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說課稿(通用12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說課稿 1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大小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歷和大數的學習基礎。本節課力求把學生以往對萬以內大數比較方法的分散的、不規范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科學的、規范的理性認識,結合情境先教學“四位數與三位數的比較”,再教學“兩個四位數的比較”,最后進行“兩個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數的比較”。由淺入深地探究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接著,教材又通過“比一比”、“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動進一步鞏固比較大數的方法。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操作性、開放性的活動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間。學生在探究與活動中學習和提升知識。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認識,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通過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
3、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精神,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發展數感。
教具準備有:教學課件、數字卡片等。
二、教法與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學生動腦、動手,交流比較方法,同時采用多種多樣的數學活動,豐富學生對生活中大數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數感,從而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數學學習已不再是教師簡單地展示知識的過程。教學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索者,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同伴合作交流,不斷主動探索比較數大小的方法,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三、教學流程: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該部分知識的教學建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的教學我設計了如下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ǘ⿲嵺`活動,探索新知。
。ㄈ┎聰涤螒,應用新知。
。ㄋ模┱n堂評價,總結延伸。
下面我就這四個環節做一下具體的闡述:
。ㄒ唬﹦撛O情境,引入新課。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活動情境:“同學們,‘五一’期間各大商場搞促銷打折活動,讓我們一起去逛一逛電器商場吧。”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一種寬松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投入學習活動中。
。ǘ⿲嵺`活動,探索新知。
本環節主要通過“購買電器”、“中大獎”等活動來完成學生對新知的自主探索。
活動1“購買電器”:
課件出示一些商品及價格。
1、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老師想挑選每種商品中最便宜的電器買回家,你們能幫助我嗎?此問題旨在將生活中的大數應用到數學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發展學生的數感。
2、學生根據商品的價格進行比較,并將結果寫在紙上。
3、呈現學生反饋材料,交流比較大小的方法。
4、引導學生尋找規律,總結出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比較方法。以上活動旨在讓學生探究出比較萬以內數大小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究中得到發展,并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親身經歷、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在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對于出現的不同觀點,正確地加以肯定,請他們盡可能地說明理由,對于錯誤的說法,要及時教育學生不能取笑他人。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最后得出比較較大數的方法,體驗探究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提高繼續探索的興趣。
活動2“中大獎”:
在商場里有許多競猜活動,誰能把以下六種商品價格在最短的時間內按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誰將獲得一個獎品。同學們趕快參與吧。(課件出示:MP3387元、燃氣灶809元、熱水器1725元、數碼相機4300元、浴霸345元、臺燈99元)
此次活動旨在讓學生學會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讓學生獨立思考,觀察比較,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ㄈ┎聰涤螒颍瑧眯轮。
兩人一組,一人想數,一人猜。想數的人只能說“是”或“不是”,猜數的人提問,直到把數猜中,猜的次數盡可能少。
通過游戲,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數感,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精神,這樣的活動形式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然后匯報交流,體現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一方面體現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在游戲活動中體驗數學的應用。
。ㄋ模┱n堂評價,總結延伸。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你覺得自己表現得怎么樣?生活中還有哪些大數呢?舉例說明,并比較。
通過總結與交流,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和總結一節課的收獲和體會,并學會評價自己,培養良好的學習情感。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說課稿 2
一、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首簡潔、明快、節奏感強的兒歌,它通過描寫一個孩子在自家小院里看牛和貓、數鴨子、摘桃子的生活情景,活潑有趣,貼近學生生活,能使學生在中感受到生活美、自然美。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a、認識“邊、多、少、群、顆、堆”6個生字,理解“大—小”“多—少”兩組反義詞。
b、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背誦兒歌。
2、能力目標
a、通過學習“比一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b、培養學生對生活資源進行采集、篩選整理和利用的基本能力。
3、情感目標
a、結合圖文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充分感知生活美、語言美,激發學生愛生活、學語言的熱情。
