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說課稿15篇[精華]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物理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物理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_____號,我說課的題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_____年級物理____冊第____章第____節的內容,下面我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設計、說教學
方面來說這節課。 《高中物理說課稿模板》正文開始>>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 和 等知識的基礎上引入的一節 課(概念課或規律課或實驗探究課),本節內容同時又是學生學習 和 等后續知識的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整章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通過本節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 知識,了解研究物理問題的 方法(如:控制變量法、轉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實驗法、類比法等),初步學會運用 知識解決 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 能力。
高一學生正處于從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討論;從初中的形象思維到高中的抽象思維;從初中簡單的邏輯思維到高中復雜的分析推理的轉變過程中。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他們的一般能力已經具備,具有一定的觀察力、記憶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但其創造能力還比較欠缺,對于利用已有知識創造出新的概念、理論的能力很弱;(創造能力:利用已有知識創造出新的概念、理論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點的把握還不是很準確,數學的推理能力較弱;但學生對感性材料的認知能力較強,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也很強;而且學生的社交能力也正處于發展階段,需要得到不斷的鍛煉。
2、教學目標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本節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2、
。ㄟ@部分目標一般為本節課的知識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2、
。ㄟ@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哪些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讀圖分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
(這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對科學家生平的介紹,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或者是通過學習什么知識,培養學生的什么意識和品質等)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和本節教材實際,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 ,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 ;而對 知識,限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可能無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所以 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學法)
1、教法選擇:
教法一:現代素質教學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行為是由動機引起的,學習動機對于學生的學習可以發揮明顯的推動作用。要有效地進行長期的有意義學習,動機是必不可少的。本課采用演示實驗,巧設物理情景引發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由學生的分組實驗,激發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再通過例題深化動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或教法二:為貫徹生本教育,落實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結合教材實際,本節課準備采取啟發誘導、點撥釋疑、合作學習兵教兵的教學方法。
2、學法指導:
作為教師來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其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因此這節課采用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合作探究尋求方法的兵幫兵學習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收集數據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 教學程序及設想: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2分鐘)
為了順利得出本節 概念(或規律),同時讓學生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采用類比法設計復習題: ?(如密度、壓強、功率的引入要類比速度)
為更好的.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導入本節新課時,采取故事導入或生活現象導入或演示實驗導入的方式,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故事是。。;蛏瞵F象是。。。或演示實驗是。。。。)
2、任務驅動、自主預習及展示:(5分鐘)
學生閱讀課本Px頁---Py頁,獨立完成下發的學案上的自主預習題。為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最基本的自學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結合教材實際和已確定的目標,本節課設計的預習題如下:問題1、。。。。。。。。。。。
問題2、。。。。。。。。。。。。
問題3、。。。。。。。。。。。
(如:)
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后,教師采取投影學生學案、學生補充完善學案的方式順利完成此環節。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鐘)
同學們針對學案中設計的探究問題,分小組先討論解決后再上黑板分別進行板演,為展示交流做準備。然后本小組講解,其余小組聆聽并發現其不足之處,加以完善。此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注意歸納思路、滲透學科理念。
本環節設計的合作探究題和處理的方法為:
(以《》一節為例:
4、課堂小結,構建體系(5分鐘)
對應本節課的目標,讓學生敘述這節課的收獲,包括知識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獲,然后師生共同構建本節課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整體的把握,也有機體現了學科知識建構的思想。構建體系時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5、當堂檢測、鞏固升華:(10分鐘)
學生獨立完成學案上的檢測題后,教師投影答案,對出錯和疑問較多的地方,通過兵教兵和師教兵的方式解決。
6、學后反思:(3分鐘)
學生針對所學內容和本節的目標,在學案上自己構建本節的知識樹。
四、板書設計:
最后說一下本節課的板書設計。。。。。。。。(要注意黑板大部分是給學生展示用的,所以教師的板書內容不宜過多,基本包括標題和簡單的知識樹即可,并告訴評委這樣設計的道理:以生為本,凸顯學生學的地位等等)
高中物理說課稿2
第3節 速度和加速度
說教材:
《速度和加速度》是司南版必修1第二章“運動的描述”第3節的內容,是本章的基礎。本章從機械運動入手,講述運動學的基礎知識,是高中物理的基礎,所以本章的教學 關系到高中物理教學的好壞。本節的主要教學內容有: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加速度。本節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運動的重要物理量,理解速度和加速度概念是學習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基礎,所以學好本節內容有利于為后面的學習做準備。結合本節的內容和特點,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培養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標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運動的快慢(即位置變化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來描述。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知道瞬時速度的大小簡稱速率
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在描述運動快慢方面的區別和聯系
4.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方向。
5.理解直線運動中加速度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及其加速或減速運動之間的聯系
過程與方法:
初步了解極限思想在建立瞬時速度概念時的作用,了解比值定義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區別物理概念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如果能抓住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區別,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也就把握了本節的要領。高一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并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變,他們容易接受相對形象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概念,而對相對抽象的加速度 普遍感到困惑。所以本節教學的重點是平均速度、瞬時速度以及它們的區別;教學的難點是: 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說教法
物理教學重在啟發思維,教會方法。物體的運動是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現象,學生對物體的勻速運動已有自己的認識,作為教學的起點。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知道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并引導學生分析平均速度、瞬時速度,體驗它們的區別,利用類比的方法指導學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使學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難點;因此,本節課綜合運用講授法、類比法、討論法并結合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加強師生雙向活動,引導學生的積極思維。
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代教育以“學生為中心”,更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初中的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簡要復習位移的概念后,為了描述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引入新的物理量(速度),再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概念,指導學生利用類比的方法研究 速度的變化的快慢來理解加速度的概念,體驗類比的方法,體會比值定義法在物理中的運用。通過巧用提問,評價;激活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自主、討論的課堂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學生主動接受新知識,加上例題的鞏固,再回到物理概念的理解。
說教學過程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先進行速度的教學后進行加速度的教學,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快慢作為加速度的基礎,再用類比的方法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符合簡單到復雜的認知過程。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大約需要5分鐘的時間)
復習位移的概念后,教師舉例(物體有各種各樣的運動,不僅不同的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不一樣,且同一物體在不同時段的運動快慢程度也可以不同。并請同學們舉例:如 蝸牛爬行,飛機起飛等)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比較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運動快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新課教學(大約需要35分鐘的時間)
。1)平均速度:教師提出問題:物體做機械運動時位置發生了變化(即發生了位移),但運動的快慢如何描述?引導學生思考,和具體討論兩種簡單的運動快慢的描述:位移相同比較時間,運動的時間相同比較位移。在討論位移和時間都不同時采用位移和時間的比值來描述(比值大,運動快;反之則慢)。從而引出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公式 (或 ),這樣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引入平均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了解比值定義的方法。教師利用教材中的圖2-22和表2-3,讓學生明確求的是哪一段時間,哪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2)瞬時速度:讓學生討論與交流:得出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一段時間或一段位移內物體運動的快慢,但不能描述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運動快慢,在給出瞬時速度的概念。體會極限思想在物理中的運用,了解實驗室怎樣測瞬時速度,并總結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區別。
