獨立找出哪兩個數互為倒數。遇到了什么問題?
2、四人小組交流方法及問題。
3、在小組長的組織下總結出找倒數的方法。
你又遇到什么新問題?
在學生活動時,我是這樣參與學生活動:
。1)通過觀察,交流,發現學生出錯點及原因,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2)通過詢問、傾聽,了解學生的想法,尤其是對帶分數、小數、0和1這些數找倒數的方法上。
2、匯報、交流、反思、總結。
在四人小組匯報的基礎上:
(1)引發其余學生質疑:如:為什么1的倒數還是1,0沒有倒數,你們是怎么想的?整數、假分數怎么辦?
0、4只能轉化成分數才能找出它的倒數嗎?【教材處理3】
【根據倒數的意義,求一個數的倒數是應該用1除以這個數,但學生尚未學習分數除法,但小數在這里可以用1÷0、4來求它的倒數,不受影響!
。2)在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反思。
。3)在反思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提升。(用字母表示,a不為0、)
【設計意圖:此環節學生通過探索、交流總結等活動,掌握找倒數的方法目標1、2的達成!
。ㄋ模╈柟掏卣梗
1、對口令:師生互說倒數,由易到難。
2、判斷:【前面說到的教材處理2,數形結合】
。ㄎ澹┗仡、反思:
【學生通過經歷反思的過程,增強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及應用意識!
小學數學六年級說課稿 7
一、教材簡析
《圓柱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二冊的內容,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中圖形的認識部分,學生在低年級已經初步感性認識了圓柱,能夠辨認圓柱物體。在學習了圓等平面圖形和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基礎上,本課進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幾何形體——圓柱。
高年級學生已經具有較強的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的了解,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圓柱的各部分名稱、特征和側面展開圖,能根據展開圖判斷和制作圓柱模型;
過程與方法:在“做圓柱”的活動中進一步探索圓柱的特征,體會圓柱側面和底面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能力;
情感與態度:體驗圓柱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通過同學間合作做圓柱,共同進步,體驗成功。
三、教學思路
“做數學”是新課改所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我想讓學生在直觀認識圓柱的基礎上,通過做一個圓柱來深刻認識圓柱的特征,自主獲得數學知識。
基于以上思考,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自主學習,初步認識;動手操作,深化認識;實踐運用,拓展延伸。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同學們:課前,我讓大家在生活中尋找圓柱,你們找到了嗎?誰愿意來展示一下。
李老師也找到一些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
(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圓柱圖片)
生活中的圓柱可真多呀!為什么要把它們要設計成圓柱形呢?
學生可能會說:因為圓柱沒有棱角,很光滑,所以欄桿、柱子要設計成圓柱形;因為圓柱可以滾動,所以壓路機、刷墻滾子設計成圓柱形……同學們,你們說得很好,圓柱有這么廣泛的用途,今天讓我們進一步從數學的角度來認識圓柱。(板書“圓柱的認識”)
2、自主學習,初步認識
接下來,我讓學生結合自帶的圓柱自學教材第10—11頁上的內容。
指導學生學會看書,從書本上獲取知識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感性認識圓柱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獲取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同學們:通過自學,你們都獲取了哪些知識?請拿著手中的圓柱來說一說?
根據學生的匯報整理出:
兩個相等的圓面是圓柱的底面;
周圍是一個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
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圓柱的高。
。▌赢嬮W爍:底面,側面,高。)
其實,我們還可以這樣來看:長方形以它的一條邊為軸旋轉一周形成一個圓柱。
請拿出學具小旗,轉一轉,試一試。
3、動手操作,深入認識
為了突破圓柱側面展開圖的長和底面周長之間的關系這一難點,我設計了自制圓柱模型的活動。
同學們:我們現在對圓柱有了一定的認識,你們愿意自己動手做一個圓柱嗎?請看活動要求:
要求:
①同桌兩人為一組,借助課前準備的卡紙等工具,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做一個紙圓柱。
、诮涌p都不要重疊,只需用透明膠紙粘貼。
、鄱诵〗M匯報,匯報時請指出圓柱的底面半徑和高各是多少?