b、通過合作和游戲活動,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6個生字,理解兩組反義詞。
教學難點:朗讀兒歌,背誦兒歌、教學設計理念。
1、運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識字能力。
布魯納曾經說過:“學習者通過自己學習、探索、發現,所獲得的知識才真正有效!毙抡n標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提高學習效果,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是,力求讓自己找出最理想的方法,優化識字過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有效地識字,并發展識字能力。
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直觀形象是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征,在傳遞傳統的教學中,教學過程單一,枯燥。如何讓教學有趣?我們只有借助現代教學技術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果。
3、充分開展探究活動。
努力開闊學生的思維,發揮想象,讓學生感受自然美、生活美。
四、教學資源及方法
為了解決學生學習識字難的問題和朗讀這一難點,本課采用湖南省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的vcr光碟和自己制作的多媒體輔助資源。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
五、教學程序
。ㄒ唬┣榫硨,激發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創造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主動發言。于是,開始上課時,我播放了這樣一段vcr:“噓、聽、仔細地聽,動物之家發生了爭吵”。黃牛對貓說:“喂,我比你大,知道嗎?”貓不服氣了,對黃牛說:“哼,我比你大”只聽“砰砰”遭了,水果之家也發生了爭吵,一堆杏子對一個桃子說:“不要說了,反正我比你大!碧易赢斎徊环䴕饬耍鼈兊降渍l大誰小,誰多睡少呢?通過這種情境創設,激發了學生對“比一比”的探索和好奇心。
(二)品讀課文,讀中識字
機械繁瑣的分析,逐詞逐句,生硬灌輸式的講解。這些以書為本、以師為本的傳統閱讀教學方法在課程改革大潮的沖擊下,已經逐漸喪失了生存的空間。本節課,我先讓學生自己練習朗讀課文,并采用四步讀書法引導他們:
課件顯示:
1、初讀:讀準字音,感知內容(即慢速地,大聲地讀)
2、再度:整體感知,加深印象(即速度稍微加快讀)
3、三讀:圈圈劃劃,識記生字(即把本課要求識記的生字劃出來)
4、四讀:試讀課文,鞏固生字(即能夠把課文較通順、流利地讀出來)
經過以上層層提高的辦法,就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定的了解,對生字也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低年級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為了幫助他們進一步加深印象,我又為學生設計了一個有趣的“選水果,認生字”的識字游戲,即:不同水果對應一個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選中自己喜歡的水果,給學生充分選擇的時間和機會,讓生字和他們一次次見面,使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識字,這樣就達到了鞏固識字的目標。
。ㄈ┲笇Ю首x,體會含義
通過前面的自己練習過程,學生對課文已經比較熟悉了,但是,一年級學生唱讀現象是普遍存在的,怎樣克服呢?在這里,我采用了范讀(課件顯示)范讀之后,我還采用了指名讀、表演讀和自評、互評的方式來訓練學生掌握朗讀技巧。
在理解反義詞時,我是這樣進行的,例如:理解“多和少”這組反義詞,首先課件顯示“多和少”兩組對比圖,人學生整體感知,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接下來,請喜歡鴨子的學生站起來學一學鴨子走路的姿勢,并大聲說:“我們是一群鴨子!蔽夷兀慨斝▲B,去一邊做小鳥飛的動作一邊說:“我是一只可愛的小鳥!比缓螅尨蠹以u評理,到底誰多誰少呢?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學生遇到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ㄋ模┳灾鬟x擇,開闊思維
經過識記,練讀,體會的過程,學生已經對課文瑯瑯上口了,怎樣使他們對課文印象更深刻呢?我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可以和小朋友賽讀,可以拍手讀等等,學生很主動,很樂意去選擇,把要我讀變成了我要讀,我想讀,我愛讀,提高了閱讀質量。在自主選擇的`同時,我還安排了拓寬思維訓練。例如:當學生讀到“一群鴨子”時,師問:“除了可以說一群鴨子,還可以說一群什么?”學生就會把自己想到的和看到的都說出來,開闊了學生的思維,打破了課本的限制。然后,在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背誦比賽,還是讓他們自主選擇喜歡的方式來背,看誰背得又快又好。這樣,既完成了教學目標,又增長了知識,學生樂此不疲。
(五)創新探究,試說量詞
在本課教學即將結束是,我引導學生說一說數量詞的搭配(課件顯示),就這樣,把課內知識延伸到了課外。既鞏固了課內知識,又打開了學生思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美的存在。
六、教學后記
在本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把要我學就變成了我要學,我想學,我愛學。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怎樣使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是我一支探索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我將沿著這個方向鍥而不舍地奮斗!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說課稿 3
一、文本解讀:
《比一比》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識字二的一篇識字課,課文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農家小院的情景圖,美麗的農家小院、溫馨的生活場景。其間有黃牛、花貓的悠閑;有鴨子、小鳥的嬉鬧;還有杏子、桃子、蘋果、紅棗的甜蜜。朗朗上口的韻文,誦讀間會體會到一種暖暖的情感。第二部分是八個詞語,第一行詞語是動物名稱,第二行詞語是果實名稱。第三部分是一則韻文。韻文淺顯易懂,節奏感強,朗朗上口,非常適合兒童朗讀。
“一個大,一個小,一邊多,一邊少”是一種簡單的比較,韻文運用了許多量詞。在韻文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依稀看到一個孩子在院子里跳躍,玩耍的身影,聽到孩子清脆的童音。本課主要通過對農家小院具體事物的比較,為學生提供識字的生活環境和語言環境。所以本課的重點是理解“多少”“大小”兩對意思相反的詞語,認識“黃、貓、杏”等12個生字,會寫“牛、羊、小、少”4個字。難點是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而學生門已經掌握了一些簡單的識字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方法,但一年級孩子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容易分散,而興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教學中,我通過運用恰當的肢體語言和生動、活潑的兒童化語言;形式多樣的識字游戲;活潑有趣的朗讀方式,從始至終讓孩子們的注意力都放在課堂上,達到識字和學詞的目的,提高識字能力。
二、基于以上的理解及學生的特點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借助拼音能正確讀出并記住12個生字,8個詞語,認識1個偏旁“土”和一個新筆畫“”,能規范地書寫4個字。
2、利用圖片,理解“多少”“大小”兩對意思相反的詞語,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學習正確使用量詞。
3、通過多種方式正確流利地朗讀韻文,感受農家小院的美麗和農家溫馨的生活場景,從而激發對生活的熱愛。