。3)加速度:通過平均速度的引入方法來引入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利用教材的例題,幫助學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知道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有正、負之分,并理解正、負號的意義;進而突破加速度概念的教學難點。通過交流,教師總結:再進行例題的講解與鞏固,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具有穩定性。最后布置作業。(在板書方面:教學中將黑板一半寫概念,另一半用來作圖分析。)
結束語 : 在以上設計中,我力求“以學生為中心”,以物理概念為基礎,積極倡導學生積極思考、自主學習。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課堂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在此,還請各位老師,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高中物理說課稿3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6章第4節《拋體運動的規律》,下面我將從以下幾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ㄒ唬⒈竟潈热莸牡匚慌c作用:
在學習《拋體運動的規律》之前,學生已學習了《探究平拋運動的規律》,為本節的學習作了鋪墊。拋體運動,尤其是平拋運動的規律是本章教學重點之一。拋體運動的內容雖在高中物理中算不上非常重要,而且知識點也不多,但它所包含的物理思想和思維方法卻是十分重要,在后繼課程中還有重要的應用,如在電場或復合場中研究帶電粒子運動的問題。另外,日常生活中有關拋體運動的現象很多,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它能使學生體驗物理知識對生產生活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基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節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ǘ虒W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拋體運動的受力特點
(2)掌握分析拋體運動的方法,能用數學知識總結得到平拋運動的規律
(3)了解斜拋運動
2、過程與方法
。1)在對平拋運動特點的感性認識基礎上上升到理性思維,使學生體會并理解在平面上應用牛頓定律的方法
。2)在總結得出平拋運動的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和掌握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利用數學知識表達物理規律的和諧與美,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2)通過用學到的方法解決沒有感性認識的斜拋運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習與探究的X望。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1)探究如何利用合成與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拋和斜拋運動
。2)利用數學工具得到平拋運動的規律
教學難點:理解為什么平拋運動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
因此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物理是一門培養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诒竟澱n的理論性強,我采用講授法和啟發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不僅掌握知識,而且發展了學生學習科學的思維方法,有助于學生今后的自主學習。
學法:針對本節課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采用討論法.分析法.歸納總結法來進行學習,主動探究,學會自主學習。
那么我對本節的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三.教學過程
(一)簡單 復習引入新課
[1. 復習物體做直線運動的條件和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2.復習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指出這種方法在解決復雜運動問題時的作用。
3.復習如何用坐標描述做一維運動和二維運動的物體的位置。
4.復習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數學表達式。指出研究物體的運動規律就是要確定物體在任一時刻的位置和速度。-------課件
本節課要用到的舊知識點瑣碎,復習與本章有關的這幾個重要知識點,有意識地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順利地進行新知識的同化。
。ǘ┻M行新課
。1)從總體上看,本節課的內容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平拋運動和斜拋運動。
因此可以先對平拋運動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簡單分析斜拋運動。這種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對平拋運動的分析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可以分兩步,第一步,分解平拋運動;第二步,得出平拋運動的規律。
對于第一步,要創設問題情境,通過這三個問題:[課件]使學生主動思考討論,發表見解,擔任課堂的主角,通過學生的回答,暴露學生思維上存在的問題,適時點撥啟發。這樣,不僅使學生 深入理解了平拋運動,而且可以使學生分析、討論、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也得以培養和提高。
對于平拋運動的規律的得出,在分解平拋運動的基礎上難度就會有所降低,所以,先讓學生自己推導,再進行講解,引導學生體會并理解在二維情景下應用牛頓定律的方法。
對于斜拋運動,先介紹什么是斜拋運動,并展示圖片,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再讓學生用學到的方法,嘗試進行分解斜上拋運動,培養學生自主學
習的能力
。3)為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深層理解和應用,在課堂上安排時間進行鞏固和練習。練習選取課本例題2。練習選取課本例題2,再進行小結,最后布置作業。
課后習題的選取以生活事例、生活現象為主,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激發學生的潛力。
六.板書
七.結束語
鑒于本節課的特點,我注重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根據學生認知的發展,有步驟地提出問題,使學生在獨立思考和交流過程中,不斷地發展自己的觀點,經歷了學習過程的體驗。這樣學生不僅能學到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而且還學會了怎樣去思考問題。
我的說課結束,請各位多多指教。謝謝!
高中物理說課稿4
一、說教材分析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選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第二章直線運動第六節,本節內容是運動學部分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是在“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基礎之上對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總結,又是以后學習動力學知識的基礎,所以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二、說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思維活躍,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剛剛學習過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含義有一定的了解;已經有了采用觀察、歸納、討論、公式、圖象等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學生對物理新內容的學習有相當的興趣和積極性。但探究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發展不夠均衡。
三、說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目標的設計克服以往“重知能、輕情感”的缺點,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所有目標都較為具體,這樣做是為了使目標具有可操作性,也利于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體現以學生學習為主的思想。
四、 說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策略
本節教學重點是探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建立速度和位移公式。突出策略:通過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分析、思考、探究使學生對兩個公式的建立過程有深刻的認識;通過例題訓練使學生知道如何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
本節教學難點是平均速度公式,突破策略:運用具體實例,使學生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有較多的感性認識,Flash課件輔助,使學生理解可以由v-t圖象導出位移公式,再回頭印證前面的感性認識是正確的。
五、 說設計的特色或亮點
教學設計以學生發展為本,強調讓學生先認識再探究進而掌握運動的規律;勤動手、善用腦進行再創造,使能力獲得全面培養。
教學設計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制作Flash課件,動畫展示v-t圖象推導位移過程中2等分時面積差異大,4等分較小、8等分更小、16等分比8等分更小、推到無窮時沒分別,幫助學生理解這種無限分割,逐漸逼近的方法,突破學生思維障礙。學案的設計體現以學生學習為主的思想,探究規律部分有提示,給學生以引導作用;課堂練習部分選用了與課本例題相似的題目,在題目之前有特別提醒,提醒學生解答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課后練習選用課本上的例題,題目之后有提示,提醒學生完成后與課本例題對比,尋找不足,規范解答,充分利用課本例題的示范作用。最后的閱讀題利用課本閱讀材料上一個小小的印刷錯誤設疑,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示中用到一些語氣詞,目的是為了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板書體現這節課的重點內容及方法,層次分明,對學生歸納總結起到示范作用。
六、 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實例引入讓學生觀看“神六”起飛、汽車剎車體會什么樣的運動可以看成是勻變速直線運動,豐富感性認識。第二環節由汽車加速實例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尋找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兩種推導方法,讓學生體會數學方法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第三環節用同樣的實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尋找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這里方法一因為平均速度是難點,所以教師要用具體實例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平均速度的公式,再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和剛剛所學的速度公式就可以推導出位移公式。對于方法二用v-t圖象推位移公式,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給出關鍵詞組提示學生,在學生通過閱讀了解的基礎生,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動畫展示變化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無限分割逐漸逼近”的思想,理解可以用v-t圖象上圖線下方圍成的面積計算位移的數值,由學生自己計算,得出位移公式及平均速度公式。再次體會數學方法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第四環節由學生自己歸納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與方法,教師點評。第五環節課堂練習本環節給出兩個例題(例題2為備用題)先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再點評,提醒學生解答這類題必須先畫運動過程草圖;標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再選擇公式求解;解答過程的書寫格式必須規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高中物理說課稿5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這節課既是上一節課學習的安培力的延續,又是后面要學習的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基礎,它是這一章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本章的重點,同時也是與力學進行綜合的完美切入點。我在設計本節課時通過實驗演示和理論推導兩種途徑讓學生去學習、理解洛倫茲力,目的是讓學生體驗深層次的的科學探究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洛倫茲力,會判斷洛倫茲力的方向;
2)知道洛倫茲力大小的推導過程;
3)會利用本節課學的知識簡單解釋電視顯像管的工作原理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安培力微觀本質的猜測,培養學生的聯想和猜測能力;
2)通過推導洛倫茲力的公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3)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3. 情感 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研究方法,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洛倫茲力方向的判斷方法和洛倫茲力大小計算。
2.難點:洛倫茲力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四.教學方法:
1.教法:主要以多媒體模擬實驗法、演示實驗法、問題啟發式教學法、實驗啟發式教學法。
2. 觀察實驗法、理論推導法、對比學習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
1.由舊知識引入新知識
由磁場對電流有力的作用,而電流又是由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的,引出這個力可能是磁場作用在運動電荷上的`,那么運動電荷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嗎?用電子射線管實驗來加以驗證,結論:磁場對運動的電子有力的作用從而引出新課。
2.提出問題: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安培力
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洛倫茲力
安培力與洛倫茲力存在什么關系?