在學生制作的過程中我會重點關注每組學生所用的方法、遇到的困難,對有需要的小組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
學生做圓柱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形:
。ㄆ聊环謨筛穹謩e顯示)
a.利用參照物做
有的學生可能會選擇用圓柱物體做參照物來做,有了實物做參照,能輕松得到兩個圓形底面,對于這種做法,我會重點關注他們如何得到圓柱的側面。
學生可能會采取用卡紙在圓柱上圍一圍,或者采用把圓柱在卡紙上滾一滾的方式感受到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在接口做上記號,得到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再剪下和底面進行粘貼。
b.不用參照物做(也有的學生不用參照物做)
、傧茸龅酌,后做側面
有些先畫出兩個圓做底面,再做側面,沒有參照物,側面該怎樣做呢?通過嘗試他們會發現,用長方形卷成一個圓筒可以形成圓柱的側面。那么,這個長方形該做多大才能卷成和底面大小合適的圓筒呢?
、谙茸鰝让妫笞龅酌
還有些學生可能先做了側面,那又怎樣確定圓柱的底面呢?如果直接沿著圓筒底的周圍去畫一圈,會發現由于紙筒很軟,很難畫出標準的圓。底面怎樣才能畫得又圓又大小合適呢?
不管以上哪種做法,都會促使學生思考側面與底面之間的關系。在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做圓柱后,我再組織他們進行匯報、交流。展示他們的作品,說一說成功的經驗和遇到的困難。
展示中也許會出現這樣的一些作品:
有的制作非常標準,有的或許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側面小了包不住、上下底面不一樣大、底面和側面接不上……
學生出現的錯誤是教學的重要資源,我緊緊抓住這些問題,讓他們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說一說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讓學生幫助學生,把所做的圓柱修改完善,體驗成功。
同學們:通過做圓柱,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在做圓柱和交流的過程中獲得了大量的信息,對圓柱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很快歸納總結出:
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
長方形的寬等于圓柱的高;
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周長。
在這個環節中,我通過讓學生做圓柱更深刻地感受圓柱的特征,體會圓柱側面展開圖的長等于底面周長,在側面的展開和圍成的過程中,不斷經歷二維和三維空間的轉換,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4、實踐運用,拓展延伸
最后一個環節我分層次設計了兩個練習和一個活動。
(1)判斷下面哪些是圓柱,并指出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第一個練習是鞏固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在不同的擺放方式下,能指出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這里有一些做圓柱的圓面和長方形,哪些可以搭配做成圓柱?可以做成幾種形狀不同的圓柱?
這個練習是鞏固圓柱側面展開圖的長等于底面周長的知識,體會側面由不同的卷曲方式可以形成不同形狀的圓柱,對應的底面大小也因此而改變。例如:(2)號長方形可以分別和(1)、(3)號圓搭配做成不同形狀的圓柱。
五、課后活動:
先用蘿卜制作一個圓柱,猜一猜它的橫截面、豎切面、斜切面各是什么形狀?
再切一切,驗證自己的猜想。
這個活動,是課堂做圓柱的進一步延伸。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以上描述的是我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我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做圓柱來認識圓柱。
制作圓柱的過程,是一個探究與發現的過程,是一個實踐與創新的過程,也是一個師生互動、合作共享的過程。
我相信:聽過可能會忘記,看過也許能記住,做過就能真正理解。
小學數學六年級說課稿 8
我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教材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圓柱和圓錐”的第七課時——《圓錐的體積》,下面說一說我對這節課的想法。
一、說教材
。ㄒ唬﹫A錐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的最后一個教學單元中的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平面圖形和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這三種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的含有曲面圍成的最基本的立體圖形。由研究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的體積擴展到研究圓錐的體積,這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內容。
內容包括理解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和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具體運用。學生掌握這些內容,不僅有利于全面掌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圓錐之間的本質聯系、提高幾何體知識掌握水平,為學習初中幾何打下基礎,同時提高了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ǘ、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實驗,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積公式,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系,滲透轉化思想,培養交流與合作的團隊精神。
。ㄈ┙虒W重點、難點和關鍵
重點: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難點:理解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時體積間的倍數關系。
關鍵:組織學生動手做實驗,引導學生動腦、動手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二、說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和方法,如上學期學的圓的面積的推導過程和剛剛經歷過的圓柱的體積的推導中所運用的轉化的方法,這節課我想學生能做的盡量讓學生自己做,學生能想的盡量讓學生自己想,學生不能想的,教師啟發、引導學生想,學生能說的盡量讓學生自己說。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圍繞著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之中。
三、說教學過程
口算(題卡)時間3-5分鐘。
(一)、回顧舊知,引入新課
1、讓學生自己找出自己桌子上的圓柱體,指出它的底面和高。(學習圓柱時用的)
問題
(1)已知底面積和高怎樣求它的體積?