三、為了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板塊:
。ㄒ唬┘で閷朐谇榫持凶R字。
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我用上聲情并茂的語言引領學生進入新課內容。通過播放課件讓學生欣賞到農家小院的美麗,聽到農家小院內傳出的各種動聽的動物叫聲,有了這一情境效應,學生的情感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看到的東西,根據學生所說的用課件圖片一一閃爍,圖片的旁邊出現相應的詞語。通過文本和課件互為直觀感知,然后離開圖畫,請同學們借助拼音讀一讀,最后去掉拼音讓學生讀,在創設的情境中促使學生更好地識字,學詞和讀文,達到識字和學詞的目的,提高識字能力。
(二)自主學習,游戲鞏固。
我們常說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游戲中學。在這環節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找出生字,詞語;在自學的基礎上合作解決字詞讀音,互相探究記字方法,發現漢字規律。如“杏、桃、蘋”的偏旁和字義有關。找找生字中后鼻韻母有哪幾個字,由于本課后鼻韻母的生字較多,如“黃、杏、蘋、紅”等,尤其是“黃”與“王”讀音容易混淆。哪幾個字是前鼻韻母,如“邊、群”,哪個字是翹舌音,如“少”。哪幾個字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字很像,讓學生區別“棵、課、顆”在比較組詞中讓學生明白“棵”一般用在植物上,“課”上課要發言,所以是上課的課,圖片出示珍珠、黃豆、紐扣,讓學生用“顆”說說,看看這些東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借助圖片明白形狀小且圓或有點圓的東西用“顆”。還有讓學生比較“桃”和“跳”。“桃”子長在樹上,所以是“木”,“跳”是用腳跳的,所以是“足”字旁。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了詞語的基礎上,以游戲為主要學習方式。
在“摘蘋果”游戲中,通過課件要求學生快而準地把生字、詞語讀出!拔一匚壹摇庇螒騽t通過課件再次呈現農家小院,讓學生在直觀、感性的認識基礎上,既能把握詞語的整體關系又能把詞語進行準確分類。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前面的教學,孩子把詞語掌握牢固了,這時我再請學生自主讀韻文,把藏在韻文中的生字找出來自己學習。課件呈現用紅色標注生字的韻文,為學生創設識字的具體的語言環境。讓學生說說讀了以后讀懂了什么,結合學生的說板書課題。在學習“群”時,利用圖片上物體的比較,先出示一只鴨子,說說這樣可以用“群”嗎?再圖片出示許多鴨子,理解一群鴨子,請學生想想還可以說一群什么?理解“堆”時,圖片出示一堆土,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教學新偏旁“土”,然后課件出示一個杏子,問這是一個什么?再出示一堆杏子,讓學生想想怎么說,再想想生活中還可以說一堆什么,說完后請學生比較“堆”與“群”的用法。
再請學生說說美麗的農家小院里還有什么,你也來模仿書上一樣說說,孩子可能會說“一串紅辣椒”“一個小男孩”“兩棵樹”等,培養學生正確使用量詞。這個環節還可以拓展到課外,讓學生和爸爸媽媽一起模仿書上來說說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東西。本課要書寫的4個漢字,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有沒有共同的地方,再看看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子,然后板書范寫,認識新筆畫“”,學生在觀察和操作中發現寫好字的基本規律,4個字的一豎都寫在豎中線上,而豎中線左右兩部分基本對稱。書寫時請學生注意“!币回Q不出頭,而“羊”一豎出頭,寫“小、少”時先中間后兩邊。
。ㄈ├首x韻文,積累感悟。
朗讀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重要環節。本課韻文淺顯易懂,節奏感強,瑯瑯上口,非常適合兒童朗讀,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感受朗讀的樂趣,體會語言的韻味。在自瀆自悟中知道韻文有4句,前兩句比動物,后兩句比水果;第一句和第三句比大小,第二句和第四句比大小。讀的形式很多,可以是課件播放音樂,學生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畫面,也可以學生自由讀,個人抽讀,集體讀、男女生比賽讀、師生間競賽讀,拍手讀。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完全被調動了起來,在反復的誦讀中,師生已經融入到教材所設置的情境當中,真正走進了美麗而溫馨的農家小院。同時,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了中華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說課稿 4
一、文本解讀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第一冊第四單元《識字(二)比一比》。初讀文本,被這絢麗多彩的畫面、編排獨特的詞組、瑯瑯上口的韻文歌深深吸引了。細看背景圖,展現了一個溫馨、安逸的農家小院的生活場景。身為農村的孩子,黃牛、花貓、鴨子就在我們身邊;蘋果、紅棗、桃子隨手可得;這恰是孩子的生活圈,這恰是孩子的樂園。故事講述的是一個秋天,小院里憨厚老實的老黃牛與舒適入睡的小花貓,讀懂了和諧;悠閑嬉鬧的鴨子與可愛至極的小鳥,讀懂了喜悅;桌上的杏子和桃子,樹上的蘋果和棗子,像一個個俏皮可愛的孩子,正說著這家院子發生的故事……好一副充滿濃郁的鄉村特景!
一個個活潑、調皮的詞語,像一位位農家小客人把孩子們帶進了文本中。一句句瑯瑯上口的韻文,誦讀間會傳達出一種暖暖的情感:豐收的喜悅、和諧的喜悅。一組組靈性的富有生命的動物和誘人可愛的水果作為簡單的比較,仿佛是跳躍、俏皮的孩子在農家小院玩耍著,依稀可以聽到他們清脆悅耳的笑聲,東蹦西竄的身影。
韻文淺顯易懂,節奏感強,瑯瑯上口,非常適合兒童朗讀。其次,孩子在學前接觸到的兒歌比較多,對于這樣的朗讀文本有獨特的體會,有朗讀的樂趣。一個大、一個小,一邊多、一邊少是一種簡單的比較,一種充滿童趣的比較。這不正是孩子所期盼閱讀到的兒童作品嗎?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讓孩子同樣享受到我所體會到的快樂,相信這也是孩子的心聲。
二、教學目標
我這樣解讀著文本,也就預設了這樣一些教學目標:
1、通過圖片語境和生活語境,學生能熟練地認識12個生字,正確規范地書寫4個生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理解兩組詞的編排規律以及量詞、反義詞的正確使用,并在朗讀中發現韻文歌的語言特點。
3、感受秋天豐收的喜悅以及情系鄉村。
為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借助與學生的生活積累和必要的資料補充、積淀,組合一些有效的課程資源。
三、教學流程
教學的第一版塊是情系鄉情、創編繪本。
農家孩子對鄉村自然情深意濃,是一股真心的情感流露。因此我特設計了話題:鄉村的那什么讓你印象最深?當孩子的遐想定格在那溫馨的生活場景中時,我適時出現那美麗的故事:一個小男孩和他的家人很愛勞動,在自己家的小院里養了許多小動物,還種了許多果樹。他細心地照顧著它們,終于它們長大成熟了。小動物長大了,果樹也長高了。秋天,果樹結出了許多又香又甜的果子。趕快找找它們在哪呢?(隨機出示圖片和詞語)孩子自然、愉悅地走入繪本,與兩組詞語親密接觸,大大提升了孩子對學習文本的積極性,學得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教學的第二版塊是走入詞語、發現規律。
孩子在以背景圖為載體,創編繪本講述故事中初步認識了8個詞語。在交錯的圖片中,詞語的.編排規律自然被他們所能發現:一類是動物、一類是水果。趁機把它分成兩組音節詞,大聲地叫出它們的名字。當孩子讀“桃子”一詞時,隨機點出這個帶拼音的音節詞——“桃子”,讓學生進行拼讀,讀準輕聲。同時出示圖片,充分利用孩子的感官體驗和生活經驗來理解這個詞:看,桃子(白里透紅);聞,桃子(香氣撲鼻);嘗,桃子(香甜可口);摸,桃子(果皮毛糙)。從色香味等方面積累了“桃子”一詞,其次從它的偏旁入手理解它是一種長在樹上的植物果實。每個詞語都有它的學習特點和精髓,只要細心觀察和正確引導,其余的音節詞也自然學得到位。學詞結束,我組織齊讀、開火車讀、分組讀等形式的讀詞練習,適時指導讀詞時蘊涵的那份感覺。為充分拓展文本,也是為了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擴大生活積累,設計了你還知道鄉村的哪些動物和水果朋友嗎?說說和它們有趣的故事吧!