3.演示動畫
電荷的定向移動及其受力情況與電流受力情況
【設計意圖】微觀的電荷是肉眼觀察不到的,學生缺乏感官認知,通過多媒體的輔助手段給學生感官認知,可一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
4.分析:安培力是洛倫茲力的宏觀表現,洛侖茲力是安培力的微觀本質
5.提出問題:如何判斷洛倫茲力的方向,由學生分析(必要時教師加以適當的引導)給出判斷洛倫茲力方向的方法是------左手定則。
6.用實驗驗證電子束的偏轉是否遵循左手定則
7.討論洛倫茲力的方向與速度和磁場方向的關系
8.由例題求解引出B垂直于V時洛倫茲力的表達式,進一步分析B與V不垂直時洛倫茲力的表達式,分析影響洛倫茲力的因素。
9.通過動畫演示,介紹洛倫茲力的具體應有:電視機顯像管中電子束在磁場的作用下發生偏轉,演示電子束在磁場的的偏來說明,進一步演示“行掃描”和“場掃描”,并由此說明熒光屏發光的原因。
10.課堂練習
11.小結
12.布置檢測題,通過其來檢測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高中物理說課稿6
說教材:
《超重與失重》是司南版必修1第六章“力與運動”第4節的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本章主要研究力與運動的關系,是高中物理的基礎,所以本章內容教學的好壞關系到高中物理教學的成敗,因此本章的教學尤其重要。本節的主要教學內容有:1.超重現象;2.失重現象。自從人造地球衛星和宇宙飛船的發射成功以來,人們常談到超重和失重。與生活、生產緊密聯系。結合教材的內容和特點,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從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培養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標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認識超重和失重現象
2.知道超重和失重產生的條件
3.能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釋超重和失重的現象
4.能用超重和失重現象解釋有關問題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滲透“學以致用”的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高一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并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變,本節的重點是:超重和失重現象的實質;教學的難點是:利用牛頓第二定律計算有關超重和失重問題。
說教法
物理教學重在啟發思維,教會方法。學生對牛頓第二定律有了一定的認識,教師指導學生了解生活中的超重、失重現象。通過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分析分析超重和失重的實質,并利用實例來引導學生對超重和失重現象分析。用例題的形式,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釋其本質。使學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難點;因此,本節課綜合運用直觀講授法、演示實驗法、例題講解法,歸納總結并結合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加強師生雙向活動,合理提問、評價,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
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代教育以“學生為中心”,更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本節課教學過程中,在學習了牛頓第二定律的基礎上,來引導學生分析超重和失重現象,在教師進行演示實驗,分析。并通過實例講解,使學生能利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釋超重和失重現象的本質。巧用提問、評價激活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在輕松、自主、討論的學習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
說教學過程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大約需要5分鐘的時間)
教師通過提問復習:牛頓第二、第三定律的內容;并利用視頻展示:翻滾過山車錄像片段。學生注意觀察、思考、討論。教師小結,提出有兩個物理現象(超重和失重)與本節課有關。并把學生的思維帶入課堂。
2.新課教學(大約需要35分鐘的時間)
教師做課本118頁的迷你演示實驗,學生注意觀察。教師讓學生描述實驗現象,并引導學生把實驗轉化為物理模型,進行受力分析,利用牛頓第二定律進行計算,并比較。引出超重的概念(物理學中把物體對懸掛物體的拉力大于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進而利用119頁例題講解,鞏固受力分析的解題思路,利用牛頓第二定律計算。
教師舉例(人在電梯里,電梯上升時;電梯下降時),人有不同的感覺?引導學生分析電梯的上升與下降時,人的受力情況。知道上升時,是超重現象;通過類比方法,來解決電梯下降時,得到人受到的合力比重力小。引出失重現象的概念。并通過例題的講解來分析、鞏固超重和失重現象。教師總結本節的內容,(有時間的話)再進行例題的講解與鞏固,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具有穩定性。最后布置作業。(在板書方面:教學中將黑板一半寫概念,另一半用來作圖分析。)
結束語 : 在以上設計中,我力求“以學生為中心”,以物理實驗為基礎,積極倡導學生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課堂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在此,還請各位老師,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高中物理說課稿7
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機械能守恒定律,第七節動能和動能定理的內容,此內容為本節的第1課時。
下面中公資深講師張艷梅將從教材內容、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四個方面來談談我的教學思路。
一、說教材:
本課時內容主要包括動能和動能定理等兩部分,屬于掌握的范圍,是在學習了“探究功與速度的關系”的基礎上的知識。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動能的概念,可結合初中學習經驗來幫助學生理解動能及動能定理的涵義。動能定理貫穿于這一章教材,是這一章的重點。課本在講述動能和動能定理時,沒有把二者分開講述,而是以功能關系為線索,同時引人了動能的定義式和動能定理,這樣敘述,思路簡明,能充分體現功能關系這一線索,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動能概念,能進行相關計算;
(2)理解動能定理的物理意義,能進行相關分析與計算;
2、過程與方法
(1)掌握恒力作用下動能定理的推導;
(2)通過小組討論,體會利用動能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的優越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學習,學生從中領略到物理等自然學科中所蘊含的嚴謹的邏輯關系,反映了自然界的真實美。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對動能公式和動能定理的理解與應用
教學難點:動能定理的理解和應用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將詳講動能和動能定理,以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
二、說教法:
動能定理是本章的重點之一,也是整個力學的重點之一,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學生對動能定理的適用條件的清楚認識,知道不論外力是否為恒力,也不論物體是否做直線運動,動能定理都成立,是本節教學過程中的難點之一,要突破學生思維上的.這一難點,設計實驗是關鍵。
分析例題之后,讓學生做一道題,大家使用的方法不同,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應用動能定理解題比較方便、靈活。
三、說學法:
學生在學習這一節時,對動能公式比較容易掌握,但是要真正意義上理解動能定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要真正地理解動能定理,必須要循序漸進,遵循教學中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從生活中眾多實例出發,通過分析、感受真正體驗動能定理的內涵,此外,可以通過實驗設計、動手操作等環節,讓每一位同學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真正做到有意義學習。
四、教學過程:
1、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2、講授新課
3、課堂小結:
4、鞏固練習:教材例題
5、作業設置:課后習題。
板書設計
第七節 動能和動能定理
一、動能
1、定義: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
2、公式:
3、動能是標量,是狀態量
4、單位:焦耳(J)
二、動能定理
1、定義
2、表達式:
3、解題步驟:
(1)確定研究對象及其運動過程
(2)受力分析,并確定各個力所做的功
(3)明確初、末狀態的動能
(4)列方程求解,對結果進行必要的討論說明
高中物理說課稿8
各位考官: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分子的熱運動》。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說一說我的設計。
一、說教材
。ㄒ胗稳杏杏嗟陌芽卣n堂,必須熟悉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接下來我來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分子的熱運動》選自高中物理人教版選修3—3第七章第2節的內容,本節課主要包括了三個方面,第一是擴散現象,第二是布朗運動,第三是熱運動。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了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為本節內容的探究打下了基礎,本節課的學習也為學生之后理解微觀世界做好了鋪墊,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說學情
。ê侠淼陌盐諏W情是上好一節課的重要基礎)接下來我來談一談本階段學生的特點:
高中的學生動手能力強,邏輯思維能力較成熟,生活經驗豐富,并且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在課堂上我會注重對學生的引導,把課堂還給學生,結合生活實例與學生積極互動,更多的讓學生自己動手,思考,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
三、說教學目標
(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教師教學的宗旨,這也是我們的教學目標,因此我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是為了學生能學到知識,學會學習,在學習中提高自己的情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所以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擴散現象,布朗運動,熱運動的含義,理解并掌握它們的的概念,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以及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提高動手操作,自主思考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生活中常見的具體實例,從生活中走向物理,拉近與物理之間的距離。
四、說教學重難點
。ǜ鶕滩牡膬热莺蛯W生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擴散現象,布朗運動,熱運動的相關概念。
【難點】布朗運動與擴散現象之間的區別。
五、說教學方法
。榱藢崿F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本節課我將采用講授法,問答法,實驗法,小組討論法。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是我的教學過程部分,也是我本次說課的核心,我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了導入、新課、鞏固提高和小結作業四個部分,我會按照課堂教學的實施順序來進行闡述。
首先是導入環節:
在導入環節,我將采用實驗法進行導入,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這個知識學生在初中已經接觸過,接下來可以通過具體的演示實驗對于此結論進行驗證。
第一個實驗通過易蒸發的溴觀察瓶中氣體顏色,第二個藍色硫酸銅溶液與水的分界情況,分別說明了氣體,液體的擴散現象,從而引出本節的內容——分子的熱運動。
【意圖:我之所以這樣設計導入,主要是因為本節課的知識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因此可以帶學生回憶以前的知識,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小實驗導入可以在課堂伊始抓住學生的眼球!