。2)已知底面半徑、直徑或周長又怎樣求它的體積?
。ㄟ@樣,學生可以利用遷移規律,從求圓柱體積的思路、方法中得到啟示,領悟出求圓錐體積的方法。)
2、讓學生自己找出圓錐體,指出它的底面和高,同時引出課題:圓錐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推導公式
1、認識圓錐各部分的名稱和特征(頂點(一個)、底面(一個圓)、側面(展開是扇形)高(一條))引導學生猜想側面展開是什么圖形,自己動手驗證。試著測量圓錐的高。
。2)教學圓錐體積公式
引導學生回憶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的?想:圓錐的體積也能轉化成學過的體積來計算嗎?轉化成哪種形體最合適?
首先,教師出示等地等高的圓柱圓錐(課件出示)思考:(1)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2)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是什么意思?(3)得出了什么結論?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其次,學生操作實驗,先讓學生比較圓柱和圓錐是等底等高。再讓學生做在圓錐中裝滿沙子往等底等高的'圓柱中倒和在圓柱中裝滿沙子往等底等高的圓錐中倒的實驗,得出倒三次正好倒滿。使學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圓柱的體積是圓錐的3倍。
第三、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歸納,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V= 1/3Sh。
第四、讓學生做在小圓錐里裝滿水往大圓柱中倒的實驗,得出倒三次不能倒滿。再次強調,只有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才存在著一定的倍數關系。
第五、個小組匯報、展示。
第六、師生小結: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四、利用新知、解決問題
1、填空:(口答)(電腦出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圓錐的體積是15立方厘米,圓柱的體積是()立方厘米,如果圓柱的體積是a立方厘米,圓錐的體積是()立方厘米。
2、教學應用體積公式計算體積(電腦出示題目)
一個圓錐的底面積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學生獨立做在練習本上,教師行間巡視、指導,做完后集體訂正)。
3、只列式不計算。將上題中的已知條件:“底面積是25平方分米”,依次改為“半徑是3分米”、“直徑是6分米”、“周長是12.56厘米”引導學生想:要求體積,先要求什么?
4、小結:要求圓錐的體積,不論已知條件如何改變,都必須先求出底面積。求圓錐的體積,不但不能忘記乘以1/3,還要注意單位統一。
五、達標測評
1、讓學生把實驗用的沙子堆成圓錐形沙堆,合作測量計算出它的體積,這道題就地取材,給了學生一個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讓他們動手動腦,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2、思考題:一個長15厘米,寬6厘米,高4厘米的長方體木料,用它制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體,這個圓錐體的體積是多少?(此題給學有余力的學生練習
六、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讓學生說說這節課的收獲,還有什么不懂得的問題?并在課后從生活中找一個圓錐形物體,想辦法計算出它的體積。這樣結尾,激發了學生到生活中繼續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
總之,本節課教學,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掌握了學習知識的方法,真正體現了陶行之先生所說的:“教正是為了不教”的教學思想.
小學數學六年級說課稿 9
教材說明
這是一節小學六年級的數學課。
學生分析
學生整體上思維敏捷,在新授課上總是表現出較濃的興趣,課堂反應與接受較快。
本節課將要教學的“成數與折扣”,大多數同學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新聞媒體、交往、購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觸、了解。但學生的這種認識還只是憑借生活經驗產生的感性認識。如打折,學生都能想到是便宜了,比原價少了,但問其所以然,能解釋清楚的并不多。所以對成數、折扣知識概念學生并未真正理解。另外,學生很少會將這種生活中的商業折扣、農業成數與數學、與課本上的百分數數學知識相聯系,欠缺知識間溝通互化的意識。所以,需要教師規范、指導形成系統的概念,聯系生活實踐來展開教學。
教學目標
1、明確成數、折扣的含義。
2、能熟練地把成數、折扣寫成分數、百分數。
3、正確解答有關成數、折扣應用題。
4、學會合理、靈活地選擇方法,鍛煉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電腦課件一份,學生準備計算器。
教學流程
一、聯系主活,導入新課。
師:我們剛剛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寒假。愉快的寒假結束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過去了,就在春節過后,各商家又會搞些什么樣的促銷活動呢?學生匯報調查情況。
二、在生活情境中,講授新知。
1、教學折扣的含義,會把折扣改寫成百分數。
。1)談話,探學情。
師:剛才大家調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個商業用語,那么你所調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說打“七折”,你怎么理解?學生回答。
師:你們舉的例子都很好,老師也搜集到某商場打七折的售價標簽。
(電腦顯示)
①大衣,原價:1000元,現價:700元。
②圍巾,原價:100元,現價:70元。
、坫U筆盒,原價:10元,現價:?