教學的第三版塊是品讀韻文歌、感受韻律美。
韻文歌的獨特在與它淺顯易懂、語言優美、節奏鮮明、瑯瑯上口,像歌謠、詩、詞、曲等文體一樣,講究用詞對稱,有韻腳!耙粋……一個……”“一邊……一邊……”兩個句式的對稱,“小、貓、少、鳥”等韻腳的出現,“大小、多少”兩組反義詞的出現,充分體現了韻文歌的文體特征。以一種補白式的朗讀,從而理解兩組反義詞的意思,初步感知韻文歌用詞的對稱。之后設計一些有梯度的句式訓練,孩子的語文能力也能有所提高。最后,孩子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體會韻文歌的韻律美。
教學的第四版塊是寫字教學。
教學生字最重要的不在于是讓孩子學會這個漢字,而更重要的是學會寫字的方法和感受漢字獨特的魅力。我最大限度的讓孩子自己發現“牛、羊、小、少”四個漢字的字形特點。如:牛羊與它們的樣子結合識記;小少用比較法識記;少用兒歌等方法識記。在寫字的過程中,留意孩子寫字位置的擺放是否正確,寫字姿勢是否端正!自始自終,寫字教學都應該是第一學段的重點。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的第一課時。本課時,是在二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認識統計圖表的基礎上,向學生介紹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學平均數的必要性,并會求平均數;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表,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樂于探究新知的精神,并引導學生養成珍惜時間的好品質。
根據以上三維教學目標,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了解平均數的意義,以及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定為:運用平均數的知識靈活的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大膽重組教材,在教學中創設情境,引入探究式的'教法,以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通過動手操作、分析、討論等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學會探究問題的方法。
三、說教學流程
本著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學理念,一開始,我創設了投籃比賽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利用課件給出兩隊的人數不一樣。讓學生比一比,哪隊能被評為優勝隊呢?通過討論,使學生發現其中的隱蔽條件,深刻體會到兩組人數不一樣,不能比兩個小組的投籃總個數或以投籃個數最多在哪一組來評選優勝隊都是不合理的,用每隊平均每人投籃的個數比,比較合理,體會到求平均數的必要性,從而引入新知探究。
首先讓學生動手擺學具,然后課件演示:移多補少的方法,但是數目小的可以用移多補少,數目大了,移多補少就很麻煩了,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讓學生同桌討論,集體反饋交流,課件演示,引導比較。以男生隊和女生隊為例,分析列式各部分名稱,4+7+5+4+5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5呢?總結出求平均數的方法。
本環節設計通過小組操作、討論,使學生直接感受到求平均數的內涵就是移多補少,從而揭示平均數的含義。當學生的思維剛剛獲得平衡時,又巧妙設置認知沖突,這平均數除了通過移動得到,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迫使學生打破已形成的思維定勢,從而獲得求平均數的一般方法(先合并再平均分),為此再次組織同學進行小組探究,從討論、反饋中,得出如何來求平均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合作交流,更重要的是學會自主探索。在這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嘗試總結出求平均數的方法。
緊接著,為了鞏固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依據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下兩個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70頁試一試練習題。
2、了解生活中的平均數。
設計這些題目的目的是讓學生滲透統計與平均的思想,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最后引導學生回憶總結:這節課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等等,這樣的小結有利于學生鞏固這節課的重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勵他們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以數學故事《危險嗎》活躍課堂氣氛,深化學生對平均數概念的認識,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表達、廣泛交流的機會,以提升數學交流的能力。也讓學生明白平均數反映的是某段時間內具有代表性的數據,比如說: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40厘米,并不是說游泳池的每一處都是140厘米,同時滲透不私自到水邊游泳的思想教育,為本課的教學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說課稿 6
一.說教材:《小手比一比》是幼兒園小班數學內容,本節課要求幼兒對1.2.3這幾個數能手口如一的點數,一般來說,3-4的幼兒對數的概念有一定的認識,讓幼兒學習手口一致點數?梢詾橛變涸诮窈髮W習數學打下基礎。
二.學習目標:
1.認識目標:通過游戲操作是幼兒初步感知:1.2.3.
2.能力目標:是幼兒大膽、勇敢的回答問題。
3.情感目標:感受與愛互助帶來的樂趣。
三.學重點,難點:手口如一的點數1.2.3
四.說準備:
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為本次數學活動準本了:
1.卡通數字1.2.3
2.1.2.3的大數字以及相應的圖片
3.魔術口袋極小水果.
4.小數子卡片1.2.3
五.說教法、學法:這一節課的數學是針對小班幼兒,他們的年齡小,愛動,愛玩兒,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的數學方法。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充分發揮幼兒對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更好地突出有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數學過程中,通過幼兒數一數,說一說,做一做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眼,動腦,動手,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學習經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六.活動程序: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因此我設計了以下3個環節:
1.唱歌曲引起興趣,在這個環節中說出1.2.3分別像什么,引發幼兒的好奇心,這樣,幼兒對之就有了興趣。
2.觀察:這個環節中我出示的圖片讓幼兒觀察他們像什么,然后說出是幾
3.運用游戲,進入主題,在這個環節我利用老師和幼兒互動的游戲《我出幾你念幾》,《我來說你來比》,《看實物出手指》,自己動動手,根據實物說出1.2.3的數量。
這節課,我通過3各環節的教學設計指導幼兒觀察游戲操作,獲取新知,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眼,動手,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是幼兒學習有興趣,學有所獲。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說課稿 7
一、說教材
分類和比較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也是學生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本課教學以“幫媽媽放衣服”為主情境,通過媽媽與小朋友的對話,引發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學習比較“厚薄”,同時根據圖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馬等物品還可以比較“長短”、“多少”、“大小”、“輕重”、“粗細”、“高矮”等。通過“在情境圖中找一找,比一比”,讓學生自己尋找可比的對象,選擇比較的標準來“比”,給學生較大的自由發揮空間,體現“以人為本”、“以發展為宗旨”的素質教育新理念和目標。
二、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學會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等。
(2)、讓學生在比一比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有關“比較”的簡單數學問題,能初步匯報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積極參與、勇于交流的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經歷比較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學會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等。
難點:讓學生在比一比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
四、說教學策略
1、說學情
根據日常的生活經驗,學生對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等,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考慮比較的多種方法。
2、設計理念
本著讓學生學習身邊的數學,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的理念。設計了一定要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感悟、體會、認識。基于這樣的理念,設計了一個個游戲,讓學生去動手實踐,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
3、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氣球、彈力球
五、課前游戲:對口令。
師說上句,生對下句。
我說大,我對小;我說高,我對矮;我說低,我對高;我說長,我對短;我說薄,我對厚;我說輕,我對重;我說寬,我對窄;我說遠,我對近……
熱鬧的師生互動的對口令游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對口令的`內容緊扣本課知識點,便于學生感知、理解,為“比一比”的學習做好鋪墊。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請班里一名比較高的同學與自己合作比一比個子。得出老師比同學矮的結論。
2、再請兩個同學與第一個同學比個子,分別得出結論。
3、引出課題。這些結論都是通過“比一比”得到的(板書:比一比),今天我就來研究“比一比”,看通過“比一比”的活動,還能知道些什么?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學習,使他們切身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師民主地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教師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大膽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反駁,培養學生敢于發表自己見解的精神,充分調動學生研究“比一比”問題的積極性。】
二、引導探究。
1、整體感知情境圖。(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仔細觀察,說說圖上都有什么?