第二部分是新課講授環節。
通過剛才的演示實驗引出擴散現象的概念,即不同物質能夠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并且為學生介紹擴散現象是由于物質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產生的,從微觀的角度進行解釋,對學生進行提問“生活中有哪些擴散現象?”根據學生的回答,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為學生進行解釋,加深學生對于概念知識的理解,例如茶葉蛋醬油中的色素擴散到了雞蛋里面,雞蛋里面才會呈現出醬油的顏色,以及金片與鉛片壓在一起,金會擴散到鉛中,鉛也會擴散到金中,由此可以證明擴散現象是物質分子永不停息地作物規則運動。
在之前為學生介紹的擴散現象是在微觀的角度去解釋分子的運動,布朗運動主要是介紹了宏觀現象中的無規則運動。通過19世紀初觀察到的懸浮在液體中的小顆粒總在不停地運動這樣的現象,植物學家布朗所研究的運動,從而引出類似的實驗,讓學生進行分組進行實驗,在實驗前由教師明確實驗步驟,學生進行實驗,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匯報。
通過動手實驗學生可以發現微粒的運動是無規則的。結合布朗所做的實驗,與學生共同總結出足夠小的微粒會發生這樣的運動,并且微粒越小運動就越明顯。從而引出布朗運動的概念講解。
在學生已經了解了概念后,對學生進行提問,“布朗運動是如何產生的,可以從微觀的角度進行解釋嗎?”讓學生進行小組間討論,并提問。教師進行補充總結,從微觀的`角度,液體分子受到各個方向的撞擊,體現出不平衡性,引起了微粒的無規則運動。
最后可以對學生追問“布朗運動的特點是什么?與擴散現象有哪些區別?”師生共同總結,得出懸浮微粒的無規則運動并不是分子的運動。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習擴散現象和布朗運動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提問“之前的實驗現象中,可以發現運動與溫度又怎樣的關系?”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可以發現,溫度越高,擴散越快,運動越明顯。從而引出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與溫度有關,讓學生說一說他們之間的關系,即溫度越高,運動越劇烈,引出熱運動的概念。
【意圖:通過分層問題的設置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猜想。通過學生自己的動手實驗,觀察可以更加直觀的感受實驗的現象,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概念知識。提高學生合作交流,動手及思考能力!
至此,新課講授的環節就結束了,接下來進入到了鞏固提高環節:
在這一環節讓學生通過一個日常生活中中的擴散現象來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激烈。通過這樣的問題,結合生活實際,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本節知識的理解應用,還可以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提高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興趣。
【意圖:在鞏固提升環節采用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
最后是小結作業環節:
小結:提問多名學生進行總結本節課的知識,談談收獲。
作業: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擴散現象,布朗運動的生活實例,下節課進行分享。
高中物理說課稿9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自由落體”,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接下來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聯系學生和老師之間的紐帶。
《自由落體》節選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2章第5節,本章是在之前運動基礎上的補充,自由落體是一種特殊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本節課主要講解了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和特點以及公式,為接下來研究特殊的運動打下鋪墊,在整個高中課程中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學情分析
了解學情,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才能具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任務。
我所面對的學生,對于自由落體運動,學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體會,但理解自由落體運動概念,還是有一定的困難。但是他們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在教學方法中以老師引導和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可以加深學生對于自由落體運動的理解。
三、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教學目標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學會、會學、樂學三個維度,所以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及運動的特點和規律。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自由落體運動的實驗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學生能夠在探究物體下落快慢的過程,樹立科學嚴謹的態度,并通過實驗操作激發學習興趣。
四、重難點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我的教學重點是,難點則是:
重點: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特點和規律。
難點:自由下落快慢和重力大小無關。
五、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采用師生問答法,小組討論法,課堂練習法等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教學設計最重要的部分,為此我將它分為導入,新課講授,小結和作業4個部分。
1.引入新課
為了使學生更好了解本節課的知識,我將采用故事導入的方式,向學生講述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進行提問引發學生思考物體下落的快慢是否與質量有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導入新課。
意圖:之所以這么設計,是因為故事導入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情趣,同時設計了探究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課堂,可以加深印象,提升學習效果。
2.新課教學
上課之初,我將采用提問的方式引發學生思考:一張紙和一個石塊同一高度釋放誰落得快?探究落地時間與什么有關?學生可能會認為重的物體下落的比較快,有的 也會認為兩者下落是一樣快的。
接著我將進行兩組對比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第一組實驗:將揉成團的紙和石頭同時同一高度扔下,發現二者幾乎同時落地。學生觀察得出不同質量的物體,落地時間相同。第二組實驗:將相同大小的紙,一張揉成團,一張平攤,同時下落。發現紙團下落得快。學生觀察得出相同質量的物體下落時間不同。以上兩組對比試驗與學生以往的認知形成矛盾,讓學生體會到阻力對物體下落的影響。以上實驗與學生以往的認知形成矛盾,讓學生體會到阻力對物體下落的影響。
為了驗證空氣阻力的影響,我將采用牛頓管進行實驗演示,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我將進行如下操作,第一次直接將玻璃管倒置,觀察下落情況。第二次利用抽氣機抽取部分空氣,倒置觀察下落情況。第三次抽取全部空氣,變成真空狀態,觀察下落情況。通過實驗觀察分析得出小羽毛下落慢是由于空氣阻力,如果沒有空氣阻力,所有物體同時下落。接著引導學生總結自由落體定義: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以及自由落體運動條件:靜止只受到重力
3.鞏固(課堂練習)
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將在多媒體展示習題,讓學生區分哪種運動為自由落體運動。
習題的訓練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的進行接下來的作業布置。
知識歸納小結
在課堂的最后我將采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本節課的總結,之所以這么設計是因為教師需要給學生梳理好知識點,再章節最后才能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知識構架,這樣學生才能有更好的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
作業布置
對于課后作業,我將布置太空測量質量的方法,讓學生結合書上材料對本節課有個更深刻的認識。
七、板書設計
最后是我的板書設計,采用提綱式,重點突出,可以很好的幫學生梳理知識脈絡。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考官的聆聽。
高中物理說課稿10
目的:
了解光電效應的產生條件、規律及光子學說。了解光的量子性,會用光子說解釋光電效應現象。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對實驗事實加以解釋的能力。
器材:
光電效應演示器,應急燈,紫外線燈,X射線管,感應圈,靈敏檢流計。
重、難點:
從實驗現象總結出光電效應的規律,經典理論在解釋光電效應遇到的困難。
教學過程:
一、引言:
師:前幾節課我們了解了人們在研究光的本性過程提出的`幾種有代表性的學說。(簡單回顧光的微粒說和波動說的發展過程)自從麥克期韋提出光的電磁說,赫茲又用實驗證實了麥克斯韋的理論后,光的波動理論發展到了完美的地步?墒,光電效應的發現又給光的波動理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今天我們就來通過實驗研究光電效應的規律,并且通過分析光電效應的規律弄清為什么波動理論無法解釋光電效應現象。 評: 點明課題,強調已經十分完美的理論又受到新的實驗事實的挑戰,引起學生的懸念,激發求知欲。
二、新課進行。
1、介紹實驗裝置。
師: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光電效應實驗裝置。(分別介紹鋅板、銅網、高壓電源、檢流裝置,一邊介紹,一邊在黑板上畫出整個裝置的示意圖)
評: 介紹裝置后畫出裝置示意圖,將具體的較復雜的實驗裝置變為簡明的板畫,突出了原理,有助于后面對實驗事實的進一步分析。
師: 現在我把高壓電源接通,檢流裝置接上,為什么檢流計不發生偏轉?