、芟鹌,原價:1元,現價:?
師:動腦筋想一想。如果原價是10元的鉛筆盒,打七折,猜一猜現價會是多少?如果原價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現價又是多少?
學生回答。
師:仔細觀察,商品在打七折時,原價與現價有一個什么樣的關系?帶著這樣的問題,拿出你手中調查到的打七折的標簽,可以利用計算器,也可以借助課本,四人小組一起試著找到答案。
。2)討論,找規律。
學生動手操作、計算,并在計算或討論中發現規律。
師:說說你們組尋找的方法。
學生的方法有:利用計算器,原價乘以70%恰好是標簽的售價;或現價除以原價大約都是70%;或查書,等等。
。3)歸納,得定義。
師:通過小組討論,誰能說說打七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是什么意思?打九折呢?打八五折呢?
學生回答。
師:概括地講,打折是什么意思?如果用分母是十的分數,該怎樣表示?
師小結:“幾折”是就是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
(4)練習。
①四折是十分之( ),改寫成百分數是( )。
、诹凼鞘种 ),改寫成百分數是( )。
、燮呶逭凼鞘种 ),改寫成百分數是( )。
、芫哦凼鞘种 ),改寫成百分數是( )。
2、運用折扣含義解決實際問題。
例1:商店出售錄音機,每臺原價430元,現價打九折出售,比原價便宜多少元?
(1)出示提綱。
①打九折怎么理解?
②是以誰為單位“1”?
、劭梢愿膶懗梢坏涝鯓拥膽妙}?
④要求便宜多少元?也就是要求什么?
。2)學生試做,講評。
。3)練習,做一做。
3、教學成數的含義,把成數改寫成百分數。
(1)新聞,探學情。
。娔X顯示:一則新聞《毛阿敏八成不能來晉演出》)
師:看了這則新聞,你想到什么?是肯定不能來嗎?從哪兒看出來的?你認為八成表示有多大的把握?
學生回答。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如果把肯定來晉看作100%的話,八成就相當于80%。這種說法除了日常生活之外,在工農業生產中也經常用到。
(2)自學,得意義。
打開書自學課本相關內容。
學生匯報情況,概括成數的含義。
(3)練習。
師:就要單元測試了,能不能用含有成數的句子表達你對這次測試有多大的信心?
①四成是十分之( ),改寫成百分數( )。
、诙晌迨鞘种 ),改寫成百分數( )。
③七成五是十分之( ),改寫成百分數( )。
、馨顺善呤鞘种 ),改寫成百分數( )。
4、運用成數含義解決實際問題。
例2:小華家承包了一塊菜田,前年收白菜41.6噸,去年比前年多收了二成五,去年收白菜多少噸?
學生試做、匯報、講評。
三、鞏固練習、應用所學。
1、判斷。
。1)成數表示兩數之間的倍數關系。( )
。2)五成八改寫成百分數是5.8%。( )
。3)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價格為單位“1”,即標準量。( )
。4)某縣今年蔬菜比去年增產四成,這里的四成是把去年看作單位“1”。( )
。5)一件上衣現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說比原價降低10%。( )
2、做課本中的相關練習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又知道了什么知識?