學生們通過觀察說出畫面中左邊有掛衣櫥和存衣柜,放有爸爸、媽媽和小明衣服;右邊是博古架,擺放著瓷馬、花瓶、琉璃球等。
2、比多少、厚薄。
(課件播放)小明說:媽媽的衣服真多呀!
師:你和小明的看法一樣嗎?你怎么知道的?
(多媒體突出放大存衣柜,便于學生觀察。)
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數一數媽媽的衣服有11件、小明的衣服有4件,所以媽媽的衣服比小明的多。
。2)媽媽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厚,所以媽媽的衣服多。
。ǘ嗝襟w演示比厚薄的過程)……
小結:同學們用了不少好方法比較出媽媽的衣服最多,通過“比一比”,我們還可以發現許多問題呢。
3、比長短。
師:秋天到了,天氣涼了,媽媽準備了三件外衣掛在衣櫥里,(多媒體突出放大掛衣柜),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討論并在全班匯報。
學生們會出現許多不同的結論,如:媽媽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長;小明的衣服比媽媽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長;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媽媽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長,比爸爸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最長,小明的衣服最短……對于能用多種標準進行比較的小組進行表揚。
小結:比較的時候一定要確定誰跟誰比,比的標準不同,結果也會不同。
3、你還能比什么?
仔細觀察情境圖,小組確定研究內容,選擇一樣主題圖中的一件物品,合作進行比較研究。
小組匯報,其它組補充、評價。
小組可以選擇琉璃球比較大小、輕重等;可以選擇瓷馬比較高、矮、多少等;也可以選擇花瓶比較胖瘦、高矮等。
小結:(根據小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先帶領學生充分感知情境圖,說一說看到了什么,由“媽媽的衣服真多呀,你也這樣認為嗎”這個問題,激起學生運用生活經驗進行自主探索的興趣。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先是領著學生比較衣服厚薄,再半放給小組交流比較衣服長短,最后通過“還可以把什么東西比一比”,讓小組自選研究題目,進行比較,這樣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合作,互相補充、互相啟發,使他們對新知識得到比較清晰、全面的認識。】
三、“闖關”鞏固。
第一關比多少、厚。ǘ嗝襟w出示第23頁第1題)
師問:哪邊的書最多,哪本書最厚?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第二關比輕重(第24頁第2題)。
用多媒體模擬天平稱量水果的過程,
學生獨立思考后判斷輕重。
說說理由。(學生可以結合壓翹翹板的生活經驗直觀感受天平杠桿重的一端下沉,輕的一端上翹的原理。)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演示,變教材的靜態呈現為動態呈現,引起學生對已有的生活經驗感受,從而更直觀形象的感知天平稱重的有關原理。】
第三關比手的長短(第24頁第4題)。
演示活動:教師演媽媽,大同學扮演“我”,小同學扮演“弟弟”,比手。誰的手最長?
【設計意圖:結合自主練習中的的插圖在課堂上組織分角色表演演示活動,緊緊抓住了學生們的注意力,符合兒童欣賞、認知特點,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第四關:實踐應用活動:誰哪合適?
1、出示一個氣球和一個彈力球。
師:請你猜一猜哪個球重?哪個球輕?
2、學生們掂一掂、試一試后,說說實際比較的結果。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猜測一下哪個球重,哪個球輕?熟悉這兩種球的孩子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很快判斷出彈力球比氣球重,對與沒有這種生活經驗的孩子教師要組織他們親身試一試,體會大得物體不一定重,小的物體不一定輕的辨證思想。這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開放題,一定要留給學生充足的空間在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
第五關:實踐拓展活動
找一找,生活中、教室里還有什么可以比的東西,小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說一說。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說課稿 8
《比一比》這一課時為第六單元第一課時,根據教學內容,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我將本課時的三維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了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并會求平均數;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表,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樂于探究新知的精神,并引導學生養成珍惜時間的好品質。
根據以上三維教學目標,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了解平均數的意義,以及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定為:運用平均數的知識靈活的解決實際問題。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大膽重組教材,在教學中創設情境,引入探究式的教法,以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通過動手操作、分析、討論等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學會探究問題的方法。
本著“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學理念,一開始,我創設了“投籃比賽”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利用給出人數相同時男女生隊的比賽結果,引導學生觀看,了解情況。接著,我提出“誰勝誰負”的數學問題,引出課題,同時要求學生做小裁判,同桌合作觀察思考該怎樣比。再集體交流訂正,得出“當參賽人數相同的時候我們直接比較投籃的總個數就能比較出勝負”這一結論,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接著創設新的情境——兩隊的人數不一樣。讓學生比一比,哪隊能被評為優勝隊呢?通過討論,使學生發現其中的隱蔽條件,深刻體會到兩組人數不一樣,以投籃個數最多在哪一組來評選優勝隊都是不合理的,用每隊平均每人投籃的個數比,比較合理,體會到求平均數的必要性,從而引入新知探究。
演示:“移多補少”的方法,但是數目小的可以用移多補少,數目大了,移多補少就很麻煩了,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讓學生同桌討論,集體反饋交流,演示,引導比較。以男生隊為例,分析列式各部分名稱,“4+7+5+4+5”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怎么求出“5”呢?總結出求平均數的方法。
本環節設計通過小組操作、討論,使學生直接感受到求平均數的內涵就是“移多補少”,從而揭示平均數的含義。當學生的思維剛剛獲得平衡時,又巧妙設置認知沖突,“這平均數除了通過移動得到,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迫使學生打破已形成的思維定勢,從而獲得求平均數的一般方法(先合并再平均分),為此再次組織同學進行小組探究,從討論、反饋中,得出如何來求平均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合作交流,更重要的是學會自主探索。在這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嘗試總結出求平均數的方法。
緊接著,為了鞏固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依據“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下兩個練習:
1、為參加“新苗杯”校園小歌手比賽選手統計成績
2、了解生活中的平均數
設計這些題目的目的是讓學生滲透統計與平均的思想,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最后引導學生回憶總結:這節課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這節課你表現得怎么樣?等等,這樣的小結有利于學生鞏固這節課的重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勵他們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以數學故事《危險嗎?》活躍課堂氣氛,深化學生對“平均數”概念的認識,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表達、廣泛交流的機會,以提升“數學交流”的能力。也讓學生明白“平均數”反映的是某段時間內具有代表性的數據,比如說:“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32厘米,并不是說游泳池的每一處都是132厘米,同時滲透不私自到水邊游泳的思想教育,為本課的教學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縱觀這堂課的設計,我讓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興奮的狀態,主動的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得三維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說課稿 9