生:(集體) 電路還處于斷開狀態。
師: 哪一部分斷開?
生: 鋅板和銅網之間。中間是空氣,不能導電。
師: 對,F在讓我們用紫外線照射鋅板,大家注意觀察。(介紹紫外線燈,用紫外照射鋅板,檢流計指針偏轉)
師: 剛才用紫外線照射鋅板時,看到了什么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生: 看到檢流計指針發生了偏轉,說明電路中出現了電流。
師: 這電流可能是哪種原因產生的?
生: 可能是紫外線使空氣電離,也可能是紫外線使鋅板飛出了電子。
師: 對。這兩種可能性都有。但是,如果我們用銅板代替鋅板,則指針不會發生偏轉,這樣,排除了哪種可能性?
生:(集體)排除了空氣被電離的可能性。
師: 這樣,我們就知道,鋅板在紫外線的照射下,飛出了電子,這種物體在光照下有電子飛出的現象叫光電效應;在光照下從物體中飛出的電子叫光電子,電路中的電流叫光電流。(板書:光電效應,光電子,光電流)(板畫:光電效應的形成過程)
評: 這一階段介紹什么是光電效應。從演示入手,引導學生觀察并分析實驗現象,為下面的研究光電效應規律作準備。
高中物理說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五章勻速圓周運動中的一節,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以及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物理量。本節是本章的重點,學好這一節可以為學好本章應用部分以及萬有引力知識作必要準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能運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解答有關問題。
2.能力目標:懂得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問題,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和科學研究態度。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向心力大小與m、r、ω的關系
2.難點:①理解向心力的概念②理解公式a=rw 2 和a=v 2 /r
四、教學方法:
由于學生剛剛步入高中,對高中物理學習還缺乏方法,習慣于硬套公式,而本節內容涉及公式較多,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困難,所以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己歸納結論,理解記憶公式,從而達到能靈活運用的目的。
因此本課采用引導探究式教學法,該教學法以解決問題為中心,注重學生的獨立鉆研,著眼于創造思維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其主要程序是:提出問題→科學猜想→設計實驗→探索研究→得出結論→指導實踐。它不僅重視知識的獲得,而且更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學生活動約占課時的 1/2,課堂氣氛將比較活躍,能真正體現以教為主導,以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五、教學用具
1.多媒體、錄象短片、課件
2.學生分組實驗器材:彈簧秤,繩子,小球(若干個),圓珠筆桿套
六、教學過程
(一)向心力概念:
復習上節內容,播放幾個勻速圓周運動實例的'錄象短片,引導學生逐一進行受力分析,讓學生發現,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的合力總是指向軌跡圓心,從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向心力是做勻速圓周運動物體所受的合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并理解它的方向和作用。
(二)向心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展示情景,提出問題
首先播放小孩拿著帶繩子的玩具掄圈圈的畫面和賽車因速度過大而脫離軌道的片段,創設情景,讓學生感受到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需要一定的向心力,否則物體將脫離圓軌道。然后設問:質量為 m的物體以角速度ω做半徑為r的勻速周運動時,究竟需要多大的向心力?引出探究向心力大小這一研究課題。
2.思維發散,科學猜想
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假如你是歷史上第一個研究向心力大小的人,猜猜看向心力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并指出科學猜想是研究自然科學的一種廣泛應用的思想方法。
高中物理說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作為高二物理選修3-2第一章第一節,本節內容是電磁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在整個高中物理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本節內容揭示了磁和電的內在聯系,通過探究實驗的方法歸納出了“磁生電”的規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學生今后學習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楞次定律和交變電流產生的基礎。
教學重點:實驗探索磁生電現象及磁生電產生的條件
教學難點:利用磁通量的變化來解釋磁生電的條件。
利用動畫模擬演示實驗(關鍵點:顯示磁感線),引導學生從具體的實驗現象歸納出抽象的磁感線條數變化(磁通量的變化)。
二、學情分析:
1、學習者特征:學習對象為省示范性高中高二理科實驗班的學生,知識基礎相對扎實,能力較強。
2、知識和能力基礎: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電磁感應現象》,知道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線。
學生在學習上一章《磁場》時,教師有先預鋪設磁通量概念。
3、學習本課預計存在的困難點:通過設計實驗進行磁生電的探究,在收集實驗信息的基礎上,獲取證據,并通過分析、推理、判斷等,歸納得出獲得感應電流的一般條件,并能與磁通量等抽象的物理概念建立聯系。
三、教學特色:
1、利用專題學習網站進行教學,主要目的是借助網絡的豐富的多媒體資源和交互功能,指導學生自主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2、在線測試實時檢測學習成果,即講即練即評。
3、論壇——實現多種形式的即時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4、STS教學理念:從課前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課上進行實驗探究并從中歸納得到物理規律,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思想。接著通過對生產和生活實例的分析,將物理規律再次應用于生活實際,從物理走向生活,并且通過課后小實驗和小制作,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和親身體驗,進一步加深物理規律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在磁可否生電這個問題上,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堅信,電與磁決不孤立,有著密切的聯系.為此,他做了許多實驗,把導線放在各種磁場中想得到電流需要一定的條件,他以堅韌不拔的意志歷時10年,終于找到了這個條件,從而開辟了物理學又一嶄新天地.
電磁感應現象:
二、教學內容
1、磁通量
復習:磁感應強度的概念
引入:教師:我們知道,磁場的強弱(即磁感應強度)可以用磁感線的疏密來表示.如果一個面積為的面垂直一個磁感應強度為的勻強磁場放置,則穿過這個面的磁感線的條數就是確定的.我們把與的乘積叫做穿過這個面的'磁通量.
。1)定義:面積為,垂直勻強磁場放置,則與乘積,叫做穿過這個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
。2)公式:
(3)單位:韋伯(Wb)1Wb=1Tm2
磁通量就是表示穿過這個面的磁感線條數.