板書:
折扣 成數:
例1:430×(1-90%) 例2:41.6×(1+25%)
=430×0.1 =41.6×1.25
。43(元) =52(噸)
答:比原價便宜43元。 答:去年收白菜52噸。
評析
本節課的教學注重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商場購物、新聞消息等,創設教學氛圍,讓學生既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又認識到所學數學可應用于生活。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大膽地猜測,積極地討論,主動地探索,勇敢地嘗試,將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所以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得起勁,學得主動。但在成數、折扣應用題的教學上,個別學困生還是有理解較慢的情況。由此看來,教師應在講授新課前,適當增加對百分數應用題的復習。
小學數學六年級說課稿 10
說教材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比例的應用,本節課是在學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義并學會解比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應用題,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通過兩個例題,講解正、反比例應用題的解法通過講解使學生掌握正、反比例應用題的特點以及解題的步驟。
用正、反比例解應用題,首先要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關系,能從題中找出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或積)是一定的,從而判斷這兩種量是否成正(或者反)比例,然后設未知數X,比例解答,判斷過程也是正反比例意義實際應用的過程。
說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2、使學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應用題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2、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自己探索,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判斷題中數量成何比例,根據相等關系列出關系式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合作學習。
說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正、反比例的應用,因此通過本小節的教學,使學生加深對正、反比例的`意義的理解,能正確判斷成正、反比的量。
二、探究新知
學習例題正、反比例的應用題。學生在已學過的四則應用題中,實際已經接觸只是用歸一,歸總的方法來解答,因此在教學中先讓學生用已學過的方法解答:再引導運用新知做這樣用移類比的轉化思想進行教學,使新知識不新,舊知識不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讓學生用以前方法解答,然后問:這道題里有哪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為什么?引導生判斷兩種量的比例關系,再根據比例的意義列出等式解答,這樣加深對比例的理解,又揭示了與舊知識的聯系。
三、新課小結
通過例題的講解,學生總結用比例解答應用題關鍵?
四、練習提高
1、基礎練習
2、判斷說理不解答
3、變成練習
五、本課小結
六、效果預測
本節課學會找兩種相關聯的量,并學會判斷這兩種是否成正、反比例關系,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小學數學六年級說課稿 1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利息》,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五個方面展開。
一、說教材
(一)說教學內容
利息是安排在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第七課時。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百分數、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百分數應用的一種,利率這個百分數對于學生來說較為陌生,也更為專業化,它表示利息和本金的關系,因此要讓學生的潛意識中有所轉變:利率不難理解,它和我們之前學習過的百分數是一樣的。
我本堂課的教學目標設定,以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利率的意義為主,從而掌握求利息的方法,以及了解利息稅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掌握有關儲蓄、納稅的一些知識,同時受到勤儉節約的思想教育。
。ǘ┙虒W目標
1、通過閱讀資料及預習,使學生了解生活中儲蓄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分析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在調查預習活動中的收集、提取、整理、歸納信息的能力。
2、能利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結合儲蓄等活動,學會合理理財,逐步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2、通過自主探索,了解利息的計算方法。
(四)教具學具:課前搜集的有關儲蓄、利息的信息,多媒體課件。
。ㄎ澹┰O計理念
本節課的設計根據新課標精神:“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去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數學只有與學生生活相聯系才能顯得真實和精彩。本著這樣的理念,所以在課堂設計中利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課堂中充分讓學生“做主”,通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地發現掌握本金、利息和利率含義,體會在銀行存款時利息的計算方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學中我遵照“一、二、一”的教學模式,即把教學分為:課前預習、檢查釋疑、課堂檢測三個環節。
二、說學生
、賱倢W過的百分數知識.學生總體上掌握得較好,較牢,計算利息、稅款是百分數應用的一種。所以學生較容易接受。
、趯W生對儲蓄、納稅知識了解非常少,應做好課前準備。
三、說教法
為了使學生對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得到鞏固和加深,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在教法上注重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科學性。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抓住各知識的細節性、過渡性、完整性進行教學,同時采用觀察、對比、獨立思考、動手操作、上臺板演等學習策略激發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肯學、會學、善學,讓學生在動手做一做、說一說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把握并突破重、難點,獲取新知。整堂課通過提問式、點撥式、分析法及練習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促進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取。
四、說學法
根據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六年級教材的特點,在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抓住學生已有的知識,通過對話的形成入手,抓住教、學具的應用,展開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注意,通過層層分析、比較數量關系,從而弄清“利息”的初步知識,知道“本金、利息、時間、利率”的含義,來分散教學難點。同時精心設計練習,讓學生在整堂課中通過分析法觀察法、比較法、練習法及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學習過程。教學中還要注重溝通師生的情感因素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所有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說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引入課題:
課的開始我很親切的向學生提出求助:老師有5000元錢暫時不用,放在家里又覺得不太安全,哪位同學幫老師想個辦法,如何更好的處理這筆錢?學生建議存入銀行。
這種以談話方式導入,為學生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不僅讓學生感覺到親切,而且從課的開始就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起到了開動思維的作用,使學生樂于參與數學活動。同時我接著追問“把錢存入銀行有什么好處呢?板書課題:利息。
課前預習提綱:
1、你知道有哪些主要的存款方式嗎?利息,本金,利率的概念。
2、你覺得到銀行存款有什么好處?