各位老師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小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第一課時《比一比》。本課時是在二年級學習了認識統計圖表的基礎上,向學生介紹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根據教學內容,我將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為:
1、了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并會求平均數,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表,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了解平均數的意義以及求平均數的方法。教學難點定為: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流程:
開始,我創設男女兩隊“投籃比賽”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小黑板出示比賽結果,給出男女兩隊的人數是不一樣的,讓學生比一比,哪隊能獲勝?通過討論,使學生發現其中的隱蔽條件,體會到如果兩隊的人數不一樣,就不能比較兩個小組的投籃總個數貨以投籃個數最多來評選獲勝隊,這兩種方法都是不合理的,而應該用每隊平均投籃個數來比比較合理,體會到球平均數的必要性,從而引入新知探究。
首先,讓學生動手擺學具,然后我在黑板上用圓形小磁鐵演示“移多補少”的方法,移好后,我質疑數字小的時候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那么如果數字比較大的話怎么辦呢?這時候我追問,除了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讓學生同桌討論,集體反饋交流,再演示,引導比較。以男生隊為例,分析列式各部分名稱,“4+7+5+4+5”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5”呢?總結出求平均數的方法。平均數=總數/份數。
本環節通過小組操作,討論,使學生直接感受到了平均數的內涵就是“移多補少”,從而揭示平均數的涵義,當學生思維剛剛獲得平衡時,又設置認知沖突“平均數除了通過移多補少得到,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迫使學生打破思維定勢,從而獲得求平均數的一般方法,再次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從討論反饋中得出如何求平均數。
接著引導學生回憶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嗎?這樣的小姐有利于學生鞏固本課重點,有利于培養自信心。
最后鞏固練習:
1、了解生活中的平均數,展示課前收集的平均數,同桌互相說說平均數的意義,了解平均數的意義。
2、指導完成課本第71頁練一練“第一題、第二題、第三題”,交流反饋。
設計這些題目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提高綜合能力。
3、數學故事
小河平均深0.8米,淘氣身高1.2米,淘氣下水有危險嗎?
這一題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明白平均數反映的是某段時間內具有代表性的數據,同時教育學生不要私自到河邊游泳,危險隨時存在,為本課教學劃上圓滿的句號。
板書:
平均數
移多補少
。4+7+5+4+5)/5=5
總數÷份數=平均數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說課稿 10
一、說教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這套教材,統計與概率的知識是分多次進行教學的,在一至六年級的數學教材中均有涉及。本課時是在學生二年級學習過認識統計圖表的基礎上,向學生介紹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數學課程標準》中對第六冊的要求是:通過豐富的實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
新教材中的這一教學內容與傳統教材相比,明顯在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上加重了份量,因此,我在設計教學預案時,努力通過具體問題情境的呈現,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中,讓學生在認知沖突中逐步感受到求平均數的實際意義和價值,并啟發學生探索求平均數的基本方法。
二、說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簡言之,也就是說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強調學生對于知識的建構,充分讓學生在具體問題情境中生成知識。本節課在設計上我把學生的數學學習放在數學活動中,首先讓學生在比賽拍球活動中產生對平均數的強烈需求,體驗平均數產生的過程。在經歷平均數產生的過程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平均數的本質意義,學會求平均數的方法,然后再去用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感受平均數在生活中的作用,體驗學習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1)理解平均數的概念,了解平均數的特點和作用,掌握求簡單平均數的方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估算和說理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平均數產生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平均數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
三、說教學內容
學情分析:用平均數表示一組資料的情況,有直觀、簡明的特點,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成績等。對于這些名詞術語,學生經常聽到,并不陌生,但其真正含義、在統計中的作用以及計算方法,學生卻并不明白。由于學生已經具備平均分的基礎知識,所以應著重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列出算式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平均數的知識靈活的解決實際問題。
在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時,我依據了本節課教材的編排特點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從教材的編排特點看,學生只有準確的理解了平均數的意義,掌握了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才能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將二者相結合,運用平均數知識、靈活地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
平均數的概念本身比較難理解;運用新知識的靈活解決實際問題,歷來是新授課教學中的難點。這兩個問題同時存在,就形成了本節課的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大膽重組教材,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師生交互式的討論,使學生充滿學習新知的欲望。以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通過動手操作、分析、討論等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學會探究問題的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組織學生進行拍球比賽前的準備。準備工作包括:分組取隊名、確定計數員、討論比賽方法。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從學生喜歡的拍球游戲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想出比賽的辦法,把自主權留給了學生。
第二環節: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在本環節,我安排了四個不同的層次,幫助學生建立平均數的概念、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1、感受平均數產生的需要
根據學生的意見組織學生進行比賽。
第一次比賽:每組選一人參賽。在學生認為不能代表本組水平時,進行第二次比賽。
第二次比賽:每組選四人進行比賽。比賽完成后讓學生自己判斷誰獲勝,說出的獲勝理由,指出:在每隊參賽人數相等時,可以比較總數來決定勝負。
在勝利方歡呼時,教師宣布加入輸球隊,繼續進行比賽,使成績發生變化失敗方獲勝,激起原獲勝隊的`不滿。在矛盾中引導學生思考:當人數不相等時,怎樣比較才公平?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找出公平的比較方法求平均數。
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激化中,使學生處于原有知識經驗無法解決新問題的認知狀態,在參賽人數不同、比較總數不公平的狀態下引入平均數,是在認知發生危機的迫切需要的情況下認識平均數這個新朋友的,加深學生對平均數的理解,學生體會到計算平均數的意義和學習的必要性。
2、探索求平均數的方法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怎樣求出每隊的平均數?
接著讓學生自己想方法,求剛才比賽時男女生隊拍球的平均數。學生在交流時可能出現的方法有:a、移多補少的方法;b、把較大數多的部分移給小數,使各數平均;c、用計算的方法。對每一種方法,教師給予適時指導,并及時溝通三種方法之間的聯系,使學生清晰地理解平均數的意義,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3、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平均數已經求出來后,教師提問:男隊拍球的平均數是8個,是不是每個隊員都拍了8個?拍了8個嗎?那怎么變成了8個?
女隊的平均數是7,我將繼續引導學生探討:7代表了什么?你怎么理解這個7?