注意強調:
、僦灰绖驈姶艌龅拇鸥袘獜姸群退懻撁娴拿娣e,在面與磁場方向垂直的條件下(不垂直可將面積做垂直磁場方向上的投影.)磁通量是表示穿過討論面的磁感線條數的多少.在今后的應用中往往根據穿過面的凈磁感線條數的多少定性判斷穿過該面的磁通量的大。绻霉絹碛嬎愦磐浚侵贿m合于勻強磁場.
、诖磐渴菢肆,但是有正負之分,磁感線穿過某一個平面,要注意是從哪一面穿入,哪一面穿出.
2、電磁感應現象:
內容引入:奧斯特實驗架起了一座連通電和磁的橋梁,此后人們對電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電呢?
在磁可否生電這個問題上,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堅信,電與磁決不孤立,有著密切的聯系.為此,他做了許多實驗,把導線放在各種磁場中想得到電流需要一定的條件,他以堅韌不拔的意志歷時10年,終于找到了這個條件,從而開辟了物理學又一嶄新天地.
3、實驗演示
實驗1:學生實驗——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力線的運動
觀察現象:AB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可見電流表指針偏轉.
學生得到初步結論:當閉合回路中的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時,電路中有了電流.
現象分析:如圖1導體不切割磁力線時,電路中沒有電流;而切割磁力線時閉合電路中有電流.回憶磁通量定義(師生討論)對閉合回路而言,所處磁場未變,僅因為AB的運動使回路在磁場中部分面積變了,使穿過回路的磁通變化,故回路中產生了電流.
設問:那么在其它情況下磁通變化是否也會產生感應電流呢?
實驗2:演示實驗——條形磁鐵插入線圈
觀察提問:
A、條形磁鐵插入或取出時,可見電流表的指針偏轉.
B、磁鐵與線圈相對靜止時,可見電流表指針不偏轉.
現象分析:(師生討論)對線圈回路,當線圈與磁鐵有沿軸線的相對運動時,所處磁場因磁鐵的遠離和靠近而變化,而未變,故穿過線圈的磁通變化,產生感應電流,而當磁鐵不動時,線圈處,不變,故無感應電流.
實驗3:演示實驗——關于原副線圈的實驗演示
實驗觀察:移動變阻器滑片(或通斷開關),電流表指針偏轉.當A中電流穩定時,電流表指針不偏轉.
現象分析:對線圈,滑片移動或開關通斷,引起A中電流變,則磁場變,穿過B的磁通變,故B中產生感應電流.當A中電流穩定時,磁場不變,磁通不變,則B中無感應電流.
教師總結:不同的實驗,其共同處在于:只要穿過閉合回路的磁通量的變化,不管引起磁通量變化的原因是什么,閉合電路中都有感應電流產生.
結論:
無論用什么方法,只要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閉合電路就有電流產生,這種利用磁場產生電流的現象叫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
電磁感應現象中的能量轉化: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上述三個實驗中能量的轉化情況.
3、例題講解
4、教師總結:
能量守恒定律是一個普遍定律,同樣適合于電磁感應現象.電磁感應現象中產生的電能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們或者是其它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或者是電能在不同電路中的轉移.
5、布置作業
高中物理說課稿13
一、交代說課的題目及出處
首先交代說課的題目,然后說明這個題目是選擇了哪一版本的教材,F行的適用教材版本很多,如,人教版、滬科版、浙教版等等。
例:我說課的題目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節內容《彈力》。這樣就向評委及聽課者交代了你要說什么,是屬于哪一本教科書上的。
二、交代說課主要內容的框架
這一環節就是將自己接下來要說的內容有機地結合到一起,設計一個框架結構,可以用PPT展示出來。目的向評委介紹你接下來要說的有哪些內容,先讓評委有所了解。
例如,“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重難點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分析,進而依據以上內容闡明我的教學過程設計”。
三、如何說教材
說教材應該從教材的編排特點和本節課在本章及整個高中物理體系中的作用,這兩方面入手。深刻剖析教材對本節內容的設計,表明本節內容的重要性。
例如,《彈力》一節說課。編排特點: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多用建議,啟發性的語言引導學生主動發現知識,進而掌握知識。同時采用新授課與實驗課相結合的形式,讓學生歷經探究過程,自主獲取新知識,并在其中掌握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體會物理學思想,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向受到到熏陶?傊陆滩母⒅鼗A性、連貫性、探究性和實踐性。本章及本節的地位和作用: 彈力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本章講述的重力、彈力、摩擦力是受力分析的常見力,而受力分析又是整個高中物理的墊基石,所以本章及本節知識教學的好壞關系到高中物理教學的成敗。此外,彈力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因此學習它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
四、如何說學情
說學情實際上就是分析學生,研究學生。既要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生的學習心理,看學生正處于什么樣的身心發展規律之中。同時也要從學生的知識經驗方面進行分析,既在學生的頭腦中有多少關于本節內容的知識,前概念如何,是否存在思維定勢等。
學生心理分析:在心理方面高一新生正處于直覺思維向理性思維轉變的階段。并且通過初中兩年的物理學習已經具備一定的實驗設計、分析、歸納能力。
知識經驗分析:在知識經驗方面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了彈力的初步知識,對彈力的概念有感性認識,但對彈力方向的確定及大小計算還不明確。
五、如何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靈魂。在這一環節要說明你是如何確定教學目標的,依據是什么。在教學中你將怎樣達到這樣的目標。不要說有三維目標,簡單的說1、2、3。每一個目標最好有一種或幾種教學手段來完成。
例如,針對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結合教材。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交代了確定教學目標的依據)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學生親身演示實驗知道什么是彈力以及彈力產生的條件。
(2)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能正確畫出它們的方向。
。3)通過探究彈力大小實驗讓學生知道彈簧的彈力跟形變量成正比并會利用胡克定律計算彈簧彈力的大小。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演示桌面和玻璃瓶微小形變讓學生體驗微小形變的存在,并掌握物理學中的研究方法——放大法。
。2)通過探究胡克定律幫助學生掌握設計實驗、收集處理數據、總結規律的能力和科學研究方法。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合作進行實驗、觀察、探索求真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團隊意識。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加深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提高學生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的觀察能力。
六、如何說教學重難點
說教學重難點也要有依據,教學重點是依據課程標準中的要求。教學難點要依據不同學校的學生特點和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共同決定。
例如,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深入挖掘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由于壓力支持力拉力方向判斷和運用胡克定律計算彈簧彈力大小也是今后學習中的重要內容,所以我確定教學重點為(1)彈力的方向。(2)胡克定律及應用。
教學難點:
由于微小形變不易察覺及生活中物體間接觸方式較復雜,再結合高一新生心理特點和認知結構。我確定本節難點為1、微小形變的判斷。及2、彈力方向的確定。
七、說教學方法
我們知道,教學方法指的.是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這一環節要闡明你采用什么方法來教,用這種方法的依據和理由是什么,達到的目的是什么。同時也要闡明學生的學法,其實說學法的含義是“你引導學生用什么樣的方法學習本節內容”。
例如,教法:實驗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法
因為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彈力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微小形變是一個難于察覺的現象,彈力方向不好判斷。為此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大量的實驗教學法,同時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感性認識及理性分析能力,我采用了啟發式教學法。由于本節內容基本概念多,并采用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較多,為此為了增加課堂容量,清晰再現實驗過程我采用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法。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
“以學生為中心”是本教學設計的中心思想。根據新課程的理念和對學生的學情分析結果,在本節內容的學習中培養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學生通過實驗與探究獲得對彈力相關現象的直觀認識,并對實驗和探究得到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和討論,進而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概括和總結出彈力的概念及規律。
八、說教學程序設計
在這之前應該說明你是在全面分析以上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程序設計的,因為前面所說的所有內容都是為你的過程設計提供依據的。