3、了解利息的計算方法: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4、學習利息稅知識:
教師總結:大家都算出了應得的利息,但實際上他們并不能得到你們算出的這些錢,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教師課件出示:國家規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稅率納稅。
哪位同學能解釋一下?然后學生匯報銀行多給的那部分錢的5%要上交國家。然后教師及時向學生進行要長大以后要做一個依法納稅的好公民。接著讓學生計算老師應交多少利息稅,實際得到得又是多少錢。
課堂檢測:
第一個層次:請你思考:出示五個判斷題,學生進行判斷,檢查基本概念的掌握情況。
第二個層次:出示兩個難度漸進的有關計算利息的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課堂檢測的結果由學生來打分,一來能夠加深他們對利息計算公式的記憶,二來能讓他們體驗當老師的快樂,最后能讓他們幫助有錯的同學改錯。
課堂總結:
師: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請同學們說一說你都有哪些收獲?在利息的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生:我們學習了有關儲蓄的知識,知道了本金、利息和利率,以及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學會了求利息的方法:本金×利率×時間=利息。還知道了儲蓄的意義。
實踐延伸:請同學們回家與父母商量,把自己過年最開心的壓歲錢存入銀行,按活期儲蓄到學期末看看你從銀行取款時的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
以上是我對本節的教學闡述,請各位批評指正,謝謝。
小學數學六年級說課稿 12
一、說教材
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數學第十一冊第一單元中的“倒數的認識”,它是在分數乘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進一步學習分數除法的一個重要概念。教材首先讓學生觀察乘積是1的算式,引出倒數的意義;根據倒數的意義,求一個數的倒數是應該用1除以這個數,但學生尚未學習分數除法,因此,教材接著運用不完全歸納法讓學生尋找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基于以上的認識,遵循“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其它目標(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的實現為前提”的重要理念,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倒數的意義,并掌握求一個數倒數的方法,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2、讓學生主動參與觀察、猜測、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索求倒數的方法的過程。
3、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的意識。
4、感受數學的趣味性和挑戰性,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重點:倒數的求法。
難點:帶分數、小數的倒數求法。
關鍵:理解倒數的`意義。
二、說教法
本課我采用了發現式教學法、小組討論式教學法。教師只是通過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身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讓學生自己組織學習材料,給學生提供放手的思維空間,并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允許學生在探究新知中犯錯誤,并在修正錯誤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特別是注重情境的創設,如創設“取名稱”、“找朋友”、“我來試試看”、“我來當名醫”、“火眼金睛”等情境,以平等寬容的態度激起學生的探究熱情,讓學生在互動和活動過程中充分地運用自己的能力器官。
三、說學法
“倒數”的學習適于學生展開觀察、比較、交流、歸納等教學活動。為了更好地指導學法,我采用小組合作形式組織教學。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嘗試發現,體驗到創造的過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相互學習、相互借鑒,逐步完成對“倒數”的認識,有時還受同學啟發,在互動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四、教學程序設計
在課前準備階段,我抓住“互為”二字作文章,先安排這樣一個課前活動。
1、聯系語文中的反義詞的知識,舉倒如:“黑”的反義詞是什么?(白)“正”的反義詞是什么?(反、倒)
2、用“互為”造句。舉倒如:“黑和白互為反義詞”,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表達?(黑是白的反義詞或白是黑的反義詞)
3、思考:能否說“黑是反義詞,白是反義詞”?為什么?