在交流探討中讓學生知道:平均數它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數,而是代表一組數的平均值。
4、溝通平均數與生活的聯系
先讓學生舉出生活中了解到的平均數的例子,感知平均數應用的廣泛性。
接著,我出示兩條有關平均數的信息:
。1)陜西省歷史博物館日平均接待游客2900人。
(2)2009年西安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6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275元。
讓學生談自己對這3個數據的認識,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平均數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
第三環節:聯系實際,拓展應用
數學來源于生活,目的還是為了應用于生活。依據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練習:
1、教科書P81,第2題。
學生獨立計算,做完后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驗證。讓學生在熟悉平均數計算方法的同時,直觀感知:平均數比最大值小,比最小值大。
2、月平均用水量
先介紹近期我國西南地區缺水的現狀及月人均用水量讓學生了解信息;再對比展示某居民用戶2009年每個季度的用水情況,并讓學生選擇正確的求每個月用水量的算式,同時指出另外兩個算式表示的意思。最后讓學生比較這兩個數據,談自己的感受。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平均數的計算方法,進行節水教育。
3、小明會遇到危險嗎?
計算機畫面上出現課本第72頁數學故事中的畫面,讓學生進行思考后進行判斷,并闡明理由。
通過這樣一個生活情境,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在現實生活中,數學知識應用要靈活,在解決實際問題時,不僅要考慮數學因素,還要考慮其它的相關因素。
4、GDP大比拼(機動題)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平均數的作用。
5、打靶游戲(機動題)讓學生體會加入新的數據后隊員平均數的影響。這兩道題我將根據課堂時間靈活處理。
第四環節:總結評價,布置作業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平均數有什么認識?你有哪些收獲?在交流中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和方法,把學生當作知識建構的主體,使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力。
作業布置:課本P71第1題。用于鞏固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六、說教學媒體
本節課使用的主要媒體是多媒體課件和磁性圓形貼片。通過多媒體的使用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數學信息,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的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磁性圓形貼片的運用主要是便于學生通過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
七、說教學評價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及時回饋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為進行后續教學提供有效信息。
課堂中評價以口頭評價為主,師對生的評價以激勵、引導為主,要善于用貼切自然的激勵法。同時倡導評價延遲,從而給學生一個自由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馳騁想象,暢所欲言,相互啟發,從而獲得了更多、更美好的創新靈感,使個性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但必要時應適時指出學生的錯誤。同時鼓勵學生互評、學生自評。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特長,形成一股積極探究的氛圍。
八、說板書設計
黑板的中間我將寫上課題《分一分》,課題下面的較為明顯的分成三份:左邊和中間展示兩組比賽的統計圖和計算平均數的算式,右邊列舉出平均數的三種計算方法,強化平均數計算方法的指導。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說課稿 11
我的教學內容是“比一比物體的長短和高矮”,是數學一年級上冊第4、第5頁上的內容。
1.教材從生活實際出發,首先通過客廳里的生活畫面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認識長短和高矮;接著通過找一找、比一比,體會比較的方法,進一步感受長短和高矮都是比較的結果。教學重點是知道長短、高矮的含義,初步懂得直接比較長短、高矮的思維方法。教學難點是掌握比較的標準和方法,會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關鍵是體會比較的方法,感受長短、高矮都是比較的結果,而且比較的結果都是相對的。
2.本課時是入學后的第二課時,小朋友對小學學習生活還不熟悉,還不習慣,容易“坐不住”。因此,我努力營造一種愉快的情境,使學生樂此不疲地致力于學習內容。如,通過小熊邀請大家參觀客廳來導入新課、引導學生發現客廳的數學秘密;用小故事來串聯“想想做做”的題目;通過“發現獎”、“合作獎”“秩序獎”等獎項的頒發,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課堂中始終洋溢著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3.由于學生在幼兒園已經學會辨認物體的長短、高矮,同時在現實生活中也積累了比較豐富的關于長短、高矮的感性認識,可以說學生對長短、高矮有了一定的初步認識。因此本節課上我讓學生在觀察客廳里有了些什么東西后,就直接讓學生找東西來比一比,然后再用到了書上的小圖來鞏固比較的方法,并指導學生用√或O來表示。另外,我的教學在關注知識性學習的同時,更關注的是如何設計更多的有意義的活動(如找一找、剪一剪、搭一搭、排一排等),讓學生探究、體驗比較的方法,培養仔細觀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在教學中,我還通過找身邊的物體進行長短、高矮的比較,排排隊等活動,讓學生獲得用數學的體驗;而“幫小熊解決疑問”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方面為下一節課到廚房比大小、輕重埋下伏筆,另一方面是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課后布置的調查實踐作業是為了拓展學生學習的時空。讓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學習的指導者也不再局限于教師;學習的.內容也不再局限于書本,可以是整個世界。了解本校的最高建筑,了解我國和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和最長的河流,既拓寬學生的視野,又培養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祖國和放眼世界的美好情感。
教學目標:
1.初步培養學生觀察的習慣,使學生體會生活中的數學。
2.使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認識長短、高矮的含義,初步建立比較的意識,初步學會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
3.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和判斷的能力。
教具準備:課件,小熊頭飾,“秩序獎”“發現獎”“合作獎”的小獎狀,吹塑紙條,2張幻燈片。生準備小剪刀,膠水,可以搭的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位好朋友,它是誰呢?(師戴好小熊的頭飾)
你們好,我是小熊,今天我邀請大家到我的好朋友小莉家去參觀一下美麗的客廳,你們想去嗎?
二、指導觀察,引導比較
1.(課件出示)小朋友,小莉家的客廳到了。你們看,漂亮嗎?都有些什么東西呢?(同桌互說)
。ㄗ屔磮D充分地說)(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
2。其實,小莉家的客廳里還藏著許多數學秘密呢,你們想不想把這些秘密找出來?要想找到這些秘密并不難,只要小朋友睜大眼睛仔細看,開動腦筋用心想,就能發現其中的奧秘。你們看,小莉家的客廳里有許多東西,他們有的長短不同,有的高矮不同,你能把他們找出來嗎?哪個小組能找滿5對就能獲得“發現獎”。
小組討論,然后分組匯報。根據回答頒獎。
3.剛才,我們是小組同學一塊兒來找了一些東西來比一比的(板書課題:比一比)通過“比”,我們知道了一些東西的長短、高矮,白菜老師和茄子老師想看看是不是每位同學都會比一比了。(指導翻書)(課件出示小圖,比較小圖,指導畫√,畫O)
4.打開你的文具盒,再找一找,比一比。(面對大家,舉著東西說一說)(表現好的繼續頒發“發現獎”)
5.體會比的相對性
。1)師出示一枝鉛筆:這枝鉛筆是長還是短?
