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風箏》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風箏》一文是魯迅寫于1925年1月24日,后由作者編入散文詩集《野草》。
文章說的是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戲之于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于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戲之于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
對于文章的主題,可以從多角度去審視:從兒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從封建倫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從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從親情角度去理解,從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
教學目的:
1、(知識和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閱讀能力,能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在閱讀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過程和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題。
4、(寫作指導)學習本文在敘述中飽含深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訓練閱讀能力,提練文章主干。
教學難點:結合個人人生經驗及閱讀體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意蘊豐富,選編此文,無非是因為此文為我們提出了如何進行兒童教育的問題,以及人要勇于自我解剖,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等等,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這些恰恰都具有廣泛地指導性,學習此文,可以讓我們體會人間至愛真情,學習自我解剖的精神,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由于本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不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而且文章中疑難的問題較多,所以學起來有難度,再加上初中生平時對沖突誤解中的親情體會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讀課文,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與氣氛很重要。
二、教法探究:
人們常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闭Z文課程中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由于讀者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感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異……面對同樣的文章,人們會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
現代語文教育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注意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那么教師也要從文本中走出,以人為本。
閱讀《風箏》,我不由被魯迅先生的“真情”所感染,文章有豐富的意蘊,更能引發人進一步地探究興趣。因此在教學此文時,擬在反復閱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變化,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教師可利用閱讀期待、反思、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效率。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閱讀的對話者之一。
1、在教學前,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
2、把課后練習融于教學的過程中。
3、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以利于體悟人物的心境,理解文章主題。
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整體感知課文;第二課時反復閱讀,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三、學法指導:
新課程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盡管《風箏》一文屬早期白話文,某些字詞、句子的表達方式會生澀難懂,而文章本身思想深邃,但這一切都可以在反復地閱讀中,在用心地體悟中,在教師適時點拔中,迎刃而解,而激發學生閱讀、探究興趣是扣開知識大門的鑰匙。
【《風箏》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風箏》說課稿12-15
小學語文《風箏》說課稿 8篇12-15
小學語文《風箏》說課稿 (8篇)12-15
小學語文《風箏》說課稿 (通用8篇)12-15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說課稿01-29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風箏》教學反思10-06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1-11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給予樹》說課稿01-13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5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