通過以上的活動幫助學生理解“互為”的含義,從而為建構新知掃清語言理解障礙。并在課中多次強調表達的準確性,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運用數學語言清晰地、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討論與質疑。
(一)激趣引入,導入新課
1、請說出結果是1的算式(微機顯示),如:3/8×8/3=1
5-4=19÷9=1等等。
2、觀察、分類:學生可能會以加、減、乘、除或和、差、積、商是1為標準進行分類。
3、思考:結果是1的兩個數有何特點?你能根據它們的特點給它們取個名稱嗎?可能會有以下回答:
、偌臃ㄖ袃蓚數的和是1,名稱:補數…
、跍p法中兩個數相差1,名稱:鄰數…
、鄢ㄖ械膬蓚數是同一個數,名稱:鏡數…
、艹朔ㄖ械膬蓚數(微機只演示積為1的一組數,讓學生再觀察),名稱非常好聽,又很符合它們的特點:數學上把乘積是1的兩個數叫做互為倒數。
4、順勢揭題: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倒數(出示課題),以上讓學生自己提供教學材料,能迅速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為探求新知作好心理上的準備。在取名稱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觀察兩個數存在的特點,這樣就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二)舉例辨析,理解意義。
分三步進行:
一是微機出示:
(1)什么是倒數?滿足什么條件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2)你能找出互為倒數的兩個數嗎?請舉例。
讓學生按“讀、思、劃”三步閱讀課本,即一邊讀書P19,一邊思考,并把重點知識或不明白的地方勾畫出來。結合例子說明:3/8和8/3互為倒數,也就是說3/8的倒數是8/3,8/3的倒數是3/8。
二是同桌互說,舉例說出互為倒數的兩個數,并說理由,充分感知。
三是讓學生回答,進行交流:怎樣理解“互為”的含義?能說某數是倒數嗎?(舉例如:“小明和小華是好朋友”,能說成“小明是好朋友”或“小華是好朋友嗎”?)
此處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舉例說明倒數,積累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重點理解“乘積是1”而不是“和(差、商)是1”,理解“互為”是指兩數的依存關系。
(三)觀察比較,歸納方法
該環節讓學生尋找求倒數的方法,注意先獨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具體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創設問題情境:“找朋友—好朋友,手拉手”,請把互為倒數的兩個數用線連起來。微機顯示:
7/911/662/39/7、6/11、1/6練習后,質疑“為什么2/3孤零零地站在哪里?”
學生回答后,再激趣:“大家有勇氣探索求倒數的方法嗎?
第二層次----我來試試看:我能行
寫出11/6、1/5、9和15/8的倒數(微機顯示)
提示:如有困難,可先自學課本,或請教你的好朋友,找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
第三層次----回顧、交流
1、小組交流:(1)你是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的?
(2)互為倒數的兩個數相等嗎?怎樣表示它的結果?
2、全班交流,突出重點:(1)互為倒數的兩個數有何特點?
(2)強調:到數可用“—”表示,不能用=表示。
(3)重點討論“9”和“15/8”的倒數求法過程,動態演示成:(見演示稿)
此環節引導學生在仔細觀察數據特征的基礎上,細心體會分子與分母的位置關系,嘗試發現求倒數的方法。設計力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做到“一切真理都要由學生自己獲得或由他們重新發現,至少由他們重建。”
(四)辨析比較,弄清特例
1、微機顯示:你最喜歡下面哪個數的倒數?為會么?(見演示稿)
設計這樣一個針對性練習,既突出本課的重點,又有利于突破難點;既有對剛剛學過的倒數求法的運用,又使學生產生新的認知沖突:1的倒數為什么是它本身?0有沒有倒數?為什么0沒有倒數?這樣學生在寬松的氛圍里,勇于發言、敢于辯論。
2、數學診所:“我來當名醫”——有病就治。
(1)互為倒數的兩個數的乘積一定等于1。()
(2)2和它的倒數的和是5/2。()
(3)假分數的倒數是真分數。()
(4)小數的倒數大于1。()
(5)在8-7=1和3÷3=1中,8和7,3和3是互為倒數的。()
(6)a的倒數是1/a。()
本設計圍繞易混易錯之處,讓學生用手勢判斷,進行辨析,訓練說理能力,同時學生的思維也得到訓練。
(五)回顧、質疑,自我評價。
通過這節課,你學到哪些知識?先閉著眼睛想一想,再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該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在互動中互相啟發,共同發展!白灾魈骄俊敝荚诟淖兘膛c學的方式,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創造條件,是為學生的獨立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究等合作交流引路搭橋。是讓學生真正在探究學習中發展。
【小學數學六年級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說課稿08-19
小學數學說課稿06-25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08-18
【薦】小學數學說課稿11-09
【熱】小學數學說課稿11-09
小學數學說課稿【精】11-09
【熱門】小學數學說課稿11-09
小學數學說課稿【薦】11-09
小學數學說課稿【推薦】11-06
小學數學《圓的周長》說課稿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