生討論,還需要再拿一枝鉛筆來比一比,沒有比較就沒有長短、高矮之分。
。2)師拿出不同的鉛筆分別與之比較,使學生明確長短、高矮是比較的結果;長短、高矮是相對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3)這三枝鉛筆中哪一枝最長,哪一枝最短。使學生明確最長的只有一枝,最短的也只有一枝。
三、實踐感悟,鞏固方法
1.“想想做做”(以故事串聯)
小莉學校有一位大哥哥腿受傷了,有一天小莉推著大哥哥去上學。(課件出示)
。1)“想想做做”第1題(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從家到學校有兩條路,走哪條路近一些呢?(為什么呢?)(課件出示)
(2)“想想做做”第2題
剛出家門,家門前的兩棵樹就引起了他們的注意。(課件出示)
。3)“想想做做”第3題(讓生討論可以怎么看,怎么比)
小熊還帶了兩位好朋友來了。(課件出示)
。4)“想想做做”第4題(怎么比的,強調“最”的唯一性)
生比出來以后,師追問:為什么小熊的下面既不打√也不打O。
下面,讓我們來動動手吧!
2.剪一剪
用吹塑紙條小組內每人剪一條任意長的紙條,然后比一比長短,最后按一定的順序將這些紙條排列好。最先完成的小組獲得“合作獎”(比一比:誰剪得最長,誰剪的最短)(組長上來匯報時,注意貼法的多樣性)
4.搭一搭
拿出自己帶來的東西,小組合作,看哪一組搭得高。
。ㄉ顒樱耗贸鰧W具,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搭出高矮不同,形狀各異的模型。)
比一比:哪一組搭得最高。
四、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1.剛才,我們從參觀小莉家的客廳開始找一找,后來又自己動手剪一剪、搭一搭,比較了一些東西的(長短和高矮)。在生活中,我們除了比高矮、長短以外,還能比什么?(長短、大小、輕重、快慢……)看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對一些事物進行比較,比一比它們的長短、大小、輕重、快慢等。今天,老師只是和大家一起學習了“比一比物體的長短和高矮”,以后,我們還要學會比其它的。
2,學習了今天的比一比,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呢?(生各抒己見)
有的事,我們只能課后再做,我們選現在就能做的事來試一試自己學的怎么樣吧!
(1)兩人比身高
a(請兩位差不多身高的同學來比一比身高)你們能一下子看出誰比誰高嗎?(不能)那你們猜測一下,誰比誰長得高些呢?你能想出什么方法來知道他們誰高誰矮嗎?(比一比)怎樣比呢?大家討論一下。(兩個人站在一起;人站在墻壁旁,頭頂在墻壁上的位置做個記號,看誰的記號高誰就高等等)
b說一說,誰比誰長得高,誰比誰長得矮。
c小結:看來比身高的方法很多,但比較時要注意,一是兩個人的腳要放在同一個面上,二是人要挺直,三是用做記號的辦法時,人還要貼著墻壁。
。2)小組排隊活動
a四人一組。同桌兩個比,另兩人看一看,說一說,然后交換。
b每個小組要按從矮到高的順序排隊。
c請小組長負責,哪個小組排得最快最整齊就能得到“秩序獎”。
d小組長匯報交流本組排隊的方法。
e小結:小朋友剛才合作得都很好,明天我們再到小莉家去的時候就這樣排著整齊的隊伍去吧!
3.明天,小莉還要請我們到她家去吃飯呢,到時我們還可以去她家的廚房看看,小熊想好了明天給小莉一家每人送一份禮物,不過它碰到了一個疑問,看看你們能幫它解決嗎?(出示幻燈片)
小熊要給他們每人準備一條皮帶,誰的皮帶最長?誰的皮帶最短?(你是怎么想的?)
4.今天天氣真好,小熊還想出去放風箏,看,(出示幻燈片)已經有人在放風箏了。3個小朋友的風箏線是一樣長的,猜一猜哪個小朋友的風箏放得最高?哪個小朋友的風箏放得最低?
看來,只要同學們仔細觀察身邊的世界,你就會發現你的身邊處處都有數學。
五、課后作業
1.課后與小伙伴一起,找一找校園里最高的建筑。
2.課后與父母一起,找一些自己家里的東西來比一比他們的長短或者高矮。
3.自己想辦法去了解我國最高的山峰,最長的河流;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長的河流。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說課稿 12
導讀:這一節課的數學是針對小班幼兒,他們的年齡小,愛動,愛玩兒,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的數學方法。
一、說教材:
《小手比一比》是幼兒園小班數學內容,本節課要求幼兒對1.2.3這幾個數能手口如一的點數,一般來說,3-4的幼兒對數的概念有一定的認識,讓幼兒學習手口一致點數?梢詾橛變涸诮窈髮W習數學打下基礎。
二、學習目標:
1.認識目標:通過游戲操作是幼兒初步感知:1.2.3.
2.能力目標:是幼兒大膽、勇敢的回答問題。
3.情感目標:感受與愛互助帶來的樂趣。
三、學重點,難點:
手口如一的點數1.2.3
四、說準備:
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為本次數學活動準本了:
1.卡通數字1.2.3
2.1.2.3的大數字以及相應的圖片
3.魔術口袋極小水果.
4.小數子卡片1.2.3
五、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數學是針對小班幼兒,他們的年齡小,愛動,愛玩兒,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的數學方法。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充分發揮幼兒對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更好地突出有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數學過程中,通過幼兒數一數,說一說,做一做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眼,動腦,動手,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學習經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六、活動程序:
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因此我設計了以下3個環節:
1.唱歌曲引起興趣,在這個環節中說出1.2.3分別像什么,引發幼兒的好奇心,這樣,幼兒對之就有了興趣。
2.觀察:這個環節中我出示的圖片讓幼兒觀察他們像什么,然后說出是幾
3.運用游戲,進入主題,在這個環節我利用老師和幼兒互動的游戲《我出幾你念幾》,《我來說你來比》,《看實物出手指》,自己動動手,根據實物說出1.2.3的數量。
這節課,我通過3各環節的教學設計指導幼兒觀察游戲操作,獲取新知,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眼,動手,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是幼兒學習有興趣,學有所獲。
教學反思:
本次的教學活動,目標完成。通過游戲活動,幼兒對數字1,2,3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并能夠手口一致的表示實物的數量。在教學活動中,我采用讓幼兒能動手,動腦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對學習有了興趣,學有所獲。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班數學活動比一比說課稿04-08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說課稿06-16
《比一比》說課稿07-20
人教版小學數學下冊說課稿(精選10篇)04-12
《比一比》說課稿范文07-13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銳角和鈍角09-22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2-04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說課稿01-18
小學二年級下冊英語說課稿06-11
小學二年級下冊歌聲說課稿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