。ㄒ唬┱f引入新課
在這一環節你打算用什么手段創設一種問題情境,進而引入新課。同時說明,你采用這種方法的好處在哪里。
例如,《彈力》此處我通過PPT向學生展示生活中彈力圖片和奧運會跳水視頻,通過展現使學生感受到今天所學的內容用途很廣,還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從而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和動機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新課教學
1、彈性形變和彈性限度
只有明確了彈性形變的概念之后,才能明確彈力是如何產生的,進而在問題一中通過(1)讓學生使彈簧、握力計、橡皮泥發生形變。
。2)適時提出問題:松手后曾發生形變的物體狀態有何不同。
。3)學生思考討論之后概括總結出彈性形變概念。之后教師及時提出問題:用力拉彈簧會怎樣,學生用力拉過之后發現彈簧為恢復原狀,此時給出彈性限度的概念。
這些現象生活中隨處可見,思考起來也很容易就發現他們在本質上的區別。而讓學生親自作更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對彈性形變的感受及對彈性限度的理解。
過度語 學生認識彈性形變之后教師啟發過度剛才幾個實驗我們看見了明顯的形變,而桌面和玻璃瓶能發生形變嗎?進而進入問題二探究中。
2、微小形變
首先讓學生觀看桌面微小形變實驗,提出放大法,讓學生知道桌面的微小形變只有借助儀器才能觀察到。演示一我是將教科書中的彩圖活化,一是降低了難點二是活躍了課堂氣氛。為了讓學生體會這種放大法我又設計了演示實驗2,我沒單一演示教科書中玻璃瓶形變實驗,而是采用對比試驗,通過礦泉水瓶的明顯形變過渡到玻璃瓶的微小形變,實現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化解了難點。
過渡語 體驗了微小形變的存在之后,我啟發過度發生形變的物體會跟他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嗎?進而引入問題3
3、彈力及產生條件
在這一問題中我讓學生動手壓縮、拉伸彈簧并提出問題:A:手為什么受力?B:施力物體是誰?在此我讓學生將自己比作這跟彈簧,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彈力是因為施力物體發生形變而產生的。通過動手實驗和類比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概括總結出彈力的概念及產生條件。
認識了彈力之后,我啟發道通常研究一個力要從力的三要素出發,為此引導學生從彈力的方向和大小兩方面進行研究彈力。
4、彈力的方向
首先我以實例:書放在水平桌面上,和天花板上的吊燈向學生介紹常見的彈力壓力、支持力、拉力。
彈力的方向是本節的難點,為此我采用了如下方法:在壓力支持力的方向探究中我沒有采用教科書中的“書放在水平桌面上”這個方法,而是通過體驗裝水氣球對桌面的力過度到書對桌面的壓力;通過體驗海面對重物的支持力過渡到桌面對書的支持力;同時我還設計了一個實驗橡皮筋拉重物實驗,通過體驗橡皮筋拉重物的力過度到電線對電燈的拉力。通過上述實驗讓學生再次體會放大法,并使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化解了難點。 5、胡克定律——學生探究實驗
在彈力大小問題的探究中,我首先向學生出示實驗器材,特別強調的是,我提供了多個彈簧,目的是引出進度系數的概念。同時我改變以往實驗中只探究彈簧的拉伸量與彈力大小關系的實驗,而是讓學生從彈簧的壓縮和拉伸兩方面入手探究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為此我又設計了一個驗證彈簧壓縮量與彈力大小關系的器材,如圖,(為了減小相對誤差,我在壓縮彈簧上加上潤滑油,同時在實驗時告知學生要使用多個鉤碼,如兩個鉤碼算一個)。
實驗之前,要告知學生,不要超過彈性限度。探究過程采用學生分組實驗,如甲組探究彈力大小與彈簧拉伸量關系,乙組探究彈力大小與彈簧壓縮量關系,教師分發實驗記錄表格,以規范學生的實驗過程,培養學生嚴謹的實驗態度。
這種通過多組實驗進行對比的方法也是很多科學家得出物理規律的途徑,學生也會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滿足感。學生進行探究之后教師要進行適當總結,這樣做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練習鞏固
在課堂練習環節,我設計三個練習題覆蓋了本節內容的重難點。由此評價學生對本節內容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ㄋ模⒄n后小結
而在課后小結方面我比較注重讓學生自己進行課堂總結,而且指導學生以“知識網絡”的形式進行總結,這樣能夠使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同時也是學生復習本節內容的依據。
在布置作業部分: 我主要以鞏固知識,豐富學生知識面、減輕學生負擔為目的安排這樣兩個作業。
板書設計: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及時體現教材中的重難點,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高中物理說課稿14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下午好!
我叫韋國祥,來自于武鳴縣羅波高中,我說課的題目是《勻速圓周運動》!秳蛩賵A周運動》選自高中物理第一冊第五章第四節。它是學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線運動的規律后,接觸到的一個較為復雜的曲線運動,本節內容作為該部分的起始章節,主要是向學生介紹圓周運動的幾個基本概念,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R根據本節課的要求和特點,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點: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 中國初中物理在線教學第一站(V([Y:L8}1g9N
2、理解什么是線速度、角速度、周期 和頻率m—W+X"g—h
3、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頻率之間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
能用勻速圓周運動的有關公式分析和解決相關問題。在學習過程中能用信息技術手段為物理學習服務。能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理性的知識感性化;復雜的概念簡單化。進一步理解物理概念的學習方法。
三、德育目標:
旭谷通過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對于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側面進行研究,認識事物的復雜性,多面性。學會全面認識問題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 中國初中物理在線教學第一站)e nj ?^u—a5H
2、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物理量以及各物理量之間的聯系。
教學難點:
理解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各個物理量之間的聯系。
教學方法:
講授法、推理歸納法、比較分析法,分層教學法。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主動的去探究知識,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中國初中物理在線教學第一站
教學步驟:
為了達到上述的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本節課設計如下:?%W|'c6?
一、導入新課
。1)播放錄像:引導學生觀察幾個常見的圓周運動的例子(如:地球和各行星繞太陽的運動,電風扇轉動)。學生觀察,認識到這幾個運動的共同點是:其運動軌跡都是圓周。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最簡單的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 物理,物理教學論壇,物理在線。Lx)aF'jq4hJ
二、新課教學 中國初中物理在線教學第一站D k*U n/wJ5Y
1、勻速圓周運動
通過剛才的錄像內容:引導學生說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重點是觀察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弧長關系,明確圓周運動分為變速圓周運動和勻速圓周運動,以及它們的區別。得出結論,①變速圓周運動特點是: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弧長不等。②勻速圓周運動:相等時間內通過的弧長相等。
通過以上分析,進一步引導學生歸納出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及特點
教師進行總結,提出:勻速圓周運動是最簡單的圓周運動,類似于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直線運動;其次,運動的軌跡是圓周,是曲線,所以是曲線運動。由此可見,勻速圓周運動實際上也是一種變速運動。
。ㄟM一步提出問題:如何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引出第一個概念:線速度)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投影出閱讀提綱,學生先歸納,后師生互動加深學習。
根據學生的歸納總結,將知識點投影,讓學生理解線速度的概念、定義、大小、方向)
2、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線速度
1)線速度的物理意義:描述質點沿圓周運動的快慢。
2)定義:質點做圓周運動通過的弧長s和所用時間t的比值叫做線速度。(比值定義法)
s(3)大。簐=。單位:m/s(s是弧長,非位移) t
(4)方向:在圓周各點的切線上
這里重點強調:
。1)“勻速圓周運動”中的“勻速”指的是速度的大小不變,即速率不變;而“勻速直線運動”的“勻速”是指:大小方向都不變,二者并不相同。
同時指出:線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2)勻速圓周運動是一種變速運動,因為線速度的方向在時刻改變。
除了可以用“線速度”來描述圓周運動的快慢之外,還可以“角速度”來描述。
這時播放課件:模擬唱片運動。在其上放一個物體隨唱片做勻速圓周運動,特寫其與圓心的連線及其掃過的面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嘗試歸納知識點。形成角速度的概念 a:讓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
b:出示閱讀思考題
1)角速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
2] 角速度的定義是什么?
3)角速度等于什么和什么的比值
4)角速度的單位是什么? 4B8f'N] ?0t1Z(D
教師提示,學生歸納。教師總結并投影出相關答案。
這里強調: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對于某一確定的勻速圓周運動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n—a5z `pA—O。f1Z
d:強調角速度單位的寫法rad/s
接下來,引導學生分析勻速圓周運動具有周期性,即運動物體經過一定時間后,又重復回到
原來的位置,使學生形成“周期”的概念。引出“周期、頻率和轉速”這個教學重點。 a:讓學生閱讀教材有關內容
b:教師出示閱讀思考題: 物理,物理教學論壇,物理在線"^|8Z B4}8A
1) 什么叫周期, 什么叫頻率; 什么叫轉速
2)它們分別用什么字母表示? 中國初中物理在線教學第一站!DA7jW8{!R}p
3)它們的單位分別是什么?
C:閱讀結束后,學生自己復述上邊思考題。教師投影相關知識點。便于學生做課堂筆記。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個知識點,投影出一個例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投影學生解題結果并進行點評。稿|試卷|教學設計|疑難解析|物理論壇|物理在線教學|物理課件|德育論文|德育案例|班主任工作 to^D,_
將剛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弄清線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間的關系。提出:既然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都是用來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那么他們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引導學生推導公式,學生討論有幾種方法,教師總結。理|初中物理|物理論文卷|教學設計|疑難解析|物理論壇|物理在線教學|物理課件|德育論文|德育案例|班主任工作 tC0ek+mcA
根據推導出來的線速度和角速度的關系v=rω,分組討論幾個問題。
討論:
1)當r一定時, v與ω之間的關系(成反比)
2)當 v一定時,ω與r的關系(成反比)
3)當ω一定時,v與 r的關系(成正比 )
(二)例題討論(用投影出示例題1、例題2,見教案)
例1:分析下圖中,A、C兩點的線速度有什么關系?
分析得到:主動輪通過皮帶、鏈條、齒輪等帶動從動輪的過程中,皮帶(鏈條)上各點以及兩輪邊緣上各點的線速度大小相等。
例2:分析下列情況下,輪上各點的角速度有什么關系?
物分析得到:同一輪上各點的角速度相同。
用投影出示練習題,進行強化訓練,進行知識的拓展。
三、分組探究 物理,物理教學論壇,物理在線W6q P)pJ
利用網絡資源探究“神舟飛船”, 把學生大體分成兩組,各組先在網絡上查找資料,為了降低學生上網查詢的難度,我利用校園網設計一個專題欄目,把網上有關神舟飛船的資料集中到這個專題網頁中,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更充分的信息,然后由各組選派代表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鍛煉了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和科學素養,養成敏銳的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追求證據的科學態度,這正是我們物理教育所致力追求的
高中物理說課稿15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共同必修模塊“物理2”中的二級主題“機械能與能源”的內容標準中涉及本節內容的條目是:“理解重力勢能,知道重力勢能的變化與重力做功的關系”,該條目要求學生理解什么是重力勢能,并能從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出發,理解重力勢能的變化與重力做功之間的關系,同時在高中物理學習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勢能有:重力勢能、電勢能、分子勢能,重力勢能的學習對以后相關概念的學習至關重要。
“勢能的改變”是下節“能量守恒定律”的知識基礎,是本章的一個重要知識點。本節進述重力勢能及其相對性,重力勢能的變化以及與重力做功的'關系,為下節講機械能守恒定律做好準備。
【學生分析】
1.高一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是:開始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思維還常常與感性經驗直接相聯系,仍需具體形象的圖片畫面來支持。
2.學生在初中時已接觸過重力勢能的概念,在高中階段要定量的學習重力勢能。
3.學生已學習了功的概念和計算方法。通過重力做功的計算來判斷重力勢能的變化,通過彈性力做功來判斷彈性勢能的變化。
【教學目標】
㈠知識與技能
1.理解重力勢能的概念,能用重力勢能的表達式計算重力勢能,知道重力勢能具有相對性、重力勢能的變化具有絕對性。
2.理解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的關系,并能用這一結論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知道重力做功與運動路徑無關。
3.理解重力做功是物體重力勢能變化的量度。
4.知道彈性勢能的初步概念。
、孢^程與方法
1.經歷發散思維和理論探究歸納能力,培養邏輯思維的能力。
2.體會用“實驗法”和“理論推導”相互驗證研究問題的方法
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滲透從對生活中有關物理現象的觀察,得到物理結論的方法,激發和培養學生探索自然規律的興趣。
2.體驗科學不僅僅是認識自然,挑戰自然,更在于能動的改造自然。
【重點難點】
重點:重力勢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重力勢能改變的關系。
難點:重力勢能的相對性、重力勢能變化的絕對性、及WG=Ep1-Ep2 關系的得出及應用
【設計思想】
本節課的教學方法采用:理論探究法、實驗法、講授法、歸納法。
通過的雪崩及水庫等圖片引入新課,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重力勢能與高度和重力的關系,讓學生通過演示實驗,來學習體驗應用“控制變量法”與“比較法”定性研究;通過設計物理過程體會“理論探究法”定量研究。通過實例計算來認識重力勢能的相對性以及重力勢能變化的絕對性,從而突破教學難點。根據功和能的關系,推導重力做功跟重力勢能改變的關系,加深理解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教學流程】
1、 開始,播放圖片,創設物理問題情境。
導出概念:重力勢能Ep。時間5分鐘。
2、 教師引導,提出問題:Ep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師生交流互動,猜測,建立假設。
實驗定性檢驗,得出結論Ep與mg 及h 有關。時間5分鐘。
3、 教師引導創設物理情景,學生思考,并從理論上定量推導Ep與mg 及h的關系。時間5分鐘。
4、 教師創設實例,學生思考分析,教師輔導總結重力勢能的相對性及重力勢能變化的絕對性,及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變化關系。時間10分鐘。
5、 教師創設實例,師生共同分析得出重力做功與路徑無關的特點。時間5分鐘。
6、 最后讓學生自主討論多米諾骨牌現象及斜拋物體運動中重力勢能的變化及重力做功及潮汐能三個問題,使學生能結合生活現象深化知識應用,提升分析處理問題能力。時間10分鐘。
7、 布置作業.
總結:“《重力勢能的改變》說課稿”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希望能從最基本的地方幫助到大家,也祝愿每位老師工作順利!
【高中物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說課稿11-03
高中物理說課稿05-15
高中物理說課稿范文11-08
高中物理說課稿【推薦】11-27
【熱】高中物理說課稿11-27
高中物理說課稿【熱門】11-27
高中物理《彈力》說課稿11-02
高中物理說課稿優秀03-24
高中物理《彈力》說課稿01-20
(精選)高中物理《彈力》說課稿03-19